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三傑」中到底誰最傑出——蕭何被囚、韓信被殺、張良遁隱
秦朝末年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湧現出了無數的英雄豪傑,劉邦最終在「漢初三傑」的輔佐下建立了大漢王朝。張良、蕭何、韓信三人均可謂人中龍鳳,可是他們在勝利之後又有不同的命運。當漢王朝根基穩固之後,韓信被殺、蕭何被囚,只有張良做到了全身而退,這其中有什麼秘密?是因為人格魅力還是人生智慧,抑或是立功太多?
劉邦的救命恩人張良也曾經是個熱血青年,為了報滅國之仇,曾經親自去刺殺秦始皇,後來他幾經輾轉最終追隨了劉邦,他曾經感慨:「我的計謀很少有人能夠理解,可是劉邦卻一點就透,這應該是上天的安排吧!」對於張良,除了「孺子可教」之外,我們最熟悉的故事應該就是「鴻門宴」了,在這個危機四伏的宴會上,是張良的朋友向他透露了項羽設宴的本意,在張良的妥善安排下,劉邦才虎口脫險。不過,即便是沒有這次命懸一線的「越獄」行動,劉邦也是對他充滿敬意,每次都稱他為「子房」,而不是像對其他儒生一樣,摘了人家的帽子向裡邊撒尿。
帝國締造者在楚漢相爭到了最為關鍵的時刻,是張良向劉邦獻計——爭取韓信、黥布與彭越,聯合起來一起消滅項羽。在這一方針的指導下,從來沒有打敗過項羽的劉邦,成了最終的贏家。在劉邦順利稱帝之後,張良還建議遷都長安以立萬事之基、重用劉邦的老對頭雍齒以團結統治集團內部等等。所以劉邦在大宴功臣時稱讚他「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
急流勇退
大漢王朝根基穩固之後,漢初三傑之中的蕭何曾經遭到囚禁,而韓信更是被逼迫著「造反」以至於身首異處,而唯有張良做到了明哲保身。在劉邦懷著感激之情讓他在齊國任選三萬戶作為自己的封地(相當於去做領導15萬人的土皇帝)之時,他就一再拒絕;當劉邦對他一再封賞之時,他稱病不出,說他「願棄人間事,從赤松子游」,儼然把自己說成了一個迷信於神話傳說的人。
張良與劉邦之間的革命友誼應該是相當深厚的,他們惺惺相惜共同締造了一個空前強大的漢王朝。他之所以放棄榮華富貴,應該就是出於自己的大智慧,他早就考慮好:與其「鳥盡弓藏」,不如相忘於江湖。
推薦閱讀:
※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為何不在「十八元功」之列?
※劉邦為什麼殺功臣?為什麼不殺張良蕭何陳平儷食?
※張良為什麼退隱,因為劉邦忌憚他,劉邦究竟忌憚他什麼
※謀聖張良
※張良為何不阻止劉邦殺韓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