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對佛教禮儀的誤解》

不了解佛教的人,到寺里去看見禮佛念經,拜懺,早晚功課等等的儀式,

不明白其中的真義,就說這些都是迷信。這裡面問題很多,現在簡單的說到下

面幾種:

(一)禮佛

入寺拜佛,拿香、花、燈燭來供佛,西洋神教徒,說我們是拜偶像,是迷

信,其實佛是我們的教主,是人而進達究竟圓滿的聖者,大菩薩們也是快要成

佛的人,這是我們皈依處,是我們的領導者,尊重佛菩薩,當有所表示,好像

恭敬父母必須有禮貌一樣,佛在世的時候,沒有問題,可以直接對他表示恭

敬。可是現在釋迦佛已入涅槃了,還有他方世界的佛菩薩,都不在我們這個世

界,不得不用紙畫、泥塑、木頭石塊來雕刻他們的形象,作為恭敬禮拜的對

象,因為這是表示佛菩薩的形象,我們才要恭敬禮拜他,並不因為他是紙、

土、木、石。如我們敬愛我們的國家,要怎樣表示尊敬呢?用顏色布做成國

旗,當升旗的時候,恭恭敬敬向國旗行禮,我們能否說這是迷信的行為?天主

教也有像,基督教雖沒有神像,但也有十字架作為敬禮的對象,有的還跪下禱

告,這與拜佛有何差別呢?說佛教禮佛為拜偶像,這是西洋神教徒對我們禮佛

的意義不夠理解。

至於香花燈燭呢?佛在世時,在印度是用這些東西來供養佛的,燈燭是表

示光明,香花是表示芬香清潔,信佛禮佛,一方面用這些東西來供養佛以表示

虔敬,一方面即表示從佛得到光明清凈,並不是獻花燒香,使佛聞得香味、點

燈點燭佛才能看到一切,西洋宗教,尤其是天主教,還不是用這些東西嗎?這

本是一般宗教的共同儀式。禮佛要恭敬虔誠、禮佛的時候,要觀想為真正的

佛。如果一面拜,一面想東想西,或者講話,那是大不敬,失掉了禮佛的意

義。

(二)禮懺

佛教徒禮懺誦經,異教徒,及非宗教者,也常常誤以為迷信。不知道

「懺」印度話叫懺摩,是自己作錯了以後,承認自己錯誤的意思,因為一個

人,在過去世以及現生中,誰都做過種種錯事,犯有種種的罪惡,留下招引苦

難,障礙修道解脫的業力,為了減輕及消除障礙苦難的業力,所以在佛菩薩

前,眾僧前,承認自己的錯誤,以消除自己的業障。佛法有禮懺的法門,這等

於耶教的悔改,在宗教的進修上是非常重要的。懺悔要自己懺,內心真切的

懺,才合乎佛教的意思。

一般人不會懺悔要怎麼辦呢。古代祖師就編集懺悔的儀規,教我們一句一

句念誦,口誦心思,也就是知道裡面的意義,懺悔自己的罪業了,懺儀中教我

們怎樣的禮佛,求佛菩薩慈悲加護,承認自己的錯誤,知道殺生、偷盜、邪淫

等的不是,一心發願改往修來,這些都是過去祖師們教我們懺悔的儀規,(耶

教也有耶穌示範的禱告文)但主要還是要從心裡發出真切的悔改心。

有些人,連現成的儀規也不會念誦,就請出家人領導著念,慢慢地自己不

知道懺悔,專門請出家人來為自己禮懺了,有的父母眷屬去世了為要藉三寶的

恩威,來消除父母眷屬的罪業,也請出家人來禮懺,以求亡者的超升,然而如

不明佛法本意,為了鋪排門面為了民間風俗,只是費幾個錢,請幾個出家人來

禮懺做功德,而自己或不信佛法,或者自己毫無懺悔懇切的誠意,那是失掉懺

禮的意義了。

佛教到了後來,懺悔的意義糢糊了。學佛的自己不懺,事無大小都請出家

人,弄得出家人為了佛事忙,今天為這家禮懺,明天為那家做功德,有的寺

院,天天以佛事為唯一事業;出家人主要事業,放棄不管,這難怪佛教要衰敗

了,所以懺侮主要是自己,如果自己真真切切的懺悔,甚至是一小時的懺悔,

也是超過請了許多人,作幾天佛事的功德,了解這個道理,如對父母要盡兒女

的孝心,那麼為自己父母禮懺的功德很大。因為血緣相通,關係密切的緣故。

不要把禮懺,做功德,當作出家人的職業,這不但毫無好處只有增加世俗的毀

謗與誤會。

(三)課誦

學佛的人,在早晚誦經念佛,在佛教裡面叫課誦。基督教早晚及飲食時候

