人人會易經
06-04
人人會易經 我,一介草民,沒有什麼唬人的光環,對易經研究20餘年,擁有獨有的四象易預測體系,對易經的理解獨到,自以為,如果按我的方式,可使人人懂易經,會用易經。有感於當前各種易經學說的照貓畫虎,人云亦云,故作高深讓人無所適從的弊端,欲濟世明理,將易經的正理公之於世,以結有緣。當然,由於本人生性散漫,帖子也是信馬由韁,算是漫談吧。還有,我歡迎學術交流,對於我的說法,不以為然這可一笑置之。 先說說易經的易字,查現在的解釋,有幾種版本。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有所解。很明顯,易字是日月結合的理解最貼合易道的本意。易經起源於遠古的結繩時代,那時,人類智能剛剛萌芽,古人最先感知對於生存有實際意義的應該是一天的明暗變化,天明時一切可見,視野開闊,可以覓食,並且可以很好的躲避敵害,這一習慣延續了幾千萬年,就是人們都知道的日出而作,當時以繩表示為,繩上無結。天明後,最明顯的標緻為太陽升起,因此,繩上無結又叫做陽。夜晚時,視線模糊,視野有障礙,以繩表示,就在繩上打結,表示不通,在這種時候人們就休息,也就是日入而息。由於當時天文知識的匱乏,人們以為,夜晚的月亮是黑夜的原因,所以,月亮在古代又有太陰一說,月亮是陰暗的標誌,故,陰又可以以月表示。象形造字,易表達為日月,用以表示易的意思是陰陽的轉化,這是古人天文學的萌芽,也是中華文明的最早萌芽。 後來,隨著人們天文知識的充實,人們發現,陰陽觀點可解釋一年寒暑變化,一月月亮陰晴圓缺,又可解釋生與死,天與地,。。。。人們越來越發現,易道(陰陽轉化之道)是一切事物的共同模式,大自然萬物之理難脫其範圍。孔老夫子嘆曰,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人們利用易的平衡原理指導生活多有弋獲,易道逐漸融入了民族的認知體系之中,形成了炎黃子孫獨有的易學方法論和世界觀,趨吉避凶。君子靜則觀其爻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象而玩其占。即可做為行為規範防患於未然,又可作為實用技術應用於具體方面。除預測外,旁及天文,地理,兵法,算術,以及方外的爐火等,四庫全書的編者斷言,易道廣大,無所不包。。。。現代,人們又將之應用於現代科學,簡單的陰陽規律依舊顯出神奇的光彩,計算機二進位語言,高能物理。。。同樣可以斷言,利用易經平衡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人類社會必然能進入有序發展的快車道。 古人講,易道有三,曰,簡易,變易,不易。綜而言之,就是用簡單的原則解釋生生不息的萬物不變的發展規律。以矛盾論的說法,就是以辯證的觀點看待矛盾。 說道這裡,細心地參與者可能發現,我一直說易經,而不是周易,為何?這兩者是有區別的。易經講究的是天地運行之道,是不以人們意志轉移的客觀規律,百姓日用而不知,在這一規律中,講究陰陽平衡,中庸不偏,在尋求平衡的過程中,陰陽無所謂好或者不好,為平衡服務就是好的,是純客觀的觀點。周易,是周文王對易經的解釋,其中摻雜了文王的主觀意志,有社會學和政治意義,它注重於扶陽抑陰,以為陽是好的,陰是壞的。這一觀點,在社會實踐中無可厚非,但與易的客觀規律性質相違,這也許就是學院派研易者與術數研易者的最大分歧所在,是易經的道理不能廣為人用重要原因之一。故此,我用易經表示與周易的區別(古傳三易概莫如此)。讓初學者一開始就避免進入誤區。周易的觀點是易經的一部分,它不能代表易經。 易經可以說是解釋陰陽的學說,先聖伏羲畫卦,連山,歸藏,周易,以及後人的解釋歷代不絕,汗牛充棟,各有見解,眾說紛紜,雖都欲解經明理,然而越說越雜亂,以致現在研易者派別林立,互相攻訐,在故紙堆中探討,鮮有為讓世人顯而易見的實用道理,走進了神秘的殿堂。其實,這是易學的不幸,易經是宇宙不變哲理的濃縮,百姓日用而不知,規律性的東西罷了,並無神秘可言。在眾多的典籍中可以看到,不管何種研易者,他們最初的出發點都是陰陽,具體到卦上就是陰爻,陽爻。所以說,返璞歸真,脫離開後人卦解誤導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從陰陽開始探討,就像高樓大廈是由簡單的一磚一瓦構成一樣,易經神秘大廈的構成就是陰陽。 陽。一切可見的,熱烈的,溫度高的,運動的,白晝,文明,生長,。。。都屬於陽的範疇。萬物生長靠太陽,地球萬物陽的總根源在太陽。地球萬物的能量來源在於太陽,不論處於食物鏈的哪一級,都直接,間接依靠太陽生存。陽的特性是給予,無私的給予,宇宙中與太陽相同的恆星以及白洞和具有給予特性的事物都是陽性物質,他們是能量無私的給予者。 陰。一切不可見得,隱伏的,卑微的,溫度低的,靜止的,死亡,狡詐,被動的。。。。都屬於陰的範疇,地球陰的本源是地球本身的宇宙溫度,陰的屬性是地球本身的自然屬性,是根深蒂固的。可以這麼說,陰是地球本身具有的陰陽惰性,如果沒有太陽的能量和地球大氣層的保護,地溫還會降低,而且,太陽照射角的不同在地球表面上溫度表現明顯差異,大家可以從地球熱帶,溫帶,寒帶的不同見到太陽能量的威力,在漫漫極夜中,地球的陰寒可見一斑。以矛盾論的觀點,地球陰的屬性是陰陽矛盾的主要矛盾,陽是次要矛盾,陽是通過作用於陰而起作用的。陰的特性是吸收能量,貪得無厭的吸取。宇宙中的黑洞可以說是陰性物質的代表,在它巨大的引力範圍內,一切難逃,就連光線也不例外。 在易的觀點中,陰陽是對立統一的一個矛盾體,無陰就無所謂陽,陰陽的對立,統一,相勝,轉化,是宇宙永恆的真理。