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151集-第170集)

淨土大經科註-第151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九十九頁第一行,下面這句:

  「《探玄記三》曰:三昧,此云等持,離沉浮故」。這也是平等受持,是定慧均等,這是佛家講的禪定。定慧要不等,定不能成就。如果定多慧少,容易昏沉;慧多定少,這個心就浮躁,心浮氣躁定不能成就。所以定成就一定要調,把它調伏,一定要調到定慧均等,禪定的境界就會現前。禪定不一定是打坐,打坐可以修,初學的時候比較容易,行住坐臥統統可以修。只要把定慧調到平等,心地清淨沒有雜念,沒有妄想,這就是禪定。很深的禪定、很高層的禪定動靜一如,像諸佛菩薩能在十法界現無量無邊身,他沒有起心動念,他在定中。像釋迦牟尼佛示現在我們世間,八相成道,住世八十年,講經教學四十九年,他沒有起心、沒有動念,他八十年在定中。所以定管用,不是不管用;盤對面壁那個定不管用,不能辦事,像這些法身菩薩、諸佛如來他的定管用。在西方極樂世界人全在定中,這些人在定中有能力分身無量無邊,到諸佛剎土去供佛、去聞法、去度化眾生,在定中,也就是說他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怎麼會有分別執著!所以他們的境界不可思議,我們怎麼想都想不到,這是什麼?這是自性的德用。「定慧等故,名等。心不散故」,心裡頭沒有妄念,沒有雜念,沒有妄想,心住在一處,這個一處就是跟真如相應,「住一境故,名持也」。

  「至於諸三昧中,唯有念佛三昧,最尊如王,至貴若寶,故《大集經》中稱之為寶王三昧」,寶王三昧就是念佛三昧。「此處所指,應即此三昧也」,這個偈子裡面所說的,應該就是講念佛三昧,念佛成佛。「表以上種種盛德,乃由此三昧力也」。故云『無明貪瞋皆永無,惑盡過亡三昧力』,「此六句願文,以智慧為首,以寶王三昧及定慧等持為結」,為總結,「實有深意」。這個意思很深,顯示出自性的德用,自性的微妙,自性是萬法的本體。它沒有現象,所以我們的六根緣不到,六根裡面的意包括阿賴耶的意識跟末那識,都緣不到。它能起無量的妙用,上求下化。在果地只有下化,在因地,因地是法身菩薩,確實他見性,但是他的無明習氣沒有斷盡,在實報莊嚴土還有相,這個相不是阿賴耶的相分,是自性的相分,自性相分是什麼樣子沒法子說。

  世尊在《觀經》裡面透了一點信息,阿彌陀佛的報身,佛的報身有八萬四千相,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就結束了,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每個相有八萬四千好;身有八萬四千相,每個相有八萬四千好,每個好放八萬四千光明,每一道光明裡面,都有佛菩薩在教化眾生、講經說法,示現度化眾生的事,看不盡,無法想像的。報身菩薩跟報身佛在極樂世界是一個相,完全相同的。所以說彌陀的報身,就是說每個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是得同樣的身。極樂世界是平等世界,所以身是法性身,居住的環境是法性土。這個身不需要飲食,壽命長遠無量壽,容貌不變;不像我們這個世間,隨著歲月漸漸老化。西方極樂世界沒有老化,永遠年輕他不老,為什麼?他沒有變化。老化是阿賴耶,阿賴耶是念念不住,是無常;它那邊沒有這個現象,所有一切物質不是波動現象產生的,它是自性光明裡頭變現出來的。這些現象也是妙有,非有而有,有而非有,不能執著,執著就錯了。這是念老在此地,註解裡頭末後這一句,說明六句偈的深義。

  我們再看底下這一首,「如佛救苦」。

  【亦如過去無量佛。為彼群生大導師。能救一切諸世間。生老病死眾苦惱。】

  生死都能夠救度,其他的苦就不必再說,為什麼?這是最大的苦,最大的苦能救,那平常的、小的就不必說了,諸佛如來有這個能力。我們看念老的註解,上面這一段願文,「求佛之覺他德」,這幫助眾生。「首四句表法藏比丘願如過去無量一切諸佛,為一切有情之大導師,導引眾生,離苦得樂,從迷得悟,出生死海,入佛知見」。這一句裡頭說明法藏比丘他在沒成佛,在因地,但是他發願,要跟過去無量一切諸佛一樣,有同樣的德能,有同樣的智慧,能夠做一切有情眾生的『大導師』。大導師他做的是什麼?就是下面的,引導眾生,離苦得樂、從迷得悟,就這八個字。這八個字說明,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應化在世間,目的是什麼?用意是什麼?是看到眾生太苦,迷惑顛倒,造作惡業,感得輪迴的苦報,是為這個來的。佛知道眾生的苦從哪來的,苦都從迷來的,迷了就有苦,不知道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的真相。經裡面所說的,「諸法實相」,就是一切法的真相,不了解它,迷了,看錯、想錯了,連帶的說錯、做錯了,錯了不是沒事,錯了有果報。果報是從感應當中出現的,善與善感應,惡與惡感應。

  日本江本的水實驗,你看善念感應就很美,人看到歡喜;惡念,那感應很醜陋,人不願意看它。這個感應就是果報,這是果報的原理,這個感應是自然的,不是人為的,做了惡,閻羅王審判你,那閻羅王是你自性變現的,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惡的念頭變現出來的,變現出地獄,變現出三途境界,統是自己變的。善念善行變現的天堂,二十八層天也是自己善念變現的,除了念頭之外什麼也沒有。就像今天科學家發現,說了一句真話,世間所有一切物質現象都是從念頭生的,這現在科學家相信。這個話三千年前佛說在先,經典裡面常說「相由心生」,相是現象,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全是從念頭生的。所以「境隨心轉」,外面的物質環境隨著你的念頭在轉變。起心動念不僅是周遍法界,後頭還變化無窮,《還源觀》上講「出生無盡」,就是變化無窮。

  你說我看沒有變化,你看的是眼前,範圍太小,你看不見的地方有沒有變化?我們試想想,我們住在地球這個地方,整個地球有沒有變化?剎那剎那在變化。整個太陽系有沒有變化?整個銀河系有沒有變化?你往外面一推,出生無盡這一句就完全明白。所有一切變化跟我們的念頭有關係,不是沒有關係,好的加了一分,不好的也加了一分,起個惡念加一分不好的,起個善念加一分好的,就這麼個道理。因為念頭才動周遍法界,它就影響遍法界虛空界,理跟事都要明瞭。這是被科學家捕捉到、看見了,他承認,看不見的懷疑,這看見了。但是他看不見的還有很多,慢慢從這邊增長信心,要真正徹底了解,要放棄科學的方法,要用內證的功夫,就是戒定慧。戒定慧可以能夠親自看到,不用戒定慧不行,用儀器看得不圓滿,用戒定慧,用內功不求外頭幫助。所以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就要從破迷開悟下手,因為苦樂是果,迷悟是因,果上沒辦法斷,斷一定從因上斷。迷破就離苦,苦就沒有,開悟樂就得到了,所以諸佛菩薩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為什麼?他開悟了,徹底開悟了。

  出生死海,生死海有兩種,一種分段生死,我們六道眾生這分段生死,同時還有一個變易生死。我們人到世間來,從出生到死亡這一段,這叫做分段生死。變易生死是天天變化,一天比一天老,不是十年比十年老,一年比一年老,一天比一天老;再給你說,每一分鐘比每一分鐘老,這叫變易。變易從近處看不出來,隔一段長時期就看得很明顯,每天見面看不出你老,隔個三年、五年一見面,老了!那個老不是三年、五年才老的,天天在老化。所以佛知道破迷開悟能令眾生離苦得樂,用什麼手段?教學,諸佛菩薩沒有一個不教學的。他不是用教學做手段,他就是來表演,不外乎這兩種方法。表演是用身教,說法是用言教,他落實到這裡幫助眾生出兩種生死。入佛知見就是入佛的境界。「並以種種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它兩個合在一起,就是最妥當的方法,最善巧的方法,「令一切眾生得無畏力」。

  我們這個地方,「佛知見」有術語的解釋,「了知照見諸法實相理之佛智慧也」,這種智慧叫佛智慧,是真實智慧。「是為二智中一切種智之用」,一切種智起的作用,「故就智體而云知。又為五眼中佛眼之用,故就眼而云見。得此佛知見,有開示悟入之次第」。智慧開了有大小不一樣,有小智慧、有大智慧,這裡分為四種,這個四種,「初於十住位斷一分之無明,得少分之佛知見,謂之開佛知見,乃至於十地終」,就十地圓滿,「斷盡無明,知見圓明,謂之入佛知見。釋迦佛出世之一大事因緣,為開示悟入此佛知見」。就是釋迦牟尼佛到這個世間來,來幹什麼的?幫助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十住是開,十行是示,十迴向是悟,十地是入,開示悟入這四個字四個階段,《華嚴經》上所說的。

  「《法華經.方便品》曰: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佛出現在世間幫助眾生開佛知見,這是第一步。第二,「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法華文句》第四卷,《文句》智者大師作的,「佛以一切種智知,佛以佛眼見,開此智眼乃名佛知見」。《法華玄義》第九裡面說,「靈智寂照名佛知見」,後面這個意思說得很深,為什麼?法身無相。有沒有知見?有。佛無所不知,無所不見,極其微細,我們凡夫完全不能覺察,佛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們想以前的電影,是用幻燈片組成的,現在用數碼不一樣。幻燈片這個道理很容易懂,放映機鏡頭開關的速度很快,一秒鐘二十四次,我們睜開眼睛看銀幕,銀幕上的畫面是不斷重疊產生的,所以看到這個畫面會動,這個道理我們懂。如果幻燈片裡面,只有一張是有畫面的,有音聲、有畫面,一秒鐘這二十四張,只有一張有畫面,其他的都沒有,我們讓這片子在放映機裡面放,我們睜大眼睛看銀幕,會產生一個什麼現象?產生光一亮就沒有了,看到一道光,有一道光亮了一下,裡面的內容不知道,二十四分之一秒只看到一道光,光裡頭什麼不知道。現在把這個速度加到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這個鏡頭的開關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試問問,就在眼前你看到沒有?沒看到,連光都看不到。二十四分之一秒能看到一道光,這種現象千真萬確就在眼前,我們看不見;巨大的音聲,星球爆炸巨大的音聲聽不見。就在面前,聽不見、看不見,也想不出來,這個事實真相被現在量子力學家發現了,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佛教我們修定,定到一定的程度,我們的頻率跟宇宙現象的頻率相同就看到,不同看不到。這非常微細的念頭,我們的念頭太粗了。極其微細的念頭,大乘經裡常說八地以上,八地以上菩薩他們看到了。可見得佛知見是真有,而且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個個都有,不是只有他有,人人都有。只是你現在迷了,這個能量你失掉,失叫迷失,不是真的失掉,只要你把心定下來,它會恢復,它能夠現前。

  所以佛能以種種方便,還教一切眾生得無畏力,如來果地上無所畏,沒有畏懼的,他樣樣明瞭。故曰,『能救一切諸世間,生老病死眾苦惱』,「諸世間者,淺言之,欲界、色界、無色界是世間。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皆在生死海中」。這個三界就是六道輪迴,六道裡頭分三界,欲界有欲望,有欲的念頭就離不開欲界,欲界眾生情執最深。如果能把欲控制住,這要靠定功,所以要修四禪八定,真正得到禪定,禪定能把心集中在一處不散亂。所以,欲界裡面的習氣沒斷,但是有定功把它伏住,它不起作用。所以有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佛告訴我們,四禪總共有十八層天。再往上去無色界,連身體都不要,我們一般人把它稱為靈界,這靈魂,他只有靈魂,他不要身體,他不去投胎,不要身體,這是世間凡夫,真正叫高級凡夫。有身體有累贅,不自由,沒有身體得大自在。

  中國老子有這個想法,《老子》這本書裡頭有句話說,「吾有大患,為吾有身」,這老子說的。他說我有很大的憂患我有個身體,身體多麻煩!所以老子所期望的最好沒有身體,那就是無色界天。老子沒有遇到釋迦牟尼佛,要是遇到佛法他一定去修四空定,修四空定就能生無色界天,沒有身體。這個天壽命非常長,無色界第四層,最高的這一層壽命八萬大劫,這真長。一個大劫是世界成住壞空一次,換句話說,這個世界成住壞空八萬次,他的壽命才到。你說這壽命多長!但是再長總有到的一天,那天到了怎麼辦?還要繼續搞輪迴,所以這叫不究竟。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好像房子,你住在這個地方,房子起火,沒有燒到你這層,很快就燒到。皆在生死海中,把六道輪迴比喻作生死大海,佛看見,法身菩薩看見,「故願救度」。為什麼他願意來救度?因為他知道一切眾生跟他自己是一體,都是一個自性變現出來,不是外人。一體怎麼能不關懷,怎麼能不照顧!

  下面說,「進言之,則地前諸位亦是世間,無明未盡,亦應度脫」。這是前面註解沒有說到的,前面只講六道輪迴,這個地方講到四聖法界,四聖法界也是世間,為什麼?無明沒有破。見思煩惱破了,塵沙煩惱破了,無明沒破,他脫離了六道輪迴,沒有脫離十法界,六道十界統苦。諸佛菩薩發願來幫助這些眾生離苦得樂,必須離開六道才真正叫離苦,離開六道還不行得離十法界,真正離十法界,這真叫離苦得樂。我們今天學的這個法門,這個法門往生極樂世界,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薩,就等同離苦得樂。阿惟越致菩薩是法身菩薩,上上品往生的沒問題,本經講的三輩,《無量壽經》講三輩,《觀無量壽佛經》講九品,三輩每一輩裡頭有上中下,三三九輩就是九品。上輩往生生實報土,中下兩輩不是實報土,但是不是實報土,他跟實報土的法身菩薩智慧平等,神通道力平等。這是一切經裡頭沒說過的,一切諸佛剎土裡沒這個事情,在遍法界虛空界只有阿彌陀佛這一處,他這個世界很特別。這是我們必須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一定要發願求生,這條路確實是成佛的捷徑,非常快速而且穩當,好處太多了!一門超出,在修學時間上來講,大幅度的縮短,決定不能夠疏忽。

  下面第四段,「悉令成佛」,幫助眾生幫助到什麼地步?一定要幫助他成佛,這幫人幫到底。

  【常行布施及戒忍。精進定慧六波羅。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

  這個願才叫圓滿,『常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用什麼方法來幫助他?用菩薩的六度。「六波羅蜜」,我們這個參考資料裡頭有,在第二十二頁,第一個「檀波羅蜜,檀者檀那之略」,翻成中國的意思叫布施。布施裡面有財施、有無畏施、有法布施,分為這三大類,能夠得到三種不同的果報,財布施得財富,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法布施得聰明智慧。諺語有所謂「佛氏門中,有求必應」,真的,一點都不假。所以現在人想發財,想得聰明智慧,又想健康長壽,他又不學佛,還反對佛,那這三樣東西得不到。你要是學佛,這三樣東西得到,而且得到什麼?你心安理得。得到時候快樂,沒有憂慮,不會擔心,是正當得來的,不是用非法手段得來的,正常方法得來的。佛教給我們,你想發財,怎樣才能發財?財布施,愈施愈多,愈多愈施。你不要留,不要積財,經上常說「積財喪道」。財中國古人稱之為通貨,通是它流通的,這邊流出去,那邊就有進來的。你要是不讓它流出去,它就進不來,就這麼多,堵死了。所以它進多少你就出多少,愈來愈多,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因此古人相信命運,命裡有時終須有,它一定會來的;命裡無時莫妄求,求不到。

  《了凡四訓》是最好的例子,《了凡四訓》的光碟,我最欣賞的是早年馬來西亞拍攝的兩片,那個拍得好。不耽誤時間,等於是上《了凡四訓》課一樣,很短的時間,把裡頭精彩的統統講出來。現代人東西太長沒時間看,兩片四個小時可以,很喜歡看。《俞淨意公遇灶神記》也非常精彩,農曆年將到,這個做禮物好,又是財施,又是法施,又是無畏施,這種布施三種果報都得到。所以過年送禮要會送,送這個光碟是最好的禮物,勸人修財施,你就得財富。

  中國古時候有一個人他懂得,范蠡,讀歷史一定會讀到他,越王勾踐的大夫。越王的國被吳滅掉,以後能中興,能夠再起來把吳國打敗,全靠兩個人,范蠡、文種這兩個人才。范蠡非常聰明,他知道越王勾踐這個人可以共患難,不能共富貴,患難時候,他有求於你,他需要你幫助,言聽計從。吳國打敗之後,統一了,他不用你,他不用你他又怕你,怕你造反奪他的政權,他一定要把你殺掉。所以他就悄悄的給文種講,文種不相信,留在越王身邊。他就逃掉,改姓名叫陶朱公,帶著西施,西施是他的妻子。真正做出了最大的奉獻,你看他的妻子給越王送給吳王夫差,做夫差的妃子,那去幹什麼?現在講當間諜。所以吳王點點滴滴的祕密她都傳給越王,也才能打勝仗。吳王死了以後,他們夫妻團圓,兩個人逃掉了,做生意,三年,從小本生意做起,三年發了大財,把他所得的財物統統救濟貧窮人家,散財。散掉之後從小生意再做起,三年又發,三聚三散,他懂得散財,所以生意就愈賺愈多,愈多愈散。中國人奉他為財神,這很有道理。這個人真聰明,為國家做出最大的犧牲奉獻,晚年做出好榜樣,教人發財之道。

  第二個無畏施,別人有所畏懼、有恐怖,你能夠保護他、安慰他,讓他離開恐怖,這叫無畏施。無畏施裡面第一個不吃眾生肉,真正不吃眾生肉,野生的動物,你跟牠在一起,你招招手牠會來,牠不怕你,為什麼?牠眼睛能看到你很慈祥,你沒有殺氣。那個很凶猛、殺生的人,牠一看到趕快就跑掉;一個不吃肉的人,愛護眾生的人,你跟牠打招呼,牠來。外國的野生動物,人都會愛護,一般牠們都不怕人,小松鼠、小兔子野生的,真的一招手,手上拿一點東西給牠吃,牠就來。我住在澳洲院子很大,鳥很多,不是自己養的,野生的,早晨、晚上都餵鳥,統統都來,在院子都是的。我們的菜園很大,小動物很多,小袋鼠、兔子很多,早晨起來都會看見,我們的圍牆是鐵絲網,小松鼠很容易通過。所以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幫助病人,幫助有苦難的人,幫助他們得健康長壽。

  法布施得聰明智慧,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教學就是法布施,果報!三種布施都修,認真的修、努力去修,這三種果報你都得到。三種果報都是人喜歡的,沒有人不要的,但是你得修因,你才能得到果報。這是如理如法,你得到的果報心安理得,是你修得的。命裡面沒有也能修得,命裡有那就增長、就加倍,更多,沒有的話會得到,有的就得更多。這是幫助苦難眾生。過去生中的事情我們自己不知道,阿羅漢以上的沒有一個不知道,菩薩、佛統統知道,知道你生生世世。

  第二「尸羅波羅蜜。尸羅,譯曰戒」,就是持戒,戒律有在家戒、有出家戒,出家裡面有小乘戒、有大乘戒等之一切戒行。持戒能斷惡,佛教導我們斷惡修善,都含攝在這條裡頭。無論在家出家不能沒有規矩,中國人講規矩,印度人講戒律。中國人常講「家有家規,國有國法」,現在家規沒有了,大概公司行號、一般社團裡面還有章程,還有規約,這都是屬於中國家規一類的,必須要遵守,不遵守這個團體就亂。現在社會亂了,什麼原因?規矩沒有了,禮沒有了。儒家的禮就是佛家的戒律,名稱不一樣,意思完全相同。現在佛教裡頭也亂,無論出家在家都亂,什麼原因?把戒丟掉。我們想學佛要想成就,佛告訴我們戒定慧三學。如果沒有戒,你得不到定;換句話說,你的心不會清淨。心不清淨就不能開智慧,起心動念全是煩惱,這個問題非常嚴重。這些年來我們走遍許許多多地方,看到什麼?在家十善做不到,出家《沙彌律儀》做不到,這問題很嚴重。你問社會為什麼這麼亂?道理就在此地。要想社會恢復正常,恢復安定和諧,戒律太重要!

  古人學戒很容易,一點都不難,現在為什麼這麼難?古人從小就教,教規矩。所以在中國,小孩在童年是嚴加管教,一定要守規矩,不守規矩的時候就處罰,不敢不守規矩,養成守規矩的習慣,從小養成好教。《弟子規》我們最近提倡的,《感應篇》、《十善業》,在中國過去都是小孩三歲之前學的;三歲之後學那就來不及,學壞了。三歲之前所有一切不善的東西,根本不能讓小孩接近,不能看,你要看了回家挨打,不能聽。所以孩童三、四歲以前,母親管得非常嚴,母親做榜樣把孩子都教好。所以到上學,六、七歲上學很有規矩,懂得孝順父母,懂得尊重兄長,懂得尊重老師,聽話,都是教出來的。現在不教這些了,誰教小孩?電視教小孩,網路教小孩。外國的小學生一年級就使用網路,用電腦,網路裡面東西很複雜,他什麼都看,什麼都學,本來是很好的根,全被教壞了,學壞了。

  好像前幾天,有同學在網路上下載的新聞告訴我,好像是美國地區,有個小孩殺了他的父母,三個弟弟殺掉了。還有一個學校裡面,學生殺同學,死傷十幾個人。美國人槍枝氾濫,這個沒有禁止的,槍枝誰都可以去買,美國人講求自衛,所以幾乎家家都有槍枝,小孩拿到槍枝就殺人。所以沒有規矩怎麼行?學佛沒有規矩不會成就,道場沒有規矩叫造孽,道場沒有規矩就是破和合僧,罪過都在地獄。因為道場你自己沒有生產,你的衣食住行都是十方供養,十方為什麼供養你?希望得福報,你是福田,你有道德,你有功德。我們要問,我們接受人家供養,有什麼道德?有什麼功德?念幾句佛號有口無心,這迴向他能得福嗎?他要得不到,來生披毛戴角還。我們今天就欠施主的債,來生要還債逃不掉,因果的定律,殺生要償命,欠債要還錢。明瞭因果的人,不敢做虧心事,不敢做傷害眾生的事情,尤其不可以傷害三寶。

  第三羼提,「羼提波羅蜜」,翻譯中文叫忍辱,「忍受一切有情罵辱擊打」,這碰到有情眾生統統能忍。不忍怎麼樣?不忍就打仗、就鬥爭,那個傷害就更大。忍,我受傷害,對方不受傷害,那就是你的無畏布施,你的果報得健康長壽。所以中國古人說「吃虧是福」,福不在眼前,福在之後,有人積的福很大,這一生晚年就享受到。所以忍不吃虧,忍是真正佔便宜,古人說的吃虧是福,是一點都不錯。所以對於人為的加害,一切都要能忍,替自己消業障,替自己增福慧,不但不怨恨還感謝。另外的是「非情」,不是有情眾生,環境寒熱飢渴,這些自然環境也要能忍,不能過分;資生之具適可而止,夠用就很好,決定不能貪求。飲食要節量,古人所說的「病從口入」,絕大多數人生病都是好吃,吃出病來的,所以飲食愈少愈好,這是什麼?叫自愛。因為你吃過分,腸胃要消化,太多它消化不了,它工作得很辛苦;少吃一點它消化很快,很舒暢,這你能夠愛護自己的腸胃,你才會健康長壽。不可以喜歡吃的東西就拼命吃,不喜歡吃的東西就不吃,挑挑揀揀的,這都是沒有福報的樣子。飲食決定不挑剔,有什麼吃什麼,愈簡單愈好,愈簡單愈健康、愈長壽。

  第四是精進波羅蜜,「毗梨耶譯曰精進,精勵身心進修前後之五波羅蜜」。前面布施、持戒、忍辱要真幹、要精進,後面有禪定、有般若,精進對應哪裡?就對這五種。認真去做,絕不懈怠,果報不可思議。

  第五禪定波羅蜜,「禪波羅蜜」,禪那翻譯中國的意思叫「惟修」,新譯的叫「靜慮。又名三昧,譯作定。思惟真理定止散亂之心之要法」。我們的心散亂,如何把散亂的心定下來?世出世間法都講究,定下來你就得安靜,所以它翻作靜慮。靜,心靜才能夠考慮問題,才不會把問題想錯了。世出世間都把這個看作真的修養,真實的功夫。愈是重大的事件愈要冷靜,要如如不動,你才有智慧能解決。如果問題到,心就慌亂了,你肯定失敗,要能定得住。這後面說,「有四禪八定乃至百八三昧」,四禪八定是世間禪定,百八三昧裡頭是出世間禪定,是佛門的。四禪八定是古婆羅門教傳下來的,世尊教小乘也用這個,也教大家修四禪八定。禪定就是我們經題上的,清淨心、平等心。這些方法無非是幫助我們放下執著,放下分別,放下妄想,這就屬於禪定。

  最後一個,「般若波羅蜜」,般若翻成中文是智慧的意思,「通達諸法之智及斷惑證理之慧」。對於一切法的真相明瞭,明瞭的方法最重要是讀經,從經典裡面知道一切法的真相。然後在日常生活當中細心去觀察,讓我們自己在一切法當中,見到性空妙有,就契入了,這智慧就開了。我們所契入見到的,跟佛經上講的相同,用佛經來做證明,我們的看法沒有錯誤。如果我們看到跟佛經上講的不一樣,這個時候要承認我們看的有問題,佛經上沒有問題,對佛經要有信心。問題不能解決放在那邊,叫疑情,也許過一、二年你明白了,有時候過個十年、二十年搞清楚、明白了。這是大乘教裡面所說疑情,不是懷疑,我相信但是我的能力不夠,智慧達不到,所以小疑就小悟,大疑就大悟。這種疑情不要去找答案,找答案肯定是錯誤的,不找答案總有一天豁然開悟就明白了。「菩薩修此六法,究竟自利利他之大行,到涅槃之彼岸,故稱六波羅蜜」。菩薩所修的!

  經裡面舉《華嚴經》一個比喻,我們把這個比喻念一念,《普賢行願品》裡頭的,「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這沙漠裡頭有大樹,「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也像這個樣子。「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又《大日經》曰」,意思差不多,「大悲為根」。「今法藏菩薩亦復如是。以大悲故,廣行六度,普度群生」。

  「六波羅蜜,即六度,是證涅槃之正因」。在這裡我們必須把六度度什麼要交代明白,布施就是度慳貪的,我們有貪心、有吝嗇,自己有的捨不得給別人。佛教我們布施把這個病根拔除,布施度慳貪,是我們的根本煩惱,人要沒有貪心、不吝嗇,他沒有煩惱。持戒度惡業,佛教我們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這些惡業,持戒是度惡業的。忍辱是度瞋恚的,能忍,日常生活當中無論是人事,不如意的事情,或者寒暑。我聽說今年各地方氣候反常,澳洲悉尼白天溫度達到四十五度,這要忍;寒冷的地方氣溫在零下三十度,這對於大自然要忍耐,度瞋恚。精進度懈怠,禪定度散亂,智慧度愚痴,它都有對象的。佛把我們的煩惱歸納六大類,用這六個方法來對治,所以叫六度。度我們自己的煩惱習氣,煩惱習氣統統沒有了,涅槃就現前,所以六度是證涅槃的正因。

  「願行六度,即法門無邊誓願學」,四弘誓願裡頭第三句;「與佛道無上誓願證」,我們一般課誦裡頭是用誓願成,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底下說了,「布施治慳貪,持戒治破戒」,破戒就是惡業,「忍辱治瞋恚,精進治懈怠,禪定治散亂,智慧治愚痴。常行六度,是即煩惱無邊誓願斷。自覺覺他,以己之覺,普覺眾生;以己之行,導引眾生;以己之德,迴向眾生,是即眾生無邊誓願度」。總是先成就自己然後才能幫助別人,自己沒有成就不能幫助別人,那全是假的,一定要自覺才能夠覺他。特別是在現代這時代,現在這個時代崇尚科學,科學是崇尚證據,你拿證據來。我們學佛要勸人修六度,有沒有證據給人看?自己確確實實慷慨大方,見到人有困難,真的全心全力幫助他,人家看到你修布施。三皈、五戒、十善、《弟子規》、《感應篇》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人家看到他才相信,沒有看到他不相信。

  忍辱,你遇到困難真能忍,真不生氣,真的若無其事,每天還歡歡喜喜。他要遇到逆境,他就會想到你,你怎麼應付的。我這個忍辱,是念初中三年級的時候,跟我一個同學學來的。可是我們離開學校之後,這個同學就沒有消息,同學當中打聽也沒有人知道。我這同學姓白,白振寰,有忍辱功夫,別人欺負他,他能忍,同學當中確實忍辱第一,做出來讓我們看到,我們心服口服。以後離開學校在社會工作,遇到這些事情我就會想起他,對我幫助很大!尤其學佛之後完全明白了,小不忍則結大怨,能忍不跟人結怨。永遠記住,跟任何人有誤會、有怨恨的統統要化解,忍辱就能夠化解,冤家宜解不宜結。他對我傷害再大,我也原諒他,不要計較,沒有報復,讓他過一段時期冷靜想想他會懺悔。為什麼?人都有良心,人都有善根,何必計較!

  孔老夫子修忍辱波羅蜜,怎麼知道?《論語》上有一句話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那恕就是饒別人,饒恕別人,不跟人計較,就忍辱波羅蜜。學生們對夫子的批評,大家說老師有什麼德行,你看他們公認夫子有五種德行,一般人很難做到,溫良恭儉讓,他有個讓,不忍就不能讓。孔子溫和、善良、恭敬、節儉、忍讓,這聖人,於人無爭,於世無求,這個生活過得多自在、過得多幸福!太平盛世如此,亂世就更應該,不跟人爭,看到什麼都好,沒有一樣不好,自己清心寡欲。把自己的德,好處、功德迴向給眾生,希望大家都能夠得佛菩薩加持,消災免難,福慧增長,這眾生無邊誓願度。積極的就是修三種布施。

  故下云『未度有情令得度』,還沒有得度的眾生,要幫助他,真正能夠離苦得樂,破迷開悟,佛法講得究竟,一定要把佛法介紹給大家,不管他信不信。我聽說有人送一本《認識佛教》放在書架裡頭,七、八年沒看到,偶然翻翻看看他就信佛了。時節因緣沒成熟,他家書架上有,沒看,不定什麼緣分觸動他,看看好奇翻一翻,他就真得利益。『已度之者』,已經相信,一定要勸他念佛求生淨土,他就成佛了。「拯濟負荷,悉登彼岸。此之四句,實攝四宏誓願」。這個裡頭的意思就是四弘誓願,修布施、忍辱,特別是四攝法,四攝法真正落實在日常生活,跟人就結歡喜緣。別人對我怎麼不好不要緊,沒關係,慢慢的統統都感化了。他為什麼不好?生活在現前這個社會裡頭,天天跟人爭,勾心鬥角,他有什麼好心情,遇到我們這個老實人,他欺負我們,拿我們出氣,應該的,我們能想得到,讓他一點,算了!讓他出了氣就算了。過幾天他會慢慢想,常常看我們這個樣子,他慢慢會覺悟,這就是度了他。要有耐心,要長時間,你對我不好,我對你都好,跟你見面對你都打招呼,都給你行禮,不管你理不理,時間久了慢慢他就想通,他就感化了。好,今天時間到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152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零一頁第四行,科題,「堅求正覺」,經文只有兩句:

  【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

  這兩句經文,念老的集註,「恆沙者,指印度恆河之沙。因恆河沙多,又因大眾眼見,故佛常引為喻」。佛講到數量多,都用這個做比喻。恆河沙,印度我沒去過,可是早年在台灣有很多人到印度朝聖,回來都帶恆河沙,用小瓶子裝做禮物,我也收到。確實很難想像,它像麵粉一樣。我們中國沙灘的沙拿起來摸,有一粒一粒的,它沒有,它真的像麵粉一樣,很細。這是佛引用做比喻。這一句文的意思,「假令供養如恆河沙數無量諸佛」,供佛的福報大,「不如求正覺,堅勇而不怯」。求正覺比修福更重要,這個地方緩急輕重我們要有能力辨別清楚,這就叫做智慧。我們在這一生當中,什麼最重要?度眾生重要。但是要先度自己,自己沒度,怎麼能度眾生?自己度了一半,度眾生度不了,必須自己真正成就。真正成就,八萬四千法門,能夠在一生當中保證我們成就的,快速成就的只有一門,念佛求生淨土,除這一門之外不容易。

  我們必須要知道,釋迦牟尼佛為一切不同根性的眾生,不同根性需要不同的法門來度他,為眾生開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是第一。《金剛經》上說得很好,「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代表五十三種不同的法門,我們沒有看到哪一個善知識批評別人法門、不贊成別人法門,沒有看到過,而都是互相讚歎,讚歎自己的法門,也讚歎別人學習的法門,這一點我們要細心去觀察。古人所謂「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大家互相讚歎就能興旺,互相讚歎就能夠互相成就。如果互相攻擊,互相批評,那就造成社會大亂,造成眾生無所適從,這個因果要背的。每個法門都好,都是佛說的,廣學多聞是佛說的,一門深入也是佛說的,佛對不同根性的人說不同的法門,無非是令這個眾生契機契理,快速成就。

  我在年輕的時候好學,所以迷在廣學多聞。我請了一套《大藏經》,那就是學廣學多聞。當時剛剛得到《大藏經》,我向演培法師請教。那個時候演培法師在善導寺做住持,他講經我每會必到,我一定去聽經。我向他請教,這《大藏經》怎麼看法?他告訴我,從頭看起,你一直看下去。我們第一批收到的是《阿含》。學了三十年,這當中有不少人,特別是老師勸我,專修淨土,一門深入,我還不相信;懺雲法師也是這樣教我,沒有私心。三十年之後,《華嚴經》講了一半,才完全明白了。明白了,沒有真回頭,理上明白,習氣放不下,還是在廣學多聞上。

  真正放下,走一門深入,最近這幾年。為什麼?年歲大了,住在這個世間不久了,八十七歲的人不多,現在要不真幹,那叫真的來不及了。所以我從八十五歲才真正搞一門深入,什麼事都不管了,你們幹什麼來問我,都好,沒有一樣不好。為什麼?人各有志,怎麼可以干涉別人?我現在真正明白,我告訴你都是老實話,你能接受很好,你有善根;你不能接受也很好,走上幾十年,你慢慢就有經驗,你才曉得搞別的法門真不行。怎麼樣能放下煩惱習氣,怎樣才能消除業障,能恢復到你清淨平等覺,這是一個標準,是個絕對的標準,最殊勝的標準。不管你怎麼學,你一定得清淨心、得平等心,開悟了,這就圓滿,覺就是開悟。圓滿的開悟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真開悟;沒有到這個境界不算開悟,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不開悟,你對於了生死、出輪迴沒把握。修念佛法門,一心專念,心裡沒有妄想、沒有雜念,你往生就有把握。你功夫成片,法喜充滿,真有把握。只要有把握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切都圓滿了。我們的斷煩惱、化解習氣、消除業障、明心見性,這些事情統統在極樂世界辦。

  我早年曾經勸過別人,四弘誓願前面兩願現在幹,認真幹;後面兩願,「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那兩願到極樂世界再辦。我是把它分成兩段,現前要發度眾生的大願,要發斷煩惱的大願。一門深入不是求智慧,不是求知識,一門深入的目的是在一心不亂,這個要知道。如果求知識,求智慧當然也行,一門深入,得定之後開慧,那個智慧一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智慧開了。平常功夫從什麼地方去測驗?煩惱輕,智慧長。我們想一想,我們的煩惱今年跟去年比是不是少?智慧是不是增長?果然如是,我們的功夫得力,有進步。如果是跟去年還差不多,甚至比去年煩惱還多,那你就退步,你毫無進展,你往下墮落了。這個是自己勘驗自己最好的方法。人在進步的時候,法喜充滿;人在退步的時候,那是煩惱充滿。不能靠別人,別人幫不上忙,佛菩薩也幫不上忙,佛菩薩只指導我們、教導我們。所以一部經論足夠了,這一部經裡頭,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全都包括在其中。尤其是黃念老這個集註,蒐集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的註疏,它的內容太豐富了。所以我提出我的教學法,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早年我在台中老師辦的研究班,我在裡面擔任《金剛經》的教學,我就做了實驗。所以我教的方法,跟老師、跟其他的老師不一樣,我根本就不講。上課的時候,指定從第幾頁第幾行到第幾頁第幾行,我們這個星期學這一段經文。註解,採取江味農居士的註解。註解分量太大,我做了個節本,《金剛經講義節要》。《講義》是江味農的,我把它做了個節要,我就用節要來學習。學習的同學可以參考《講義》全文,但是做報告的時候,就把我節要的這部分說清楚、說明白就行。一堂課一個小時,學生上講台講五十分鐘,最後十分鐘我做講評。我的課是這樣上的。所以我上課沒有經本、沒有講義,什麼都沒有。我坐在最後一行,你的音聲我要能聽得見,我給你做講評。所以學習的人非常辛苦,告訴我,我這兩個小時,他們來學習的同學足足要準備兩天。但是他們很歡喜,為什麼?真得受用。我說你們是來學的,我是教你怎麼個學法,我不是講給你聽的,你要講給我聽。

  這個方法也不是我創造的,不是我發明的,《禮記.學記》裡頭所說的,古人的東西,我拿它來做實驗是真有效果,這古人高明。學的人不吃這個苦頭,他學不出來。所以資料參考書,一定要親自動手,別人幫你忙的時候,把你架空了。人家統統寫出來你做報告,你沒有這番苦頭、沒有這種經歷,你學不出來,一定要親自動手。我年輕的時候很勤奮,有的時候晚上搞到天亮都不知道,怎麼天亮了!現在人總想有幾個助手來幫助我,那不是學習,那是已經大成就了。叫助手幫助你是什麼?是培養助手,他們能成就。助手是學生,你是老師,不是你學習了,那是你在教學。真正學習,樣樣要親自下手,絕不能把事情交給別人做,自己真正得利益。求正覺重要,求正覺就是求開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叫正覺。

  「今此經文,正與《華嚴普賢行願品》一味。《行願品》曰: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普賢菩薩說出這麼多,這叫真供養。法供養最,為什麼?法供養能幫助人開悟,財供養做不到。所以《金剛經》上說,大千世界七寶供養,你用盡大千世界七寶供養,比不上四句偈的法供養。大千世界七寶我馬上得受用,四句偈的供養,我開不了悟也有這麼高的價值嗎?有。為什麼?這四句偈的佛法金剛種子,種在你八識田中永遠不壞。這一生不能成就、不能開悟,來生後世遇到緣,這個種子起作用。這個時候你就知道,這個功德超過一切財供養。這個利益,這因果,不講現世,要講三世,你就完全明白了。

  我們今天對淨土能信、能解、能行,我們的信解行程度不足,阿賴耶裡頭有這個根,這個根是過去生中接受法布施的根,因!過去生中,我們自己修法布施的功德累積而成的,這一生才有機會得人身、聞佛法,遇到佛法當中第一微妙之法,稀有難逢。縱然不能在這一生當中成就,這是業障習氣重,不能成就,這一生當中又加深一層,再等來生後世再遇到,逐漸逐漸加深。加到多麼深?經上講的,每一個往生的人真正能往生,不管是什麼樣的情況他往生,都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得諸佛加持,成就他的信願行,他往生了。沒有一個不是這個情形,所以這是好事。你學這個法門,即使退了心、墮落了、背道而馳,都是好事。

  退轉是什麼原因?你有冤親債主,冤親債主有強烈的怨心。他怨什麼?他要報復你,他要障礙你,有這種強烈的心,你得接受他的報復。這一生退轉,報完了,這個帳了了,來生他不會障礙你了。所以一個人的修學到成功要千錘百鍊,在輪迴裡頭打滾,鍊到純真就超越了。你還沒有鍊到純真。可是也有提前的,那是什麼?那真正覺悟了,真正放下了,真正勇猛精進,可以把過去修行不足的地方在一生當中補滿。那是什麼人?像鍋漏匠那種人,像修無師那種人,像我們所見所聞的,不少,還挺多的。他們一心念佛,除一句佛號之外,心裡什麼都沒有。所以你看他慈悲到極處,遇到任何人笑咪咪的,你幹什麼他都說好,他都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笑咪咪的。為什麼?他心裡沒事了,全放下了。好,與他不相干;不好,與他也不相干。與他相干的就一句阿彌陀佛,他念念不捨,這個人往往是二、三年之間,就把他無量劫來所欠缺的功德補滿了。補滿了,他想往生就走了,他要願意再多住幾年不礙事。為什麼住幾年?不是貪圖享受,這個世界都是苦,哪有樂!他遲兩年走,他是度眾生,還有有緣眾生他能夠影響他,換句話說,他會多帶幾個到極樂世界。這個好,好事!住在這個世界,他沒有關係,這個地方五欲六塵他不沾染,他不起心不動念,到極樂世界來去自如,想去就去,想來就來。《西方確指》覺明妙行菩薩是個念佛人往生淨土的,他常常到世間來,也常常回極樂世界,什麼身分都現,現過國王身,現過宰官身,現過菩薩身,現過小乘身,他什麼都現。現身都是為度那一類眾生,真自在!他是修這個法門成就的,憑他生生世世的經驗,唯獨這一門快速成就、穩當成就,決定不錯。

  法供養裡面第一個,這是根本,決定不能疏忽,沒有這一條,後頭都做不到。第一條是根,「如說修行供養」,佛在經上怎麼說,我們就怎麼幹。你看前面常行布施,我們真幹,煩惱習氣放不下怎麼辦?菩薩舉個比喻,告訴這些學佛的朋友,如果有人無緣無故奪取你一塊錢,你生不生氣?馬上就生氣了;人家無緣無故給你一塊錢,你很歡喜。這說明什麼?喜跟怒。給你,你歡喜;把你搶走了,你生氣。這是什麼?這叫煩惱。煩惱從哪來的?從這來的。實際上是從你的心,你的心對財沒放下,所以會有這種情形發生。另外一個人是:這一塊錢小事情,他要奪去,給他吧!一塊錢沒什麼,他給我,我也不很歡喜。菩薩說:這個人看破了。把這個一塊錢提升到一百塊錢、一千塊錢、一萬塊錢、十萬塊錢、百萬塊錢、千萬塊錢、億萬塊錢也這樣看法,貪就斷掉了。最後看到,我的身心是假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包括身體,何必得了就歡喜、失了就懊惱?沒這個必要。你在日常生活當中,常作如是觀,常修如是行,你的東西,再心愛的東西別人拿去了,提都不提,心上不落痕跡,就好像本來沒有一樣。人家供養你、送給你,擺在面前,也很好,也不再放在心上。常常念到這是我的,那就錯了,哪有我的、你的?再進一步,能夠真正理解到整個宇宙是一體,你就入如來境界。一體,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果然不起心不動念,恭喜你,你圓滿成就了。所以如說修行供養擺在第一位,談到供養,第一句就是這個。

  佛教我們修戒定慧,這真正叫根本法。我們這麼多年來,老師教導的,通過實驗證明這話是真的,不是假的。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我們雖然沒有做過實驗,無論在理、在事,我們能夠想得通,這個有道理。為什麼?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我們看釋迦牟尼佛他做的榜樣,十九歲離開家庭,捨棄名聞利養、富貴安樂,世間眾生所求的,他得到手,不要了,我在分享當中告訴大家,這叫放下煩惱障。出家修行,做苦行僧,日中一食,樹下一宿,財產就三衣一缽,其他的什麼都沒有。那個時候沒有書本,孔子教學也沒有書本,都是老師講學生聽,也沒人做筆記,這是世尊那個時代。在那個時候極少數、極少數,重要的開示,文字沒有發明,自己做記號刻在石頭上,刻在中國講甲骨,龜甲,烏龜龜殼上,刻在骨頭上,這是甲骨文。以後懂得用銅、用鐵,用銅鐵做成鐘鼎,把它刻在鐘鼎上。每天要用,每天看到,叫鐘鼎文、甲骨文,這是上古的文字。所以很簡單,字數很少,含義很深。從這些地方我們就能夠看到,文字沒有發明之前有文化,不能說沒有文化,有倫理、有道德。

  教學最重要的,是啟發接受教學人的智慧,啟發他的悟性,這才管用,真正叫聖賢的教育。學生所具備的條件最重要的是一個字,那就是孝,孝是根,自性所有的德能都是從這個根裡頭延伸出來的。中國老祖宗掌握住這個根本,教孝,從孝流出悌。悌是什麼?悌是敬長。兄弟當中,比我年齡長的要敬,這叫悌道,弟弟、妹妹尊重兄長。再延伸就到老師,尊師重道,對老師跟對父母沒有兩樣,孝悌,這樣才真正能學到東西。觀察學生的本質,心地清淨,孝悌忠信,看他處事待人接物,大公無私,捨己為人,替別人想得多、想得周密,替自己想得少,他愛人必定能夠度人,用現在的話就是,必定能夠為眾生服務,這就是社會領導人物。言而有信,信最重要的不自欺,人不自欺就不會欺騙別人。人欺騙自己,他怎麼會不騙人?哪有這個道理!德行是自性本具的,開發出來它起作用。

  如說修行,決定就會「利益眾生」。今天這個社會動亂,他天天在這裡觀察,社會為什麼會動亂,把動亂的因素找出來,把這個因素化解掉,動亂就不見,安定和諧就現前。無需要在書本裡去找。釋迦世尊在世的時候沒有書,孔孟在世的時候沒有書。惠能大師能幫助人解決一切問題,無論世間法、出世間法,他沒有一樣不通。不認識字,沒念過書。大師為人說法也引經據典。那是聽別人念經,他記住那麼幾句。他憑什麼?憑智慧,憑自性流露出來的智慧。所以利益眾生就是大慈悲心、大愛,這種心就能供養諸佛如來、就能供養一切眾生,普賢十願廣修供養就是這些。

  「攝受眾生供養」,這都看緣分,有這個緣要攝受,攝受是真正伸出援手。眾生,苦難眾生有小的、有中年的、有老年的,幼小要教他,這是攝受,育幼;年輕也要教他,教他做人的道理,教他生活的技術,他有能力謀生,他懂得做人;年老的,攝受他要養老。他年老了,體力衰,不能再工作,最好是每天講經給他聽,讓他聽經,讓他念佛,他真聽明白,他就有信心發願求生淨土,幫助他往生極樂世界,這是圓滿的供養。

  「代眾生苦」,眾生造的惡因多,不善的業因感的是苦報,彌陀弟子承受這個苦報,不怨天,不尤人,把這個苦報看作自己應該承受的,不能夠推卸,我代他承受,希望能減輕他的罪業。能不能真正減輕是他的造化,我不能沒有這個心。怎麼能減輕?他要能夠覺悟、能夠回頭就減輕了。如果我們怨天尤人,一腔的怨恨,還有報復的念頭,對方看到了會加重惡業。為什麼?他要防範你的報復,他要還擊你,那他造的業就更重。我們表明態度,一切災殃、苦報我都接受,沒有報復。他看久了,他會受感動,他有懺悔心,他的業障就減輕,這是真正慈悲的表現。我們在旁邊看得很清楚,他墮入惡道,希望在惡道少受一點苦,早一點離開;我們不能沒有這個心,不但有這個心,還要有這個行為,要做出來,表演給他看,這叫彌陀弟子,代眾生苦。

  「勤修善根供養」,善根就是三善根,無貪、無瞋、無痴。順境裡面沒有貪的念頭,沒有痴,不愚痴;逆境裡面沒有瞋恚、沒有怨恨,也不痴。所以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是彌陀弟子修行的好環境,不在這個東西鍛鍊出來,不是真功夫;換句話說,他禁得起考驗,考驗沒有止境。到什麼時候考驗就沒有?契入常寂光就沒有了。等覺位裡頭還有考驗,何況其下!禁不起考驗,受不了,那你就被淘汰掉了。淘汰到哪裡去?受更嚴重的考驗。受盡了考驗,吃盡了苦頭,你才能成佛,把你的煩惱、業障、習氣磨得乾乾淨淨。這些考驗你的,無論順境、逆境,都是菩薩。所以在一切境界裡頭不起貪瞋痴,就叫勤修善根供養。

  「不捨菩薩業供養」,業是事業,菩薩的事業就是教化眾生。而教化眾生裡面,身教是第一。身是榜樣,人家看你,頭一個就看你的身相,看你的容貌,看你的談吐舉止,首先看這個。所以一切時一切處,不失律儀,這很重要。律是規矩,就是社會大眾的楷模。佛家的律儀,就是儒家的禮儀,不能失禮,失禮就錯了。基本的律儀在沙彌戒,沙彌只有十戒二十四門威儀。中國人講究禮儀,叫禮義之邦,自古以來,不能不講禮。所以在生活活動當中,處處都有禮節、都有規矩,它一點都不亂,穿衣吃飯都有規矩。守規矩的人生活有規律,他的居處整整齊齊、乾乾淨淨,沒有絲毫凌亂,叫你一看到就舒服,叫別人看到就尊重你,你可以給他做榜樣。菩薩的大事業就是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菩薩的事業。四弘誓願是菩薩事業的標準,第一個度眾生,教化眾生;第二個,斷煩惱,自己要把煩惱斷盡,叫大家看到你沒有煩惱,他就佩服你、羨慕你,願意向你學習;第三個,好學;第四個,一心一意要成佛道,證得究竟圓滿。這不捨菩薩業,不離菩提心,菩提心是菩薩行的總綱領、總原則。

  菩提心是什麼?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真誠是體。人不是真心,沒有誠意,那就是六道眾生。生活、工作、待人接物純真純誠,把真誠做到極處,這個人是菩薩。做到極處是什麼樣子?看得出來,做到極處的樣子,對自己清淨平等覺,對別人一片慈悲,那就是樣子。讓人家在你身上看到什麼?戒定慧,持戒得清淨心,修定得平等心,清淨平等就開悟,智慧就現前。你讓人家看到你的樣子是智慧慈悲的樣子,聽到你的言語是智慧慈悲的言語,他對你就有信心,他就願意接受你的教誨,你教的是真實的,你不騙人。這「不離菩提心供養」。

  普賢菩薩說,「善男子:如前供養無量功德」,前面所說的六波羅蜜的供養,「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金剛經》上講的,用大千世界七寶布施,比不上為人說四句偈的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算分、數分、喻分、優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這些有的是印度的數目字,有的是比喻,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略微說一說。「俱胝」,是梵語,「此云百億」。中國人講一百億,一百億是一個俱胝。「那由他」,也是數目名,中國人講億,那由他是億。但是億有三種說法,有十萬叫億,百萬叫億,千萬叫億,「故諸師定那由多之數不同」。為什麼會有這個情形?這個地方一定要知道,釋迦牟尼佛在世,印度沒有統一。這個半島上,印度三面是海洋,北面是喜馬拉雅山,是個很大的半島,沒有統一,有幾百個小國家。跟中國三代完全相同,中國三代是講夏商周,沒統一。中國統一是秦始皇,到漢朝的時候就真正是堅固的統一了。

  周朝,我們看到史書上記載的,八百諸侯。周朝時候,中國幅員多大?北面是黃河流域,到南面是珠江流域,就這麼大的範圍。中原這個地帶,長江流域。我們的發源地是黃河流域,以後南遷到長江,再南遷到珠江,到廣東這一帶。東北那邊,那都是野蠻民族。所以華夏地區範圍並不大,現在東南沿海十幾個省分。八百多個諸侯,就是有八百多個小國。周天子他的國不大,方圓一百里;商湯,方圓只七十里,那是他自己的本國。那個時候稱為天子,就像現在聯合國一樣,沒有統治權,有影響力。因為他的政治辦得最好,人民幸福,許許多多國家都向他請教、向他學習,所以他有影響力。佛出世,印度也沒有統一,你看經上講的,大國王,大國,大概超過一百里的,這樣的一個國有十六個,其他小的都不說了。這十六國的國王都是依釋迦牟尼佛為老師,稱佛為老師,自己做弟子,向釋迦牟尼佛學習。你看,釋迦牟尼佛變成法王,用現在的話說,變成這些國家領導人的顧問,他們有疑難問題解決不了的,一定找釋迦牟尼佛請教。

  所以那由他的數目不一樣,在這個國家是十萬,在那個國家是百萬,另外一個國家去它是千萬。中國古時候也是這樣的情形,每個國家名詞一樣,實際數量不相同。所以,「本行經十二曰:那由他」,這是隋朝時候翻譯的,「數千萬」。玄應音義裡頭所說的:「那術」,就是那由他,合中國十萬。「光讚經云:億」,億是中國的意思,「那述劫是也」,那述劫就是那由他,翻作億。

  下面一個,「迦羅分:又作哥羅,歌羅。分量名」。「慧苑音義上曰:哥羅分,正云迦羅,此云竪,折人身上一毛為百分中之一分也。或曰:十六分之一分」,這是慧苑音義。「玄應音義四曰:折一毛以為百分,一分為歌羅分,論以義翻名為力勝。以無漏善法一歌羅分,勝有漏千分故。」這是說小的,小到什麼程度?歌羅分,我們身上一根汗毛,把一根汗毛從豎切,切成一百。這個汗毛很細了,把這個汗毛切成一百根,裡頭的一根叫一個歌羅,汗毛的百分之一。也有人說是十六分之一,十六分之一就粗,百分之一就很細。經上有這個比喻,無漏善法一歌羅分,勝有漏千分故也,有漏的千分只能等於無漏的善一分。什麼叫有漏善,什麼叫無漏善?同樣是行善,有分別、有執著就叫有漏。我們今天做一樁善事、好事,常常念在心上,我今天做了善事,這叫有漏善。做了好事忘掉了,如同沒做,心裡乾乾淨淨,一絲毫念頭都沒有,這叫無漏善。無漏善的一分抵得有漏善的一千分。今天這個世間修無漏善人家不幹,要修有漏善。寺廟裡頭捐錢,造一根柱子,柱子上還刻上名字,唯恐人不知道。你們到寶蓮寺,香港寶蓮寺,大嶼山去參觀,寶蓮寺的大佛,你看每一塊瓦上面都有名字,哪個人捐的,我去看過。如果我們有這個心、有這個念頭,這個善就是有漏善;沒有這個念頭,是無漏善。沒有這個念頭,別人把你刻上去,這個沒有關係。別人刻上去的作用在什麼?希望人家看到也來捐一塊,這個意思。可是自己確確實實沒有這個念頭,這還是無漏善。所以有漏、無漏不在外面決定,在自己念頭上決定,這個很重要。

  「優婆尼沙陀分」,這就更細了,比迦羅分還要微細。《佛學大辭典》裡面翻的是「鄔波尼殺曇」,音差不多,都是從梵文音譯過來的。它翻成中國的意思,叫「近少,微細,因等」。慧琳音義裡面說,「優波尼沙陀分」,是梵語的算法,是數目字的單位。「數之極也」,小到不能再小了,「大論釋為微細分析至極之言也」。「同十」,就是第十卷,這是《大智度論》,「義譯為微細,極至鄰虛,名塢波尼殺曇。」這我們就有個概念,就是佛在經上常講的,極微之微,微細到極處,再分就沒有了。那我們現在知道,現在科學家分到物質裡頭最微細的,是微中子。微中子微細到什麼程度?用電子來做比喻,電子是原子裡面的一部分,原子是由原子核、電子、中子組成的,它的形狀很像太陽系,原子核在中間,電子圍繞它旋轉。一個原子帶電子多少不一樣,有帶一個,有帶兩個,有帶三、四個,不相同,這就構成原子性質不一樣。微中子多大?科學家告訴我們,一百億個微中子,它的體積等於一個電子。也就是說,把原子裡頭的電子分成一百億個,那裡頭的一個就是微中子,叫微中子。這個不能再分了,再分就沒有了,所以叫鄰虛塵,它跟虛空做隔壁、做鄰居,叫鄰虛塵。

  我們再看底下文,「何以故?以諸如來尊重法故」。為什麼說有漏的功德比不上無漏?這是諸佛如來尊重法。「以如說行,出生諸佛故」。你要能夠依照法去修行,人能斷惑、能證真、能成佛,這個功德太大了!有漏的功德是決定做不到的,有漏所以稱為福報、福德,不稱功德。功德能了生死、能出三界、能證佛果,福德不能,這個一定要知道。福德所感的,人天福報。這個人有福,修了很多福,但是他心不善,他到哪裡去?他到惡道,惡道去享福去了。到鬼道裡面,他去做鬼王。看他福有多大?福大的,他去做閻羅王;福小的,去做土地公,都是有福報的。如果他修善,他心也善,行為也善,他的福報在人天。修了很大福,人間沒有這個福報,到天上去了。人間沒這麼大的福報,到天上作天王,中國人講玉皇大帝,天上的國王,作神仙。這個都是大福報,而且人很善良。這樁事情佛經講得很清楚,講得很明白,我們對於佛經要認真看,要相信它不是假的,它不是寓言,它所說的是事實真相。佛不騙人,教別人真誠,哪有自己虛偽的道理?所以句句都是實話。

  「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法供養中第一個,如說修行供養,讓我們想到,淨業三福是佛對所有學佛的人、這些弟子們共同的教誨,是佛教人的總綱領、總原則,這決定不能違背的。總原則總共是三條,一共十一句,第一條四句,第二條三句,第三條四句,所以十一句。頭一句裡頭,叫根之根,「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要如教修行供養。我們用認真如教修行就是供養佛陀、供養彌陀、供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孝養父母,怎麼孝法?世間孝養落實在《弟子規》、落實在《感應篇》、落實在《十善業》,我們能把這三樣東西統統做到,真正孝順父母,真正奉事師長,根紮穩了。這什麼根?世間法,聖賢之根;出世間法,佛菩薩的根。根要是不穩,搖擺不定,成就難!

