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如法師:楞嚴經講座【四十二】

菩薩你們吃完飯是回家還是留在道場?眾答:留下來!很辛苦你們,中午不能好好休息,還得聽課從早到晚,但是為了能夠聽法,再辛苦都要覺得非常幸運,非常有福報。中國古代很多出家人求法的精神令人敬佩,他們穿上草鞋走非常遠的路才能夠得到善知識一言或數語的指導,對居士來講幾乎是沒有這樣的因緣,更別說是聽經這樣稀有難得的因緣。尤其是我們現在聽講的《楞嚴經》二十五圓通,是眾多菩薩以及羅漢證悟過程的大法。它對我們了解佛法,如實修行,非常有益。希望大家由此要心生恭敬與感恩,這樣才能真正有所收穫。

在因處用功,要行深般若波羅蜜

早上和大家介紹了十二因緣的無明和識,這兩者是生死流轉的根本。前面講了修行不要在末端用功,到那時十條牛都牽不回來,改變不了。為什麼?那已在果上,若想改變它,就要轉念,直下去承當。真正的修行要從因地著手,即用上智慧的觀照,誠如《心經》上講:「行深般若波羅蜜」;即運用智慧觀照,知道諸法的緣起沒有究竟實相,也就是度一切苦厄。

為什麼念觀世音菩薩可以離苦得樂?不是觀世音菩薩變身顯靈,救你離苦得樂,而是在這一句佛號的當下,能觀察到生命中一切苦難、煩惱以及生死流轉,都是來自於內心的執著、貪愛、分別。在一句觀世音佛號的音塵下,能夠攝心不起心動念。只要起心動念,便會落到識心的分別里,就與諸法緣起空相悖,而生出生死煩惱來,就很難去除。所以當下若能應用智慧觀察,一念與諸法緣起空相應,不會去攀緣、分別或者追逐,當下就清凈圓滿。比如現在講經,有人因為外面施工吵雜聲,而無法專心聽。不管厭鬧還是喜靜,都是分別心。其實不管工地施工聲,還是講經說法都只是聲音相,只要不在這些聲相上起好壞分別,做到相相平等,做到出入自如,在如此平和心態上,只要用心一處來聽課,聽課自然不會受干擾。推而廣之,做其他事也如此。

若一念起好惡,就落在有個實相可執著,這就叫無明。如果不能做到相相平等,在鬧中取靜,這裡靜不是離開鬧有個靜可逐,而是鬧的當下就是安靜的,關鍵在於有沒有智慧觀照到相相平等,當下的一切呈現都是因緣和合,緣起性空,如果妄認為有一個鬧相可得,有個靜相可逐,自然就表現出對立來,這樣的心也是顛倒。但凡能夠做到相相平等,就能夠破顛倒無明,就是從因處下手。

十二因緣的「行」

我們接著講行,行就是心的運轉。妄認為有一相可得的心,如此運轉開來,就產生出一個有為的行。我們總認為有個什麼需要努力,或有個事業可以成就,這些都是妄想分別。要知道可做的,在做的,成就的,未成就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當下所呈現的一切都是我們的業力與願力所致,無時無刻,不在變化,無一相可得。所以《金剛經》里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因此我們的心若能相應無一相可得,無一事可成,一切都是因緣和合,這樣的心,才是大心,才是真心;由此運轉開來,這樣的行,就是大行,真行,也叫普行,廣行。知道一切法的當下是因緣和合,緣起性空,這樣的心所發出的願,就是大願。所以若一念相應到諸法緣起空,就知道所謂的「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實無眾生可度;煩惱無盡誓願斷,實無煩惱可斷;法門無量誓願學,實無法可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實無佛可成。當下具足,當下圓滿,當下清凈。

再看七佛通戒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此一四句偈被認為是總括一切佛教,佛教之廣海,攝盡於此一偈。大小乘八萬之法藏,自此一偈流出也。這四句偈所包含的內容很豐富,可以從修行的次第來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戒的功夫,而後兩句則表示定慧的功夫。但若從大乘修行的角度來看,前兩句則是凡夫行,後兩句所表達的是菩薩道,其實凡夫行與菩薩道在本質上是沒有區別的,只是認識的究竟上有差別。前者認為有行可為,所以善惡差別對待;而後者能一念相應到諸法的實相──緣起法則,對善惡因緣了了清楚,而不起執著、分別,所以叫自凈其意,是諸佛教。凡夫行與菩薩道區別就在於這一念,一念能相應到因緣和合,無行可為,就叫一念覺即佛,反之一念迷即眾生。

佛法告訴我們要自己自度,要自救,不是靠佛。如果佛法能夠幫我們消災免難,幫我們每一個人究竟成就,佛是大慈悲的人他會這麼吝嗇嗎?絕對不會。每一個人都具備golden finger,一點就成金,如果這樣佛會吝嗇不給我們嗎?佛是哪怕一丁點都會讓我們去完備,但是它非外塑而來,得靠自己消融自我的執著,進而顯發本具的真心,完全不得假他人之自內證悟。

從緣起生死流轉看待眾生與佛,似有所差別,然而佛說完全沒有差別。從大乘的因緣觀來看,佛與眾生也是一體的,沒有眾生就沒有佛;成佛不離世間覺,所行也是世間行,佛的慈悲與智慧,也只是以無我的心念來為世間事。所謂的迷與悟也是眾緣和合,真正的悟,表現出來的也是對迷悟不執著的一種平等觀,所以佛在成道以後,說的第一句話:「奇哉!奇哉!一切眾生即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所以說悟還是迷,心中還有一個迷悟對待,就不可能做到平等無二的證悟。

大悲心水陸道場概說15—08

推薦閱讀:

佛說四十二章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四十二字觀
人生賦(之四十二)
《佛說四十二章經》淺釋
第四十二講、《楊公日課學》玄空大卦實戰之八

TAG:法師 | 講座 | 楞嚴經 | 四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