我們的祖先以一個看似簡單的太極圖就表示的一清二楚,淋漓盡致,孤陰不生,孤陽不長,陰陽的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是絕對的,天之道,在損其有餘,補其不足。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又產生了,陰陽趨於平衡的動力是宇宙生生不息的根本法則。 陰陽有共同的特性,具體到具體事物上,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陰陽,這就是物質或事物的壽命。生物有生物的壽命,礦物,有礦物的生命,星球有星球的壽命,宇宙有宇宙的壽命,當然,社會生活的各種事物也有他自己的壽命,友誼,婚姻,企業,行業,集團,國家等等莫不如此。生物的壽命顯而易見,社會生活的各種事物的壽命也有明顯的指標,那就是,任何事物如果喪失了人們對他的興趣,沒有了凝聚力,他就到了該壽終正寢的時候。就像生物的壽命是以新陳代謝衡量一樣,社會生活產物的壽命的衡量值是參與者對這一事物的興趣。當然,這個規律有數學上的概率值,任何事物達到這一數值後,就開始走下坡路了。這一數值有特殊的社會效益,是介入或不介入某一事物的科學分界點,這個,以後在公開。 言歸正傳,就我們生存的地球來說,也有他自己的自然壽命,那就是太陽系的壽命,據現代科學研究可知,地球的生命就是太陽系的壽命,當太陽坍塌為紅矮星,成為黑洞時,太陽系的一切將進入太陽,進行一種與現在完全相反的能量運動,那時,地球將不復存在。太陽系的陰陽受太陽陰陽的左右,在現階段,太陽的能量和時間表現為同一方向的延續,並不表現黑洞能量模式。在這一階段,地球的寒暑,晝夜的交替表現為一氣順行,象人的走路一樣,左右腳交替前進,陰陽的交替則是時間的流失。 衷心感謝諸位的光臨,我會慢慢把易經的原理,應用告訴諸位的。現在插曲一下,解釋一下周易的九,六。在此,並非我自高自大,講一講大家探討吧,也藉此說明我的易經學說並非空穴來風,誤人子弟。古人講,著書立說為名山事業,某雖不才,好國學,怎敢冒天譴之諱? 49根算籌經四營三變最終得到六,七,八,九。四種結果,七九是奇數為陽,六八為偶數為陰,六為老陰,九為老陽。根據易經的觀點,一陰一陽為之道,凡事窮則變,變則通。老陰老陽是陰陽的極點,其中已經蘊藏了變化的趨勢,所以,古人用六表示卦爻的陰爻,用九表示卦爻的陽爻,以表示易經的變易,表示陰陽的變化性,生生不息為之易道。 在64卦中,唯獨乾卦和坤卦除六爻外多出用九或用六兩爻,也是上面的意思,用以表達易經的陰陽相推之道。乾卦純陽,坤卦純陰,以形而上學的看法,他們是沒有變化的,也就是古人講的孤陰不生,孤陽不長。細思乾卦的卦爻解釋,他是在坤卦的環境下說陽氣發展的,只有在純陰的條件下,乾卦的卦爻才成立,如初爻將潛龍勿用,九三 君子終日乾乾,九四 或躍在淵等等,坤卦是在乾卦也就是純陽的環境下講陰氣的發展的,初爻講履霜,堅冰至。如果出發點是陰卦的時空,天地寒凝之氣已成何來霜? 古人就是本著以發展的眼光看乾坤兩卦的觀點在六爻外各加用爻一個說明陰陽相推,九(陽)至極須變化才可有用,故用九,有用的陽應該是群龍無首,人人爭先。以易經的看法,陽極陰生,本不為吉,但,周易的出發點是扶陽的,所以言吉。同理,坤卦陰極陽生,變化是必然的,用六說明了這一規律,但作者用 利永貞否定這一必然變化,是不符合宇宙規律的。一種老化的東西必將被新生事物所代替,這是必然的,也是有利的,怎麼能講利永貞,否定這一變化呢? 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變化的觀點是易經的不變原則。 陰陽是能量運動孑然不同的表現形式,時間則是陰陽相互轉化的表現形式,一陰一陽之謂道。地球生物所感知的陰陽是指地球表面溫度變化,秋冬或黑夜,地溫下降,為陰,春夏或白天,地溫上升,為陽。就地球而言,一年的寒暑變化,一天的晝夜變化就是一個陰陽輪迴,這一節律性的變化表示時間的流逝。我們古人將它分為春夏秋冬四季,再細分為八卦,以及後來與月亮的圓缺吻合的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明白地球陰陽的衡量標準是地溫的觀點十分重要,它可以解釋風雨對預測實踐中陰陽的影響,是時間陰陽的特殊情況,是預測精度提高的關鍵之一。 由於地球生物個體的差異,一年,一晝夜的陰陽變化在某些生物來說並不具有明顯的生存含義,很明顯的例子,一年的陰陽寒暑變化對於一年生生物的生命含義和對於人類的含義是不同的,對於一年生生物來說一年的寒暑變化直接表現為春生秋死,對於它們來說,一年的寒暑變化有絕對的生命陰陽含義,但對於人來說,這只是新陳代謝快慢的一個周期而已,並不具有生命的陰陽能量表現形式,但人的壽命野獸自然規律的制約,與一年生生物的生命軌跡類似,所以,古人感慨曰,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360日,60卦亦360日;多出4卦,24爻,實為調和天地日月之需。天地日月,再按陰陽分而為八,以此八配前60卦,這才是易經真正的奧秘。 古人一歲366日,一年354日,依360日為中心點,日月各差6日,天地(黃道及地平)亦各差6日,依此與前60卦相配,64年回歸大周期,即天地日月在原點相合。 無論八卦還是干支,皆為陰陽合曆,拋棄日月運行,是錯誤的,也無法解釋其成因。 根據我國天文學的發展,古人應該是先有白天黑夜的概念,再有一年四季的概念,然後每一季節分為兩卦,是隨人們天文知識的積累而逐步細化的,後來,又發現一年寒暑有12個月,為了與12月相配把八卦相接的4個月從八卦中分離出來,為四個雜氣月(每月含兩種卦氣),這樣,正好有12月。