  教化眾生,學佛,佛要遇到沒有善根的,佛教不教他?教他。管不管他?不管他,讓他慢慢薰習、慢慢成長,現在不是管的時候。到聽話了,打他都打不走,那個時候就要管了。這是我們在老師會下學到的。老師對學生因材施教,不是一個方法。最明顯的,你們可以看到,那個時候我們跟老師最接近的三個人,周家麟一個,徐醒民跟我,我們三個跟老師最接近,老師對我們三個人就不一樣。你看看,周家麟記筆記非常勤快,筆記本裝在口袋裡,老師每句話他都記下來。講經的時候,他帶筆記本,非常勤快,聽老師所講都有完整的筆記。我寫筆記,我記重點,不像家麟,他每句話都記下來。我記得好像是兩次,老師講經一個星期講一次,第三次,他就把我叫到房間裡,他問我,你聽經在寫什麼?我說寫筆記。他就告訴我,你寫的這個東西沒用。我說怕忘記。他說到明年你的境界提升,這不管用了,你白記了。我想有道理。他不准,那怎麼辦?專心聽講,不記筆記。周家麟記筆記他不說,我記筆記他就禁止我。

  我離開台中,出家了,老師很難過,叫了一個三輪車,從慈光圖書館送我到火車站。在車上告訴我,他說你們同學當中,他只看重兩個人,希望能傳他的法,周家麟跟我兩個。他說,周家麟的長處,他的基礎比你好。他大我七歲,私塾的底子比我厚,他至少私塾念了八、九年,我在私塾只念一年,那跟他比差太遠了。但是老師說,你的悟性比他高。所以老師,因為我有悟性,不准寫筆記。他,他用記性,他悟性比我差,老師准他記筆記,不讓我寫筆記。我在台中十年,我用的薄薄的筆記本,很薄的一本,只寫了三分之一,後面三分之二是空白的。十年,聽一次經難得寫一句話。這學生稟性不一樣,不能用一個方法教。

  所以當時不能怪老師,怪自己,老師教我一門深入,我喜歡廣學多聞,沒聽話!如果真聽話,那個時候就專攻一門,現在可能開悟了。這真的,不是假的。那個時候年輕,興趣很廣,廣學多聞,四弘誓願裡面說的,「法門無量誓願學」;「煩惱無量誓願斷」,沒有認真去斷煩惱,可是很認真去學法門。學法門不能成就,只是學一些常識。這都是事實,這個不是假的。老師是善教,但是我們是很聽話,尊重老師,老師對我們太客氣了,沒有嚴格的管我們。嚴加管教,我們會聽話,我們也是打都打不跑的,我們對老師尊重、對老師愛護。

  所以我在台中一年三個月,我離開台中出家了,我到台中不到半年,老師所用的這些筆記我完全能看懂,這個是其他同學找不到的。我不聽他講這部經,我只看他編的表解,解釋的表解,大綱,我依他的綱領,就能把這部經講得跟他差不多,就有八九不離十。同學感到很奇怪,他說,你怎麼講得跟老師一樣?我告訴他,老師的思想我知道,老師這些方法我知道,他列的這些表解,我照他的表解講,跟他不會差距太多。如果聽他講一遍,那就更圓滿,不聽他講也八九不離十。所以我在經學班就當助教,同學們不懂的地方他全來找我。還有慈光大專佛學講座,這些學生對我都很好,他們聽老師有疑難的、沒有聽懂的都來找我,我幫他們解釋。我沒有擔任他們課,但是課外我幫助他們解釋,解決難題。所以悟性比記誦還要高。

  悟性再能加上記,記憶,這就更好了。我年輕的時候記憶力好,聽老師講一遍,一個星期之內我要是複講一遍,可以能夠講到百分之九十五,有這個能力,所以學東西學得快。我沒有出家之前,跟他十五個月學十三部經,十三部經我都能講,而且都講得很好。那個進度平均是一個月學一部經,士氣非常高,歡喜,有成就感,一個月學會一部經。我一出家教佛學院,一個學期只教一部經,佛學院三年畢業,六個學期,我只用上六部,還有七部沒有派上用場。我對佛學院就很失望,學不到東西。星雲法師創辦佛光山,東方佛教學院,請我去做教務主任。他用的方法是一般學校的方法,六個老師開的六門課。我不贊成這種教學法。六個老師可以,分成六個班,六個教室,哪個學生喜歡學什麼,跟一個老師,這個我贊成。一個學期學一種,他學會了,那一年至少他能講兩部經,這不錯了。我是一年學十二部經的。標準是能拿得出去上台去講,才算是及格。那就是老師的標準,不能上台這不算。所以才知道中國古老的教學法,真有它的優點。

  現在給人講不相信,尤其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目的是開智慧,不是學知識,不是教你講得怎麼樣,不是的,是讓你開悟,這是中國傳統教學理念跟方法。這一部經,從經到註解,像念老這一部註解統統能背過,背下來,決定得三昧。這個三昧是什麼?就是清淨心,得定,修這個法門證念佛三昧,用背誦經註成就的。心定了,沒有雜念,沒有妄想,再能放下是非人我、貪瞋痴慢、五欲六塵,真得定,得定就能開慧。得定不能開慧,如果自己還有欲望、煩惱,那障礙。萬緣放下,沒有一個不開悟的;萬緣放不下,得定不能開悟。萬緣真放下,得定哪有不開悟的道理!開悟就是明心見性。

  這是世尊傳統的教學法。所以我也是領悟到了,世尊是圓滿智慧的人,為什麼不辦大學?為什麼要用私塾這種教學法?他可以辦大學,贊助的人很多,十六大國王護法,還得了嗎?現在科學的教學法不管用,不能開悟,那是傳授知識。佛教學的目的是教你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孔子亦如是。孔子教學時間雖然不長,六十八歲,周遊列國沒人用他,回老家就教學,七十三歲過世,教學只有五年。但是,這記載上面寫,他有弟子三千,人數不少。學生當中精通六藝的有七十二個人,這七十二個是傳人,可以辦一個大學,為什麼不辦?聖賢教育,它的教育目的是教你做聖人、做賢人,不是傳授知識。就像佛的教育,佛教學的目標是希望你成佛、成菩薩。所以理念跟方法不一樣。我們今天雖然講科學方法什麼都好,是好、不錯,成就科技人才,成就專才的人才,各行業的專家,不能成聖成賢,不能成佛成菩薩,不一樣!這很難懂。所以佛家這一套東西現在人不能接受,說這個什麼?這都落伍了,這是沒開化之前可以用,現在怎麼還可以用這個?所以這個事情是個麻煩事情。現在時間到了,這一堂我們就學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註-第153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零二頁第四行,第二句看起:

  「最後優婆尼沙陀分,將大地碎為極微之微塵,其數眾多。法供養之功德,如地球所有微塵之總數,至於財物供養之功德尚不及一微塵」,這個比喻一般人想不出來。「更何能比於地球微塵之總和?此乃盛讚法供養功德不可思議。此較量彌顯法藏菩薩堅勇求正覺,其功德遠超供養恆沙諸聖」。「堅勇求正覺」怎麼求法?堅定的決心,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堅勇求正覺。為什麼?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一生成佛,究竟圓滿的功德。大千世界七寶布施,在整個宇宙之間也真是一粒沙塵一樣的,微不足道。法藏比丘清楚、明瞭,他一心一意先求成佛,然後才能廣度眾生,自己沒有成就,度不了眾生。

  所以底下這一段經文,「願求淨土」。法藏是堅定願力成就了極樂世界,我們今天要堅定的願力往生淨土。為什麼我們念佛求生淨土不能夠如願以償?就是因為我們的心沒有堅勇,堅固、勇猛精進,脫離六道輪迴。我們看下面的經文:

  【願當安住三摩地。恆放光明照一切。感得廣大清淨居。殊勝莊嚴無等倫。】

  前面是「感得淨剎」,然後才能普度眾生。右面這兩小科是求成佛道攝淨土願,「此二偈」,這是第一首,後面是「盡度眾生」,是第二首,這個兩首偈,「實以上諸願之總歸」。發一切大願就總歸在這兩首,我要成就佛剎,要普度眾生,亦是下面四十八願的核心。所以,這個兩首偈八句經文非常重要。底下一首,「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安樂」,速生兩個字重要,趕快往生,不要留戀,「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無邊苦眾生」,我們要做表法,表法給大家看看。

  「《普賢行願品》曰: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行願品》的話說得好,假若這些菩薩們,就是以大慈大悲的心、大慈大悲的行,這個心行饒益眾生,令眾生得最豐饒的利益。這最豐饒的利益就是得到正法,正法的利益無邊。聞正法不容易,現在正法都偏了、都邪了,邪是變質,偏是迂迴,我們一般講走彎路,是可以走到,但是時間很長久,時間長久就免不了輪迴。老師過去曾經說過,不求淨土修學大乘,雖然能成就,但是不免長劫輪迴。這個話說的是真的,不是假的。聽到淨土,就應當下定決心早去,愈早愈好。發大慈悲心,行大慈悲行,饒益眾生,這樣就能夠成就無上菩提。所以說菩提屬於眾生,就是你要度眾生,你要幫助眾生,你要成就眾生,你才能成就無上菩提。如果捨棄眾生,無上菩提得不到。

  「為成就度生事業之究竟方便,故發大願攝淨國土」。這就是我們現在的話,建立教學的實驗點。西方極樂世界,是諸佛如來在遍法界虛空界所建立的一個實驗點,他的實驗成功了。極樂世界建立到現在,世尊告訴我們已經十劫。十劫在整個宇宙裡面是很短的時間,諸佛修行成就都是講無量劫,無量劫跟十劫比較,十劫是很短的時間。這個十劫當中,彌陀度生無量,無法計算。

  『願當安住三摩地,恆放光明照一切』。上句中的「三摩地」就是三昧、就是正定。「願安住於正定之中,常放光明,遍照一切」。由此可知,你能夠放光遍照,放光就是智慧現前,遍照是用你的智慧幫助一切迷惑苦難的眾生,是這個意思。智慧從哪裡來的?從定當中來的。所以上句是「願當安住三摩地」,這是定,把心放在定中。我們今天學佛,把心放在阿彌陀佛名號之中,就是念佛三昧。真正放進心中,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智慧就現前了。自己有智慧,能度自己,能度自己也能夠幫助別人。所以下面這一句「恆放光明照一切」,這是智慧,利他,上面一句是智慧,自利,自利利他。「此二句正表定慧等持、寂照同時、體用不二之妙德。放光表修德,其體為性德。寂而常照,照而恆寂」。土就是常寂光,身就是無量壽,「無量光如來」,無量壽、無量光。身沒有形相,土也沒有形相,整個是一片光明。「故安住寂定,恆放光明,遍於一切」,這是法身如來。法身如來跟一切眾生,遍法界虛空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每一個佛剎土就像世尊一樣,娑婆世界,三千大千世界,這裡面有十法界、有六道,恆放光明遍於一切。

  「至於所感得者,乃廣大清淨之佛國」,就是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從哪來的?是彌陀的弘願四十八願、彌陀無量劫修行功德之所成就。居,指國土。廣大,經中所說的「寬廣平正,不可限極」。我們中國古人所說的,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也就是我們常講的遍法界虛空界,現在所謂全宇宙。「故云廣大清淨居。如《往生論》所謂三種莊嚴入一法句,一法句者,清淨句。清淨句者,真實智慧無為法身」。無為法身是體,無為法身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為什麼見不到?為什麼感受不到?就是因為它無為,法身無為。無為是說它沒有現象,有現象就有作為,無現象沒有作為。所以我們說它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沒有自然現象。大乘佛法說它是真空。又說真空不空,妙有非有,為什麼?無為法身能現一切法。所現的法就是我們現在所感受的整個宇宙,怎麼現的?一念頓現。大乘經上常常告訴我們,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這一念不覺,萬相就現前,整個宇宙的相就現出來了,從一念不覺而現的;如果一念覺,這相就沒有了。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要很細心的、很冷靜的去觀察、去體會,

  念佛人必須要放下萬緣,為什麼?清淨心才能現前。有一絲毫的染著,就是萬相紛呈,擾亂你的清淨心。清淨心是真心,妄念、雜念那是你的妄心。我們今天是用妄心,不知道用真心,念念都是住在妄念上,妄心當家做主。妄心裡面流現出來的就是六道輪迴,染淨、善惡、因果都從這流出。我們想往生淨佛國土,沒有別的,就是放下;放下,心清淨了,佛國土才現前。「故云:感得廣大清淨居,殊勝莊嚴無等倫。」「無等倫」,就是沒有跟它相等,沒有能跟它相比。這句話說什麼?說十方一切諸佛剎土,不能跟極樂世界相比,沒有能夠像極樂世界這樣的,極樂世界超越太多太多,「無能等,無能比」。

  「又《魏譯》曰道場超絕」,這個道場就是極樂世界。通常我們講極樂國,實際上它是個道場,它不是個國家。國家一定有國王,有天帝,這個極樂世界沒有,極樂世界沒有天王、沒有大臣,沒有這些天神,極樂世界沒有士農工商。極樂世界,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得很多,只說出有佛、有菩薩,佛是老師,菩薩是學生。所以極樂世界只有兩種人,它是真正諸佛所建立的一個實驗道場,實驗什麼?快速成佛。行嗎?行。你問什麼道理?因為你有佛心,你本來是佛,那怎麼不能成佛?成佛是在自己一念之間。

  「《嘉祥疏》曰:修道疾速成佛,故云超絕。嘉祥大師一語破的」,一句話說破了,說清楚、說明白了。修道疾速成佛,沒有能比得上西方極樂世界,一切諸佛剎土當然都能成佛,它要很長的時間,唯有極樂世界很快就成就,這是極樂世界無比殊勝。我們今天要真幹,遇到不容易,得人身難,遇佛法難,遇大乘難,遇淨宗就更難,你說我們多少個難關我們通過了。我們今天遇到這部經書,淨土裡面你遇到這個會集本難,遇到這個集註更難。我們所有的難關都通過了,現在問題在自己,是不是真信了?是不是真放下了?是不是真願往生?是不是真心念佛?如果樣樣都真,恭喜你,你往生極樂世界就在轉眼之間。

  我們看底下這首偈。

  【輪迴諸趣眾生類。】

  速生,這兩個字重要。

  【速生我剎受安樂。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無邊苦眾生。】

  我們也發心給眾生做個示現,為什麼?今天眾生沒有看到榜樣他不相信。劉素青居士我聽說她還有十年壽命,她發心做試驗。做一個念佛人,而且是依這部會集本,依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依我們講解的這些光碟,她做試驗給人看,她真往生了。她的妹妹劉素雲,在她往生前十幾天,靈感得到一個信息,這個信息是個數字,2012112112,這麼一個數字。她把它記下來,心裡想到可能是她姐姐往生的日子。她送給她姐姐看,姐姐點點頭,沒有說話,把這個紙條收起來了。2012是年,11是月份,十一月,21是二十一號,12是十二點鐘,一分一秒都不差,真的是這個時候走的。在走前這二、三分鐘跟大家有說有笑,時間一到一揮手,好像再見,她就走了。為什麼能?徹底放下了。她能,你也能、我也能,個個都能。她為大家做個見證,因為有許多人對會集本懷疑,對念老集註沒有信心,對我們的修學在觀望。她的表演,用意是幫助大家斷疑生信,真走得了,說走就走。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淨宗之殊勝超絕,首在疾速成佛」,就在速生這兩個字,疾速,非常快速,「凡夫往生,逕登不退」,這一句重要,因為不退才能夠疾速成佛。除這個法門之外,修學任何法門都有進有退,進進退退、退退進進,所以時間拉得很長。西方極樂世界只有進步,沒有退轉。「因有此殊勝方便,故普願」,偈子裡面說,『輪迴諸趣眾生類』,包括我們在內,六道輪迴裡頭所有的眾生,從二十八層天到無間地獄,這裡頭所有眾生統統包括在其中,『速生我剎受安樂』。「此之安樂,才是真實安樂」。這個世界不安,這個世界沒有樂,一定要知道。不但世界不安不樂,我們的身體也不安不樂。身體有疾病在纏繞,有冤親債主附身,這種情形很多,國內、國外都常見,無量劫來跟眾生結的恩恩怨怨。極樂世界才是真實安樂,這個安樂誰給的?阿彌陀佛給的,這個不能不知道。「頓脫生死,速成正覺,故云安樂」,往生極樂世界在一念,一念間。極樂世界不但沒有苦給你受,連苦的名詞都聽不到,我們今天有緣願遇到,就要下定願心,真誠願心,求生彼國。

  「又《稱讚淨土經》」這裡頭說,「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這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常常為這些往生極樂世界的菩薩們,生極樂世界,下下品往生也是菩薩。彌陀本願告訴我們,皆作阿惟越致菩薩,到極樂世界統統都是阿惟越致菩薩,好!佛是時時刻刻為這一切往生的有情眾生,宣說甚深微妙之法。這甚深微妙之法是什麼?是斷煩惱、消業障,明心見性,究竟涅槃的大法。眾生聽聞之後,能解、能行、能證,佛沒有白講,菩薩們沒有白聽,真正得受用。

  「又無有一切身心憂苦」,這是我們當前身心所感受的,心有憂、身有苦,這叫娑婆世界。極樂裡面的眾生,往生的人永遠擺脫身心憂苦,心之憂喜、身的苦樂統統擺脫掉。「唯有無量清淨喜樂」,這個喜樂是自性流出來的,喜是法喜。《論語》裡頭頭一句,孔子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悅就是喜悅,這個喜悅不是從外頭來的,是從學習當中得來的。夫子所說的,世間法,世間聖賢能夠得到世法的喜樂,不藉外緣,跟外緣不相干,這個我們要明瞭。佛法裡面,諸佛國土裡頭,喜樂是從真如自性裡頭流出來的,所以它有無量清淨喜樂。「是故名為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名稱就從這來的。「故云受安樂」,他們享受的真正的安樂。安是平安,平等心得到了就平,平就安,安就樂。心平等是因,安是果;安又是因,樂又是果。但是心要平,首先得和,和平安樂,這四個字互為因果。

  所以佛法,根本法裡頭有六和敬。不和,安樂就沒有了,不和就不平,不平就不安,不安就有苦沒有樂。佛教人,人與人之間要懂得六和。六和,佛讓僧團做示範,讓所有的佛弟子,無論在家出家都懂得修六和。六和第一個是「見和同解」,就是大家的想法、看法要一致。見和同解是六和的根本,從哪裡得來?佛法當中得來。佛法怎麼得來?佛告訴我們,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一體就和了。一體,別人有錯誤就能原諒。舌頭跟牙齒是一體,牙齒咬破了舌頭,舌頭不會報復,舌頭不會怨恨,為什麼?一體。忍著痛,忍受著流血,也沒有報復的念頭。佛說這個話是真的嗎?千真萬確,絲毫不差,是真的。但是眾生不懂,眾生為什麼不懂?迷了,迷失了自性,所以不懂。這才出了問題,見解個個不相同。這個世間沒有和諧、沒有和平,是因為一切眾生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真了解了,問題就解決了。

  下面這幾句話非常重要,「經云惠以真實之利正指此」,就是指這樁事情。極樂世界有樂沒有苦,因為他們見和同解。怎麼知道他見和同解?他們每天都聽佛講經。極樂世界講經教學沒有中斷過的,從這個地方成就「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利和同均」。所以,極樂世界是六和敬的道場,它是整個世界這六和敬。

  下面兩句,『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無邊苦眾生』。運是運動,運動是什麼?大慈大悲對一切有情眾生。「度盡無邊苦眾生」,對象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六道眾生。底下給我們解釋,「慈者,與樂。悲者,拔苦」。悲是同情心、憐憫心,看到眾生苦,他去救他;慈是愛心,給他樂。給眾生樂,那就得教他,彌陀天天說法不斷,就是給眾生樂,讓眾生天天聞法,法喜充滿。這兩句表法藏大慈大悲的弘誓,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就是大慈大悲的落實、大慈大悲的形象。彌陀「願常為一切眾生拔苦與樂,盡未來際拯濟負荷」,拯濟負荷,現在人所說的使命感、責任感。救苦救難、講經教學是他的責任,是他的使命,幫助眾生,希望眾生都覺悟過來、都清醒過來,方成正覺,「度盡眾生,方成正覺」。

  「常,指時間。過去、未來、現在」,這叫三際,也叫三世。「常即豎窮三際,包括過去、現在、未來一切時間」,沒有中斷。「無邊兼指空間,遍及十方虛空」,就是橫遍十虛,豎窮三際,這兩句包括一切時空。「故無邊者,乃十方三世無量無邊。法藏菩薩於一切時中,於一切處,大慈大悲度脫眾生,務期度盡方休。但時間無有窮盡,空間無有窮盡,眾生亦無有窮盡,故此大慈大悲大願大行」也沒有窮盡。彌陀在極樂世界,的確這個慈悲願心沒有中斷。因為極樂世界的人證得的身是法性身,法性身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極樂世界沒有夜晚,沒有黑暗,所以彌陀有能力在講堂上是永遠講下去,沒有休息。聽眾在講堂裡面,法喜充滿,沒有疲厭,疲倦厭煩,沒有這個現象。

  所以我常說,進入阿彌陀佛的大講堂,學生,離開講堂就是畢業了,就成佛了。沒有成佛不會離開講堂,所以離開講堂就是畢業。幾堂課?一堂課。這叫速生,這叫頓超,這叫惠以真實之利,十方世界沒聽說過。進講堂的時候,煩惱習氣沒斷盡,甚至於像我們這種凡夫帶業的,還有三途帶業的眾生,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得的是同樣的身,居住是同樣的環境,都是法性身、法性土,不可思議。經中所說的點點滴滴、字字句句,我們要細心去參透,我們對它產生堅定的信心,認真學習,沒有不成就的。

  下面這個話很重要,法藏菩薩於一切時中,於一切處,極樂世界實在說是遍法界虛空界就是一個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在哪裡?就在當下,我們念佛功夫純熟了,你就見到了。大慈大悲度脫眾生,務期度盡方休,所以眾生無盡,彌陀的弘願無窮。我們看六道眾生有多少,我們所看到是娑婆世界的一個小角落,眾生多難度,什麼時候才能度脫?眾生造業受報,一定要到苦盡甘來,他受報受到苦盡了,他才想我不想再受苦了。能有這一念,這一念是個善念,這一念就是他的得度的機緣。有這一念,佛菩薩就來照顧他,就來幫助他;沒有這一念,佛菩薩不來,為什麼?沒有緣。這一念就是能感,佛菩薩他就能應;沒有這一念,佛菩薩就沒有感,這一念關係很大。我這個苦吃盡了,我不想再吃苦,跟佛菩薩就感應道交。不想再受苦,你就真正能夠把六道捨掉,我不想再搞六道輪迴,我想出離。

  底下一段「請證」。法藏比丘請佛給他做證明。

  【我行決定堅固力。唯佛聖智能證知。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

  度眾生的願心不退。本頌分三大段,這是講這個地方所說的偈頌,前面第一段是「讚佛」,第二段是「發願」,「在末後四句偈,則為請佛證明,法藏比丘發願已,即請世自在王如來為作證明」。我,是法藏比丘自稱,我的願、我的行,「所具決定堅固之力」。他發的願是真願,不是假的,永遠不會變更的,不會改變的。我們世間人發願靠不住,為什麼?他會退心,他會改變,說了往往不算數,這就是願不堅固,這個願不能成就。願不能夠隨便發,不能輕易發,但是現在人發願都是輕易、草率,不是從真心裡頭,妄念裡頭,高興了發個願,他這麼搞的。所以他不是真心,隨著境界他就轉變了,遇順境,被人誘惑了,遇逆境他就改變了,心不專一,所以什麼都不能成就。這些事情連他自己都不知道,但是佛知道,菩薩知道。換句話說,現在人打妄語,騙自己、騙眾生、騙佛菩薩,正常現象。你說為什麼?因為他用的妄心,妄心不確定,用真心就確定了。法藏比丘用真心,不是妄心。所以法藏說,我,法藏自稱,「我之願行,所具決定堅固之力,唯佛世尊三覺圓滿,五眼明朗,智慧無礙,始能為我真實證明」。法藏不找別人,請佛給他做證明。

  五眼,我們參考資料裡頭錄得這一段。眼,「照燭之義」。燭是比喻光,有光才能見,沒有光就不能見。「瑜伽師地論云:能觀眾色,故名為眼。眼是總名,從用分別,則有五種」。大乘經上所說的,這個五種,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金剛經》上說的五眼,這個五眼是從作用講的。第一個「肉眼,假父母氣血所成,即人中能見之眼」。肉眼每個眾生都有,人有、畜生有,餓鬼、地獄、諸天統統都有,這叫肉眼。肉眼「見近不見遠」,近距離的我們能看見,遠了就看不見;「見前不見後」,眼能夠看到前面,看不到後面;「見內不見外」,像我們在房子裡面,我能看到房子內面,我看不到外面;「見晝不見夜」,晝,陽光普照,我看得清楚,晚上如果沒有月亮、沒有燈,看不到;「見上不見下,因有色質障礙故也」,能看到上面,看不到地下,地下有東西,有很多,看不到。這肉眼,受許許多多的障礙。

  「天眼,謂諸天因修禪定而得。此眼遠近、前後、內外、晝夜、上下皆悉能見」,它沒有色質的障礙。這個色質,今天講物質現象,它不受物質現象的障礙。天眼的能量比我們大,很遠的東西它看得很清楚,就像在眼前。住在房子裡面,內外統見,牆壁不障礙它。現在人住高樓,往上,上面樓層看得清楚,往下也看得清楚,它沒有障礙,透明的。所以天眼通。

  慧眼能量更大,「謂二乘人,以所得慧眼」,阿羅漢、辟支佛,「觀一切法皆空,不見有眾生相,及滅一切異相,捨離諸著,不受一切法也」。二乘人觀一切法皆空,為什麼?這個眼的能量高了。一切法是不是空的?是空的。像我們看電影,老式的電影是幻燈片組成的,慧眼有能力看到每一張、每一張的底片;也就是說,一秒鐘二十四個生滅,他沒有障礙,他能夠捕捉得到,就是說他能夠看到二十四分之一秒裡頭的內容,他有這個本事。能看到這個內容,整個宇宙是假的,不是真的,整個宇宙是波動現象所產生的。所以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一樣是真的,身心都是假的。這是慧眼,觀一切法皆空,不見一切眾生相,及滅一切異相,一切眾生生住異滅。捨離諸著,他不執著了,知道是假的,心裡把這一切法統統放下了,這就是小乘涅槃的境界。放下什麼?放下一切執著,於這個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

  第四「法眼,法眼者,菩薩為度眾生,以清淨法眼遍觀一切諸法,能知能行,謂因行是法,得證是道,亦知一切眾生種種方便門,令修令證」。法眼是菩薩所得到的,慧眼觀空,法眼觀有,有而非有。菩薩要幫助一切眾生,幫助他破迷開悟,所以他對於一切法的真相,體是空的,相有。體空叫真空,真空不空;相是有的,相有是幻有,是假有不是真有。於是他就能幫助眾生,讓眾生了解事實真相,就能夠借假修真。假有裡頭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像阿彌陀佛無量劫假有當中累積功德,能成就極樂世界。菩薩聚集功德,能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能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是福,幫助眾生破迷開悟是慧,成就眾生,福慧雙修,這得靠法眼。

  末後,「佛眼,佛眼者,謂具前四眼之用,無不見知。如人見極遠處,佛見則為至近」,為什麼?在佛、菩薩的境界,時間跟空間沒有了。沒有空間就沒有遠近,極遠的地方都在眼前。我們今天講,幾百萬光年之外的星球,佛看在眼前,今天望遠鏡望不到,佛能看見。時間沒有了,時間沒有了能看到過去,能看到未來。過去億萬年前的事情,它在眼前,親眼看到;未來,還沒有到的,幾十年以後、幾百年以後、幾千年以後這世界什麼樣子,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這個本事。

  這種事情不稀奇,佛在大乘教裡頭告訴我們不是他的專利,菩薩有,能量比他差一點;阿羅漢也有,能量就更差一點。阿羅漢要作意,就是他要入定,他才能看到,看過去、看未來,看此界、看他方。超越時間、超越空間,阿羅漢能做到,但是一定入定。菩薩比阿羅漢高,不必入定就能看到,但是沒有佛那麼清楚,沒有佛那麼究竟。到佛眼那是看到徹底究竟明瞭,能看到極微色,物質的最小單位。念頭,最細微的念頭佛都知道。譬如經上所說的,「相由心生,色由心現」,這都是極微細的,佛說出來了,什麼人懂?明心見性的人懂。不是明心見性,聽了佛這些話,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我們相信佛說的,為什麼?佛不妄語。不妄語,保證佛所說的話是真的。我們相信是真的,但是沒見到,沒見到總有一個疑問。什麼時候能見到?佛說了,你好好修行,八地以上就見到了。

  八地是菩薩的等級,《華嚴經》菩薩一共有五十二個等級,實在講五十一,第五十二成佛了,五十一個等級。五十一個等級裡面分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這五十個,上面一個等覺,再上面就成佛了,再上面叫妙覺。這五十一個級別裡頭,八地以上,如果從最上面來算,最上面的四層,八地、九地、十地、等覺,五十一個階層最上面的四層,佛說的這個他知道,為什麼?他看見了,七地以下沒見到。當然信心,愈往上,信心愈清淨、愈沒有懷疑。像我們現在在門外,初信都沒有證得,這個要知道。我們不念佛不能成就,決定繼續搞輪迴。要想不搞輪迴,你一定要記住,萬緣放下,一心一意求生淨土,決定可以去。不再搞輪迴,輪迴太苦了。

  機緣非常難得,我們這一生,這是過去修來的,佛說人身難得,我們得人身;佛法難聞,我們聞佛法;淨土難信,我們遇到了、信了。但是我們的信心還不夠標準,能夠標準,往生就有把握。我們信心裡頭夾雜著懷疑,夾雜著妄念,如何把我們的懷疑放下、把雜念放下,不受一切外緣的干擾,我們往生就有把握了。而且怎麼樣?可以隨時往生,還有壽命不要了。自己這一生,就是真正學佛人,我們的一生交給佛菩薩,自己不聞不問,一切由佛菩薩安排,做一個學佛的好榜樣,這就對了。

  佛眼,「乃至無事不見,無事不知,無事不聞,聞見互用,無所思惟,一切皆見」。後頭這句話說得好,無所思惟一切才能見,有所思惟就見不到了。諸佛如來常住定中,八地以上為什麼能見到極其微細的,跟佛的這個見幾乎是相同?那也是他住在定中,他無所思惟,萬緣放下。萬緣放下就回歸自性,五眼是性德,就是法爾如是,一切眾生個個具足,不是說佛有別人沒有,不是的,一切眾生統統都有,只是你現在不能起用。為什麼不能起用?你的心亂了,心好像水一樣,你的水現在渾濁、動盪,不能照見。如果你放下染污,你的清淨心現前,不染污了;平等就不動了,水不動的時候是平等,動它就起波浪,起波浪就不平等,浪有高低,不一樣。清淨心,小定,阿羅漢、辟支佛證得的;平等心是菩薩證得的,大定,不動了。

  阿羅漢的心雖然清淨,他還有動,所以他要入定。你們在《地藏經》上看到,光目女母親過世了,她自己心裡想著,母親一生造很多的惡業,殺生、吃肉,想必是墮在地獄裡頭。自己不知道,找到一個羅漢,求教於他。羅漢入定,出定之後告訴她,她母親在地獄受苦。她想救她的母親,這是個孝女,求阿羅漢教她方法。阿羅漢教她念佛,那個時候清淨蓮華目如來。她一天一夜,用真誠心、恭敬心念了一天一夜,跟佛起感應道交。佛安慰她,因為妳的孝心,感動佛菩薩,感動天地鬼神,妳的母親已經離開地獄了。念佛功德不可思議。這些事情,久遠劫之前的事情,久遠劫之前沒有極樂世界,極樂世界距離我們才十劫,很近。如果是現在的話,清淨蓮華目如來一定教她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淨土法門於是可知,真正不容易遇到。

  阿彌陀佛會不會滅度?經上講的有。但是極樂世界有個好處,阿彌陀佛滅度了,觀世音菩薩成佛;換句話說,佛是會換的,道場不會變動,這個道場非常殊勝。觀音菩薩成佛度化眾生不亞於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入滅了,大勢至示現成佛,一個接一個、一個接一個。彌陀弘願無盡,極樂世界這個道場成就眾生也無盡。我們要相信,我們要一定要求往生,其他的統統放下,連一切法門我都放下了。為什麼?來日無多,機會決定不能錯過。

  後面說,「又法藏發願時已是地上菩薩,境界甚深,故非餘人所能知,唯佛聖智始能作證,此亦深表法藏大士妙德難測」。法藏比丘遇到世間自在王的時候,他自己本身也是無量劫修行,證得地上菩薩的果位,哪一地我們不曉得。地上菩薩就是阿惟越致菩薩,從初地到十地,住實報莊嚴土。

  最後這兩句,「結誓立心」。『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唐譯》曰,縱然沉淪到無間地獄,如是願心也不退。這個願心非常堅定,非常深廣。「無間地獄,苦毒無限,《唐譯》舉地獄極重之苦以攝諸餘」,墮無間地獄都不退,其他的苦那就是小事了,無間地獄苦是最苦的。這個願就是再大的苦難他也不退心,「正顯前文,我行決定堅固力」。「又《會疏》曰:但有其願,願即虛」,人要發願,只有願沒有行,這個願是假的,不是真的。但有其行,沒有願,這個行是假的,也不是真的。願是先導,願是方向、是目標,如果沒有願有行,不知道往哪裡行,不知道往哪裡去,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所以他不能成就。真正成就,一定是有願有行。

  世間法,古聖先賢常說要立志,人要立志。人有志,他的一生有方向、有目標,他決定有成就;人要沒有志,隨波逐流,他有再好的德行,有再好的學問、能力,都不會有成就。佛法亦如是。我們看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你細心去觀察,年輕的時候就有志,一生他就走他的方向,就向著他的目標,中年、晚年他到達了,他成就了。中國古時候,讀書人志在聖賢,所以為社會大眾所尊重。聖人不見得有地位,也不見得有財富,像孔子、孟子,他們在世沒有社會地位,沒有做大官,沒有顯要的社會地位,沒有財富。他們一生也都教學,有學生,生活都很清寒。雖然也認識不少諸侯,這些諸侯沒用他。由此可知,古人講得不錯,富貴、貧賤是命,命裡有的你就會有,命裡沒有的不要去強求。

  可是佛法,佛法能造命,能改變命運;儒跟道也講,沒有佛講得這麼具體、這麼踏實。改造命運要斷惡修善,佛教人很具體,你想求財富,修財布施;你想求聰明智慧,修法布施;想求健康長壽,修無畏布施。得真幹才能得到,不真幹怎麼能得到?儒也講,道也講,真正相信、真正肯幹的人,他真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貴在真信,真正相信聖賢的話,真正相信佛菩薩的教誨,真正立願。像《了凡四訓》,了凡先生改過修善,命運真改變了。讀書人,以前讀書人,目的是做官,為國家服務,他的功名,今天講學位,命裡頭只有秀才,秀才以上的,舉人、進士他沒分,命裡沒有。他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將這些善行迴向求功名,他得到了,舉人考中了,進士也考中。命裡沒有兒子,他求兒子,也真得到了。他命中壽命只有五十三歲,沒有求長壽,自自然然延壽,他七十四歲走的。命中只有五十三,到七十四,他多活了二十一年。這個二十一年沒有求,斷惡修善、積功累德自然延長的。

  所以,「願行相扶,所為皆剋」,剋就是成就。你有願有行,你一定會成就,一定會圓滿。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註-第154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零六頁,第三行:

  【至心精進第五】

  請看念老的註解,「本品續前。法藏菩薩發大願曰:我已發無上正覺之心。我成佛時,國土佛號,悉聞十方,一切有情乃至下等蟲類,生我國者,悉作菩薩,無有餘乘」。念老告訴我們,這一品經,繼續前面一品。法藏比丘發了大願,他說,「我已發無上正覺之心」,這個心發了,我成佛的時候,這就是願,希望自己將來成佛,國土佛號悉聞十方,十方世界一切諸佛都幫他介紹、幫他宣揚。為什麼?這是一些業障深重的眾生,修行的緣不具足,都在三途苦難當中,他發願來度。這些有情眾生,乃至下等蟲類,經上常講的蜎飛蠕動,小飛蟲、小爬蟲,蚊蟲螞蟻這一類的,還有比牠更小的。這些眾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作菩薩。

  西方極樂世界只有一乘法,沒有餘乘,餘乘就是聲聞、緣覺。聲聞緣覺尚且沒有,更沒有人天。經上明明說,極樂世界有四土三輩九品,有同居土,同居土裡頭只有人天,六道,它只有兩道,其他的四道沒有;方便有餘土就是四聖法界,別教的三乘,聲聞、緣覺、菩薩;實報土是一佛乘。現在為什麼說無有餘乘,只有實報土,其他的都沒有?這個是四十八願第二十願,法藏比丘說,只要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三輩九品,「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是一佛乘。這個問題到第六品的時候,願文裡面我們來細細的介紹,完全是彌陀本願跟他無量劫修行功德的加持,讓這些業障深重的眾生都能提升到阿惟越致。阿惟越致,中國大乘裡面所說的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提升到這個層次,見性成佛。雖然不是圓滿佛,天台大師說他們是分證佛,他是真佛,不是假佛,這就是無有餘乘。

  「並願所發之一乘願海,超踰無數佛國」,超過,超過一切諸佛的剎土。「世間自在王如來應其所請」,他來請法,佛應他所請,完全接受,「為現二百一十億佛剎」,為他展現二百一十億佛剎。這個二百一十億不是數字,是表法的。密宗裡頭以二十一為圓滿,二百一十億就代表的是大圓滿,一個沒有漏。世間自在王如來有這樣大的神通道力,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展現給他看,讓他統統看見。就像《觀經》裡面所說的,韋提希夫人遭到家庭的政變,兒子要殺父親,要害母親,奪取王位,遭這麼大的難,韋提希夫人求佛幫助她,苦不堪言。佛應其所求,韋提希夫人一動念,佛就知道了,佛帶著阿難尊者從空中降下來。她敘說她自己的痛苦,向佛請教,有沒有世界,沒有這些惡劣事情發生的安樂世界?釋迦牟尼佛用他的神力把十方諸佛剎土展現在她面前,讓她看。她選擇了極樂世界,她說這個世界好,向佛請求,她怎麼樣才能往生?世尊教給她往生的方法,這就是《十六觀經》,十六種方法。

  十六種方法,任何一種都能夠往生淨土。念佛這個法門是第十六種,最後一種。這裡頭有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有持名念佛。觀想不容易,為什麼?人,不是法門有問題,人有問題,人粗心大意,每個觀都非常微細,心要不清淨觀不出來。觀像,離開佛像,你的功夫就間斷了,不能繼續。所以,最後這一門持名念佛,行住坐臥,一切時、一切處功夫都可以不斷。這個法門好!《阿彌陀經》、《無量壽經》就專門提倡這個法門,在十六觀是最後一觀。這個地方,法藏向他的老師世間自在王如來請教,佛為他展現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二百一十億就這個意思。他都看到了。

  「法藏皆悉睹見」,等於說讓他去考察,讓他去學習。「乃於五劫精勤修習,結得勝願」。佛的展現,一切諸佛剎土,你看到了,諸佛剎土裡面好的,你可以採取,不好的你可以不要。所以西方極樂世界這四十八願怎麼來的?四十八願是考察二百一十億佛剎得來的總結。他用多少時間?他用了五劫的時間。這是很長的一個時間,五劫精勤修習,不是短時間,可見得他看得很細,真正是取其精華。這個方法非常合乎邏輯。四十八願不是世間自在王說的,也不是法藏比丘憑空想像的,真正叫有憑有據,它這麼得來的。換句話說,極樂世界的成就就是集二百一十億佛剎之大成,這些佛剎真善美好的大成。這結得勝願,勝願是總結。

  「所攝佛國超過彼二百一十億佛剎」,所攝佛國就是極樂世界,他所建立的佛國超過一切諸佛剎土。為什麼?它是集一切諸佛剎土美好的大成,集大成,不是憑空想像的。中國人所說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萬卷書是聞,別人記載的你看看,你聽說的。行萬里路,我親自到那裡去看,一方面體驗你說的是不是真實,第二我到那裡去看,也有好的地方你還沒寫到,你沒提到;有哪些缺點你也沒提到,不夠圓滿。不如親自去考察,親自去觀察,這樣自己總結,帶回去為自己建立佛剎的章本、依據。

  「是故本品名為至心精進」,這品題。「至心者,如經文中所示至誠無上之種種心行」。這是學佛、學聖賢之道必須具備的心態,沒有這個心態,佛給我們講,我們也沒辦法契入。你能夠明白多少,你能夠體會多少,與這個心態有密切關係。講的老師不行,但是他沒有講錯;聽的人那種真誠恭敬超過老師,他領悟就超越了。這是中國古人所說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學生跟老師學的,超過老師太多太多了!好不好?好!一代比一代超越,這個就是有進步的現象,前途一片光明。如果學生不如老師,一代不如一代,這是黑暗,這個道統傳不下去,決定會消失掉。為什麼?沒有傳人。所以真正的老師他最歡喜的、最值得安慰的,他有學生超過他,這真歡喜、真安慰,向前看,無量光明;學生不如自己,完了。可是學生的心態不是教出來的,是學生發的大心、發的無上心。

  師資之道是緣分,絲毫不能勉強,有緣,自然來了,自然來了要認識、要能抓住,有善巧方便勉勵學生。自己做不到的,希望學生能做到,彌補自己的缺點,在這個道路上向上提升,不要往下下墜。老師要帶著學生向下,怕學生超過自己,這個老師的果報在地獄。老師以前講經,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可能是個寓言,但是它很有道理。他說有個醫生,我們叫蒙古大夫,庸醫,治病治死了不少人,閻王把他打到第十八層地獄,他喊冤枉,他說我不是有意害人,我是錯用了藥,不是有心,無意,我冤枉。喊冤枉,在跳腳,不服。可是聽到下面還有人叫,他說:老兄、老兄,你不要亂蹦亂跳,你這灰落到我一身。他說怎麼下面還有人?是。他說你在哪一層?他說我在十九層地獄,你十八層,我十九層。你是幹什麼的?我是教書的。這就是說庸教教人,誤人子弟,比庸醫殺人的罪還重。雖然是個寓言,寓意很深。

  所以從前老師不好當。人家家長請老師,那是費了很多的心,觀察、考察這個老師是不是真正有德行、有學問,而且還會教學生。這三個條件不具足,人家不請你。古時候請老師的都是家塾,我們講私塾,私塾是家族的子弟學校。古時候的家是大家庭,上上下下一家人總有二、三百人口,小孩大概就有五、六十個,一定要請老師來教。這個事情是家庭裡面第一樁大事。長輩,父親還不行,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他們年歲大,有經驗、有閱歷,心很細,為這一家的子孫,對老師精挑細選。選上之後,再去接洽,他願不願意來。願意來了,接待老師的禮節非常隆重,家裡面這些長輩對老師都要行大禮。在什麼地方?在祠堂。祠堂是祖宗作證,這不是開玩笑的。這個家族都集合在祠堂裡面拜師,家裡面的長輩,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婦女不出來的,高祖父、曾祖父、祖父一定在場,老師行最敬禮,三跪九叩首,跟見皇上的禮一樣的,大禮。一家人列在祠堂大殿的兩面,統統看到。哪個人敢對老師不恭敬?那就是不尊敬父母、不尊敬祖父母、不尊敬曾祖父母,於是不敢不尊敬。老師教學生要不是真誠懇切、認真教學,老師怎麼能對得起這家人?對你這麼恭敬,人家這一家人的後代能不能出人才,這個使命都付託給你了。老師教學認真。

  現在學校老師沒這個使命感,沒有人對你這樣的要求,所以現在這一代不出聖賢,聖賢沒有了,出一些科學技術的知識分子。聖賢君子沒有了,社會亂了,人心壞了,生活在這個世界裡就要受苦受難。我們到這個世間來,應劫而來的,過去生中沒修得好,苦難時候到這個世間來了。來到這個世間兩種人,一種就是來受報的,要無怨無悔、甘心情願受這個報應,為什麼?因是自己造的,你該受的。業因果報絲毫不爽。第二種人是來示現的,是來救苦救難的,那是佛菩薩,就是再來人。他跟大家一起受苦,雖受苦他覺悟眾生、幫助眾生。這兩種人。不是這兩種人,怎麼會到這來!

  我們是屬於哪種?前面一種,業報,我們乘業報而來的。幸運的是遇到佛法,遇到佛法能不能轉業報身為應化身?就看這個能不能轉得過來。能轉得過來嗎?能。你看袁了凡不就轉過來命運!但是他轉的是世間善惡,他沒有做個大轉。大轉,做出世間的善惡,徹底覺悟世間是怎麼回事情,我這一生勢必要超越,出世間,遇到這個法門就有可能,遇不到這個法門,想轉未必能轉得了。遇到這個法門是真正可以轉得了,問題就是我們有沒有這個決心。真正轉過來,往生極樂世界。

  我們看覺明妙行菩薩,他是在我們這個世間念佛往生的。往生到極樂世界之後,他常常往返,回到這個娑婆世界來。他慈悲心重,看到這個世間有很多過去生中有緣的,在一塊修行的,沒成功,還搞六道輪迴。現在他們這些人又到人道來了,他又到人道來,有的是一、二百年,有的是六、七百年,他到人道來又跟他們碰頭,來度他們。來來去去,從娑婆世界到極樂世界,往生去了;從極樂世界到娑婆世界,倒駕慈航來了,他不迷。這是給我們很好的一個榜樣。你要是不生到極樂世界,你沒這個本事,哪有來去這麼自由!

  來去自由,只有你已經往生極樂世界了。你的本身、真身沒來、沒動,真身在阿彌陀佛講堂裡面聽經聞法,你怎麼來的?化身來的。化身真管用,化身能投胎,就是示現應身八相成道這個意思。不是以佛身,以讀書人的身分、以農民的身分、以工商的身分,不定什麼身分,它裡頭記載的,還有一次做國王的身分,有一世是王子,應以什麼身來,他就示現什麼身。《普門品》觀世音三十二應,他做出來了。《西方確指》這個小冊子,就是說覺明妙行菩薩的故事。這故事從哪裡來?扶鸞來的。印光大師說,乩壇扶鸞只有這一種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因為覺明妙行菩薩降壇,傳的這個信息跟淨宗經典完全相應,沒有一句是離譜的。彭際清居士給它作後序,對這個書非常讚歎。所以我們學習,至心兩個字是關鍵,至心才能信,至心才能解,至心發的願是真的,至誠恭敬心。下面說,至誠無上之種種心行,信心、願心、度眾生的心。

  「又有進者,法藏於親睹無邊佛剎後」,這更進一步,他親眼見到一切諸佛剎土,他在這裡面挑選。「便一其心,選擇所欲」,在一切剎土裡頭選擇他自己想要的。便一其心,「文中一心正顯至心也」。便一其心就是至心,一心一意,沒有二念。文中一心正顯至心。「精進者,精勤求索,恭慎保持,修習功德,滿足五劫」,這麼長的時間,不是短時間。極樂世界成就到今天才十劫,換句話說,這是十五劫之前的事情。精勤求索,五劫長的時間幹這樁事情。選擇所欲之後,就恭慎保持,恭恭敬敬,慎是謹慎,保持不要失掉;不能保持就失掉了。保持是念念不忘,極樂世界的出現,他心裡所願望的統統實現了。

  「成就莊嚴佛土清淨之行也」,成就無比殊勝莊嚴的極樂世界清淨之行,是個清淨世界,沒有絲毫染著,平等世界,生佛平等。首先從相貌平等,相貌從哪裡來的?是從一切諸佛來的。佛的相好,集所有佛相之美好。佛身,金剛紫磨真金色身,金剛不壞身,法性變現出來的。這種身不會生病、不會變化,不是阿賴耶的相分。阿賴耶的相分是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頻率變化,念念不住,叫無常。極樂世界的天人,他是法性身,如如不動,跟惠能大師開悟所描繪的完全相同,清淨、不生不滅、本自具足。不要學,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才藝、無量相好全是自性本自具足的。所以佛經教學重在開悟,不重記問。這是連中國古人都不重視記問,「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背得再多、記得再多,叫你背、叫你記,它的目的是定,用記問做手段,用背誦做為手段。這個有記問他不問,為什麼?問開不了悟,它著重在心地清淨,著重在一念不生。起心動念斷不掉,為什麼?太微細了。你根本就不知道,你怎麼能斷它?必須你看到了,你才能斷它。換句話說,斷起心動念,什麼人?八地以上,八地見到了,開始斷它,到等覺才斷乾淨,真正不起心不動念。

  我們就知道,圓教十住、十行、十迴向,不起心不動念是粗的,粗的念頭不起不動了,八地以上是極其微細的細念。世尊所問的「心有所念」,這是粗念。別教三賢斷粗念,不起心、不動念,他就能入實報土就能夠離開十法界。從圓教初住到等覺,四十一個階級,《華嚴經》上告訴我們,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斷乾淨。這個地方修行沒有方法的,為什麼?有方法就錯了,就起心動念了。這個地方修行就是不起心不動念,無功用道,古人所說,「此處用不得力」。要加緊吧,努力吧,此處用不得力,一用力就著相,一用力就分別了。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用不得力。一切隨它去吧!自己該做的,那我們念佛的人一定是阿彌陀佛不斷去念,在一真法界裡還是念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念頭,這行。阿彌陀佛念頭愈念愈微細,念到最後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就成功了,那就八地以上。法門真叫妙絕了,無量法門,沒有一個法門能跟它相比,一生決定往生,往生,一生決定成佛。快速!沒比這更快的,真正不可思議。我們這一生要是錯過了,那真叫可惜,真可惜也真冤枉!

  我們現在看經文。「丁三、法藏請法」,它分三科,首先總明:

  【法藏比丘說此偈已。而白佛言。我今為菩薩道。已發無上正覺之心。取願作佛。悉令如佛。】

  這個話跟惠能大師見五祖,五祖問他,你到這來想做什麼?惠能大師說,我來想作佛。這就對了,祖師天天在等,等了幾十年,終於等到了,有一個人想來作佛,他就能成佛。這句話重要!你來幹什麼?我來想度眾生。好不好?好。自己沒有成佛,你怎麼度得了眾生?唯有成佛是一切圓滿。我想做一個大導師,這都不是真心,真心就是作佛,真心就是我來了生死出三界。真正了生死出三界,阿羅漢也做到了,小乘的圓滿,也還不錯。真正要來作佛,這是大圓滿。

  我們看念老註解,右面這一段,承上啟下,上一品當中,「以偈表願」,法藏說偈、發願,「今文中乃以長行白言」,『已發無上正覺之心』。長行是沒有拘束的。從文體上來講,佛經只有三種。一種是長行,我們現在叫散文,沒有任何拘束,句子沒有限定,長句、短句不限定。第二種是偈頌,偈頌是詩歌,形式有一定的,有四個字的,一句四個字,一句三個字,或者一句五個字、六個字、七個字、八個字、九個字都有,它整整齊齊,四句是一首。它也押韻,可以唱誦,有限制。散文沒有限制,敘述理與事都非常方便。

  下面這都是念老的話,「蓋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這是古德說的。入道重要的門徑,叫門檻,你要想入門,首先要發心。今天許多人,我們在討論辦學,辦學不難,難在哪裡?難在發心。你發的是什麼心,將來這個學能不能有什麼成就,關鍵在此地。如果發心不正,你入不了門。今天發心,你看看法藏比丘,他發心成佛,他作佛去。在世間法說,我發心作聖人,我學孔子、我學孟子。

  孔子一生發心學周公,周公的德學他學到了,周公的事業他沒有,那是命裡頭沒有。有周公之才之美,沒有周公的地位。孔子周遊列國,希望有一個諸侯國能用他做宰相,他能夠施展他的抱負,可以把政治做得像周公一樣,可是沒有人用他。為什麼沒有人用他?那些諸侯國的國君不是聖賢。不是聖賢,不會用聖賢。周公何以能夠成就?他父親是文王,武王是他的兄弟,他父親是文王,武王是他長兄,長兄過世了,侄子繼位,武王的兒子成王。成王只有十歲不能問政,他做攝政王,代理國王。等到成王長大了,他王位歸還給他。他有這個機會,孔子沒有這個機會,周遊列國的目的在此地。最後到六十八歲,年歲老了,沒希望了,回家去教學。如果他能像釋迦牟尼佛,三十而立,釋迦牟尼佛三十歲示現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開始教學。孔子如果三十歲就示現一心教學,教到七十三歲,那他在中國的成就可不得了,真會像佛一樣。一心專注在教學上會開悟。

  孔子並沒有把志擺在這裡,真的想求個一官半職,就是想做宰相。這個東西要靠命,不靠命怎麼辦?革命把別人推翻,行不行?行,他真有這個本事,而且學生那麼多,真有能人。這什麼?這不義,聖賢人不開這個例子。開這個例子,以後這個世間就亂了,你不行,我取而代之。這社會動亂,人民很苦。這是真正有覺悟的人絕不幹這種傻事情。這個可以把人家推翻,唐太宗把隋推翻了,取而代之,你看看他墮地獄了。只不過就做了二十三年皇帝,打仗打了十幾、二十年,殺多少人!要不是《群書治要》,還是個好皇帝,他出不了地獄,沒那麼容易的。他覺悟得早,雖覺悟,但是冤親債主太多,也不饒他。這一部《群書治要》出現了,流通到全世界,這個功德很大,能幫助這個世界恢復安定和平,這樣的功德,他才有機會離開地獄。所以,發心太重要了。

  修行急務,立願居先。修行最重要的,你要立願,志願。你的願是什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四十八願為什麼?為度眾生。用最簡單的一句話,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離苦得樂,這就是總願。你用什麼方法讓這些眾生離苦得樂?四十八個,幫助眾生離究竟苦、得究竟樂,這四十八願。「是故法藏菩薩於發無上菩提心後,祈結大願」,發無上菩提心,接著就是四十八願,「超勝無數佛國,故請求世尊為演經法」。演是表演,世尊把二百一十億佛剎展示出來,這是演。讓法藏自己去看,你自己去選擇,這都是演。

  此段大意是「我今行菩薩道時,已發無上菩提之心,願成佛,願一切如佛」。『取願作佛』是願成佛,『悉令如佛』是希望樣樣都跟佛一樣。又右段中之『為菩薩道』,這個為是行,行為,就是行菩薩道。為跟行是一個意思,它是動詞。「無上正覺」,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的簡稱,「梵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句話可以翻,翻作中文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為什麼不翻?叫尊重不翻。這是大乘佛法修學總目標。學佛希望得到什麼?就得這個東西,不為別的。這個裡頭沒有名聞利養、沒有高官厚爵,跟名利財色完全不相干,跟地位也不相干。這個目標純了,這是每個人決定可以得到的,為什麼?是你自己心裡頭本有的,不從外來,從外來的不一定。孔子想求個官,是外頭給他的,人家不給他,他就沒辦法。這是自己內心裡頭有的,所以只要你真正發願,你決定可以證得。

  做老師的人、做父母的人希望你證得,為什麼?諺語所謂,「一子成佛,九祖生天」,他得大福報。佛的父母、佛的祖父母,天上人間哪個不恭敬?老師,佛的老師,佛的老師雖然是凡人,也受天人恭敬供養。為什麼?學生成佛了,沒有一個不沾光。佛經上說得更好,你只要成佛了,跟你沾一點邊緣,冤親債主無量劫來個個沾光,這就是普度眾生。為什麼父母那麼苦心教兒女?希望兒女成聖成賢,他付出這些代價值得,太值得了!所以做父母的人他真幹,自己知道自己不行,指望兒女。可是現在的人這種觀念沒有了,不相信這些。這個問題嚴重,非常嚴重。如何我們能讓這個世界一些人能夠恢復信心?全體恢復不可能,多數恢復也不可能,只有少數。要勸請,要把這些道理講清楚、講明白,真清楚、真明白他覺悟了,他才肯放下,他才真放下。障礙放下了,成功就有把握。

  下面,別明,分四科,第一,「學法門」:

  【願佛為我廣宣經法。我當奉持。如法修行。】

  這是法藏老師請法。念老的註解,「故請求世尊為我廣說經法,我當信奉,如法修行」。『經法』,「佛之金口所說,為萬世之常法者,稱為經法」。這個法,用現在人的話來講就是真理,永恆不變,萬世之常法。佛說什麼?世間聖人跟佛說的是一樣的,孝道!淨業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萬世之常法。中國古聖先賢所說的五倫、五常,父子有親、夫婦有別、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五樁事情出了問題,天下就大亂了。

  上古,三皇以道治天下。什麼是道?就這個是道。人人都能夠明瞭,人人都講求,人人都落實,社會自然安定,以道治天下。到五帝的時代,道衰微了,必須要提倡德。德是從道裡頭衍生出來的,五常,仁義禮智信,以這個治天下,能夠把五倫穩住,用五德來支持它。人要愛人,仁從哪裡來的?直接從父子有親來的。父子的親愛是性德,是自性本有的。人只是迷了性德不愛其親,其親不愛其子,迷了。覺悟,哪有不愛的?真愛。從這個地方生出了仁,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給你講這些道理,勸你愛人。五帝用這個治天下。

  義,義是君臣有義演變出來的,還是這個字,要特別講求的合情合理合法,思想、言語、行為,從起心動念到一切造作一定要如理、合情、合法,大家都能夠遵守。禮是禮節。人與人之間,日常生活待人接物,都有一定的規矩,像《弟子規》裡頭所說的,基本的規矩,人人都必須要學習的。《弟子規》從哪裡來的?世世代代累積的經驗,好東西。養老育幼、修身齊家根本的道理在裡頭,真是寶。統統都做到了,這是聖人;能夠做到個七、八十分,賢人;有五、六十分就是君子;做不到的,叫小人。換句話說,五帝是用五常來治國,仁義禮智信。到三王,三代,夏、商、周三代,德也衰了。所以,三代的王以仁治天下,仁者愛人,以真誠的愛心來推動政治,也做得不錯。到春秋戰國,周朝衰了,但是春秋戰國那些霸主還講義氣,這個很難得,不亂來。秦統一之後,因為不仁不義,秦始皇橫行霸道,十五年亡國。漢取而代之,漢有四百年。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用儒治國。諸子百家的學說,用孔孟,孔孟是仁義忠恕。用儒家治國,是以禮治國,一直到滿清沒有改變,將近兩千年。所以中國叫禮義之邦,大同之治,嚮往這個目標。

  民國成立之後,禮沒有了。禮沒有了,天下大亂。現在真的一點沒錯,左丘明在《左傳》上說,「人棄常則妖興」,常就是五常,仁義禮智信,我們把仁義禮智信全丟掉了。現在的社會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五個字全沒有了。人活在這個世間非常可憐,心不安,平安兩個字完全沒有,生活在恐怖的世界,生活在憂患的環境。中國自古以來,修身、齊國、治國這些道理方法全都不要了,一昧學西方的。孫中山先生說過,修齊治平是中國人的特長,外國人沒有。外國人比中國強的是機器,除機器之外,沒有一樣能跟中國比。

  中國今天最大的憂患是什麼?對自己信心失掉了,不相信自己,完全相信外國。這個問題嚴重!不了解事實真相,這一生迷惑顛倒來,還是迷惑顛倒去,繼續搞六道輪迴。有緣接觸到聖賢教育,稍稍明白一點,那就看他有沒有使命感。使命感是什麼?要把老祖宗東西好好傳下去,不能讓它斷掉了。我一個人能傳一個人,我就盡到我對歷史的責任。傳多不敢講,這是可遇不可求,傳一個、二個、三個不得了。一生一個都遇不到,那是命。怎麼辦?在今天科學技術發達,我們利用它得到一點方便,我們可以把自己所知道的詳詳細細講出來,這個光碟傳下去,聽的人很多。光碟不管它壽命長短,在光碟上能夠有一、二個覺悟了,也是傳人。這個傳人不認識,沒見過面。有沒有?肯定有。這都是方法,古人用書,著書立說,自己一生沒有這個機緣,不遇就著書立說傳給後世。

  孔子是個代表人物,周遊列國十幾年,沒人用他,回家去刪詩書,重新整訂古聖先賢留下來這些寶貴的遺產。經過他整理寫成文字,留傳給後世。所以孔子是集大成者,述而不作,沒有自己的創造,把古聖先賢東西留下來了。我們感他的恩,沒有他這樣做法,中國的文化就沒有源頭,他把源頭清理得乾乾淨淨,讓這個一直留下來,這個功德不得了。我們今天能看到哪一個家庭祖宗,世世代代像孔家這麼清楚?在中國只有這一家。他們家的家譜,這個世系一直到今天七十多代,清清楚楚記載。中國歷史第一家,哪個帝王都不行,比不上他。這是什麼?他這個功德,就是把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源清理,讓它很舒暢的流通下去。這個德不得了,任何朝代帝王將相不能跟他比。也是孔子遇到這個機會,有這個緣分,自己也有這個修養、有這個能力做這樁好事情。他能有這麼好的影響,說實在的,他老人家在世,自己也沒想到。兩千年後看到了,源遠流長,留傳到今天。頭是什麼?頭是孔子幹的,孟子接著加一把勁,這是真正的好事。所以我們對於經法要尊重,經是經典,法是方法,經法代表中國古聖先賢的智慧、理念和方法。在此地,這是佛金口所說,為萬世之常法者,這是佛的經法。

  『奉持』,「即常見之奉行」,奉受與行持這兩個意思。「故經末常為信受奉行,表敬受遵行、拳拳服膺之義」。拳拳服膺,這個參考資料,第五品第一頁,《漢語大詞典》,「誠懇信奉,衷心信服」,這不容易。話說得很簡單,不容易做到。為什麼做不到?知道得不夠清楚。真正了解清楚,這個態度自然就出現了,所以跟自己的學養有關係,學問、修養。他沒有達到這個程度,他這種真誠恭敬心生不起來。想不想生?想,就是生不出來,功力達不到。古人比我們現在好,因為他從小有培植,父母盡到了責任,從小教導,根紮得穩,一生一世都不會出亂子。換句話說,一生一世不敢做對不起父母的事情。父母雖然不在了,這個影響力在,不能做犯法的事情。為什麼?父母蒙羞,父母沒有面子見人,這怎麼能做!學佛,不敢做對不起釋迦牟尼佛的事情;修淨土,不可以做對不起阿彌陀佛的事情,都要底子紮得深、紮得厚,才真正起作用。誠懇信奉,衷心信服。

  「拳拳:奉持之貌。服膺:銘記在心;衷心信奉」。這個態度是學聖賢之道。以學聖賢的心態來學佛,也能夠成就。這是佛法傳到中國來,為什麼兩千多年不衰?為什麼佛陀的教傳在全世界全沒有了?我們很驚訝,也很敬佩、也很感恩,我們看到斯里蘭卡的佛教全民落實,雖然是小乘,稀有難逢。想不到在我們這一生當中,還真正看到佛法的教學普及在民間,這是我們學佛學了一輩子,無比的欣慰。我們上一代人沒見過,上一代這些老和尚沒有到斯里蘭卡去訪問過,訪問印度,朝聖,沒到過斯里蘭卡。我們對這個地方陌生,什麼都不知道,只聽說很落後、很貧窮。到我們飛機落地,看到它時才感到驚訝,跟我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這是世尊給我們安排的,讓我們見到了。雖然是小乘,小乘是大乘的基礎。

  《佛藏經》上說,佛講的話,「佛子,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佛法的教學按部就班,佛不希望人躐等,從小乘再進入大乘,再進入一佛乘,循序而進,這是正確的。小乘沒有就學大乘,就跟讀書一樣,小學沒念,中學沒念,就念大學了。那國家辦小學、辦中學,不就白辦了?不叫浪費嗎?直接辦大學就好了。現在我們的佛教就變成這個樣子,沒有中小學,只有大學。佛教變質了,變成世間一種學術,完全違背了佛陀的教學。佛法確實不重視知識,重視明心見性。老師告訴我,八萬四千法門,沒有一門不是以明心見性為它的終極目標。然後告訴我,淨土也不例外。淨土的明心見性是放在極樂世界,就是不是我們這一生,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才能明心見性,還是這個。所以真正是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明心見性就平等了。沒有明心見性之前,有高下,不平等,見性全平等了。

  佛教導我們,我們沒有放在心上,沒有依教奉行。依教奉行,就要依淨業三福,從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開始,再提升到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把人天腳跟紮穩,再向上提升入佛門。一入佛門,受三皈五戒,三皈是知,五戒是行。三皈,你看看佛,一進門就把學佛方向目標告訴你,你就向這個方向走,向這個目標去接近。三皈是覺正淨,覺而不迷是皈依佛,正而不邪是皈依法,淨而不染是皈依僧。學佛學什麼?學覺正淨。覺是覺悟,正是正知正見,淨是清淨不受染污。自私自利是染污,人我是非是染污,貪瞋痴慢是染污,財色名利是染污,五欲六塵是染污。要遠離染污得清淨心,遠離分別得平等,遠離迷惑顛倒成覺悟,目標方向指出來了。從哪裡做起?從五戒做起,從十善做起。善跟戒,名稱相同,意思不相同。善是世人必須遵守的,不是佛教的,人人應該遵守。戒是佛弟子必須遵守的。五戒就是十善裡頭重要的部分,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後面加了個不飲酒,前面四個是十善裡頭最重要的部分。十善你已經學了,因為在三福第一福學過了,有很好的基礎,所以五戒這一加強,真正是斷惡修善。如果出家,則有沙彌戒律,十條戒二十四門威儀必須要遵守,出家人。

  現在佛沒有了。戒沒有了,佛就沒有了。在家,十善做不到;出家,《沙彌律儀》沒做到,三皈五戒沒做到。雖然沒有殺生,我們吃長素,沒有殺生,但是還有時候叫別人因我而生煩惱,這個是屬於戒律裡的,屬於殺生的,惱害眾生。我沒有加害於他,但是我讓他生煩惱。雖然沒有偷盜,還有佔便宜的念頭。佔便宜這個念頭是盜心,就是這個心不清淨,沒斷。淫心最難斷,雖然沒有這個行為,還有念頭,五戒不清淨。妄語很容易犯,不知不覺的,可能我們還在騙人,如果有意的,罪更重,無意的輕。比較起來,不飲酒比較容易受持。

  第二福後頭是教導我們,佛制定的一切戒律都要遵守,三聚淨戒。受持三聚淨戒,不犯威儀,是個出家弟子的好榜樣,為世間人做出最好榜樣,這個人是如來弟子,沒有不尊敬的。尊敬如來弟子就是尊敬佛陀。現在我們自己敗壞,不遵守佛的教誡,所以,佛教在社會上沒有地位,一般人瞧不起。聽到你是學佛的,看到你是學佛的,都認為你不太正常,怎麼會去搞這個東西?現在連聯合國的人還有這個問題。斯里蘭卡想辦一個佛教大學,宗教大學,他們不贊成,他們說應該改作文化大學,文化裡頭可以包含這些,這些東西不可以露出來。湯恩比博士說,唯有佛教能夠拯救這個社會。大家提到佛教特別反感,什麼原因?我們這一代的佛弟子沒有依教奉行,小小乘都沒有做出來,讓人家瞧不起。發心沒用,沒做出來,心發得很大,結果人家一看是假的,不是真的,意冷心灰。我們自己想想,怎麼能對得起佛?

