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一)第三集 凈空法師講解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一)  (第三集)  1999/11/4  香港九龍  檔名:12-029-0003

  請接著看講義第四段,我們將這段文念一念:

  【文殊菩薩廣為善財演說一切佛法。所謂說一切佛(一)積集萬行法(二)相續法(三)次第深入法(四)眾會清凈法(五)*輪化導法(六)色身相好清凈法(七)法身普遍成就法(八)無礙辯才法(九)圓滿莊嚴法(十)平等無二法。】

  這十句裡面,第一句介紹過了,今天我們從第二句看起。第二句『所謂說一切佛相續法』,諸佛如來化導眾生相續不斷,我們大家都知道,佛雖然慈悲,如果眾生與佛沒有緣分,佛就沒有法子幫助他。緣分,佛在經上跟我們說太多了,無量因緣。無量因緣,佛通常把它歸為四大類,這四大類的緣統統具足,佛才能夠幫得上忙;四種緣裡面缺一條,佛都沒有辦法幫助他。這四種緣,第一個是「親因緣」,一般講一切眾生這一條都具足,這怎麼說法?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性是親因緣,這是一切眾生統統具足的。不但我們阿賴耶識裡面有作佛的種子,也有作菩薩的種子,也有作聲聞、緣覺的種子,一直到地獄、餓鬼、畜生的種子,統統具足。一切眾生十法界的種子統統具足,這是親因,這一條沒有問題。

  第二「所緣緣」,是我們現前所攀緣的這種緣,這叫所緣緣。這個緣各個人不相同,如果我們一心緣佛,一心想學佛,一心想行菩薩道,一心想在這一生當中成就,你所緣緣就具足了。如果你意念當中,對佛法根本不能夠接受、不能相信,也不願意去修學,這所緣緣就沒有了;沒有所緣緣,佛幫不上忙。第三種緣叫「無間緣」,你所緣的決定不能夠間斷,今天想作佛,明天心又變了,這個世間挺美好,捨不得離開,你所緣的緣間斷,間斷了也不能成就。第四種叫「增上緣」,增上緣是佛菩薩來幫你忙,這是增上緣。換句話說,關鍵是在我們所緣緣跟無間緣,這兩個緣要是缺乏,佛就不來了。

  在原則上,親因緣我們有,具足;增上緣,佛菩薩應機說法,「佛氏門中,不舍一人」,當你求佛的時候佛一定來,你沒有心求他,他就不來了,所以增上緣看起來也不成問題;關鍵在我們所緣緣與無間緣。「佛不度無緣之人」,就是那個人對於佛法沒有所緣,求學的心常常間斷,佛想幫忙也幫不上。可是一切眾生關係很複雜,有些人跟釋迦牟尼佛關係很好,過去生中結了緣,釋迦牟尼佛來了,非常歡喜,喜歡聽他講經說法,能夠依教奉行;換一尊別的佛來了,他就不喜歡;為什麼?他跟他沒有緣。

  因此諸佛如來要相續出現在世間,世尊告訴我們,在現前這個大劫,在佛法裡面講大時代,賢劫,這個大時代,這個大時代裡面有一千尊佛出世,這是佛的相續。佛不住世間的時候,也相續不斷,佛一定會委託菩薩,代表他說法度生。現在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滅度了,彌勒佛還沒有出世,當中這段時間很長,照我們人間時間來算,是五十六億七千萬年,這麼長的時間裡面沒有佛出世,沒有佛法。世尊委託地藏菩薩,諸位在《地藏經》上看到,釋迦牟尼佛一再囑咐他、拜託他,他滅度之後,彌勒沒有出世之前,這段期間請地藏王菩薩代理佛,幫助這個期間苦難眾生。由此看來,縱然佛無相續出現在世間,菩薩跟佛摻雜在一起,永遠不間斷,這才是真正慈悲,慈悲到了極處!

  而實在說還不只如此,所有一切諸佛菩薩時時刻刻出現在世間,可惜我們肉眼凡夫不認識,而諸佛菩薩出現在世間,決定不會暴露身分,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明了。如果身分一暴露,他立刻就入滅,絕對不會再住在這個世間。為什麼?避免一些人造謠生事,混淆視聽。所以我們在現在這個社會也常常聽到,有一些法師、居士大德自稱說什麼佛、什麼菩薩化身來的,他說了之後他又不走,我們在佛法規矩裡面講就不會相信他。說了,立刻就走了,那是真的;說了不走,是假的,決定不是真的;我們要懂得這麼一個規矩。諸佛菩薩確實「時時示世人,世人常不識」。這是相續法。