古人八卦配時間的依據是節氣,而不是整數天,每卦有三爻,分別配3個節氣,每卦大約有45天左右,這樣分配無疑是最科學的,符合古人道法自然的觀點,可以解決地球近日點和遠日點速度不同的問題,和地球遠離太陽,公轉天數增多的問題。一年有365天只是近階段的公轉周期,用它是解釋不了易經原理的。根據現代科學的觀測,月亮正在遠離地球,這說明太陽系正在變大,地球的公轉周期必定會加長,一年以後會比365天還多,但是不管如何變化,一年24節氣是不變的,八卦配相也不會變,由此可見,我們古人的睿智和不凡。 陰陽是不同的能量運動表現形式,他們的轉化過程是漸進的,陰極陽生,陽極陰生,是從量變到質變,從質變再到量變的循環過程,就局部而論,地球生物所感知的陰陽變化是時間的持續性和不可逆性的另一種表現形式,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說到這裡,不免要提到現在世傳術數的基本原理,陽順陰逆,八字,講究陽男陰女順排大運,陰男陽女,逆排大運,六要講究陰支逆行,陽支順行,奇門遁甲講究冬至後順排局,夏至後逆派局,六壬金口訣也講究神將的順逆排列,。。。。都將這一說法當做金科玉律,玄學奧妙。仔細思考,這一理念卻是需要質疑,易經之道是宇宙萬物的運行規律,源於易經的各種術數也必然是遵守這一規律的。陽順陰逆表示能量的不同運動是正確的,但時間表達的陰陽運動,轉化是不可逆的,在時間上看陰陽是順行,他主要表達某一時間陰陽的轉化程度。如果說術數是科學的話,他就不應該違背天地規律,真正的術數應該是大道至簡,以不同的切入點看事物的陰陽偏差,根據以後的時空流轉來推導事物的成敗休咎,生命的富貴貧賤。 其實,古人對陰陽的流轉闡述的十分明白,比如表示一年12月和一晝夜的12地支,他們表現的就是一個陰陽輪迴,12地支的轉化是和現在時間流逝相吻合的一氣順行,而不是到了子月順行,而,午月就逆行。後世研究術數者宗陽順陰逆為不二法門,不推敲陰陽變化的共同屬性與個體屬性的差異,膠柱鼓琴,致使陰陽術數的準確率大打折扣,易經術數幾近沒落,殊為可惜。 如果能夠參透三易原則,就基本上成就了自己的獨特的思想境界,對於人生也就會看的更加透澈。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前人的智慧,成就我們無悔的一生。 陰陽是宇宙能量運動的兩種終極形式,也是僅有形式,除此以外,宇宙沒有別的運動形式。陰陽運動形式貫穿在宇宙萬物的存在之中,從大的方面講,萬物皆有生死,有機物,無機物,大到星球宇宙,小到原子夸克,皆有生死,也就是陰陽兩種存在狀態,從小的方面講,地球萬物本身也遵循陰陽運動,動物有雌雄,是分陰陽,生物的新陳代謝,吸收或排泄,是陰陽運動,呼吸,是陰陽運動,動物的神經分傳入和傳出神經兩種,是分陰陽,血管分動脈和靜脈,是分陰陽,動物的運動,肢體必須進行屈伸,是分陰陽,陰陽表現在社會生活中,經濟最主要的表現是買和賣,是陰陽運動,教育,教師付出,學生得到,是陰陽運動。。。。。不羅列了,按我們祖先易經的觀點,萬事萬物都是陰陽的不同表現形式,這一世界觀在現在依舊是極為科學的,比現在公認科學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一點不遜色,相反,在全局性的把握上遠遠比辯證唯物主義科學。 陰陽觀點的科學性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陰陽有趨於平衡的趨勢,二是孤陰不生,孤陽不長,三是陰陽轉化是漸進的,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四是陰陽具有類比性,可以見微知著,類比萬物,以一物的發展變化類推別的類似物體的發展結局。 陰陽趨於平衡的趨勢可以叫做宇宙平衡法則,拿鐘擺解釋這個問題,鐘擺擺動一次可以看做是一個陰陽輪迴,在這一輪迴中,鐘擺的動力是自身的重力,鐘擺的運動是為了尋求陰陽的平衡(靜止),在數次輪迴後,鐘擺靜止了,平衡達到了,這就是太極點,宇宙的陰陽運動的最終結局是回歸太極混沌狀態。天之道,在於損其有餘,補其不足。 月盈則虧,日中則離,陰陽運動到極點就是陰陽轉化的開始,一陰一陽為之道,這就是宇宙規律。單純的孤立靜止的純陰,純陽是不存在的,陰陽交融,相推才是宇宙正道,有陽必然有陰,陰陽是運動的動力,可以講,沒有陰陽就沒有能量運動。這裡所說的陰陽並不局限於人們的感知與否。很明顯的例子,我們所看到的植物,只是他的地上部分,這只是整個植物的一半,是陽的一半,植物還有根系,與地上部分相同大小,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是不可分割的,其實,萬物陰陽莫不如此,事物並不僅僅是我們所感知的,還有與他相平衡的我們所不能感知的。 現代學者也有人用現代科學解釋這個平衡現象,他們把陽叫做正物質,把陰叫做反物質或暗物質,二者具有相對平衡性,正物質或反物質叫單物質,正物質具有從有序到無序的變化規律,反物質具有從無序到有序的變化規律。地球能量具有可以轉化的特性,太陽能量具有可以流動的特性。 從人的生物特性來說,人的本性是陰性的,就是說,人天生具有吸收能量的生物特性,他具有原始的利己主義傾向,在這個原始規律的驅動下,人們有擁有利己事物的排他性,也就是自私是人們的本性,很顯然,這樣,有利於自身DNA的存在和繁衍,本來,人的自私性很容易滿足,有食物,有配偶即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剩餘價值的積累,人類自私性有了前所未有的膨脹,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古代的帝王,他們尋求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還要求自身壽命的萬歲,和地位的萬代永固。