  下面鄭玄的註子,是在《禮記》上的,「拳拳,奉持之貌」,就是奉持的樣子。朱熹集注裡頭,「服,猶著也。膺,胸也。奉持而著之心胸之間」,就是我心裡常常想著,真的把它放在心上,「言能守也」。我能把它守住,不會把它丟掉;我能把它做到,表現在我生活當中,這叫拳拳服膺。末後是指佛所說的一切經,一切經最後一句就是信受奉行,也是佛對所有聽經人的期望。你們要相信、要接受,要認真把它做到,佛就沒有白說。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註-第155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零八頁,第三行,科題「斷煩惱」。經文只有一句:

  【拔諸勤苦生死根本。】

  前面第一段是「學法門」,這第二段「斷煩惱」,第三段「成佛道」,第四段「度眾生」,這四弘誓願。學法門裡面有一句話最重要,如法修行,說「我當奉持,如法修行」。這是說阿彌陀佛在因地,沒有成佛之前,出家做比丘,在老師世間自在王佛前面發的誓願,慈悲心特重,心量特大,真的,四弘誓願第一願他做到了。「眾生無邊誓願度」,度人一定先度自己,經教裡佛說,自己未度要想度人,無有是處,沒這個道理。要自度先要學看破,然後才能放下,這是章嘉大師教給我的。怎麼才能看破?要學經教。經教幫助我們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明白之後才知道應該怎麼做法。這個問題在今天說它作哲學問題、科學問題。

  所以整個佛法說的什麼?諸佛如來、釋迦如來說的什麼?我們把它總結,不外乎五門,對初學,佛跟他講倫理、講道德、講因果,小乘經典裡面說得最多;大乘教裡面講哲學、講科學,要說明宇宙人生真相,說明宇宙怎麼來的。宗教裡面說宇宙是神造的,佛教不是的。佛教告訴我們,宇宙是從一念不覺而有無明,從這來的。所以經論當中常講,「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中國道家講宇宙的源起,它講太極,太極無有形相,真有這個東西,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說得也很有道理。畢竟大乘經教對這個問題講得透徹、講得詳細,代表的是《大方廣佛華嚴經》。

  我們曾經學過,賢首國師,可以說是學習《華嚴》的論文,《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這一篇東西,現在的博士論文。你看看,那麼大的一部《華嚴經》,他用最少的文字,一共只有六段,就把宇宙人生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真實智慧,這是真正的學問。從哪裡來的?宇宙有個本體,哲學講本體論。但是哲學裡面提出這個本體,本體沒講清楚。在探討這個本體,說法很多,都不能叫人心服口服,是他自己見解。佛法是真正找到了。佛是怎麼找到的?用內功,現在科學說本能。人,古人有一種本能,他能見到一般人見不到的東西,他能摸著一般人摸不到的東西。這個東西佛叫它做自性,叫它做法性,叫它做真如,叫它做法身、法界,名詞幾十種之多,全是說一樁事情。一樁事情,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說這麼多的名相?那個用意就是教你不要著相,怎麼說都行,別著相,著相全錯了,不著相全對了。佛法的深妙就在這個地方,決定不能執著,連佛法都不可以執著。不執著是真佛法,執著了就是假的,馬上就變質,為什麼?你著相了,你起心動念了。

  今天這個地方講斷煩惱,煩惱確實是生死根本,煩惱是因,生死是果,你來投生是煩惱來的,你死亡也是煩惱去的,你永遠離不開煩惱。如果你離開煩惱,生死就沒有了,生死不是真的。這些要很細心去觀察、很細心去體會,佛經裡頭字字句句都是真理,字字句句都從真性裡頭流出來的。學佛難,真的,這個世間找不到幾個人學佛的。為什麼這麼說?佛法、中國古聖先賢的法怎樣才能夠聽得進去,就是聽得懂?怎樣才能看得懂?要沒有心,沒有妄心才行。為什麼?佛、聖,他們的言語、他們的文字是從心性裡頭流出來的,不是從阿賴耶識。我們用妄心,妄想分別執著這是妄心,這個跟佛、跟聖不相應。所以你用阿賴耶識去認識佛法,那就全錯了,把佛法當作一種常識來研究、知識來研究。佛法裡頭沒有知識,但是現在人所說的,佛法有智慧,智慧能解決問題,知識不能解決。

  今天,人心壞了,世界亂了,有知識的人很多,他們解決不了問題。我見過的很多。只有智慧,但是有智慧的人太少了。佛菩薩有智慧,應該說學佛的人有智慧。學佛要用真心,不能用妄心。大乘經教一開頭就教你發菩提心,菩提心一發,煩惱就沒有了。為什麼?菩提心的體是真誠。佛在《觀無量壽經》裡面教給我們,菩提心的體是至誠心,真誠到極處。菩提心的用就是至誠心起作用,作用有兩種,一個叫自受用,一個叫他受用。自受用叫深心,古德註解上給我們說的,什麼叫深心?深心是好善好德,關鍵在那個「好」,真正愛好,好善好德。他受用,是真誠心待別人,是個什麼樣子?是大慈大悲,大慈大悲就是大愛。愛為什麼稱為慈悲?因為世間愛裡頭有情執,所以佛不講愛,佛講慈悲。慈悲是從理性為基礎發出來的,世間人這個愛是情執裡頭發生的,那個情的根沒有斷,情是迷惑、是染污,這個東西沒斷,所以佛不講愛講慈悲。慈悲跟愛在表現上完全相同,根源上不一樣,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也就是慈悲是從真誠心為基礎,真誠心裡流出來的;世間人這個愛是從他的情執裡頭,父子、兄弟,他情執做為基礎,這個不相同的。表現可能是一樣的,那個根源不一樣。所以菩提心了不起,菩提心真實,那個愛是真的愛,不是假的;世間人那個愛是假的,不是真的,它會變。我們看男女相愛,相愛就結婚,結婚沒有幾天又鬧離婚,兩個分手了。這是假的不是真的。

  佛菩薩愛是真的,我們看釋迦牟尼佛對提婆達多。學佛,對於釋迦牟尼佛一生的行誼要觀察仔細,要了解,要向他老人家學習。他的一生不是一帆風順,挫折重重,提婆達多就是最大的冤家對頭,偏偏又是堂兄弟。提婆達多嫉妒的心非常嚴重,他自己本身也非常聰明,他對於這個堂兄,他們兄弟八個,堂兄弟,釋迦牟尼佛是大哥,他對大哥不服氣,認為自己超過他。他出家了,也是以他的大哥為老師。但是出家之後,搞小團體,鬧分裂,他想把釋迦牟尼佛推翻,自己作佛,有這麼大的野心。不但有這個心,他有行為,他真的障礙,他也講經說法,毀謗佛法,讓人聽他的。出佛身血的典故是從他來的。因為造的罪業太重,真是老天爺懲罰他,讓大家看到,這個大地裂開,他墮下去了,墮地獄。

  佛是用什麼心對待他?佛是用對待自己的心對待他,沒有絲毫怨恨,沒有絲毫報復,真正愛他,把自己修行的功德迴向給他,希望他在地獄少受一點苦。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提婆達多墮阿鼻地獄,在阿鼻地獄裡頭的生活像在忉利天一樣。確實是在地獄,但是他的生活像忉利天一樣享受。這是什麼原因?他成就了佛陀忍辱波羅蜜,成就了佛陀無盡的慈悲。這慈悲從哪裡看?就從這樁事情看,讓大家對佛尊重敬仰那個心達到極點。等於說,提婆達多表演,讓眾生看到釋迦牟尼佛沒有一點點怨恨心。為什麼?他知道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所以他用清淨心對待、用平等心對待,決定沒有迷惑,決定不生煩惱。煩惱就是七情五欲,佛沒有。實際上就像舞台表演一樣,提婆達多表演一個丑角,表演一個壞人,做得很像、很逼真,這台戲唱得好圓滿。你要把這個東西統統看清楚、看明白了,你會哈哈一笑,原來如此。

  人生就是一台戲,佛給我們表演正面,魔王波旬給我們表演是負面的,都唱得好角色。波旬也是菩薩化身,也不是凡人,他從負面顯示你的性德。世尊是從正面顯示,他從負面顯示,讓你反正兩面都看到,你對於事實真相完全了解、完全明白。所以你就曉得要怎樣向釋迦牟尼佛學習,那就是依教奉行,佛所教給我們的我們得真幹。佛法之難,難在哪裡?沒有真幹的人。真幹的人到哪裡去找?找自己,別找別人。找別人你會大失所望,你找自己就對了。不求別人,自己成就了,慢慢影響別人。影響,不要有影響的心,存一個影響的心,錯了,你還有妄念,你還有染污。這個影響是自然的,經上常講「法爾如是」,真的不是假的。你是純真,你才能影響人。我想影響人,這個心就錯了,你就影響不了人,你還有個妄念在裡頭。那個妄念是假的,這一點點假把你的真全破壞了。

  今天講斷煩惱,從哪裡斷起?早年章嘉大師教我,我也是提出這個問題,從哪裡入門?那個時候我剛剛學佛,接觸佛法才一個多月,還不到兩個月。我的佛法是方東美先生傳給我的,我跟他學哲學,他為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上課是在他家裡上的,學生就我一個,每一個星期兩個小時,上午九點半到十一點半。最後一個單元是「佛經哲學」,我從這裡入門,從哲學入門的,不是從宗教入門的。老師告訴我,「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老師告訴我。這話很中聽、很動人,我就這樣入門了。但是要追求,哲學最高峰從哪裡下手?有這個殊勝的緣分,老師給我講這個課程,大概二、三個月,我就有機會認識章嘉大師,接受他老人家指導。我向他老人家請教,第一天見面,第一句話提的問題,就是佛法這麼好,沒想到,有沒有什麼方法,讓我們很快就能夠契入境界?我提出這麼一個問題。

  那個時候年輕,我記得我二十六歲,我的問題提出來,大師看著我,我看著他,我們對看了半個多鐘點,一句話沒有,整個房間非常清靜,聽不到一點聲音。半個多小時之後,他說了一個「有」。我在等他開示,他說有,我們的心就動了,振奮起來了。他不說了,停了六、七分鐘,我們又靜下來,他才告訴我,「看得破,放得下」。他說話的速度很慢,一個字一個字說,這個很深的印象,我們一輩子不會忘記。十幾年之後,我才想起來,這個教學法高明!他為什麼不說,很容易的兩句話,為什麼要我等那麼久?而是什麼?年輕人心浮氣躁,心浮氣躁聽東西,所謂這邊進去,那邊就出去了,一定要等到你浮躁的心念完全平定下來,他才給你講。我跟大師三年,也是每個星期見一次面,他有時間,他給我兩個小時;如果有客人多的話,至少會給我一個小時。對我非常愛護,每個星期一定要去,不去他會打電話給我,叫他的副官打電話給我,為什麼沒有來?是不是生病?很關懷,搞得我不好意思不能不去,用這種方法逼著我去。所以我學佛的基礎完全是他奠定的。

  最重要的,心地清淨真誠,具足恭敬信心,你才能得到東西。現在人呢?現在人真的就是心浮氣躁。我這個心浮氣躁比一般人還好一點,他都要這樣子訓練我。現在,現在這種人找不到,我這一生沒遇到過,頭腦清楚冷靜的人,具足誠敬。印祖常說,一分誠敬得一分收穫,十分誠敬得十分受用,沒有誠敬,佛菩薩來教,得不到。看破就是了解事實真相,真相明白之後,你自然放下。真相是什麼相?《還源觀》上講得很好,這《華嚴經》上說的,《華嚴經》的精華,賢首國師為我們提煉出來,這是真正之寶。從一體,這一體,真的一直到今天,全世界哲學家沒搞清楚,所以哲學不能向上提升。這個體找不到,假立一個名稱,「自性清淨圓明體」。這一句七個字,惠能大師見性的時候所說的二十個字,可以說就是這一句的解釋。自性,這後頭五個字,清淨圓明體。你看六祖能大師的解釋,第一句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第二句話說「本不生滅」,不生不滅,這是體,體不生不滅;「本自具足」,那是圓,圓滿,沒欠缺。具足什麼?《華嚴經》上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就是具足這些。具足如來智慧,具足如來德能,具足如來相好,統統具足,這是圓的意思。第四句,「何期自性,本無動搖」,真心不動,妄心是動的,真心不動。妄心是迷,真心是覺,覺就是明,它放光,普照法界。末後一句,「能生萬法」。萬法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誰能夠看出來?諸佛如來看出來,法身大士看到了,法身大士以下沒看到,完全不知道這個事情。

  自性清淨圓明體就是哲學所追求的本體,沒有一個哲學家能把它說出來,尤其像賢首國師這種人。整個宇宙就是從它來的,它不生不滅,它是真的。它沒有現象,所以說它空,叫它做真空。為什麼?它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物質現象,我們的五根緣不到。你看,眼耳鼻舌身,這是物質;物質能緣到物質,它不是物質,緣不到了,不是物質現象。它不是精神現象,精神現象是見聞覺知。這是在覺的狀態之下,稱見聞覺知;迷了,就不叫見聞覺知,迷了叫受想行識。受想行識四個字,染污;見聞覺知四個字,清淨。染污,統統緣不到。所以心想不到它,事上,眼耳鼻舌身緣不到它,它真在,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就在眼前,就在當下。所以叫它做真空,真空不空。它真有這些東西,但是這些東西它沒有現象,非物質、非精神,也非自然,真存在,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就是緣不到。

  它遇到緣,它能現一切法。遇到緣就起二用,你看從一體起二用。這個二用,第一個依報出現了,第二個正報出現了,依正莊嚴,這兩種作用。依報是什麼?法界。遍法界虛空界,無量無邊無盡無數的諸佛剎土依正莊嚴,都從它變現出來的,從這個體變現出來的。體能現能生,整個宇宙跟我們自己,我們自己叫正報,除自己之外都叫做依報。所以這個地方的正報,不能看作有情眾生,不是這個意思,是自己。一切有情眾生是我們依報裡頭的有情,物質環境是依報裡面無情的眾生,情與無情,山河大地、樹木花草,這是無情眾生。《華嚴經》上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句話不好懂。一切有情眾生,同圓種智是成佛,能講得通,它有情識,它有佛性,凡是有佛性的皆當作佛,這是大乘教上講的。因為有情,在我們的境界裡頭,不出於六道輪迴,他造的罪業重,墮個身變成螞蟻、變成蚊蟲,甚至於更小的變成細菌,那都是有生命的。很小,肉眼看不見,放在高倍顯微鏡裡頭看見了。

  我在台灣治牙周病,以前我根本不懂得什麼叫牙周病,聽人家說,不曉得什麼叫牙周病。劉醫生從我牙齒牙根那個地方,我看到有一條黑黑的,那很髒,那個髒東西,他用針挑了一點,這個黑的東西,髒的東西挑了一點,放在玻璃片上,把它放在顯微鏡底下。顯微鏡跟電視接成一條線,讓我在電視螢幕上看這個畫面。看到什麼?像糞坑的蛆一樣,都在動,密密麻麻。我說這什麼東西?他告訴我,這就是你剛才牙齒底下的。我說你這放大多少倍?三千六百倍。看到了,像蛆蟲。這個才知道,嚇到了,這麼嚴重。他說這些細菌就把你牙根咬壞了、吃掉了。這我才懂得什麼叫牙周病。他說刷牙不是刷上面,也不是刷下面,最重要就是溝,那個髒東西把它刷乾淨就對了。你看到那個溝黑黑的,那就叫牙周病。我才懂得!肉眼根本看不見,放在顯微鏡下就像那糞坑的蛆一樣。蛆滿的,沒有空缺的。他告訴我,太嚴重了,你這個牙周病應該十年前就要治。他說你幸虧講經,佛菩薩保佑你,要不然你牙齒全完了。

  講到這裡,這是念力了,我們沒有想到,所以它沒有產生嚴重。我們天天想到佛,沒有想到病,如果想到病,那牙齒就會掉光了。所以念力的關係不可思議,念力對於健康比什麼都重要。一個人心情好,心地善良,沒有惡念,他縱然有病,不嚴重,沒事情。如果天天想到病,天天想到我這病怎麼治,這個病會愈來愈嚴重。這就是佛經上常說的,「相由心生」、「色由心生」、「一切法從心想生」、「制心一處,無事不辦」,這都是佛說的,這些話非常重要。所以不要念病,身體好也好,不好也好,隨它去,一心念阿彌陀佛,你什麼事都沒有。你念病好、念病壞,對於病,等於說都給它營養,讓這個病不斷在發展;你根本不去想它,不給它營養,那個病就死掉,自然沒有了。不是奇蹟,佛經上有道理,哪裡是奇蹟?你只要別理它,不要把它當一回事情,身體有,很好,有一天念一天佛,哪一天沒有了,阿彌陀佛就接我走了,你看你多自在。一切交給阿彌陀佛,自己不聞不問。我活一天,讀經依教奉行,快樂無比,你自然健康長壽。

  我也沒有求健康長壽,章嘉大師教我,那個時候我在台中學《楞嚴經》,大師給我說「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一切交給佛照顧你,一生都得到佛的照顧,自己專心修學、專心弘法,對於自己其他的,不要動一個念頭。佛照顧,這個好,我聽到很開心,那我不就沒事了嗎?我就真發這個心。所以我非常感激老師教我這個方法。真的,方東美先生所說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享受到了!就是什麼心都不要操,什麼念頭都不要有,不要為自己去打算,不要為自己去經營。環境,順境好,逆境也好,沒有一樣不好。為什麼?佛安排的還能不好嗎?順境裡面不起貪戀,逆境裡頭不生怨恨,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這就是用真心、用菩提心。菩提心發了之後,就是生活,就是工作,處事待人接物,統統用這個心,一切境緣佛菩薩安排,多自在!

  修行在哪裡?就在生活上,離開生活修什麼行?老師教我放下,放下什麼?放下執著,放下分別,放下起心動念。於一切法不執著了,清淨心現前;不分別了,平等心現前;不迷惑了,覺心現前,就是經題上的「清淨平等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真正的條件,心淨則佛土淨,跟極樂世界才產生感應。染污的心不感應,分別心不感應,迷惑的心不感應,誰能把不感應的東西放下?放下的,真正的彌陀弟子;沒有放下,假的。假心假意念佛怎麼能往生?我在台中,老師常說,他不說別人,說我們蓮社,自己的蓮友,一萬個念佛人,真正往生只有三、五個,老師在的那個時候。現在差不多四十年了,現在大概是一萬個念佛的人,往生只有一、二個,那個時候還有三、五個。唐朝時代,我們淨宗祖師善導大師所說的念佛人,萬修萬人去,那個時代。到今天,一萬個人修,只有一、二個人去。什麼原因?沒有用真心,全用的是妄心,沒有放下,對這個世間還有留戀,不能往生的原因就在這裡。

  佛跟我們講真相,像《還源觀》上所說的,體是空寂的,了不可得;相,相是幻有,相是生滅的,相是無常的,根本就得不到。《大般若經》我看了一遍,得出一個結論,它說什麼?「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世尊當年在世講了二十二年,就說這樁事情。這樁事情真難,我們雖然得出這個結論,這是我還在台灣求學的時候,是沒錯,沒有說錯,可是真正的真實境界我們沒有證得,不知道。所以縱然得出這個結論,能解不能行。但是這些事情總是擺在心上,禪宗叫疑情,不是懷疑,就是這個問題沒解決,沒得到證據。直到最近這三、四年,這個問題澄清了、解決了,不再懷疑。怎麼解決?看到現代量子力學家的研究報告,對我們有幫助。這些量子力學家真的也很聰明,我們一般講叫很厲害,他能把物質現象搞清楚。佛經上的物質現象,一句話,四個字說破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相就是物質現象,還包括精神現象,主要是物質現象,皆是虛妄,不是真的。

  我們看到全是真的,怎麼是虛妄的?這些量子力學家裡頭,有一些人專門研究物質到底是什麼,用的方法跟佛經上講的完全一樣,分析的方法。佛經上所舉的比喻,牛毛塵,牛毛比較粗,一根牛毛頂尖上有一粒塵土,我們知道彼此都有吸引力,在這個毛端上它不會掉下來,倒過來它也不會掉下來,它有吸力,彼此相吸,這很小了。把這一粒小塵,把它分為七分,七分之一叫羊毛塵。羊毛塵再分七分,七分之一叫兔毛塵。愈分愈細,分到最後不能再分了,叫極微之微。極微之微,小到不能再小,再分就沒有了,物質就沒有了。佛經上有這種說法,科學家是用這個方法。

  我們知道,八十年前,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科學發現原子,認為原子是物質裡頭最小的。第二次大戰四年半,最後是用原子彈結束的。這八十年當中,科學進步可以說突飛猛進。為什麼?機器愈來愈精密,這儀器,觀察儀器;實驗的器材愈來愈進步,能夠幫助他把原子打破,看看什麼東西。原子一給它分裂開之後,看到有原子核、有電子、有中子,這個都是很小的東西,肉眼看不見的。佛經上所說的,阿羅漢的天眼能夠看到微塵,在我們想這個微塵可能就是原子。原子再分的時候變成粒子,粒子有五、六十種之多。粒子再分析就變成夸克,也有很多種。這些東西大概都是佛經上講的色聚極微,它是色法,色聚集在一起很微細的。最後的是,分到什麼?極微之微,色聚極微再打破就是極微之微,極微之微就不能分了,再分就沒有了。

  科學家把極微之微找到,極微之微,佛經上講八地菩薩才能看到,現在科學家在特殊高倍的顯微鏡之下看見了。把它打破,打破之後物質沒有了,那就是佛經講的極微之微,再分就沒有了。物質沒有了看到是什麼東西?是念頭波動的現象。所以科學家恍然大悟,物質從哪裡來?物質從念頭生的。這不就佛經講的嗎?相由心生,色由心生,不就是證明了嗎?費這麼大力氣,佛三千年前,佛早就講過了。這讓我們對佛五體投地,佛怎麼知道的?這是科學,尖端科學。念頭從哪裡來的?科學家看到了,念頭有生滅。生滅,他說沒有理由,突然蹦出來,立刻就沒有了。這個現象《楞嚴經》上說了,「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我們對這些話才有個清楚的概念,以前很模糊。讀《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深般若波羅蜜,著力那個「深」字,那是很深的禪定,禪定生慧,慧馬上就了解,是這麼回事情。甚深禪定裡生的智慧,把宇宙的源起看到了。所以賢首國師的《還源觀》,要沒有現代科學來解釋,很難懂。

  以前我們五蘊皆空搞不清楚,古人的解釋都很模糊,我們都認為用身來解釋。色受想行識,色是我們的身體,色身,物質現象;受是感受,有苦樂憂喜捨的感受;想是思想,想前想後,想過去、想未來,這是想;行是念頭繼續不斷,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前念滅後念生,這是行;識是這些所有現象的本體。這個講法幾個人能聽懂?我們除了這個講法沒得講,就依樣畫葫蘆。直到近代量子力學的報告,我們才真正把它搞清楚了。五蘊皆空是說什麼?是說宇宙萬有那個一念不覺出來最微細的東西,最原始的物質現象跟意念的現象。科學家稱這個最小的物質,我們佛經上說極微之微,他們的名詞叫微中子。微中子有多大?科學家告訴我們,一百億個微中子聚集起來,一百億個,它的體積等於原子裡面的一個電子。換句話說,阿羅漢看不見。這麼小,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就在我們面前,我們決定沒有感覺。它就在面前,就沒有感覺,為什麼?太快了。

  這些事情,我們在經典上讀到,是在《菩薩處胎經》裡說的,裡面我們看到世尊跟彌勒菩薩對話,佛問彌勒菩薩,「心有所念,幾念幾相識耶」,佛提出這個問題。心有所念,一個人起個念頭,這個念頭裡頭有多少念?有多少相?相是物質現象,有多少識?識是念頭的現象。彌勒菩薩回答,「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三百二十兆,一彈指有三百二十兆個念頭。「念念成形」,形是物質現象;「形皆有識」,每一個形裡頭都有識,那就是受想行識。這個被現代科學家證明了。所以科學家承認,近代四百年的科學走了一個錯誤的方向,造成今天的混亂。這個錯誤方向是什麼?就是二分法,把宇宙之間一切法分為兩分,物理、心理,就是物理學跟心理學,這是絕大的錯誤。真相是什麼?真相是心跟物不能分,它是一。相由心生,境隨心轉,它是一,它不是二。只要是物質,活的。換句話,用現在的話說,整個宇宙是個有機體,它是有生命的,它不是死東西。只要是物質都有受想行識。

  日本江本博士做水實驗,水是物質,實驗出來,他做了十幾年,水會看、會聽,懂得人的意思。實驗幾十萬次,真正證明了。他在聯合國做了好幾次報告,現在世界科學家對他的研究承認。我們在台灣高雄,劉醫生搞了一個實驗室,也在做實驗,做得很成功,成績我覺得不輸給東京的江本。他們用的儀器比他高,江本博士的顯微鏡是二百五十倍,他們現在的顯微鏡比他倍數高很多,做出的效果我看到了,很好。其實物質,什麼物質,不但是水、泥沙,只要是物質現象,我們身上這個汗毛,這都是物質,統統都有受想行識。這下子我們才把五蘊搞清楚,五蘊皆空原來是這麼回事情,就是量子力學家講的,物質是假的,不是真的,完全是念頭波動現象產生的。這個波動現象就是阿賴耶的業相;這裡面有精神現象,就是阿賴耶的轉相,就是末那識;有物質現象,就是阿賴耶的境界相,阿賴耶的相分。我們念頭才搞出來,以前想不通,這科學幫了大忙。科學家現在承認佛學了不起,現在他們懷疑,這佛怎麼知道的?所以就想,應該人有一種本能,古人有本能,現在人把本能失掉了。這個話說得很正確。本能是什麼?定慧,人心清淨。因為在定中,空間、時間都不存在,無量劫前就在面前,無量劫後也在面前,沒有時間,所以他能看到宇宙的開端,怎麼來的,這說出來了。所以佛經,高等科學、高等哲學,這一點都不錯。我們從哲學、從科學入佛法,一點迷信都沒有。

  美國有個修.博士,他用意念為人治病,治好幾千人,不要用藥,不要打針,完全用念頭,他到我這裡來過。我們怎麼不相信他,還去找醫生,為什麼不知道用意念?這原因是什麼?信心不足。信心不足的原因是什麼?對它了解不夠透徹,就是道理了解不夠透徹。如果真正了解透徹,信心具足,病自己可以治,還可以幫別人治。他到我們攝影棚裡參觀,告訴大家,這個桌子,它會看、會聽、會懂得人的意思,地板也會聽,牆壁、天花板,沒有一個物質現象它不會看、不會聽、不懂人的意思,沒有一個,多可怕。我們中國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它不到三尺,三尺太遠了。你起心動念,沒有一個物質不知道。

  法身沒有相,法身遍一切法。法身是什麼?所有一切現象就叫法身。是我們迷,見不到。一切現象是生滅法,為什麼是生滅法?它有阿賴耶在裡頭。阿賴耶不能生,也不能現,但是它能變。阿賴耶跟自性一合起來,這個物質現象就會變,就產生變化。如果自性所現所生的這個現象沒有阿賴耶的話,那是什麼境界?就是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沒有阿賴耶,為什麼?統統轉識成智了。所以他沒有阿賴耶,他永遠不變,壽命無量,色相不變,年年年輕,他不老。為什麼?它不變。這個道理我們才真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了。搞清楚、搞明白要落實,要如教修行,這個話太重要了。

  如教修行,首先相信自己,要努力再去讀大乘經。所以這個經要專搞一門,不能搞太多,搞太多你搞雜了、搞亂了。我在台中的時候,沒有出家之前,跟老師學了十五個月,台中住十五個月,學會十三部經。那都是小部經,十三部我都能講,還講得不錯。所以我一出家,白聖法師就請我教佛學院,三藏學院。學生三年畢業,六個學期,我一個學期講一部經,教學生一部經,把他們教畢業了,我所學的只用了一半,還有七種沒用上。我那個時候就很感慨,佛學院學不到東西。老師那個為什麼學那麼快?一個月學一部,士氣高昂,真歡喜!為什麼?有成就感,一個月學會一部。佛學院念上一年,好多個課程,一樣都不精,完全學一些皮毛常識,不如一門深入。

  老師教我們,只准學一部,學兩部不教你,一樣一樣學,一樣學會了再教一樣。那個會的標準是上台講給他聽,他在台下聽,聽了滿意,你沒講錯。講得好不好,那另當別論,無所謂,不能把東西講錯了,這是他嚴格要求的。我參加他的經學班,我是最後去的,他們學習的次序是按這個順序的,我擺在最後。擺在最後,恐怕等兩年以後才能夠輪流到,所以沒輪到我,我就出家了。我在旁邊聽,老師一次教兩個人,那兩個人坐在他面前,跟他面對面坐,我們坐在旁邊,叫旁聽的,我坐在最後。我那個時候記憶力好,聽老師所講的,幾乎全部能記得,我要上台複講,至少能講到百分之九十五,有這樣的程度,理解力還行,有這兩個特長。所以我聽老師的教導,我全學會了,他們沒學會。他們上台去講經,有難題來找我,我無形當中變成助教了。

  教了一年佛學院,我覺得不行,底子還不夠,要去學一部大經。所以在臨濟寺住了一年,向老和尚白聖法師告假,到台中去學一部大經,就學《楞嚴經》。每個星期三老師講一遍,我星期四複講,他講了一遍,我也講一遍完整的。我的複講,聽眾六個人,連我一共七個,我們七個同學,每一個星期來複老師的《楞嚴經》。第一天,星期三講,第二天我們複習,在台中蓮社小教室。這就有把握了。所以以後我在台北、在其他地方,包括香港,我《楞嚴經》講了七遍。這個才有信心,不是這樣學出來,沒信心。

  老師教東西,著重開智慧,著重戒定慧,他對我完全用這個方法,我知道。聽經的時候,萬緣放下,一心專注,這是持戒。不准寫筆記,為什麼?寫筆記分心。所以老師的教學,因人施教,經學班二十多個人,老師對待大家,方法、態度不一樣。這是我看出來的。他完全是中國傳統私塾教學法,就是個別教授,大家都在一起,個別教授。對我的要求就是專注,專注這裡頭就有戒定,叫你自己有悟處。他對周家麟,這是我的老同學,跟我的完全相反,周家麟寫筆記,幾乎速記,每句都記下來。他上台講經,拿到他的筆記,有地方漏掉了,對不起,這一段我沒有記下來,他就這樣說法,也非常可愛。這真叫照本宣科,依老師的。所以他有完整的筆記,我沒有。我在台中十年,一本很薄的筆記本,寫了三分之一,後頭還空下來。

  我出家的時候,大概老師告訴同學們,那時台中蓮社成立十年,他說我們在一起十年,你們跟到我,你們什麼都沒學會,學會的人走了。大家就會想到我了,學會的人走了。所以一年之後我再回到台中去學大部經,本來想學《法華》,老師正好講《楞嚴》,告訴我,你就學《楞嚴》好了,你要學《法華》,我得另外找時間,實在找不出時間,你就跟著學好了,這就換了。這同學來找我,老師說你學到你就走了,那就是你一個,你到底,老師傳你什麼?我說老師沒有傳我什麼,老師上課大家都在一起。我說不同的一點,可能是我覺得緣分太難得,太稀有,我專注。你們住在台中不在乎,今年不會還有明年,明年不會還有後年,你們有個依賴;我沒得依賴,我每一天都看得很寶貴。這個心態不一樣,可能是這個。

  所以他們來問,問我為什麼?我畫了三個圖表,畫了三張圖表,我學的東西都在此地,發給大家。發了之後,圖表送給老師看。這個資料可能現在不曉得還在不在澳洲,我那個老筆記本裡頭就有這個圖表。極樂世界跟明心見性,我是把它分列成兩個,老師在這裡畫一條線,畫一個箭頭,告訴我,到極樂世界還是要明心見性,老師只給我補充,加了這個箭頭,他說這就對了,完整了。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目的是什麼?目的是明心見性。在此地見不了性、明不了心,才要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完成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對了。由此可知,戒定慧三學,無論哪個法門,包括淨土,你要不走這個路子,未必能往生。

  有很多根本不懂,他真往生了,念佛的這些阿公阿婆們,走的時候瑞相稀有,真的,不是假的。但是他沒有聽過經,他不認識字,這怎麼回事情?這一部經裡頭有講到,凡是往生的人,無論是什麼樣的方式,真往生了,這些人都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他有這個大善根。所以這一生當中念佛,得到無量諸佛威神加持,他才能成就。無量諸佛,我們很羨慕,怎麼辦?如果過去生中沒有供養無量諸佛,我們到哪一生哪一劫才能滿這個願?《華嚴經》上有一句話,如果我們真懂,就能得到安慰了。《華嚴經》上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這句話真聽懂了,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無量諸佛。為什麼?無量諸佛都稱讚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所以你真誠心,以無量的心,真誠恭敬,無量的心,心量擴大,一句佛號就是無量無邊一切諸佛。

  這個法門不得了!你只要老實念下去,你過去欠缺的善根福德,在這一生當中能補足,甚至於一年就補足,一個月就補足。為什麼?時間、空間是假的,不是真的,無量劫就在一念,你一念真心就是無量劫。所以這些,這都是最高深的哲理,是真的,決定不是假的。念佛重要,分秒必爭,你一秒鐘不念佛,這一秒鐘空過,損失太大了!為什麼?你妄念,妄念都是六道,妄念都是搞生死,錯了。這一念心取極樂世界,決定得生,生到極樂世界決定成就。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都不能跟念佛法門比。我過去講《華嚴》講了四千多個小時,這些大經大論無法跟淨宗相比。

  所以前年,我八十五歲,清明節這一天,我們想到,這個社會亂了,人心壞了,災難這麼多,如何自度度他?唯一的辦法就是專修淨土,所以把《華嚴》放下,講《無量壽經》。《無量壽經》過去講過十遍,但不是細講。從清明這一天開始,專講黃念老的註解。我也是報他的恩,他這個本子完成之後,大概第一部就是送給我的。第一部是油印的本子,我們知道油印頂多只能印個幾十套、幾十部,它一部是四冊。再多了,再多不清楚了,模糊了。他到美國去帶了一套,我相信一定是挑選到最好的這一套,帶到美國。碰到我了,這一套就送給我。我就問他有沒有版權?有版權就算了,沒有版權,我說我替你翻印。他說沒有版權,還要我給它寫序,給它題字。我們在台灣印了一萬冊,真不容易。他是梅光羲的外甥,夏蓮居老居士的學生,我們老師是梅光羲居士的學生,所以我們有這麼個關係在。在那個時候講會集本的,在海外就是我一個人,在國內,他一個,很少人知道這個本子,所以我們一見如故。認識之後,我每年會有二、三次到北京,主要就是看他。他把這個經,弘揚的這樁事情,勸我來做。我答應他了。

  我相信這部經會集得非常圓滿,沒有瑕疵,可惜印光大師沒有看見。這個書會集出來,印祖已經往生了;如果印祖看見,一定非常讚歎。過去幾種會集本都有瑕疵,都遭後人批評。蓮公用了十年時間,初稿三年完成,每一字、每一句都是五種原譯本的原文,不敢改動一個字,字字句句都有出處。這個本子,五譯本裡頭所不同的全收了,重複的,選擇再選擇,務必叫大家看到容易體會、容易明白,非常難得。再加上六、七年的核對、校對,成為這樣完整的本子。我們有福報能遇到。老師,是律航法師,律航法師沒有出家之前是將軍,中將,在山東親近老師,他是夏老的學生,到台灣來,把這個本子帶了幾本,帶到台灣,送給老師。老師一看前面那篇長序是他老師梅光羲寫的,就特別親切,在台中講過一遍。自己用毛筆,行楷,做了一個眉註,做得非常好。我過去講的十遍都是用老師眉註的本子。我離開台中的時候,老師就把這個本子給我,我們把它弘遍全世界。

  依照這個本子修行,念佛往生的人這些年不少,反對的人也不少。那我們就想到,釋迦牟尼佛在世,反對他的人很多,他做榜樣給我們看。那是來考驗我們自己是不是真的對這個法門認識清楚?我們的信心會不會動搖,我們的願心會不會改變,無非是考驗這些。對我的考驗尤其嚴重,我們要忍受。我向大家說了,全世界的人不相信,我相信,為什麼?我相信老師,老師傳給我的,我相信老師。你們跟我的老師沒見過面,沒親近過他,所以老師也不會傳給你。如果我要不相信,改變了,我的罪名真成立,背師叛道,那這個罪名真成立了。我說全天下人壓迫我,我不會做背師叛道的事情,老師教給我的,我一定依教奉行。只要我不動搖,就有不少人信心能夠堅定住;我要一動搖,對這個法門、對這部經典的打擊那就太大,所以我決定不會做的。

  我活一天講一天,講到往生為止,給大家做個好樣子。告訴大家,肯定這部經是一切經當中的第一經,一切法門裡頭第一法門,往後世尊末法九千年,真正能得度的就這部經。黃念老告訴我的,我相信。換句話說,他們兩個人為什麼來的?就是為了末法眾生。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緣都比不上前人,愈往後愈差,除這個法門之外,任何一個法門都不得力。將來佛教的法門會變成佛學,就是變成一種知識,佛學的知識,沒有人認真修行了。要真正續佛慧命,不能不重視戒律。今天為什麼搞成這個樣子?我們幾乎看到全世界,在家學佛《十善業道》做不到,出家學佛《沙彌律儀》做不到。你要問佛法為什麼衰?就衰在這裡。戒沒有了,佛就沒有了;禮沒有了,儒就沒有了。

  過去,一九七0年代,英國湯恩比博士說,能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的,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英國人說的,這是世界鼎鼎聞名的歷史哲學家,他是世界權威,這個話沒有人敢反對,但是贊成的人幾乎我也沒看見。我兩次訪問倫敦,參觀劍橋大學、牛津大學跟倫敦大學,這三個學校都有中文系、漢學系。就漢學這一方面,倫敦大學辦得最好,這三個學校都不錯,是歐洲漢學中心。我跟這些同學們交流,跟他們教授舉行座談,我問他們,湯恩比博士說的話你們能相信嗎?我說我不問別人,別人不是專學漢學的,你們是專學漢學。他們讀中國文言文,儒釋道三教的這些經典,他研究這些,拿這些東西寫博士論文,看中國古人的註解,我們真佩服!現在中國找不到這個程度,他們完全沒有中文的底蘊、中國文化的底蘊,他能學得這麼好。我問他們,你們的文言文學了多久?他說三年。不難!外國人學文言文三年,中國人學文言文頂多兩年。這為什麼不行?沒有信心,被文言文嚇到了,不敢碰它。真正肯學它的時候,我相信兩年一定成就。

  老師當年教導我們,要求我們背古文,老師說能背五十篇古文,你就有能力讀文言文;能夠背一百篇古文,你就能夠寫文言文。講了不少遍,我們這些學生真正依教奉行的,沒有。現在看起來,認真學儒的,儒家經籍的,大概就是徐醒民居士,他用的功、用的時間比我們多,我的時間幾乎全部用在經教上。經教的利益,如果你真的去幹,確實離苦得樂。離苦得樂這一點,不要小看它,真正離苦得樂,他生活快樂,心沒有憂喜,身沒有苦樂,你多自在。無論順境逆境,順境沒有貪戀,不生貪戀,逆境不生瞋恚,戒定慧三學全在其中。戒定慧要用在生活上,要用在工作、用在處事待人接物,活學活用,才是真的。掌握到真實的清淨平等覺,清淨是戒,平等是定,覺就是智慧。所以這部經,全都在經題上,清淨平等覺就是戒定慧,清淨平等覺就是佛法僧。清淨是僧,平等是經、是法,覺是佛,佛法僧三寶。三學、三寶、三慧統統在其中,這部經上就是教我們這些。

  所以我們『拔諸勤苦生死根本』,這眾生真的對生死根本他勤苦在做,不肯停止,勸都勸不動。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而且這些念頭善少惡多,從個人身心到整個世界,都不離開念頭。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念頭端正,身心健康,家庭和睦,事業順利,國泰民安;念頭一錯,落到貪瞋痴慢,落到名聞利養,落到是非人我,自然就亂了。世間第一大寶就是佛的經教,中國的《四庫全書》,這是真正的寶,其他都不是真的,我們得認真去學習。《四庫》的精華,唐太宗把它編成一部《群書治要》,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寶典,是智慧。治學,民國初年有一些學者編了一套《國學治要》,專門是講做學問的,治學的。《群書治要》是講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天下太平,國際之間和諧相處,平等對待,是說這個,真有效果。所以湯恩比講的話一點都不錯,現代人解讀錯誤,不敢批評他,也不敢反對他。所以要講清楚、要講明白,讓大家在這個動亂的環境當中尋找一條出路,我們有責任去幫助他們。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註-第156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零八頁,從第三行看起,科題「斷煩惱」。經文:

  【拔諸勤苦生死根本。】

  前面一集裡頭,我們說得很多。這一句經文意思深廣沒有邊際,對我們現前修行人來說非常重要。我們功夫不得力,學了這麼多年,對生死問題,消息都沒有著落,到底是什麼原因。我們將念老的註解念一遍。「願永離一切勤苦生死之本。蓋生死極苦,又無休歇,故曰勤苦」。生死輪迴它接著不斷,這個身死了,四十九天又找一個身體去投胎,生死、死生,沒完沒了,這是六道輪迴的真相。沒有出離六道輪迴,誰都免不了。這個事情我們經歷許許多多次,對這樁事情永遠沒有辦法解脫,所以叫勤苦。

  「欲除生死苦果,當拔其根」,這個就很重要了。為什麼會有生死?生死是果,它有因,如果我們知道它的因,把這個因拔除掉,我們就能夠脫離六道輪迴,永遠離開生死苦果。誰能幫助我們?佛能幫助,特別是諸佛之中的阿彌陀佛,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不重視。那它根是什麼?生死的根就是煩惱,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不但是煩惱,也是迷惑,因為迷惑才生煩惱,如果覺悟了,煩惱就不生了,自然就斷掉。斷盡這些煩惱,那就叫『拔諸勤苦生死根本』。這三種煩惱,能夠把見思拔掉,見是見解,思是思想,這個見解是錯誤的,思想也是錯誤的,你能夠把錯誤的見解、思想放下,就叫拔除見思煩惱。真能拔除見思煩惱,你就叫做阿羅漢。

  所以,學佛的同學一定要記住,佛陀、菩薩、羅漢是佛教裡面學位的名稱,像現在大學裡頭博士、碩士、學士。佛不是神,菩薩也不是仙人,於神仙不相干。佛陀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叫覺者,就是覺悟的人。它跟中國聖字有一點相應,中國人稱聖人,聖什麼意思?明白人,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他通達明瞭,中國人稱聖人。菩薩有這個意思,但是比聖的意思還要廣、還要深。因為佛法講過去、講未來,講全宇宙,它的範圍沒有極限,這是中國聖字不能包括的,佛陀包括了,是佛教裡最高的學位。學位人人都可以拿得到,好好的念書都可以拿到博士學位。上帝那就不行了,不能說人人都可以做上帝,人人都可以成神,神是唯一的真神,他跟人不一樣。佛跟人一樣,一切眾生都可以成佛,佛跟人是平等的,這是不能不知道的。

  迷了自性就叫凡夫,悟了自性就叫佛,佛是究竟圓滿的覺悟。覺悟沒有達到圓滿稱為菩薩,所以菩薩是第二個學位。阿羅漢是剛剛覺悟,這是最低的一個學位,好像學士。但是他真有成就,他的成就就是現在所說的見思、塵沙、無明,見思煩惱斷了證阿羅漢,塵沙煩惱斷了就證菩薩,無明煩惱斷了叫成佛,它條件在此地。中國聖人沒有這個條件,佛這裡有這個條件,很清楚擺在面前。八萬四千法門,法是離苦得樂的方法,方法有八萬四千,方法有無量無邊。不管用什麼方法,都是斷見思、塵沙、無明煩惱,所以《金剛經》上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

  今天這三種煩惱都非常嚴重,什麼原因?沒人教,沒人會教。整個世界的動亂,有識之士,高等知識分子,沒有一個不擔心戰爭。為什麼會有戰爭?衝突;為什麼會有衝突?把眼前的理跟事看錯了。美國跟伊拉克的戰爭,那正是布希總統。我住在美國的時候住在德州,在那邊建了個道場,那個時候他是德州的州長,像中國的省長一樣,我們在那個時候認識的,他還送我一個德州榮譽公民。他做了總統之後,邀請我到白宮去訪問,那時候我正好在澳洲,移民到澳洲,在澳洲籌建淨宗學院,我就沒有去。我寫了一封信給他,正好醞釀這個戰爭,我就勸他,不能用戰爭手段解決問題,可以用談判,和平的方法來解決。我們大家都很清楚,美國的目的沒有別的,還不就是想要石油,拿錢買多好,兩方面都歡喜,何必用戰爭的方法。戰爭這個方法,開戰容易,收尾很難,到以後真的收不了尾。

  第二次,發生戰爭之前的三個月,我寫了一封信給他,他也邀請我,我們到白宮見了一次面。戰爭爆發了,真的,收尾麻煩。所以我也說這仗打得好,怎麼說打得好?讓人家看到這個戰爭的後遺症,不敢再輕易發動戰爭。後遺症是什麼?後遺症變成了恐怖戰爭,這是沒有人想到的,美國才真正嘗到苦頭。美國在過去確實人間天堂,人民真自由。我們住在美國,就是出國到國外的飛機,我們送朋友,送到哪裡?送到飛機進他的艙,找他的位子讓他坐好,行李把它放好,再握手告別,這麼自由。國內的就像搭巴士一樣。恐怖戰爭一爆發之後,緊張了,檢查非常嚴格,這一檢查對大家感到非常不方便。送客的人不能接近飛機了,不能進去,這個對於人民的生活造成嚴重的傷害。甚至於嚴格檢查的時候還搜身,這個讓很多人不敢到美國去,認為脫衣服搜身這是一種侮辱,不願意去了。

  我們再細細觀察,每個國家財政收支,最大的開銷是什麼?軍費。這個讓我們感到非常難過。中國在古代,最大的開銷是什麼?是教育,中國人重視教育。在行政體系裡面,把教育擺在第一,換句話說一切都是為教育服務,這個國家長治久安,沒有把軍事擺在第一。教育部在從前叫禮部,因為事情沒有現在這麼繁雜,古時候只有六個部,禮部尚書在六部裡他擺在第一,重視教育。宰相有事不能視事,禮部尚書代理。從這些地方你就能看到中國人對教育的重視。教什麼?跟外國人、跟現在人完全不一樣,現在一開端就把人教壞了,人心壞了。中國古人有說,子不教,人心壞了;家不齊,社會亂了。現在有學校教,教什麼?把他教壞了。教什麼?教競爭。哪一個父母不是教兒女競爭?念書要拿第一,什麼都要第一,這對孩子是個錯誤觀念,這個根不好。

  中國的教育,從千萬年前,我相信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至少有一萬三千年歷史,不是五千年,五千年是有文字記載,沒有文字不能說沒有文化。我相信我們老祖宗制定的這些真理的教誨,永恆不能改變的,那都是一萬年之前,中國老祖宗有智慧,給後世子子孫孫定下來,永遠不能改變的。四科,第一個是五倫,第二個五常,第三個四維,第四個八德,簡單扼要,口傳不會錯誤。最長的就是五倫,五倫總共二十個字,會傳錯嗎?我相信傳十萬年,它也不會傳錯一個字。這就是中國人的教育,老祖宗對後人教育,父子有親、夫婦有別、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五倫是道,這是中國傳統的大道,人人都能夠遵守,人,個人身心健康,家庭幸福美滿,社會安定和諧,國家富強,對處理整個世界,天下太平。今天講的和諧世界,中國人講平天下,治國、平天下,所以國家盛世。只把這個東西做到,效果就出來了。周朝有成康之治,唐朝有貞觀、開元,漢朝也有,文景之治,唐朝有貞觀、開元,清朝有乾康盛世,那個成就超過古人。靠什麼?就靠這個,從小教,人人遵守。這是人走的道路,人要不守這個就不是人了。古人所說的,人沒有倫外之人,你沒有辦法超越五倫之外,那你必須得遵守。

  五倫是道,五常是德,做人必須要具備的德行,這道德,只有五個字,更好記,仁義禮智信。做人要懂得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仁是二人,想自己就想到別人,仁是愛。義,義是講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合情、合理、合法,這是義。情理法你看面面都顧到,立法要嚴格,執行要通情達理,要寬厚一點。法律制定得很嚴,但是執行的時候寬厚。中國人心,愛心,能看出來。禮,禮是禮節,也就是規矩。家有家規,國有國法,沒有規矩就亂了,所以制定這些規矩要遵守。

  最近這十幾年,我們提倡《弟子規》,這是中國傳統教育裡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它是教育的根本的根本。我為什麼想起這個?就是這麼多年在國外走很多地方,看到我們佛門的同學,在家的,十善業做不到,出家的,沙彌律儀做不到。到底什麼原因?為什麼古人能做到,我們做不到?回頭這一看就看出來了,我們這一代的人沒有紮根教育。不能怪父母,父母不知道,也不能怪祖父母,祖父母也不知道。中國傳統這個好的教育,應該是疏忽兩百年。很多人說應該從慈禧算起,這個有道理,慈禧太后把中國傳統文化跟佛法疏忽了,她不尊重。清代從開國到咸豐,咸豐是慈禧的丈夫,世世代代都是皈依三寶,三寶弟子。慈禧反過來,自稱為老佛爺,把佛菩薩往兩邊擺,她當中坐起來。上行下效,這頭帶得不好,這麼一開端,政府官員跟民間對傳統文化、對大乘佛法恭敬心就減輕了,不是沒有,降溫了。這個一下降,那就一年比一年低,到清朝滅亡之後,提都沒有人提了。所以現在講中國傳統文化,很多外國人研究的比我們知道得多,我們自己中國人不知道,這個悲哀!

  我們要救傳統文化,為什麼?傳統文化是佛法的根基,沒有傳統文化,佛法就不能建立。佛法是師道,傳統文化是孝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這個人不孝父母,不會尊重老師;不尊重老師,老師再好,教他東西他學不會,他體會不到。他會把教的東西曲解了,會誤會了,他沒有真正體會到,錯誤的體會,這個事情可麻煩了。所以我們才提倡儒釋道的三個根。現在戒律為什麼人不能遵守?他根沒有,根之根就是《弟子規》。所以,我們還是依從佛陀的教誨,《觀經》裡面所講的淨業三福。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第一福,第一福是人天福報,是佛法的根。第二福才講到「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二乘福,聲聞、緣覺,根!再往上去,大乘的根,「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就不一樣了,勸進行者,勸進行者是教化眾生。前面十個是自利,後頭一個是利他,自己成就了要幫助別人。

  儒釋道的三個根,《弟子規》落實在孝親尊師,慈心不殺落實在《太上感應篇》,後面修十善業就不成問題。確確實實,明清兩代,佛門裡面,無論是出家的法師、在家的居士,都用功過格。《了凡四訓》的功過格,蓮池大師也用,功過格是依什麼?依《太上感應篇》。《太上感應篇》一共講善有善果、惡有惡報,總共有一百九十多樁事。這個東西真正放在心上,人不敢起惡念,為什麼?有果報。道德約束人,人不好意思作惡,因果叫你不敢作惡,道德叫你不好意思作惡,所以因果比道德還好、還厲害。人有這種基礎,好教,所以我們提倡從三個根,儒釋道三個根,從這裡下手。我們普遍在宣揚,有效果,在國內、在國外,大家慢慢覺悟了,人不能害人,人不能有惡念。害人最嚴重的就是戰爭,戰爭怎麼起來的?從衝突起來的;衝突怎麼起來的?從競爭起來的。所以今天學校,從幼稚園就教競爭,這果是什麼?就叫天下大亂。天下不能不亂,你教出來的。

  我算是很幸運,這樣的年齡在中國傳統文化斷層的邊緣,比我小二、三歲的人,這個機會就沒有了。我是最後看到的,傳統教學,中國民間的私塾。抗戰之前,我們也幸好生長在農村,如果生長在城市,這個緣就沒有了,生長在農村。農村那個時候還有大家族,兄弟不分家的,是大家庭,我們還看到。我看到這個大家庭,自己家庭衰了,是我姑媽的家庭,我們在她那裡住了五年,四、五年,我父親的姐姐。我那個姑丈,兄弟十個沒分家,在一起生活,所以讓我看到,有這個概念,大家庭的概念。大家庭裡都有規矩,要沒有規矩家就亂了。大家庭裡面有養老、育幼,它有它的好處,父母自己不會教小孩,家教。因為大家庭,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甚至於高祖父母都在,叫五代同堂。五代同堂比較少,四代同堂很多,這一個家族,一家人。小孩教什麼?都教讓。如果教爭,每個人都爭,這個家不完了,馬上就完了,都教讓。兄弟姐妹之間,堂兄弟、從兄弟、再從兄弟在一起都要講讓,讓就不爭。從小教忍讓,稍大一點的時候教謙讓,自己要學謙虛,長大踏進社會禮讓,一路讓到底。所以它這個社會安定和諧,太平盛世,不能爭!中國文化裡面講爭,孔子說過,爭是什麼?只有射箭比賽的時候,我要射中,那還不是你個人練習好,爭這個,這君子之爭。

  這是東方教學跟西方的智慧不一樣、理念不一樣、方法不一樣,當然它的效果不相同。中國在這方面非常了不起,累積的智慧、經驗、方法,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民族都找不到。這麼好的東西,難怪湯恩比博士讚歎,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問題,需要中國孔孟學說、大乘佛法,這他說的。歐洲一些學者專家我見到很多人,提到這樁事情他們不敢批評,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湯恩比博士沒有講清楚,我跟他們接觸的時候,我說大家解讀錯誤。提到孔孟學說一定就想到四書五經、十三經,他們點頭;提到大乘佛法一定想到《華嚴》、《法華》、《般若》,想到這些大經大論。這些他們都研究過,都讀過,能解決現在社會問題嗎?沒有一個人敢說。所以我跟他們交流的時候,我就打比喻給他們說,我說你們所看到的,提到儒跟佛,你們看到的是花果,儒家跟大乘的花果,那個高,不是一般人能接受。花果從哪來的?從枝條上長的;枝從哪來的?枝從幹上長的;幹從哪來的?幹從本上長的;本從哪來的?本從根生的。我說你這樣一望,你就能看出來。

  孔孟的根是什麼?大乘的根是什麼?愈簡單愈好,不能囉嗦。「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孔孟的根是仁義。每個人心中有仁、有義,能解決問題。《論語》裡頭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子的存心,忠恕。忠,你看心上面是個中字,用心不偏不邪,大公無私,這叫忠。恕是什麼?寬恕別人。為什麼要寬恕?今天人所做的些罪惡,從小沒人教,斷了幾代,多少代了,至少七、八代。所以,佛在這個經上講,「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這佛教我們用忠恕,不能怪他。因為他沒有學,他做很多錯誤,他的想法、看法全是錯誤的,所以說法、做法全錯了,才帶給社會這麼多的麻煩、這麼多災難。我們今天,從今天起,大家坐下來,過去的要饒恕他,從今之後我們一起來學孔孟學說、來學大乘佛法。大乘佛法講真誠慈悲,我們就用四個字,大乘的真誠慈悲,孔孟的仁義忠恕,我們存的這個心。能不能解決問題?能。

  所以,我們要講求紮根教育,從小,小朋友開始,就要教他學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十二個字。從小要教,大人要做樣子給他看,他就相信了。這個能夠普遍去宣揚,社會就安定了。作惡的那些人良心會發現,他就會改邪歸正。真正懺悔、真正改過,他就是好人,不要再責備他過去,古人所說的,浪子回頭金不換,懂得回頭都是好人。這個方法真有效。如果作惡的人你不饒恕他,他們聚集起來,那是作惡的一個集團,很麻煩,會給這個世界帶來更大的動亂,很可能帶來災難的戰爭。今天戰爭,不打則已,一打起來是核武戰爭、是生化戰爭,沒有輸贏的,同歸於盡,你要我死,你也活不了。瘋狂的戰爭,消滅人類的戰爭,這個戰爭決定不能打。所以我們這麼多年參加聯合國的會議,我們主題講演都勸大家,最好能把核武銷毀,把這些錢用在教育上,用在幫助苦難人民身上,積大功德。發展武器這是最大的錯誤,不可以。我也講過不少次,美國的核武可以消滅中國一百次,中國的核武可以消滅美國一次,一次跟一百次是平等的,全都完了。所以你想想看,這個戰爭能打嗎?

  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可不可以在一起生活?我們已經做出一個樣板出來,澳洲圖文巴這個小城,他們用了一年的時間,做出來了,詳細的報告我還沒看到。真正做出來,我們過去湯池是個小鎮,現在這個地方是一個城市,規模比我們上次大,是由當地十幾個宗教出來領導的,宗教和諧。大家發願,我們團結,教導我們的信徒與不同的宗教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互相學習,把我們居住的小城,造成世界上第一個多元文化和諧示範城市,好!我在這個小城住了十一年,我在那裡夢想,沒有想到夢想成真。因為是這些宗教領袖人主動來給我講的,不是我要求他的。我說太好了,你們一年能夠做出來,我一定想方法在聯合國辦個活動,把這個小城向全世界展示,歡迎大家來參觀、來考察。說明什麼?說明人是可以在一起生活的,不是要爭得個你死我活,不是,那是錯誤的思想;和睦相處,平等對待,這是正確的。

  宗教怎麼團結的?我團結宗教用一個字,愛。因為這個字每個宗教經典都說,佛教講慈悲,伊斯蘭教講仁慈。《聖經》,《聖經》是三個宗教用它的,猶太教用《舊約》,基督教用《新約》,天主教是《新舊約》都用。所以他們這三個教,有人來問過我,歐洲人,問我對他們怎麼看法?我說他們是一家人,三派,猶太教,皇上那一派,天主教,皇后那一派,基督教,太子那一派。他們聽了很歡喜,你這個比喻很恰當。但是什麼?統統講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所以我們用這個愛字團結世界上所有宗教,都能接受。宗教這個愛字,可以團結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統統變成一家人。所以我在聯合國建議他們,聯合國應當辦一個世界宗教大學,目的就是讓所有的宗教變成同學。每一個宗教成立一個學院,大家都是一個宗教大學的,一個學校,我們學的科系不相同。真正能夠讓聯合國帶頭,把全世界宗教統一起來,宗教之間不再有摩擦,不再有誤會,不再有戰爭,宗教帶給社會永久的和平,我非常有信心。我在一九九九年,團結新加坡九個宗教,隨後這幾年來,印尼宗教團結了,澳洲宗教團結了,馬來西亞宗教團結了,好事!

