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我是歌手"熱播:真人秀節目引進之後是創新?

  近日,作為湖南衛視「領SHOW2013」的開篇之作——全新引進韓國的中國版《我是歌手》音樂真人秀節目,即將結束第一季播出。該節目的熱播,引起了業界及大眾的廣泛關注。不僅如此,日前東方衛視對外宣布引進《美國偶像》節目模式的《中國夢之聲》將於5月開播,而浙江衛視和湖南衛視也分別啟動《中國好聲音》第二季及《中國最強音》。預計今年全國各大衛視頻道正在運作和計劃引進的海外節目模式多達30個。為此,2013年被業內人士形容為「海外綜藝節目模式引進井噴年」。

  實際上,觀眾們對於以音樂為核心元素的綜藝節目早已不再陌生,從2005年的超級女聲,到2012年的《中國好聲音》,音樂選秀節目近年來的發展有了很大的變化:從立足平民化視角,注重故事性,到現今《我是歌手》集結歌壇資深唱將與新生代佼佼者打造的豪華音樂盛宴。節目形式的變化必然豐富了大眾的娛樂生活,但是無論是「草根音樂選秀」《中國好聲音》,還是明星競技類的《我是歌手》都無法擺脫節目版權引進帶來的爭議。

  「綜藝老大」演繹年代情懷

  湖南衛視持續走娛樂路線輝煌了20年,在電視行業首屈一指。雖說如此,但同樣面臨著各個地方台的強烈擠壓,如上海東方衛視的《中國達人秀》,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以及《中國夢想秀》,都在不斷地分割市場,並造成了「得綜藝者得天下」的態勢。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湖南衛視需要不斷的創新,不斷地「生產」新節目。

  而所謂的生產,對於中國大陸的綜藝節目來說,更多的是模仿和克隆。中國傳媒大學徐舫州教授指出:「電視節目的創新和策劃非常複雜」,首先得了解整個電視行業的狀況,其次對於節目的每個元素都要考慮,而如今電視行業提倡「娛樂專業主義」,即跟著專業人來做節目,這也催生了很多節目策劃公司,他們往往會做很多調研去了解整個行業的收視、廣告市場的情況。

  湖南衛視要想在「草根音樂選秀」上超越《中國好聲音》有難度,獨闢蹊徑是明智的。對此,湖南衛視在《中國好聲音》第一季華麗落幕之後,推出了中國版《我是歌手》。源於韓國節目《我是歌手》的中國版《我是歌手》,不僅是一個製作優良的音樂節目,更是中國電視史上首次彙集最一線歌壇天王天后的跨時代性節目,湖南衛視由此再度將觀眾拉回,迎來了地方台收視第一的驕人成績。 《我是歌手》的定位是成熟的歌手之間的PK對決,更準確的說是一檔明星競技類節目,歌手因為唱歌比賽被淘汰本來是一件很忌諱的事情,湖南衛視在做娛樂這麼多年所積攢的人脈才能夠做到這樣一場音樂盛會。

  觀看過韓國版《我是歌手》的人,不難發現,湖南衛視本土化後所引用的幾乎所有元素都是韓國的,比如明星歌手、轉盤選歌模式、淘汰機制、甚至連揭曉排名的座位方式也都是一模一樣。但引進的同時也有不同,韓國的綜藝節目時間較長,甚至有一期長達兩個小時,裡面除了中國觀眾可以看到的歌手與歌手、歌手與主持人、歌手與經紀人的關係外,韓國還加入了歌手與歌曲的關係,即通過歌曲的原唱者與翻唱者建立一定的聯繫而做文章。音樂製作人宋柯在它的創建之初就指出,「不是光單純的音樂,它是展示了不同年代的歌手的一種情懷、一種人生。」

  30檔「海外模式」引發熒屏井噴

  據統計,目前海外收視率前三甲的選秀節目《The Voice》、《X音素》和《美國偶像》,都有了引進版並將同時播出。一時之間,成為又一個「選秀節目高峰期」。實際上,選秀節目在經歷了《超級女聲》和《中國好聲音》兩個高潮之後,觀眾對於選秀節目已經開始產生審美疲勞,《我是歌手》的收視率雖然很高,但比起《中國好聲音》仍舊有2個點的差距。