自私性可以說是人獸性的一面。 但是,在原始環境中,人類要生存,必須團體行動,在團體行動中,就必須把自私性收斂一點,要有利他心,只有這樣,人們才能在一起合作和合作長久,這就是理他心存在的基礎,也就是所謂的人心。利他心是種族繁衍的需要和集體活動的需要,是後天養成的,與自私性相比來說屬於從屬的位置,是被動的。有人類社會以來,利他心就作為一種社會輿論正導向的事物被人們所謳歌。這個,可以說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佛祖,基督,真主,孔子,老子等宗教主和人們推崇的生人就是人類利他心的楷模。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可以說是公心和私心的鬥爭史,以通俗的說法就是,財散人聚,財聚人散。 本想不跟帖子了,但看到樓主走入了誤區,必須重申一下個人觀點。 如果僅以回歸來解釋八卦(重之64卦)--即卦氣說,來言古人偉大,在我看來,是嚴重低估了古人的智慧! 了解到了八卦與回歸年的對應關係,僅可以說是了解了易經的皮毛。生生之謂易,日月之謂易,月相呢?日月二者的周期如何統一?也就是說用什麼模型將日、月、回歸(恆星年、恆星月、朔望月)三者統一?且還有取象比類,初始定終,異級同構,陰陽互根,陰陽互換等梅花易--所謂先天易,心易等這些不用數理模型的占卜方式。 以前啰嗦那麼多,只是想說明一個問題,陰陽師易經的根本也是陰陽的根本,明陰陽之道可知天地之道,得萬物之理,遵循行事,可無大咎。所以,古人講,善易者不佔。一切皆在掌握之中,何須占之? 易道第一講究平衡,第二講究永繼發展。謙受益,滿招損。凡事盈則虧,在贏之前防微杜漸,使之不盈,則事物可循規蹈矩,永繼發展。中中醫講究的八分飽,是養生的經典,也是萬物遵循之理。在人來說,放下私心,揚善於世,可得大吉。宗教主,慈善家散財於世,得眾人擁戴,財富復來,可謂是得天道的君子。相反,國人多講富不過三,歷來貪腐之人難有後繼之人,本人也多不得善終,自此,也可見天道之不虧。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宇宙的平衡原則,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明陰陽之理後,欲得易道,非繼續深研不可。不知人們想到了沒有,八卦圖陰陽相推的圖示是濃縮的陰陽,如果把它放在時間的坐標系中,它可以形象的表達為向陽象限永繼延續的波,失去的在陰象限可忽略不計。陽在上,陰在下。以此表達,加上外界的影響,這種陰陽是不全等的,就像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即時在同一時,同一地,由於事物的起點不同,陰陽也就不同。說到這裡,人們可以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源於易經的陰陽術數,沒有絕對的定型斷語,預測的過程是平衡陰陽的過程,是一種函數關係的平衡。 我讓人人會易經的本意是從解釋易經的基本原理入手,解釋天地之道,說明天地平衡的原則,盡量使讀過帖子的人明白易道,明白輪迴報應,在其中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指導自己的日常生活,研究易經術數者可以拋棄謬誤,進入正途。古人講,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僥倖。在現在物慾橫流的今天,如果國人懂易道,明易理,寧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則社會自會進入蒸蒸日上的明天。 易經中醫等中華文明有獨特的智慧光芒,他們以全局的觀點衡量得失,有理論上的普遍性和實踐上的獨特性。現在多有歧途,不為人用,很是可惜,在此,我也把基本錯誤剖析一些,使研究者不如歧途。 當然,在此只是簡單介紹,有些原理和預測技巧不是簡單就說明白的,因為我的易學體系不僅包括理論,還有與現在世傳截然不同的卦測和八字預測技術。我意欲全盤推出,有合作能力的可以考慮區域代理。 郵箱15063655789@163.com QQ1412890389 鬼谷先師曾經說過,陰陽之道與日月合其明,與天地合其德,與四時合其序。。。。講究道法自然,看今天世傳術數,大多已違背古人陰陽之理,陰陽運用違背自然,有明顯的偏差。預測結果就難免出現偏差,所謂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這是先天理論的欠缺,實在與用者無關。 先說陰陽。滴天髓言,地支有以子至巳為陽,午至亥為陰者,此從冬至陽生,夏至陰生論。。。這實際是地支陰陽的確切劃分,冬至後的子,丑,寅,卯,辰,巳為陽,子為一陽生,陽氣微弱,在八卦上表示就是坎卦,少陽之氣在純陰地生髮,被陰氣包圍,尚無大用,冬至45日陽氣微上,陰氣微下(黃帝內經),進入另一卦象,以12月的劃分,就是丑月。今天術數講子寅辰為陽,丑卯巳為陰,顯而易見,是錯誤的,根本沒有理論依據,推而廣之,源於這種理論基礎的術數準確率可想而知。 古人是以冬至,夏至為分界點的,就是說,冬至後進入子月,夏至後進入午月,並非現在的大雪就是子月,推而言,子時的開始應該是夜晚的中點,就是0時,而非23時。今人多有早子時,晚子時的論述,不能自圓其說,實際是起點的錯誤。現在的劃分與實際相差半月和半個時辰,配干後自然有所偏差。 