  宗教要互相交流,一定要多多接觸,不能各人搞各人的,各人搞各人的產生誤會、產生偏見。我們中國古人說見面三分情,要常常見面,什麼問題都解決了。不見面很麻煩,我猜你、你猜我,全都猜錯了,是以訛傳訛,這個非常危險的一樁事情,必須得面對面。你看伊拉克當時,如果布希總統跟伊拉克總統見見面,問題不就解決了嗎?何必要發動戰爭?這個仗打了這麼多年,戰爭的時候沒死多少人,然後這些暴力事件,在後遺症裡頭死了好幾千人,不值得!花的錢,如果拿這個錢來買石油要買多少?伊拉克全國產油都賣給你可能還不夠。你說為什麼不拿這些錢去買石油,要去打仗?跟這個國家民族結上仇恨,這個仇恨生生世世要不能化解,那個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是因果,我們相信,他們不相信。因果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戰爭是決定要避免。希望全世界的人民頭腦清醒一點,喜歡打仗的別選他做總統,這是個好辦法。宗教團結起來管用,宗教徒都愛好和平,我們都選愛好和平的人來領導這個國家,避免一切有形無形種種戰爭。要用一個愛心對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國家,平等的愛心,和睦相處。我們求世界大同,將來整個世界變成地球上的太平盛世,觀光旅遊何必要護照?這麼麻煩!這個東西取消多好,一家人。我們努力向這個目標去奮鬥,這都是「拔諸勤苦生死根本」。

  佛教導我們,聖人、宗教經典都教導我們,對於宇宙人生有正確的看法、有正確的思想,我們就有正確的言論、有正確的行為。中國這些東西很健全,佛教的戒律,都是教我們斷惡修善。伊斯蘭的聖訓內容非常豐富,也是教人斷惡修善。伊斯蘭《古蘭經》裡面有聖戰,你細心去讀它,那個聖戰是自衛戰爭,是不得已,敵人侵略我們,不能不抵抗。中國過去跟日本的八年抗戰是聖戰,《古蘭經》裡面說聖戰,為什麼?保衛自己的戰爭,不是侵略戰爭。《古蘭經》裡頭告訴人,戰爭的時候,敵人放下武器,就要把他當作自己兄弟一樣看待,不能虐待他。這在戰場,經典裡頭明文記載。伊斯蘭是阿拉伯語,意思就是和平,這是個愛好和平的族群,愛好和平的宗教。但是經典要認真教學,不教學,人家不懂,說聖戰,神保佑你,你就去參加,幹這個傻事,你被人騙了。統統講清楚、講明白,就不會被那些少數極端分子利用。

  宗教不可以迷信,宗教要學習經典,儀規固然重要,經典更重要,不懂經典,的確被人利用。佛教也是的,有些不善的人利用佛教,在裡頭取得名聞利養,他拿來搞這個東西。甚至於我還聽說過,有些很聰明的人,大學畢業了,他去出家。他為什麼?出家人搞名聞利養比在家方便,還高,你看供養的錢不要繳稅。還有這些念頭,這是絕大的錯誤。這樣的心出家,他不能到極樂世界,他將來墮到地獄去了。別以為很聰明,錯了!佛門這碗飯不好吃,「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這出家人大概都知道。如何在今生了道?你不辜負齋主對你的期望,這就對了。所以我曾經說過,出家比要飯的飯難吃,要飯人家給你,沒有求你的福報,出家人,他來種福田,我們是福田嗎?我們有多大的福能加持他?沒福,我們全靠釋迦牟尼佛的福。不認真修行就不是福田,這不能不知道。

  僧團一定要團結,不可以有門戶之見。有些人為自己的小道場,違背戒律,在信徒面前自讚毀他,菩薩戒這條戒是重戒。目的何在?目的是把別人信徒拉到我這裡來,供養到我家來,爭名奪利。同是一個宗派,都是修淨土的,兩個不相往來,形成兩派對立,這能往生嗎?一個都不能。你要問,這毛病到底出在哪裡?出在對於經教不明白的過失。如果把經講清楚、講明白了,這弊病全沒有了。佛教如是,其他宗教亦如是,沒有例外的。所以我勸大家,宗教要回歸教育,宗教要互相學習,世界宗教是一家,都是神聖、聖賢的子弟。神聖、聖賢的賜福就是經典、就是教誨,你要依照經典依教奉行,真正得福。諺語有所謂「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真正立心斷惡修善,不求福福自然來,還來得更多。有心求,來得不多,沒有心的話來得更多。這什麼道理?這是性德,自性法爾如是。真搞清楚、搞明白了,決定依教奉行。對於世間事,因為你的心正,你的心不偏不邪不迷惑,那就是智慧,你看得比別人清楚,看得比別人深、廣,你就能解決問題。

  所以,這一句我們要非常重視,「拔諸勤苦生死根本」。那就是邪知邪見,頭一個身見,學佛第一個破身見,身不是我。不是我以為是我,錯了。為了這個身,養這個身,搞名聞利養,貪戀五欲六塵,你造作這些,這錯了,這些造作所感的都是三途地獄。讀聖賢書,沒有把身放下,心善、行善,將來果報三善道。三善道是消你福報的,三惡道也是消你惡報的,統統是消業的。佛法,佛法是善惡二邊都沒有,不但善惡沒有,染淨也沒有,才叫真正清淨。染淨、善惡都不沾,斷惡不著斷惡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這才真正自在快樂。無論是順境、逆境,沒有不快樂的,心地要做到一塵不染。念佛的人就一句阿彌陀佛,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這就行了。這個要斷煩惱,千萬不要添煩惱,添煩惱你就全錯了。

  底下這一科,「成佛道」,這是我們學佛終極的目標。

  【速成無上正等正覺。】

  這裡特別要注意到『速成』,很快成就了。真的嗎?真的,大乘佛教裡頭決定沒有妄語。為什麼能速成?你能夠把見思、塵沙、無明放下,就成了。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表演,他三十歲成道,在菩提樹下把見思、塵沙、無明統統放下,那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十九歲出家,放下煩惱障;三十歲成道,放下所知障。他十九歲出去參學,學了十二年,印度的宗教、學派統統學習過,不能解決問題。他有什麼問題?我想現在有很多年輕人都有跟他同樣的問題。印度這些宗教、學派統統修四禪八定,我們相信釋迦牟尼佛四禪八定功夫一定非常高,修得這個禪定,對於六道輪迴的現象完全通達了解。禪定裡面沒有空間維次,就是時間、空間都不存在,它的範圍是六道輪迴。可是這六道輪迴從哪來的?為什麼會有六道輪迴?六道輪迴之外還有沒有世界?這個問題,印度宗教不能回答,印度的哲學也不能回答。所以世尊就放下了,在菩提樹下入更深的禪定,深到什麼程度?我們知道,深到自性本定。六祖惠能大師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本不動搖,那個不動不搖就是自性本定。真心不動的,真心沒有念頭,他見到了,這叫明心見性。這些於修學、於識字、學經教不相干,所以凡夫成佛真正能速成,只要你放下。

  我向章嘉大師請教,佛法裡頭有沒有什麼方法,讓我們很快契入境界?你看,我講給你們聽了,他就告訴我看破、放下,就入境界了,一點都不錯。看破放下是用最淺顯的言語告訴我,我那時候剛入佛門,就是佛大乘講的止觀,止是放下,觀是看破。止觀是禪定,止是放下一切,觀是通達明瞭。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用這個方法,先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看破再幫助放下,像走樓梯,從初發心到如來地。言語簡單,祕訣就告訴我們了。

  我們現在曉得,身是假的,特別是量子力學告訴我們。德國普朗克博士,愛因斯坦的老師,他一生專門研究物質,物質到底是什麼,最後這個謎底揭穿了,物質是念頭波動產生的幻相。所以他在報告當中說,根據他的研究,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假的。這個假的是什麼?它是生滅相,一個接一個、一個接一個,相似相續相,不是真相續;真相續,前念跟後念完全相同,這叫相續。前念跟後念不同,念念是獨立的。這個東西就像我們看電影,現在電影是數碼,速度快,從前那個電影是動畫,是幻燈片,所以就很容易體會到。

  這是以前電影的底片,這完全是幻燈,在放映機裡面,一秒鐘二十四個生滅。鏡頭一打開,一張,照到銀幕上,立刻關起來,再打開,第二張。一秒鐘二十四張,我們在電影上看到就好像是真的,其實很多張疊在一起,重疊在一起,我們看到這個假相,不是真的,完全是假相。如果說真的相,我們能夠想像得到,我們只留一張,一秒當中二十四張,我們只留一張,其他的統統把它除掉。讓它放在放映機上,我們在銀幕上睜大眼睛看,能夠覺察到,覺察什麼?有一道光,一下就沒有了,一閃就沒有了,這光裡頭什麼東西沒看清楚。二十四分之一秒我們就看不見了,只知道有個光,這眼睛很差勁。

  現在佛告訴我們,你看世尊跟彌勒菩薩對話,佛問彌勒菩薩,「心有所念」,凡夫心裡動個念頭,佛問「幾念幾相識耶」?動這一念,它有多少個細的念頭,有多少相、有多少識?這就是五蘊,相就是色,識就是受想行識,有幾多。彌勒菩薩回答說,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我們不敢想像,一彈指三十二億,單位是百千,一百個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這一彈指,三百二十兆。一秒鐘我們能彈幾次?我相信年輕人有力氣,至少可以彈五次。要彈五次,再乘五,這一秒鐘,三百二十兆乘五,一千六百兆。電影一秒鐘二十四張,我們現前這個境界,一秒鐘是一千六百兆,所以就在你面前,你完全不知道。我們今天所看的相,相似相續相,真相沒人知道。

  沒有人知道,佛怎麼知道的?佛說了,八地以上知道。要有八地以上那樣的定功,你就看到了,看到宇宙的源起。什麼時候源起的?就在當下,沒有過去、沒有未來。過去未來是錯誤概念,沒有過去未來,所以速成。今天量子力學家幫我們很大的忙,佛經裡面許許多多問題,他們證明了。但是他成不了佛,原因在哪裡?他不是用禪定得來的,他是用儀器、用數學,用儀器觀察到的,所以他還是有見思、塵沙、無明。你雖然知道,這是常識,宇宙之間祕密你發現了、你知道了,你不能了生死,你出不了六道輪迴。但是對於學佛的人有太大的幫助,學佛的人懂得了,該放下。假的!身是假的,房子是假的,地球是假的,整個宇宙都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不可得要想得,這就是迷惑;不可得,放下就是覺悟。你是放下你還是要求得?放下,沒有得的。你說我要想得,你根本得不到。想得就得到,釋迦牟尼佛就拜你做老師了,你有這個本事,釋迦牟尼佛沒這個本事。每個剎那都留不住,而且什麼?它當處出生,隨處就滅盡,真妙!無法想像,不可思議的境界。這成正覺。

  阿彌陀佛他怎麼樣成正覺的?念老註解裡頭說,「復願速成正覺」,文中的速,即上品中,速生我剎受安樂中的速字,這個很好。「兩個速字」,速生我剎受安樂,『速成無上正等正覺』,統統都顯一心。「蓋法藏菩薩度生心切,故願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安樂」。顯示法藏菩薩的願心,法藏菩薩的智慧,法藏菩薩的願力,真能滿願。你這一念覺悟,放下了,問題立刻解決,就見性了。不能一念覺了,底下一念又迷了,我們犯的病就在此地。你看,聽講經的時候好像覺悟了,遇到事情馬上就迷了,沒有辦法像惠能大師一樣,覺了之後他能夠住在那個覺裡頭,他不迷了。這就是速成正等正覺。

  所以,凡夫成佛,給你說真話,是一念之間。給你說很久很久,要無量劫、要三大阿僧祇劫,那是什麼?那是刺激你,那不是真的,真的就是一念覺。覺,馬上就放下。我們今天麻煩的,跟科學家犯一個毛病,覺了、明白了,放不下,不就這麼回事情嗎?放不下就變成佛學,能講,講得天花亂墜,自己出不了六道輪迴。這就是把佛法變成了佛學,現在的名詞叫佛學,世間一種學術。佛怎麼說的跟我不相干,不知道佛所說的就是我們自己自性裡頭本來有的東西。佛說、我說是一說,是一不是二,偏偏把二看作二,不能夠回歸到一,問題在這裡;真正回歸到一,天下本無事。現在社會沒事,地球爆炸也沒事,怎麼沒事?幻相,一念當中產生的幻相,不是真的。這個裡頭學問可大了,再大的學問你全明白了,全懂了。

  這個世界的形相如何保持的?念頭。一定要記住佛在經上說的,這被現在科學家證明了,「境隨心轉」。這個話你要是真正明白了,我們身體的疾病自己可以控制,不需要醫療,用自己的清淨平等覺就能把自己的身心調整,完全恢復正常健康。沒念頭,念頭只許一個,阿彌陀佛念頭,不許有第二個念頭。阿彌陀佛無量壽,我念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壽。要把這個身轉過來,這個身現在要用它,用它度眾生。知道這個世間是假的,像作夢一樣,我知道在作夢,我不要醒過來,我要幫助夢中眾生。可不可以醒?可以,醒過來之後就沒有了,無有眾生可度。但是那裡頭有很多眾生,還在迷惑顛倒,像我過去一樣。現在我覺悟了,我有義務,我也應該要幫助他們,為什麼?他跟我是同體,是一體,同體大悲,無緣大慈。這個理、事、境、緣都要普遍跟大家去宣揚,跟大家一起分享。我求解脫,眾生統統都解脫,為什麼?眾生跟我是一體。所以《華嚴經》的問題解決了,什麼問題?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個問題很難解決。

  我初學佛的時候在佛光山教書,我記得有一次,我們六個老師在一起,星雲、會性、我一個,我們三個出老師,還有在家的方倫居士、唐一玄居士,教佛學的,另外有個教音樂的。在一塊,星雲法師就提出來,「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怎麼講?有情眾生成佛,我們沒有問題;無情眾生,樹木花草、山河大地,它怎麼成佛?把我們這幾個老師,包括唐一玄,老師是在家居士,佛法功底很深,那個時候八十歲,都沒有辦法講清楚。最後結論,看古人怎麼講,看註解,依樣畫葫蘆。現在明白了,現在懂得了,為什麼?原來我們認為無情,佛隨順我們說的,說無情,其實統統是有情。但是佛說過,經上說過,常說,我們沒有在意,體會不到。

  佛講,沒有大小、沒有內外、沒有遠近,給我們講不二法門,這大乘經上講得很多,不就是講這個問題嗎?情與無情不二,是一。彌勒菩薩講了,任何一個物質現象裡頭,統統都有受想行識,佛問的也就是這個意思。念,念頭一動,有相有識,每個念頭裡頭都有相、都有識,它分不開的。剛才我們講的,一秒鐘一千六百兆個念頭,每個念頭都有相、都有識。換句話說,整個宇宙是活的,今天講有機體。你要承認整個宇宙是活生生的,你能不把這些思想、念頭統統放下嗎?為什麼?錯誤的。真心離念,沒有念頭,有念是妄心;有念造業,無念不造業。無念他真無念,雖無念,一切明瞭,不是糊塗。如果無念,什麼都不知道,那叫無想定,那個不行,那是完全墮在無明裡頭。無念,樣樣明瞭,這是真無念。像一面湖,這湖水乾淨,沒有染污,沒有風浪,平的,它像一面鏡子一樣,它無念,它什麼都照見。無想定是無念,他什麼不知道。無想定也不容易,無想定生無想天,在第四禪,那個大錯特錯。佛的禪定是定慧等學,定中有慧,慧中有定。講到這個根本,你看定中,物質現象定中,它有受想行識,它是一體,它不能分開。

  這個道理很深,真叫太深了,如果不是科學家的破解,我們對這個問題,那就像唐一玄老師所說的,看古人註解,依樣畫葫蘆。這個問題總是在心上,解決不了。這就是宗門所講的疑情,不是否定它,不是懷疑它,沒搞清楚,總是放在心上。禪宗說,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不疑那就沒有開悟的希望。所以疑情是好事,不是壞事。你不要去想它怎麼解決,想不出來,只有緣成熟了,就豁然開悟。沒有疑的話,他就沒有疑情,他就沒有開悟的機緣,要有。但是要信,真正相信,太深了,不能夠明白是什麼意思,這才有開悟的機會。

  開悟,真正想開悟,走戒定慧就對了,戒定慧三學是十方三世一切菩薩成佛唯一的一條道路,沒有第二條,你想再找個門道你就錯誤了。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戒修好了天下就太平。所以現在人不重視戒律,人心壞了,社會亂了,亂象沒有辦法收拾。往後愈來愈亂,亂到最後世界末日出現,那整個世界毀滅。怎麼拯救?湯恩比的話是正確的,要從教育,恢復傳統的教育,恢復大乘的教育。為什麼?傳統是祖宗的智慧,不要小看它。現在人瞧不起祖宗,認為祖宗沒有科學。祖宗沒有科學,科學才四百年,四百年前的人怎麼活下來的?歷史上記載,四百年前有過太平盛世,有過輝煌的成就。現在雖然有科技,我們的生活比不上古人,古人心清淨,真有快樂,現在人沒有快樂,現在人生活在恐怖當中。無論多高的地位、多大的財富,他心性不安。我見過,億萬富翁,告訴我晚上睡覺吃安眠藥,吃上癮了,沒有安眠藥不能睡覺,你就想到他多痛苦。地位再高,一天他要聽多少事、多少信息。

  古大德教給我們,「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你要認識那麼多人幹什麼?那是非就多。一個人清心寡欲,我大概有五十多年沒看電視,不看報紙,沒有雜誌,我這裡沒有信息,我手機都沒有,丟掉了。省事!何必要聽那麼多信息?給你帶來煩惱。不聽,心清淨,你有權利放送這些信息,我有權利不接收。我每天看的是佛經、聖賢典籍,我跟聖人在一起,跟佛菩薩在一起,你說有多快樂。說明這個事情現在人行,可以能跟古人同樣的心情、同樣的磁場,只是你願不願意幹。願意這裡打聽,那裡去打聽,你有麻煩可大了,是你自找煩惱,叫自尋煩惱;不是煩惱找你,你找煩惱。我們只要是不肯,不接受煩惱,它就沒辦法找我。我們突然碰到這個事情,我們看得比他清楚,看得比他準確。心地愈清淨,起心動念是智慧。不能有欲望,就是不能有自私自利,不能有名聞利養,不能有貪瞋痴慢,這個東西害死人的,有這個東西,智慧就生不起來。負面東西全部排除,統統放下,你遇到的,那個反應是智慧。

  傳統裡面教學,教背書,佛教裡面也是這個事。我第一次到香港,一九七七年,三十五年前,在香港住了四個月,講《楞嚴經》。香港有一位海仁老和尚,那個時候九十多歲,我去見他。他是楞嚴專家,香港人稱他為首楞嚴王,我這個晚輩,剛出家學講經的,見他老人家。他有六個學生,他的方法就是一門深入,一生專攻《楞嚴經》,對《楞嚴》熟透了,《楞嚴經》連註解都會背,我們真佩服。他選的註解也很特別,我們知道《楞嚴》最出名的註解,古註是長水,新的註解是交光。他都不用這兩個人,他用蕅益大師的,蕅益大師有《楞嚴經文句》,他是連經帶註解統統背過。做他的學生也要這樣的,這個註解,《楞嚴文句》不能背,他不收你做學生,所以一生只有六個。

  我們知道傳統教學法裡面的精神,如果是背書,為了背書做他的學生,這個學生書是能背了,不會開悟。如果覺得背書是我修行的一個法門,我應該認真這樣做法,他會開悟。為什麼?背書是法,就是戒律,用這個當戒律。背書是修禪定,念念在這個文字上,沒有第二個念頭。所以他念久了,念一千遍、兩千遍、三千遍、四千遍,豁然大悟,他開悟了。還是戒定慧,用背書做手段。我們才知道中國老祖宗的智慧真了不起,從小教小朋友背書。為什麼?背書他就減少胡思亂想,不背書,小孩也會胡思亂想。用背書這個方法收他的心,讓他心保持平靜,他定,從小就這樣訓練,他慢慢他會開悟。書背熟了,那是附帶的,不是主目的,是附帶的;主目的是叫你得三昧,大徹大悟,這主目的。所以,佛經的教學跟世間教學不一樣。

  可是佛教傳到中國來之後,佛教這套方法,戒定慧方法,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雖然接受,也有相當成就,不徹底。不徹底是什麼原因?我沒放下,放下我就徹底了,無我。《金剛經》前半部,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哪有不得三昧的道理,哪有不開悟的道理!依戒定慧,我還在,得三昧很難;背誦,可以,沒問題,他能背誦。這是孔子所說的,「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也」,中國古時候,為人老師要開悟才行,才能當老師。開悟是什麼?活的;沒有開悟,死東西。所以,無我比什麼都重要。一定曉得性是空的,自性空寂,什麼都沒有,但是能生萬法。所以叫真空不空,它能生萬法。萬法是妙有,妙有非有。這樣一來什麼?性空、妙有二邊都不沾,你才真正入門了。你沾著真空,不究竟,你心不清淨,沾著妙有也不清淨。那佛法是什麼?佛法不能說,開口便錯,動念即乖,這才是真的。真的,世尊也表演了,拈花微笑,那真的。誰知道?只有一個迦葉尊者知道,佛這個拈花示意,就是空有二邊不沾,這才真正契入境界。

  神秀跟五祖多少年,為什麼不能見性?我沒有放下。《壇經》裡頭記載你看得到,他作了首偈子,不敢送給五祖,不放心。最後沒辦法,寫在牆上,五祖讚歎,我就出來說是我作的,不讚歎就算了,別提了。你看,沒放下。惠能一聽這個偈子就穿了,就知道了,沒見性。把這個偈子修改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改了。這一改,五祖知道了,知道有一個人懂,明白人。趕緊把偈子擦掉,也沒有開悟,向大家宣布,怕人害他,他保護他。

  所以祖師這些東西實在是不得了,真是中國,中國這個瑰寶能救全世界,能救全人類。我們要真幹,尤其年輕人。從哪裡幹起?從紮根幹起,《弟子規》、《感應篇》要做到。為什麼?中國唐朝中葉之後,祖師大德們把小乘放棄了,但是不從小乘決定不能成就,所以中國祖師用儒跟道代替小乘。行,這一千三百多年來,出了不少祖師大德,說明是可以的。但是今天儒不學了,道也不學,小乘也不要了,大乘架空了,這問題嚴重,全是假大乘,不是真大乘。所以還不如斯里蘭卡,斯里蘭卡真小乘,它的小乘人民全部落實了。他們的出家人對於小乘經都會講,小乘經講倫理、講道德,都勸善。人民個個都善良,個個都沒有競爭的心,都是知足常樂。常樂怎麼?知足就常樂,不求了,所以社會非常安定。很難得的一個好地方,到那裡看到佛教落實在人民生活當中。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註-第157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零九頁第三行,科題,「度眾生」,分為兩科,「庚一、願普聞」,再分三小段,第一段,「正報妙」。

  我們從前面一直看下來,學法門,斷煩惱,成佛道,度眾生。度眾生,先決的條件就是自己成就,自己不能成就,就不能度眾生。特別是在現代這個時代,人受了科學教育,科學偏重在物質,在物理學。科學的精神,第一個條件就是懷疑,從懷疑發現問題,然後再研究觀察,把原因找出來,消除原因,取得結果。在科學上行,但是在聖賢教育、在佛法不行。佛法只要有稍稍懷疑,你就不能夠契入,入不了門,研究一輩子,充其量是知識,不是智慧,所以聖賢教育、佛法不許懷疑。什麼樣的心態才能學習?印光大師在《文鈔》裡說得很多,「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換句話,真誠恭敬,沒有真誠恭敬心,你不能入門,它跟科學精神完全相反,這心理學。

  現在的人這個真誠恭敬心失掉了。古時候,紮根教育就學恭敬、就學不懷疑,小孩對父母不懷疑,對長輩不懷疑,對大人不懷疑,認為他們都是好人,他們都像父母一樣的疼愛我們,關懷照顧我們,從來沒有懷疑的念頭。現在不行,現在教育,父母從小就教小孩要懷疑,不要相信人,人很多是壞人。在現實環境當中,他這個教法也不能說錯,社會上確實有拐騙孩童的人,這人口販子,古時候沒聽說過,典籍裡頭沒有這個名詞。這都是最近兩百年,我們把傳統東西丟掉了,最先是懷疑,看到西方科學技術產生羨慕,認為中國比不上西方,就是我們傳統文化錯誤了。西方人尚競爭,我們不競爭,我們處處忍讓,所以我們吃虧了,必須要把舊的東西排斥掉,接受西方新東西。那兩百年的今天,我們嘗到苦果了,有一些人覺悟了,我們錯了,我們趕快回頭找老祖宗,肯定老祖宗的智慧、老祖宗的理念,老祖宗比我們看得清楚,比我們看得深遠,我們比不上。佛經上說回頭是岸,回頭就有救了。甚至於在今天,許許多多外國有志之士也發現問題嚴重,聽說中國古老東西好,他們想聽,他們想學。只要他有一分誠意,恭敬心,他也能學得會,為什麼?人性是平等的,「人之初,性本善」,只要他是人,我們就有理由相信他本性本善,他所有一切不善都是後天學來的,不是他的本性。

  所以我們看法藏的學習,你看,從哪裡下手?從聞法,聞法是看破,接著斷煩惱是放下,看破放下才能成佛道,成佛道就是成就圓滿的智慧德相,這才能幫助眾生。幫助眾生,首先我們自己要像個樣子,正報是說自己,自己不能把戒定慧三學做出來,別人怎麼肯相信?從哪裡做起?從真誠做起。真誠從哪裡做起?從不妄語做起,從不欺騙自己做起。人不自欺才可以做到不欺人,他欺騙別人,首先欺騙自己,所以自欺才會欺騙別人。那我們就曉得,一個會欺騙別人的人,他善於欺騙自己,這個人絕對不是聖賢,這個人是凡人,看人從這地方看。觀察一個人,你看他生活點點滴滴,他是不是很認真、是不是很負責任把自己照顧好,從這看起,實地生活上看起。明眼人一眼就看穿了,你是真的還是假的。看你的交友,你跟哪些人在一起,「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就看出來了,你屬於哪一類。

  古聖先賢觀察人,並沒有天眼,沒神通,為什麼看得那麼準?我們在《了凡四訓》裡頭,看袁了凡先生,他觀察人,觀察哪些人?跟他一同去趕考的人,參加國家的考試,他能夠預料我們這一班朋友當中哪幾個人這一科一定會考中。結果放榜果然不錯,他所料的幾個人全都中了。憑什麼?幾天在一起生活就看出來了。看他起心動念,看他言語動作,看他待人接物,凡是謙虛的、尊重別人的人,處處自己往後站的人,這人有德行,一定會成就;處處搶先的人,顧自己,不顧別人,這人決定考不中。功名,古人相信有鬼神在操縱,鬼神尊重有德行的人,就是他的仇敵,他有德行,他也尊重,想報復,不敢動手;他沒有德行的時候,他就下手。

  人不能不修養道德,心地不能不厚道,不能不愛人。家親眷屬你當然愛,這是跟你有親情的,冤家對頭你愛不愛?毀謗你的人、侮辱你的人、破壞你的人、嫉妒你的人、陷害你的人,愛不愛他?愛他,跟愛我們自己兄弟姐妹一樣的愛。為什麼?他是人,「凡是人,皆須愛」。他對我種種的誤會,是他跟我接觸太少了,他不了解我,聽信別人的謠言,怎麼能怪他?跟我長久的人,二、三十年的人,最後叛變了,離開我了,也加入傷害我的這個行列,能不能怪他?不能怪他。為什麼不能怪他?他從小沒有受過紮根教育,沒有根,跟我雖然二、三十年還依舊會動搖,真正不動搖的,那是根紮得穩,所以統統要原諒。真有智慧的人,化敵為友,一生絕不樹敵。冤家要化解不要結,這是老祖宗對我們最寶貴、最真實的教誨,我們要牢牢記在心上。

  上幾個星期,有人跟我做出一個訪談,提出釣魚台的問題來問我。我給他的答覆,中日兩國,兄弟之邦,在歷史上往來二千五百年了。戰國的時候歷史上就有記載,春秋的末年、戰國的初年,日本就到中國來留學,很多。日本的文化,它本身沒有文化。我先後去過七次,最後一次是在岡山講經,住了兩個星期。日本的農村我很喜歡、我很讚歎,完全保存著中國古代那些風俗習慣,到日本農村住了半個月,就好像回到古時候一樣,心情舒暢。他們今天還是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我看到賣菜的,早晨把菜洗乾淨,一把一把擺上去標上價錢,旁邊放一個木頭箱子,收錢的。人回家去了,一天沒人照顧,晚上回來收攤、收錢。人家拿的時候,都會把錢丟在這個箱子裡頭,這在日本鄉下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的。接受中國傳統文化,都市變了,變成西方的,農村還保守著傳統,幾千年的傳統。我們住在那裡的客人,旅館的主人把我們當作自己一家人,招待非常親切,那都是信佛的佛教徒。我住在岡山,那是個溫泉之鄉,遊客非常多,最禮遇的遊客,門口鋪上紅地毯,他們接待我。

  所以兄弟手足,釣魚台有什麼好爭的?坐下來談談,問題不就解決了嗎?決定不能打仗。過去中日戰爭,雙方是慘痛的教訓,不可以再有了。中國的古時候教學都教讓,大家都讓一步不就天下太平!如果釣魚台這個島上有寶藏,值得開採的,兩國共享,兩國平分,多好!何必要競爭,何必要獨佔?沒有這個必要。今天小戰爭,如果引起其他國家,那就會變成大戰爭,大戰爭就不是這些普通的武器了,就會用核武、用生化。那個時候我們就知道,佛經上講的一個星期,刀兵劫七天,全世界毀滅了。過去我們八年抗戰,在佛經上不算刀兵劫,為什麼七天戰爭算是刀兵劫,算是小三災?

  這個是我在第一次,那一年好像我是五十九歲,第一次到日本,道安法師組了一個宗教團訪問日本,前後二十多天,我們對日本的印象就很深。中國傳統的東西全在日本,我們讀古書、讀《禮記》,很多地方不懂,到日本去看完全看到了,依然完完整整的保守到現在,值得我們尊敬。日本開一條馬路,它以前舊的古道它保留,它在古道旁邊另外開一條,這個保留到,從前是騎馬,馬車走的道路,它珍惜文物,不破壞古蹟。宮殿、寺院都是宮殿式的建築,一千多年前建的,它翻修用什麼樣的材料?原來的,依舊找這個材料不能改變,依舊用這個模式不改變,古色古香。文字是從漢字稍微加以改變創造的,以漢字為主。二戰之後,因為接受外國文化,外國拼音的字多了,漢字逐漸減少了。在過去以漢字為主的時候,言語不通,我們寫字通,在韓國亦如是。

  所以為什麼要打仗?中國是大國,要把日本當作兄弟看待,它有過失要原諒它。我們怎樣?不但要團結日本,要團結全世界,希望這個地球上永遠沒有戰爭、永遠沒有衝突,這是中國文化的理想,世界大同;是大乘佛教的理想,極樂世界。那是我們自己創造的,用什麼方法創造的?用教育。我們傳統倫理道德的教育日本人懂,但是日本人也丟掉了,不比我們強多少,因為日本接受西方文化比我們早,我們接受西方從日本傳來的,它比我們早兩百年。我在日本講經,日本的法師告訴我,我們這個活動雖然時間不長,會寫到日本佛教史。我說會有這麼隆重嗎?他說是的,因為四百年來沒有人講過經,他說法師你第一次。告訴我四百年前日本的寺院庵堂法師統統講經。我相信,為什麼?看日本過去法師對經論的註解就看出來了。多!《無量壽經》三十多種註解。有一些,大概三分之一註得都很好,非常值得我們做參考,黃念老這裡就引用了好幾種。講經中斷了四百年,怎麼中斷的?外國文化進來了。人有一種喜新厭舊的心理,這個心理作祟,這是好玩意,機器,對於傳統東西疏忽了。《群書治要》,唐朝傳到日本,至少在日本盛行了一千年,西方文化傳來之後,對中國這個舊東西不再深入研究了,所以才有今天這種心理、錯誤的觀念。他有我們也有,我們丟掉兩百年了,滿清最後一百年,有人講,沒有人行,滿清滅亡之後到現在這一百年,講的人都沒有了。

  我們生在這個時代,也是稀有難得的緣分,讓我們認識了傳統、認識了大乘,這個真正是稀有的因緣,通過六十多年的學習,我們肯定了,愈深入,信心愈增長。從信心裡面就產生了愛心,愛護傳統文化,認為傳統文化真正不但救自己國家民族,能救全世界。中國在強盛的時候,你們去看中國歷史,對周邊的鄰國完全是禮遇,沒有侵略過他們,沒有傷害過他們,對他們都是有利益的,文化上的幫助,農業、工業、技術上的幫助,是這些,都是兄弟之邦。周邊這些國家對中國皇帝進貢,就是送的禮物,中國人回禮都加一倍。這是什麼?這是中國傳統教育,教我們對人要厚道,薄來厚往。從小對鄰居,鄰里鄉黨,這樣子我們這一個鄉、一個鄰里自然就團結了,自自然然變成一家人,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寧願自己節儉減省一點,也要把別人照顧好,跟人不結怨恨,結恩惠。

  中國對日本有恩,歷朝歷代日本到中國的留學生,中國這些祖師大德都非常重視他們,認真教導他們,他們回國之後建立宗派,成為祖師。但是這些人了不起,知恩報恩,他沒有把祖宗忘掉,在日本建立一個宗派,這宗派他創的,應該是初祖,他不是的,中國的老師初祖,他算第二代。我們在日本很多寺廟看到,淨土宗的善導,初祖;天台宗的智者,初祖,我們看到很感動,中國的寺廟都把祖師忘掉了,他們還天天拜祖師。雖然不講經了,只留了個形式,可是每天還給祖師那裡燒一炷香,磕三個頭,我們看了很感動。這就是什麼?他不忘本,他知道他的根在中國。所以我們中日兩國的人民頭腦都應該清醒。

  我們學習傳統文化,日本的傳統文化全是中國的。我在日本聽說,日本人告訴我,他們的天皇,第一代的天皇是徐福,所以皇家是徐福的後代。他們問我是不是真有這個人?我說有,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秦始皇曾經派他帶五百童男、五百童女到海上求神仙,以後沒回來,到日本了。如果日本皇族是徐福的後代,我俗家姓徐,跟我是一家人。秦始皇是不好,是個君,因為徐福沒有消息回來,以後徐家這一族都被秦始皇殺了。當然他們在國外聽到,這個仇恨很深。我說仇恨把它忘掉了,二千多年了,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又何必!何況殺人、造作惡業,果報都在地獄。連唐太宗,在中國歷史上是個好皇帝,隋朝亂了,起義的人很多,他也參加了,把其他的人都打敗,自己得到政權,偃武修文,造成貞觀之治。因為殺人太多,他墮地獄。所以要想打仗的人,最好把唐太宗這個光碟多看幾遍,你願不願意墮地獄?殺人愈多,罪業愈重。唐太宗靠這一部《群書治要》這個功德離開地獄了,把他的事情向我們做了個說明我們才知道。你有什麼功德能救世界?如果沒有的話,那地獄就很難出來,不是好玩的。你說不相信,不相信它還有,不是沒有。如果這個東西是信則有、不信則無,這事好辦,不管你信不信,它真有。

  我們學佛的同學要注意一點,我們起心動念不能有惡念,不能有殺害眾生的惡念,不能有盜取眾生的惡念,有這個惡念都是地獄種子,何況發動戰爭,來宣揚戰爭、鼓勵戰爭、贊成戰爭,統統是地獄罪。淨宗同學,我們的目標在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一心一意要親近阿彌陀佛,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成佛,速成無上正等正覺,這是我們第一個目標,我們不能忘記。我們念念都是速成無上正等正覺,念念是普度一切苦難眾生,我們怎麼能幹這個事情?不但不能幹、不能說,念頭都不能起,希望同學記住。念佛,分秒必爭。

  這些年來,海內海外有一些人反對會集本,反對我講這部經,人不在少數,不但有言論,報紙雜誌還有很大的分量。有人拿來給我看,我沒看,我統統把它裝在一個小盒子,放在韋馱菩薩腳下,請韋馱菩薩處理。我哪有時間看這個,我念佛的時間都不夠了,我還有時間看這個嗎?這個事情不是我的事情,護法神的事情,交給護法神處理去。我每天念我的阿彌陀佛、講我的經,一天都不中斷。我心清淨,他罵我沒聽到,他寫的文字我沒看到,拿到手裝在盒子裡頭交給韋馱菩薩,不操一點心,不受絲毫干擾。頂多,他們的意圖我清楚,不願意我回到中國大陸。我不回去好了,我很聽話,你們不讓我回去我就不回去,政府請我回去,你們不答應,我還是不回去,我滿你的願。我住香港這個小地區,我每天念佛講經不中斷,可以了。我們用網路、用衛星電視,你們喜歡聽可以聽得到,天天能收看到,你看到我天天都快快樂樂。

  不能受干擾,受干擾我的虧就吃大了,我不幹這個傻事,那我這六十年的佛白學了,我這個佛就白念了,怎麼這一點小風小浪都禁不起!我不但不怨恨,我非常感謝你們,我在這裡講經,給你們立功德牌位,希望你們長命富貴。人家問我為什麼這麼做,我說如果沒有這些風浪,我們的修學沒有通過考驗,是真是假不可靠。你們都來考我,天天來考我,我關關通過,沒有受絲毫影響,我考試及格,我要感謝考試的老師。無論你怎麼樣對待我,我對待你跟對待我自己一樣,為什麼?你不知道,我知道,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跟我是一體。一體,我怎麼可以傷害?你是牙齒,我是舌頭,你牙齒咬了舌頭,舌頭能怪牙齒嗎?能發個狠心把我牙齒消滅掉嗎?不可能。了解事實真相,這些錯誤的概念完全沒有了。

  錯誤從哪裡來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都從疏忽紮根教育來的。那紮根教育你不知道,你的父母也不知道,曾祖父母,甚至於高祖父母都不知道,怎麼能怪你?佛在這個經上說得好,這些人,造作罪業的人,「先人無知」,你們的先人,父母、祖父母無知,「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沒人告訴你,「殊無怪也」,不可以責怪,責怪你那是不仁。如果你們受過嚴格紮根教育的薰習,你們犯這個錯誤是不能原諒的,是要受處分的,但是你們不知道,不知道就可以原諒。伊斯蘭教《古蘭經》裡頭,我讀過,保衛戰爭裡面,敵人放下武器,真主的告誡,必須以兄弟對待他們,這是仁慈。敵人放下武器,要對待他們像兄弟一樣,不可以有仇恨,仇恨是罪惡,自己懷的有仇恨,自己在造罪惡。這種罪惡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痛苦極了!這個事實真相沒人知道,知道才知道這是世間最慘痛的事情,不能做,決定不可以做!一定從本身做起,熱愛一切眾生,一切眾生愛你,你不愛他,他就不愛你;你恨他,他也恨你。

  所以極樂世界是人建造的,阿彌陀佛提倡,每個往生的人響應,極樂世界的人心純淨純善,有一個惡念的人不能往生。《無量壽經》的會集本,你反對它、你批判它,你不能往生極樂世界,這是肯定的。但是你不能往生極樂世界,你不可能障礙我往生,我一心一意專心精進,一切境緣都不能動搖、都不能干擾,以清淨心、歡喜心來接受,這就對了。所以正報,經文只有一句:

  【欲令我作佛時。智慧光明。】

  我把底下都念下去:

  【所居國土。教授名字。皆聞十方。】

  這每一句就是一樁事情,所以分成小科,第一個,正報妙。智慧是從清淨心生的,有怨恨心、有惱怒,只生煩惱,不生智慧。我處理這個事情,剛才告訴諸位了,我把這些資料疊得整整齊齊、封得好好的放在韋馱菩薩座下,我是這樣處理的,我不看它的。別人送來,我問他是什麼,這一類的,凡是反對這一類的、批評這一類的我都不看。我每天給他們迴向,希望佛菩薩加持他,讓他們真正覺悟。

  念老的註解說,「故知速欲成佛,旨在速度眾生」。主要的為什麼趕快成佛?主要的原因是我趕快有能力幫助眾生。「為欲速度眾生,故須作佛之時,自之智慧光明」。度眾生的智慧、度眾生的德能,完全來自智慧,智慧擺在第一。智慧從哪裡來的?從三昧當中來的。三昧是什麼?清淨心、平等心,我們就用經題上的字來說。心不能染污,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是非常容易受染污的,這是許許多多學佛人一生不能成就的主要原因。你為什麼會被它染污?你接受了它,受想行識你受了,你就有染污;你不受,不受就沒染污。他有能量把這些不善的東西四面八方去播放,我們有我們自己的主見,我不接受。我們在講席裡頭,我也講過多次,現在人最大的干擾,排名第一的是什麼?手機,最大的干擾。你看,無論到什麼地方,那一響,你趕快就動心了,你就被干擾了。所以我勸大家,我自己帶頭,手機不要了。好,省事!不受干擾。每天過的是太平盛世,這每天都是太平盛世,充滿了喜悅。

  上一個星期,我們協會有一個弟子規班,來了二、三十個小朋友,最小的才三、四歲,大的十一、二歲,他們來見我。小朋友問了我一個問題,問我為什麼這麼健康,小朋友問這個問題,很難得。我告訴他,心地清淨、充滿了愛心的人就會很健康。從小要教他,保護清淨心,負面的東西不見,不看、不聽,我們看到的、聽到的全是正面的。跟他講相隨心轉他不懂,他太小了,告訴他愛心能養生,能幫助我們健康,幫助我們不容易衰老。中國古人說「憂能使人老」,一個人有憂慮、有煩惱,容易老化。沒有憂慮,孤家寡人一個,雖有個團體,假的,我根本就不問事,一生守住我的原則,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你說多自在!這一管就生煩惱。我為什麼不管?我的功力不夠。那些煩惱繞在旁邊不受干擾,那個功夫比我高,我不如他。我要有那種功夫,我就可以管,那是什麼人?真正覺悟的人,那是真正再來人。我們不是,我們是凡夫俗子,業障深重,幸虧有緣遇到佛法,佛法幫助我們解脫,幫助我們得自在。我們愛佛法,我們要成就佛法,我們要承傳佛法。人心地慈悲,誠於中,必然形於外,別人親近你,你這個慈悲的磁場他能感受得到,然後你善言善語教他,他能聽得進去,他能理解、他能相信。是不是能行,不必考慮這些,那是他自己的事情,他能行,他就能成就;他不能行,也種了善根,所以一歷耳根,永為道種。求智慧就是求清淨心,清淨心是三昧,也就是佛在大小乘經裡頭常說「制心一處」,這就是定、就是三昧。有時候也寫「止心一處」,停止的止,意思一樣的,止心一處,一念不生,都是這個意思。這個一念不生,是妄念,沒有一個妄念,沒有妄念就叫做正念,正念無念,無妄念,這是養生之道第一個祕訣,省很多事情。

  為什麼人老了就會生病?這個機器老舊了、不靈了,如果心不正,就非常容易感染疾病。為什麼年輕不生病、少壯不生病,老才生病?老人妄想多,擔心的多、害怕的多,怕沒有人照顧,尤其是基本生活。老人可憐。在中國過去的社會,家庭養老,所以中國人有一句話說,落葉歸根。落葉歸根是什麼?退休了,退休年齡到了,不再工作了,回老家,回老家養老。中國的家擔負起兩個大的責任,一個是育幼,一個養老,這是家庭當中兩樁大事,必須讓老人回家度晚年,天倫之樂。中國人這個理念跟外國人相反,外國人,人生一生最享受的是童年,兒童的天堂;中國人最幸福的一個時期是晚年,所有的福報晚年享。幼年嚴格管教,沒自由,學倫理、學道德、學規矩,學這些經教;中年,奉獻於社會國家,為國家、為社會、為家庭造福;晚年享福。跟外國人不一樣,外國人兒童享福,年輕人的戰場,去拼命,去鬥爭、競爭,晚年就是墳墓。墳墓是什麼?老人院就是墳墓。進老人院,那個心很悲傷,老了社會不要我了,沒有人再請我去工作了,失業了,住在老人院。像美國這些富有的國家,國家養老,國家看自己財政收入,收入的多,每個月多一點給你,收入的少,每個月就少一點。我在美國住兩個地方,德州稍微差一點,一個月三百多塊錢,生活費用;加州好一點,可以拿到五百塊,國家養老。這個錢都交給養老院做生活費用,大概還可以多餘,一百塊錢、幾十塊錢做零用錢,這外國老人。每天養老院人,人跟人都不講話,個個都像木頭一樣,我們中國人所說的,坐吃等死。養老院的老人幾乎每個星期總有二、三個走了,你就看到抬出去了,他慢慢想哪一天輪到我了。從這兩方面來看,中國這文化比外國優越太多了,這完全從人生苦樂兩方面來看。

  所以我讚歎大家庭,我喜歡大家庭。大家庭是什麼?家庭負責任。家庭養老照顧無微不至,為什麼?照顧你的人都是晚輩。老人每天跟小孩玩在一起,叫老小老小。養老,老人活動場所多半都在祠堂。因為祠堂那些房子沒用處,一年只春秋祭祀,每次祭祀活動大概三天,一年才用六天,其他都空著的,所以辦學在祠堂辦,養老,老人俱樂部,老人在一塊的時候都在祠堂大廳,那個地方像茶館一樣,有人照顧,茶水、點心。那個家庭富有的大家族,這些照顧都不要錢的;家庭比較差一點的,是很便宜的價錢,收成本,收一點費用。好!老人在一起真快樂,聊天的、講故事的,中國民間這些藝術,說唱藝術,都非常有趣味,小朋友也喜歡聽,也喜歡來敲敲打打,小朋友上課,下課都來了。真的是天倫之樂!老人對待這些小孩,個個都喜歡、個個都愛護。能懂一點事了,大概十歲左右,就給他們講故事,都是老人一生的經歷。小孩聽了他吸收了,他將來處事待人接物的依據,生活教育。老人有專長,特別開闢一個房間給他傳授,書法、繪畫這些藝術都讓小孩學,像專科。還有特殊專長的,都能從小教導這些兒童,培養他的根基,他有興趣,他將來可以學習、深造。

  所以戒定慧非常重要,現在真正懂得這個道理、這個事實真相的人愈來愈少了。今天大家念頭慢慢在轉,往東方轉,都知道培養人才重要,多少人來問我怎麼辦學校?辦學校不難,只要有錢,校舍馬上可以建好,學生也多,一號召,學生都來了,誰教?老師沒有了,教學理念有問題,教學方法有問題。要是用現在一般學校的理念跟方法,那這個學校辦不辦也無所謂了。要用傳統的方法是好,沒有人相信,所以那怎麼辦?辦實驗學校,政府要能承認,這個學校是特殊學校、實驗學校,不算正式的。它實驗,實驗成功了,效果很好,大家再來研究、再來考察。如果真的覺得好,可以做為國家辦教育的參考,修正我們辦學的理念,修正辦學的方法,來把這個實驗推廣。這要時間,眼前我們這一代看不到,總得要三、四代之後才能看到成果,古人所謂的百年樹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達摩祖師到中國來只傳一個人,傳到第六代,到惠能大師開花結果,六代。前面五代單傳,六代,到第六代,禪宗才遍中國,到處都是。我們的傳統文化丟掉兩百年了,想在短時間看到花果,這個做不到。短時間,最重要的就是培養人才。

  人才,今天沒有老師,怎麼培養?要用戒定慧這個方法去摸索,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譬如你學《論語》,專學《論語》,一生就學這一部書。學了十年,有可觀的成就。十年之後,你能夠教人,沒問題。一遍一遍去讀它,《論語》不長,每天至少可以讀兩遍,三年可以讀兩千遍。如果能讀上一萬遍,你就是孔老夫子再來,就變成現代的孔子。得要真幹,真下決心,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古人說「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能念上一萬遍,大徹大悟。如果能把名聞利養放下,他會明心見性;妄想分別執著沒放下,他得的是世間禪定,真的可以達到孔孟的境界,聖人出來了。

  我們在馬來西亞辦漢學院,目的就在此地。所以我是實驗學校,這些人都稱為研究員,不是學生,也不是老師,我提供這個環境給你好好念書,你的生活我們照顧,你不用擔憂,衣食住行我都照顧到,只希望你在這裡專攻一樣。每個星期給我們做兩個小時報告,這是什麼?成績檢查。這些報告都現場錄像,光碟保存,這就是你的資料,這是你的真正成就。十年之後,把你這個成就送給國家,讓國家教育部來認定你能不能達到大學博士的標準,如果能夠達到,授予博士學位。我在馬來西亞跟納吉首相談這個問題,他問我,你這個學校將來老師有多少博士、多少碩士?我說一個都沒有。他很驚訝。我說碩士、博士我請得到,我認識的很多,但是他不能教我的課程。我的課程,是每個研究員自修成就的。他們每天可以有兩個小時在一起做交流的活動,學習心得交流,每個人做幾分鐘的報告,二、三分鐘的報告,他學的這門的心得,最好的東西,幾句話,這是精華。多半的時間他自己去找參考資料、去學習,這麼個方法才能把人才培養出來。一定要有堅實的戒定慧的基礎,才能成為一代大師,不吃苦頭,僥倖得不來的。

  依報,『所居國土』,這就是學習的環境,要給他提供合理的學習環境,環境要幽雅,設備要齊全。特別是圖書館,要有豐足的藏書,他想找的資料統統可以找到,要有個規模大的圖書館。這個裡面不邀請專家學者來講學,這是老師教我的。我當時問他為什麼,學生專心學一樣東西,常常聽到外面人講的話,受影響,古人所謂「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最怕的是自讚毀他,聽多了,知見分歧,自己沒有方向、沒有目標,這最可怕的事情。我在台中跟老師十年,這些高僧大德、長者居士經過台中,老師向來請他們吃飯,歡迎、接待他們,不請他們講演,我在這裡學到這個。內行的人不怕,現在都是外行。內行是什麼?內行是僧讚僧,請你去講演什麼?讚歎,讓他們的學生、信眾增長信心。這個對!外行的是,我學的這個比你們這個好,你們這個沒有我的好,學生一聽心慌了,那裡還有好東西。這找麻煩的!所以我們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那是榜樣,參學的榜樣,每個善知識對自己所學的這個東西謙虛,讚歎別人,沒有一個例外的,自讚毀他一個也找不到,《華嚴經》給我們做了示範。

  所以我在各處講經這麼多年,很多寺廟一些老和尚都願意來請我,什麼原因?我讚歎他們,讚歎方丈住持,讚歎這個寺廟裡面的大眾、法師,讚歎他們的信徒,讚歎他們學習的法門。他們聽了之後,對老和尚更尊敬,對這個道場法師更有信心,歡喜!我在各地講經,所有信徒的供養我一分錢不帶,統統歸常住,名利雙收,要不然誰敢請你?道場最怕的是什麼?你來講經,收了一批皈依弟子去了,把紅包都帶走了,下一次人家再不請你了。我們法緣殊勝是這麼來的。我到每個地方去所要求的,旅費道場給我,只需要這個,在那邊講經期間,吃住接受你供養,其他的都不要。到以後發展了,別的宗教也請我講經,我講它的經。我在天主教講《玫瑰經》,《玫瑰經》是天主教的早晚課誦本,是最重要的部分,天天要念的;在伊斯蘭教,我講過《古蘭經》,都歡迎,讚歎它,沒有小看它,沒有批評它。

  現在人喜歡批評,我覺得今天的亂世,我們最好少批評,我們厚道一點、仁慈一點,多讚歎,不要給眾生添麻煩。盛世,太平盛世可以批評;亂世,要團結重要,這時代不一樣。今天我們迫切需要的,沒有別的,就是安定和平,安定和平是決定不可以批評。尤其要常常勉勵大家不競爭,不學外國人的競爭,不競爭就不會有鬥爭,不鬥爭就不會有戰爭。所以戰爭是從競爭升級上來的,這個不是好事情。鼓勵大家知足常樂,生活需要適可而止,絕不浪費。我聽說中國習主席已經在提倡這些好的方面,提倡廉潔、提倡節儉。過去官場請客浪費很多,聽說他現在要求的是三菜一湯、還是四菜一湯,這個好!這一天替國家培多少的福報,替自己培多少福報?這不能估量。造罪業就感得惡報,感來的災難、疾病。這種健康的飲食,身心健康,幸福快樂,社會安定,世界和諧,中國人可以領導全世界。決定要消除戰爭,要消除戰爭就首先要消除鬥爭,要消除鬥爭,必須消除競爭。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沒有講競爭的,講盡分。盡分是什麼?我自己本分的事情我做好,我盡本分,我不跟人競爭,這個很重要。國家現在在提倡,好事情,每個人都要學習,每個家庭都要學習,替自己培福,也替國家、替社會培福。

  下面這一小科,「名號妙」,他度眾生這個善巧太奇妙了!『教授名字,皆聞十方』。「此即四十八願中,第十七,諸佛稱歎願」。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不稱讚阿彌陀佛、讚歎阿彌陀佛,為什麼?他有真實的實德能,真實的智慧,真實的道德,真實的利益,給眾生真實利益。這下面給我們說,第十七願,諸佛稱歎,第十八願,「十念必生」,第十九願,「聞名發心」,第二十願這裡沒有寫,二十願也很重要,「皆作阿惟越致菩薩」,不得了!這是本願裡頭所包括的。這個是十念必生,不分男女老少、貴賤貧富,乃至於毀謗大乘、五逆十惡,只要一口氣沒斷,最後的那一口氣真正懺悔,真正認錯、懺悔,發願念佛求生,阿彌陀佛都來接引,這真叫同體大悲、同體大慈,慈悲到了盡處。

  彌陀是我們的導師、是我們的典型、是我們的榜樣,我們要向他學習。他在哪裡?這本書就是。這本書是五種原譯本的全本,因為五種原譯本互有欠缺,有的這個本子有,那個本子沒有;那個本子有,這個本子沒有,它這個把所有統統聚集在一起,你讀這一本就讀了五種原譯本。原譯本裡面全讀到了,重複的地方略去了,真是五種原譯本的精華,圓滿具足。關鍵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經只是勸導我們,把西方極樂世界介紹給我們,要懂得這個意思。我們明白了,才真正發心選擇西方極樂世界做我們修行的場所。我們修行找不到個好地方,環境好,極樂世界;老師好,阿彌陀佛。同時這阿彌陀佛心量大,不小氣,你只可以跟我學,不能跟別人學,不是的,阿彌陀佛鼓勵每一個人心量拓開,到十方世界諸佛剎土裡頭去參學,這個心量多大!

  這些參學的人他們有本事,他有化身,所以出去參學,本身沒有離開阿彌陀佛,在阿彌陀佛講堂裡面聽經,沒動,分身去了。分身管用,分身到諸佛剎土,供佛修福;聞經是修慧,福慧雙修。我們在這個世界想見一尊佛都難,遇不到,到西方極樂世界,念念之中完全隨自己意思,能親近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頭的如來。不但上求福慧,而且還下化眾生,他們可以分應化身,度一切有緣眾生。這地方能不去嗎?學佛的人念念就是想得到這些,它太難了,要把煩惱統統斷掉都斷不了,很想斷就是斷不了,彌陀開這個法門,帶業往生,不斷也能往生。不斷怎麼往生?只要把煩惱控制住、伏住了,煩惱沒斷,但是它不起現行,一念當中就能往生。這個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問題就是你肯不肯做,沒有一個做不到的。

  最近,十一月的事情,也就是兩個月之前,東北劉素青居士發心表演給我們看,做成功了,劉素雲的姐姐。劉素雲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榜樣,她在十幾年前得紅斑狼瘡,這個病比癌症還厲害,很少人能活下來的。她得紅斑狼瘡,不能工作了,在家裡頭,她得到一套我講《無量壽經》的光碟,早年講的,十幾年前。得到之後,每天聽經十個小時,她十個小時只聽一個小時的。因為那個時候經講得沒這麼詳細,講得很簡單,大概只有一百多個小時,這部經就講完了。現在我們的標準時間是一千二百個小時。每天聽一講,就是一個小時聽一講,這一講聽十遍,長時薰修。所以聽十個小時,每一個小時聽十遍這樣聽法,以外時間全念佛。過了幾個月,那個紅斑狼瘡好了,到醫院檢查完全沒有了,連疤都沒有。醫生就問妳怎麼好的?他說一般雖然好了,那個疤痕是除不掉的,妳怎麼連個疤都沒有。她跟他說我念佛念好的,沒有看醫生,也沒有吃任何藥、擦任何東西,都沒有,每天就念阿彌陀佛,聽經。她說的話你要相信,她在這個地方,一生不打妄語,這個一般人做不到,所以她說的話沒有人不相信,決定不會說假話的。我們也是在很多年之前,有一個新聞記者訪問她,這個光碟我看到了,看到的時候我就找人跟她聯絡,才聯絡上。到我這來過幾次,參加論壇,講得好,沒有學過的經她統統會講。十年時間,十年就一部《無量壽經》,應該是開悟了,不是大徹大悟,肯定是大悟。

  有一天她跟她姐姐講,念佛法門這麼好,往生這麼容易,要有個人來表演一下念佛往生,快快樂樂往生,讓大家看到,可以做證明,是真的不是假的,找到有這麼個人就好了。她姐姐一口答應,我來。她來表演。姐姐念佛不過三、四年的時間,時間不長,因為她是家庭主婦,家務事很重。她答應,她真幹。她說我幹這個事情證明什麼事情?證明我是依夏蓮居老居士會集本修行的,我是依黃念祖老居士註解修行的,我是聽淨空法師光碟修行的,是真的不是假的,她來表演。發這個心之後沒多久,劉素雲偶然得到一個信息,也不曉得從哪來的,好像耳朵聽到些聲音,是數目字,她就把它寫下來了。這個信息是二0一二一一二一一二,就這麼幾個字。劉素雲心裡一想,是不是她姐姐往生的那一天,她就記下來,送給她姐姐。她姐姐看了一看,點點頭,就收起來了。她的解答是二0一二是年,一一是十一月,二一是二十一號,一二是十二點鐘。

  果然在這一天,大家歡歡喜喜在一起說笑話,她就說明她要表法,我要做給大家看,念佛人活著走的,歡歡喜喜走的、快快樂樂走的,跟大家來宣布、來說明。時間到了,正好是這個時間,一秒都不差,跟大家揮揮手,好像再見,她就走了。走的時候她有幾個動作,也是預先告訴人的,她說阿彌陀佛來接我,我見得到,你們見不到,我坐上蓮花你們也看不到,她說我上蓮花那個動作做給你看,預先跟大家講了,走的時候果然是這幾個動作。這個光碟我們這裡有,把它錄下來了,一點都不假,佛來接引她。這在三轉法輪裡頭叫作證轉,來給大家做證明,這個經沒錯,依照這個經修行真能往生,我就是榜樣。

  四十八願裡頭,第十七、十八、十九、二十都是非常重要的大願。「欲令十方眾生,聞佛名號,乃能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乃至下至十念」,這是最下的,只有十念,「皆悉得生」。臨終十念就能往生。「故知眾生得度,首在聞名」,這名號,「故法藏菩薩願成佛時,佛之智慧光明,國土之超勝殊妙,導師(就是教主彌陀)之名號功德,普聞十方。端為眾生聞名發心,得生極樂,決定成佛」。這些話我們要相信,決定不能疑惑,這幾句話是這部經裡頭最重要的一段開示。這個法門確實是難信易行。

  早年我年輕的時候,章嘉大師給我講過,世尊的教學,他老人家告訴我,知難行易。因為知難,所以佛才四十九年講經教學,知太難了,行真容易,你看看大乘教告訴我們,只要你能夠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成佛了,就轉凡成聖,一念之間。釋迦牟尼佛做給我們看,菩提樹下入定,萬緣放下,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成佛了,就那麼簡單。六祖惠能在中國表演給我們看也是那麼簡單,不認識字,雖然在黃梅住八個月,禪堂沒去過、講堂沒去過。在黃梅,換句話說,他什麼都沒學到,只是在碓房裡每天舂米、破柴。我們看他是舂米破柴,他自己修甚深禪定,只有五祖忍和尚知道,沒有另外一個人知道。所以五祖傳法向大家宣布,你們每個人修了這麼多年,寫一首偈子來給我看看,真的明心見性,衣缽就傳給他,立為第六代祖。忍和尚雖然宣布,沒有人敢作偈子,大家都以為第六代祖肯定是神秀。神秀當時可以說是五祖的助教,得力的幫手,到山上來參學,很多都是神秀代替五祖來接待。逼著神秀寫偈子。這一段故事大家都知道。

  佛教不講別的,講放下就是。佛教有什麼好爭的?釋迦牟尼佛說他一生一句話都沒說,誰要說他說法,這叫謗佛,這毀謗他。說了四十九年,怎麼沒有說法?這個意思很深,說而無說,無說而說。既然是說而無說,有什麼好爭的?這爭就錯了。就是六祖在光孝寺講的風動幡動,「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這話說得好!好,時間到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158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一十頁,我們從第三行念起,從註解:

  『教授名字,皆聞十方』。「此即四十八願中,第十七,諸佛稱歎願,第十八,十念必生願,第十九,聞名發心願之根本。欲令十方眾生,聞佛名號,乃能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乃至下至十念,皆悉得生。」淨宗的殊勝,就是殊勝在此地。我們這一生如果遇不到這個法門,修學任何一個法門都很難成就。成就的標準是脫離六道輪迴。換句話說,其他法門,實在講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每一個法門都能幫助我們成就無上菩提,可是都要斷惑。惑是煩惱、迷惑,煩惱無量無邊。佛將煩惱歸納為三大類,第一類見思煩惱。我們對於眼前一切諸法的真相,迷了,於是都看錯、都想錯;看錯、想錯,當然就說錯、就做錯。這些錯誤會引發業報,如果錯誤當中心行善,感得就是三善道的果報;如果不善,則感得三惡道的果報。這就是不能超越六道輪迴,這沒有成就,這苦不堪言。比這個更高的,沒有塵沙煩惱,有無明煩惱,一層比一層困難。突破無明煩惱,這才算是成就,不但超越六道,他超越十法界,真成就。超越六道輪迴是小乘的成就,這事真難!