有禱告,天主教徒早晚也要誦經,這種宗教行儀,本來沒有什麼問題,不過為

了這件事情,有幾位問我,不學佛還好,一學佛問題就大了,我的母親早上晚

上一做功課,就要一兩個鐘頭,如學佛的都這樣,家裡的事情簡直沒有辦法推

動了,在一部份的居士間,確有這種情形,使人誤會佛教為老年有閑的佛教,

非一般人所宜學,其實,早晚課誦,並不是一定誦什麼經,念什麼佛,也不一

定誦持多久,可以隨心所欲依實際情形而定時間,主要的須稱念三皈依,十願

也是重要的,日本從中國傳去的佛教、凈土宗、天台宗、密宗等都各有自宗的

功課,簡要而不費多少時間,這還是唐、宋時代的佛教情況,我們中國近代的

課誦,一、是叢林所用的,叢林住了幾百人,集合一次就須費好長時間,為適

應這特殊環境所以課誦較長。二、元、明以來佛教趨向混合,於是編集的課誦

儀規,具備各種內容,適合不同宗派的修學。其實在家居士,不一定要如此。

從前印度大乘行人,每天六次行五悔法,時間短些不要緊,次數不妨增多,終

之學佛,不只是念誦儀規,在家學佛,絕不可因功課繁長而影響家庭的工作。

(四)燒紙

古代中國祭祖時有焚帛風俗,燒一點綢緞,給祖先享用。後來為了簡省就

改用紙來代替,到後代做成錢,元寶鈔票,甚至於扎房子、汽車來焚化,這些

都是古代傳來的風俗習慣,演變而成,不是佛教裡面所有的。

這些事情,也有一點好處,就是做兒女的對父母表示一點孝意。自己飲

食,想到父母祖先,自己住屋穿衣,想到祖先,不忘記父祖的恩德,有慎終追

遠的意義。佛教傳來中國,適應中國,方便的與念經禮佛合在一起,但是在儒

家「送死為大事」及「厚葬」的風氣下,不免鋪張浪費,燒得越多越好,這才

引起近代人士的批評,而佛教也被認為迷信浪費了。佛教徒明白這個意義,最

好不要燒紙箔等,佛教里並沒有這些。

如果為了要紀念先人,象徵的少燒一點,不要拿到寺廟裡去燒,免得佛教

為我們受罪。

(五)抽籤,問卜扶乩

有些佛寺中,有抽籤、問卜甚至有扶乩等舉動,引起社會的的譏嫌,指為

迷信。其實純正的佛教,不容許此種行為(有沒有效驗,是另外一件事)。真

正學佛的,只相信因果。如果過去及現在作有惡業,絕不能趨吉避凶的方法可

以避免。修善得善果,作惡將來避不了惡報,要得到善的果報,就得多做有功

德的事情。佛弟子只知道多做善事,一切事情,如法合理的作去,絕不使用投

機取巧的下劣作風。這幾樣都與佛教無關,佛弟子真的信仰佛教,應絕對避免

這些低級的宗教行為。

四、由於佛教現況而來的誤解

一般中國人,不明了佛教,不明了佛教國際的情形,專以中國佛教的現

況,隨便批評佛教。下面便是常聽到兩種:

(一)信仰佛教的國家就會衰亡

他們以為印度是因信佛才亡國,他們要求中國富強,於是武斷的認為不能

信仰佛教,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研究過佛教歷史的都知道,過去印度最強盛時

代,便是佛教最興盛時代,那時候,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統一印度,把佛教傳播

到全世界。後來婆羅門教復興,摧殘佛教,印度也就日見紛亂。當印度為回教

及大英帝國滅亡時,佛教已經衰敗甚至沒有了。中國歷史上,也有這種實例。

現在稱華僑為唐人、中國為唐山,就可見到中國唐朝國勢的強盛,那個時候,

恰是佛教最興盛的時代,唐武宗破壞佛教,也就是唐代衰落了。唐以後,宋太

祖、太宗、真宗、仁宗都崇信佛教,也就是宋朝興盛的時期。明太祖本身是出

過家的,太宗也非常信佛,不都是政治修明,國力隆盛的時代嗎!日本現在雖

然失敗了,但在明治維新之後擠入世界強國之列,他們大都是信奉佛教的,信

佛誰說能使國家衰弱?所以從歷史看來國勢強盛時代正是佛教興盛的時代。為

什麼希望現代的中國富強,而反對提倡佛教呢!