  兩檔以音樂為主的選秀節目一先一後,難免被人拿來比較。有觀眾表示,《我是歌手》比《中國好聲音》優勝的地方在於前者沒有後者那樣玩煽情故事。徐舫州教授說道:「對個人隱私的刻意展現有點太多太爛,這種情況觀眾由審美疲勞到厭倦,由厭倦到厭煩。對於個人隱私、苦情故事的刻意顯現,有的就是為了作秀,應該引起電視製作者的注意。」

  雖然說兩檔以聲音為主的節目遭到很多人的抨擊,但是其節目從形式到內容都讓觀眾眼前一亮,湖南衛視和浙江衛視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節目並非原創,而是花了大價錢引進版權,原創者提供製作寶典,甚至有專人幫助實現其本土化。

  那麼,中國電視節目從克隆模仿,到版權引進,這種做法是否能夠得到健康發展呢?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從國外引進節目這樣的一種做法,對於現階段來說,應該算是好的,因為廣電節目很難有突破,創新很難,投入也大。所以,先把國外的模式引進來,對於電視台在經濟上也是有利的,比如今年第二季《中國好聲音》的冠名招標底價為9000萬元,是去年的1.5倍,而經過50多個回合的競價,最終冠名費為2億元。另一方面,一個節目火了之後,其它台也會跟風模仿,在模仿的過程中或許還是會有進步的。所以模仿的階段應該是每個電視台必經的途徑,以前有,現在也未曾斷過,甚至變成完整的模式花錢購買版權。雖然模仿遭人詬病,但從觀眾的角度來看,你不可否認它很好看。」

  節目版權之爭開啟創新之路?

  徐舫州教授說:「電視媒體的版權不同於紙媒版權的認定。比如我們引進的節目原來是一個主持人,我們變成兩個主持人;本來是唱歌,引進來後我們唱戲,這算抄襲么?這告訴我們,電視節目的版權遠遠比紙媒版權抄襲的方式要複雜的多。」

  據了解,國外節目的模式,都是由很強的團隊、很大的投入在做研究和分析,然後進行推銷。製作手冊告訴每個細節,包括音樂和燈光,哪些是制勝的,怎麼實現本土化,並派人實地指揮。不同於早期中國對於國外電視節目的抄襲,湖南衛視此番倡導提升傳媒道德標準,採用正規的版權、正規的節目模式進行實質操作,開播首期也有來自韓國的專家進行現場指導。

  引進海內外電視節目早已不是什麼新鮮話題,《城市之間》是中央台最早引進國外的節目。但是一味的引進,耗費大量的財力和物力的同時,中國電視也在全球化競爭中缺乏競爭力。為什麼中國的電視節目,尤其是綜藝節目難以創新呢?

  記者為此採訪了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副院長、歐洲傳媒研究中心主任劉昶教授。劉昶教授表示:「我們一提『創新』這個詞就是要創新,其實在國外發達國家對創新有個很明確的看法,就是任何的創新必須走三步:第一步是比較,什麼東西比我好,什麼東西比我強,找問題的階段;第二步是學習、模仿甚至是抄襲;第三步才是超越,才是我們所謂的『創新』,我們能做到一樣的,才能做到比你好,我們老想一步登天,但對外界不很了解,辛辛苦苦『創新』了半天,其實國外早已經做出來過,這是我們對創新在認知上有很大的分歧。」

  劉昶教授在對於中國創新問題上還指出,「中國和西方競爭最主要的因素是版權。我們一些節目並不是正常引進,而是直接抄襲,西方會在電視版權上制約中國電視業,施加壓力,今後形式會越來越難,但對於我們來說,這也是創新的一個契機,因為你抄不著了,就得自己想。」


推薦閱讀:

韻律與中國詩歌繁榮的相關度分析
中國歷史干支年代對照簡表(4)
昆崙山為何被稱為萬龍之主?中國三大龍脈風水圖!
中國季 中國造
中國最牛縣令:奉旨挖皇帝祖墳,靠無中生有榮升五品知府!

TAG:中國 | 創新 | 節目 | 歌手 | 真人秀 | 引進 | 我是歌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