一個陰陽可以看作是一個生死輪迴,但是用陰陽劃分事物的運動規律有點粗糙,他只是得失的總體概念,後來,人們發現陰陽又可以分為四象,陰陽的描述尺度細了,陰陽的衡量也就開始精確了,再後來,四象又劃分為八卦,陰陽的描述更細了,並且,八卦這個最初的時間尺度還可以描述空間,以直觀的標準類項萬物,人們把時間和空間結合起來,就有了64卦,陰陽至此就有了衡量萬物發展的特性,就是預測功能。再後來,人們把八卦和一年12月配合,就有了12地支,至此,陰陽的劃分與地球運行完全吻合,陰陽擁有了比八卦更為精確地劃分體系,預測也更為確切。就像用千克和克為衡量單位測量物體質量一樣,克,比千克擁有更好的直觀性。 如果把事物的陰陽運動放在平面坐標中,可以看到,陰陽運動是圍繞橫坐標震蕩運動,橫坐標可以看作是陰陽平衡線,也就是陰陽運動運動的理想線(靜止),陰陽就是圍繞這一線尋求平衡。由於任何事物,生物在進入地球陰陽運動時的切入點不同,所以,任何東西的平衡點就不同,把各自的平衡點放入大陰陽中就可以預知事物的發展結果,這就是易經預測的理論基礎。 12支是天地陰陽之道,是宇宙共同規律,但是,地球萬物的進化規律與此少有不同,這是宇宙共性與地球個性的不同,我們祖先的10天干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12地支陰陽是平均的,這可以說是陰陽的理想狀況。10天乾的陰陽是不平均的,癸,甲,乙,丙為陽,其餘為陰。這與地球軌道有關。 地支是宇宙共性,天干是地球物質個性。這個個性是由於地球軌道的橢圓造成的。理想狀況下(太陽系只有地球一個衛星),地球的運行軌道應該是一個正圓(它運行一周受到的引力相同),但是,太陽系有九大行星,根據萬有定律,地球必然受其他行星引力的影響,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是木星,地球運行必然受木星影響,當地球處在木星和太陽中間時,由於木星的引力,地球必然離太陽遠些,當地球處於木星和太陽連線的一側時,受太陽,木星引力,必然離太陽近些,不與太陽木星在一直線上,向木星運動,地球運行就快些,背木星運動,地球運行就慢些。木星運行一周需要12年,就是說,木星對地球的影響12年一輪迴,這就是12年地支在年支循環一周的原因,當然,我們古人是以太歲,一個假想的星球(與木星運行軌道相反),來描述這一現象的。這,絲毫不影響這一結論的科學性。 當然,太陽系還有其他行星,但它們的影響與太陽木星來說處於矛盾的次要層次,對預測來說,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地球第二大行星土星28年運行一周,就是我們古人講的28星宿,把太陽,木星,土星對地球的影響搞明白,就進入高層預測的領域,平時,明白年(木星)月(地球運行一周的時間段)日(地球本身能量運動的盛衰)時(太陽光照的強弱),一切問題可得到很好的預測解決模式。 古人觀察到太陽十天內對地球的影響是不同的,有了10天乾的概念,用以與宇宙共有規律區別,地球生物的成熟期是衰退期的三分之一少一點就是這一規律的直觀表達,拿人來說,25歲左右器官全部達到鼎盛時期,以後,就開始衰退,大約50,60年後衰退結束,人就死亡。當然,延緩衰退期可以得到高壽,但這一規律是確定的。 「10天乾的陰陽是不平均的,癸,甲,乙,丙為陽,其餘為陰。這與地球軌道有關。」 請問樓主此句出處,或科學道理,第一次見此說法,急切想知道原因。 另:歲星記年,因有超辰現象,古代就已經否定其價值了,若單以歲陰記年,亦需其理。 我見過以三大星論六十年周期的,不但牽強,且不能自圓其說,我亦想知道如何了解它們就可以進入高層預測領域。 樓主不要誤解,本人無他意,僅想知道原因。近一年,我也是經常思考陰陽五行的原理。 現在世傳術數大概可分為兩大類(這裡不談相術),一是八卦框架,二是干支框架。八卦框架內的術數理論上衡量陰陽尺度的值比地支寬鬆,所以,精度要比地支粗糙一些,卦測,梅花,奇門等都屬此類,干支類又可分地址為主類或天干為主類,這些包括六壬金口訣,紫微斗數,七政四餘,八字等等,地支表達的是宇宙共有規律,是共性的,用以預測自無不可,但是精度比天幹略有欠缺,在具體事物上天干要優於地支。 前面說過,陽順陰逆,說過陰陽,那都是影響預測精度主要原因,八卦預測如果沒有那些謬誤,就足以指導生產生活。 現在術數多講究五行生剋,其實,五行不是易經,易經預測講究的是平衡,是牽一髮動全身的整體觀,不是簡單的生生可可。 根據易經的平衡觀,我們所處的三維空間必然有一個我們不能見的三維空間與他保持平衡,就像用天平稱量物體一樣,天平的相對平衡是物體和砝碼共同作用的結果。三維空間的尺度就是光速,或者說,光速是我們這個能量級別的框架,和電子是原子類能量級別的框架一樣,可見光是我們的框架,當然,太陽能量級別自然有我們不能感知的能量框架。 我們與外界能量交流可以用連通器來表示,如果我們的能量比外界高,我們就付出,如果外界的能量比我們高,我們就得到。直到平衡為止。預測可以說是觀察平衡的學問,知陰陽平衡,方可言預測。 樓主能否建個qq群,如果沒有可去我的群討論:中國傳統文化向善群:34884645。我有很多問題想請教,比如易經講的似乎是太陽系的陰陽之道,那宇宙的陰陽之道呢?易經講究變易之道以順應陰陽,道教的「道」顯現也不是靜止的,唯獨佛教沒有陰陽觀念,卻有個永恆的涅盤,這是什麼道理呢? 再重複重複,易經的精華主要表現在三點,一,宇宙萬物的平衡原則,就是萬物有趨向於平衡的趨勢,一陰一陽之謂道,這個趨勢就是道的動力所在。二,萬物極盛則虧,水滿則溢,月盈則虧,是宇宙不變規律,延緩事物的滿盈可以延長事物的壽命,表現在醫學上就是延緩新陳代謝就可以延長生命,表現在經濟上就是薄利多銷,讓利於人可得永繼發展,表現在政治上就是就是輕徭薄賦,則民心穩定,國運久長,表現在為人上就是樂善好施則眾人擁戴,福澤悠長。。。。。。