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時報: 生活從好好說話開始  惡言惡語傷人又傷己

惡言惡語傷人又傷己

  古語稱:「美言美語受人敬,惡言惡語傷人心。」說話太倔太直、喜歡反對質疑、互相揭短抬杠,這些習慣傷人又傷己。不好好說話會讓人際關係變得緊張,壓力增大,這不僅影響心理健康,還會增加身體的患病幾率。夫妻喜歡拌嘴會導致心絞痛的危險增加3.5倍。更為嚴重的是,如果父母「不好好說話」,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會持續一生。父母奚落、羞辱、無端指責孩子,會損害其安全感,孩子會對父母產生「基本敵意」,進而形成「基本焦慮」,長大後會對他人抱有預期的敵意,缺乏與人友善交往的技巧。

   好好說話的四件法寶

  說話的最高境界,就是會說話、說好話,並非曲意奉承,而是平實、懇切的關照。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嘴巴每天掛著「沒問題」、「一定會有辦法」之類積極話語的人,每一天都過得很順利;相反,每天嚷嚷「沒辦法」、「真讓人生氣」的人,遇到的挫折就會特別多。語言就像自動引擎,已經為你指明方向,只要按下按鈕,就能把我們帶往目的地。下面,教你用好四件法寶,學會好好說話。

   對父母——降低預期多點耐心 我們常對父母和親人表現出不耐煩,就是因為預期太高。比如,忙得焦頭爛額時接到母親電話,你自然會想到:「她不知道我很忙嗎?」「別人不理解我也就罷了,怎麼你也不理解我呢?」可我們沒有想到,其實父母並不知道我們在做什麼。所以,與父母交流時,一定要降低心中原有的期望,多點耐心,時刻記住換位思考。

   對孩子——常懷同理心 如果不希望孩子長大後渾身是「刺」,請從自身好好說話開始。孩子表達能力有限,爸媽要常懷同理心,充分感受他當下的想法,試著幫他把心中的感受說出來,這需要練習。比如,孩子考砸了,有同理心的父母會說「那你一定覺得很可惜吧」,而不是落井下石地說「誰叫你粗心」。家長還可以示範情緒感受,與孩子分享對事物的正面想像,並訓練他對眼前的事物做正面描述。父母還要訓練孩子在困境中說出正向觀點,比如送孩子上學遇到堵車,即便很焦躁,也要分享窗外的景色、廣播里好聽的歌曲,或者告訴孩子「有了這次經驗,下次就知道換另一條路走了」。

  對愛人——多些讚揚和忍讓 建議夫妻間交流要把誇獎的話、認錯的話當成口頭禪,比如:「是呀,他(她)太不容易了,我得對他(她)好點」、「對不起,我錯了」、「你真棒」,這些話會在不知不覺間讓對方心裡感到溫暖,夫妻感情升溫。

   對同事、朋友——與人為善、學會克制 要多從善意的角度去理解同事和朋友的行為,表現出自己的風度,剋制情緒,不要失態,更不要採取過激行為。在惡語出口前,冷靜1分鐘,將心比心地想想對方的不易,並且多預想一下可能導致的後果。你最終決定說出口的言語,會或大或小地影響你的人生。如果對方不好好說話,我們要剋制情緒,表達善意,不要指責「你怎麼」、「你憑什麼」,而要使用一些正面的語言,比如「我希望」、「我建議」等,這樣可以增加有效溝通,提高工作效率。


推薦閱讀:

今天,你和孩子好好說話了嗎?
找一個能和你好好說話的人
好的教育,父母一定是好好說話

TAG:生活 | 生命 | 說話 | 好好說話 | 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