  第三『次第深入法』。這是佛教化一切眾生,一切眾生的根性不相同,佛經裡面常說上、中、下根,這是大分;細分,這三分裡面又可以分為上、中、下三根;再細分,那就很多很多不等的根性。佛教化眾生有次第、有淺深,由淺而深。像通常我們所接近到「五乘佛法」,這就是次第淺深不一樣;人乘,天乘,聲聞,緣覺,菩薩,這叫五乘佛法。而修學一定是循序漸進,我們要懂,人都做不好,還能生天嗎?天的智慧德行的水平比我們人高,人道修好了,才能生天。天裡面有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佛在經上給我們說總共二十八層,一層比一層高,生天也相當不容易。

  佛告訴我們怎樣把人乘修好?「凈業三福」第一條是人天法,佛說了十六個字,這十六個字就是我們做人的標準。「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四句做到了沒有?如果沒有做到,人乘就保不住,現在得的人身,死了以後,人身就再不會得到。如果死了之後,來生還得人身,這四句要做到,要做到相當的水平。譬如說我們學校念書滿分是一百分,至少你也能夠得五十分,你才能保住人身。如果這十六個字,五十分我們得不到,來生人身就得不到。假如你能夠得到九十分、一百分,那恭喜你,你生天了,你就不在人間。大概五十、六十、七十分,決定得人身,八十、九十、一百分你就到天道去了,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想想我來生能不能得人身?能不能生天?不要問別人,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十善業佛在經上講:上品十善,中品十善,下品十善;上品十善生天,中品十善得人身,下品十善是阿修羅,這就是講次第淺深之法。

  從人乘,人天乘,這才能夠晉陞到聲聞、緣覺乘。聲聞、緣覺乘要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勤修戒定慧」,這才能超越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怎麼來的?貪瞋痴變現出來的。所以貪瞋痴沒有了,六道輪迴就沒有,就超越。小乘,中乘,小乘是聲聞、阿羅漢,中乘是辟支佛,他們超越六道輪迴;也就是說戒定慧三學成就了,見思煩惱斷了。見思煩惱就是貪瞋痴,沒有了。凈業三福第二福就是講這個,「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裡面受持三皈,具足眾戒,大家比較好懂。什麼叫不犯威儀?這一句我們常常疏忽掉了。不犯威儀,簡單的說,不可以破壞佛的規矩。威儀是說日常生活當中的細節,佛家常說「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就是我們言談舉止都要守規矩。

  出家人戒律裡面,比丘戒兩百五十條,真正戒律多少?戒律還不到二十條。四重是戒律,四重戒: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慾、不妄語,這是四重戒;十三僧殘,這屬於戒律,總共合起來十七條。其他的都是屬於威儀,日常生活當中的規矩細節,禮節,雖然不是重戒,要遵守。為什麼?那是佛門的形象,你要不遵守,你破壞佛門的形象,叫世間人輕視佛法、曲解佛法,甚至於毀謗佛法,你的罪過就很重。我們常講出家要像個出家的樣子,在家學佛有在家學佛的樣子,那個樣子就叫做威儀。要守規矩,要如法,給社會大眾做個好榜樣,社會大眾尊敬你就是尊敬佛法,稱讚你就是稱讚佛法,這種廣大深遠的影響,我們不能不留意,因此威儀不能夠不注重。

  從二乘再向上提升,菩薩乘。菩薩乘的基礎,「發菩提心」是第一個,菩提心從事相上來說就是四弘誓願。四弘誓願要落實、要兌現,要發心度一切眾生。度的意思,用現在的話來說,要發心幫助一切眾生,度是幫助的意思,協助一切眾生。幫助他什麼?幫助他破迷開悟,幫助他超凡入聖。我們要做這樣的大事業,先自己要做一個好樣子,你幫助別人,人家才肯相信,才肯接受。要做好榜樣,頭一個要斷自己的煩惱,「煩惱無盡誓願斷」,斷煩惱,成就自己的德行,這個人有道德。單有道德還不行,還得要有學問,還得要有能力,所以「法門無量誓願學」。這裡面特別要留意,一定是先德行,後學問,你要把它顛倒了,那你就錯了,你就不能成就。一定是先修德行,後成學問。德行跟學問不斷的增上,一直到成佛,你才能夠幫助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你才有能力。你不成佛,你就沒有這種大德大能,你幫助別人也有限;你要自己圓滿成就,才能幫助別人也得圓滿成就。這是次第深入法,佛知道,佛懂得,我們應當要學習。

  第四『說一切佛眾會清凈法』。「眾」是多,「會」是聚會,兩個人在一起也聚會,三個人在一起也聚會,幾十個人、幾百人、幾千人、幾萬人聚會也是會,佛菩薩示現在這個世間,跟群眾聚會的機會太多了,每天都聚會,許許多多不同的人來聚會,這是「眾會」。眾會裡面跟世間一般的聚會不一樣,所以三皈依裡頭有,「皈依僧,眾中尊」,僧是什麼?僧就是諸佛菩薩的眾會,叫僧伽耶。諸佛菩薩這些聚會,為什麼是所有一切聚會裡面最尊貴的?它清凈。看看世間人聚會,我最近才聽說,以前還不知道,做生意的人聚會,談生意,沒有一句真話,這是做生意的人給我講,沒有一句真話;跟他見面,跟他交談,時時刻刻提防,怕什麼?怕自己上當,怕吃了虧。自己要時時刻刻提防,對方也時時刻刻提防,彼此都不是真的,總是想多賺一點。這個心就不清凈,這個會不清凈。

