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6個月後,「阿拉伯之春」中國賭贏了
去年9月,我將中國不干涉「阿拉伯之春」的策略稱為一場賭博:北京希望,儘管革命後建立的政府起初會對中國懷有敵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北京建立互利關係的誘惑會凌駕於任何怨恨之上。6個月後,中國人似乎賭贏了。
在推翻長期擔任突尼西亞總統本·阿里的革命爆發一年之後,中國與突尼西亞新政府簽署了三個發展頂目協議。每個頂目的規模都稱不上宏大。然而,它們不亞於美國提供的援助突尼西亞過渡的1.9億美元資金。此外,這些頂自符合「沒有附加條件」的中國援助和發展模式,許多政府認為它們比西方提供的附帶各種條件的頂目更具吸引力。
本月早些時候,中國一個商務代表團訪問利比亞,與新政府討論了衝突後重建項目,中國還將把從利比亞的石油進口量提高至每天10萬桶,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瀰瀰補從伊朗進口的減少。利比亞新政府或許對中國沒有特別的感激之情,但的黎波里非常樂意繼續與北京發展商貿關係。
中國代表團訪問利比亞和突尼西亞是一種試探。但這也提醒西方不能認為由於拒絕向革命者提供有力支持中國就出局了。
或許更能說明問題的是,本周早些時候,埃及自由與正義黨主席穆罕默德·穆爾西與中國共產黨代表團舉行了會晤。自由與正義黨在後穆巴拉克時代的埃及將成為主導政治力量。儘管穆爾西表達了對中國阻止挽救敘利亞人生命的行動的憤怒情緒,但他也認同,西方主導的干預不會達到預期效果。此外,有許多理由認為,中共代表團可能用「不干涉內政」的承諾消除了埃及的疑慮。 與此同時,由於認識到否決敘利亞問題訣議使中國與阿拉伯世界的關係受到影響,北京已表示有意更積極地參與調停敘利亞內戰的努力,並在人道主義救援方面做出更多貢獻。本周早些時候,中國外交部部長楊潔篪與阿盟秘書長納比勒·阿拉比就向遭到敘利亞政府襲擊的地區提供人道主義援助進行了磋商。中國的外交姿態表明,中國必須在奉行不干涉政策的願望與保持在該地區地位的必要性之間艱難地取得平衡。阿拉比和其他阿拉伯官員給出了謹慎卻積極的回應,指出中國與該地區國家的友好關係,重申了讓中國參與外交進程的願望。簡言之,美國希望中國會因傾向於支持原政權而非民眾起義而在中東更加受孤立,但這種願望沒有實現。雖然日前許多國家的政府與美國站在同一條戰線上,尤其是出於推翻大馬土革政權的渴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構成反巴沙爾聯盟核心的阿拉伯國家會「削弱美國在該地區殘存的影響,或在更廠泛的領域制定與美國核心利益相左的政策」。因此,阿拉伯國家非常有興趣與中國保持接觸並且在華盛頓和北京之間周旋——即使它們現在對中國在敘利亞問題上的特殊立場持批評態度。
事實上,中國始終如一地堅持強調其不干涉承諾能夠修復否決敘利亞問題決議造成的一些傷害。正如一位學者所說:「與美國淚比,中國向中東的統治者展示出的是更加自然、更具同情心的夥伴形象。」對於什麼會引發華盛頓的消極反應,「阿拉伯之春」後建立的新政府仍難以確定。在它們看來,不論誰掌權都會與之打交道的中國的現實政治立場是防範不可預測的美國的有益手段。
推薦閱讀:
※大選在即,埃及身在歷史何處?
※阿拉伯之春:誰最不安?
※2010 年開始的阿拉伯之春,到 2016年,北非以及中東地區的格局有何變化或發展趨勢?
※如何用科學預測政治劇變,這篇大數據告訴你!
※俄刊:「阿拉伯之春」為何沒完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