三,易經的觀物類項原理可是人們的知識和思維得到全方位擴張。履霜堅冰至,窺一斑誒見全豹,前車之覆後車之鑒,萬事萬物皆可找到共同規律,比如,就動物和植物來說,好像是截然不同事物,但是可以發現相同的構造,植物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動物以橫隔來分開,植物地上部分主管呼吸和液流動力,動物隔上部分有同樣功能,植物地下部分主營養吸收,動物的營養也是主要依靠橫膈以下的腸道吸收。。。。。記得前年有一少女口服滅草劑自殺,家人全力搶救。我知道那種滅草劑是破壞植物的呼吸系統讓植物窒息死亡。就說要注意她的呼吸系統,在醫院腎透析多次,最終死於呼吸衰竭。再有古人所說的經絡,植物也有,而且,根據植物可以發現人類經絡的真相。同樣的道理,我們可以根據以往或類似東西判斷事物有無價值,以便取捨。還可以據此原則,縮小科學實驗的範圍,事半功倍。 如果佛果就是太極點,而太極點只是暫時的平衡,不就意味著佛是會退轉的嗎?恐怕廣大佛徒難以接受。 我總覺得,易經解釋的是物質世界的道,但很難解釋精神世界的道。比如神通這事怎麼解釋呢?觀靈術在易經上不知怎麼解釋?(參考蓮蓬鬼話-台灣觀靈術揭示的真實靈界) 樓主您好,在我看來,易經以及奇門遁甲之類的東西是一種古人對現實事物的規律性總結,可能他們不知道其中機理,給我的感覺就是像現代科學中的經驗公式,那些天干地支之類的東西就好比方程的參數。多少代人對前人總結的的東西都無法完全弄懂,以至於出現後來的多個流派!但現實生活中,各地很常見的一種現象,一些人可能因為生了一場大病,之後就成為所謂的頂仙的人,他們從沒學過這些東西,但好像也能把你的過去說的很准讓你不得不相信他對你未來的預測。我希望我們這個時代的人能用一種科學的眼光來看待這套理論,剔除當中那些因為當時科學條件限制導致的錯誤的東西,最終能幫助、指導我們的日常生活。我看到您對這套理論的理解比較透徹,並能結合現代科學來解釋一些理論。我想請教的是,這套理論中用生辰八字來測算一個人的一生,有沒有科學的理論依據。在我看來,一個人出身的家庭(包括遺傳)以及後天的受教育程度決定了一個人的性格和價值觀,但是對於那些平時說的克夫的,什麼紙簸萁、骨髓破之類的情況到底有沒有可以依據的東西。那些江湖術士可能會用這套方法算,但是我懷疑他們能不能理解到一定的高度,以至於片面的東西誤導人們的判斷!比方說,兩個人結婚,依據四柱判斷兩人是否合婚,對子女以及雙方家庭的影響,是否存在科學性! 關於佛果的帖子發了幾次都沒有成功,大體說說吧,佛說,人身難得,佛法難求。修行之人需歷經磨難,累世成佛,佛果的獲得並非可以一蹴而就,而且也不是一勞永逸,佛也需要歷劫才可以達到佛國的高境界,比如唐僧取經就是佛的入世歷劫。人是陰性物質,修行的過程就是消除人陰性本能的過程。人心不死,佛法難求。順為凡,永墮輪迴,逆為仙,心境無塵。其實,包括道家,儒家。基督,回教,這一切修行的本意都是讓人消除私心,回歸無生無死的太極境界。 關於靈界,我以前說過,那應該是與我們可見的世界相平衡的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他們也遵循天地之道,與我們最近的應該是八卦中陽氣極微而陰氣並非全盛的一卦,在地支中就是酉,戌所表達的時空。 根據我多年的時間,陰陽八字是決定人生一切的東西,包括婚姻,父母,成就,性格皆有定數,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量化,這一切的根源可以用一件事情說明,就是,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人們的氣血旺衰絕對不同,而,這就是人生雖都有生死,過程不同的唯一原因。 不過樓主說:陰陽八字是決定人生一切的東西,我不敢苟同!八字決定了父母 性格這是先天的 不是人為能改變的!這是過去的 雖可以以履霜,堅冰至去推斷 而未來是變化無窮的 是群龍無首!難以捉摸的!雖然履霜,堅冰至。概率很大!但是不是唯一的變化!所以有個測不準原則。 測不準原則的原因大概有下面幾點,一,預測理論的欠缺,是預測術的先天缺陷,也是我們現階段需要急切解決的問題,如果預測理論不能指導實踐的絕對數在四成以上,那麼,他根本沒有存在的價值,現在預測理論的欠缺表現在基本原理,和運算方法等方面,基本原理前面已經有所說明,運算方法,我認為,平衡陰陽應該是所有預測術的最根本方法,沒有陰陽的平衡,任何斷語,神煞都可以說是無的放矢,背離易道遠矣。二,陰陽也有變數,我們提取任何一個八字或卦象,分析其中的陰陽旺衰出發點是基於理想狀況的,就是,這個陰陽表達是北溫帶,天氣狀況正常的陰陽表達,其中忽略了地域或氣候突變的影響,有測不準現象實屬正常,但如果基本理論正確,這個誤差的百分數不會太高。三,預測師預測時的主觀錯誤,受當時心情和智力波動的影響,對全局的把握性不好,出現失誤。 進入帖子的人,說明你我有緣。先介紹一下,我,一介草民,沒有什麼唬人的光環,對易經研究20餘年,擁有獨有的四象易預測體系,對易經的理解獨到,自以為,如果按我的方式,可使人人懂易經,會用易經。有感於當前各種易經學說的照貓畫虎,人云亦云,故作高深讓人無所適從的弊端,欲濟世明理,將易經的正理公之於世,以結有緣。當然,由於本人生性散漫,帖子也是信馬由韁,算是漫談吧。 四象是陰陽分八卦的必須劃分過程,明確四象可以更好理解八卦及其應用,把八卦圖陰陽平分,可得陰陽的直觀圖,再把陰陽平分,就得到直觀的四象圖,陰氣已經顯現而沒成型為之少陰,陰氣旺盛,陽氣隱伏為之太陰,陽氣已顯未盛謂之少陽,陽氣勝於陰氣謂之太陽,表現在一年就是四季,春為少陽,夏為太陽,秋為少陰,冬為太陰。