  以此類推,人與人之間的聚會都是利害的聚會,總是想得一點便宜,佔一點好處,總是不願意吃虧。甚至於夫妻兩個人,彼此都不說真心話,互相欺瞞。諸位想想這是什麼世界,人生活在這個世界多苦,多累!實實在在說連畜生都不如,畜生沒有這麼多心機,作人好可憐!古時候的人接受聖賢的教誨,他還有道義,聚會的時候是道義的聚會,利害的程度少。現在不讀聖賢書,不聽聖賢教誨,所學的是功利,人與人之間相處,利害,利害就不能不提防,不能不競爭,道義沒有了,染污之嚴重,可想而知。人心的染污,決定比環境的染污要超過很多倍,所以現在有許多自然的災害,災害從哪裡來的?染污來的,自然的環境染污,先是人心染污。

  所以諸佛菩薩這個聚會裡面是清凈的,為什麼?沒有利害,佛菩薩完全是布施,完全是供養。佛菩薩跟大眾在一起聚會,是法布施的聚會,法供養的聚會,你看這個會多清凈?何況佛又教導大家,都遵守六和,所以它是六和敬的聚會。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利和同均,這叫和合僧團,是一個和敬的聚會,彼此和睦,彼此尊重,彼此恭敬,這樣的一個聚會,自然是人間、天上所有聚會裡面最殊勝的,所以叫眾中尊。眾就是聚會,這是「眾會清凈法」。清凈的根源就是真誠,互相尊重,互相敬愛,這個聚會就清凈。

  第五句『*輪化導法』。佛教化一切眾生,用「*輪」做比喻,*輪代表圓滿的意思。現在在中國,對「*輪功」剽竊佛家的名相術語,誤導眾生,我們今天講*輪,又怕的是人家誤會,我們是搞*輪功。這個事情麻煩,不得不換一句話來講,圓滿的教學,*輪是代表圓滿的教學。圓滿的意思非常之深,我們現在是凡夫,必須幫助這個凡夫,從初發心一直幫助他成佛,這才圓滿。好像我們培養一個小孩一樣,從他上幼稚園,一直要照顧幫助他到大學、研究所畢業,博士學位拿到了,這個教育圓滿了。佛幫助眾生亦復如是,「佛氏門中,不舍一人」。教育的期間長,從你初發心,一直照顧你到成佛,這是圓滿教學裡面第一個意思。

  第二意思必須隨順你的根性,隨順你的程度,隨順你現前生活的需要,教給我們像前面所說的「積集萬行法」。佛教導我們怎樣過日子,每一個人過的日子不相同,佛要應機施教,針對我現前所過的日子教我,教我怎樣過佛菩薩的日子;佛菩薩日子快樂,幸福美滿,自在快樂。要教我,現在我所從事的工作,怎樣在我現前工作上過佛菩薩的生活,過佛菩薩的工作,這叫圓滿的教學。如果他所教的,教了我們用不上,這個教學不圓滿。教了,現在就用得上,現在就得利益,這個教學才是圓滿的。這是圓滿第二個意思。

  圓滿第三個意思,要不斷不斷提升我們的境界。諸位要知道,提升境界不是提升物質生活,現在我一個月賺兩千塊錢,學了佛之後可以賺四千塊錢,不是這個意思,那你就完全想錯了。所以佛幫助我們,不是幫助我們提升物質生活的層面,是幫助我們提升精神生活的層面,這是真快樂。物質生活的提升,說實在的話,決定不是一樁好事,它有個飽和點,超過飽和點怎麼樣?樂極生悲。我們要記住,古人這個金玉良言,樂極會生悲。精神生活可以不斷向上提升,決定是有利而沒有弊。我們看到釋迦牟尼佛物質生活很清苦,每天沿門托缽,三衣一缽,釋迦牟尼佛快樂極了,這給我們示現。

  我們再回頭看看儒家孔老夫子的學生,孔老夫子最讚歎、最得意的學生是顏回,顏回的物質生活非常貧乏,《論語》裡面夫子說他的生活狀況,「一簞食,一瓢飲」,你就曉得他生活清苦到什麼程度。吃飯沒有飯碗,用什麼東西盛飯?竹子編一個竹簍叫簞,用那個盛飯。喝水杯子都沒有,用什麼東西盛水?用瓢。生活簡單到這個程度,夫子說了,別人過這種生活,「人不堪其憂」,一般人受不了;可是顏回過這個生活,一天到晚快樂,「回也不改其樂」。他的樂從哪裡來的?精神生活豐富,物質生活缺乏,精神生活豐富,這個樂是真樂。物質生活裡頭那個樂,是什麼種快樂?用現在的話來說,打嗎啡,服毒,是那種快樂,那個快樂絕不正常。所以精神生活面向上提升,真的快樂!佛教給我們樂道,對於宇宙人生的大道理,逐漸逐漸明白了,逐漸逐漸透徹了,這個裡頭有真樂,這是圓滿的教學。