  煩惱能斷嗎?我們看看經教裡頭告訴我們的,煩惱從哪裡斷起?看小乘初果,大乘十信位的菩薩初信位。《華嚴經》講五十一個位次,十信好比是小學,十住好比是中學,十迴向是大學,十地是研究所,等覺是博士班,我們用這個做比喻,大家好懂。初信位的菩薩,這入門,真正佛弟子,上小學一年級;小乘初果,叫須陀洹。它的條件是真正放下身見,五種見惑,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這五大類錯誤的看法,他放下,才能證得。我們試試看,能不能放下?如果我們不能放下,換句話說,你沒有入門,你在佛門外。證得初果,才是真正佛弟子。這樁事情對我們來講,真難住了。五種見惑我們知道,五種思惑我們也曉得,思惑是貪瞋痴慢疑,見惑斷掉再斷思惑,它有層次的。斷見惑證初果,思惑,在上面三個位次,小乘二果、三果,四果才斷盡,思惑斷盡,證阿羅漢,這就出六道輪迴。初果、二果、三果都沒有出六道,但是他是聖人,他不是凡夫,他證得位不退,不會退落到凡夫。我們就說須陀洹,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他就證阿羅漢果,就出離六道輪迴。我們自己想想,這個實在是斷不了。

  只有這個法門可以得度,淨土法門。這個法門跟我們說帶業往生,也就是說不必斷煩惱,煩惱可以帶到極樂世界去,就能往生。可是它有條件,煩惱雖然沒有斷,往生那一念,煩惱不起現行,才管用。如果往生那一念,煩惱起來了,那不管用。往生那一念,要是阿彌陀佛才行,十念、一念必生,最後一念是念佛,沒有煩惱的念頭。這樁事說得容易,做起來可不容易,誰有能力保證自己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沒有一個人敢保證,人怎麼走法也不一定。想到這樁事情,我們不能不做周全的準備,這比什麼都重要。那是什麼?我們得認真念佛,把佛號念熟,熟透了,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全是阿彌陀佛,這就是我們往生的保證。

  萬緣放下,不但世間法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金剛經》上佛告訴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就是佛法。他說得有道理,如果法要不捨,你還執著這個法,換句話說,你須陀洹果都證不到。佛說得好,真實狀況全教給我們,我們要會聽,我們要能夠體會佛的意思,要把講的話聽懂,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為什麼要放下?自性清淨心中,你想有佛法嗎?自性清淨心中,一法不立,哪來的佛法?所以佛告訴我們,佛法因緣生,因為有世間法,所以佛就建立一個佛法。可別把佛法當真,世間法我不執著,我執著佛法;不是教你換對象,是教你把執著放下,換對象不行。教你說一切法都沒有,你又害怕,你沒有把握,所以佛方便起見給你建立一個法,要懂得佛法是因緣所生法。《中觀論》說得很好,「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八不中觀裡頭說的,那個「我」是釋迦牟尼佛,佛講的。所以一定要懂得,要慢慢體會到真相。

  佛在大乘教裡講得很清楚、很明白,但是統統在言外。老師以前告訴我們,看佛經、聽佛法,要懂得弦外之音。所以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教我們學習佛法的方法,聽經,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你就真聽懂了;看經,離文字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這個經你就能看懂。不能著相,著相是有執著、有分別、有起心動念,那全錯了。佛講得真好,只要你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就成佛,你就證得佛法。佛法是你心裡的心法,不在外頭,統統在自性裡。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就是自性,法身沒有相。現在有一些宗教說真神沒有相,這個說法跟佛法講的法身一樣。它是一切萬法的本體,所以稱它作法身,就是一切法之本身。一切法是假的,不是真的,這現在科學家知道,一切法都是從波動現象裡頭發生的。理太深了,叫深密,現象不可思議,無法想像,所以叫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法身無相,法身無不相,法身的體,無相;法身起作用,什麼相它都能現,能生萬法。雖生萬法,萬法不是真的,是假的,這個一定要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因此統統不能執著,執著就錯了,不執著就對了。所以空有二邊都要放下,都不能執著。二乘人執著空,凡夫執著有。二乘人能夠離開六道輪迴的苦報,比我們好多了,但是他還是放不下,我執沒有,他有法執。

  那麼這個法門,這個法門是指方立相,確確實實給我們指定一方,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教我們執持名號。你看,佛法破執著,這個法門就教你用執著。你不是喜歡執著,執著放不下嗎?把執著換掉,世出世間的執著放下,就執著阿彌陀佛。這是阿彌陀佛度眾生的善巧方便,巧妙到極處,你念這個名號就跟他相應。其實名號的意思,全是自性。阿彌陀佛四個字,梵語音譯過來的,要翻成中國的意思,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無量覺。無量覺是什麼?自性。人人都有無量覺,人人本來是無量覺,所以《華嚴經》上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點都不錯。阿彌陀佛就用無量覺做他的德號,勸導大家念這一句佛號,跟他就相應,跟他相應,跟自性相應。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名號功德無量無邊,真難信!如果真正相信,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他在現實這一生當中,就一樁事情,念阿彌陀佛,除念阿彌陀佛之外,他沒事。

  早年我跟老師在一起,老師給我說了很多遍,他很想學鄉下的阿公阿婆,學了幾年學不像,不簡單。中國古人所說,「唯上智與下愚不移」,這兩種人是決定去往生。上智,上上根人。那個阿公阿婆是下下根人,最下根人,他什麼都不懂,你問他什麼都不曉得,他就一句阿彌陀佛,一天到晚笑咪咪的,像彌勒佛一樣。看到你笑,好像很傻一樣,傻笑,你問他什麼都是阿彌陀佛,你跟他講什麼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他就點頭,也不知道聽見沒聽見,除一句阿彌陀佛之外,他什麼都沒有。這種人往生,往往是上上品往生。為什麼?他跟上智的人不一樣,但是用的功夫一樣,用的方法一樣,換句話說,得的果報應該是一樣。不敢輕視,對這種人我們要恭敬頂禮。

  廬江有幾位法師來看我,我就說這個給他聽,他說他們寺廟旁邊有好幾個。我說那是菩薩,你們千萬不要小看他,不要看不起,他往生成就在我們之上,我們對他要恭敬讚歎。有這種人,這種人才叫真念佛!我們這個念佛裡頭還夾雜著不少雜念,他不夾雜,他是純淨純善。所以這種人,寺廟旁邊附近有這麼幾個,這寺廟有福,有他們加持,這個地區不會有災難。為什麼?有真用功的人在那裡,那是菩薩。往往這些人,沒人瞧得起,都不理會,這是我們的過失。我們懂得、明白了,看到這個,就會自然對他禮敬、稱讚。

  所以這個十念必生,我們要牢牢記在心上,最好是把這句佛號念在心上。老師以前教給我們,把我們心裡面不善的念頭放下,善的念頭也放下,把阿彌陀佛裝在心裡,心裡只有一尊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才能夠做到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法子好!聽經是為了斷疑生信,目的在此地。我的疑心沒斷,我的信心生不起來。信心有了,但是信心力量不夠,對這個世間還放不下,這就是信心力量不夠。信心力量充足了,世出世間一切法全放下,只有這一念。念到個半年、一年,問你往生有沒有把握,你會拍拍胸膛,我有把握。《淨土聖賢錄》、《往生傳》所記載的,真正念佛人,三年往生佔一半以上。

  我年輕初出來講經,三十幾歲,三十三歲出家就開始講經。基隆有個德融法師,現在不在了,年齡跟我差不多,曾經提出一個問題問我,這個問題我想大家也有。《往生傳》、《淨土聖賢錄》裡頭,差不多有一半都是念佛三年就往生,他問我,是不是他們壽命就到了?這個在邏輯上講有問題,哪有那麼巧的事情?二、三個可能有,不能那麼多。那是什麼原因?有壽命,不要了。我跟阿彌陀佛這個信息通了,我的壽命不要了,求阿彌陀佛來接引我,行不行?行。我們在《淨土聖賢錄》看到宋朝瑩珂法師,那不就是個例子嗎?瑩珂法師是個破戒比丘,他的好處就是他相信因果,他知道他所作所為必定墮無間地獄。想到無間地獄,他就害怕,他向他的同參請教,有沒有方法叫我不墮地獄?就有一個同學給他一本《往生傳》,他去讀,每讀一個人都流眼淚,非常受感動。這本書看完之後下定決心,把自己關在寮房裡面,不吃不喝,也不睡覺,一句彌陀念到底。念了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了。真信,真幹!佛告訴他,你壽命還有十年,等十年到了,到你命終的時候,我來接引你。這等於說,佛給他授記,他還有十年就可以往生。他很聰明,他向佛要求,我十年壽命不要了,我現在跟你去。什麼原因?我的劣根性很重,禁不起誘惑,這十年我又不知道要幹多少壞事,恐怕到那時候不能往生,我現在就走。佛就答應他,行,三天之後我來接引你。三天之後真走了。

  為什麼當時佛不帶他走,要等三天?這裡頭有道理。當時帶他走,人家把房門打開一看,瑩珂自殺了,不知道他往生,以為他自殺了。所以三天之後,他有足夠的時間,把他的信息傳給別人,讓多少人注意這個事情,然後看他往生,真的不是假的,增長對淨宗的信心。所以他向寺廟人都說,三天之後阿彌陀佛來接引我,人家不相信,你這個無惡不作的出家人,關在房裡關三天,佛就會來接引你?沒人相信。好在三天不遠,大家看,看你三天往不往生?到第三天,他請求大家念佛送他。大家歡喜,好,我們送你。果然,念了大概一刻鐘,古時候的一刻,大概是我們的半個小時,半個多小時。因為古時候只用十二個時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用十二個時辰;我們現在用這個時是西洋的,二十四,稱為小時,我們的時辰比它大。瑩珂告訴大家,「阿彌陀佛來了,我要走了」,跟大家告辭,真走了,沒生病,一絲毫障礙都沒有。這樁事情記在《淨土聖賢錄》、記在《往生傳》裡頭,《安士全書.西歸直指》這裡頭也節錄了一小段。所以真求往生,佛很慈悲,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真正到功夫念熟了,想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也不礙事。為什麼多住?多住絕不是為自己,是為度眾生,還有有緣的眾生,你跟他講他相信,那就是說我要多帶幾個人到極樂世界,這是阿彌陀佛很高興的事情。

  這一部經,這個會集本,夏蓮老用了十年的時間會集成的,可以說是五種原譯本的集大成。重複的地方一再斟酌,消深易淺,文字通暢,很容易看懂。五種經裡面所說的,一樣不漏,專門為世尊末法九千年做得度的津梁,稀有難逢,我們能夠遇到,真不容易。黃念老他的集註,實在可以說是這部經圓滿的註解,用心良苦,不用自己的意思來註,用集註。用自己的意思來註,毀謗的人就更多了。現在人瞧不起古人,也瞧不起真正有德行、有修持的人,他瞧不起,他會毀謗你,你有什麼資格註?念老說,不是我註的,佛在這個經上說的、那個經上說的,古來祖師大德說的,都是他們講的,不是我說的。這大家沒話說了。這是智慧!總共採用一百九十三種註疏,所以看他註解,等於讀了八十三部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的語錄。經稀有,註也稀有,我們有緣得到的,這也是稀有,一定要認真努力。極樂、娑婆,搞清楚、搞明白了,你自然會放棄娑婆,求生極樂。這就是現在人講的移民,我們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個經本是護照,保證書,依教修行的人,沒有一個不往生。真的,善導大師所說的萬修萬人去。

  下面說,「故知眾生得度,首在聞名」,這是彌陀無比殊勝的大願,給我們開了這樣方便之門,聽到這一句名號,阿賴耶裡頭就種了佛種子,就跟極樂世界有緣,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故法藏菩薩願成佛時,佛之智慧光明」,這是他所希望得到的,第一個,如同佛一樣的智慧光明。「國土之超勝殊妙」,他建立這個道場,實在這個國土是道場。《無量壽經》是世尊在世多次宣講,這很特別。一切經佛只講一遍,沒有講重複的,唯獨這部經多次宣講。所以譯本裡面出入很大,不同的意思很多,這絕對不是一次講的。古人判斷至少是三次以上,因為還有七種翻譯本子失傳了。本經在中國十二次翻譯,現在留下的是五種翻譯本,如果那七種要是發現了,可能還有不同的。為什麼要多次宣說?度眾生最重要的一個法門,希望大家遇到別的法門,沒有辦法斷煩惱、不能成就,就取這個法門,這個法門肯定成就,保險的成就。

  所以道場殊勝,極樂世界是個道場。佛說這麼多次,只說極樂世界兩種人,一個是阿彌陀佛,一個是菩薩,阿彌陀佛是老師,菩薩是學生。它是學校,是個大學校,只有老師跟學生;沒有國王,沒有玉皇大帝,沒聽說極樂世界有;沒有士農工商,它完全是個學校。我們今天跟世界其他宗教在一起交流的時候,就可以把佛法介紹給他。因為現在很多不同宗教,他喜歡知道佛教是什麼。佛教是教育,神聖的教育,到極樂世界去上學去的,拿到最高的學位,成佛,你又可以回到你的宗教。宗教好比是家裡,有父母,學校有老師,沒有衝突。任何宗教都可以學佛,為什麼?成佛,成就圓滿的智慧,你到你那個宗教裡頭去作神、作天使,好,可以普度眾生,一點妨礙都沒有。

  我過去在美國,人數不多,十幾個美國人,我們的鄰居,四鄰,他們來找我,問我們是幹什麼的,好像每天都很快樂,到處看到你們都是滿面笑容,你們是學什麼的?我們就告訴他,我們是學佛。他說,佛是什麼?我們給他講,佛是快樂;要,他們要快樂;佛是清淨,清淨他也要;佛是長壽,長壽更要了。這問題就沒有了。我說好,我們星期六給你們開一個班,歡迎你們到我這邊來,學智慧、學清淨、學長壽,跟我們一樣快樂。星期天他們上教堂,沒有衝突,教堂是你們的神,你們跟神是父子關係,你們稱他作父、稱上帝,自己是上帝的子民;在佛這裡,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極樂世界是學校,不是教堂,不是天堂,是學校。很容易接受,很歡喜學習。

  現在還有一些西方的朋友,他們對輪迴感到挺新鮮的,問我,輪迴是真的嗎?我記得西方有這些資料,早年我在美國有看過,西方人的輪迴。特別的是,這些年來西方的催眠很發達,到處都有。催眠能說出你一個人過去生,過去一世,再過去一世。我看到有一個報告,她催眠的深度,到好像過去八十多世,四千年前,她能說出來,她住在岩洞裡頭,在那個時候沒有房子,住在岩洞裡頭,打獵為生,說出那個時候的生活狀況。證明真有,不是假的。還有在催眠當中說明現在跟家裡妻子兒女前世的關係,過去生中都有緣分,又轉世來了,又到一起來了。還有人在催眠時候,曉得過去生中住在哪個村莊,走的時候是什麼樣子,他死了以後埋葬在什麼地方,去找,果然找到。看到病歷一查,沒錯,是這樣的。就證明真的,不是假的,人不是死了就沒了。我常講,人死了就不得了,必須在那一口氣在的時候,要把我們的問題解決,不再搞輪迴了。輪迴不好玩,很辛苦。今天我們找出一條出路,往生極樂世界,人人有分,人人都去得了,我們才學。如果學了沒有把握,要斷煩惱,要斷習氣,這個難。我們找一個很輕鬆的法門,很有把握的,十念必生。

  學校,國土就是學校,殊勝微妙。「導師」,極樂世界只有導師阿彌陀佛。往生去的人程度不一樣,有菩薩往生的,高級班;有二乘人往生的,中級班;我們人天往生的,初級班。它那裡分三班,但是三班是平等的。是有三班,沒錯,待遇平等,阿彌陀佛加持,統統都作阿惟越致菩薩。換句話說,智慧、神通、道力都跟實報土的菩薩平等,這沒聽說過。釋迦牟尼佛講經四十九年,從來沒有說哪個佛國土裡頭有這樁事情,平等的,所有諸佛剎土就跟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一樣不平等。菩薩住實報土,我們見不到;他能見到我們,我們見不到他。阿羅漢住方便土,就是四聖法界,十法界裡面聲聞、緣覺、菩薩、佛。方便土還有四層,高可以看下面,下面看不到上面。極樂世界統統都能看見,不但看見,就好像在一起學習、在一起上課。這個我們在經文裡頭讀過,「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說法,一音說法,不同的程度人去聽,淺深就不一樣。我程度淺,聽得淺,我明白、歡喜;他程度深,他聽得深。我喜歡聽《無量壽經》,佛給我講《無量壽經》;那個人喜歡《法華經》,聽的,佛跟他講《法華》,不一樣。佛講經沒有教材,聽經沒有課本,你想聽什麼,聽到那個聲音就是佛說的,佛就是給我講這部經,所以特別親切。佛為誰講的?為我講的。

  所以我看這個經,看這麼多遍,也講了十來遍,我看到一樁什麼事情?它真妙,妙極了!我發現一樁事情,往生極樂世界,進入阿彌陀佛的講堂,是學生;出講堂呢?出講堂就成佛了。沒有成佛,你不會出講堂,離開講堂就成佛,不可思議。修行無量劫,無量劫可以濃縮成一剎那,一剎那延伸就是無量劫,在極樂世界念劫圓融,沒有時間限制。真是這個樣子的。為什麼?到極樂世界,這個身不是肉身。我們現在這個身是阿賴耶的相分,我們起心動念是阿賴耶的見分,阿賴耶是妄心,它當家做主。到極樂世界,沒有妄心了,個個人轉識成智。在哪裡轉的?在蓮花裡頭轉的。你看,我們這個身捨掉,阿彌陀佛拿蓮花接我,我們坐在蓮花裡頭,蓮花合起來;到極樂世界,蓮花開了,蓮花開了身就變了,這肉身沒有了,轉八識成四智。所以到極樂世界的身是法性身,居住的環境是法性土,法性不生不滅。阿賴耶是生滅的、無常的,法性真常,不生不滅。所以不要吃飯,不要睡覺。極樂世界沒有月亮、太陽,一片光明,佛身放光,每一個人身都放光,花草樹木放光,宮殿放光,大地都放光,光明世界,沒有黑夜。所以你進講堂去聽經,聽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出來了,成佛。不成佛不出來,成佛就出來了。出來,到他方世界,跟你有緣的世界,你到那裡去作佛,去教化眾生。經上講,你的名號叫妙音如來。妙音是什麼?阿彌陀佛,妙音,我們是因妙音成就的,將來我們教一切眾生,統統是念佛法門,非常不可思議。

  如果你對其他,像《華嚴》、《法華》、《楞嚴》這些大經大論特別喜歡的,你在極樂世界聽經,那就聽那個經,也聽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成佛了。極樂世界是一個佛教大學,是個速成班,非常快速。一定要把握住,這個機會放棄了,下一次再碰到,肯定會碰到,但是要經過很長時間,老師說的長劫流轉。這一生不把握,不免長劫流轉,這都是真話,不是假的。抓到這一點,就抓到一切,這一部經就是一切經。

  我學了六十多年,講經五十五年。我二十六歲聞佛法,三十三歲出家,出家就在三藏學院教書,就開始講經。第一個講經的道場,台東佛教蓮社。那個時候的住持是明訓法師,我們的師兄弟,好像還在,在埔里,對,他還在。頭一個他請我去講經,我對外講經第一個在那裡,講《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這麼多年,大小經講了幾十部,最後的選擇就是選擇這部會集本。本子是老師給我的,他在台中講一遍,我沒聽到,那個時候我跟他還不認識,在法華寺講的,大概時間也不是太長。他老人家講經,一個星期講一次,這個經我相信大概要講半年。他的眉註,自己用毛筆寫的,老師講這部經的時候,六十多歲,不到七十歲。這個本子給我,我從頭到尾一看,無量歡喜,因為他的註子我看得懂。那個時候我就發心想講,給老師報告,老師說不行,你太年輕了。太年輕,其他的經我都講。他說,這個經有爭議,有一些法師不同意,他們出來講話反駁,你抵不住。我那個時候沒想到這些事情。所以就把它收起來了。

  到老師往生了,我在美國,這本子我找到,想紀念老師,把這個本子印了一萬本,在海外流通。每個人看到都歡喜,找我來講。所以我第一次講這個經在加拿大溫哥華,第二次在美國加州,以後回到台灣,台灣同修找我講,在台灣好像講過二、三遍,總共講了十遍,用老師的本子講了十遍。沒有想到這些年來,果然遇到這麼大的風波,老師的話應現了。好在我們年齡也大了,能禁得起,能不為他們所動搖,依照這個經修行的人非常之多。這個本子印的也多,到處都印。真正是個好本子,用世間法來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本子全有。不但能幫助我們往生,就世間法也了不起,所以要認真努力的來學習。

  「導師之名號功德普聞十方,端為眾生聞名發心,得生極樂,決定成佛。」這是彌陀教化眾生目的之所在,幫助大家往生到極樂,聽他教誨,決定成佛,這保證你。「教授」,這個地方講的,經文上講的教授。「教授。宣傳聖言,名之為教。訓誨於義,名之為授。」佛經上稱教授,我們有時候連到教授和尚,其實和尚就是教授,教授就是和尚。和尚是印度話,親教師,不是普教授,他親自指導我的,我是他的學生。我這一生,我的親教師,李炳南老居士是我的和尚,我的法從他那裡來的。和尚,在家人可以稱,不分在家出家,親教師。比丘,只有出家人專稱,在家人不能稱。法師,在家人也可以稱,不分在家出家、不分男女。教授也是如此,教授也不分男女、不分在家出家。他有修行,他有智慧,真正能指導你的,這就是教授和尚。「即教導與傳授經法義理之義」,這樣的人才稱為教授。「如是之善知識,稱為教授善知識,今之經文,乃其簡稱,義即導師。」從義理上來說,教授就是導師。

  我們一般把導師看得更高,在佛門裡頭只有佛稱為導師。對人稱導師,過分了,不應該的。稱大師,就更不應該了。佛門裡的大師,只是佛稱大師。你看翻經的法師,三藏法師,都不稱大師。這個一定要知道。三藏法師,他精通三藏,也等於說他的學歷,他是三藏法師。我們明白這個意思,要清楚,導師雖然是尊稱,但是不適合。可是大師,唯有淨土宗的祖師稱大師。但是淨土宗的祖師都是往生之後,這一個時代的人,大家尊稱他為這一代祖師。它沒有承傳,不像其他宗派,它有師承、承傳,淨土宗沒有,淨土宗是民主、民選的,往生之後大家選的。他修淨土,對淨土的弘揚有特殊的貢獻,在這個時代第一,舉他為祖師。如果沒有這樣的人,寧願空到,所以淨宗只有十三代。你看慧遠,一直到唐代才有善導,這當中好幾百年都沒有。沒有這樣的人,就不說。所以這個東西,他不是在世的時候稱大師,他已經往生了。淨土宗的祖師真的是大師,跟佛沒有兩樣。他傳的這個法門當生成就,只要真幹,沒有一個不是當生成就的,所以跟佛沒有兩樣。

  下面這一段,「願普攝」。攝受是對象,阿彌陀佛度眾生的對象,是哪幾類?

  【諸天人民及蜎蠕類。來生我國。悉作菩薩。】

  這心量不可思議。『諸天人民』,「諸天」,這個裡頭四禪天以下,四空天沒有。為什麼?四空天他不學佛,他有個很大的誤會,以為四空天就是大般涅槃,他已經入大般涅槃,他不再接受佛法。這叫長壽天,八難之一,八難之一裡頭的長壽天就是指他們。四禪天,有,四禪天的天主,就是天王,經常禮請佛菩薩到那邊講經說法。所以這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四禪天王,摩醯首羅天王。大梵天王是初禪。往下是欲界,欲界第六天的天王是波旬,我們稱他作魔王,也非常了不起。你看第二層天是忉利天,中國人稱玉皇大帝,許許多多宗教裡頭的天主都是他,佛門裡面稱為忉利天主、忉利天王。往上去,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每一個天都有天王。這是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學佛的人學得好,沒有發願求生淨土,多半都是到這些天上,大概都在欲界。為什麼?欲沒斷,身見沒破,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有。愈薄,生的天就愈高;愈濃,生的天就愈往下面。這是在天道。

  如果造的惡業,那就是三惡道。三惡道業因是貪瞋痴,貪心重的,鬼道;瞋恚心重的,地獄道;愚痴重的,畜生道。造的業,殺盜淫妄,心是貪瞋痴慢疑,造作的是殺盜淫妄,這個裡頭重的就墮到地獄去了,輕的是餓鬼道、畜生道。這是人天,諸天人民,包括六道裡頭,這裡頭有蜎蠕類,這是畜生道。三界眾生,欲界、色界、無色界,念老的註解,「諸天人民及蜎(小飛蟲)蠕(小爬蟲)類,來生我國,悉作菩薩」。這些小動物有往生的嗎?有,真有。我們對這些小動物要愛護,不要傷害牠,牠跟我們非常合作。

  最近這個十年,我們移民到圖文巴,圖文巴地很大,所以我們居住的環境,院子很大。我住在山上,我那個院子二十八個英畝,合中國一百多畝。一個英畝是六個中國畝,十個就是六十畝,二十個就是一百二十畝,我還有八畝,八八六十四,一百七十畝,那麼大的地方,院子,外面我們用鐵絲網圍起來。我們有很大的菜園,辦活動的時候,一千人可以供給一個星期,自己種的菜。種菜就有蟲來吃,我們跟蟲訂約,我種的菜有一個區,劃一個區,專門供養小蟲的。我們也非常用心來栽種它,不是說給蟲吃的,我們就不管它,不是的,也種得非常好。但是除這個範圍之外,你不能侵犯我的。這小蟲聽話,所以我們不用農藥,沒有化肥,給這小蟲。我果木樹很多,種了很多果木樹,鳥吃,也指定幾棵專門供養小鳥的,你們來吃;沒有指定的你不能來吃,你來吃就犯了盜戒,你偷三寶物。牠們真守規矩,比人好處,人不聽,牠們真聽話。有一些同學們家裡,他的院子沒我們大,但是也種一些菜、果木樹,用這個方法都有效。不是我這一家,我所知道的有十幾家,統統都有效。我們菜園、果木樹上都放的有念佛機,念阿彌陀佛,所以我們的菜園一片阿彌陀佛聲音。這些蟲、鳥,小的野獸,小袋鼠、兔子、野兔,都是野生的。鳥很多,都像家裡養的一樣,一招手牠就來了,統統是野生的,牠能不成佛嗎?

  前年過年的時候,我們學院裡頭停車場有兩棵枇杷樹,這個樹枯死了。我們裡頭有個年輕出家人,夢到樹神託夢給他,跟他講,我們學會到這裡十年,他很感恩,他聽了十年經,念了十年佛,現在阿彌陀佛接他往生,樹神,枇杷樹神往生。這消息傳遍了,我就跟大家說,你們不如樹神,你看樹神十年這樣殊勝的成就。我們在這十年,不好好的修,還在造業。樹枯了,鋸掉,留下一個座子,上面給他塑個像,就算是樹神,常常供養他,常常看著他,他是我們的好榜樣。花神、樹神、草木神,往生的比人多!真聽話,真幹。

  「來生我國,悉作菩薩」,只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不可思議。「群生之類,生其國者,無有二乘,唯是菩薩,必補佛位」,這叫補處菩薩,後補佛。像現在彌勒菩薩,他補釋迦牟尼佛的位,他在兜率天,後補佛。兜率天的壽命到了,他就到我們人間來示現成佛,娑婆賢劫第五尊佛,釋迦是第四。彌勒來成佛,他的法緣也非常殊勝。現在有不少修彌勒淨土的,那都是往生兜率天。將來彌勒來成佛,他們是佛的弟子,像舍利弗、目犍連這樣的身分。可是彌勒菩薩的條件很高,你要到他那裡去,要修五重唯識觀。五重唯識觀,我們自己想想,做不到,很難成就,一重比一重嚴格。縱然五重很順利的修成,總得要二、三百年,我們哪有那麼長的壽命?難。修成的有,很少,虛雲老和尚修成。其他的人修,沒成功,換句話說,走了之後還是搞輪迴,非常可惜。他如果修彌陀淨土,他真能往生。這個就是難跟易,自己要衡量,不要給自己找麻煩。彌陀淨土比它容易,成就比它高,為什麼?生到極樂世界,就是阿惟越致菩薩,往生到兜率天沒那麼高的位次。

  從這個地方,我們又應該要知道,補處菩薩為什麼住兜率天,為什麼他不住他化自在天?兜率的意思,兜率是梵語,意思是知足,表法的。成佛要什麼?知足才能成佛,不知足的人不能成佛。這個意思很深!後補佛一定都住在知足天,為一切眾生表法。知足是性德,自性裡頭本來是這樣的。不知足就是貪心,貪無止境,那到阿鼻地獄去了;不僅是餓鬼,餓鬼通地獄,所以一定要知足。世尊當年在世,十九歲離開家庭之後,過苦行僧的生活,三衣一缽,樹下一宿,日中一食,知足。知足常樂,他真樂。一切時、一切處,你跟他見面,你真的都感受到他法喜充滿。人為什麼這麼苦?不知足,知足就離苦得樂。這個表法,這個示現,意思很深很廣,我們要懂。看到彌勒菩薩,不但要懂得他的慈悲,大慈大悲看一切眾生,要看他的知足,彌勒菩薩表這兩種法。

  佛門裡面,佛菩薩、諸天這些塑像畫像,統統是教學的,表法的。換句話說,佛教在幾千年前,就開始將教學跟藝術結合在一起,藝術化的教育,充滿了智慧。如果你真正懂得表法的意思,不用說話,你到寺院,寺院是學校,轉一圈你就學會了。你懂得它的意思,你就會省悟過來,你就不迷惑了,你就能離苦得樂,不用說一句話。你看菩薩,菩薩看你。四大菩薩的表法,這是大乘,就是四大名山,地藏、觀音、文殊、普賢,要從地藏開始。地藏,地下有寶藏,那我們得開採,開採地下寶藏。它表心地,心地裡頭有無窮無盡的寶藏,就是世尊在《華嚴》上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在哪裡?在心地裡頭,你要懂得開採。用什麼方法開採?地藏菩薩所表的,孝親尊師。淨業三福裡頭,「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是開發自性寶藏的工具。你沒有這個東西,寶藏雖然有,出不來,等於沒有。世間人只曉得孝親尊師重要,佛講得透徹,真正懂得這個道理,能不孝順父母嗎?能不孝順師長嗎?不可能。那要不孝順,工具丟掉了,寶藏開不出來了。

  我在初學佛的時候,沒出家,那個時候還上班,就有朋友、長官問我,你開始學佛了,佛教裡那些神像那麼多,那什麼意思?我跟他怎麼說法?那就跟你們政治搞活動的時候貼標語,這個他好懂,貼標語。我說貼標語,你們標語寫的什麼意思,那塑一個像比標語就更有意思,它是表法的。你說我們講「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寫這幾個字貼在那裡,大家看到,知道;塑一尊地藏菩薩像,更不一樣,它就代表這個意思。觀音菩薩代表大慈大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以慈悲心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這非常重要,幫助人沒有愛心不行。今天這個社會缺乏什麼?缺乏愛心,真的缺地藏、缺觀音,統統缺了;文殊的智慧,普賢的實踐,全沒有了。四大菩薩的道場香火鼎盛,大家搶著去燒頭炷香,表法的意思完全沒有,白拜了,香白燒了。佛門是教學,它用意多好!樣樣都表法,連建築都表法。你看大殿,外面看,兩層,裡頭看,一層。為什麼不用一層,外頭要蓋兩層?表法。外面看的是二諦,真諦、俗諦,真俗二諦;裡面呢?真俗一如,真俗不二,它取這個意思。一進去,不二法門,這多有味道!

  燒香,學佛的人天天都燒香,燒香什麼意思?提醒自己,香代表戒定真香,見到香、聞到香,就想到要修戒、修定,這香沒白燒。提不起戒定,這個香白燒了。有戒定,跟佛菩薩就感應,香有這個意思。香表信香,信香是什麼?取古時候戰爭用的傳遞信息。你看中國長城,標準的防禦工事,每一段裡頭有烽火台。烽火台就是香爐,我這個講法你就懂了。邊疆出了事情,怎麼樣把這個信息趕快傳到皇上那裡去?點狼煙。狼糞燒的這個煙,風不容易吹散,那邊看到,這邊看到什麼?趕快點,一直點到那裡。大概很快的時間,幾個小時,從邊疆的事情,這皇上知道了。古時候沒有電話,用這個,傳遞信息,信香。表我們跟佛菩薩通信息,但是這個信息是以戒定做基礎,沒有戒定,不通,就有故障,要有戒定慧做基礎,表這個意思。燈、蠟燭,表燃燒自己、照耀別人。沒有一樣是沒有意義的,全都是教學。

  我講《華嚴經》,講那些眾神,我統統都把他們說出來,現在社會上各行各業。華藏世界在哪裡?就在眼前,不是講別的,沒有一樣用不上的。真正用上了,學以致用,這個佛法才有意義、才有價值。整個佛法講的,實在講,就是講自己本人,沒講別的。毘盧遮那佛是自己的自性,就是法身佛,遍一切處。毘盧遮那,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遍一切處。它不是物質、不是精神,也不是自然現象,它沒有現象,跟虛空一樣,遍一切處,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這是自己的真心,是自己的本性,是自己的清淨法身。從法身起報身,從報身起應化身。雖然它有這個作用,這些作用實在講,沒有痕跡,大乘教裡稱它作不可思議。

  佛法有大利於世間法,世法、佛法是一不是二,就是真俗不二,真俗一如。說二,方便說;說不二,真實說。真實的意思很深,佛對小乘不說。那是什麼?對初學的人不說。所以世尊教學,當年在世最初十二年,講阿含,講小乘,大家容易懂。小乘講什麼?講倫理、講道德、講因果。主要的目的,是教你在六道裡頭掌握住人天兩道,不墮三惡道,也不會變成羅剎、阿修羅。往上再提升,十二年之後講方等八年。再往上提升,二十二年般若。講般若,全是講真話了,完全是世尊親證的境界,真正覺悟者的境界。方等裡頭有,但是不圓滿,到般若才講圓滿。一部《大般若經》,講什麼?我看了一遍,寫了十二個字。一部《大般若》,世尊告訴我們,「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一切法,包括佛法,這是佛講真話。真的明白通達,你就一切都放下;一切放下,恭喜你,你成佛了,你功德圓滿。放不下的是眾生,放下的成佛。

  彌勒菩薩,《高僧傳》裡頭有他的記錄。宋朝高宗的時候,跟岳飛同時代,菩薩出現在奉化,浙江。當時也不知道他從哪裡來的,沒有人知道他的姓名,在奉化住過很長一段時間。每天背一個布袋到外面化緣,人家供養東西,都放在布袋裡頭,所以大家都叫他布袋和尚。耳朵很大,人很肥很胖,滿面笑容,大家都喜歡他,特別是小孩。有人問他,什麼是佛法?他把布袋往旁邊放下,兩個手一張開,垂到下面。別人一看,懂得了,放下。放下以後怎麼辦?他把布袋慢慢拿起,背在身上,走了,理也不理你。這就是他的佛法。放下就成佛,成佛之後度眾生,所以他提得起。放下之後,提不起來,就變成小乘,聲聞、緣覺。放下之後要提起來,提起來之後,跟放下是不二。雖然提起來,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所以他的放下跟提起是一不是二。

  換句話說,最初的放下,是你的起步;最後的放下,是度眾生的起步。那個放下什麼?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開始的放下呢?是放下名聞利養、貪瞋痴慢,放下這些東西,甚至於你這身家財產,統統可以放下,像釋迦牟尼佛那樣,那是頭一個放下。因為這些東西放不下,你心不清淨,你的功夫沒有著力之處。先放下身見、邊見五種見惑,再放下五種思惑,見思惑就是六個根本煩惱。六個根本煩惱,貪、瞋、痴、慢、疑、惡見,惡見就是見惑。這個東西是六道輪迴的因,把這個放下,六道輪迴的因斷了,你就不再受六道輪迴。講因果,要把這個事情講清楚,輪迴的因是什麼,因斷掉了,果就沒有。

  極樂世界的好處,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看畜生,小飛蟲、小爬蟲。螞蟻是小爬蟲,蚊子是小飛蟲,牠都是一條命,不能隨便殺牠,殺牠跟殺個人沒兩樣。要愛惜,要幫助牠,牠知道報恩,我們照顧牠,牠也照顧我們。牠跑進房間裡面來,無非是找東西吃。我們明白,我們院子裡頭放一點東西,叫牠到那邊吃,不要進房子來,牠就聽話。我碰到一次。我在澳洲,後面蓋了一棟房子,做新的宿舍,我搬進去住。第二天早晨,上洗手間洗臉,看到滿地是螞蟻。新房子,牠從哪裡進來的?我逼得沒辦法,我說螞蟻菩薩,你們從哪裡來,就從哪裡出去,我給你半個小時時間,半小時之後,我要來洗臉,要用洗手間。我就離開了,到外頭院子繞佛。半個鐘點之後,回去之後,一個螞蟻都沒有,真聽話,通情達理,不能小看牠。

  還有一次,我在廬江晚上做晚課,蚊子,總有幾十個,那怎麼辦?我就說蚊子菩薩,求求你們幫助,我做晚課,請你不要干擾。牠們就叮在牆上,在牆上一看,叮了好多,不動,好像入定一樣。我晚課做完,睡覺了,牠們還沒走。第二天早晨起來還有十幾個,都叮在那裡,牠入定了,不干擾你。還是印祖的一句話,誠敬。我們用真誠心、恭敬心對牠,就會有感應。如果牠不聽話,誠敬不夠。誠敬心夠的話,決定沒有問題。中國古人所說的,「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句話是真理,問題決定不在外面,在自己。自己真正具足誠敬心,小動物都受感動。我們真正可以做到不殺生,跟一切眾生共存共榮,我們照顧牠,牠也會照顧我們,互助合作。

  跟這些小動物都能做得到,跟人怎麼會做不到?人再壞,他都有人性。為什麼?他本性本善,只是習氣太重,學壞了,一下回不了頭來。我們有耐心,等他。淨宗同學尤其要注意到,人沒有十全十美的,包括我們自己也有過失。我們有過失,希望別人原諒我們,我們就要懂得原諒別人。我們希望自己能回頭,他也會回頭,時間早晚,一直用真誠心對待,不要計較。他有好的地方,我們讚歎,縱然他跟我是敵對,我還是讚歎他。我相信,我們出之於真誠,他聽到也會感動。他用什麼態度對我,我用什麼態度對他,良心會發現。再頑固,我相信他到臨終的時候想一想,這一生我還遇到一個真的好人。有,不是沒有,臨終才真正明白,一生當中真正對他好的人、真正原諒他的人,怎麼樣侮辱、毀謗、陷害,人家對你都好,這個人到哪裡去找?你居然遇到,希望你來生做個好人。要有寬宏大量,憐憫一切眾生,饒恕他所有的過失,勸導他不要再犯,能原諒他,讓他改過自新。不跟人計較,不跟人結怨,決定不跟人發生任何戰爭,任何形式的戰爭都不可以。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註-第159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一十一頁第四行,科題「總結,勝諸佛國」。請看經文:

  【我立是願。都勝無數諸佛國者。寧可得否。】

  這句話我們聽了,是不是會感覺得阿彌陀佛有一點傲慢?佛佛道同,佛佛平等,怎麼可以都勝諸佛國?首先我們要曉得,阿羅漢貪瞋痴慢疑這些煩惱都斷掉了,雖然是斷盡了沒錯,他還有習氣在,有那個傲慢的樣子,傲慢的念頭真沒有了,他要有他證不了阿羅漢果。習氣要斷掉了,沒有了,才能證得向上一層辟支佛,所以辟支佛比阿羅漢高。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小乘不會永遠是小乘,會轉小向大的。但是一般時間講,阿羅漢要兩萬劫才能迴小向大,辟支佛一萬劫。這就能看到,法藏成佛,究竟圓滿的佛果,哪裡會有習氣!

  那麼這句話我們要怎麼看待?首先要了解極樂世界是怎麼成就的,這就明白了。法藏比丘在佛前面發了大願,這個願是普度一切有情眾生,目標是幫助這些眾生快速成佛。這個願很特別,佛佛雖然道同,諸佛沒想到,這個道理我們要懂。諸佛何以沒想到?諸佛清心寡欲,一念不生,怎麼還會想問題!這個問題,法藏沒有成佛之前,當比丘的時候發的願,發這麼個大願,這個願確實是令人讚歎,諸佛也讚歎,太偉大了。他向世間自在王請教,怎樣才能滿足他的願望,求佛教他。佛很慈悲,將十方諸佛剎土,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展現在他面前,叫他自己去看。二百一十億不是數目字,如果是數目字,這個數目字不大,表法的。密宗表法,二十一代表圓滿,二百一十億代表大圓滿,究竟圓滿,取這個意思。換句話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都在世間自在王佛展現之中。他一個一個去細看,用了多少時間?五劫,用這麼長的時間。每尊佛國土他都細心去觀察、去考察,哪些地方好,他就汲取,哪些地方有缺陷的,他不要,他在這裡挑挑揀揀的,總結就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是他,我們今天講,訪問、考察、參觀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總結,四十八願是總結,他所要取得的。這樣建造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變成什麼?變成一切諸佛剎土裡頭美好的集大成,諸佛剎土好的他全有,有缺陷的他全沒有,是這麼來的。

  所以,極樂世界不是阿彌陀佛憑空想像得來的,不是,也不是世間自在王教他的,實地上去參觀考察。這令人不能不佩服,這是符合現代人所說的邏輯概念,我每個願、每樁事情得來都有根據,不是憑空而來的。所以國土超過諸佛,教學的手段超過諸佛,它太簡單,就是信、願、持名。什麼人都能學,上上根人到等覺菩薩,下下根人到無間地獄,你真相信有極樂世界,真正相信有阿彌陀佛,真肯到極樂世界去,我真想去,我真念這句阿彌陀佛,這就統統具足,條件具足了。這樣方便的方法,一切諸佛剎土裡頭沒有,它確確實實勝諸佛國。勝諸佛國是考察得來的,不是憑空而來的,有根有據。現在在此地,他發願之後,這做總結,我發的這個願能不能成就?

  尤其是平等度眾生,這個太難了,平等度眾生的道理,是彌陀的圓滿智慧、究竟的慈悲。他將他五劫修行的大願,這四十八願,無量劫修學的功德,用這個來加持每個往生極樂世界的人。得到阿彌陀佛的加持,就得到阿惟越致的果報,所以阿惟越致的果報等於說是阿彌陀佛加給你,不是你自己修的。我們自己要修成阿惟越致可不是容易事情,阿惟越致在大乘別教,是初地菩薩,圓教,像《華嚴》、《法華》是初住菩薩,那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圓證三不退。三不退第一個是位不退,阿羅漢證得的是位不退,決定不退到凡夫。實際上剛剛證得的時候是須陀洹,須陀洹雖然地位最低,叫小小聖,他證得位不退,他沒有出六道,他決定不墮三途。人間壽命到了他生天,天上壽命到了又到人間來,天上人間七次往返,證阿羅漢,他就不來了。三果叫不來,不來是不來到人間,三果在哪裡?在第四禪,他只有向上,他不會往下。初果的時候他就不墮三惡道,得到了保證,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不管世間有沒有佛,他都會證阿羅漢果。證阿羅漢超越六道輪迴,他住在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他住在聲聞法界,在那個地方慢慢再提升。

  用《華嚴經》來看就很清楚,阿羅漢斷煩惱證果位跟第七信位的菩薩相同。那我們知道,七信是阿羅漢,八信是辟支佛,九信是菩薩,十信是佛,這個佛沒有明心見性。在經上講信滿成佛,十信修圓滿了成佛,成佛有四種成佛,這是最淺的。這個成佛是他學得很像,雖然用的是阿賴耶識,他完全用得正,我們用錯了,他純正,沒有錯誤。也就是說,佛怎麼教的他統學會了,但是他不是用真心,菩提心沒發,菩提心是真心,他用的是阿賴耶妄心,跟我們一樣。所以我們應該要用得正,用得正,智者大師六即佛裡頭判他叫相似即佛,雖然不是真的,很像。再向上提升,分證即佛,那是真的了,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圓教初住,別教初地,這就超越十法界,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我們應當要學佛,做人何必要作假?佛是我們絕對的標準。今天佛不在世,經典在世間,我們依照經典修學。經典上佛教我們做的,我們不要懷疑,認真努力去做,從十善、五戒做起,真幹。五戒十善還有基礎,我們從淨業三福裡面得到信息,淨業三福是修淨土最高指導原則。不但是淨土宗最高的指導原則,佛家所有法門都不能離開這個原則,因為後頭佛說了一句話,這個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這個話說得重。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所有一切菩薩成佛都要遵守這個指導原則,不能違背。這話說得重,不能輕易看過。

  淨業三福三條只有十一句,一句四個字,四十四個字。第一條,就是第一福,這是根本,第一句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們得真幹。怎麼幹法?小乘經裡頭說得很清楚,現在人不讀小乘經。這也是過去祖師大德提倡的,小乘在中國過去有兩個宗派,俱舍宗、成實宗。唐朝中葉以前都存在,唐朝中葉之後衰了,沒有人學了,到宋朝就沒有了。中國祖師有智慧,我們不學小乘,用儒跟道代替小乘。行不行?行。怎麼知道?從祖師這個提倡之後,你看一直到清朝初年,各個宗派出多少人才,這就說明可以,通過實驗了。儒跟道是本土的,跟我們有很親切的感情,學起來容易。可是現在麻煩來了,儒也不學、道也不學、小乘也不學,一開頭就大乘,架空了,變成空中樓閣,所以佛法衰了,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

  這麼多年來,我們走過全世界好多地方,接觸到的同修,在家學佛,十善業做不到,出家學佛,《沙彌律儀》做不到。古人說,戒律沒有了,佛就沒有了,禮要是沒有了,儒就沒有了,這話真的,一點不假。所以,現在要是嚴格來審查,儒釋道都沒有了,有名無實。這怎麼辦?這個東西沒有了,中國傳統文化就絕滅了。中國傳統文化絕滅,不但是中國人不幸,全世界人不幸。我們生在這個時代,這個時代什麼?是存亡的邊界線,我們不幹就亡了,以後人想做也做不出來,我們生在這個地方。我們真幹,能存下來,能傳下去;我們不幹就沒了,這個問題大了,比什麼都嚴重。年輕的同學要發心,續佛慧命,這個功德無量無邊,等同釋迦牟尼佛降世來創教,這麼大功德。我們能夠繼往開來,往後世尊末法還有九千年,能傳得下去。尤其這部經典出現,黃念老的集註出現,這都不是人力能成就的,我們常說祖宗之德、三寶加持。這些東西出現讓我們對於未來有了信心,如果沒有這些典籍,我們的信心確實不能建立。

  中國傳統文化還能夠維持下去,也是看到兩本書,唐太宗的《群書治要》,民國初年,當時的專家學者為後人編了一套書《國學治要》。中國的國學,乾隆在世的時候把它編成一套叢書,《四庫全書》,全都收在這裡頭,分量之大是世界之冠,全世界找不到這麼大的一套叢書。從哪裡讀起?這大問題,怎麼個讀法?我想這個問題想了十幾年,沒有辦法。我想到一個方法,方法跟編書的是同樣的想法,《四庫全書》裡頭的精華節錄下來,編成一本書,讓我們從這裡入門。《國學治要》就是這個理念編的,我看到這部書無量的歡喜,幾十年的夢想,沒想到古人已經做好了,不要我們操心。我在早年真的,在大陸請了幾位教授,教文史的,請他們做這個工作,做了二、三年。節錄下來這個書拿給我看,我看了不能滿意,這個底稿還放在澳洲,不能用。所以為這個事情常常生煩惱。看到《國學治要》,這祖宗的德,沒有想到人家已經做好了。所以這套書我一看到,送到世界書局,替我印一萬套,我送全世界大學圖書館,這個本子就不會失傳了,要入《四庫》之門,這是一把鑰匙。

  你想讀這些書,這些書是文言文,是中國老祖宗最偉大的發明,全世界找不到。文言文是個工具,把古人的智慧、理念,這個理念包括我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理念、方法、經驗、效果統統都在這套書裡頭,用文言文寫的。文言文的好處,它永遠不變,語言是會變的,文言不變。用不變的東西記載下來,你只要懂文言文,就像現在通信一樣,你提問題他給你解答,你完全能了解。這個工具不得了,世界上再偉大的發明,發明太空船遨遊宇宙,也比不上這個發明,我們要繼承下去。我們要不繼承叫大不孝,三福裡頭頭一句「孝養父母」,這就大不孝。文言文難不難?不難,老祖宗絕對不會叫你搞麻煩事情的。我們看到民國初年小學生的作文,就知道它不難。民國十年前後,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大概八、九歲吧,三、四年級的學生寫的文章,現在大學文學院畢業出來的寫不出來。五、六年級的文章你就不必說,你去讀了,真可愛,五、六年級不過十歲、十一歲、十二歲,這樣的年齡。

  《國學治要》文字的標準是當時高中學生的標準,高一、高二就能讀。這些年來我跟外國接觸得多,我訪問美國紐約大學,因為這個學校裡有個留學生在台灣留學,是個女孩子,大概三十歲的樣子,她是研究生。她研究什麼?研究《華嚴經》,跟台灣大學做交換學生。正好我在台北講《華嚴經》,所以學校就把這個學生送到我們圖書館,我住的景美圖書館,跟我學《華嚴》,在圖書館住了四個月。能夠讀《華嚴經》,能夠看清涼大師的《疏鈔》,我們很佩服。我就問她,妳學中國文言文學了多少年?她說三年。不多,三年就有這個能力。佛經的翻譯,在中國文學史上稱之為變文,是文言文,很淺顯的,不是很深的,跟中國古文比它淺很多,換句話就是當時的白話文。祖師大德便於佛法的流通,不能用很深的文字,佛經裡面比較深的文字就是《楞嚴》。因為《楞嚴》翻譯的時候,處理文字這方面是房融,房融是武則天的宰相,大概得罪了皇上,把他貶到廣州來,把他降級當地方官。所以他有時間參與翻譯,文字這方面由他負責。所以這文字就特別好,在佛經裡面,用文學的眼光來說《楞嚴》是第一,韻文,這個翻譯裡頭有韻文。所以不難!

  二00五年、0六年我兩次訪問歐洲,我到倫敦,去訪問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大學,這是世界上排名在前面的,最前面的幾個大學。它們都有中文系,是歐洲漢學的中心,我跟這些學生交流,跟教授們座談。我向他們請教,這些學生全是外國人,沒有中國文化的底蘊,說的一口北京話,對於中國文言暢通無阻。我非常驚訝、非常佩服,我問他們,你們學多少年?三年。這不難!我們今天是被文言文嚇到了,不敢碰它。毫無底蘊的人三年都能學成,我們擺在面前不敢學,沒有信心,這是我們的病根。倫敦跟劍橋大學的學生,裡面還有一個用《無量壽經》寫博士論文,我就問他,中文《無量壽經》有九種版本,你用哪一種?他用我們現在學的這個,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還有一個用《孟子》,另外有個學生用王維,唐朝的文學家,你看,用中國典籍寫博士論文。這個事情不難!

  我現在在國際上,到處都勸人學文言文,我把我遇到這個例子說給大家聽,文言文不難,真不難。中國字的音總共只有四百二十個,上面是注音符號,下面是漢語拼音,音完全相同,符號不相同,都相同。像這樣的音,這個單音八,這種單音,每一個音有平上去入四種念法,這四種念法。四百二十乘四,一千六百多個音,不難!真正的音只有四百二十個,比世界上任何一種語言、文字都好學,難怪外國人學得那麼好。我用這個做成卡片,卡片四百二十張,一個小盒子,一天學四個,三個月就學完了,難在哪裡?首先把字的音讀正確,然後再學文字學,《說文解字》,這個字為什麼要這樣寫法,知道它的形狀,知道它的含義,叫認識中國字,從這裡下手。認識中國字的時間不超過一年全會了,第二年、第三年要背書,重要從這裡下手。過去老師教給我們,熟背五十篇古文,你就有能力讀文言文,你能夠背一百篇古文,你就有能力寫文言文。一個星期背一篇,兩年就一百篇,所以頭一年認字,三年,鑰匙就拿到了,要幹!

  我把這個方法介紹給馬來西亞首相納吉,他非常歡喜。他的兒子讀中文,在中國北京讀書。我這個拼音告訴他,他拼拼得很正確,他看羅馬拼音,音發得很正確。他跟大家說,三個月就可以學會,信心十足。哪一國的語言你三個月能學會?中國這個東西可以。把這個字,形、音、意這三個搞清楚,在文字上就紮根了,然後背書,挑選一百篇古文。怎麼個挑法?《國學治要》出來了,在台灣,早年這一批教授,對中國傳統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們在台灣編了一套《古今文選》,國語日報。好像總共出版了這麼厚的冊子十四冊,他們過去是一個星期出版一次,累積幾十年。這個裡頭選的東西,古今都選,差不多是一半一半,它的註有注音,每個字有注音、有註解,又翻成白話文。

  我的想法就是這兩種書合起來看,都選了的,《國學治要》有,《古今文選》有,我們就選它,選它來背誦。這樣選一百篇,大概有一百多篇,有一百好幾十篇兩種東西都有的,我們就不必操心,這個選就不會選錯了。真正去背誦,背要能夠講解,能背誦、能講解,中國國學的基礎就奠定了,要三年時間,這是非常堅實、穩固的基礎。不從這裡下手就很難,像蓋房子一樣,地基一定要鞏固、要結實,這房子才會堅固,不會出問題。如果基礎不紮穩,那是一生的遺憾,終身遺憾,向上提升非常困難。有這個基礎,不難!

  所以我的想法,這個基礎奠定好了,中國典籍選一部,專攻。選一部《易經》、選一部《尚書》、選一部《左傳》都可以,一門,不要搞兩門,十年,十年專攻一門,會得三昧。我們佛法裡面,學淨宗的得念佛三昧,學《華嚴》的得華嚴三昧,學《法華》的得法華三昧。同樣一個道理,要學四書的得四書三昧,學《易經》的得易經三昧,學《禮記》的得禮記三昧。得三昧之後就很可能開悟,悟了之後,沒有學過的都會,他觸類旁通,他通的。佛經,不但佛的所有經教通,世間法通,世間所有宗教的經典全通,這個不可思議,這是什麼?這叫智慧。這個方法就是佛經上講的戒定慧,現在教你打這個基礎,這統統是持戒。不依規矩,不成方圓,戒就是規矩,一定從規矩上紮根,心就定了。叫你背書,背書主要的目的是修定,修定的目的是叫你開智慧,智慧開了,再教你學東西,無論學什麼,很快就學會。

  惠能大師沒有學過《法華經》,法達禪師專攻《法華》,《法華》從頭到尾曾經念過三千遍,三千遍大概要十年。《法華經》很長,雖然只有七卷,長卷,一天誦一部,三千多遍就是十年。專攻一部《法華經》,有一點法華三昧。我們在《壇經》上看到這個故事記載的,他到曹溪去參惠能大師,見老師禮拜,頭沒著地,三拜頭都沒著地。起來,六祖就問他,你禮拜時候頭沒有著地,是不是有值得驕傲的地方?他也很老實,就說出來,誦《法華》三千多部。六祖問他,《法華》講的是什麼?他說不出來。法達禪師反過來向祖師請教,六祖說我沒聽過這個經,六祖不會看經,不認識字,你念給我聽。那當然,背得滾瓜爛熟,念到第二品,《法華經》二十八品,第二品「方便品」,惠能大師說行了,不必念,我全知道了。這是什麼?這開悟了,你看,人家學《法華經》學了十年,他就幾分鐘。把《法華經》講給他聽,他開悟了。他為什麼會開悟?他有十年的功夫,換句話說,將悟未悟那個時候,經過人家一點,他就開悟了。六祖會下開悟的四十三個人,有法達。

  所以,「法門無量誓願學」,四弘誓願排在第三,不是排在第一。第一個是教你發願,把如來家業承擔過來,發這個大心,續佛慧命,弘法利生,發這個大願。發願之後自己真幹,先成就自己,自己不能成就,就不能幫助別人。成就自己從戒律下手,「煩惱無盡誓願斷」,煩惱沒有斷,你學什麼都學不成功,只學了些皮毛。這是我在倫敦給這些學校同學們交流,我告訴他們。因為我難得到倫敦,當面向他們請教一個問題,英國湯恩比博士說的,一九七0年代說的,大概四十年前,他現在不在了,他說「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就是現在,「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因為他們都是學漢學的,都是用儒釋道經典去寫博士論文的,我說,這個話我不問別人,別人外行,你們是內行,湯恩比說的話,對嗎?你們能承認嗎?這些人對著我傻笑,不回答我。我等了好半天,沒辦法,我反問一句,難道湯恩比的話說錯了嗎?他們回答我的也是笑,不說話。我說你們倒很聰明,既不承認,也不反對。不承認,是你有懷疑,不反對,是湯恩比博士的名氣太大,不敢反對他。是不是這樣的?真的是這樣的。

  最後我告訴他,我說湯恩比博士的話是正確的,我贊成,我不反對。我說很多人把他的話解讀錯誤,所以不敢承認,也不敢反對。怎麼解讀錯誤?提到孔孟,你們馬上想到四書五經、十三經,對不對?大家都點頭。講到大乘,你們一定想到《華嚴》、《法華》、《般若》,是不是這樣?是的。這個東西能救得了現前世界嗎?你們天天在寫文章,天天在研究。不行!怎麼樣?太高了。你們有沒有想到這個花果從哪裡來的?植物,花果從樹梢上生的,開花結果。樹梢從哪裡來的?是枝條來的。枝條從哪裡來的?從幹來的。幹從哪裡來的?從本來的。本從哪裡來?從根生的。你們有沒有看到根?忘了,全疏忽了。

  孔孟的根是什麼?大乘的根是什麼?你能發現,它就起作用。孔孟的根,「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仁、義代表孔孟的根,我們用仁義來幫助現在社會,能不能解決問題?能。仁是愛人,現在人不愛人,他自己都不愛,他怎麼會愛人?自己作賤自己、糟蹋自己,不懂得愛人。義是循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合情、合理、合法,這叫義。中國古代講仁義、講道德。立法要嚴,執法要寬,法律定得很嚴,執法的人要有情有義,要面面顧到,所以執法要寬。非常有道理。《論語》,孔子學生對老師的評價,「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忠恕能不能解決問題?能。忠是什麼?大公無私。你看忠這個寫法,會意,心不偏不邪,無論對人、對事、對一切萬物用這個心,沒有偏心,沒有邪念,管用!

  大乘佛法,大乘用的是菩提心,菩提心是真心,真誠,真誠能感動人。從真誠心裡頭生出來的慈悲,慈悲是愛心,愛護一切眾生,愛護你的仇敵,愛護毀謗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障礙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我都愛他們。為什麼?大乘的倫理,倫理是講關係,大乘倫理是講到真正圓滿,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跟我是一體,我能不愛嗎?中國人講倫理關係沒講到一體,父子還是兩個身體。佛講到整個宇宙跟我是一體,不是兩個身體,叫法身。所以這個愛多親切。他有過失,你怎麼能責備他?幫助他改過自新,用愛心來處理。就是懲罰,都是用真誠的愛心,人家接受懲罰都感恩,不是恨他,不是怨他,是愛他。所以,大乘是從愛做出發點,這個慈悲叫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無緣是沒有條件的,像愛自己一樣的愛護一切眾生。湯恩比怎麼會說錯?我們要用心把它解讀開,不要辜負了他。

  今天我們看整個地球是一家人,資訊發達,交通方便,環繞地球一周,二十四小時足夠了。我二00五年環繞一周,三天,在英國住了一晚上,第二天在紐約住了一晚上,第三天就飛回來了,從北京出發的,再回到北京,一周三天。所以地球村,一家人,一家人一定要親愛,我們要提倡六和敬,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同住、口無諍、意同悅、利同均。地球能夠成為六和敬的地球,一切眾生都有福了。我們希望教育,裡面決定要把競爭這個念頭斷掉,決定不能教競爭,決定不允許鬥爭,更不可以戰爭。中國儒釋道確實能做得到,儒釋道的學說沒能發揚光大,沒有真正在學它。真正學,學了就落實,學以致用,一定落實在自己生活,落實在自己工作待人接物。用真誠心去感化敵人,敵人是迷惑顛倒,他不了解事實真相,了解事實真相他不會有那些惡念,不會有那些行為。一定要肯定,我們都是一家人,我們都是地球村的村民。這一個村,怎麼可以打仗?怎麼可以有是非?所謂家和萬事興。現在我們講世和,世界和平,世和萬世興。我們只有一個目標,向著世界和平,希望每個國家、每個族群、每個政黨、每種信仰都能夠和睦相處,平等對待,天下就太平了。

  法藏比丘就發的這個願,佛教給他,認真學習。所以我們今天提倡,宗教回歸教育,每個宗教都回歸教育。我建議聯合國辦一所世界宗教大學,校址就可以選擇在斯里蘭卡,總統很歡喜。這個學校的使命,團結宗教,把宗教落實到教育,互相學習,帶動整個世界的安定和平。這是聯合國他們應該做的事情。心量一定要拓開,一定要學忍讓、學包容,這是性德,忍讓、包容帶給你自己幸福美滿,帶給你這一生快樂。佛法裡面講,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沒有絲毫怨恨。過去的一切都過去了,不要再去想它,我們要創造幸福美滿的未來。想過去也引起了怨恨,那是一場夢,過去了,不要再提。從今往後學習老祖宗的智慧,學習老祖宗的方法,幫助自己,幫助家庭,幫助國家,幫助這個世界,好!