然後,把四象每象一分為二,就是八卦。 後來,人們發現表示時間的八卦也有空間表達的可行性,就把八卦兩兩相配,用以表達某一特定的時空,並根據某一特定時空的陰陽偏盛來推斷這一時空事物的發展變化,就是卦測,是中華預測的術的萌芽。 周文王把六十四卦配上爻辭,從社會學的角度對易經做了解釋,但是,文王解易基本忽視了易經六十四卦的預測模式,他的出發點是,善易者不佔,把立體的六十四卦做平面解釋,用以指導人們的世界觀,防微杜漸,教導人們遵循易道,循規蹈矩,可以無大咎。制器者尚其詞,弘揚易經的陽道。可以這麼說,文王解卦是易經經典與實用預測的分水嶺,文王寫爻辭把易經從無字天書帶入了廟堂之上,但也失去易經的本來面目,束縛了易經的活力。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搏,水火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上面一段話,說的是八卦在八卦圖的定位問題,上面列舉的八種現象是對立的(從陰陽方面講),他們在八卦圖上的標示是對沖,而並非現在八卦圖所標示的樣子,他表示的是陰陽的漸進關係,有絕對的邏輯性,從理論上講,他表達的八卦圖比世傳的先天圖,後天圖更為科學。天地寒凝之氣始於西南而盛於西北。。。。天地溫厚之氣始於東北而盛於東南。。。用心者可自己標定八卦方位,用於預測,準確率比現在世傳圖精確。 順便說說地支六合的問題,現在研究術數的皆知六合只用,曰合好或合絆,其實,六合表達的是陰陽的稟賦相同而發展方向相反的同一線的陰陽狀況。如,寅亥合,在八卦圖上標示陰陽平衡的地方劃一線,在寅亥所表達的方位劃一與該線平行的線,可以直觀發現,在寅亥的某兩點上,陰陽的狀況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兩者的發展趨勢截然不同,這樣,可以推斷,在相合的狀況下陰陽的程度可以得到加強,作用力自然也就強些,但同時,相合的兩方貪合,自己的發展趨勢的作用自然弱些,就是所謂的貪合忘克,貪合忘生。 五行學說是現在易經預測的一個重要的理論基礎,研究術數者都以五行生剋的結果來判斷事物的結果,然而仔細研究易經典籍,在其中並沒有五行的說法,太極分兩儀,兩儀分四象,四象分八卦,八卦定大業。。。五行中金木水火可與四象匹配,表示陰陽的旺衰,金西木東火南水北定位明確,但是,土表示什麼,和土如何定位一直是沒有科學的定論,有的說土生萬物,萬物死後皆歸於土,把土的概念和現實等同起來,說土主中央,寄於西南,又有四季土只說。細細思之,土與太極點的概念類似(無陰無陽,主於中央),稍微偏離,陰陽即現,四象成,土(太極)已經消亡,不復存在矣。所以,五行學說的土就好像現實生活中的拉郎配,與四象是沒有關係的,不能同時存在的東西,他們不可能存在生克,而且,易經陰陽講究的是平衡,是陰陽的互動關係,並非單純的生克,這,也可以看作是現在術數的又一個偏差。 同樣的道理,九宮八卦的九宮也有同樣的問題,九宮的概念也是可有可無的一道程序,大道至簡,易經是天人之道的概括,他的道理是簡單明了的,並非越玄妙越準確,他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簡單道理,源於易經的術數也應該如此。中醫也要簡化,天人相應的例子不勝枚舉,人的身體順應天時可以頤養天年,中醫脈法講,春脈多弦,夏脈多洪,秋脈多浮,冬脈多沉,就是人身氣血順應天時的很好例證,同時,從這裡也可以推斷地球陰陽的發展規律,那就是地溫是地球陰陽的基礎,是被動的,春天地溫低,溫度回升,人身氣血順應地氣天氣,有生髮之象,脈象弦,夏天,地溫天氣皆陽極,人體順應之,脈象洪,秋天,天氣轉涼,地溫還熱,脈象浮,氣血已沉,冬天,天氣地氣皆陰,人脈象沉。就是順天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我是個未入門的易學愛好者,看了先生的文章,似懂非懂,但覺得很有道理,一直想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但在自己身邊接觸不到這方面的書籍或者懂這些知識的人,想入門卻找不到門在哪裡,先生的文章似乎就是一道門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搏,水火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上面一段話,說的是八卦在八卦圖的定位問題,上面列舉的八種現象是對立的(從陰陽方面講),他們在八卦圖上的標示是對沖,而並非現在八卦圖所標示的樣子,他表示的是陰陽的漸進關係,有絕對的邏輯性,從理論上講,他表達的八卦圖比世傳的先天圖,後天圖更為科學。天地寒凝之氣始於西南而盛於西北。。。。天地溫厚之氣始於東北而盛於東南..... 九宮其實是很嚴格的對月相進行模擬的易學模型(當然內含日行度數),並非可有可無。 易學如果沒有模型,僅靠「心易」等外應進行預測,是遠遠不夠的,雖然這種方法看上去很神奇。 九宮五日為單位,五日月行72度,25日回歸(似乎與常規的不同,這點正是破解洛書及九宮的入手點,如果地球在原地不動呢?看看月行多少天行至恆星月點)。再看看幾個數據:原點25日回歸,恆星月27.5日,朔望月29.5日,干支30日,27.5-25=2.5日,30-27.5=2.5日,(25+30)/2=27.5日,看明白了這些數據,就知道九宮順逆的成因了,也就清楚了為什麼用九而不是十天干,也一樣就清楚了「戊己」土是什麼了。