  圓滿教學第四個深義,是教給我們一定要懂得為一切眾生服務。無論是什麼身分,縱然是乞丐的身分,也可以為社會大眾服務。乞丐,菩薩也有作乞丐的,示現作乞丐,他也能夠以他的身分幫助社會防非止惡,這是乞丐菩薩。他能夠常常照顧大眾,照顧社會的安全,防範盜賊,防範小偷,天天在外面巡迴、巡訪,保護大眾的安全,這個乞丐是菩薩。所以無論哪一個行業,都可以為社會大眾盡心儘力去服務。這是圓滿教學四個意思,這個意思太多了,我們就不必多說了,所以佛法教學是圓滿的。化是教化,導是誘導,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誘導社會大眾,斷惡修善,破迷開悟,這裡面的方法太多太多了。

  第六句『色身相好清凈法』。我們讀了這一句,很自然就會想像到,佛的相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色身相好清凈法」是什麼?他為什麼得這個相好?色身相好是果報,清凈法是因行,你不修因,哪來的果?你要想好的身體,色身是身體,想身體好,要相貌好,你要懂得修因。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我們在經上讀到,菩薩修行圓滿成佛了,成佛如果要以佛相來度眾生的話,特別要去修,要用一百劫的時間去修相好,去修什麼?修好因。種好因,才得好的果報,這是一定的道理。譬如三十二相裡面有廣長舌相,佛的舌頭伸出來,可以把臉蓋起來,我們沒有這個本事。佛說這個相是什麼因修來的?一百劫當中不妄語,你才能修成。佛在經上說,三世不妄語,舌頭伸出來可以舔到鼻子,三世不妄語。所以佛告訴大家,他決定不妄語,他舌頭伸出來做證明,你們試試看,你們打妄語,你們不老實。

  清凈法是身體好、相貌好的業因,我們要明了這些因緣果報,不修好因,決定得不到好果。造惡因會得善果,無有是處!沒有這個道理;種善因會得惡果,也沒有這個道理。因果的定律是真理,佛家所謂「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是真實語。過去也有同學來問過我,他說:法師,萬法皆空,因果也是萬法裡面的,為什麼它不空?我說:你不錯,問得很好。因會變成果,因就空了;果又會變成因,果也空了;因果的法相是空的,也不例外,萬法皆空,因果的法相是空的。說因果不空是什麼意思?是說它轉變,因變成果,果變成因,它這個變不空,它會變,因果相續不空,是說它轉變跟相續,這兩個事它不空。它的相也是空的,因變成果,果變成因。

  我們既然了解因果轉變不空,相續不空,那你就得要注意,你想得善果,一定要修善因,惡因決定不能得善果。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留意,這樁事情諸佛菩薩大慈大悲也幫不上忙。楞嚴會上,阿難尊者就打了個妄想,以為什麼?釋迦牟尼佛是他大哥,這個關係不一樣,他們堂兄弟八個人,釋迦牟尼佛是老大,阿難是最小,大哥喜歡小弟,他就存了一個妄想,你們要用功努力修行,不修行不能成就,我可以馬虎一點,不要緊,到時候我大哥會幫忙;遭到摩登伽女之難才曉得,他大哥幫不上忙。這是給我們一個很大的警惕,因緣果報自己要承當,什麼人都幫不上忙,自作自受。諸佛如來,你的家親眷屬,都沒有辦法代你受苦。所以我們起心動念,貪心要受餓鬼的果報,瞋恚心是地獄果報,愚痴心是畜生果報,太可怕了!知道業因果報這個事實真相,我們不敢不斷惡,不敢不修善。

  一切境緣之中就是菩薩學處,我們學佛在哪裡學?一切時、一切處,一切人事環境、物質環境,那就是我們修行的地方。順境裡面,我們講稱心如意,善人聚會不生貪念,不生貪念就是不墮餓鬼,我們要警覺到。好的環境,好的人事,你起了貪心,你馬上覺悟到這是餓鬼道,不是好事情。逆境、惡人相會的時候更要留意,如果一個不高興,一個瞋恚心生起來,地獄道來了,地獄道去了。我們在逆境、惡人這個境緣當中,不生一念瞋恚心,不墮地獄;我在地獄道里平平安安的走過去,不墮落。順境、善人這裡頭不生貪愛,沒有貪念,不墮餓鬼。什麼是道?煉什麼?修什麼?維摩居士說得好,平常心是道,他說了十幾句,這一句是總綱領。一切境緣當中,我們要保持清凈平等,這個叫學佛,這個叫修道,這是菩薩道、是佛道。我們永遠安住在佛道,安住在菩薩道,所有一切境界在我們面前絕不動心,而以真誠、大慈悲心來接眾,跟大眾相處。真誠、慈悲,這裡面不生染污,不起高下,這個人叫真修行,這個人是真菩薩。

