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來歷是什麼?立春習俗有什麼?立春應該怎麼過?(指南)
古代有這樣一個傳說:立春快到來的時候,縣官會帶著本地的知名人士去土地里挖一個坑,然後把羽毛、雞毛等輕物質放在坑裡,等到了某個時辰,坑裡的羽毛和雞毛會從坑裡飄上來,這個時刻就是立春時辰,開始放鞭炮慶祝,預祝明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4]
古籍《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於上升、增多。但這一切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僅僅是春天的前奏。[3]
立春是一個時間點,也可以是一個時間段。中國古代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後,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蘇醒,再過五日,河裡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1]
2立春和太歲編輯
拜太歲
中國有迎太歲的習俗,把太歲想像成了值班的神,迎太歲就能平安富足。「拜太歲」是中國道教文化的一個內容,也是我國民間一種化煞消災、祈福納吉的傳統習俗。早在元、明時代,拜太歲活動便被列入國家祀典。[5]
道教文化叢書中稱太歲為歲星,也指木星。這一命名的得來,主要是因為我國古代干支紀年的方式是根據木星的公轉時間而制定。干支紀年是由歲星紀年發展而來,從相關天文知識可知,木星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它沿黃道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約為十二年。干支紀年每個單位代指一年,每十二年為一個小循環,六十年為一個大循環,如此循環反覆。干支六十個記錄符號都分別被冠以太歲之名,如甲子太歲、乙丑太歲、丙寅太歲、丁卯太歲等等。中國道教以多神崇拜為主要特徵,其所尊奉的對象為主管歲星的神靈,稱太歲神。相傳這六十位太歲神都曾經在中國的不同歷史朝代托世人間,他們有的是守護疆土、有功於國的將軍,有的是清正廉潔、一心為民的地方官員,每個人都是中國倫理道德的楷模和備受世人推崇的學習典範。
六十位太歲神輪流值年,因而人的一生隨時隨地都存在著兩位太歲神,一位是本命太歲,也就是人的出生之年的太歲;另一位是值年太歲,也稱流年太歲。因為干支紀年有刑、沖、破、害等說法,故此太歲神之間也相應存在這種情況。因而每個人的本命太歲每隔一定時間便會出現與值年太歲相刑、相衝、相破、相害等情況,這是需要避忌的。所以民間有「太歲當頭坐,無喜恐有禍」、「太歲頭上不動土」、「太歲來值年,福禍也纏綿」等說法。
作為一種傳統習俗,目前「拜太歲」這一活動在我國的北京、廣州、台灣、香港等地以及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十分盛行。那麼什麼時候是太歲當值之時呢?從古代傳統的干支紀年規則上來講,那就是立春之時就是新舊太歲進行交接之時。
此外,在道家的資料里,如果在立春這一天,大家開開心心的過,就象是過年一樣,則象徵著在未來的這一年內,將會有非常好的喜事出現;如果在這一天內,家中比較亂,口舌事非較多,則代表這一年內是非常不順利的。特別是從命理的角度來講,某一屬相在這一年內有什麼病災的話,那麼,如果在立春這一天里的這個時辰,自己躲起來,不要見任何人和動物,只可看書或靜,方可避過未來一年內的病災、口舌事非。
躲春
在傳統民俗學上,到了立春這一天就該躲春。因為立春這天氣候開始交接,新的氣場會對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響,更甚者會影響一年的運氣,所以躲春的習俗就出現了。在民間,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風俗與忌諱,也就延伸出各式各樣的躲春方法與習俗。傳統留下來的習俗,每到立春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爭、必須要和和睦睦、心平氣和地迎接這一天。更有一些地方習俗裡面,躲春這一天不宜搬遷、看望病重患者及參加喪事等,以免招惹晦氣,影響一整年的運氣。
「躲春」其實就是「躲太歲」,多數是當年犯太歲之人需要躲春。比如2015年立春這一天上午11點59分,正式進入乙未羊年,以神話色彩來講,就是2014馬年太歲星君章詞大將軍正式卸任,以及2015羊年太歲星君楊仙大將軍正式上任的交替時間。民俗認為,比如羊年生肖屬羊、牛、鼠、狗等犯太歲之人,就是必需「躲春」之列,就是為了躲開與羊年太歲正面的衝突,緩和與太歲星君的關係,於是年運更有利。
官方和民俗活動
簡介
在「立春」這一天,舉行紀念活動的歷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經出現。當時,祭祀的句芒亦稱芒神,是主管農事的春神。據文獻記載,周朝迎接「立春」的儀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開始齋戒,到了立春日,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東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豐收。那麼,為什麼要到東郊去迎春呢?這是因為迎春活動祭拜的句芒神,居住在東方。後來,迎春活動的地點就不止是在東郊了。比如宋代的《夢粱錄》中就記載,「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稱賀。」這就證明,迎春活動已經從郊野進入宮廷,成為官吏之間的互拜。
到了清代,迎春儀式更演變為社會矚目、全民參與的重要民俗活動。據《燕京歲時記》中記載:「立春先一日,順天府官員,在東直門外一里春場迎春。立春日,禮部呈進春山寶座,順天府呈進春牛圖,禮畢回署,引春牛而擊之,曰打春。」清人所著的《清嘉錄》則指出,立春祀神祭祖的典儀,雖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歲朝,但要高於冬至的規模。
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準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