它們是「填宮」,即填日月運行後的空缺。 八神也一樣,是四象的擴大化,並不是什麼神秘力量。 九星不是北斗九星,它相當於天盤「地支」,而值符,值使等,是表示月亮在這種模型下的天地盤具體位置。 時干並不是沒有天象背景,只不過它是用另一種方法展現。如果知道模型是用12度,而月行一天是14度,就知道了時干每日行72度的原因。日行1度,月朔望月度數是13度,同樣也就清楚了日干日支的來源了,並不要去按天象對號,易的原理是模擬。 後來的四柱原理有很多和奇門類似,但不完全相同,所以由於原理的不同應用,造成現在的麻煩。 陰陽最早表示的是「氣」,後來延申至各個領域。 五行最早僅是五種物資的名詞,後來發展其外延,才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干支是植物生長周期不同階段的表達,因其與季節完全對應,才將其引申,用來表示一年一月一天的不同階段。 以上三種,逐漸融合,才成了現在這樣不倫不類,相互衝突的現狀。 先聖老子言,道法自然,就是說,陰陽是遵循大自然知道的,是自然規律的總結,而不是標新立異,超越自然規律的東西。太極分陰陽,陰陽分四象,四象就是少陽,太陽,少陰,太陰。表現在太極圖上就是把陰陽平均四分的四個不同象限,以24節氣劃分就是,冬至至春分為少陽象限,春分至夏至為太陽象限,夏至至秋分為少陰象限,秋分至冬至為太陰象限。冬至一陽生,45天後陽氣微上,進入八卦的另一卦象,具體表現在低溫開始回升,表現在植物種子上就是在種殼內萌芽,但是還沒有破殼的生長態。又45天陽氣漸盛,到達春分,陽氣已成型,地溫已經回升到一定程度,蟄伏的動物開始活動,陽氣可以為用,表象在植物就是種子已經破殼生長,但是還在地面以下的成長狀態,春分後,陽氣已盛,一起減退,陽已經勝於陰,地溫回升明顯,萬物欣欣向榮,植物已經破土而出,但還沒有長成,45天後,進入立夏,陰氣在節氣上已經沒有多大的表現,進入純陽狀態,直至夏至。自夏至以後,陰氣漸生,慢慢就到陽氣處於隱伏狀態的太陰。一年四季的變化是以地溫的升降為先決條件的,就是說,地球生物感知的陰陽變化表現在地溫的升降,這個規律在八卦上表現就是卦象的變化是從初爻開始的,表現在預測上就是內卦為主,是內因,外卦是外因,外卦通過內卦而決定事物的吉凶成敗。 說道這裡,細心地人們可以覺察到,64卦可以分為四象來表達陰陽的稟賦旺衰,少陽卦以輔助陽氣為吉,少陰卦以輔助陰氣為吉,看以後陰陽的流轉,可以預知事物的發展趨勢,這就是四象易的基本預測原理。 八卦是以三個爻表示一定的時空,是整體組合的結果,其中的每一爻不能表達超越卦象的任何信息,所以,四象易純以卦象論事,而不是以爻論事。 世傳風水講究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風水裡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其實並沒有特別的含義,不過是金木水火的另一種表達方式而已,所以,有人修正風水理論說立極後應該以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論喜忌風水,這個說法是正確的,不過,他說明的只是陽宅風水,少有術數修養的人都知道,決定人吉凶禍福生老病死的是人的先天陰陽稟賦,也就是人的生辰八字,在知道八字信息後,人為地調整居住環境以適應人體的陰陽平衡,可以得到意外的收穫,好比一個同樣的種子,種在貧瘠的土地上其長勢絕度對不如種在肥沃的土地上。以這個為出發點,可以說,對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風水喜忌,在這一角度上說,沒有一勞永逸的風水環境,就用神相同的人來說,由於八字的組合不同,風水喜忌也有稍微的不同。 不過,世傳的風水對城市或鄉村選址還是有絕對意義的,但就陰陽氣場來說,陽盛的環境人們公心強,利於社會發展,陰盛的環境,人們注重財富的聚斂,私心較重,本著社會健康發展的角度,人們的居住環境應該選擇向陽背陰,總體欠缺不大的環境。 樓主回歸「四象」的做法我是贊同的。 八卦是在沒有文字的時候產生的,卦完全可以用文字代替,就是叫阿貓阿狗也無所謂,就是時間空間的代名詞。 不過,古人的八卦,並非我們現在所理解的,而是分上下二層,各八個,上層代表黃道諸方位,下層代表地平方位及時間。目前的八卦及代表黃道的天干地支在對黃道的表達上,出現嚴重錯誤,而這種錯誤,又在後來的應用中,被錯誤的應用了回來,這就是「六合」。古人所謂的六合,其實是甲甲合,寅寅合,因為十二次的出現及其後錯誤的應用於日月會十二辰的表達上,造成了天盤地支與地平地支系統同向表達方位的錯誤。後來因為歲差,天地錯位,才出現了所謂的「寅亥」合,其實正確表達應該是甲乙合或者寅卯合。 「土」最早是不存在於天地易模型表達中的,最早就是「四象」,即地平分四方,天上黃道分四方,黃道四方即現在所謂的「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個人觀點,四象出現應該是最早的,早於八卦。 後來因為歲差原因,天象「漂移」,天地四象不完全重合了,這時才出現八卦。當歲差繼續發生,天象繼續「漂移」,開始用十天干表達,多出部分用「戊己」表達,因為它不同於「四象」,所以命名為「土」。又因為天地錯位,四象之間重合部分就是四個,單用十個天干不能完全表達,所以又加入十二地支。這樣,古人將天之「土」置於「夏至」後方位表達,將地平四個重合之「土」,用四季尾表達。 所以,古人所謂的土旺於四季,旺於季夏的說法都不全面,僅是部分的正確表達。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