  道場在哪裡?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就是我們修行用功的道場。所以處事待人接物一念貪心起,餓鬼道去了;一念瞋心起,地獄道去了;一念愚痴起,畜生道去了;一念慈悲喜舍,人天道;一念六度心起,菩薩道;一念平等心起,佛道。所以佛教給我們學的是什麼?用平等心,修六波羅蜜。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之中,你能夠保持著平等、六度心,決定不染,決定不迷,你算是真的會修了,你真的懂得佛法。佛道不難,只要你會、你肯,剛才說你所緣緣是緣平等、六度,這個心、這個願行永不間斷,菩薩道一生決定成就。

  《華嚴經》上善財童子給我們做榜樣,他一生為什麼成就?他懂得這個道理,懂得這個方法,他抓住了。就是他的所緣緣,他是緣平等、六度,念念都沒有失掉,無間緣,這兩個緣圓滿具足,所以一切諸佛如來都來幫他忙。諸位同學聽到了,善財好命、好運,他這兩個條件具足,一切諸佛菩薩幫他忙,我這兩個條件具足,沒有人幫忙!說實在話,你沒有具足,你要具足了,一切諸佛菩薩都來幫你忙。一切諸佛菩薩在哪裡?一切人都是諸佛菩薩,一切事也是諸佛菩薩,一切物都是諸佛菩薩。人裡頭有善人、有惡人,善人幫助你不起貪愛,惡人幫助你不起瞋恚。自然環境也幫助你,好的環境你也不貪愛,不好的環境你也不討厭。山河大地,一切眾生,全是佛菩薩,可惜你不認識。這是「大方廣佛華嚴」,這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你要會了,你很快就成佛了,不需要三大阿僧只劫;不會的人,才要三大阿僧只劫;會的人,即身成佛。密宗講的即身成佛,很難!不太可靠。《華嚴經》善財童子的即身成佛,非常可靠。為什麼?我們對它的道理清楚、明了,毫不懷疑;對它的方法肯定,點頭,讚歎。依這個理論、方法來修學,哪有不成佛的道理?

  善財,我在前面跟諸位報告,他修的是念佛法門,念阿彌陀佛,求生凈土。他是怎麼念佛的?所有一切眾生個個都是阿彌陀佛,他是這個念佛法。只有自己一個是凡夫,自己一個是學生,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統統是阿彌陀佛示現的,統統就是阿彌陀佛。念佛,你看那個念,念是「今心」,心上只有阿彌陀佛,個個都是阿彌陀佛,人家是這個念佛法。不是我們念佛,我們念佛,阿彌陀佛,這後面阿彌陀佛像,這才是阿彌陀佛,那個不是的,所以我們念佛很難往生。他那個念佛,決定往生,上上品往生。盡虛空、遍法界皆是阿彌陀佛,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要學習善財童子,我們的色身相好自然就具足。

  示現的什麼身分,就具足什麼樣的相好,要明白這個意思;示現佛的身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示現菩薩的身分,具足菩薩色身相好;示現人的身分,具足人的色身相好;示現畜生的身分,具足畜生的色身相好。如果菩薩示現一個畜生身,示現一個狗身,狗長了人頭,那成什麼話,不像話!十法界裡頭,示現什麼樣的身相,具足那一類色身相好,他才能度那一類的眾生。所以色身不是一個身,無量無邊身,相好不是一種相好,無量無邊的相好,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但是無論現的是什麼色身,現的是什麼相好,決定是清凈的,決定是不染著的,所以這一句裡頭最重要的是「清凈法」。我們要懂得,清凈心所現的一切色身相好,無一不清凈。

  第七句『法身普遍成就法』。「法身」不生不滅,佛給我們講三身,法身是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常不斷,不一不異,法身。十方一切諸佛菩薩,跟九法界一切眾生,同一個法身,佛要我們去證知,把它證實,法身要證。報身,《華嚴經》上說報身是盧舍那,盧舍那光明遍照,法身叫遍一切處。報身是智慧身,有生無滅,法身是無生無滅,報身是有生無滅,有始無終。應化身有生有滅,應身跟化身有生有滅,像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在我們世間示現八相成道,有生有滅,這是應化身,應身。佛有三身,我們也有三身,我們有法身,沒有證得,迷了,不知道,不曉得法身在哪裡。我們自己也有報身,報身是什麼?自性本具的圓滿智慧,也不能證得,被煩惱、所知障蓋覆住了。