  下面這段經文,「佛為證成」,人有善行、有善願一定會成就。經文分兩小段,第一段「佛令自攝」。這個意思很深,這個方法巧妙,世出世間法所有的成就,最重要的是自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是最重要的要自己。你看蕅益大師給我們講《彌陀經要解》,他的講法,這個經三分,序、正、流通,完全落實在信願行,序分講信願行,正宗也是的,流通也是的。而且講信講六個信,第一個信自己,跟此地「佛令自攝」一個意思。自己對自己失了信心,佛菩薩幫不上忙,為什麼?你信根壞了,主要的這個根壞了,那一點辦法都沒有。我們今天中國搞成這個樣,胡秋原先生說得好,那個時代我們二十幾歲,很年輕,有緣能夠親近到他,在他家裡聽他的教訓。他說我們中國今天遭這麼大的災難,主要的原因是喪失民族自信心。他說得很有道理。那我們得研究,為什麼會喪失掉?由於疏忽,迷信外國,外國什麼都好,中國什麼都比不上外國,這就完了。拋棄自己的國家,移民到外國去,這什麼個心理?對自己國家失去信心,認為外國有保障。

  我們也到外國去參觀,在美國也住了十幾年。從出家那天起我就開始講經,五十五年當中走了許許多多國家,很多國家對待我都很不錯,都非常禮遇,我還是選擇定居在香港。我愛我們傳統文化,我愛大乘,傳統文化的根在中國,大乘的根也在中國。但是今天到了存亡的臨界點,我們如何幫助它度過這個難關?這是我們的使命。如何去挽救文言文?經典保存下來了,大概沒有什麼大問題,全世界著名的圖書館我們都贈送它收藏。不管怎麼樣災難,不可能全世界都毀滅,總會留下一些,這種方法保存是最可靠的、最安全的。石頭刻的藏諸名山,古人想的方法也不可靠,一個大地震全毀了。我看過房山的石經,八百年多少人力、財力、物力竭盡在那裡,真好,真難得。可是怎麼樣?真的一個地震不就完了,就毀滅了。所以今天的方法,多印,到處都有,這最安全,決定不會丟掉。再鼓勵大家學文言文,傳統文化決定能復興,這個復興就是整個世界走向了和諧,和睦相處、平等對待。我們看經文:

  【世間自在王佛。即為法藏而說經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經歷劫數。尚可窮底。】

  佛先舉個比喻。念老的解釋很簡單,這個比喻不難懂,告訴我們,只要有恆心、有毅力,沒有不成就的,什麼樣的大願都能成就。

  下面,「正說」。

  【人有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剋果。何願不得。】

  這個話說得好。我們看念老的註解。「人能以至心」,至極之心,真誠到極處。聖學跟一般學術不一樣,用一般學術這個概念來學聖學,聖學變質了,變成世間一般的學術,變成玄學。玄在哪裡?只是空談,沒有實際的作用,這個就有流弊。我告訴倫敦幾個學校的同學,他們的中文系,儒學、道學、佛學,我把這幾個字寫在黑板上。外國人的讀法是從左面到右面,我寫了儒釋道,儒學、佛學、道學,我說你們是學的這些東西,大家點頭。我說我跟你們學的不一樣,怎麼不一樣?我是從這邊念到這邊,這是中國人念法,從這邊念的是學道、學佛、學儒。

  這一顛倒,味道就變了,儒學、佛學、道學是變成學術,變成哲學,在課堂裡面談談,聊聊天,談談空話。如果學佛、學儒、學道,那是生活,學儒要學得跟孔孟一樣,真學會了,不是書本,書本不重要。學佛要學得跟釋迦牟尼佛一樣,真學會了,學道要學得跟老莊一樣,那就不是搞儒學、佛學,真學會了。思想是孔孟的思想,言語是孔孟的言語,行為是孔孟的行為,你就成聖人、成賢人,這你學會了。學佛,你真的成了釋迦牟尼佛、成了菩薩,就是你證得了果位。你要搞儒學、佛學、道學,你一樣都拿不到。可以在學校裡拿個博士、碩士,這個可以拿到,在生活上你沒有變化,孔孟之樂你沒有,佛的法喜充滿你沒有,這就不一樣!所以要搞真的,不能搞假的。

  佛說得好,你看「人能以至心求道,精進不已,必皆得果」。必定,皆是大家都得到,沒有例外,什麼人都可以學,問題就是你肯不肯幹。不認識字,什麼都不懂,說其笨無比,什麼都不會,教他念一句阿彌陀佛,他會。這一句阿彌陀佛他真正念到底,什麼念頭都沒有了,將來往生上上品往生。你能相信嗎?它是事實,朝朝代代很多地方我們親自看到。這些念佛人叫真念佛人,他們是真正彌陀弟子,不是假的。你問他什麼都不知道,確實做到了心裡頭除阿彌陀佛之外他沒有雜念,他沒有妄想,他就一句佛號。對待人就是笑咪咪的,你罵他,他都對你笑,你怎麼去侮辱他,他對你都是那笑面孔。他也不會反抗,也不會批評,完全接受,用一句阿彌陀佛回答你,一副滿心歡喜的面孔對待你。那是什麼?那就是活佛出世,真得受用,他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他每天的生活快樂無比。

  所以下下根跟上上根,在淨宗裡劃平等的等號,上上根往生能達到的實報莊嚴土上輩往生,下下根往生也是實報莊嚴土上輩往生。我們要學,我們不學就錯了!那他們真正的是什麼根性?真正是下根,給我們表演的是上上法。他不能講經,他不能教學,他表這種法,讓我們看到之後增長信心,幫助我們堅固信心,功德無量無邊。這就是古人講的愚不可及,比不上他,我們的修行要向他看齊,念念不忘。

  『會』這個字,義寂大師說「皆也」。「憬興云:亦必也」。『剋果』,剋這個意思,是以自己的力量取勝,「簡體作克,義為殺也,必也,遂也,得也」。這就是以武力致勝,有這個意思,此地是以比喻。「又有何願,不能求得」,我們努力,精進不止,就能夠得到,「會當剋果」,剋是當作得到講。

  「彭紹升居士」,就是彭際清,清朝乾隆年間人,黃念祖老居士說,用現在的話說,他是高幹子弟。他的父親是乾隆皇帝的兵部尚書,兵部尚書就是現在的國防部長,他父親是國防部長,所以這是個貴族出身的。人非常聰明,應該是不滿二十歲考中進士。進士在那個時代是最高的學位,好像現在的博士學位,第二個學位是舉人,第三個學位是秀才。他考中進士,一生沒做官,家裡環境好,他學佛,成為佛門的一個大善知識,通宗通教、顯密圓融。《無量壽經起信論》他作的,下面這個話就是他說的話。「法藏云:我發無上正覺之心。當知無上正覺,一切願王從此出生,一切淨土從此建立。才發此心,極樂莊嚴一時具足,故曰: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剋果,何願不得」。彭際清說得很好。無上正覺就是無上菩提,一切願王是指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就從這個地方出生的。四十八願的根本是從智慧、慈悲裡頭生的,真實智慧、無量的慈悲、圓滿的性德,是從這個裡頭流出來的。阿彌陀佛是我們最好的榜樣,方方面面都值得我們向他學習,發心、修行、證果、弘法利生都是我們最好的榜樣。願從這生的,淨土也從這兒生的。你看才發此心,極樂莊嚴一時具足,這句話意思很深,確確實實是一時具足,因為一切法從心想生。

  我們再往下看,「所以者何」?為什麼?「一切法不離自心故」。全宇宙,用佛法的名詞說,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都沒有離開自心。自心是萬法的本體,哲學裡面講的本體論,宇宙從哪裡來的,一切法從哪裡來的。六祖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他那個報告雖然很簡單,但是很完整,末後一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整個宇宙是自心所生、所現,而且是什麼?一時具足。這個一時,我們一般人不懂,這個一時是一念。一念的時間多長?我們看到彌勒跟釋迦牟尼佛的對話,換算到現在,現在我們用秒為單位,那是幾多秒?是一秒鐘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也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那叫一時,那叫一念,我們沒辦法想像。也就是一秒鐘裡頭有多少個念頭?有一千六百兆個念頭,其中的一念。一念具足,念念具足,雖然念念具足,每一個念頭的具足都不一樣,決定不可能有兩個念頭具足是相同的,我們講大同小異,千變萬化。

  賢首國師《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那是賢首大師的一篇論文,或讀《華嚴經》的論文,或者是修《華嚴經》的論文。這篇論文非常有價值,那麼大的一部經,他用那麼簡單的東西,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前半段講宇宙之間一切法怎麼來的,後面三段,用什麼方法去證得。宇宙從哪裡來的?佛法裡頭不是說有個神造的,佛沒有這個說法,佛的說法是自己心,不離自心,一念變現出來的。這一念沒有理由,沒有原因,為什麼?如果有理由、有原因,它是真的;沒有理由、沒有原因,告訴你是假的,不是真的,它真沒有原因,真沒有理由。科學家觀測到這個境界,也說念頭的緣起是沒有理由的,突然起來的,立刻就沒有了。他們說這個話,佛在《楞嚴經》上說,「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個被科學家證明了。但是要知道,那個當處、隨處就是一念,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我們無法想像。

  這種變化就在眼前,我們的六根都緣不到,眼看不見。為什麼看不見?我舉了個例子,這是電影片,這是從前動畫的這種電影,都是幻燈片。放在放映機裡面,一秒鐘鏡頭開關二十四次,也就是說,每一張它在銀幕上停留的時間是二十四分之一秒,這個好懂。我們看到是連續的相,很多是重疊的,我們看見是這個。如果我們把二十四張,只留一張,二十三張全抹黑,我們看銀幕,一秒鐘二十四張這個速度在放,你在銀幕上看到什麼?只有一張,沒有第二個相續的,是看到了,看到什麼?有一道光閃了一下,就沒有了,就看到這個現象。光裡頭什麼?沒看清楚它就沒有了,才二十四分之一秒。如果把它加到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就在我面前,確實沒看見。把它速度減緩,減到二十四分之一秒,看到一道光,光裡頭有宇宙,沒看見。所以,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就在我們眼前,從來沒停過,這佛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話我們才有了個概念。《金剛經》上這句話幾十年不懂,什麼叫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到量力子學家證明這個事情,我們的概念才清楚,才知道這是真相,在《般若經》上講諸法實相,一切法的真實相是這樣的。

  所以,確確實實佛說般若不容易,在那個時候沒有科學工具給大家證明,怎麼能接受?《般若》講了二十二年,《大般若經》最長,六百卷,講什麼?實際就講一句話,「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是事實真相,你要真正了解事實真相,你還不放下嗎?放下就成佛了。無論是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統統不可得,全都是在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這種頻率所產生的幻相。離開這個頻率,三種現象不可得,就沒有了,物質沒有了,念頭沒有了,自然現象也沒有了。現出來的是什麼?現出來就是自性,不生不滅,那叫自性,那叫真心,在佛法也叫法身,什麼都沒有。佛法叫真空,真空不是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有,它不現出來。這是佛家講的隱現,有緣它就現出來,沒有緣它不現,不現叫隱,現叫有。所以說空叫真空,有叫妙有,真空不空,它能現相;妙有非有,雖現相,了不可得。

  他講實相,真相。佛知道真相,所以佛給我們表演的,完全放下,圓滿的放下,究竟的放下,這叫什麼?隨順自性,隨順實相,這也就是隨緣的真義。隨緣而不攀緣,不攀緣是什麼?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能成就度眾生圓滿的事業。無論顯現什麼相,《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所說的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說什麼法自自然然就流出來,確確實實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所以佛說佛無有法可說,誰要說佛說法叫謗佛。孔子在《論語》裡頭說過兩句話,說他求學的態度、學習的態度,「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換句話說,孔子一生沒有創作、沒有發明,他所學的、他所作的、他所教的、他所傳的全是古聖先賢的,信而好古。學聖賢要有孔子這種心態,要有釋迦牟尼佛的心態。釋迦牟尼佛也是的,我是在《四十華嚴》經題裡面看到,清涼大師說的,我們相信大師有根據,根據我沒看到,我只聽他說的。他說世尊曾經說過,他沒有說過經典一字一句,他所說的全是古佛所說的,他沒有在古佛經上多加一個字,比孔老夫子說的那個還謹嚴。孔老夫子只說述而不作,佛是述而不作,沒有在古人上多加一個字,這麼嚴格,信而好古。

  這些話我們搞了六十年才真正相信,不懷疑了,真難信。為什麼?明心見性了,古佛明心見性,他也明心見性,明心見性所說的都是一樣的,看到的是一樣,接觸到都是一樣。所以講完全是一樣的,一點都不假,他說的是真話。換句話說,只有佛才講真話,菩薩說話都靠不住。為什麼?到佛的時候是圓滿大覺,統統都是在自性裡流出來的,純真無妄,這個道理我們要懂。真正是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遇到佛聽不懂,我們也幸虧佛菩薩保佑,壽命延長了。我很多同修都知道,我的壽命四十五歲,延長了四十年。如果四十五歲死了,真的是迷惑顛倒,雖然念佛往生,佛的這些真正這些話,所體會到似是而非。我今天講出來給你們聽,你們聽到也是似是而非,為什麼?沒入境界。為什麼沒入境界?你沒有放下,你放下才能入境界,不放下是永遠不能入進去。我這個放下是章嘉大師教的,我感恩他。我問他,怎樣才能讓我們快速入佛境界?他給我講看破、放下。看破是明白了,我們搞了六十年才明白,才明白什麼叫一時、什麼叫一念。不那麼簡單,佛的語太深,真的不是假的。

  真正明白了就得要放下,不放下還是不明白,這是章嘉大師給我的標準。你說你明白了,做到沒有?沒做到,假的,不是真明白。章嘉大師給我這個標準,所以我常常用這個標準來衡量,這認識自己。認識自己不夠,那要好好再勇猛精進,不能自以為足。多少人自以為足,聽經聽個一遍、二遍,這我聽過、我學過了,他就不肯再學。那你真聰明,古人跟你比,給你提草鞋也不夠格,古人要讀書千遍,還未必自見,你怎麼一遍、二遍就行了?這是今人比不上古人之處,古人謙虛,古人知道自己不足,要勇猛精進。現在人得少為足,得一點點就滿足了,所以他不能再向上提升。對世間一切法要知足,對出世經教要不知足,你才能精進。真的,不斷放下,放得乾乾淨淨,這心胸好自在、好舒暢,不入這個境界,人家講聽不懂,真的是自在,真的是舒暢。身沒有苦樂,苦不好,樂也未必好,都不要才好,心沒有憂喜,統統捨乾淨,統統歸一句阿彌陀佛。我們終極目標就是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一切法不離自心。

  「彭氏之說,道出世尊此答之本意」,世尊這個答的話意思很深,彭際清說得不錯。「蓋發起至心,必含聖果」,為什麼?因果同時的,我們凡夫看不到,聖人看到,佛菩薩看到。為什麼我們看不到?我們還有些煩惱、業障障礙住,如果煩惱、業障沒有的話你立刻看到。所以佛用蓮花表法,蓮花就是表因果同時,你看,花開了,子就在裡頭,同時有的,不像一般植物,先開花、後結果,蓮花是因果同時。用這個來表法,這個理很深。「因徹果海,華果同時,但當精進,何願不得」,你發了願,你只要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不改變,你決定成就。這些道理都貫穿在古人修學經教,他們統統做到了。

  所以根要紮穩,沒有根,像蓋房子沒有地基。這個根是戒律,沒有戒律,看你蓋蓋得再高,將來倒掉那是意料之中事情,沒基礎,怎麼會不倒,只在早晚。學人到中年、甚至於到晚年變節了,他為什麼會變節?沒根。他根紮得牢,中國古人講三歲看八十,三歲的時候根紮牢了,八十歲不會變;也就是他禁得起考驗,財色名食睡,色他不動心,七情五欲不會干擾他,根深蒂固。今天人遇到了財色名利就動心了,就被人引誘去了,修行多少年,碰到這個全毀掉了。很多,古今都有,根紮得不牢。現在不能認為我自己已經不錯了,你沒有經過考試,你碰到這個境界試試看,動不動心?一動心就完了。所以,隋唐之後,祖師們提倡依眾靠眾,道理在此地,一個人修非常困難。依眾靠眾,大家在一起,縱然起心動念,不敢做出來。所以不能疏忽戒律。佛法今天衰,中國傳統文化沒有了,就是因為儒把禮丟掉了,能說不能行;佛把戒丟掉了,也是能說不能行,全落空了。全落空那就變成圖畫,紙上談兵,實際上沒有了。

  傳統文化怎麼復興?大乘佛法如何能久住世間?全靠真正覺悟的人,真正有使命感的人,把戒定慧做出來,這才有救。儒家,道德仁義禮,禮是底限。禮,有禮,上面才有道德仁義,禮沒有了,全沒有了。這在中國歷史上表演出來的,三皇以道治國,五帝以德治國,三王夏商周三代以仁治國,五霸,春秋戰國的五霸以義治國,漢以後以禮,最低的,到滿清,現在禮沒有了,天下大亂。我們再能恢復,恢復首先恢復禮,從一層一層上去,先把禮做出來。有禮然後再講義,人一定要懂得盡義務,各人有各人的義務。我們出家修行,教學這是義務,釋迦牟尼佛教學四十九年,沒有一天休息,走的時候在樹林,不是在房間裡頭,都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有義才有仁,有仁才有德,有德才有道,恢復要走這個路子。現在一下講道,空的,空談,講道德仁義都是空談,沒有禮就是空的。講大乘、講小乘、講什麼,沒有戒全是假的,口頭說說而已。

  所以我們到斯里蘭卡看到小乘,他小乘落實了,我們感到非常驚訝,地球上居然還有這種事情。全國人做到了,每個法師對小乘經都能講、都能教,把全國老百姓全教好了。真難得,我們不能不佩服,真是五體投地。全世界的佛學,口頭上的,他落實了,這還得了嗎?我跟總統建議,希望他建兩個學校,一個佛教大學,一個宗教大學。佛教大學培養佛門大乘小乘、宗門教下各個宗派的繼承人,把整個佛教興起來,統統釋迦牟尼佛說的。宗教大學團結宗教,讓宗教互相學習,化解衝突,把世界帶向永久安定和平。他總統真想幹。做的技術方面要慎重研究,不要搞學術,要真正辦道,搞學術沒用。真正幹就是從戒律紮根,從三昧建樹,希望無論哪個宗哪個派都能夠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佛法就完全復興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註-第160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一十二頁倒數第三行,最後一句看起:

  「所以者何?一切法不離自心故。彭氏之說,道出世尊此答之本意。蓋發起至心,必含聖果,因徹果海,華果同時,但當精進,何願不得」。我們前面學到此地。這裡面最重要的一句話是佛常說的,許多經論都能看到的,就是一切法不離自心。世尊時時刻刻提醒我們。一切法是指法界,遍法界虛空界這個裡面含藏無量無邊的剎土、眾生,佛也是眾緣和合而生。

  眾生的本義很廣,眾緣和合而生稱為眾生,佛也是眾緣和合,菩薩也是眾緣和合,所以廣義的眾生就全包了。哪一法不是眾緣和合?所以眾生裡面分有情眾生、無情眾生,有情是動物,無情是植物、礦物。植物、礦物不是真的無情,只是它們的情識,我們一般不能夠發現。誰知道?大經上常說八地以上他們知道。因為自性本具見聞覺知四德,這是性德。凡是自性,一切法都是自性所現所生的,於是一切法統統具有見聞覺知四德。江本博士實驗水,水會看、會聽,懂得人的意思。水是礦物,它沒有眼耳鼻舌,但是它會看會聽,比我們厲害。我們沒有學過的文字看不懂,它全能懂,無論什麼聲音它都能聽,我們起心動念它知道,所以比我們還靈。水如是,所有礦物沒有一樣不如是。一粒沙子,我們把沙子磨成粉,這很細了,它有沒有見聞覺知?有,只是科學家還沒實驗出來,它真有。

  我們相信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這彌勒菩薩說的。念念成形,形是色法,物質現象;形皆有識,識是心法,受想行識。到這個地方,我們才把五蘊搞清楚。五蘊這個名詞學了幾十年,我們講到五蘊,都把它用人身來做比喻,我們的色身是色法,我們有感受、有思想,念頭前念滅了後念生,這是行;識是妄心的本體,含藏一切法的種子,我們都這麼說法。哪裡曉得五蘊皆空,觀世音菩薩所見的不是我們說的,那是極微色。佛經的名詞,極微色,也叫做極微之微,這個東西現在科學家發現了,稱它作微中子。眼睛根本看不到,有定功的人也看不到,阿羅漢的天眼也看不到,權教菩薩看不到。佛說八地以上,即使是別教八地也是圓教第八住的菩薩,他能看見這五蘊皆空。

  所以一切法不離自心,自心掌握了一切法。一切法不離自心,自心就是一切法,它變現出來的。大乘教裡頭常說,「一切法心現識變」,心是真心,真心能現能生,它不會變。迷了自心,從真心裡頭變出一個妄心出來,這個妄心是阿賴耶,阿賴耶能變。它能變什麼?能變自性所生所現的一切法,把這一切法變質了。自性所生所現的法(一切法)是實報莊嚴土,它把它變成十法界,把它變成六道三途,識變的。一真法界裡頭沒有十法界,沒有六道三途,全是識心作祟。

  法相宗教給我們修行的宗旨是轉識成智。轉識成智,八個識有從因上轉的,有從果上轉的,這個要知道。六七因上轉,五八果上轉;換句話說,六七轉了,第八、前五識跟著一起轉。所以轉識成智完全在第六識跟第七識,第六的分別,第七的執著,也就是說不分別不執著就轉了。眼見色、耳聞聲,六根接觸外面境界不分別、不執著,就轉了。阿羅漢不執著了,他還分別,所以他還沒能轉得了。菩薩確實是不分別、不執著了,甚至於連分別執著的習氣也沒有了,他達到將悟未悟的邊緣,就是轉識成智的邊緣。為什麼?他還個無明沒破,無始無明,這就是起心動念,還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是他有波動的現象,他動的現象,他不是定的。無明是動的,妄心是動的,真心不動。他能把這個放下,不起心不動念,就轉過來了。轉八識成四智,就出了十法界,十法界是假的,假的不見了,就像一場夢,夢醒了。那個夢醒了是什麼?醒了之後看到是一真法界,就是如來的實報莊嚴土,也是自己的實報莊嚴土。自他是一不是二。

  所以念老在此地做個總結,彭氏之說,彭際清居士他所講的,他真正說出世間自在王佛答覆法藏比丘的本意。發起真心,真心難發,真心一發,必含聖果。聖果現不現前?不是馬上就現前。佛知道,所以佛可以給你授記,說你什麼時候成就,他知道,凡夫不知道。為什麼?念頭才發這是因,因一定有果,所以佛曉得。因徹果海,果徹因源,因果是一不是二。這個理很深,我們能體會得到。花果同時,用蓮花表法,蓮花非常明顯。實際上法法皆如,法法皆是,只是我們肉眼凡夫看不出來。為什麼看不出來?我們有個很麻煩的地方,就是以為有個時間、空間,這就產生障礙。時間有先後,空間有遠近,殊不知時間跟空間是假的,我們沒有突破。

  時間跟空間在《百法明門論》裡面,屬於不相應行法。時分、方分,時分就是時間,方分是空間,不是真的。不相應行法用現在的名詞來說,就是抽象概念,沒有事實,不是事實,抽象概念,但是我們沒有辦法把它打破。打破之後,你就看到同時,花果同時,因徹果海,果徹因源,你全明白了,為什麼?它沒有時間,它沒有空間。我們受了時間跟空間的障礙,看出什麼?它不同時,先開花後結果。在突破時空維次的時候,看到是同時。所以法沒有定法,看你在哪個角度上去看,不一樣。但是有一個總的原則,全是幻相,沒有一樣是真的。為什麼?統統是從波動現象產生的。這個波動在佛法叫無明,無明是動的。真心不動,真心離念,那是不動的。妄心有念頭,念頭就是一個接一個、一個接一個這種相續相。我們做個比喻,有念頭就像我們看電影,電影銀幕裡頭這現象,那是妄心。真心?真心看現場,現場不動,它這個動。它要不動,它就沒有了。

  我們今天,我們這個身跟我們所接觸外面境界,全是阿賴耶的境界相,這叫現場。我們怎麼會知道?我們靠眼睛看。眼睛是什麼?是攝像機的鏡頭,眼睛只管攝。眼根底下有個銀幕,相分,就是眼識的相分,每一個識都有四分,見分、相分、自證分、證自證分。這個相分被它攝進去之後,就落在眼識相分這個屏幕上,它自己不知道,所以它叫了別,它不分別。誰分別?第六意識分別。第六識的見分見眼識的相分,是這麼樣傳遞的,它是從屏幕上見到的,它沒見到現場。現場是永遠見不到的,破了第八識才見到現場。至於我們這個見,不是真的,是從屏幕上見到的。

  第七末那識的執著怎麼發生的?末那的見分見第六意識的相分。你看,這傳遞就像電腦傳遞一樣,速度非常快,我們人造的電腦比不上它。第七識產生執著,執著把第六意識的相分傳到自己的相分,傳到第七識的相分,它執著它的相分。第六意識分別這個外面境界的時候,它不是現場,它分別它自己第六意識相分,見分見到的相分。這是佛法的心理學,比大學裡頭教的高明多了,非常有趣味。阿賴耶識含藏種子,也是把第六識的分別、第七識的執著藏在阿賴耶的相分裡頭,阿賴耶緣它自己的相分,含藏識種。識不是現象,它沒有物質現象,它只有精神的現象,是自性裡面見聞覺知四德迷了以後產生波動現象,從波動現象裡頭產生出阿賴耶八識五十一心所。這佛說出真相!這個真相沒人說過,現在科學家也不知道,科學沒辦法把這個東西搞清楚、搞明白。

  什麼方法搞明白的?禪定,佛法用內功,不需要外面的幫助。科學要用儀器幫助,要用數學幫助,佛法不需要,完全用內功,所以佛法叫內學,經典叫內典。你沒有內功不能證得,要想證得完全是內功,內功就是定。戒律幫助你得定,戒律叫你放下所有一切障緣,恢復你的清淨心,這第一個階段。第二個階段,恢復你的平等心。恢復清淨心是二乘,聲聞、緣覺;恢復平等心,這是菩薩。然後才能開悟,開悟就是覺,所以佛稱為覺者。大覺,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就圓滿了,佛知佛見自然得到,不要學的。為什麼不要學?因為一切法是自性變的,你掌握到能變所變的,哪有不知道?我們佛門裡面祖師,有不認識字的,沒念過書的,像惠能一樣大徹大悟,藏傳裡頭有,伊斯蘭教也有,基督教好像也有,不僅是我們佛門有。只要把心定下來,就能知道很多東西,知道過去,知道未來。都是同一個道理,佛把這個道理講清楚、講明白了。

  「一切因果不離自心,無有一法居於心外」,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最重要的是自心。所以心清淨,一切法都清淨;心染污,一切法都染污。今天我們講環保,大家知道,環境染污太嚴重了,這環保能有效嗎?有一點小效果,效果不大。為什麼效果不大?那個境是從心變的,真正講環保要保護自己的清淨心,外面自然就清淨了。極樂世界一塵不染,跟我們這個世界沒有兩樣,為什麼他們世界那麼好、那麼乾淨,你去找灰塵找不到?人心清淨,沒有別的。我們這個世界為什麼這麼髒、這麼亂?我們的心亂了,我們的心染污了,心骯髒了,就這麼回事情。真正明白了,如果這個世間大家都認真來學習,放下我們的染污,放下我們的分別執著,這個世界不亞於極樂世界。世尊教學很辛苦,苦口婆心,相信的人、誠敬的人有福,他得到了;業障深重的人他不相信,他聽不懂,他依然如故,他在那裡製造髒亂。我們沒有定功就會受影響,有定功的人不受影響。他住穢土,佛住淨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佛當然有這個能力,一切法隨著自己心在變現。佛心最極清淨,具足無量功德。讓我們想起佛到外面托缽,人家給他是剩飯,菜都變了味道,在我們看這還能吃嗎?佛慈悲,你看吃得很歡喜。我們不曉得,這個東西到了佛的口裡,它就變了,它變成無上的妙味。我們沒有這個能力,吃了會生病;佛吃了,這是豐富的營養。他是境隨他的心轉,我們現在是心被境界轉,苦!我們在佛經上看到,佛托缽遇到貧窮的人,叫化子,在外面討了一點飯,剩飯、餿飯。看到佛,自己慚愧,過去生中沒有修福,變成這個樣子,現在佛來了,想在佛這種一點福,把他討來這點東西供養佛,很難得!佛接受了,給他祝願。就是我們知道,應該這種能力阿羅漢就有。

  我們看到近代的,抗戰時期的,江蘇鎮江金山寺的妙善法師,人家稱他金山活佛。煮雲法師給他寫傳記,樂觀法師給他寫,樂觀法師寫的可靠。樂觀法師告訴我,他曾經跟他在一起住了四個月,他說真有神通,不是假的,我們心裡動個念頭他都曉得。所以他是親眼看見的。煮雲沒看見,沒見過面,煮雲到處打聽,筆記記下來,記他的故事。所以兩個人都寫了金山活佛傳奇這一類東西,這個名字我記不清楚了。那這兩個人跟我都很熟,裡面記載的不是傳說的,不是編造的,是真的。

  樂觀法師有一次跟他在一起吃飯,信徒們看到活佛在,大家都爭著供養。活佛吃完的時候,那又來了一碗,這個吃完,那個又來一碗,他一下吃了十幾碗。樂觀在旁邊著急,告訴這些信徒,你們可別害他,吃了十幾碗,這行嗎?他跟樂觀法師說,敲敲樂觀法師說,告訴他,不增不減。有本事一餐吃幾十碗飯,也有本事一個星期不吃飯,我們推測至少三果以上,他三果,至少三果,三果是阿那含,才有這種神通。這信徒在家裡:活佛好幾天沒看見了。你話還沒說完,他來了,就給他見面,我來了。我們相信他有分身,他可以同時在幾個地方出現。近代的事情,不遠。一生不洗澡,一生就是一件衣服,裡面一套小褂褲,外頭一件長褂,春夏秋冬都這樣,冬天他不冷,夏天他不熱。一天到晚到處遊蕩,真的幫助人解決問題,疑難雜症他統統能治。這個統統是從戒定慧成就的,神通都從定功來的。

  所以曉得,無有一法居於心外,心是主宰。不管別人,管自己。管別人,生煩惱;管自己,開智慧。只要有決心、有毅力,沒有一樣不成就的。今天真正發大心救眾生苦,來救傳統文化,來救大乘佛教,這個人必得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的加持,這真的不是假的。

  下面這一段,「結歸自心」,也就是根據末後這一句,無有一法居於心外。所以你怎麼求得?你要從自心。

  【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剎莊嚴。】

  「下文」,佛說了三個自,「三個自字」。第一句「汝自思惟」;第二句,底下一段,「汝自當知」;第三段「汝應自攝」。我們這裡分成三小科,說了三個自字。「世尊不直截作答,但直指三個自字,實是老婆心切,深意存焉」。這個裡頭的含義就是前頭所說的,中國人常說心想事成,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你自己的事情要自己用心去變,別人幫不上忙。別人能幫上忙,我們的問題就解決了,不要修行,佛菩薩大慈大悲加持我們不就成就了嗎?何必這麼麻煩!這裡我們才真正醒過來,你一生的際遇是你的念頭變現的,你能怪別人嗎?真正搞明白、搞清楚才曉得,自己對自己負百分之百的責任,與誰都不相干,真正叫自作自受。這是真理!

  佛教給我們,負面的東西放下,正面的東西端起來,就是還是要自己幹才行,不是佛把我們負面的東西拿去,正面的送來,不是的。確確實實要靠自己,這才合理。所以佛不是宗教,佛不是神,神可以賜福,神可以好像主宰賞罰,要求神。佛不是神,佛不能賜福給你,佛也不能消你的災。消災得福,完全你自己,佛教你。其實神賜福,你有功他才賜你,你造作罪,他怎麼能賜福給你?就跟世間的官府一樣,你做了都是好事,官府獎勵你、表揚你;你要做了壞事的時候,用刑罰處置你。還是你自己做自己受,他執行而已。這個道理要曉得。阿彌陀佛對我們的加持,實在講就是修學的環境,他造了個極樂世界,修學環境,你肯去,那你就得圓滿的設施,你意想不到這麼好的修學環境。但是你要肯去,你不肯去,他加持不上。你在他那個環境裡頭,他能幫得上忙,他可以加持你,你離開他的環境就不行了。所以在這個地方細細去觀察、去思惟,這三個「自」太有道理了,這是佛法的奧祕。你自己去想去,慢慢去想,智慧就現前了。這是自修。第二段「自知」。

  【如所修行。汝自當知。】

  日本峻諦法師說,在《會疏》上解釋,『汝自當知』,「汝自當知者,例如法華三止說,其義深廣,不可容易說故。」底下念老說,這個解釋解釋得好,《法華經》裡頭說,「止止不須說,正是今經之義」。經上這兩句話,佛的意思跟《法華經》上說的止止不須說味道相同。「六祖曰密在汝邊」,這是《壇經》上記載的,惠明他們那幫人到處去追趕,找六祖,把衣缽奪回來。惠明沒有出家之前是四品將軍,被他追到了,別人沒追到他追到了。他是來奪衣缽的,所以六祖把衣缽放在石頭上,自己躲藏起來。惠明看到衣缽歡喜,去提,拿不動。他心裡馬上就明白了,立刻就懺悔,大聲叫到:行者、行者。就稱惠能大師,我是為法來的,我不是為衣缽來的。那個念頭一轉,惠能大師從草地鑽出來,為法來的,坐在石頭上。惠明跪在地下請法,能大師就告訴他,教他不思善、不思惡,善惡二邊的念頭統統放下,如何是明上座本來面目?這一問,他回光返照,他開悟了。所以六祖會下四十三個明心見性的,惠明是頭一個,第一個得度的。然後他就問六祖,還有沒有祕密的?六祖說,密在汝邊。這句話是從這來的。「古禪德曰,汝自會取好,我不如汝,亦此經三個自字之義」。這在宗門裡頭說,這是禪機,會的人聽得懂,不會的人不知道他說些什麼。下面,「自攝」。

  【清淨佛國。汝應自攝。】

  日本峻諦師接著說,「此含三義」,第一個,「謂法藏菩薩宿殖深厚」,過去生中他修學的、累積的功德深厚,「高才勇哲,與世超異」。這是他這一生所表現出來的,不是一般人能夠跟他相比的。所以古德說,法藏比丘示現,那個示是再來人,有人說,他久遠劫已經成佛了,在極樂世界是示現的。像釋迦牟尼佛一樣,《梵網經》上佛說,他到這個世界來示現成佛是第八千次,這一次第八千次,久遠劫成佛。阿彌陀佛也是久遠劫成佛,因為從這個經上來講,也不過是十五劫的事情而已。十五劫不長,他五劫修行,極樂世界成就到現在十劫,這時間很短。都是久遠劫成佛,所以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成佛,就像釋迦牟尼佛在我們地球上成佛一樣的。世尊在地球上成佛時間短,法藏示現在極樂世界成佛時間長。時間長短是眾生福報不一樣,眾生有福,佛菩薩住世時間長;眾生沒有福,住世時間就短。還是要靠自己修福,斷惡修善,積功累德。

  負面的念頭決定要把它消除,章嘉大師常說的放下,不能有。惡念不能有,善念可以有,不能執著,執著就錯了,執著就變成業,業就有報。那善,三善道的果報,惡是三惡道的果報。三善道跟三惡道功能是一樣的,為什麼?自性清淨心裡頭善惡都沒有。所以善惡都是業,都是障礙,統統要放下,你才能出六道。惡的我放下,三惡道放下了,三善道沒放下,這個意思就深了。三善道也要放下,你才能夠到四聖法界。四聖法界是釋迦牟尼佛的方便有餘土,那你就曉得還得放下。方便有餘土,釋迦牟尼佛的淨土,六道是世尊的穢土,業障深重的人生在這個地方,見思煩惱斷掉的人生四聖法界。這十法界,十法界不是真的,還是假的。六道是夢中之夢,這個夢醒了他還在夢中,所以必須把四聖法界放下,這才明心見性、大徹大悟,離開十法界。就是十法界醒過來了,十法界不見了。那不見什麼境界出現?實報土出現了。住實報土的叫法身大士,統統是明心見性,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就轉八識成四智,因為十法界是八識變現的,八識轉成四智,十法界沒有了,見到的是四智的法界,四智,這就是實報莊嚴土。全靠自己。

  淨宗是個他力法門,是個特別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全靠自己,只有這個法門是他力法門,非常特殊。理太深了,唯佛與佛方能究竟;事太微妙了,無法想像。不通沒關係,只要你真信、真照做,你就真能往生;到極樂世界接受阿彌陀佛的調教,你真能夠快速成佛。決定沒有妄語,我們只要具足這個條件就成功了。那些下下根人他之能往生,實在講,他具備三個最好的條件,叫老實、聽話、真幹。你要問這些人有什麼專長,他專長就這六個字,這六個字我們做不到,他能做到。所以有這個條件,決定得生,決定成就。

  我們再接著往下看,「淨佛國土之事,久既洞達,雖佛智無所加之」。『清淨佛國』這樁事情,你自己應該知道。那我們常常念的「心淨則佛土淨」,佛在提醒他。在我們這個世間,現在的混亂,湯恩比說大乘佛法可以救。大乘佛法講什麼?跟中國傳統講的,「建君民,教學為先」,這是《禮記.學記》裡頭說的。這句話提醒我們,今天社會混亂,亂得太離譜了,許許多多志士仁人都在想用什麼方法恢復安定和平,化解衝突糾紛。我遇到的人很多,專家學者、國家領導人,我們把佛法這個道理說給他聽,心淨則國土淨。如何能叫他心淨?方法就是教育。

  我在馬來西亞說了十個教學為先,特別強調教學的重要。末後的兩句,諸佛剎土教學為先,極樂世界教學為先。釋迦牟尼佛之所以偉大,一生教學,他把人教好。現在如果有國家領導人意識到,它不難,現在有電視、有網路,信息非常發達,真正找幾個好的老師把世出世間法的理講清楚、事講明白,大家都覺悟了,回頭不難。只要有一半的人回頭,天下就太平了,剩下那些人,三、五年肯定都感化了,太平盛世在這個地球上就出現了。人心變了,災難就沒有了。

  這災難從哪來的?不善念頭感應的。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貪心感的是水災,瞋恚感應的是火災。水災,像海水上升、江河氾濫、海嘯,這個都是屬於水災,現在這個地球上到處都是。火災,火山爆發,地球的溫度上升,南北極冰融化,這麻煩事情!哪裡來的?我們的貪瞋變現出來的。愚痴,風災;傲慢,地震。懷疑,麻煩更大,懷疑是什麼?山崩地陷,山會倒下來,地會陷下去,是懷疑。懷疑對自己身體來說,免疫系統全完了,全瓦解了。人有堅定的信心,那你就是有堅定的、最強的免疫能力,你不會受疾病的感染。貪瞋痴慢疑感來這麼多災難,我們把貪瞋痴慢疑斷掉,不貪、不瞋、不痴、不傲慢、不懷疑,這災難就沒有了。

  佛這個說法,現在量子力學家承認了,它是真的不是假的。佛經上講的,以念頭來控制環境,所以環境是自己造成的。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領頭,所有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沒有一個不是身心清淨,一塵不染。一塵不染是什麼?他一個妄念都沒有,一個雜念都沒有。阿彌陀佛會教,大家會學,所以他成佛很容易,不難。佛是世出世間第一大福報的人,他居住的地方是第一大福報的國土。我們中國諺語說,「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福從哪裡來?教出來的。自性本具,但是迷了,現在必須要有人教。有覺悟的人教他,他回頭了,回頭,福慧還是自己自性有的。所以教的人不居功,不是說我教你,你才開智慧,不是的。開是你自性裡本有的智慧,不是我把智慧給你,不是的,是你自己心清淨了,自性智慧就往外透,這麼回事情。所以佛菩薩只是把他如何從迷到悟的經驗告訴我們,我們依照這個方法炮製,我們也能夠破迷開悟,如此而已。

  所以佛看我們是平等,但是我們對佛要尊敬,這叫有德。佛對我們有恩,我們不忘恩,我們要報恩。真的,沒有他,我們怎麼會知道?我要是沒有遇到老師,沒有遇到這三個老師,三個老師缺一個都不行,我可以說我過不了四十五歲,三個老師給我的恩德。我年輕確實犯了很傲慢的這個習氣,目中無人。年輕就有歪辯才,跟我辯論能夠把我辯倒的人,我還沒有遇到過,沒有理,我編出一套道理出來,似是而非,你還沒有辦法辯過我。

  那個時候學哲學,遇到方東美先生。先生答應教我,出乎我意料之外。本來我只是求著,求他,寫一封信給他,求他准許我到學校去旁聽他的課,是這麼要求的。跟他不認識,素昧生平,只聽說他是桐城人,攀老鄉。我的家鄉,我出生的地方,離他的家大概就二十多公里,很近。但是不認識,在台灣遇到了。這是老鄉長,他的年齡跟我父親差不多,我那一年二十六歲,他大概將近五十歲。這個是出乎意料之外,他回我一封信,讓我星期天到他家裡去見面。我星期天就去了,問我一些狀況,等於就是面試。問我的學歷,我說我只念到初中畢業,高中念了半年到台灣來了。抗戰期間失學三年,三年逃難,苦不堪言。東南十個省走遍了,完全是走路,沒有交通工具,真的是翻山越嶺。體格大概就是那個時候鍛鍊出來的,每天走路最少六十里,多的要走一百多里。早晨天沒有亮起來上路,晚上八、九點鐘走到。身上還要背個包袱,行李要自己背,跟要飯差不多。所以我們雖然年紀很輕,我們的經驗很豐富,受過許許多多苦難,受過折磨,知道人生苦。看到戰爭的殘酷,家破人亡,特別是攜家帶眷,所以我一生沒有結婚的念頭,就是抗戰期間看到妻離子散那一種悽慘的狀況,我的印象太深了。一個人,無論到哪受苦無所謂,帶著家眷,還叫她一起吃苦,於心何忍。沒這個念頭,這一個人自在。

  老師看到我的信,我還寫了一篇文章給他看。他給我說,他說你寫這東西,他問我,詢問,有沒有欺騙我?沒有欺騙,跟老師句句是實話。他說你寫的信、寫的文章,我們學校學生寫不出來,所以他懷疑。我說這個,雖然是失學了,我喜歡讀書,逃難當中,我背包裡頭還有幾本書,喜歡讀書。他告訴我,六十多年前的事情,他說現在的學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你要到學校聽課,你會大失所望。這句話就是完全拒絕了。當時我聽了很難受,當然很沮喪,老師一定看得很清楚。過了五、六分鐘,他告訴我,他說這樣好了,你每個星期到我家裡來,我給你上兩個鐘點課。這是作夢都想不到的。

  我跟他學,是一個學生,一個老師;跟章嘉大師三年,也是一個學生,一個老師,不容易!憑什麼?我們對老師一分錢的供養都沒有,就憑一個誠敬,真誠、恭敬、信心,就憑這個,其他的真的什麼都沒有。想學哲學,愛好哲學,對於哲學是什麼,不知道。他給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每個星期兩個小時。最後一個單元,佛經哲學,我從這裡認識佛教。原來以為佛教是迷信,碰都不碰它的,而且誤會了佛教是多神教,是低級宗教。這是外頭的形式上讓我看到的,我們自然產生這種感覺。結果老師最後單元的時候,最後是最重要的一個單元,佛經哲學。我說它怎麼會有哲學?他說你年輕,你不懂。他跟我講,原話,釋迦牟尼,他沒有講佛,「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沒聽人說過。「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真的嗎?我就留意了,因為在家裡上課,在小客廳,有時候走走看看老師的書房,桌上有沒有佛經?有那是真的,沒有就不見得是真的。真的,從來沒有看到他桌子上沒有佛經的,我知道他真學。

  所以我就請教,您老人家佛學從哪裡學來的?他告訴我,抗戰期間他在中央大學教書,有一段時期生病,朋友介紹他到峨嵋山去養病,那時候學校在成都,離峨嵋很近,到峨嵋山養病。他說,峨嵋山確實是非常好,非常幽靜,但是在那個廟裡頭沒有報紙、沒有雜誌,什麼東西都看不到,就是佛經,拿佛經來消遣,沒有想到就看進去了。這他有智慧,他的底蘊很厚,他是我們中國明清兩代桐城派的嫡系,方苞的後代,方苞的第十六代好像是。所以家學底子很厚,佛經他看得懂,愈看愈歡喜,才覺得這門東西高,妙!

  一生沒有離開佛學,晚年在學校開的課全是佛經,在台灣大學開的《大乘佛學》,都是大單元。教一個學期、兩個學期,兩個學期就是一年,魏晉佛學、隋唐佛學,他開這個課。台大退休之後,輔仁大學請他在博士班開華嚴哲學。在當時,這樣大單元專講佛學的這個課程,學校怎麼會讓他開?我出家之後在文化學院,那個時候還不是大學,教了五年,講佛經哲學。一個星期上山一次,四堂課,上午兩堂,下午兩堂,算是兩個學分,一個星期上山一次,五年。

  老師的話應驗了,但是那個時候畢竟是少,講這樣大單元,而且做為主修的課程,這學校不許可的,我們這時候教是選修的。到以後才曉得,他是老總統的老師。我跟他二十多年不知道,從來沒提過。他老人家往生,秦孝儀將他一生的經過做了一個簡報,我們才知道。老總統蔣介石、蔣經國,都是他的學生。我們如果要知道這個關係,不敢碰他,完全不知道。但是我們只曉得一樁事情,老總統對他非常尊重。我那個時候在陽明山革命實踐研究院服務,總理紀念週,總統親自主持,那個台上有一個座位是方老先生的。我們感覺到很奇怪,主席台上有個座位是給他預備的。所以知道他很尊重,但是不知道關係。

  所以從這裡進門,從哲學進門,不是從一般這個信徒,不是的。我接觸佛法大概一、二個月的時間,章嘉大師的緣就成熟了。我是在宿舍,我們宿舍在北投,晚上早晚有時間的時候,我讀經。鄰居有個小女孩八歲,小女孩,常常到我們宿舍來玩,小朋友來玩。看到我讀佛經,回去把她爸爸找來。她爸爸來看我,問我,讀佛經?我說是,剛剛接觸不久。他說你需不需要有人指導你?我說那有人指導最好了,我說誰?章嘉大師。我也不知道章嘉大師是何人,告訴我,真正是個修行人,有學問。我說好。他帶我去見。這一見面就結上緣了。

  也是像老師一樣,每一個星期給我一個小時到兩個小時。他不忙的時候,兩個小時;如果有應酬的話,有事情的話,則一個小時,一個星期見一次面。我跟他三年,我的佛學基礎是章嘉大師奠定的,到台中跟老師是學講經。所以這三個老師,少一個都不行。沒有章嘉大師三年的基礎,我到台中學習,跟一般人一樣。徐醒民到台中,是我介紹過去的。這是過去一段不可思議的緣分,我們相信緣分是前生結的,如果沒有這個緣分,我絕對不會走到宗教這個門路來,不可能的。

  以後愈研究,覺得這個真好,真能解決問題,不但解決生死問題,能解決社會問題。跟中國傳統文化完全融合成一體,不能分。講中國傳統文化,一定是儒釋道,少一個都不行,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我們不認真學習,怕到底下一代來不及了,想挽救,機會沒有了。最重要的是學文言文,是修戒定慧,是要把根紮好。根,在中國是講究胎教。母親懷孕就開始端正心念,沒有邪思,小孩稟受母親的正氣,這叫胎教。文王的母親懷孕十個月,典籍裡頭記載,「目不視惡色」,邪惡的東西不看,「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攝身語意,因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影響胎兒。她生下的兒子周文王,大聖人。文王的妃子,太姒;文王母親,太任;祖母,太姜,三代名字都有太,所以婦女稱太太就從這來的。太太是什麼?聖人之母,生出來、養出來的、教出來的是聖人,這個稱呼非常尊貴。周家出了三個聖人,文王、武王、周公,大聖人。孔子心目當中最佩服的、最仰慕的,周公,距離他比較近。

  出生之後,小孩就會看、會聽,他已經在開始學習了。所以《弟子規》是童蒙養正必須修學的,不是教他念的,是父母落實《弟子規》做給他看,他這樣學會的。這一千天,從出生到他三歲,這一千天,父母要盡責任,在他面前表演得純正。不是純正的不能給他看,不能給他聽,不能讓他接觸到。所以他這一千天所接觸到的,純淨純善。所以古人說,古諺語「三歲看八十」,就是說的這樁事情。三歲之前奠定的這個根基,八十歲都不會改變,根深蒂固。他懂得孝、懂得忠,再大的威脅利誘,他不會變節,根深蒂固。所以他的智慧、學問能成就,母親教的。

  現在,這是最重要的一個時期,沒人教,做母親的人不知道。誰教他?現在是電視教他。你看小孩一出生,眼睛就看電視,電視裡頭五花八門,他全學會了。所以現在做母親很苦,小孩不聽話。學校的老師,我也遇到很多,學生不聽話,很不好教。原因是什麼?紮根的那個年齡疏忽掉了。三歲以後教,遲了,來不及了,他都學壞了,不容易改掉。中國古人講,「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小時候教的就像天性一樣,不容易改變。中國人懂得胎教,懂得紮根教育,全世界沒有第二家,只有中國人懂。所以世界上四大古文明,前面三個沒有了,中國還存在,靠什麼?就靠這個。這是歐洲二次大戰之前,歐洲有些學者研究這一個科目,為什麼中國還存在?結論,大概是中國人重視家庭教育的關係。這個結論一點都不錯,非常正確。

  但是現在中國人把傳統教育丟掉了,苦頭來了。家裡,兒女不懂得孝道;在學校,學生不懂得師道。不知道尊師重道,那學聖賢書就沒指望了。中國這些古東西要學習,完全靠恭敬。印祖所說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沒有誠敬心,聖賢來教你,你都得不到。誠敬心從哪裡來?這是真正的麻煩。我能夠遇到這三個老師,特別的教導我,我靠什麼?沒有學歷,沒有經歷,什麼都沒有,就誠敬兩個字。

  我跟很多同學分享,我的誠敬心要跟古人比,這三個老師不要我,為什麼?不及格。我說我的誠敬心頂多三十分,為什麼老師還要我?我生在這個時代,這個時代年輕人尊敬心大概只有三分,我的三十分比他多十倍。我要跟民國初年的比,他們可以打六、七十分,我就不及格,就被淘汰掉了。講真話,一點都不假。那我這一點誠敬心,是因為我們生長在鄉下、在農村,父母好教,十歲才搬到城裡。搬到城裡難了,城裡什麼?趨向現代化了,複雜了,鄉下單純。我們玩耍,小朋友都是在大自然,沒有任何玩具,我們到河邊、到樹下,去爬樹、登山,就玩這些,過的是大自然的生活。

  我那個時代還看到大家庭,沒有分家,一家人二、三百人,一家人。所以雖然年歲很小,六、七歲很記事了,從前那個模樣有印象。私塾,大概我也是到了個臨界的邊緣,我念了半年,私塾就改成短期學校,現在沒有了。短期學校兩年,念的書就是小狗叫、小貓跳,就教這個了,把中國從前古東西不念了,完全變了,那民國十幾年的時候。我是十六年出生的,在民國二十年的時候還有。到抗戰之後,大家都逃難、逃亡,遠的逃到外國去了,近的盡量往內陸去移,過著流離失所的生活,苦不堪言。抗戰勝利回家去,什麼都沒有了,這個大家庭沒有了,社會整個改變了。

  傳統的東西沒人說了,我們小時候還有人說、有人教。農村人非常樸實,鄰近的村子大概都認識,都互相尊重、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小孩在外面玩,有的時候很頑皮,犯過失,路上走路的人看到了,把他叫過來狠狠教訓一頓。我們家父母要是知道了,非常感謝,謝謝人家。現在沒有了,現在小孩不接受,你憑什麼教我?不接受。在那個時候,你看那個社會人情多厚。要想恢復到從前那個樣子,我估計要二、三百年之後,我們世世代代真幹,能恢復,那是太平盛世。離不開教育。今天整個世界問題,就是教育出了問題。只要把教育辦好,教育是什麼?要古聖先賢的教育。要恢復,頭一樁事情恢復對古人的信心,相信古人。現在人瞧不起古人,古人沒有科學,這是恢復傳統最大的一個障礙。這信心,從哪裡培起?要從孝養父母,孝是根。懂得孝養父母,才知道尊敬師長,尊師重道。孝不能夠找回來,孝是根,根之根,這個東西不能找回來就沒有辦法。傳統文化也只是說說而己,辦這些短期的學習,辦論壇,這個宣揚可以,學習不行,不夠。可是這個東西有效,做比不做好。把人心喚醒,喚醒之後要好好的教,這個才是重要的事情,要認真學習。

  人才培養大難事!你說辦個學校來培養,我感覺得太難了。我跟老師十年,我看到一點傳統的方法,然後回想世世代代無論是儒釋道任何一家培養人才,幾乎都是相同的。儒釋道三家,這些學者都講學,佛教有寺院,道家有道觀,儒家有書院。佛法裡面講經教學不中斷,人才從哪裡培養?從聽眾當中選拔。聽眾當中有真正發大心的,熱愛佛法,發願來承傳,他有這個記憶的能力、有理解的能力,就夠了。聽,能記得、能理解,真聽懂了,真能夠落實,這最好的學生。也不過是一生,一個老師遇到幾個,不可能多,三、五個那就很多了,通常一、二個。

  怎麼培訓?就複小座。複小座,在中國佛教流傳了兩千年。從複小座出身,過去無論在家出家,講經的這些法師統統是小座出身,真管用,真有效。以前沒有聽說佛學院,這麼出來的,而且真有非常可觀的成就,這就一個老師傳一個。我們都是李老師那裡講小座出身的。回頭看看,從民國開始,太虛大師提倡辦佛學院,佛學院出來,的確人不多,而且佛學院出來是佛學,經講得很好,未必能落實。但是小座出身,受老師人格的影響不一樣,他不但會講,他真能做到,把經教變成自己生活,用在自己工作上,用在處事待人接物上,活學活用,得到真實利益。佛學院很難看到。

  可是老師又告訴我,給我講過好多遍,中國佛教要復興,一定要恢復叢林制度。叢林制度就是正規的學校,大學。唐朝時候,百丈、馬祖他們兩個人提倡出來的,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馬祖是校長,百丈是教務長。都看緣分!我年歲太大了,心有餘而力不足了,到晚年八十七歲,隨時可以往生。所以有一天時間,我們就講這一部經。好在現在可以把光碟、錄音留傳給有緣人,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古人的「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是真理,這個話不是隨便說的。能夠掌握這個,自己一個人修學能成就,不要改變,一門一定得三昧、開智慧。記誦那是附帶的,這部經念得很熟,能背了,這是附帶的。主要的目的,是用這種方法把我們的妄想雜念打掉,這就是修定。修定的方法很多,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門徑,統統修禪定,所以佛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它都得定、都開慧,它怎麼不平等?佛的用心、祖師大德用心,我們要能體會到。

  根本比什麼都重要。現在講戒律,大家沒根了,從前出家在家學戒律輕而易舉,為什麼?你不學這個,他本身差不多就做到了,很容易。像小孩,從懷孕父母就教。起初這個三年,這一千天,母親看得很緊,一步都不離開眼睛,一切不善的、邪惡的,你不能接觸;接觸的,純淨純善,這是戒律基礎。《弟子規》,父母做到了,你看,父母對他的父母孝順,對他的兄弟友愛,統統看到,他就在這裡學到的。上學的時候,老師再教《弟子規》,教他念,念認識字。他念的他全做到了,這一條我做到,那一條也做到了,他好歡喜。那是教他認字。在文字學上紮根,中國的文字全是古文,全是文言文,從小就學習。

  你看看文言文,我們看到民國初年小學課本,小學生所念的,小學生所寫的作文。我是在講席裡頭偶爾提一提,有很多熱心的同修到處去蒐集寄來給我,我現在蒐集大概有五、六十本。我要找時間來挑選,選出來把它翻印出來,提供大家做參考,讓大家有信心。你看看民國初年小學生,三年級、四年級叫初級,五年級、六年級是高級,一、二年級沒有作文,叫造句,學造句。三年級開始寫作文,你看看他們作文寫得有模有樣,讓人看到生歡喜,八、九歲的孩子寫的;高年級的,五、六年級的,也不過就十歲、十一歲這樣年齡,到十二歲,十歲到十二歲,小學五、六年級,現在大學文學院都寫不出來,值得提倡。文言文比白話文有味道,文言文裡頭很多含蓄,意在言外,你慢慢去體會。

  中國東西太可愛了,講給外國人聽,外國人喜歡,恨不得他也能得到,但是靠翻譯。翻譯,我就說了,味道不一樣了,好像吃東西,我吃了吐出來,來餵你,不是原汁原味。原汁原味,學文言文。一點都不難,我看了許許多多年輕學生,都是用三年時間就學成了。三年不算太長,中國人要學,頂多兩年,外國人學要三年。我們發心直追,老祖宗的東西我們要來享受,不能讓它束之高閣。只是看到,自己得不到受用,你說多可惜!

  這個下面,淨佛國土之事,久既洞達,心淨則佛土淨,雖佛智無所加之。佛所知道的,跟你所知道的差不多。「故如汝所知,汝自當行之也」。這就是說三業,身口意業,攝化眾生,為眾生做榜樣。賢首國師《還源觀》裡面第四段給我們講四德,第一個,隨緣妙用,那都是對法身菩薩說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妙在哪裡?妙在不著相,可以跟你和光同塵,他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妙!

  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表演了,這個不能不知道。世尊為我們表演的八相成道,住世八十年,他的一生有沒有起心動念過?沒有。如果起心動念,他退轉了。起心動念都沒有,哪來的分別執著!所以要曉得,他一切的示現,四十九年講經說法,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他說「說而無說,無說而說」。那我們怎麼辦?我們要聽而無聽、無聽而聽,你才能契入他的境界。我們如果聽,聽與讀都著了相,就壞了。馬鳴菩薩教給我們,聽經怎麼聽?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要這樣聽。就是用真心聽,不用阿賴耶。讀,要離文字相,離名字相,不執著文字,不執著名字,名詞術語;離心緣相。這三個都不執著,這才叫會聽會看。完全用真心,真心對真心,徹底明白了。我們今天這妄心對真心,讀的時候疑問很多。佛是教我們用真心。

  儒家的典籍,它們是從阿賴耶出來的,我們用真心去讀它,就把它轉識成智了,把儒家那些經典全部都講成佛經,跟佛的境界一樣高。這就是湯恩比所說的,佛教提升了中國傳統文化,把它提升了。所以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三家是決定不能分的,分就錯了,合就完整、就圓滿了。

  中國在古代,這些帝王很聰明,我是在蒙古《大藏經》裡面看到的,那至少元明清三代,他們用儒治國,用佛教民。所以佛教的學校就是寺院,到處都有,城市、鄉村到處都有,這是佛教的學校,寺院庵堂都講經、都教學。用道祭祖先、祭天地,用道教。儒釋道全用上了,而且這些帝王對儒釋道都非常恭敬。說得好!到極高明的時候,儒釋道融成一體。我們在少林寺看到一個碑,見到一個碑,我們這裡有拓本,三教九流混元圖。這個就是現在人所講的多元文化,你看,這是一千三百年前唐肅宗的時代,唐肅宗是唐明皇的兒子,那個時候立的碑、刻的碑,就有這個思想,三教九流是一家。

  現在我們講全世界宗教團結,一家人,世界才會有和平,衝突才會消除,不再搞對立,我們是一家人。日本中村康隆和尚告訴我,全世界所有宗教的創始人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三十二應。應以基督身而得度者,即現基督身而為說法,觀音菩薩;應以阿訇身得度者,即現阿訇身而為說法。講得妙!這個老人給我談話,我跟他見面,一百零一歲,非常有味道。等於說他給我做證明,他知道我搞團結宗教,給我做證明。所以我就想,咱們畫觀世音菩薩,千手觀音,頭上三十二個變相圖,就三十二應,應該畫各種不同宗教,各種不同族群。讓人家一看,原來是一家,都是觀音菩薩,宗教不就團結了嗎?我這十幾年做這樁事情,還沒有遇到一個宗教反對的,沒有,統統歡喜。真能團結,團結,地球上人有福了。大家都展開教學,以正法教學,每一個宗教教義都好,都是教人為善的,沒有教人作惡的。好,今天時間到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161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一十四頁,我們從第二行看起:

  「峻諦師繼曰:此含三義」,這個是說前面,世間自在王如來對法藏菩薩的開示。這裡頭最重要就是三個「自」字,自修、自知、自攝,這個意思很深。前面我們看過《會疏》裡頭說的,這是日本峻諦師,他用《法華經》的「三止」來做證明。此地佛這三個自,跟釋迦牟尼佛在《法華經》上講「三止」之說意味相通。「法華三止說」,《佛學大辭典》有「三止三請」,這是佛門的故事。「法華經方便品之初,先讚嘆如來之二智」,二智是實智、權智,實智叫根本智,權智叫方便智;實智是自受用,權智是度化眾生,是教學用的。以諸法實相甚深微妙,佛想說又不說了,舍利弗代表大眾請說。如此佛與舍利弗交互,佛是三止,舍利弗是三請,佛在第三次啟請的時候答應了,「廣說妙法」,就是宣說這部《妙法蓮華經》。是這麼個故事,你看《法華經》的啟請有這麼一段故事,這叫「三止三請」。

  諸法實相確實甚深,佛說這樁事情講透了的在《般若經》,六百卷《大般若》,《華嚴經》講透了,《法華經》講透了。說這樁事情不容易,為什麼?真難懂。我們學佛學了六十多年,現在才有個概念。這個概念還是得力於現代的量子力學家他們的研究報告,要不然憑凡夫無法想像,為什麼?它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我們怎麼能知道?但是要信,不敢懷疑,可是又有疑問,疑總是斷不了。這個疑就是宗門說的疑情,遇到緣會覺悟,小疑則小悟,大疑則大悟,不疑就沒得悟了。這不是壞事情,這不是不相信,相信佛說的絕對是真的,但是我們的境界達不到,所以打了個問號。這個問號不是普通懷疑、不信,我們是信,真信,是我們自己能力沒達到。科學家真的幫助我們一把力,讓我們的心定下來,對佛的信心加強了、堅定了,一點都不懷疑了。

  峻諦師接著又說這裡有三個意思,第一個是「法藏菩薩宿殖深厚」,過去栽培得深厚,「高才勇哲,與世超異」,這是佛對法藏的讚歎。宿殖深厚,讓我們在今天讀這一句感觸很深。佛法在這一代若存若亡,真的走到存亡的臨界點,不能拯救,佛法就沒有了,跟傳統文化同一個命運。我們有心,沒有力量,自己盡這一點綿薄之力,障難太多太多了,幫助我們的人沒有了,障礙我們的人全出來了。我學佛,走這個路子,佛門同修沒有看到反對的,我過去的長官、同事、同學,沒有一個不說我迷信,迷得太過分了,怎麼會去出家當和尚去?只有一個方東美先生,我出家之後去看他,他看到我:你真幹了?我說是,老師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怎麼不肯幹?對,你走這個路子好!只有他一個讚歎,別人真的都是外行。在中國大陸,對我讚歎、歡喜的,趙樸初老居士、茗山老和尚,還有個天主教的傅鐵山大主教,這些人讚歎歡喜。這三個都走了,那三個是我的護法,三個護法走了,大陸上沒護法了,所以這麼多年我就不去了。知己真難,真不容易!