(二)佛教對社會沒有益處

近代中國人士,看到天主教、基督教辦有學校醫院等,而佛教少有舉辦,

就認為佛教是消極,不做有利社會的事業,與社會無益,這是錯誤的論調,最

多只能說,近代中國佛教徒不努力,不盡責,絕不是佛教要我們不做,過去的

中國佛教,也辦有慈善事業,現代的日本佛教徒,辦大學、中學等很多,出家

人也多有任大學與中學的校長與教授,慈善事業,也由寺院僧眾來主辦。特別

在錫蘭、緬甸、泰國的佛教徒,都能與教育保持密切的關係,兼辦慈善事業。

所以不能說佛教不能給予社會以實利,而只能說中國佛教徒沒有盡了佛弟子的

責任,應該多從這方面努力,才會更合乎佛教救世的本意,使佛教發達起來。

中國一般人士,對於佛教的誤解還多得很,今天所說的,是比較普遍的,

希望大家知道了這些意義,做一個有純正信仰的佛教徒,至少也能夠清除一下

對佛教的誤會,使純正佛教的本意發揚出來。否則看來信仰佛教極其虔誠,而

實包含了種種錯誤,信得似是而非,這也難怪社會的譏嫌了。

附錄:一、佛法大意

佛法以大菩提心為主,菩提者:即是利益眾生之心,故信佛法者,須常抱

積極之大悲心,發救濟一切眾生之大願,努力作利益眾生之種種慈善事業,乃

不愧為佛教徒之名稱。

若專修凈土法門者,尤應先發大菩提心,否則他人謂佛法是消極的,厭世

的,送死的,若發此心者,自無此誤會。

或疑經中常言空義,豈不與前說相反,今按大菩提心,實具有悲智二義。

悲者如前所說(即積極的大悲心)智者,不執著我相,故曰空也。即是以無我

之偉大精神,而做種種之利生事業,若解此意,即知常人執著我相而利益眾生

者,其能力薄、範圍小、時不久、不澈底。若要能力強、範圍大、時間久、最

澈底者,必須學習佛法,了解悲智之義,如是所做利生事業乃能十分圓滿也。

故知所謂空者,即是於常人所執著之「我見」打破消滅,一掃而空。然後以無

我之精神努力切實作種種之事業。亦猶如世間行事,先將不良習慣一一推翻,

然後良好建設,乃得實現也。

今能了解佛法之全系統及其真精神所在,則常人謂佛教是迷信,是消極

者,固可因此而知其不當。即謂佛教為一切宗教中最高尚之宗教,或謂佛法為

世界一切哲學中最玄妙之哲學者,亦未為盡理。因佛法是真能:

(一)說明人生宇宙之所以然。

(二)破除世間一切謬見,而予以正見。破除世間一切迷信,而予以正

行。破除世間一切幻覺而予以正覺。

(三)包括世間各教、各學之長處,而補其不足。

(四)廣被一切眾生之機而無所遺漏。

不僅中國,現今如歐美諸國人,正在熱烈的研究及提倡。出版之佛教書籍

及雜誌等甚多。故望已為佛教徒者,須澈底研究佛法之真理,而努力實行,自

不愧為佛教徒之名,其未信佛法者,亦宜虛心下氣,儘力研究,然後才對佛法

再加以評論,此為余所希望者。以上是略說佛法大意。

又佛法與宗教其旨趣亦復相異,茲比較如次:

一、宗教有崇拜一神或多神及其教主,認為彼等有無上之權威,所謂神聖

不可侵犯。

佛法則依法不依人,固然佛是三界中尊,但本體上,卻是心、佛、眾生三

無差別,可見一者尊卑懸殊,一者平等無二。

二、一般宗教家所奉之聖典,皆不許人討論。

佛法則依義不依語,絕非不容討論。但佛法之理所說究竟為眾所公認共許

者,殆無討論必要耳,可見一者思想甚拘束,一者思想甚自由。

三、一般宗教之信仰,只許純粹感情之服從,不容許理性之批評。佛法則

無上聖智,必依自證得來,佛法固重信仰。但他教之信是強信以為教主之智

慧,絕非信徒所能及。佛法之信是起信,以佛徒之本性,原與教主相同,即是

令人自尊自重不可蒙昧自己最清凈最圓滿之本心。故此信乃極平等,極高尚之

信也。可見一則系勉強服從,一則系自由發展。

佛法與宗教異,尚有種種之說,今且略之,吾言佛法非宗教非於佛法有所

私,而於他種宗教有所惡也。當知一切宗教,各有其長處,皆能令人向善。彼

等有信仰之誠,是吾所敬,彼等有求真之心,尤吾所愛,但惜其不如佛浩廣大

精微,真究竟耳所說佛法與宗教異,大致如此。

附錄:二、佛教的真理是什麼

瑜伽真實義品把真理叫做真實,分為四大類,稱為四種真實:

一、世間構成真實:是指隨類隨俗的常識真實,這又分為兩類:一是世間

非人類所以為的真實,二是世間人類從自然及習慣中所幻覺的真實。

二、道理構成真實:是指學術家以研究推演中所得的學理真實,這又分四

類:一是科學家由實驗所得的真實。二是哲學家由思辨所得的真實。三是神教

者從神契信仰中所得的真實。四是心(定)教者從靜坐修養等所得的真實。

三、煩惱障智凈所行真實:是指出世聖者以解脫智所證的真實,這又分二

類:一是小乘聖者聲聞緣覺所證的我空真實。二是大乘聖者所證一分法空的真

實。 四、所知障凈智所行真實:是指大乘聖者正遍知覺所證的法空真實,這又

分二類:一是菩薩分證的法空真實。二是佛陀滿證的法空真實。

佛教絕不武斷,也絕不輕易否定他人的真理,只是把各種真理,分成了類

別與等級,各還各的本來地位,各存各的應有價值,有一種外道的神教,動輒

就是抹煞異己者的一切價值,給戴上一個魔鬼的帽子,佛教絕不會如此的獨

斷。以上所舉的四種真實,在佛教徒的心目中,可以承認它們都是真理,只是

有著高下輕重的分別而已。

事實上,世間所謂的真理,常識的真理是最經不起考驗的,古代常識的真

理,到了後代往往竟成了笑話,甲地常識的真理到了乙地往往竟成了趣談。至

於學者發明的真理,無論從化驗中得來也好,從推理中得來也好,從神契的神

秘經驗中得來的也好,從修鍊身心,調息靜坐中得來也好,可能有部份真理,

但總是出於暫有的,幻有的,局部的,而不是永恆不變的。

佛教的真理,是我空及法空以後所得的結果,我空了,煩惱障斷除。法空

了,所知障斷除。我空之後即解脫生死,法空之後即不住涅槃。金剛經所說: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便是說明我空的境界,煩惱即菩

提,(正覺)生死即涅槃(寂滅)便是說明法空的境界,非空非有,不落兩邊

的中道妙理,也只有證了法空之後的人,才能親自實證。

佛教的最後真理,證得二空究竟的真理,不在世間法中,已無名言可說,

所謂「離名言相,離心緣相」便是究竟真理,佛典中勉強給它標出名目,叫做

一真法界或真如理體。但是,佛教的究竟真理,雖然無可名狀,它卻並未離開

世間萬象,世間萬象的某一象也都是究竟真理的一部份,因此,禪宗慧能大師

就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佛教的目的講

空,是空去我執的煩惱障及法執的所知障,並不是要否定世間的萬象,佛教的

真理是在一個覺字、唯有自覺才能了生死,惟有自覺覺他才能渡眾生,唯有覺

行圓滿才能成佛。

附錄:三、正信的佛教是什麼

佛教是從大覺的佛陀,釋迦世尊的大悲智海之中流露出來,那是充滿了智

慧,充滿了仁慈,充滿光明,清涼,安慰的一種有言有行而且能得到證明的教

育,根據這種教育的信仰而建立的教團形態,便是佛教。

所謂正信,就是正確的信仰,正當的信誓。正軌的信解,正直的信行,真

正的信賴。正信的內容,應具備三個主要的條件,第一必須有永久性的,第二

必須要普遍性的,第三必須是必然性的。換一個方式來說便是過去一向如此,

現在到處如此,未來必然如此,凡是對於一種道理或一樁事物的信仰或信賴,

如果經不起這三個條件的考驗,那就不是正信而是迷信,一個宗教的教理,經

不起時代的考驗,通不過環境的疏導,開不出新興的境界,它便是迷信而不是

正信。

但也無可諱言的,正信的佛教,在大乘教的流行地區,尤其是在中國,一

向是被山林的高僧以及少數的士君子們所專有的,至於民間的正信,因受文化

水準和生活條件的影響,始終未能普及,一般的民眾,都在儒釋道三教混雜信

仰的觀念中生活,比如對於鬼神的崇拜以及人死即為鬼的信念,都不是佛教的

內容。


推薦閱讀:

如何消除恐怖?
佛教天台宗在國內的研究現狀如何?
哈瑞奎師那是什麼?
平時不念佛修行,通過臨終助念真的可以往生西方凈土嗎?
梵天人有沒有神通?

TAG:禮儀 | 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