  現在這個身是什麼身?業報身,造業受報;過去生中造的善業,這一生享受人間的榮華富貴;過去生中造的惡業,這一生要受許許多多苦難。所以佛跟我們講,我們得這個身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佛講了四個字:「人生酬業」,酬償你的業報。得人身,到世間來,就是干這麼一樁事情,你想想看這多可憐!多悲哀!這是人間的現象。可是得這個人身也不是個壞事情,佛也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你可以利用這個身體,短暫的機緣,成就真實的佛法,那這個人身得到了,真有價值。如果你不懂得,你這一生空過,毫無價值;跟草木同朽,沒有意義,沒有價值。

  我們今天有這個緣分,得人身,聞佛法,聞的是真實正法,尤其是《華嚴經》,根本的佛法,圓滿的佛法,這個機緣非常不容易遇到。我們要信,深信不疑,我們要求解,深解義趣,我們要認真去奉行。將我們所學到的、所理解的,要落實在自己生活之中,這就是修行。信解行證,我們都要把它做到。所以諸位到這邊來聽經,這兩個小時你聽懂一句、聽懂兩句,你把這一句、兩句真正做到,一生受用不盡。不必貪多,懂多少算多少,要緊是認真去做。一定要把它做到,做到才是自己的佛法;做不到,還是釋迦牟尼佛的佛法,與自己不相干。做到了,就把釋迦牟尼佛的佛法變成自己的佛法,這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真正有福德的人。

  「法身普遍成就」,這個法不是修來的,法身本來就普遍成就,佛經裡頭一句話說:「法爾如是」,這個話是自自然然本來就是這樣。可是我們要求證,用什麼方法你才能證得?用清凈心,心要清凈到極處。《楞嚴經》上所說的「凈極光通達」,心清凈到極處,光就是智慧,自性裡面般若智慧生起來了。智慧生起來,你就證得報身,報身就見到法身,所以報身跟法身是同時出現。報身是智慧身,法身是理體之身,一切諸法生起的根源,今天世間人許多科學家在研究,宇宙從哪裡來的?星球從哪裡來的?生命從哪裡來的?哪裡來的那個根,就叫做法身。所以佛家講的法身,在哲學裡面稱之為宇宙之本體,宇宙本體佛家稱為法身。怎樣才能夠證得?要圓滿的智慧,自性本具的智慧。

  我們自性本具的智慧不能現前,佛說,因為你有見思煩惱、有塵沙煩惱、有無明煩惱,把你的智慧蓋住了,智慧沒有失掉。佛在經上比喻,把智慧比作太陽,我們的煩惱是什麼?烏雲,像陰天一樣,烏雲把太陽遮住了;太陽在,並沒有丟掉。這個烏雲就是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只要把這個煩惱斷掉,就煙消雲散,太陽不就現前了嗎?不斷煩惱怎麼行?修行用功,勇猛精進,要問修的是什麼?斷煩惱而已矣!除了斷煩惱之外,沒有別的。

  昨天有從東北來的居士,遠道,到我們這兒來聽一座經。告訴我,修行好難!他看到一些出家人,貪心、瞋恨心非常重,一個人有一個小廟,別的出家人到他這兒來掛單,不答應。為什麼?怕人家把他那個廟搶去了。就是一個人住一個廟,另外一個出家人都不能容納,貪心很重,瞋恚心很重,嫉妒心很重。他來跟我說,他修行得很好,很不錯,修的什麼行?修貪瞋痴;貪瞋痴修得不錯,修得很好。他將來到哪裡往生?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去往生,他也往生。

  所以在家、出家,都要知道看破、放下。看破是什麼?道理明白了,事實真相清楚了,這叫看破。放下什麼?放下妄想,放下分別,放下執著。尤其是對於人事物絲毫都不可執著,執著這個心是輪迴心,決定不能出三界,不可以執著。決定不能執著一切物,這是我所有的,自己想佔有,完全是妄想。說實在話,連自己的身都不能佔有,何況身外之物?台灣這次大地震,諸位都曉得,幾秒鐘的時間,不但財產沒有了,人也死了,幾秒鐘。你就知道我們對這個身都不能佔有,要想佔有身外之物,這不叫妄想!哪有這種事情?

  我今天下午到這個講堂來,看看香港跟九龍兩岸,我看起來好像一道河,不是海了。一九七七年,我到香港來講經,對面一棟最高的大樓,五十層,那個樓的名字我不曉得,那個窗戶都是圓圓的,我一說你們都曉得,沒有這麼多高樓,在半島酒店看的是海洋一片,風景優美。事隔二十年,此地的自然景觀完全被破壞了,非常可惜。要發展,為什麼不到新界去發展?為什麼不到大嶼山去發展?把這麼美好的自然景觀破壞掉了,中國人講風水破壞了,海變成小河。風水變了,給諸位說,人心也變了。我跟這些老同修說說,二十年前我講經聽眾一半沒有了,到哪裡去?過世了。當年啟請我講經那些護法都不在了,還有一些少數移民到外國去了,我在國外也常常遇到他們。人生一場夢,全是假的。我告訴身旁的同修,我們在街頭上看看這些人,你有沒有意識到,可能我們這一生當中,只跟他就這麼見一次面。特別是到香港來觀光旅遊的那些遊客,我們見面看一眼,永遠見不到。這都是事實真相,你要是真正懂得,真正體會到,全是假的,一場空,有什麼好留戀?有什麼好執著?有什麼好分別?

