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倫理秩序和邊沁的功利主義,同時構成對「善」的僭越丨蘇小和

啟與示●原創首發

感知信仰的力量

上帝派「善的天使」下來直接與人類溝通

孔子的倫理秩序和邊沁的功利主義,

同時構成對「善」的僭越

文/蘇小和

G·E·摩爾說,終極的善,不可以細分。立足於摩爾對「善」的意義思考,我們會發現,人類基於理性原則的對「善」的判斷(細分),可能都是一個巨大的僭越性陷阱,至少是一個單向度思辨的錯誤。

沿著摩爾的意義表述,當我們面對孔子著名的格言,「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們的懷疑與追問,就會紛至沓來。

第一個層面的問題當然是:什麼是善,什麼是不善?

我們是否有這方面的縝密思辨的思想史傳統資源?第二個方面的問題是,誰來區別並選擇善和不善?如果答案是每個人,那麼問題是,作為人性載體的人,真的有能力區別並選擇善和不善嗎?難道人是一個明確的、絕對穩定的、有著絕對理性判斷能力的人嗎?如果人性不確定,那麼人採用什麼方法來行使選擇的權利?

如果立足於摩爾的關於善的倫理學秩序,孔子的倫理學秩序中關於善的思辨與行為,從一開始就不是綜合的判斷,而是一種單向度的分析,這意味著孔子關於善的倫理學,不符合摩爾三原則。孔子的善不是簡單的,而是一種分析的形而下的複雜與混沌;不是先驗的善,不是非自然的善,孔子的善缺乏超驗的追問,他把善的倫理原則比附在人的自恰和一般的自然秩序原則之上。也就是說,孔子從來沒有深刻追問過,什麼是人,什麼是人類理性秩序,什麼是自然,在我們目力所見的自然秩序之上,是不是還存在一個絕對超越了人類理性秩序和自然秩序的終極的主觀的存在。

電影《孔子》劇照

孔子的善的倫理學原則,不是不可分析的,不是事物的特定的本質,恰恰相反,孔子的善,依靠人的分析方法,也就是人的主觀選擇來界定,他指向的不是事物特定的本質,而是指向人的行為,指向的是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如此,我們似乎可以謹慎地得出一個結論,孔子和《論語》從一開始就抬高了人的秩序位置,儒學是一門依賴理性自負創立的道德學問,是一個相對秩序世界裡人與人之間的道德紛爭與道德審判。

在經驗主義的單向度上發現人類社會的生活方式,不單單只發生在儒家思想史之中,在經濟學思想史上著名的功利主義代表性思想家邊沁和他的學生小穆勒這裡,人的幸福變成了一個可以量化的經濟學指數,一種效益主義的指數,以至於在相當大的影響力範圍之內,功利主義仍然是一種佔據足夠影響力且能夠解釋很多市場現象和人類現象的經濟學思想。

的確,邊沁所建構的功利主義學派認為,「所有人的效用之和的最大化是制定社會政策的基礎,任何社會政策的制定應當最大化所有人的最大幸福。」經過邊沁的努力,效用主義原則成為英國國家的立法原則。但是,邊沁的效用主義原則建構存在兩個重要的漏洞,其一是用所有人的幸福指數和效用原則覆蓋了作為一個個體的人的幸福指數和效用原則,這種宏大敘事的思想路徑,對於致力於個人生命秩序建設的哲學基本問題而言,幾乎是錯謬的,甚至是有害的。其二,邊沁對幸福和效用的量的數學界定,忽略了個體的人對快樂與幸福的主觀偏好,忽略了快樂與幸福的多樣性秩序,事實上邊沁的確這麼說過,「如果快樂的量相等,那麼小孩子的圖釘遊戲和詩歌是等價的」。

摩爾對邊沁的批評,就從這裡著手。如同善是一種本質的存在一樣,一定存在著不同質的幸福。在幸福和快樂的命題上試圖下定義,是危險的,幸福是一個個體的生命的本質體驗,幸福是最初的、最簡單的、不能繼續分析的生命狀態。

傑里米·邊沁(Jeremy Bentham,1748年2月15日—1832年6月6日)英國的法理學家、功利主義哲學家、經濟學家和社會改革者

汪丁丁教授對功利主義學派以來的效用幸福原則進行了詳細的思想史辨析。理所當然,首先是邊沁和小穆勒的思想,幸福是惟一值得追求的目的。但如果回到亞理斯多德,人們馬上會發現,邊沁學派並沒有首先界定,到底什麼才是幸福。所以,摩爾將功利主義的觀點細分為兩個維度,一是純粹的利己主義,即亞當·斯密解釋過的Selfish,完全自我本位主義的無視他人的自私自利的功利主義;二是適度的功利主義,即斯密解釋過的Self intersted,基於人性真相的、合適的,照顧到了利他主義原則的、綜合的利己主義,也可以解釋為斯密經濟學維度上的「理性的經濟人」。正是在第二種利己主義的維度之上,亞當·斯密建構了偉大的古典經濟學理論。

汪丁丁教授提醒人們,在兩種利己主義的思想傳統之上,事實上還存在第三種利己主義的思想資源,這就是「Enlightened egoism」,汪丁丁先生翻譯為「好的利己主義」,另外一種比較聰明的翻譯,叫作「開明的利己主義」,我基於西方神學思想史和哲學思想史的流變,翻譯為「經過了上帝啟蒙的利己主義」。

回到斯密的倫理秩序建構,我終於能夠理解,為什麼斯密本人非常看重《道德情操論》,一生數次修訂,而對於著名的《國富論》,斯密似乎寫完之後,就放下了。

【啟與示】

微信號:qiyushi2016

註:本文系啟與示原創首發,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授權轉載請聯繫:13520557294。


推薦閱讀:

倫理道德:孟母三遷
「網戀」及其倫理問題辨析
詮釋與解構——皈依在佛教倫理實踐的運思
道義與結果在道德生活中如何統一——經權觀與儒家規範倫理思想的性質
公共空間倫理視域下公德研究的兩個基本問題

TAG:倫理 | 孔子 | 秩序 | 功利 | 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