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貧寒的香港女特首,將兩個兒子送入劍橋,她的教育觀值得品味

她是香港女特首,她是出身唐樓的女學霸,她是丈夫的小女人,她是愛美的旗袍控,她把兩個兒子送入了劍橋大學……

她,就是林鄭月娥。

林鄭月娥出身唐樓寒門,靠著十年苦讀考入香港大學,畢業後即進入香港政府系統。

近37年的公職生涯,她是公認的「女強人」、「救火隊長」,出任過20個不同的政府職位,靠著出色的政績,一步步地成為了香港的女特首,可謂是一部標準的女強人奮鬥史。

而且事業成功的同時,她家庭幸福,還把兩個兒子都送進了劍橋大學。

孩子永遠是首位,從未請保姆

林鄭月娥說,孩子的不同成長階段需求不同,「年幼時,他們需要父母的關懷照顧,時間是必不可少。所以我從來不請海外傭工,這樣會讓自己有『紀律』,準時下班照顧兩個兒子。」

煮飯什麼事她都親力親為,因為她覺得孩子要感覺到媽媽是照顧他們的,這非常重要。尤其是孩子年紀小的時候,一定要見到媽媽,要知道媽媽把他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她任社會福利署長時,有很多慈善晚會、籌款活動,她一概推了,為的就是每晚與家人一起吃晚飯,多點時間與他們相處。

她說,只有這樣,媽媽才能和孩子建立起親密的關係。兩個兒子雖然已經大了,26歲、23歲,但是依然和她很親近。尤其是大兒子,差不多每天都要跟她說話,才比較舒服。

與孩子成為朋友,放手讓他們去經歷

林鄭月娥建議,當子女稍微年長時,就要平等交流,不要以大人的口吻去教訓他們(劃重點,是孩子大的時候,不是少不更事的時候),「我們當時還是青少年的時候,和今天完全不同,當時不能上網,吸收的知識有限,但現時青少年每天都知道世界在發生什麼事。」

她說,要實現家庭共融,重點就在於「一齊講、一齊聽、有商有量」,若父母可以多從子女的角度了解他們,子女不但會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也更願意與家人多多分享、共度時光。

既然孩子大了,要以朋友的方式相處,父母也要學會放手讓子女去學習、去經歷。

林鄭月娥一直認為:「小孩自己會學,你只要給他一個啟發、富滿足感的環境,他們自己會學,尤其是今天網路發達,不用你灌輸知識,反而要培養追求知識的熱誠跟動力。」

她也笑言,當初孩子們說要出外闖時,自己當然會擔心,但明白無論如此要放手讓他們開拓眼界。她更認為,父母過分關心會給孩子造成無形壓力,現在時代發達,距離不是問題,只要有心不會阻礙溝通。

夫妻相愛,是給孩子最好的教養

林鄭月娥與丈夫林兆波幾十年如一日的相親相愛、相互扶持,為兩個兒子營造溫馨有愛的家庭環境。有愛沐浴的孩子,不會差。

林鄭月娥與丈夫林兆波相識的過程很有戲劇性。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林鄭月娥被派往英國劍橋大學進修,一次騎自行車時發生了事故,被送進了醫院,還被當地報紙報道。

當時的林兆波正是在劍橋讀數學的博士生,看到報道後叫了其他幾位香港同學一同去探望,兩人由此相識。1984年,兩人在香港結婚,鄭月娥正式變成了林鄭月娥(每次看到港台人士冠夫姓,不覺得是什麼男尊女卑,而是女人對丈夫最大的認可)。

後來,她進入政府任職,工作很忙,林兆波全力支持太太的工作。正如這次林鄭參與選舉,林兆波情人節在臉書上貼出的情書:「我倆的心是相連的,我對你的支持是無限的」。比如,在林鄭月娥忙於政務時,他默默地承擔照顧家中兩個兒子的責任。

而林鄭月娥卻說「事實上,我每一次的決定都會問他,其實我也只是個小女人。」

做好自己,就是最好的榜樣

在林鄭月娥的朋友眼中,她「為人高尚、有同理心、友善、體恤別人、而且風趣」,這一定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她的孩子產生積極的影響。這些特質,根源於她過去幾十年的成長、奮鬥的經歷。

林鄭月娥祖籍寧波,1957年出生於香港,在灣仔一棟唐樓的板間房裡長大。唐樓,就是沒有電梯和沖水廁所的樓;板間房,就是內地正在整治的「群租房」。

家庭生活的困苦,讓她更加努力。她曾笑指自己幾乎年年考第一,只有一次期中考只得第四名,就覺得是相當大的挫折,回家大哭。就這樣,她十年苦讀,一路學霸,並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香港大學。

林鄭月娥說,自己的性格深受母親的影響。母親操持著一大家子的起居飲食,祖母、外祖母、父親相繼中風,也是母親負責照料,任勞任怨。雖然母親沒有學歷,但她堅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女兒找所好學校。

母親指引著林鄭月娥,林鄭月娥又將這份愛傳承,深刻地影響著自己的孩子。

事業、婚姻、孩子面面俱到,林鄭月娥依然沒有忘記自己是個「小女人」。她熱愛旗袍,每次正式場合都會穿著旗袍出席。她曾是中環一間旗袍店的熟客,每年平均要做七、八套旗袍。

小結

曾經看過很多媽媽成功育兒的經驗,也分享過不少。她們背景不同,教養方式不同,但殊途同歸,都努力為孩子創造最好的學習成長環境,為他們一生的成功打下最堅實的品格基礎。

尤其在教養方式上,她們不盡相同,可以說各有各的招,但也還是能發現一些共性:

  • 照顧孩子親力親為,因為融洽和睦的親子關係是所有教養的基礎;

  • 父母相愛,是給孩子最極致的愛;

  • 做好自己,是最有力量的教養。

  • 另外,有人說,最勵志的謊言就是:你可以兼顧事業和家庭。 事業成功、家庭成功,都是需要墊腳石的。哪有什麼平衡?不是犧牲自己,就是犧牲別人。

    這句話有些道理,不過看完今天林鄭月娥的故事,也許你我會有更多的感悟和信心~


    推薦閱讀:

    最好的品味是「看上去聰明」
    「格調」、「品位」、「品味」,此三者在理解上有什麼區別?
    新手如何入門香水?
    怎樣依照手腕尺寸挑選手表?
    月生活費1200女大學生如何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和穿衣品味?

    TAG:教育 | 香港 | 品味 | 兒子 | 出身 | 劍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