  從這些地方細心觀察,你就看破了;看破之後,不難放下。知道世尊在《大般若經》上,講了千遍、萬遍「不可得」,不可得,你想得到,你打妄想,你在作夢,你自找麻煩,自尋苦惱。苦惱不是別人給你的,是你自己找的,自己找的,還怨天尤人,還說別人給他的,你說錯到哪裡去了!給你說一句老實話,你的歡喜快樂,你的憂愁苦惱,都不是別人找的,都不是別人給你的,別人沒有能力給你,如果別人有能力給你,別人就能夠救度你,諸佛菩薩都沒有這個能力;而是什麼?你看到外面境界是你自己內心的反應,是這麼來的,絕對不是外頭給你的。同樣一樁事情,同樣一個景觀,為什麼有的人看到歡喜?有的人看到憂愁?十五月圓的時候賞月,有人看到感嘆,有人看到歡喜。月亮都一樣,為什麼每個人感情不一樣?可見得你的歡喜不是月亮給你的,你的憂愁也不是月亮給你的,是什麼?自生煩惱。這一個事實真相,這些小道理,你都沒有參破,你愚痴到極處!

  佛教導我們,幫助我們覺悟,今天我們不讀佛經,我們不討論佛法,這些事實真相,這些道理,誰給我們講?沒有人。佛菩薩對我們恩德之大,我們從這個地方可以能夠體會到。我們怎樣報佛恩?怎樣不辜負佛的教誨?唯一的方法:信受奉行,這才能報佛恩,這才不辜負佛菩薩的教誨。讓我們在這個裡面,逐漸逐漸減輕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還是有層次的,先慢慢減輕,然後才能夠斷除。這樁事情,這是經教里常常勉勵我們要勇猛精進,愈快愈好,我們一生才能成就。如果我們不能夠勇猛精進,這一生不能成就,只能在佛法裡面種一點善根,不曉得到哪一生、哪一劫才有成就。只有勇猛精進的人,抓住這個機會不放,他這一生就成功了。這是我們要學習的,我們要在這一生當中證得清凈法身,這個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漢;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成就自己真實智慧。

  第八句『說一切佛無礙辯才法』。文殊菩薩所說的這十句,這十句是他說法的總綱領,也就是說他說法的題目;或者我們這樣看法也行,他所開的十門課程,十是代表圓滿。前面七門是自利法,成就我們自己的德行智慧,下面這兩句,第八、第九兩句,是教導我們度化眾生的方法,自行化他,自己成就之後,要幫助別人。幫助別人,在娑婆世界,我們這個世界眾生的根性耳根最利,楞嚴會上文殊菩薩選擇法門,他說「此方真教體,清凈在音聞」。耳根利,那就要用言語說法,你叫他看,他看不懂,你要細細跟他講,他明白了,耳根最利。對耳根最利的人,辯才就非常重要了,「無礙辯才」。

  佛經裡面講四種無礙:理無礙,對於宇宙人生的道理,你懂得透徹,當然你就沒有障礙。言詞無礙,這是高度的智慧,我們現在不行,遇到美國人在聽經,還要找個翻譯,言語上有障礙,不能像釋迦牟尼佛一樣,「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那是語言上無礙。佛不需要翻譯,任何不同國家、不同語文的人來聽,他們聽都像聽自己的話一樣。佛有這個能力,我們沒有這個能力,這是我們要向佛學習的。四無礙裡面,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樂說無礙。歡喜講經說法,這是我們必須要學習的,歡喜幫助人,歡喜為人說法。

  可是「無礙辯才法」,著重在這個「法」,怎樣才能得無礙辯才?法裡面第一條就是要見性,明心見性,見性就無礙了;不見性,就有障礙。所以禪宗對這點特別注意,禪宗的教學就是拿這個做目標;實在講,教下也不例外,教下不叫明心見性,它叫大開圓解。大開圓解就是明心見性,四無礙辯才自然就成就了。在我們凈土宗叫理一心不亂;換句話說,事一心不亂,無礙辯才還得不到;理一心不亂就是見性,無礙辯才就得到了。