  我自己對自己清楚,因為環境不一樣,跟老師、跟章嘉大師,我都還是有工作,每天得上班,只有星期天我可以親近他們,一個星期一次。辭掉工作之後,到老師那邊才叫是一心參學。可是老師事業太多了,工作量太大,只有在講經、教學聽他的課,其他的沒有時間單獨教我,不像老師、章嘉大師,他們單獨教我;也不是居住在一起,長時間親近,這個緣都沒有。我到台中,老師的事業都建立了,蓮社、慈光圖書館、菩提醫院,還有個安老院,有兩個幼稚園,養老、育幼。他還兼了兩個學校的教授,本身還是孔德成的主任祕書。跟他見面要一個星期之前約時間,一個星期之內決定排不上,很辛苦!我跟他的時候七十歲,我三十一歲,他七十歲,老人了,不忍心找他,找他也不行,他沒有時間。所以我這個根基,學佛的根基,是章嘉大師奠定的,基礎,以這個基礎到台中親近老師才有一點成就。但是這個基礎不牢固,不是正式求學的。

  所以,我希望底下一代要超過我,下一代不能超過前面這一代,那叫衰相,那一代不如一代,後來就滅亡了。佛、儒的教學都希望底下一代超過我,下一代的人踩著我的膝蓋、踩著我的肩膀上去,這就對。你看中國從前做官戴的烏紗帽,那個烏紗帽像樓梯一樣,前面矮一截,後頭高的,那什麼意思?就時時刻刻看到這個帽子,前面是我,後頭是後一代,後一代要比我高。都有這個念頭,社會才能祥和、才能安定,才能成長、才有進步。如果像我這一代一樣平平的,我們這一代做的沒有成就;必須把後面人提起來超過我,成就,這才是成就。如果壓住,希望這一代不如我,教得再好、修得再好都是阿鼻地獄。你所修得的,功德是毫無,只是福德,福德是人天福報。真正沒有自己,想到天下苦難眾生,想到培養人才個個超過自己,這是功德,我們如果不發心求生極樂世界,決定生天。心量要大,要真正善良。

  沒有遇到人那沒辦法,人才可遇不可求,到哪去找去?早年我一個人在海外,很辛苦,到處跑。回到台灣,第一個我去看老師,我老師要求了好幾次:老師,多培養幾個學生,我們在海外有幫手、有呼應。我說了好幾次,最後一次老師說:我不是不肯教,你替我找學生。這句話以後我不再說了,到哪裡去找?哪裡去找一個老實、聽話、真幹的學生?真找不到。所以我才曉得,老師告訴我,學生找老師難,可遇不可求,老師要找個學生更難。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通過我們六十年的學習,對這樁事情印象非常深刻,到哪去找人!

  現在風氣逐漸形成了,這個十年沒白做,國內、國外慢慢都覺悟了,都在搞傳統文化,都在搞道德講座,都在向古人學習。能成就嗎?是真幹嗎?這就很難說了,如果裡頭財色名利不是徹底放下,就很難講。這個東西是魔,稍稍有成就、有名氣的時候,財色都來了,一接觸,把握不住,就墮落了。幾個人看到這個東西不動心,不放在心上?雖有若無,腳跟紮得牢,才有成就,稍稍動搖就完了。這個古時候很多,我們在歷史上看到,變節的,晚年變節的,那些人,讀書人,可以說基礎都非常深厚,到老年遇到這些東西還敵不住,何況我們根基不足的人。

  我這一生根基薄,還能夠保得住,就是天天講經。講給誰聽?講給自己聽。別人聽是附帶的,自己聽是真的。天天聽佛的勸導,才保得住,一個月不講經、不讀經,我自己就不敢保險了,你說這個多重要。佛教我們親近善知識,經典就是善知識,親近諸佛菩薩,親近祖師大德,天天不捨。我每天至少讀經四個小時,跟大家分享四個小時,四個小時讀經這是最低的,有時間可以做到六個小時。現在體力差了,年輕的時候一天八個小時到十個小時,靠這個。佛菩薩天天勸我,不敢懈怠。

  我們親近老師,確實學歷、經歷什麼都沒有,就憑著老實、聽話、真幹,老師教我怎麼做,我就老老實實去做。在台中,我親近老師,老師給我約法三章,就是三個條件,我答應,他收我做學生;我不答應,他說你到別的地方去,你另請高明。第一個條件,從我拜老師這天起,我以前所學的,老師也好,是章嘉大師也好,什麼都好,統統不算數,我不承認,跟著我從頭學起。這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從今天起,只准許聽我一個人講經,其他的任何人,無論出家在家,講經不准去聽。這第二個。第三個,從今天起,你想看的文字、看的書,就是佛書也一樣,沒有經過他同意不能看。就這麼三個條件。我那時候想,好像老師很跋扈、很傲慢,把別人都放在一邊,只有他自己一個。我就接受了,我真聽話。接受之後,他說有時間限制的,五年。以後我聽到佛門裡頭入門五年學戒,就是這三個條件。

  到我到新加坡,那個時候演培法師,我們也是認識很久,我一學佛的時候就認識他,他是善導寺的住持,那個時候四十多歲,他大我十歲。我也是個講經的,他也是講經的,我們談得就很投機。我去訪問他,他把他過去學習的經過告訴我,我才恍然大悟。他是沙彌,十幾歲出家,跟諦閑法師,諦閑法師給他約法三章,就是老師一模一樣的。我才曉得這不是老師的,這是古大德祖祖相傳的,這就是依一個人,不能依兩個人。依一個人你走的是一條路,你能夠走通,你依兩個人你就是走了岔路,三個人就是三岔路口,四個人就是四面八方,你不會有成就的。讓我們深深體會到現在學校念書的學生為什麼不成就?老師太多,科目太多,學雜了、學亂了。

  我守老師這個約法,三個月之後就生歡喜心,為什麼?頭腦清淨了。你看,不准聽,耳朵塞了;不准看,眼睛封閉了;不准你想,只准聽他一個人的教誨,聽他一個人指導,心清淨了。就是說,佛經上講的,煩惱輕,智慧長,有一點這個意思出來了,歡喜,叫法喜。六個月之後就非常堅定了,所以老師教我五年,到了五年,我跟老師說我再學五年,我遵守老師的約法十年。以後打聽打聽,老師對別人沒這個教法,就我這一個,周家麟沒有約法三章,徐醒民也沒有約法三章。我從懺雲法師茅蓬下來,到台中親近他老人家,懺雲法師寫了一封信推薦。那時候主要的是朱鏡宙老居士,他跟老師是老朋友,他們兩個同年,我跟朱老認識很多年了。這樣親近老師的。

  緣,老師還告訴我,他說你這樣子常常在國外,對自己行,有成就,對利益眾生沒有成就。我說為什麼?他說你想想看,你到一個地方,一年去一次,講一次經,頂多半個月、一個月,一年十二個月,聽一個月經,其他十一個月還胡思亂想,怎麼可能成就?這中國古人講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那怎麼樣?老師講要有一個道場。我就留意這樁事情,但是緣都不成熟。第一個,沒有財力。那時候沒出名,沒人知道,誰送錢給我?我們又不攀緣,又不跟人打交道。第二個,當地同行有嫉妒心,這是我深深體會到的。所以,過這種像游擊戰的這種生活,到處打游擊。這是我們的福報不能跟古人比,古時候社會安定,高僧大德住在深山裡頭,我們要跟他學,可以十年、二十年不下山。有好老師、有好同學,哪有不能成就的道理!

  我們不爭名逐利,人家擔心、害怕,所以到我這裡來看的人,我都告訴他看我的大雄寶殿。我那上面是大雄寶殿,當中是萬姓先祖紀念堂,祖師的紀念堂,下面是找我超度的眾生,我們就在這一格三層。大家到這裡來看,放心了,我不建道場,不跟人爭名逐利。我每天能吃飽穿暖,有個小房間睡得很舒服,足了,非常滿足,知足常樂。

  在新加坡,一九九九年,團結新加坡九個宗教,把新加坡宗教變成兄弟姐妹,這是個創舉,前人沒做過的,做得很成功。以後,印尼宗教團結了,馬來西亞、澳洲都做得很有效果。在澳洲,就是意想不到,也是美國紐約九一一事件發生了,這麼一個因緣,引發澳洲昆士蘭大學和平學院做為認真思考這個問題。一般大學沒有和平學院,所以我看到和平學院我都感到奇怪。原來和平學院培養的人才,他有學位,有碩士、有博士,這些人才多半是在聯合國服務,為這個社會調解糾紛,培養這一類人才,促進社會安定和平。全世界只有八個大學有,不多。他們認真思考,因為以前他們用的方法、理念錯了,他們承認,把衝突升級了,變成一種恐怖戰爭。校長派兩個教授到山上找我,我在澳洲住山上,邀請我跟他們學院的教授舉行一個座談會,來討論這個問題。這是個大事,不是小事,為拯救社會,是佛應該做的事情,我答應他了。

  這次會談我才了解,他們給我做了五十分鐘的報告,參加的教授十九個人,跟我坐到對面的是個資深教授,美國人。我就問他們,你們對於(我是用他們的話)消弭衝突、促進和平是用什麼方法?他說他們一向用的方法是報復,用鎮壓,用這個手段。但是現在報復、鎮壓搞得對方用恐怖戰爭,升級了,所以現在想改變策略,用真正和平的方法來解決,不用暴力。這個想法是正確的,冤冤相報沒完沒了,報復決定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要和解,要用誠心、要有誠意。也就是在那天,對面坐的是個美國人,我向他請教,我說美國的教育,從幼兒園到大學、研究所,是不是都教競爭?他說是的,從小就教競爭。我說競爭再提升是什麼?我這一問,他愣住了。他很冷靜在聽我,沒有說話。我說競爭提升就是鬥爭,鬥爭再提升就是戰爭,現在你們用這個方法,恐怖戰爭出來了,從鬥爭提升到戰爭。我說這個是死路一條。

  戰爭,現代的戰爭是核武、是生化,這個大家都知道,這個戰爭爆發就是世界毀滅。發動這個戰爭的人不是正常人,正常人決定不幹毀滅人類的事情,他不會幹這個事情。什麼人?神經不正常,瘋狂了,他就會發動,我死,你們大家跟我一起死。發動這個戰爭,在佛法因果裡面講,阿鼻地獄;要滅人類,這個人在地獄永遠不會翻身。如果知道因果的理論與事實真相,他決定不會幹。所以,消弭戰爭的方法,提倡因果教育、提倡倫理道德教育。學過倫理道德,不願意戰爭;懂得因果報應,不敢發動戰爭。

  那一天會兩個多小時,中午學校招待我們吃飯,我回去了。第二個星期又來邀我,學校已經準備了聘書,聘請我做他們學校教授。格里菲斯大學校長送我博士學位,也是他們學校的教授。我向他們兩位校長感謝,我說我不需要這些,我很樂意跟教授們在一起座談。校長逼著我要接受,我說為什麼?他說你的這個想法、看法,真的能夠幫助聯合國解決問題,希望你代表學校、代表澳洲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活動。這麼一回事情。聯合國邀請的對象一定有博士學位,教授這個身分這他們最歡迎。我在這個情形之下不得已才接受了。這樣我就跟聯合國掛了鉤,參加十多次的會議。能不能解決問題?不能。

  我們把中國這套東西拿去報告,與會的會友,那是各國的學者專家、政府高級官員,聽到之後都歡喜,聞所未聞,他們從來沒聽說過。但是沒有信心,告訴我,這是理想,這做不到。這才真正把我一棒打醒了,我知道問題在什麼地方,問題在信心不足。他沒有信心,知道好,沒有信心。這就讓我想到地球上這四百多年來的科學發展,統統是走物理,物理裡面第一個條件就是教你懷疑,從懷疑發現問題,再去追蹤、研究找答案,它是這個。物理可以,古聖先賢的學問不行,它是心學,它是心性之學,它不是物理,是心理。心理用的方法跟它相反,是堅定的信心,一絲毫不懷疑才行。這個麻煩才大了,這是極大的衝突,我們如何能叫他相信?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科學家說拿證據來,我就想,我們如何做出一個小鎮、小村,做出來了,請他們來看,他們才會相信。

  我二00五年的年底,十一月,在湯池小鎮建廬江文化中心,就是個實驗點,是做給聯合國看的,讓他們相信。這個小點,我也走了很多地方,緣都不成熟,新加坡、馬來西亞、澳洲,再前面是美國,緣都不成熟。我很久沒有回老家了,回到老家,看看還有一些族兄弟,堂兄弟還有幾個,同一個祖父的,還有三、四個人,族兄弟就比較多,同曾祖父的、同高祖父的。我們家族是個大族,現在在家鄉大概還有一萬五千人,真不少。這些族兄弟三十多個人在一塊聊天,我就把我這幾年幹的這些事情向大家報告,他們聽了很高興:我們在家鄉做,我們支持你。這麼一起哄,湯池小鎮就搞起來了,這也是我沒想到的,緣!

  正好碰到馬來西亞有個居士,他是個企業家,他的父親做的事業很多,在香港,這都是他企業裡頭的一個項目,一個小型的輪船公司。父親過世了,兄弟姐妹不願意幹這個事情,把它賣掉了,賣了大家分錢。他分到九百萬美金,拿來告訴我:法師,這個錢我一分都不要,你能不能幫助我做教育事業,最好是做教育事業。我說我湯池小鎮搞做實驗,正好,有這筆資金,問題解決了。我把他這筆錢分作兩份,五百萬給湯池建校舍,另外四百萬我交給游本昌,大陸上演員,叫他拍一些像《了凡四訓》、《俞淨意遇灶神記》,拍攝這個電影。他做了,做了之後我看了不很理想,所以就沒有繼續。錢收入支出,他的事情,我沒有看到。湯池那邊,直接送到那邊,游本昌也是,直接送給他,不要經過我,我只是給你介紹,你們去做。就這麼做成了。

  本來我們想,應該看到效果要兩年到三年,沒有想到,三個多月效果卓著,出乎我意料之外,所有老師都感到意外。我說我們的實驗證明兩樁事情,第一個,證明了人性本善,《三字經》上說的「人之初,性本善」,是真的不是假的;第二個證明人民是非常好教的,只是沒有去教他。這個中心辛辛苦苦在風浪當中很不穩定,但是做了三年,三年辦了很多活動,這些活動影響到國內外,沒有白做。我跟這些老師們說,這個成就我們自己千萬不要居功,不要認為是我們做得好,那就錯了,你就傲慢態度就出來了。這是祖宗之德,三寶加持,一定要認識清楚。我們哪有這麼大的德能?傳統文化丟掉兩百年,怎麼可能在三、四個月看到效果?這不可能的事情。這是祖宗安排的,我們在這裡做出表演,搞成功了。

  成功之後,因為我的目的是給聯合國做證明的,所以就想到如何到聯合國辦一個大活動,讓全世界都知道。我想都是佛菩薩、祖宗在安排,過了兩個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來找我,邀請我在二00六年十月,同年十月,主辦一個活動,邀請我做主辦單位。主辦單位有權力,協辦要聽它的,這就很難得,這個機會到哪去找!我接到這個通知我不相信,聯合國找是找會員國,我們在澳洲只是小小的一個淨宗學院,它怎麼能找到我?派三個人到巴黎去打聽,打電話回來給我說,是真的不是假的。聯合國找的是泰國,而是泰國大使向聯合國推薦,請我去做主辦單位,這麼回事情。我們參加聯合國的活動,第一次地點就是在曼谷大學,在那邊住了一個多星期,跟泰國就結了緣。跟泰國佛教結了緣,跟泰國皇室結了緣,跟泰國政府結了緣,關係都非常好。所以泰國大使推薦,我就安心了,我就答應了,只有五個月的時間,積極籌備。聯合國這個活動辦得非常成功,一直到現在,那些很多會友對那個活動還念念不忘。

  去年五月,泰國辦了個多元文化的活動,邀請我,我參加了。我沒有想到,聯合國那邊聽說我在泰國,來了十七個大使,就是十七個國家的大使到泰國來看我。都是懷念二00六年辦的活動,希望我再去辦一次,這很感動人。我說上次去我有湯池做報告,這次你要再叫我辦一次,我沒東西拿出去,上台做次講演沒什麼意思。我們正好就想到,澳洲圖文巴我住的這個小城,我在這裡住了十一年,十一年對於團結群眾這個工作做得很有效果。我們團結的方法,是十一年前學院在那裡建立了,買的是基督教的教堂。這個基督教很興旺,信眾人數增加,教堂容納不下,它必須找地方蓋新教堂,蓋大教堂,舊的就賣給我。很便宜,澳洲錢我記得是五十六、七萬塊錢。我們把它做一個學院,淨土宗的學院。

  整修了一下,邀請鄰居,正式發邀請函,我們以素菜招待他們,給他們報告,我們要在此地學習,我們學習的是什麼。因為那邊沒有佛教,這是第一家,那是基督教的根據地。向大家解釋,親切的接待鄰居,這些鄰居很歡喜。我們對這個教堂完全沒有改變,翻修的時候,它原來用什麼樣的材料,我照用同樣材料,它粉刷什麼顏色完全相同。所以整修是面目一新,只有把十字架換成阿彌陀佛,其他的都沒有改動。當地人民非常歡喜,認為我們沒有破壞他們,護持他們的傳統,尊重他們的文化,這給他們很好的印象。

  完了之後,有些鄰居來告訴我,他說法師,你這個活動能不能多辦幾次?他們很喜歡。我說好,那我們就約定,每個星期六的晚上,我們舉行一次溫馨晚宴,免費招待,大家都可以來。所以我們的溫馨晚宴十一年了,每個星期六,這個小城的人大概都到我們家來做過客。我們在那裡贏得了一句話,當地人對我們的批評,「淨宗學院的人都是好人」,我們贏得了這句話。當地的政府對我們很關懷、照顧,當地的人民非常歡迎我們,沒有把我們當外人。當地的宗教感動了,十幾個宗教,這些宗教的領導們主動來告訴我,我們要團結,我們要互相學習,把這個小城打造成世界第一個多元文化示範城市。好!我說大家真的向這個方向去努力,讓我們這個小城,八十多個族群,一百多種語言,十幾種宗教,都像兄弟姐妹一樣,互相尊重、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像一家人一樣,可以做為全世界不同族群在一起的典範,好事情。我說大家真這樣做,我就可以答應你們,到聯合國再辦一次活動。

  所以這次訪問斯里蘭卡,我就把澳洲這些宗教領導人約了到斯里蘭卡來。那邊我約了教科文組織總部他們大使團的主席,我給他寫封信,我在斯里蘭卡訪問,看他有沒有興趣。他們來了二十五個大使,就是二十五個國家代表,我讓他們跟澳洲這個宗教團直接交流。你們把圖文巴這個想法、做法向他們報告,他們再來斟酌情形,來做一次大的活動。我們希望這個活動能在圖文巴辦,為什麼?讓這些大使們親自看到,你看看不同的宗教能夠和睦相處,不會發生衝突,大家都看到,就相信了。這個事情最近雙方都在接洽,大概可以搞得成功。他們定了時間,我會參加這個活動。

  你看,由湯池的點,現在搞到一個城市了。下一個我就想找一個國家,全國來推動,全世界一個和諧示範國,逐漸逐漸化解衝突。我們中國人叫化解,他們的用詞是消弭衝突,我們的柔軟,他們強硬。你看中西醫,中醫叫解毒,西醫叫消毒,毒消滅它,消毒,我們叫解,化解,不叫消滅。東方文化是柔和的,希望西方人能學習東方文化,用和平解決問題,不要用鬥爭,不要用戰爭。中國傳統教學從小就教讓,我這個讓是父母教的,從小教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要懂得讓,不可以爭,吃虧了也行,吃虧是好事,學忍讓;大一點懂事了,要學謙讓,謙虛;將來成人踏進社會,禮讓。中國文化一路讓到底,決定不跟人爭,這個裡頭有很深的道理。讓是感化對方、感化社會,讓這個世界、讓這個社會得到永久的安定和平。宗教能團結太好了!我最近聽到國內天主教邀請胡小林去講演,去給他們上課,講中國傳統文化,好事!看這個樣子,中國宗教會團結起來。國外有很好的榜樣做我們的借鏡,互相學習,回歸教育,宗教對於人類會做出很大的貢獻。

  「宿殖深厚」這句話我們要特別重視,從什麼地方紮根?從戒律。章嘉大師圓寂之後,我對於戒律的看法完全改變了。以前我只著重在經教、在經論,我認為戒律是生活規範。生活規範在中國,三代都有刪訂、都有修改,像國家的憲法,過幾年有些條文不適用了要修憲,適合於當前。戒律是釋迦牟尼佛說的古印度人的生活規範,難道我們學佛還要學古印度人,過古印度人的生活嗎?這我不能接受。可是大師很慈悲,他知道我這個觀念是錯的,他不說,他說了我就不來了。但是,每次我離開他的時候,他會送我到門口,會輕輕給我說一句話,「戒律很重要」。我也沒在意,這句話聽了幾十遍,這個老人家真正慈悲。

  到他圓寂了,我感他的恩,接受他三年的調教,雖然一個星期只見面一次。甘珠活佛在火化場給他做了個塔,火化塔,專用的,在那裡火化。甘珠在那裡搭了兩個帳篷,他們在那邊大概住了七天,我因為有工作,我請了三天假,我在那裡住了三天。這三天三夜,想跟老師三年,他教了我些什麼?這一回顧,第一個念頭就是戒律很重要。我就認真思惟,戒律為什麼重要?為什麼我的想法就跟他不一樣?最後,大概想了兩個星期,明白了,那是個出世間法,我們想的是世間法。世間法確實有重新修訂的,出世間法它是要了生死的,那一修改,生死不能了,就把它變成世間法了。想到這一點,就重新思考這個問題,所以就看戒律的書。我戒律的書也買了不少,都是好的版本,線裝書。

  才重視這個問題,知道佛他教學的目標是無上涅槃,無上涅槃的根是戒律。正如同儒家的禮,但是儒家的禮,精神永遠不變,形式可以變的。古禮,最敬禮,見皇上三跪九叩首,拜祖宗三跪九叩首,拜老師也是三跪九叩首,最敬禮。現在人最敬禮三鞠躬,這個可以,但是那個精神、意義不能變。這也是章嘉大師教給我的,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會變,實質不能變,戒律的精神、戒律的理念決定不能變更。要知道每一條戒它的用意在哪裡,佛為什麼要制定這個,我們在古時候怎樣持這個戒,這一條,現在應該如何持它。所以,條條戒都有開遮持犯,你要不精通,你就不能夠活活潑潑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在這個地方能體現出佛的真實智慧,佛的善巧方便。

  我們始終沒有機緣專修這門東西,如果專修戒律,真的在那個時候找不到地方。我跟懺雲法師半年,在那個時候在台灣,持戒,大家都尊重他是我們佛門第一人。我跟他這半年,就像惠能大師在五祖道場黃梅一樣,做苦工。他沒教我,沒有給我講過這些東西,只是叫我自己看。而且指定我看的還不是戒律,叫我看《印光大師文鈔》,叫我看《彌陀經》三個註解,蓮池大師的、蕅益大師的。蓮池大師《疏鈔》、蕅益的《要解》、幽溪的《圓中鈔》,這是《彌陀經》註解裡頭最重要的三種。要我仔細看,把裡面的科判畫成表解,我才真正了解科判這門學問,以前不知道。這個科判一畫,把經文一繫、一對照,才知道,從文學來說,章法結構做到完整,不能缺個字,缺個字斷掉了,不能加個字,加個字累贅,可以刪掉,這是文章裡頭第一流的文章。從這個能夠看到思想體系,那是真實智慧,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然後我們就用這個方法,科判的方法,學會了,用在什麼?用《古文觀止》,老師講古文,我們把它做科判,篇篇古文做科判。古文,現在人寫的文章就沒有辦法,你用科判去看它,它不及格。

  這是各人緣分不一樣,我有緣分我真肯學。我跟佛光山的緣分,如果那個時候星雲大師要是接受我的建議,我這一生就為他服務。他請我去做教務主任,我把我在台中學習的經驗告訴他,我說我在台中,老師是私塾的教學法,學生學習只是一部經,不可以同時學兩種東西,你頭腦亂了、雜了。你沒有那個能力,你只能學一樣,一樣學會了再學第二樣。學習永遠是一個東西,天天想就想這樣東西,這個方法好。不能像一般學校,第一堂課這個老師,第二堂課又換了個老師、換了個科目,那個頭腦是漿糊,學不到東西,頂多是皮毛的常識,這有什麼意思?我說我在台中,十五個月學十三部經,部部經我都能講,有成就感;學院這種排課的話,學生沒有成就感。五個老師沒有問題,每個老師教一樣東西,哪幾個學生學這樣就跟他學,這個可以,多幾個教室,不可以同時學兩樣。

  我堅持這一點,他不同意,他說這不像學校,學院模仿大學,這不像學校。我說不像學校真出人才,像學校出不了人才,他還是不能同意我的做法。我那個時候打算把一百三十多個學生分組,三個人一個小組,專攻一樣,大概可以分三十多個組,只學一樣經。時間多久?十年,十年專攻一樣,都出來了,個個是人才,佛光普照全球。你有這麼多道場,你有這麼多法師,個個都是能言善道,都是一流的老師。我這一生不想當頭、當領導,我是想當參謀、當教員,我不會做校長,我不管事務,才能把書讀好、教好。

  這個想法、做法沒有人能懂,沒有人能接受,現在有很多人來想問我要辦學的時候,我還是這個老觀念。這是我親身受到的,老師是這樣教我的,章嘉大師也是這樣教我的,一對一教的。老師雖然開個班,但是我是專攻,別的東西我旁聽。他教得很多,他是多才多藝,真難得。他所教的我都旁聽,每堂課我都不缺,但是我有我的專攻,我那個只聽聽而已,我專攻在經教,經教學得很紮實。我一出家,教佛學院,就在外面講經,只要我有時間,哪個地方請,我都會去,我講經五十五年是沒中斷的。早時候年輕,精力充沛,我坐飛機沒有時差,從台灣飛到洛杉磯,下飛機就可以講經,就上講台。這是表法,學佛的人身體好、精神好,表法給大家看,他就有信心了。為什麼沒有時差?沒有時間觀念,時差就沒有了,有時間觀念就有時差。時間、空間是假的,所以到哪裡都適應。我們得做出來給人看,人家才相信、才佩服,他才會常常找我。

  所以今天我看到這個世界不會毀滅,為什麼?前景愈來愈好。我是從我們湯池小鎮建立信心,如果湯池小鎮失敗了,我們信心真的就沒有了,那就念佛求生淨土,什麼都別幹了。這個做成功了,那麼快速做成功,聯合國這一次活動,讓大家這麼多年還念念在心懷,這就是成就。發現了這兩部書,《群書治要》、《國學治要》,信心大增。我自己沒本事、沒有能力,我想到了,想到這個理想的東西,你看唐太宗替我做好了。我知道他有這個東西,沒見過,沒看過這個書,曉得有這麼一本書。講經的時候偶然提到,居然有同學找到了,太難得了!

  找到這個本子,民國初年商務印書館印的,距離我們現在大概將近一百年,中國經過戰亂,八年抗戰、解放戰爭、文化大革命。這個書在當年印,我估計頂多一千套,不會印很多。這一千套,經過將近一百年的動亂,到哪裡去找?這屬於舊東西,破四舊就破光了。還能找到兩套,而且這兩套,我手上一看它是完整的,為什麼?這個書沒人看過,沒有在裡頭做記號。雖然書,紙已經很脆了,再保存很難,所以拿來之後我都沒有看,立刻送給世界書局。世界書局跟我很熟,我就託他給我印一萬套,分送給全世界大學圖書館保存,就不會失掉了。世界縱然有災難,不會全部消失,總會有地方留下來,那我們這些書都會保存到。

  保存,這是人類的瑰寶,真正是寶,什麼金銀琉璃七寶,那個不管用的,救是救不了人的,這個能救人。這是我們老祖宗千萬年心血的結晶,我們要不能保存叫大不孝。如何保存?大量去印,到處流通,這個方法最好。而且要勸人學習,勸人學習我們就要勸人學文言文。對世界其他國家,凡是我認識的我都勸他學文言文,我都把這些東西送給他。唐太宗是提醒我一句話,我也不是為他,我是為了中國古籍。這麼多的東西,我們怎麼學習?只有在裡頭擷取精華,最好的東西一句一句抄下來,編成一部書,這不是很理想嗎?這是我想的,跟唐太宗想的一樣。所以一看,就是我所想的,天天念著這個東西,居然出現了。我本來是找一批教授,退休的教授,去看這些書,大家節錄編成一本。做了,做了好幾年,編出來不理想,也花了五、六萬人民幣,請人要花錢,不能用。沒有想到古人已經做好了。《國學治要》,民國初年,我一看它的序文,他寫序文的那一年是我出生的那一年,丁卯年,民國十六年,一九二七。寫這個序文的時候,是我出生的那年。

  這兩本東西出現了,到我手上,我覺得中國傳統文化有救,有前途,我的希望完全出現了。所以大量的來流通,不要流通別的,流通這些。所以商務印書館,紀念孫中山先生革命一百週年,就是民國一百週年,政府好像希望他們將《四庫全書》再版。十幾年前,他們印出來初版,只印了三百套,我買了一套,我買是最後一套。我問他印了多少套?三百套,不多。這個東西私人不會買的,分量太大,家裡沒地方放,加上價錢又高,多半是機關、學校給他訂購的。《薈要》,《薈要》價值比《全書》還高,世界書局印的。兩個書局老闆都來找我,我聽這個話,好!機會難得,正好手上有一筆錢,人家送給我的,放了好多年,沒地方用。本來我是用在想翻印石經,就是房山石經,房山石經以前印的本子縮小了,太小了,那不能看,只能做典籍收藏,沒有意思。我只想把它印大字,縮小一點,至少縮小到寸楷,一寸的寸楷,我們可以讀,那就能讀。那個錢是想印這部書的。我印了我自己不要,全部奉獻給國家,希望國家用這個做為禮品,贈送給全世界每個國家圖書館、每個著名大學圖書館。我們可以印一千套,我這筆錢等著這個。那個時候宗教局長葉小文,他真的幫助我,關卡很多,到最後不了了之。

  所以這筆錢留著正好,我向商務印書館訂了一百套《四庫全書》,向世界書局訂了兩百套《薈要》,做這個用了。這筆錢正好用光,一千萬美金。《四庫全書》,商務印書館給我特別優惠,照從前老價錢,一套五萬美金,一百套五百萬。世界書局也是給我優惠,兩百套,加上這兩種,一萬套的《群書治要》、一萬套《國學治要》,大概也是五百多萬美金,消掉了。原本是做石經的,石經沒有搞成,看看將來有機會,我這個念頭沒死,我還是想把石經印出來。石經現在他們有六套拓本,就是石拓的,拓了一共有六套,那就是原來的字大小,像字帖一樣的。這個還是要印,成本高也要印,這是佛經的瑰寶。聽說石經裡面的收藏很豐富,我們現在《大藏經》裡頭還有沒有收藏到的,它那裡有,這是非常有價值。古人用了八百年的時間,世世代代接著幹,把《大藏經》刻到石頭上,目的是希望不要喪失,經典永遠保存下去。現在我們知道,如果一個地震怎麼辦?全毀掉了,就怕這個,所以一定要把它印出來。我在等待機會,還有一些人捐給我的錢擺在此地,我在等待機會印這部書。

  現在我們發起,贊助的人會很多,所以費用上我根本就不愁。辦活動都不愁費用,只要一說,就會有人送錢來。這就是章嘉大師教給我的,財從哪裡來?布施,愈施愈多,一點都沒錯,愈施愈多。聰明智慧,法布施;健康長壽,無畏布施。老師教給我,因為三個我都缺乏。命裡頭沒有財,財庫空空,還好有一點小智慧;命裡頭沒有壽命,壽命只有四十五歲。這老人都知道,教給我怎麼樣把它補出來。布施,我跟大師第一天見面,他教給我的。他給我講看破、放下,我說從哪裡下手?布施,把三種布施告訴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只認真去做。沒有錢,沒有錢布施不要緊,要有布施的心,這個重要,有多少錢你就布施多少錢。他問我,一毛錢有沒有?可以,一毛錢行;一塊錢可不可以?一塊錢也還可以。他說你就從一毛、一塊去做。寺廟裡頭印經,拿了個單子來大家出錢,出一毛也可以,出一塊也可以,他不拘多少,他都收。還有放生,放生是無畏布施。就一塊、一毛就這麼做,真幹,幹了真有感應!壽命,我沒有求長壽,我感恩佛菩薩,這個壽命是佛菩薩延長的。

  甘珠活佛,見過沒有?他就見過,老法師見過。我們是同學,他也是章嘉大師的學生,他大我十幾歲,不到二十歲,大我十幾歲。那個時候他四十多歲,我們二十多歲,二十六歲,他四十多歲,大我不到二十歲。我們很熟,常常在一起。在一次仁王法會裡頭我們遇到了,在善導寺。他就找我,我說活佛有什麼事情?他說你來。我坐在他旁邊,他告訴我,我們很多人在背後都在談你。我說談我什麼?他說談你人是很聰明,非常可惜,沒有福報又短命。我說這個,我不忌諱,你可以當我面談,我都很清楚。他說你現在變了,你講經功德,那個時候我講經大概有十二年了,十二年,他說你這十二年講經的功德,你的命運轉了,不但你有福報,你有大福報,你的壽命很長,他告訴我這個信息。沒想到他第二年就往生了,我真是沒看出來,第二年他就走了。章嘉大師在台灣學生當中,他是一個很有成就的,我對他很尊敬。我那個時候想學藏文,章嘉大師告訴我,藏文他行,他可以教你,佛法別跟他學,不要聽他的。很難得。

  所以,我看到這個宿殖深厚,今天在我們這個世界上,這個地球上,大概戒律的只有你們一家了,這個使命很重。所以我相信,佛菩薩會加持法師長壽,你有你的使命在,這是什麼?根。將來有這個緣分的話,真的佛教辦大學的話,戒律學院,我會介紹、推薦你去。沒有根是決定不行。我這一生障礙非常多,修忍辱波羅蜜,修禪定波羅蜜,能在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能夠把握住不動心、不改變,成就就靠這一點點。我是真想學戒律,沒地方去學。所以今天大家,無論跟我的,無論是在別的地方學習的,一定要重視,「戒為無上菩提本,長養一切諸善根」,所有一切善根都從戒律上得。章嘉大師叮嚀我幾十遍,我感恩他,不是這樣苦心的叮嚀,我不會重視,不會認真去反省。

  所以,我要遇不到章嘉大師,縱然在老師那裡,不會有什麼成就,也不一定會出家。我出家是章嘉大師教給我的,我一個人在台灣,沒有任何牽掛,他說你很適合。他教我不要去做官,出家,還教我學釋迦牟尼佛。第一部叫我看的書,《釋迦譜》、《釋迦方志》,那個時候市面上買不到,沒有單行本,告訴我《大藏經》裡頭有,你去抄。我抄了兩本,《釋迦方志》不多,《釋迦譜》比較分量多一點,抄書,到善導寺去抄經。他告訴我,學佛不能不認識釋迦牟尼佛,你不認識他,你會走錯路,你會走彎路。

  我們看了之後,才知道釋迦牟尼是王子,能把榮華富貴、財色名利徹底放下。什麼時候?十九歲,真放下了。出去參學,那都是做樣子給我們看的,他的示現,現代人說知識分子,好學。印度的宗教他統統學過,印度的哲學,就是學派,他也全學過,這些都是世界一流的。印度的宗教跟學派都重視禪定,就是重視戒定,不僅是佛教提戒定慧,所有宗教都重視戒定,因戒得定。但是他們的定只到四禪八定,換句話說,只到非想非非想處天,上面就沒有了。所以出不了六道輪迴,佛教稱他們為世間禪定。佛所傳下的是出世間禪定,跟世間禪定不一樣。世間禪定是伏煩惱,禪定伏住,煩惱沒斷,定要一失掉,煩惱就起現行,這經上講得很清楚的,跟出世間禪定不一樣。出世間禪定是要把煩惱化解,要把它放下,不是伏住,是把它斷掉。其實煩惱跟智慧是一樁事情,覺悟了,煩惱就變成智慧,迷了,智慧就變成煩惱,一體兩面,它是分不開的。所以說煩惱把它斷掉,智慧也斷掉了。轉煩惱成菩提這就對了,這句話說清楚了,是把它轉化,不是把它真的滅了;滅了,菩提也沒有了。佛說話有時候隨俗,我們要了解他的意思,不是真的斷掉了,是轉變。

  總的原則,轉惡為善,這是佛教一般人民、整個社會,叫普世的教育,小乘教裡頭多。轉惡為善,那就是果上講,轉三惡道為三善道,沒有出離六道輪迴,你不墮三惡道,這是第一步,第二步轉迷為悟,第三步轉凡為聖。這是佛陀教育的三個層次,一步一步向上提升。轉凡成聖,小聖是阿羅漢,大聖是佛陀;小聖超越六道,大聖超越十法界。這個方向、目標我們都清楚,路怎麼個走法?千萬要記住,守規矩。所以戒律從哪裡學起?從《弟子規》學起。有《弟子規》、有《太上感應篇》,佛家戒律很簡單,一點都不難,很容易,你會學得很歡喜;沒有《弟子規》、沒有《感應篇》,學得就真難,這個太拘束了,讓我動都不能動。其實戒律是大自在,不能誤會、不能害怕,提到戒律,學佛的人都害怕,這樣也不能做,那樣也不能做。如果懂得《感應篇》,應該不做,不應該去做,果報可不得了,起心動念都有果報。起一個惡念,就有一個惡的果報等著你,你要是有行動,去幹壞事,那就是增上緣,很快就墮下去了。

  起心動念是因,言語造作是緣,因加上緣,果報現前了。最好因都不要,起心動念純淨純善。最善的念頭無過於阿彌陀佛,人起阿彌陀佛這個念頭,善中之善,一切佛法裡頭第一善。為什麼?這個名號,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稱讚,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諸佛都頂戴,我們現在人不知道,真正曉得的時候,念佛要分秒必爭,不讓這一秒鐘空過。秒秒鐘都是阿彌陀佛,這才真正是彌陀弟子,不能不知道。

  我們要是把這個經搞得這麼多遍,真正搞清楚、搞明白。大經,學過《華嚴》、學過《般若》、學過《法華》、學過《楞嚴》,學過相宗的唯識,我們才真正認識這一句阿彌陀佛,才認識這部《無量壽經》,真正了解這個會集本。夏蓮居再來人,決定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做不到。黃念祖老居士這個註解還得了嗎?這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事情嗎?六年寫這部註解,蒐集這麼多的資料,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的註疏。我到他房間去看,他房間很小,只有我們這個攝影棚一半大,一張床鋪,一個桌子,這些參考資料堆得滿滿的。我說你從哪裡來的?到哪裡去找?他說各個地方佛友們,他們找到都送來了,送來確實都是很好的參考資料,全用上了。我那時候說,我正印《大藏經》,我說我送一套《大藏經》給你。他說你看看,我沒地方放。真沒地方放,不是假的,確實沒地方放。晚年,這個註解做完之後,經過幾次校對、補充,然後放下,一心念佛求生淨土。一天十四萬聲佛號,念了半年,往生了,現身說法。

  這個大德通宗通教,顯密圓融,他是密宗的金剛上師,他的禪是跟虛雲老和尚學的,夏蓮居老居士是他的老師,梅光羲老居士是他的舅父。我們老師李炳南老居士,佛學是跟梅光羲學的,所以老師是梅大師的學生。我們這一串,串的時候有關係,法脈上有關係。一個會經,一個集註,我說我來擔任流通。蓮公往生的時候給黃念老說,他的會集本,這個會集的本子,將來從海外流通流回到大陸。他們當時聽了都莫名其妙,這怎麼可能?到現在一看果然如是。我們在美國碰到,通電話,他在美國住一個月。回國之後,我就到北京去看他,他就告訴我,他說蓮公告訴他,這個經是從海外傳過來的,現在看到了。當時說的時候沒有人相信,不知道他說這什麼意思。所以我們要有流通的使命。

  淨宗學會是夏蓮老提出來的,國內沒有成立,提出這個名稱。所以念老就告訴我,你在海外,希望到處建立淨宗學會。就是蓮社,跟蓮社完全一樣,名稱上換一下。那個時候,我在美國、加拿大好像有三十多個淨宗學會,第一個在溫哥華,加拿大淨宗學會,現在還在;第二個在舊金山,現在還楊一華負責主持,這是美國第一個,以後在洛杉磯,各個大城市統統都有。然後發展到歐洲,歐洲多半是悟道法師去建的,悟行法師,他們兩個比我跑得多,我年歲大了跑不動了,讓他們去跑。現在跟非洲也結了緣。

  所以我們負責來流通,把這個法門發揚光大,普度眾生。我相信底下一代一定超過我,我們把這些基礎貢獻給下一代的人,給他做個鋪墊,他能起來。好,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註-第162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一十四頁,我們還是從第二行念起:

  「峻諦師繼曰:此含三義:一、謂法藏菩薩宿殖深厚,高才勇哲,與世超異。淨佛國土之事,久既洞達,雖佛智無所加之。故如汝所知,汝自當行之也」。念老在這裡加了一句,括弧裡頭的,「此復明法藏是從果向因」。這一段文,峻諦師所說的。從這一段文上可以能夠推想法藏久遠劫就成佛了,這一次在西方極樂世界是示現的。這個意思很明顯。

  第二,「謂攝取佛國,各隨樂欲,或取穢濁,或求清淨,或攝三乘,或願一乘。故任菩薩意樂,宜攝取之,不用如來之指示也」,這第二個意思。這一段的意思,《華嚴經》可以作證。確確實實我們在「華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裡面看到,有些諸佛如來他們取穢濁,像釋迦牟尼佛他不取淨土,他取染著嚴重的。為什麼?這些眾生太苦了,慈悲心特重,要幫助這些人離苦,他取這個。也有的佛陀,他取淨土,取清淨的。這個我們都在《華嚴》上看到。或者攝三乘,聲聞、緣覺、菩薩,像釋迦牟尼佛;還有人說五乘,包括人天,五乘佛法。也有真的不少諸佛他所攝的淨土,它就是一乘,也就是說他的世界只有實報莊嚴土,沒有十法界。像極樂世界,極樂世界雖然有四土三輩九品,但實際上它是一乘,一切往生的菩薩,到了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就是極樂世界只有一乘,沒有三乘。像這些在遍法界虛空界諸佛剎土裡面很多。這是隨菩薩自己的意樂,他喜歡怎麼做,他就與哪些感應,所以不必如來指示。

  第三個意思,「謂凡於淨土,有報有化。法報高妙,非菩薩之分。唯應自分,宜攝取之也。故云汝自當知」。這個意思是說,凡於淨土,有報土、有化土,這個化就是方便有餘土跟凡聖同居土。法身、報身這個太高了,不是一般菩薩能達到的。三賢菩薩對於法身跟報身,他們所知道的跟我們差不多,只是聽佛宣說的,沒有契入這個境界,因為他沒有離開十法界,十法界裡面的菩薩對這個是茫然無知。唯應自分,宜攝取之也,只有你自分,你自己。換句話說,法藏比丘肯定是地上菩薩來應化的。地上菩薩,別教初地就離開十法界,就生實報土了。所以這些,汝自當知。

  「上峻諦師所云:唯應自分」。這個自分,就是禪宗所謂的「法身向上事」,這是超於菩薩之分,「個中義理,非凡情所能解會」。這個都顯示出法藏比丘因地高妙,他是倒駕慈航來示現極樂世界、示現阿彌陀佛、示現成佛。跟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我們這個地球上示現應化身,住世八十年來教化眾生,不是真正在這裡修行成佛的,早就成佛了,八相成道是示現的。正如同《梵網經》上他自己所說的,他這一次到這個地球上示現成佛是第八千次了。換句話說,釋迦牟尼佛跟這個娑婆世界有緣,緣深,特別憐憫這個地方眾生,常常往來。什麼時候來?這個地方有眾生根熟了,他就來。沒有熟的時候他等待著,這邊等待,他方教化。

  娑婆世界很大,是三千大千世界。這個世界多少個星球?沒法子計算。念老告訴我們一個概念,應該是十億個銀河系。因為一個銀河系是一個單位世界,一千個銀河系是一個小千世界。以小千為單位,再一千個小千是中千,再一千個中千是大千,這一個大千。所以它有小千、中千、大千,叫三千大千世界,實際上是一個大千,所以應該是十億個銀河系。我們就曉得這十億個銀河系裡頭,即使一個銀河系有一個像我們地球這樣的星球,那也得有十億個,可見得佛是無量無邊的化身、應身,在實報土他就現報身。世尊的實報土就是華藏世界,毘盧遮那是法身,盧舍那是報身,釋迦牟尼佛是應化身,三身一體,一體三身。我們得明瞭這個事情。如果真的是,法藏是凡夫在那邊成佛的,極樂世界到現在,可以說是很近,才十劫。我們細細想經上所說的,就會肯定,這是久遠劫已經成佛,倒駕慈航來示現的。跟釋迦牟尼佛合作,也跟許許多多諸佛如來攝取穢濁的世界,幫助這些眾生快速的成佛。

  下面,「法藏菩薩再度啟請」。法藏啟請,確實有《法華經》上三止三請的味道。

  【法藏白言。斯義宏深。非我境界。】

  前面佛講了三個「自」,三個自的意思太深。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斯,此也。宏,大也。境者,心之所遊履攀緣者,謂之境」。也就是我們心裡面想的,這叫境界。『斯義宏深』,意思太深了,不是我的境界,就是我想不到。下面舉例說,「如色為眼識所遊履」,眼睛它的對象,這叫色境。「乃至法為意識所遊履」,叫法的境界。「又實相之理,為妙智遊履之所」,也稱為境界,也屬於法境。這是菩薩的法境、諸佛如來的法境。

  「界者,界域。境界,指所觀之境、之界域」。這個裡頭就是講的深淺大小不一樣,有人的境界廣大,有人的境界狹小,我們常稱它為心量。自己真心本性所遊履的境界是無限大,意識心所緣的大小不等。意識心是十法界眾生,一真法界,實報土裡面的法身大士,他們的境界廣大沒有邊際,十法界裡面大小不相同。所以人要發大心,與自性相應,心量小是跟阿賴耶相應。其實阿賴耶多大?阿賴耶是妄心,真心遍法界,妄心也遍法界。但是妄心裡頭有妄想、分別、執著,這些東西會把你的境界變小,你所緣的就不大。

  「又《無量壽經箋註》曰」,這個註解的本子是民國初年丁福保居士的,他是以經註經。他用《無量壽經》的本子,是用彭際清的節校本,這裡面說「自家勢力所及之境土」,這是境界,一個說法。「又我所得之果報界域」,得到果報的大小、果報的淺深,也叫境界。

  「峻諦師云:斯義弘深,非我境界」,也有三意。第一個,「謂菩薩常途淨土之行,我已知之」,這個淨土之行是四聖法界。「今欲五乘齊入報土,斯義弘深,非我境界」。報土,實報莊嚴土。五乘,人、天、聲聞、緣覺、菩薩,統統都入報土,這沒聽說過。這個意思深,一般人無法想像。這底下一個括弧是念老的解釋,註解:報土是法身大士所居,現在說二乘、人天乘統統都入報土,就是六道一切眾生,這是「非凡情所能測」。凡夫指六道,也能夠包括四聖法界,經裡面有說到的,六道叫內凡,六道之內的凡夫,四聖法界叫外凡。那凡聖以什麼為標準?以智跟識做標準,用八識五十一心所都叫凡,轉八識成四智,這叫聖。轉八識成四智,他就離開十法界,真的往生到如來的實報土,西方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華藏世界也是實報土。這是第二個說法。

  第三,「謂雖法報高妙,非菩薩之分,我能經無量劫,當克獲之」。這是說法身、報身高、微妙,權教菩薩沒分。法藏能發心,堅固不退,我能經無量劫,當然可以證得,不斷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念老這裡也有一個括弧,「法報二身,經無量劫必可悟證,但當下尚非其分」,所以他說『非我境界』。現在我沒證得,將來我一定會證得,就像我們現在,法身、報身我們的確不知道,我們要能往生到極樂世界就證得了。沒有往生極樂世界之前,不是我的境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確實就是我們親證的境界。所以說「斯義弘深」,廣大叫弘,幽邃叫深,「非我境界也。雖有三義不同,拋卻己分,專歸佛力,斯乃法藏菩薩自開他力門也」。這個就妙了,不談自己,專求佛力。這個就是淨土宗的由來,淨土宗的方便、淨土宗無比的殊勝就這麼來的。法藏菩薩自開他力門。「峻諦師開他力門之說」,這個講法,「正明淨宗超情離見,不可思議」,淨土宗真的是微妙,一切法門裡頭沒有。用這個方法才真正能普度眾生。一切眾生靠自力,真的太難了,煩惱習氣斷不掉。就是這樣一個方便法門,如果我們不能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一心念佛,往生還是沒把握。所以我們常常提到,上上根我們沒有分,下下根值得學。

  早年我們在台中學習,老師說很多遍,常常提起來,他自己都給我說了不下七遍,真想學鄉下的阿公阿婆,想了多少年,學不像。這就是古人所謂的「唯上智與下愚不移」,不移就是他不變,他不改變,這兩種人決定成功。上智的人智慧高,一聽他就懂,他就堅定選擇這一門,萬緣放下;下愚他什麼都不知道,教他念一句阿彌陀佛,他就老老實實一句佛號念到底,也沒有妄想雜念,所以這兩種人特別好度。兩種人雖然不一樣,用的方法相同。於是乎我們就聯想到,方法既然相同,果報一定相同。那什麼?那都是本經所說的上輩往生,就是上三輩,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太高了。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的。

  為什麼不肯放下?習氣。希望我們在這一生當中,習氣不要障礙我們往生。不能往生,我們這一生所修的是來生的福報。那就是黃念老所說的話,我在北京訪問的時候,跟念老他的學生見面,他們告訴我,老師跟他講,跟他們大家講,講到淨空法師,淨空法師要不往生,來生的福報不得了、不得了。這樣形容。變成人天福報了。那我們就一定會想到,享福哪有不造業的道理!福報享盡,不善的業報現前,肯定到三途去了。福報小,造重的罪業不可能,殺個人要償命,這沒有福報;那個福報做帝王的,發動一次戰爭,殺多少人,他不要償命,人與人不能相比。中國古人說的兩句話,禍中有福,福中有禍,禍福相倚,這個道理我們要懂。禍是遭遇到災難,你能忍,你能夠受得了,後福無窮。為什麼?那就是消罪業的。享福,福太大了,盡情去享福,享福的時候殺害眾生,不說別的,單單每一天吃的,吃肉,這個過失就不得了。佛經上講人死為羊,羊死為人,生生世世,互相吞噉。又有所謂:吃牠半斤,要還牠八兩。真正懂得因果報應的理論與事實,決定不敢造殺盜淫。所以因果教育重要,因果能叫人不敢作惡。倫理道德是勸導,讓他自己覺悟,不應該作惡,不好意思作惡。但是有時候忍不過,所謂的是看得破、忍不過,還要造業。忍不過造的業,還是要受果報,不是說他不受果報。

  現在弘揚傳統教育裡頭,專門講因果報應的人不多,所以要大量大量的提倡。在古時候社會裡,講因果報應的特多,包括許許多多的文藝表演、戲劇、說唱都是以因果為主題,人人都懂。雖然農村裡不識字的,沒有受過教育的,他懂得,他知道倫理,他知道道德,他知道因果。尤其城隍廟塑造的閻王殿,那是一般人一定會去的,到城隍廟燒香,去參觀閻王殿。你看得清清楚楚,那都是提醒你,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業因果報絲毫不爽。

  現在人不教,甚至於反對教這些東西,說它們是迷信,這就沒法子,大家不相信這些了。盡量去造惡,無惡不造,為什麼?沒報應。現在人敢造大惡,殺父母、殺兄弟、殺老師、殺同學,時有所聞。他為什麼敢?沒有報應。殺人有理,造反有理,我強他弱,我應該殺他的,仗勢欺人,這種錯誤觀念導致多少人墮到三惡道,真可憐!古聖先賢、諸佛菩薩來救世的,把他們統統打成迷信,打成害人的宗教。宗教是欺騙人的,宗教不是好東西,要把它從根剷除,現在多少人有這種概念,他們真叫敢作敢為。善惡價值觀顛倒了,現在是以惡為善,以善為惡;善,不屑一顧,惡的,大力提倡,這現在社會。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還有一些有良心的人在問,怎麼會變成這樣?我們就事論事,崇尚科學技術,懷疑祖宗智慧德能。先是懷疑,後是批評,最後反對,完全把祖宗東西否定掉了,造成今天的社會,已經形成這個樣子。每一個人活在這個世間沒有安全感,也知道恐懼、也知道不好,想求社會安定、世界和諧,找不到方法,整個亂掉了,沒法子收拾,這是現前的局面。

  淨宗,他力法門,更難叫人相信。真正能相信淨土的,這是經上講的,他肯定具足善根福德因緣。《彌陀經》上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真正相信、真肯念佛,將來往生極樂世界,這個人必定是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緣。這就是宿植深厚。大善根福德因緣,不是這一生培植的,過去生生世世,這一生一接觸歡喜,信受奉行。峻諦師之說,正明淨土宗超情離見。情是情識,見是見解,超越我們一般人的知見,我們見不到,不可思議。「究竟方便,果覺因心之無上妙諦」。阿彌陀佛是果地德號,今天我們用它來做我們取得往生的因地心。我們不是用別的做因心,不是戒定慧,不是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不是的,我們直接用佛的果做我們的因。

  下面,念老簡單給我們解釋:「茲粗釋之」。這念老的話,「伊謂法藏菩薩云非我境界」,這個伊,就是峻諦法師。共有三個意思,第一個,「我雖已知諸菩薩攝集一般淨土之行」,這個事雖然知道,這個我就是法藏菩薩,這個知道。「但今欲攝最勝淨土,超過諸佛國土」,這就非我境界了。一般諸佛國土我行,如果要超過,這不是我的境界。第二個,「應攝之淨土,其實際雖依本人各自之願樂」。諸佛菩薩示現在哪裡成佛?什麼方式成佛?確實各人緣分不一樣,各人的願,樂是愛好,也不相同,都跟因地有關係。「但今欲五乘行人皆能生報佛之國土,乃十方之所無」,這不是我的境界。十方世界沒有這種情形,這是要求佛開示。五乘,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叫五乘。「今欲令五乘行人同入報佛之土,迥異常情」。這跟平常佛所講的完全不一樣。人天乘,凡夫。聲聞、緣覺,小乘。今欲令凡夫小乘這些行人,「等同大乘,與一佛乘之大菩薩,同登報佛淨土,此義極深,故曰非我境界」。

  第三,「法身與常寂光土,報佛與實報莊嚴土,境界高妙,非一般菩薩分內之常行。我可經無量劫,專精修習,而證得之」。這個我知道,我們自己真正能用功、能發憤,認真努力來修學,將來可以證得,現在不行。現在「尚非其分,故曰非我境界。法藏菩薩此答,雖有不同之三義,但總是拋卻己分,專歸佛力」。非我境界這四個字,就是拋棄己分。「請佛明示,即是專求佛力」。這講得很清楚、很明白了,靠自己是決定不可能的,唯有靠佛,求佛力加持。

  佛怎麼加持?這一部經上講得很清楚、很透徹,只要你具備三個條件,第一個真信,第二個真發願,第三個真念佛。這裡用了三個真字,這個真,真心,不能用妄心,用妄心不相應,真心就是菩提心。蕅益大師所說的,信願持名就是無上菩提心。這個話過去沒人講過,蕅益大師說出來了。印光大師佩服得五體投地,這個話簡直就是阿彌陀佛親口宣揚。不認識字,沒有學過教,根本不懂得什麼叫發菩提心,這些阿公阿婆念佛往生,他只知道一句佛號,其他什麼都不知道。為什麼他能往生?為什麼他的品位那麼高?蕅益大師給我們揭示出來了,信願持名就是發菩提心。我們想想對不對?對。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不就是這個事情嗎?他雖然不曉得,但是他真做到了,這叫暗合道妙。我們這一生遇到這個法門,一定要記住,過去宿根深厚。要不是深厚,我們遇到這個法門不能相信、不能理解,也不會去念佛。我們確確實實過去生中培植得深厚,這一生遇到能信、能願、能行,沒有一個不往生。念佛,也是要拋棄自己專靠佛力,與阿彌陀佛的本願相應,不違背。我們沒有自己,全靠阿彌陀佛。

  「上文中世間自在王如來答曰:汝自思惟、汝自當知、汝應自攝,此三個自字皆直指當人自性,開顯妙心,正《觀無量壽佛經》中是心是佛之玄旨」,這個是淨土宗所依據的理論,淨土宗根據什麼道理建立的?就是根據「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因為你本來是佛。是心是佛,跟佛在《華嚴經》上所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不是一個意思嗎?你本來是佛,你今天墮落成這個樣子,你是迷失了自性。釋迦、彌陀勸我們是心作佛,你決定作佛,因為你本來是佛。我們是心是佛,現在是心是人,在人道,我們從佛降到人道來,這是自己的事情,與別人無關。我們今天是向上還是向下?向下面是三惡道,向上,如果選擇極樂世界,就是佛道,那就是心作佛了。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

  所以,我們看到這一句,信,應當深信不疑。信願行三資糧,蕅益大師告訴我們,頭一個是信自己。信自己是心是佛,我要相信,是心作佛。這是第一個,信自己。第二個信他,信釋迦牟尼佛、信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極樂世界、介紹阿彌陀佛,深信不疑,西方真有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深信不疑,這信他。蕅益大師這六個信講得好!然後信理、信事、信因、信果。六個信具足了,才叫做信心成就,信心堅定,信心不動。這是《觀經》上所說的是心是佛的玄旨。旨是宗旨,是最重要的。玄是幽玄、深玄,它太深了。

  「但欲一切眾生內重己靈」,這一句話說得好。「明此根本」,明此根本不容易,就是明心見性。根本是自性,自性是佛。我們要把自己看重,一切大乘經無一不是教我們重視自己,一切法是自己心現識變的,不是別人,與別人不相干。十法界依正莊嚴、諸佛如來無量無邊剎土統統是自心一念變現。諸佛如來從哪來的?自心變的。餓鬼、地獄、畜生也是自心變的。離開自心,無有一法可得。這些話大乘經教裡佛常講,時時刻刻在提醒我們。誰度我們?自己度。自信、自悟、自度。

  我們怎麼會自信?這是佛教導我們,他是自覺、自信、自度成就的,他把他的經驗告訴我們。他能幫得上忙的就這樁事情,他沒有辦法幫助我們、度我們,只是把他自度的經驗說清楚、說明白。我們如法炮製,就能成功。告訴我們,怎麼迷的?一念不覺。為什麼一念不覺?沒有原因。而且告訴我們,這一念不覺不是真的,不要去追究。既然已經一念不覺了,現在的麻煩是念念都不覺。如何從念念不覺當中醒悟過來,就成佛了。醒悟過來最殊勝、最妙的方法,無過於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你只要專心念,放下萬緣,確實能夠明心見性,理一心不亂。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亂,就是大徹大悟、就是明心見性,往生極樂世界生實報土,不必阿彌陀佛加持,自然就生實報土。這一句佛號真正不可思議,這一句佛號圓圓滿滿具足一切佛法,戒定慧三學都在其中。