  我們想一想,我們今天修凈土,蓮池大師、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註解裡面,給我們說得很詳細,念佛的功夫也有三個等級,最低的是功夫成片。我們念佛念到功夫成片,就決定得生凈土,你就取得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但是到西方極樂世界生凡聖同居土,西方有四土;如果功夫到事一心不亂,那你往生極樂世界生方便有餘土,比凡聖土高了一級;如果念到理一心不亂,你就生實報莊嚴土,這三個層次。要跟禪宗相比,只是名稱不一樣,境界是相同,禪宗講觀照,觀照就是凈土宗的功夫成片,照住就是事一心不亂,照見就是理一心不亂。《般若心經》裡面,「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這是修行上層功夫,照見。這是功夫三個等級,名相的意思我們懂得了。

  如何能達到這個功夫?我們先講最低的,功夫成片。功夫成片的人,要把執著放下,你還有執著,你的功夫不會成片,你就不能往生。放下一切執著,什麼都不執著了,你的心清凈,你念佛功夫得力,你才能往生。有一絲毫的執著,去不了!雖然沒有執著,他還有分別,如果分別也放下了,他往生就是方便有餘土;分別放下了,得事一心不亂。妄想也放下了,他就得理一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所以諸位要記住,妄想、分別、執著,我念佛念了好多年,功夫不得力,往生沒有把握,什麼原因?執著沒放下,一面念阿彌陀佛,一面還在打妄想。打什麼妄想?我還有房屋、還有田地,銀行還有存款,還有牽腸掛肚的事情一大堆,這都是執著,沒放下。真正要希求西方極樂世界,統統放下。念佛堂堂主,他的口頭禪就是「放下身心世界,一心念佛」,常常提醒大家。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切都不執著了,你的功夫會成片,你念佛的功夫會得力。

  就是這麼一個小的功夫,這裡頭也分三輩九品,功夫成片裡頭也分三輩九品。上輩上品的人,預知時至,自在往生,不生病。臨終時沒有病苦,知道什麼時候走,可以跟家親眷屬去告假、辭行,我要到極樂世界去了,功夫成片就能做到。那得一心不亂就更不必說了,那就太自在,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想多住幾年也不礙事。我們再打個比喻說,功夫成片就好比我們出國旅行拿到簽證,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我們拿到簽證,有把握。念到一心不亂,就好比拿到西方世界的護照,拿到他的國籍,那當然你進出就得大自在,毫無障礙了。我們要用功,用功沒有別的,就是放下分別執著,妄想是難一點,能放下分別執著,我們念佛就成功了;也就是要放下是非人我,放下貪瞋痴慢,放下得失。患得患失,太麻煩了,這個東西是我們修行最大的障礙。真正修行人一生隨緣度日,有很好,沒有也好,絕不放在心上,隨緣就自在,功夫容易得力。執著,功夫很難得力。一定要我隨順大家,不要讓大家隨順我,讓大家隨順我,這個人肯定不能往生,決定還是搞六道。真正往生的人,一定自己能隨順大眾,這個人心清凈,辯才從這個地方得來的。

  第九句『圓滿莊嚴法』。「莊嚴法」裡頭加個圓滿,這裡面包含了自行與化他。念念、樣樣都與性德相應,就圓滿莊嚴了。我說這個話的意思,大家還很難體會,我再舉《金剛經》上佛講的兩句話,諸位就比較容易懂。佛說「離一切相,修一切善」,那就是圓滿莊嚴法。離一切相,世尊將一切相歸納成四大類: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四大類包含了一切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大家都會念,念得都很熟,可是一天到晚見到這些相還是著相,還把這個虛妄當作真實,那就沒法子了。這樣勞累諸佛菩薩,苦口婆心,千遍萬遍來勸導我們,要把我們喚醒。我們真的覺悟到了,凡所有相真的是虛妄,你這才能放下,才不再執著了。我相不執著,破執著;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三相都是分別,一切不分別,這三相沒有了。所以說是不執著破我相,不分別破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行一切善,行一切善是幫助一切眾生,念念不舍一切眾生。我們用言說幫助眾生,身體力行做出榜樣來幫助眾生,為人演說,這叫行一切善,這樣才成就了「圓滿莊嚴法」。這是菩薩道,這是菩薩行。

  最後一句成佛了,達到究竟圓滿,『平等無二法』。前面「圓滿莊嚴法」,給諸位說,是四聖法界裡面的菩薩,十法界裡面聲聞、緣覺、菩薩、佛,十法界裡面的佛,可以說是圓滿莊嚴法。「平等無二法」,是法身大士,超越十法界,法身大士,心地真正是達到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這是如來的果地,決定無二,無二就是不二法門,如來果地境界到究竟圓滿。他講的這十種法,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文殊菩薩教善財,教學的內容如是。我們應當要學習,像善財一樣,一生我們從初發心,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一段。


推薦閱讀:

周艷梅:戰神韓信的悲壯一生 ? 文化 ? 文稿 ? 報告 ? 宣講家
美人權報告讚揚中東緬甸
陳靜瑜老師--學習女德的心得報告(曲從第六)
誰經常打你的小報告
《阿彌陀經要解研習報告》第三章

TAG:凈空法師 | 法師 | 報告 | 凈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