  戒律是大根大本。上智下愚沒有學過戒律,一心念佛,他是真正具足,圓滿具足戒定慧,所以他行。今天我們遇到佛法存亡的臨界點,我們遇到這樁事情,要不要盡一分力量,幫一點忙,把佛法留住不要讓它滅亡?那要怎麼做?那就得要講求戒定慧,能救正法。自己往生,不要那個沒有關係,一句佛號就行,圓滿具足戒定慧。但是要想正法住世,不行,一般人他不懂,一般人不會接受、不會相信。從戒定慧修,他相信,這個能令正法久住。

  我今天跟果清法師說,他來訪問,佛菩薩安排的。為什麼?我對佛法能不能再住世,我的信心動搖了。怎麼動搖?看到根毀掉了,誰肯修戒定慧?他冒出來了,他代表,真幹。我們認識四十多年了。我在台中,在老師這個研究院裡頭八個學生。我今天問他,八個學生都在。我在學院擔任教《金剛經》。我跟他說:我們沒有在戒律上下功夫,沒人教戒,基礎不夠厚。這個事情,四十多年前,他那個時候二十幾歲,我是四十幾歲,我大概大他二十歲。他今年六十六,過了年,六十六。我過了年,八十七,大他二十一歲。這些年他沒有空過,八個學生當中,只有他一個成就,其他七個默默無聞。這個成就是有方向、有目標,一條路一直走下去,堅持不懈。我說:你來,我看到你,我信心足了。

  最近(一直幾年)一連串的信心。發現《群書治要》、《國學治要》,我對於中國文化復興有了信心。沒有這兩樣東西,我心裡著急沒有用,怎麼教法?我想到了,想,跟他們一樣的,我自己沒有能力。我讓我弟弟在上海邀請幾位大學退下來的教授,教文史的,找幾個人,我們也送他一點報酬,希望他們看《四庫全書》,在《四庫全書》裡頭,對於現代社會迫切需要的這些教訓,摘錄下來,編成一本書。不就這個意思嗎?但是做了三年,我們花了五、六萬人民幣,拿來不能用,不理想。這些原稿我都放在澳洲。沒有想到古人早就準備好了,我們不知道。《國學治要》,我看了序文,寫了一篇序文,丁卯年,我出生那一年。你看,那個時候的專家學者跟現在不一樣,那水平高。從《四庫》裡頭摘要,編成一套《國學治要》,那是做學問的,就是《四庫全書》的鑰匙。

  但是,最根本的是文言文。你不通文言文,沒有辦法,擺在面前進不去。所以現在最迫切的就是提倡文言文。要有信心,外國人學文言文,能閱讀《四庫全書》,只需要三年。所以我相信中國人肯幹,兩年就行了,它是中國東西。把中國的文字,形、音、義搞明白,我估計一年時間,鍥而不捨,這根紮下去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有這個能力讀文言文,還是要用古人的註解為主。這是老師以前告訴我的,連佛經的註解,都要以古人註解為主。為什麼?古人有修有證,那個見解不一樣。現在人註的,沒有修證功夫,註的是白話文,你容易看懂,不見得是真的意思,搞錯了你不曉得,所以古人東西可靠。老師還教我一個標準,《大藏經》裡頭收入的,這是最可靠的;《大藏經》沒有收入的,不得已用來做參考資料,不能做為主修的參考資料。我們主修常常遇到這邊、這一段解釋不能夠理解,參考這以外的。入了藏,等於說,古聖先賢這些祖師大德們,他們公認的,他們給你做證明這個註解沒問題,才收入《藏經》,所以《藏經》是絕對的標準。中國傳統文化,《四庫全書》是絕對的標準。當時收進去的書經過許許多多人審查、決定,然後送給皇上批准,這樣進去的。不是隨便可以把它編到裡面,非常的嚴謹。這是人類瑰寶當中第一位,沒有能跟它相比的。這是中國祖先對全世界、全人類最偉大的貢獻。單單憑這個德行,後世的子孫雖然造一點罪業,也能夠赦免,也不至於滅亡。這個族群要滅亡,天理沒有了。我的信心從這裡建立的。

  世間沒有比這個更寶貴的東西了,真實智慧。我常常講,從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智慧、理念、方法、經驗、效果,全在這一套書裡頭。你能夠好好去讀,什麼問題都解決了。這麼多東西,我怎麼能讀得了?不要你全讀,你讀一樣,一樣通了,其他的都通了。佛家講,一部經通了,一切經全通了,沒有一樣不通的。念到什麼?要念到開悟。祖師大德留下來的方法就是開悟的方法,戒定慧,慧就是開悟,因戒得定,因定開慧。讀誦是一種修定的方法,八萬四千法門的一種法門。只要這一部書,為什麼?集中你的念頭。就是佛在經上常說的一句話,止心一處,無事不辦。我們把心止在這一部經上,這一部經念一千遍、二千遍、三千遍、四千遍,決定不換,時間久了得三昧。三昧得到之後,再繼續努力,不定什麼時候豁然大悟。悟後你再看其他的,一接觸全明白了。這不可思議!你要問為什麼會統統明白?因為你見性。一切法不離自性,一切法的理體全是自性,諸佛如來所說一切經教是從自性流出來的,你見了性,你怎麼會不知道?佛是自性變的,世間所有東西也是自性變的,無論是善的、是不善的,你全明白了,統統自性流出來的。這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原來是印度獨有,佛教傳到中國來,就移到中國來了,儒接受了,道接受了。大乘變成中國傳統文化裡頭的鼎之三足,它是一隻足,沒有它中國文化就垮了。鼎之三足,缺一不可。這不能不知道,不知道那不算中國人。

  我們年輕的時候想學,緣不足。我們修學那個時候的情況,你們年輕不知道,果清法師曉得,他是我們那個時代的學生。這一些在學校讀書,參加慈光大專講座,八個學生都是慈光講座,而且不止一次,大概總三、四次以上的。老師對學生都熟悉,挑選的,然後問他,你們願不願意學?修學期間四年。他們自己情願,就等於念研究所一樣,這個研究所沒有文憑的、沒有學位的,來接受這個訓練。選擇一門,一個目標、一個方向,決定有成就。他選得正確,為什麼?戒律是根本,戒為無上菩提本。他沒有選擇建高樓大廈,他選擇築地基。我這個比喻你們就好懂了。地基不穩,樓蓋不上去。地基穩了,再用十年的工夫就成為大師級的,真正世界上一流的漢學家。

  我問他,現在在他那邊經常修學多少人?他說五、六十個人。行,這五、六十個人裡頭,十年之後出來十個就不得了,六分之一。我對這個事情會很留心,下一次到台灣,我去看看。因為我們找不到紮下深厚基礎的這樣的同學,找不到。已經在這,這就他的基礎已經打好了。我今天特別給他講,戒學要三年,好好的教,這些都是大才,千萬不能小看,不能輕視。像種樹一樣,樹苗,我們要懂得選擇,它將來能不能成為大樹?我們全心全力來培植他。沒有根的人很難講。這種人都是宿世善根非常深厚,他才會在這下功夫,幾十年取得了成就,從這個基礎上再往上提升,祖師大德就出現了。佛門稱祖師大德,世間人稱為第一流的大師,能夠荷擔如來家業。

  《觀經》上,淨宗的原理,「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們就憑這八個字,深信不疑,念佛決定得生。下面說,明此根本,「方能生起無量無邊自覺覺他之妙行」。這個根本要明瞭、要相信,不能懷疑,你就會生起自覺覺他,我自己要成就,我要幫助眾生成就。我們報佛恩,只有把佛法延續下去,叫真報佛恩。自己不能成就,果報不好!古人有言「地獄門前僧道多」,古時候人說的。在那個時代,不是真正修行的人都墮三途,違背經教的人免不了地獄。

  「今法藏菩薩再請曰非我境界,請佛廣演」,請佛廣演的文在下面一段,「是即外慕諸聖」。對外,非常仰慕諸佛菩薩,求諸佛菩薩慈悲加持。「峻諦師曰:此乃法藏菩薩自開他力門也。此語道破淨宗玄微」,他這一句話說得好。他要沒有入淨宗境界,這句話說不出來。這一句話把淨土宗的幽玄微妙說出來了。「世稱淨宗為他力法門」,淨土宗確確實實完全靠他力。誰靠他力?必須是自力去靠他力。我們自己不願意靠,不行,就不能成就。「淨宗所以能三根普被,一生成辦,凡夫二乘例登不退,皆仗彌陀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之力」,凡夫、二乘是小乘,往生到極樂世界,都是圓證三不退,阿惟越致就是三不退。全仗彌陀一乘願海,一乘願海是四十八願,願願幫助你成佛。方法妙極了,就是用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靠這個力。「此即仗他力」,仰仗阿彌陀佛之力。

  「淨宗之所以究竟方便者,即以彌陀無上果覺,作為眾生因地初心」。這兩句話我們要牢記在心,以彌陀無上果覺,作眾生因地初心。念佛人往生成佛,為什麼這麼殊勝,道理就在此地。我們不是靠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修禪、修戒定慧、修止觀,不是靠這個,那個很麻煩、很難,我們完全靠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代表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代表阿彌陀佛無量劫修行的功德,都在這個佛號當中。甚至於我們可以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無量劫中修行的功德,也都在這一句佛號當中。這佛號不得了!佛號的功德,遍法界虛空界沒有一法能跟它相比。我們今天明白了,不念。這什麼原因?依照章嘉大師的標準,我們對它沒有明瞭。如果明瞭哪能不念?對於淨宗的義理還是模糊,所以信不真,願不切,念不得力,毛病出在這裡。如何補救?那就得靠這部經,多講、多聽,把我們這些疑惑、不足統統補出來。意思就在此地。

  有人說,夏蓮居老居士是普賢菩薩再來的,黃念祖老居士是觀世音菩薩再來的。是不是真的?我們不得而知,有此一說。我們感恩,這兩個老人太慈悲了,做了這一樁大好事,讓我們擁有一本《無量壽經》的善本,讓我們得到一個真正的註解。依照這個經跟註建立我們的信心、願心。希望我們這三個都具足,信、願、持名,那我們就決定往生,往生的把握就拿到了。最近,劉素青居士給我們做證明。她就依照這個本子、依照這個註解、依照我們講經的光碟,用了幾年工夫,我聽說三、四年,並不長,她給我們做了一個示範,念佛自在往生。為我們作證,證什麼?證明這個經是真的,註是真的,我們的學習是真的。說走就走,走得自在,笑著走的,時間一點都不差。

  往生之前十幾天,大概差不多有半個月的時間,她的妹妹劉素雲聽到一個信息,這個信息是個數目字,「二0一二一一二一一二」。她聽了之後,她心裡想,是不是她姐姐往生的日期?二0一二是年, 一一是十一月,二一是二十一號,後頭還有一二,應該是十二點鐘。果然沒錯,一分一秒都不差,就是這時間走的。這個事情沒人知道,她把這個數目字寫了,寫一張紙條給她姐姐。她姐姐看了點頭,就裝在口袋裡頭。到她姐姐真的往生了,她才把這個事情向大家宣布。半個月之前。統統是再來人,不是普通人,都是來演戲的。姐姐一生演一個家庭主婦,負責守法,是家庭主婦的好榜樣。一生受很多罪,吃很多苦,很多的冤屈她都沒放在心上,盡自己的本分、盡自己的職守。老了,七十多歲了,最後來做表法。我聽說她的壽命還有十年,不要了,為大家來做證明,證明這個經是真的、註是真的,依照這個修行決定得生,做出樣子給大家看,叫作證轉。我們對這個法門沒有懷疑了。

  底下說,「因達果海,果徹因源,因果同時,感應難思」,這全是真話。因是念佛,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果是西方極樂世界。因果是一不是二,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因果同時,所以說,一聲佛號一聲心,一念相應一念佛。怎麼能不念佛?無論修學哪個宗派,遇到困難、遇到障礙統統要念佛。修淨宗的更不必說了,佛不離口,念不離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感應難思,「此又是他力之妙用」。這是阿彌陀佛給我們一個特別的法門。

  「更加以外聖易信,己靈難明」。佛在我們身外,容易相信,靈在自己心內,不容易覺悟。「是以具縛凡夫但能信,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深信此兩個有字」,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這個經文是在《阿彌陀經》裡頭的。要深深相信這兩個有。蕅益大師晚年,自己給自己起了個外號,叫「西有道人」,修道的人,西是西方,就是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他用這個作別號。「切願往生,一向持名」,一向持名,就是本經一向專念。「即可如願,逕登不退」,你就能如願以償,你就能往生極樂,你就能不退成佛。

  「是乃凡愚所同能」,凡夫,凡夫當中的愚夫,愚夫都能做得到,我們怎麼會做不到!持戒、修定、開慧可以興教,把佛教再興旺起來;信願持名可以往生,一生圓滿成佛。其他的不顧了,徹底放下。這是我們當前要做的頭等大事,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若獨言究明自心,則唯上智所堪任」,這是假設的話,要說究明自心,這一句就是明心見性。明心見性,上上根人,行;中下根人做不到,凡愚沒分。「法藏菩薩於因地中,悲願宏深」,宏是大,願大、願深,要普度一切苦難眾生。「開顯此他力法門,是以世稱彌陀乃大願之王」。彌陀大讚裡頭稱阿彌陀佛為大願王。這是佛在因地,沒成佛之前,他就有這樣的大願,看一切苦難眾生就是自己,怎樣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得到世間自在王如來的指導,幫助他參訪一切諸佛剎土。經上說得很清楚,他用了五劫的時間,真叫細心觀察,捨短取長,念念都是為六道眾生,聲聞、緣覺是附帶的,主要是六道眾生。那個悲願深,深是講六道眾生,廣是講四聖法界。開顯這個法門,信願持名的法門,這才能讓一切眾生真正得益。

  「又密宗亦是他力門,同屬果教」,除了淨宗之外,密宗也是他力,都是屬於以果為因,以如來的果德做為我們自己的因心,「皆是從果起修」。「此殊勝難思之他力門,正是彌陀悲願至切處,亦正是淨密二宗方便究竟處」。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但是密宗雖然是他力法門,同屬果教,比淨宗難,這是真的。為什麼?淨土宗遠離一切不善,容易得清淨心,密宗不離,全靠佛力加持。如果自心跟佛力不能相應,那個問題嚴重了。

  我的老師是密宗大德章嘉大師。他告訴我,密是最上乘法,火中的蓮花,不是水裡頭的,烈火裡面的蓮花,禁得起考驗的。我們淨土宗是水上的蓮花,他那個成就比我們高。但是我們容易成就,他不容易成就。老師告訴我,真正修密要有顯教的根基,沒有顯哪來的密?在西藏一般是先學顯教十年,一定得要這麼幹。十年顯教學成之後,要參加考試,考試及格有學位,叫格西。拿到格西的學位才可以學密。現在好像不重視這個,好像顯教裡頭,大家不重視戒律,密宗的修學不重視顯教的基礎。十年顯教,那個根很深,沒有那麼深的根不行。這是千萬不能夠誤會。我跟老師三年,他沒有傳我密法。我那時候剛剛認識佛教,他教我學釋迦牟尼佛,學佛,先把老師認識清楚,對老師認識不清楚會走錯路。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註-第163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一十七頁第四行,最後一句看起:

  「又密宗亦是他力門,同屬果教,皆是從果起修。此殊勝難思之他力門,正是彌陀悲願至切處,亦正是淨密二宗方便究竟處」。佛法入門,這個入門不是普通的門,是入成佛之門。通常說八萬四千法門,四弘誓願裡面講無量法門,沒有到達聖城之前,從十方來到這個地方的菩薩們無量無邊,真的是無量法門。但是到達聖城,入進去只有三個門。進去,圓滿成就,無論從哪一個門。這個三門,就是覺門、正門、淨門,覺正淨三門。

  有人從覺門進去的,在中國代表的,禪宗、性宗,他們是從覺門進去的,這個確實是上上根人。第二種正門,正門是正知正見。覺門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個門進去,進去就成佛。正是正知正見,《法華經》佛說的,「開示悟入佛之知見」,這是從正門進去的。淨土宗跟密宗是由淨門進去的,就是清淨心。清淨心就是佛,清淨心就是淨土,清淨心就是密。沒進去,三門不一樣;進去之後,三門完全相同,一門進去,門門沒有兩樣。所以,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淨土宗是從清淨心,經上常說,我們一定要記住,往生極樂世界的條件,「心淨則佛土淨」。我們常講「信願持名,萬緣放下」,放下,心就清淨了,一心持名跟阿彌陀佛就相應,決定得生。密宗亦如是,三密相應也是萬緣放下。

  密比淨更殊勝,境界更高,早年章嘉大師告訴我,菩薩不學密不能成佛。密在佛學裡面是博士班,不是普通人能學的。密是顯之密,密在哪裡?能大師在《壇經》上說得很好,「密在汝邊」,在你自己,不在外面。密宗的密,實際上就是賢首國師《還源觀》上講的四德第一德,「隨緣妙用」,那個密就是妙用。隨緣,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是密,你說這個多清淨,隨緣裡頭。淨宗這個淨是不隨緣,不善的不接觸,邊都不著它,是這樣的清淨。密宗清淨是經過考驗的清淨,所以它比我們還殊勝。但是,淨宗的密容易成就,密宗的密很難成就,因為什麼?它沒有離開五欲七情,在五欲七情裡面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真高。那是什麼?法身菩薩應世,應化在世間,才能做到,普通人哪能做到!所以,它真的是博士班。老師告訴我,密要是不能成佛,就墮地獄,無間地獄,它沒有當中路子,它只有一上一下。上去很好,成佛了,圓滿成佛;上不去,掉下來,是無間地獄。

  所以,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他是密宗金剛上師,告訴我,現在這個時代,禪沒有了,密也沒有了,教沒人講了,只有念佛法門可以得度。他學禪,跟虛老和尚,虛雲老和尚沒開悟,得禪定。所以在那個時候得禪定的還有,開悟的沒有了,沒有開悟的不算成就。中國歷代,禪宗裡得禪定的人很多,大徹大悟的人不多,不能說沒有,不多。密宗,三密相應成佛的人,他說沒有了。人民共和國成立到今天六十年,我跟他見面的時候,這六十年當中,中國這麼多人,學密成就的只有六個。往後呢?往後恐怕沒有了,真不容易。五欲六塵供養在你面前不動心,幾個人能做到?所以,淨土宗就方便了,遠離五欲六塵,七情五欲遠離,這樣獲得清淨心。這個清淨心沒有經過考驗的,能往生,往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

  密宗那個密成就的,他是生實報莊嚴土,跟宗門、性宗明心見性是同一個境界。它沒有中間的境界,上不去,下來就是無間地獄,不好修。他們的修學是從顯,然後到密,大師告訴我,西藏的密宗,藏密,先學十年顯教,就是我們的大乘教。有藏文《大藏經》,內容跟漢傳的差不多,有少部分它有我們沒有、我們有的它也沒有,少部分,大部分是相同的。十年學成了,考試及格,有一個學位,藏傳的學位,叫格西。就是顯教畢業,考試通過了,才可以學密。沒有這個學位,上師不傳的。通常仁波切跟大家灌頂,那叫結緣,那不是真的,結緣三皈,做個灌頂的儀式,那是形式,不是實質。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的。財色名食睡擺在你面前,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的心真清淨了。這個心,現的就是淨土,他怎麼會不生淨土?肯定會生淨土的,這個沒有懷疑的。

  所以這個也是他力法門,求諸佛如來加持,同屬果教。淨土依阿彌陀佛,密宗依大日如來,大日如來就是阿彌陀佛,在顯宗叫阿彌陀佛,在密宗叫大日如來,是一不是二。一個是接上上根的人,密接上上根,淨接中下根性,五乘統統攝。所以,淨土比密還要殊勝,密度不了的,淨宗度了。密宗裡面成就的,決定沒有同居土、沒有方便土,它的水平就是實報莊嚴土,這比淨殊勝,地位高。淨比它殊勝,就是下下根人也能得度。而且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之後,實際上,這些人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功德的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那就地位平等了,跟密宗所證地位平等,不可思議。到西方極樂世界,一樣的。所以,淨宗就變成殊勝當中的第一殊勝。

  我們遇到密,望洋興嘆,為什麼?煩惱要斷不了,不能成就。密是處處考你,七情五欲就在你的周邊考你,確確實實不起心不動念,你說這個多難,這個就是法身菩薩。所以是上上根人。下下根人的時候,那只有阿賴耶識裡頭種善根,他還是要依戒定慧修學,多劫、長時間慢慢提升自己。實際上密法在所有法門裡頭都有,老師說,菩薩不學密不能成佛,密就是考試,嚴格的考試,這一關不通過,成不了佛;換句話就是,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有。到什麼時候開始學?就是密宗正科的學生,初地以上,這是講的別教,你才開始上這個班,學習這個課程,初地以前沒分。

  別教初地等於圓教初住,《華嚴經》上十信心滿,發菩提心,初住菩薩。別教初地發菩提心,發菩提心,他用真心,不用妄心。真心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他用這個心,所以他事事無礙。我們今天是用阿賴耶,不是用真心,阿賴耶有分別、有執著、有起心、有動念。阿賴耶是起心動念,末那是執著,第六是分別,我們用這個心。現在我們很清楚,六道眾生用這個心,用錯了,用邪了,用偏了,造業受報,感得的是六道輪迴,六道輪迴這麼來的。四聖法界也是用阿賴耶,用妄心,用得正。他是怎麼正的?他是依教奉行。佛門弟子,遵循佛菩薩的教誨,佛不准我們做的不做,佛教我們做的認真去做。無論是斷惡是行善,都不許起心動念、不許分別執著,這就是妙用,隨緣妙用。

  下面,念老給我們說,「自他本來不二」,這是大乘教的極致。因為一切諸佛如來都不離自性,全是自性所生所現,所以它是一,它不是二。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所以本來不二。「肯仗他力,即是於此難信之法能生淨信」。這個仗他力,最明顯的,第一樁事就是我們真信不疑,彌陀的加持我們才能得到。如果我們對他懷疑,彌陀加持就得不到,這樁事要明瞭。大乘帶懷疑,慢慢的還能向上提升,淨宗帶著疑情,不能往生。你研究淨宗的經教,你能講得很清楚、講得很明白,你也念佛,你不能往生。為什麼?往生的條件是信願持名,你的信,裡頭有懷疑,那你的願就不懇切,懇切的願望生不起來,心生不起來,你的這個佛號念不好,念佛會夾雜、會間斷;換句話說,功夫不得力。這障礙!必須得放下才行,不能放下怎麼行?

  「難信能信,全由當人之無上智慧,此即是自力」。淨宗基本上要有這個力量,這個力量自己不知道,佛菩薩知道,這個力量就是無上智慧。看到這一句,我相信很多人會想到,我沒有無上智慧,所以我信心不足,我還懷疑,我念佛功夫不得力。這有沒有錯?沒錯。那怎麼辦?讀經,讀這部經,聽經,聽這部經,你聽上十遍、聽上一百遍、聽上一千遍,你就跟它相應了。為什麼?真搞清楚了、搞明白了,不再懷疑了。

  「但能信入」,這個入字有味道。入裡頭有願,有非常強烈的願望,我要往生極樂世界,我要親近阿彌陀佛。然後,「老實念去,自然能所兩忘」,這是理念,念佛有事念、有理念。能念的是我,所念的是阿彌陀佛,能所都不執著,都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這一句佛號一句接一句的念下去。裡面不夾雜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叫真念,這是經教裡頭常講的「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是如來對一切眾生的真實教誨,與自性念念相應,純淨純善,無上智慧從這個地方流出來。「自心朗現」,就是禪宗裡頭所講的明心見性,念佛人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是禪宗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就成佛了。「從事持達理持」,開頭念的時候是事持。事持是什麼?有分別、有執著、有起心動念,有我能念、阿彌陀佛為我所念,這叫事持。到能所兩忘是理持。「即凡心成佛心」,事持的時候是凡心,六道眾生,到理持的時候是佛心,跟阿彌陀佛同一個境界。「淨宗之妙,全在於此」,這是八萬四千法門其他法門裡頭所沒有的。

  我們再看底下一科,「願佛廣演」。佛說了三個自,法藏菩薩給我們示現的是不敢當,這個境界太深,達不到,求佛明示。

  【惟願如來。應正遍知。】

  這『應正遍知』是如來十號裡面的。

  【廣演諸佛無量妙剎。】

  這是他要學習的。『演』,「宣說也」。「如來應正遍知」,就是如來、應供、正遍知,十號當中的三號。這是簡稱,代表十號,十號是對佛的讚歎。『廣演諸佛無量妙剎』。「法藏菩薩陳明」,陳是下對上,我們今天講報告,古時候陳說,陳明。「非我境界」,佛說的三個自,這個境界太高,我現在還達不到。這個實際上是在表演,表演給我們看的,讓我們在這個觀察當中能覺悟到。實際上,法藏久遠劫已經成佛了,成佛哪裡會退轉?世間自在王如來也是久遠劫成佛了,現在示現在同一個地方、同一個時空,自在王如來是以佛身出現的,法藏是以國王身出現的,表演給我們看。國王聽佛講經,開悟了。開悟之後,你看他的行動,悟了之後就放下了,王位放下,帝王的尊榮放下,富貴放下,眷屬放下,財產放下,一切都放下。以世間自在王為老師,他出家了,老師給他的法名是法藏比丘。來表演的,不是像我們凡夫,我們凡夫到這個世間,業報來的;他們是乘願再來,示現的,演說,表演。我們看懂了就明白了。看不懂?看不懂下次再跟你說,慢慢你從言語當中體會到了。

  「乃啟請世間自在王如來,為之廣說諸佛之無量勝妙剎土」。因為,接引大眾沒有道場不行,成就不了事業,佛的事業是教化眾生,教化眾生最重要的是教學的場地,這道場。要想建立一個理想的道場,幫助一切眾生在這個地方修學,沒有障礙,快速成就,就是決定一生成就,一個不漏。這個願太大了,太深了,太難了!他自己也有智慧,一切諸佛教化眾生都有道場,你看,他就很想去參觀諸佛剎土,看看一切諸佛怎麼教的,怎麼成就的。極樂世界不是他憑空想像成就的,也不是世間自在王如來教他的,不是。他要去參觀、考察一切諸佛道場,看看人家怎麼做的,我怎樣來修學。

  下面經文說:

  【若我得聞。如是等法。思惟修習。誓滿所願。】

  這個言語非常堅定。佛如果真的為他廣說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教學,他會很認真的去思惟。思惟裡頭就有選擇,取長捨短,取善捨不善,認真的修學、學習。『誓滿所願』,滿自己建道場度眾生的大願。註解裡頭念老說,這一段的大意是「法藏菩薩答曰,此義太深,超我境界」,括弧裡頭講,就通俗的來話說,勉強可作水平解,我自己的水平達不到,「於是再度請佛廣說無量佛剎,我若聞後,定能如法修習」,修是修學,習是落實、做到。不能落實,是假的,不是真的。我這一生得章嘉大師這一句教誨,非常得受用。

  章嘉大師教我「看破、放下」,沒有放下,就是你沒看破;看破,沒有放不下的,沒有不肯放下的。用這個方法來測驗自己。我學習這部經教,如果沒有做到,我對這個經教學的程度不夠。真正要是通達明瞭了,肯定做到,就是依教奉行。經,最後一句,「信受奉行」,那就是都做到了。沒有信受奉行,自己一定要承認,我學的是皮毛知識,我不得受用。那怎麼辦?學第二遍。中國古人講的,「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學上一千遍,通了,意思完全明白了,自然落實。所以千萬,這是最忌諱,學了一遍、二遍,一提是這個,我已經學過了。這在章嘉大師那裡通不過。學到做到,就通過了;沒有做到,你學的是假的,不是真的。甚至於學十遍、學二十遍、三十遍,你是得了一點東西,百分之幾而已,不及格。你做到了幾成?最初,短時間,可能做到個二、三成,再過一段時期全沒有了,這樣的人太多了。所以學的人多,成就的人不多。真正成就人是在落實上,就在放下,真幹,要有毅力、有恆心,永遠不中斷,這種人才會有成就。

  所有的障礙要放下,不放下你不能成就。障礙裡頭嚴重的,外面,財色名利,外面四大魔王你要認識它,不能跟它靠近,靠近就完了;裡面的煩惱,自私自利、貪瞋痴慢,這裡頭的,內奸。內奸外魔一勾結,完了,學得再好,在世間可以拿個佛學博士學位,可以說得天花亂墜,得供養,將來果報在三途,這就是大錯特錯。有緣、有機會遇到了,業障太重,不能成就,來生連人身都得不到。這就是淨業三福第三福裡頭所說的「深信因果」,這不是普通的因果,是你遇到殊勝的法緣,你疏忽了因果,讓內奸外賊它兩個結合,把你的道業整個摧毀掉。我們看到的人太多了,歷史上記載的多,現前我們看到的更多。怎樣能保持不退轉,能保持高度的警覺心?我們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最方便的、最可靠的就是經教,決定不能捨離,長時薰修。要知道佛菩薩、祖師大德的意思,要懂得,懂得你才會生起感恩的心,接著才有報恩的行為。

  一切不能成就的根本原因,就是自私。所以佛法的修學,頭一個就是教我們破身見。佛為什麼把這個放在第一條,我們有沒有去多想想?身見是所有一切煩惱的根本,大根大本。它從哪裡來的?末那裡頭的我見,從這來的。跟著我見一起來的,我愛、我痴、我慢,這三個就是貪瞋痴;我愛就是貪,我慢就是瞋,後頭我痴。貪瞋痴,與生俱來的煩惱,不是哪裡學來的。一念不覺,自性在一念之間變成一個妄心,阿賴耶,阿賴耶的三細相,同時發生、出現,《妄盡還源觀》上講得很清楚。所以佛教導我們是從根拔除,破身見,這是小乘。

  大乘,比小乘更高,是破我見。這個意思就深了,就是我的這個念頭。身,身見破了,身不是我,還執著有個我;那個難破,那個破了就是法身菩薩。前面身見破了,知道身不是我,我不能為這個身服務,我要身為我服務,這就對了。我為身服務,身好吃,我要去挑選吃的東西,身要享受,我要去滿足身的享受,這就是我們為身服務。釋迦牟尼佛不為身服務,你看,捨棄王位,捨棄榮華富貴的生活,去過苦行僧的生活,到外面去托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三衣一缽,不為身服務,身要為我服務,這就對了,這個叫聖人。我為身服務,這是凡夫。為這個身造多少業,將來在三途受果報,苦不堪言,都被這個身害了,身是假的,不是真的。身是我的一個載具,它不是我,好像車一樣,身是汽車,我是駕車的人,這個車要聽我的、要為我服務,我不能為它服務。我們現在顛倒了,為身服務,虧吃大了。所以佛教弟子,你進門來,頭一個要把身見放下。

  身見放下了,接著邊見放下。邊是二邊,我們今天講對立、相對,這個觀念錯誤的,這個屬於分別,身見屬於執著。再把成見放下。成見是什麼?自以為是。這個不可以,因為沒有自己,哪來的是非?成見放下,就是是非放下了,無是無非是,你才見到真理,才見到事實真相。把邪見放下,所有的雜念都是邪見,統統要放下,才證得須陀洹果。須陀洹小乘初果,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小學一年級。這個人就有智慧,雖然是最低最低階的小小果,他的智慧超過我們世間人。為什麼?世間人有這些煩惱,他把這些煩惱去掉了,清淨心露出一點點,就很可貴。雖然沒有離開六道輪迴,他在六道輪迴是有限期,決定超越。人間壽命到了,他生到天道,天道壽命到了,又回到人間來,人間天上,他不墮三惡道。他也不會變成羅剎,也不會變成阿修羅,生生世世受佛法的薰修。七次,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他證阿羅漢果,他就永遠脫離六道輪迴,真佛弟子。我們今天走的路跟他不一樣,我們佔了很大的便宜,無比殊勝。我們不從他這個路子,他是豎出。你看,人間、天上,天有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再出離六道輪迴,難!時間長。我們就在這一生,從旁邊走了,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

  對於經教絕對相信,佛說極樂世界在我們這個世界的西方,那你要決定相信西方就是,這叫指方立相。懂得嗎?道理就是「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指定一方就叫制心一處,用意在此地,叫你把心定了,念頭統統集中在一點,它就產生巨大的能量。我們的心是散亂的,佛用這種方便,把我們的散漫心收回來在一處,這能量就大了。千萬不要學個科學觀念,西方?我往西方走,繞回來又到原處了,地球是圓的,哪來的西方?你要這麼去想,西方極樂世界你就沒分了。所以我們對初學怎麼個說法?不是地球的西方,是娑婆世界的西方,那是渺無痕跡,不知道在哪裡。娑婆世界的西方,娑婆世界多大?十萬億個銀河系,極樂世界不在銀河系裡面,我們到哪去找?所以要肯定,心只緣西方,心歸一處,一定要聽佛的話。佛有善巧方便,到你命終的時候,他來接引你,你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帶你走,你決定不會迷失方向。

  這一句佛號,就是自心跟佛心,跟阿彌陀佛的佛心聯繫的一個信號。我們念這句佛號就能感通,就聯繫上了。我們這裡念頭、音聲發射出去,佛在那邊就收到了。要用真誠心,這個信號力量非常強大;散亂心,這個信息很微弱,不強。佛收到沒有?收到了。微弱的,可能到時候佛不來接引你,因為你煩惱、習氣沒放下。得放下才能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不能因為你被染污。所以,煩惱一定要用佛號的力量把它伏住。到西方極樂世界,煩惱習氣雖然在,不會起現行。那個世界的環境好,世尊教學的善巧方便,叫你六根所接觸到的全是正法。阿彌陀佛對於初到極樂世界的人,確實像中國古人所說的慈母對她的嬰孩,照顧得無微不至,所有一切負面的、邪惡的絕對禁止,不讓你見到,不讓你聽到,不讓你接觸到。在極樂世界所接觸到的,純淨純善,所以煩惱習氣很快就斷掉了,就轉變了。這是一切諸佛剎土裡頭沒有的,我們得好好的記住。這個緣太殊勝、太難得了,一定要掌握到,我們這一生才能圓滿成就。娑婆世界一定要放下,人間、天上都要放下。天堂樂,貪戀天堂就去不了了,就出不了輪迴。不能夠貪戀天堂,到極樂世界去,去幹什麼?去成佛去,到極樂世界不是為別的事情,就是成佛,成跟阿彌陀佛一樣的佛。

  法藏在此地所說的,表達他自己的願望,「我若聞後」,佛你教我,你教我之後,「定能如法修習,圓滿所願」。這個話中聽,哪一個做老師的人,聽到學生發這個願,而不會教他?當然會教他,這個學生太難得了。真正能接受教誨的,中國古人說孺子可教,那是什麼?他真肯學。「我若得聞如是等等妙剎及其攝取之法」,諸佛的妙土,諸佛教化眾生的方法,都是值得學習的,「我當思惟修習,誓當圓滿我之所願」,滿法藏度眾生的大願。

  諸佛如來度眾生,五種不同的根性有五種不同的方法來接引,那就是菩薩、聲聞、緣覺、天人、六道眾生。像釋迦牟尼佛,各別不一樣的方法。但是法藏他的想法,這些不同根性的人,我統統一起收,一起來教學。這個方法,十方諸佛剎土裡頭沒有。同在一個講堂、在一個教室,根性完全不相同,學習的法門不相同,怎麼能在一起上課?但是極樂世界,真的是在一起上課,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他沒有障礙。好比這個大講堂裡頭,有博士、有教授、有中學生、有小學生,還有不認識字的、沒讀過書的,統統在一起。這個上課的老師跟大家講課,講到怎麼樣?每個人聽的都是他自己程度東西。博士班他聽的是博士教室裡課程,中學生聽的它是中學程度,小學聽的是小學程度,統統都能聽得懂,全都得利益。菩薩聽的是大乘,聲聞緣覺聽的是小乘,人、天聽的是人乘佛法、天乘佛法。佛是一音說出來的,我喜歡聽《無量壽》,我聽全是講《無量壽經》;他喜歡《華嚴經》,他聽的是佛講的就是《華嚴經》;那個要聽《法華》,他聽的就是《法華經》,一絲毫障礙都沒有。這是諸佛剎土裡頭沒有,遍法界虛空界就這一家。我們上這個學校,這是個特殊學校,所以它成就非常快速。

  我在這個經典學了這麼多遍,我體會到一樁事,是我們到極樂世界,進入阿彌陀佛的講堂,什麼時候我們出來,離開他的講堂,就成佛了;不成佛沒有離開講堂,離開講堂就成佛了。你看,進講堂是凡夫,出來就成佛,不可思議!為什麼?極樂世界沒有空間、沒有時間,極樂世界的人是法性身,居住的國土是法性土,法性是真常,不生不滅;法性是真常,沒有變易。阿賴耶是剎那生滅,自性沒有,自性是不生不滅。《中觀論》上講的八不,不來不去,不一不異。所以在那個環境裡,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極樂世界是光明世界,沒有黑暗,佛身放光,每個往生人身自然放光,花草樹木放光,大地、空中是一片光明,它沒有黑暗,阿彌陀佛講經永遠沒有中斷。

  佛在那邊現的是報身,世尊在《觀無量壽佛經》上告訴我們,阿彌陀佛身有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好,每一個好放八萬四千光,每一個光明裡面都有諸佛菩薩在講經教學,普度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凡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到達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的身相,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這是阿彌陀佛發願成就的。為什麼?十方世界人的相不相同,不相同就生煩惱,相貌好的人生傲慢,相貌不好的人就有自卑感、就有怨恨,這不就找煩惱嗎?所以佛看到十方世界有這個情形,他不要,他所選擇的,相貌完全相同,大家心平等、心清淨,不會生起這個念頭。彌陀四十八願,願願都成就了,沒有一願是假的。這個道場難得,這個道場無比的殊勝莊嚴,我們有幸遇到了,能不嚮往嗎?能不求往生嗎?

  經上講速證,這個話不是假的,真的是速證,你看進講堂的時候凡夫,出來成佛了,這不是速證嗎?你在講堂待的時間多長,各人不一樣,這是什麼?各人的根性不相同。有人久遠劫就修了,他成佛快,離開講堂成佛;有人宿根比較薄、業障重,他的時間需要長一點,但是決定是一生成就,沒有到第二生的。所以,這個法門古人所說的,當生成就的佛法。我們往生,活著去的,這個諸位一定要記住,不是死了去的。阿彌陀佛來接引你,你看見了,你沒斷氣。你的身體要是好,你還可以告訴旁邊的人,佛來接引我,我看到了,我現在要去了。這才把這個身體臭皮囊放下不要了。活著去的,沒死,身體不要了。到那裡得的身體是法性身,我們這個地方身體是阿賴耶的相分,這個一定要知道。我們現在用的心是阿賴耶的見分,全是假的,統統都丟掉。

  自性裡面本具見聞覺知,它本來有的。迷了自性,變成阿賴耶,阿賴耶把見聞覺知變成受想行識,妄心。所以,往生到極樂世界,在蓮花裡面產生了蛻變,這個蛻變是轉八識成四智,轉阿賴耶的見、相兩分成為法性身、法性土。時間很快,剎那之間,就在蓮花,坐上蓮花,蓮花苞合起來,裡面就產生變化。到極樂世界花一開,那個身是法性身,不是這個肉身,妙極了!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法性土。極樂世界怎麼來的,後面會給我們說到,真正不可思議。

  「佛為宣演」,分二科,第一個「知機」,認識機緣;也就是說,認識這個人,他是真學還是假學,他能不能學成功。我們中國一般人說知人,知機比知人意思還要深、還要廣。他真的能成功,真能成就,真正能擔起普度眾生的大任。

  【世間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願深廣。】

  「高者,上也,崇也,遠也」,有這幾個意思,高。「明者,光也,照也,通也」,有這些意思。「《會疏》曰:高明約具德,深廣約願心」。『高明』是就他的德來講的,德高。明,是從他的願講的,他的願心,明是智慧。弘願深廣,他發的願,普度一切眾生,無量無邊際。

  那麼我們要問了,法性土,法性就是土,法性身,法性就是身,法性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法性是全宇宙,用佛經的話說,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的本體,是法性,統統從法性變的。極樂世界在哪裡?極樂世界實際上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真正無有邊際。西方在哪裡?就在當下。怎麼證得?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證得了,你就見到阿彌陀佛。成佛是回歸到法性,在極樂世界,肯定回歸是《華嚴經》上講的妙覺如來,也就是回歸自性。我們從一念不覺,迷失了自性,現在兜了一個大圈子又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是圓滿成佛。成佛之後,才有能力幫助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為什麼?真正得大自在,《華嚴經》上所說的四無礙法界,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你統統證得。這才真正獲得,這個能力不是從外來的,是自性本有的,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你當然能夠普度無量眾生。無量眾生跟自己原本是一體,現在、未來還是一體,只是自己不知道。

  諸佛菩薩千變萬化,一切造作都沒有起心動念、都沒有分別執著,這叫「隨緣妙用」。妙用裡面第一個,為一切眾生做好樣子,叫「威儀有則」。雖然示現種種,像釋迦牟尼佛示現八相成道、示現四十九年的教學,沒有起心動念。如果起心動念他墮落了,起心動念是凡夫,法身菩薩都不起心、不動念了,就是實報土的。起心動念是誰?十法界的。那如來從妙覺掉到十法界裡頭,哪有這個道理!他的妙,妙用,妙在哪裡?跟我們一樣,和光同塵,也穿衣、也吃飯、也在一塊聊天,我們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他全沒有。妙,妙在這裡,真妙!我們執著空、執著有,他空有二邊不執著。我們還說二邊不立,中道不存,這是廢話,二邊跟中道不又建立二邊了嗎?廢話。真妙!待人接物「柔和質直」,質直是什麼?真心,用真心,對人柔和、歡喜,像彌勒菩薩一樣,對任何人,對善人、對惡人,對修福的人、對造地獄罪的人,統統是笑面。他沒起心動念,他沒有分別執著,他這種行誼就是在度眾生。

  末後一句,「代眾生苦」。代眾生苦,是我們看到的,凡夫看到的,示現在六道,示現在三惡道。佛要度畜生,得現畜生身,度螞蟻,現螞蟻身,才能跟牠溝通,才能跟牠說法,不同的身不行。佛在哪裡?無處不在,這個一定要知道。為什麼?只要有眾生的地方就有佛。所以,佛在地獄,佛在餓鬼,佛在畜生,哪裡都有,花草樹木都有。我們能不恭敬嗎?我們能輕視他嗎?我們能作踐他嗎?我們輕慢、作踐,佛不見怪,為什麼?你無知,你根本不知道,你不知道那個螞蟻是佛、不知道那個蚊蟲是佛,不知道。所以佛法深妙,真正不可思議。

  這個下面再舉出具體的事相來說,「謂持戒禪定,超勝世間,故謂高」。高德在哪裡?高德在持戒,持戒是為世間人做出最好的榜樣。禪定,心不散亂,心裡頭沒有雜念、沒有妄想。念佛人心裡這一句佛號,這一句佛號,世尊在《大集經》上告訴我們,這是「無上深妙禪」。佛說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告訴我們不要再羨慕禪宗,我們自己修的是禪,只是跟他們的方法不一樣。他們在禪堂打坐、參究,我們行住坐臥都是禪,心不動。禪的意思是離開一切妄想,就是放下一切妄想,跟中國定的意思差不多。但是禪定裡頭它有觀,止觀平等,這是佛的禪定。我們的觀就是這一句佛號,一句佛號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這是觀;萬緣放下那是止,心定在一處。這是淨宗跟所有法門有相通的地方,教我們選定一門,不再攀緣。這一門深入,開悟了,見性了,就什麼都通了,問題全解決了。

  「方便般若,照究諸法,故謂明」。實相般若是體,實相般若起作用叫方便般若,所以這個明,是對教化眾生說的。「遠徹來際無撓,故謂深」。括弧裡說,能夠遠究達於未來之極處,沒有干擾,沒有阻撓。遠,是遍法界虛空界,虛空沒有邊際。遠徹來際,來際是未來際,這是智照。《心經》上說的,「觀自在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等覺菩薩,菩薩也是久遠劫已經成佛了,現在是現菩薩身,這叫倒駕慈航,現菩薩身是為度眾生;「照見五蘊皆空」。五蘊代表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法,為什麼?它都離不開五蘊。萬事萬法的基礎,在佛經上講叫極微色,那就是五蘊。極微色裡面有五個現象,第一個,有物質現象,就是色;除物質現象之外,它有精神現象、心理現象,它有受、它有想、它有行、它有識。所以極微就是五蘊。

  現在被科學家發現了,科學家給它定個名詞,叫微中子。這個東西有多大?科學家告訴我們,一百億個微中子聚集在一起等於一個電子,原子裡頭繞著原子核旋轉的電子,等於一個電子。它的體積是一個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小到我們無法想像,肉眼看不見,阿羅漢的天眼也看不見,三賢菩薩的法眼也看不見。誰能看見?大乘經裡面常說的八地以上,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這個五個位次上的佛菩薩,他們看見。科學家是用儀器觀察到的,真正可以說得上是精密的儀器。

  五蘊是空的。物質從哪裡來的?從心想生的。科學家確實把這個極微色,就是微中子,打破。一打破之後,物質沒有了,看到什麼現象?看到是意念波動的現象。這個謎底算是揭穿了,物質從哪裡來的?是念頭變現出來的,是這麼回事情。所以科學家提出一個結論,說「以心控物」,心念可以控制物質環境。這個定律,為我們解釋開極樂世界跟我們娑婆世界是怎麼回事情,我們就完全明白了。極樂、娑婆都是自性變現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是一個道理。為什麼極樂世界清淨莊嚴?為什麼我們這個世界染污、混濁?科學家就解釋了,極樂世界的人心地清淨善良,我們這個世界上的居民心行不善,嚴重染污,這問題解答了。清淨心現淨土,善良的心展現是善良的社會。我們這邊,染污的念頭、染污的意念變成現在染污的地球,不善的念頭造成整個世界社會秩序的混亂,這個因、果,科學找到了。所以,科學家提出化解地球災難的方法,跟佛經上所講的完全相同。如何化解?地球上的居民能夠回頭是岸,「棄惡揚善」,這第一個,第二個「改邪歸正」,第三個「端正心念」,就行了,地球上災難就沒有了,社會秩序就恢復了。這是近代物理學家提出來的,也就是境隨心轉,一點都沒錯,相由心生。

  心跟物是一不是二,不能分,這科學家提出來的。地球上四百多年來的科學,一開端到現在走入一個誤區,這個誤區就是二分法,把一切法分作兩分,物理、心理,科學偏重在物理。現在知道,物理跟心理不能分,它是一不是二,心是物的基礎,心能控制物。現在物出了麻煩,不能解決了,物理不能解決了,現在他們提出來,念頭可以解決。但是這些物理學家還不相信,還不能接受。所以這批新興的科學家,稱這個為前衛科學,還要繼續努力找證據,證明念頭確確實實可以改變物質,大家就相信了。這些科學家天天在收集證據。

  他們收集證據頭一個目標是療癒。得重病,醫院裡頭宣布無藥可治了,存活的期間只有一、二個月,等於宣判死刑。讓他家人帶他回家照顧,他想吃什麼都給他,他住世不久了。這些重病的人,裡頭有不少是宗教信徒,宗教信徒的心理跟一般病人不一樣。既然知道存活的期間只有幾十天,很短了,他什麼都不想了,想他的神,想他的上帝,想他的天堂,希望死了以後到天堂去。天天祈禱,對於病忘掉了,根本不理會它,一天到晚祈禱,期望上帝帶他到天堂。過一、二個月,感覺得挺好的,不像醫生說那麼嚴重。再去檢查,病沒有了。醫院說這是奇蹟。什麼原因?就是念頭改變了,不去想病,只要想病,想病好、想病不好,那都是醫生講的死路一條。根本就不要想,就想上帝,就想天堂,把自己身體忘得一乾二淨,這個身體帶著病毒的細胞統統恢復正常,人就好了,沒事了。

  人為什麼會生病?老人都要生病?他就想到,我老了,社會上沒用了,一天比一天老。人家很多人問我,好像我沒有見到老化,什麼原因?我沒想到老,沒想到我已經老了,沒想到,根本不想這個問題。根本不要去想病,你裡面的帶著病毒的細胞就統統恢復正常。你得相信,你不信不行。還得去找醫生、找什麼醫藥,我這裡有問題、那裡有問題,你的問題真來了。所以,不能去想,就沒事,愈想事情愈多,愈想愈麻煩。真正放棄,不想的人,個個都沒有問題。這不是奇蹟,這就是意念改變了物質現象。

  這麼多人實驗成功了,我們看到科學報告,我們得相信。希望你有一個很好的健康的身體,不要去想病,只想阿彌陀佛。也不要去想往生,往生是自然現象,到時候佛就來接引你,佛來帶你走,你不需要操一點心。你說這個淨宗多簡單!真的,整個關鍵都在信心,你不信它,你就沒法子了,你要相信它,真的,現前就得救。把所有一切,什麼醫療什麼東西統統放下。飲食改變成素食,清淡,粗茶淡飯就能把你的身體調養好,不需要任何補品,補品都有副作用,花錢不值得。念頭第一,用念頭恢復我們的健康,延長我們的壽命。延長壽命是願力,我延長壽命幹什麼?為眾生服務,為正法,不為自己。如果為自己,那你的命長壽,是你自己壽命。你為眾生,你短命,命也延長了,為什麼?眾生需要你,佛菩薩需要你,不是你自己的事情。好,現在時間到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164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一十九頁第四行,科題「宣演」,說法現土。

  【即為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功德嚴淨廣大圓滿之相。應其心願。悉現與之。說是法時。經千億歲。】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即為宣說』,表佛說法。『悉現與之』,表佛現土。「世間自在王佛宣說示現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功德嚴淨、廣大圓滿之相」。嚴淨,莊嚴清淨的意思;圓滿,圓是周遍的意思,性體周遍這叫圓,滿是具足的意思。「故圓滿亦作圓足。故知圓滿即華嚴宗圓明具德之義」。『二百一十億』,此有疑曰:「若法藏菩薩當時所見限二百一十億之數量,何以又云所攝佛國都勝無數諸佛國者」,這個地方有疑問。「此有二答」,有兩個說法。第一個,「據《華嚴經華藏世界品》意,佛剎無量,總有二十重,其圍繞剎數即二百一十微塵數。今此經中,亦以二百一十標示剎土之數,暗合《華嚴》義,即含攝十方無量之國土」。這《華嚴經》裡面二百一十億是表法的意思,不是一個數字。第二個,《大智度論》裡頭說的,「阿彌陀佛先世時作法藏比丘,佛將導遍至十方,示清淨國,令選擇淨妙之國,以自莊嚴其國。由是思之,經意乃以二百一十億剎,表十方佛剎」。這是古人有這兩種說法,它是表法的。

  「至於所說之二百一十億佛土,為限於清淨國土,抑亦兼及穢土」,這也是個問題,世尊為他顯示的是純淨的國土,還是像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染淨混雜?也有兩個說法。這古大德依據經文,「天人善惡,國土粗妙」,有這兩句經文。「《嘉祥疏》云:二百一十億佛土,善因雖有強弱之分,然所招之土,同是七寶國土之粗妙應現。粗之言大,妙之言美,明所現二百一十億皆是大善之土耳。」嘉祥大師的意思,所現的都是淨土。第二個講法,「通現淨穢土」。《淨影疏》慧遠大師說:「粗,不精。說惡說粗,令其捨遠」。他看到的時候,覺得這個不好,可以把它捨棄、可以遠離。「說善說妙,使其修習」。讓法藏認真去學習、去修行。「是則所說二百一十億佛土,有淨有穢。憬興、義寂、玄一、望西諸師,亦俱云通穢」。這舉出幾個歷史上大眾所景仰的這些大德,這些祖師大德他們跟遠公大師所說的相同,都認為有淨有穢。「《悲華經》曰:所現佛國或有世界嚴淨妙好,乃至或有世界有大火災」,這個大火災就是三災八難,大三災,「是為兼有穢土之明證」。用《悲華經》來作證,佛所示現的這些國土,淨穢統統含攝在其中。

  「又所現佛土,有報有化。《悲華經》曰:或有世界純是菩薩遍滿其國,無有聲聞緣覺之名」。這是報土,這就是實報莊嚴土,是法身菩薩修學的地方。「又或有世界清淨微妙,無諸濁惡。是則化佛之淨土也。爾時世間自在王如來,應其心願」,其是指法藏比丘,「將此二百一十億佛國報化淨穢諸土之相,悉現與之,令其得見。說是法時,經千億歲,以表說法現土之詳盡,亦顯時間延促無礙」。在佛的報土裡頭,時間跟空間都不存在,可以說短,也可以說長,這是說法的對象機感不相同,所以有種種的說法。這一段是說的說法跟現土。下面一段「願攝所依」,我們看經文:

  【爾時法藏聞佛所說。皆悉睹見。起發無上殊勝之願。】

  聞法、見土,前面有兩個說法,《大智度論》裡面說的。佛,世間自在王佛,將是帶著他,導是引導他,像導遊一樣,帶著法藏遍至十方,是佛跟他一起去的。前面,《華嚴.華藏世界品》裡面給我們說這個二十重,這裡面所說的意思與《華嚴經》暗合,所說的相同,不相違背。法藏的大願感應佛陀真幫助他。念老引「《甄解》云:睹則眼見,見則慧見。如見分見,取推求照察義」,意思是說,睹就是眼見。「見指慧見,即如唯識中見分所指之見」。他見到了,以推求與觀察兩個意思,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細心去觀察、去考察、去選擇,這些意思統統都具備。「當爾所時」,在那個時候,「法藏比丘於世間自在王佛所現二百一十億佛土,盡皆目睹心明」,看得清清楚楚,心裡完全明白。「或疑法藏比丘在因地中,何能遍見十方諸佛淨妙國土」,這有疑他,懷疑,如果是明心見性的菩薩沒問題,沒有見性的別教三賢菩薩沒有這個能力,見不到這麼多佛國土。這底下答,「《法集經》云:菩薩摩訶薩,得彼諸佛如來天眼」。菩薩摩訶薩這大菩薩,大菩薩是明心見性的菩薩,他們得到的天眼跟如來相似,實報土裡面法身大士,佛能見到他們也能。他們的問題就是因為無始無明習氣沒有斷盡,不能回歸常寂光,除這個之外,智慧、神通、道力跟妙覺如來都非常相似。

  「又《大智度論》曰:天眼徹視,則不動而遍至。十方不來,比丘亦不往。如佛天眼故,十方國土皆悉一時睹見」。《大智度論》裡這段文好,天眼徹見,不動遍至,它就在眼前。這就說明時空沒有了,想見就見,就現在面前,一切諸佛剎土,讓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十方國土能夠一時睹見。這是我們凡夫很難想像的,無法想像。像什麼情形?像我們電視的屏幕,有幾十個頻道同時看見。我們現在按一個頻道看一個,按第二個再又換一個,是這麼看法的,不能同時看見。幾十個頻道同時看見,那要擺上好多個電視機才行,那也會看得眼花繚亂。同一個頻道裡頭為什麼統統都能見到?這天眼,這個不是肉眼,肉眼沒這個能力。我們知道法身菩薩五眼圓明,不但有天眼,有慧眼、有法眼、有佛眼,這就不是我們凡夫境界。不但不是凡夫境界,也不是三乘境界。三乘是聲聞、緣覺、菩薩,這別教三乘。

  據上經論所說的,「可知法藏菩薩摩訶薩,承世間自在王如來威神加被,得如佛之天眼,故能不動而遍見十方,於佛說國土皆悉睹見」,統統都能見到。這個事情我們能夠相信,為什麼?佛在經上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又說「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所以心想什麼,它就在現前。我們想極樂世界,極樂就現前;想華藏,華藏現前,境隨心轉。可以不離本座,菩薩坐在這個地方不離本座,遍見十方。明心見性,這個能力就現前。菩薩見十方佛剎都能隨心所欲,毫無障礙,菩薩看六道輪迴不就更清楚了嗎?菩薩看眾生無量劫到現在的業報,那不就更清楚了?當然沒問題。經上所說的,我們必須要能夠體會到,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那這就是本能。科學家所說的,人有一種本能,現在的人把本能喪失掉了,這話是真的。這個東西不是從外學來的,也不是你修得的,本來就有。修是什麼?把障礙除掉而已,只是除妄,真是本有的。放下虛妄要再求真實,真實就變成虛妄了。所以只讓你放下虛妄,別無所求,智慧德能自然現前,這些能力統統都恢復了。

  見到之後,『起發無上殊勝之願』,這一句是什麼?這一句就是法藏菩薩在見聞之後,他總結出的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是這麼來的,不是自在王佛傳給他的,也不是他自己想像的、自己思惟的,確確實實是從一切諸佛剎土,底下經文就說得好,從選擇當中得來的。這裡引用《會疏》的話,「無有此上,故云無上。超勝諸願,故曰殊勝。謂莊嚴無上,受樂無上,光壽無上,名號無上,生因無上,利益無上」,這就是總四十八大願,四十八大願從這來的,所以發起無上殊勝之願。極樂世界樣樣無上,說不盡,這舉幾個例子而已。無上就是沒有超過它的,真的都勝一切諸佛剎土。我們遇到了,決定不能放過,這是我們一生當中頭等大事,其餘的都是小事情;換句話說,都不是重要的,這才是最重要的一樁大事,求生淨土,速成正覺。

  下面「大願所依」,分四科,第一科是「觀察」。

  【於彼天人善惡。國土粗妙。思惟究竟。】

  念老的註解,『天人善惡』。「判定善惡之性,諸說不一」,這是過去祖師大德們說法不一樣,重要的,念老統統抄在此地,讓我們自己去參考、去判斷。第一,「《菩薩瓔珞經》以順第一義諦為善,違第一義諦為惡」,這是《瓔珞經》提出的標準。第一義就是自性,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順性德的這是善,違背性德的這就是惡。「經曰:一切眾生識,始起一想住於緣。順第一義諦起名善,背第一義諦起為惡」。這一切眾生的識,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從哪裡來的?開始是一想,就是一想不覺。佛在經論上常說,「一念不覺,而有無明」。始起一想,這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念。世尊所問的,「心有所念,幾念幾相識耶」,這個一想就是一念。這個一念,彌勒菩薩說的一彈指,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就這其中的一念。這一念住於緣,它就產生變化,變成什麼?阿賴耶識現前了,很快。阿賴耶識一現前,末那、意識、前五識統統都現出來了。速度之快我們看不出來,確確實實好像是統統一次現出來的,其實它有先後。因為速度太快,我們沒有辦法覺察到,我們稱它一念頓現。

  這一念心,順第一義諦、順諸法實相的善,背第一義諦這就是惡。這個一念什麼時候的?給諸位說,就是當下的一念。佛說一念是真的,它什麼?每個念都是獨立的,它不是相續相,沒有相續相。確確實實就像我們以前這些電影,電影是動畫,攝像的時候正片,負片可以洗出照片,正片我們叫幻燈片,每一張都不一樣,決定沒有一張是相同的。所以你問什麼時候發生的?當下,沒有過去、沒有現在、沒有未來。過去已經過去了,未來還沒來,所以就是當下一念。當下一念善,跟性德相應;當下一念惡,跟性德不相應。哪些是相應?佛給我們講的十善業道,反面的不相應,十惡業道。

  「經云第一義諦」,第一義諦就是「真諦、聖諦、勝義諦、真如、實相、中道」,也就是實際理體,就是真心,真如、實相常說。「諦者,真實之道理。此道理為諸法中第一」,所以稱為第一義。「若眾生起一念順理體為善,背理體為惡。此之判定,以理體為準」。這個標準有很多種,不是一種,有佛的標準,有菩薩的標準,有聲聞緣覺的標準,有諸天的標準,有人的標準,也有三惡道的標準。三惡道是惡,惡裡頭也有善。畜生道,畜生道裡頭也有善心的,我們在一本書《物猶如此》裡面看到的,畜生的心性善,與道德相應,有愛心。前幾年,我們在澳洲親眼看到一樁事情,讓我們看到都感動流眼淚。在我住的這個院子裡頭,有一隻鳥死了,悟謙師把牠埋起來,就埋在花園裡面。另外一隻鳥就在埋的地方,像繞佛一樣繞圈圈,繞了三天才離開。我們不曉得死的是母的還是公的,你看看禽獸都有這樣的情、有這樣的義,現在人不如。我們親眼看到的,非常感動。所以哪一道都有善。

  地獄道裡頭,一念懺悔心,認錯了、知罪了,他就能離開;堅固不肯回頭,那他就不能離開。地獄從哪裡來?自己變現的,不是別人製造的,無一法不是自作自受,這是我們一定要明瞭的。心地善良,起心動念為一切苦難眾生,這個心善,不為自己,可以做出犧牲奉獻。諸佛菩薩、一切善神都加持你,佛菩薩、善神都滿你的願。法藏這個願太大了,沒有人能發,他那個對象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苦難眾生。眾生都有苦難,等覺菩薩一品生相無明沒有破,就是他的苦難。所以他大願的含攝,上至等覺菩薩,下到無間地獄,統統都包括在其中。所以他有這麼大的成就,量大福大,願大成就愈大。

  今天,我們看到這個世界混亂,人民痛苦,地球上所有一切生靈可以說沒有一個有安全感,沒有一個真正有喜樂,可以說是唯苦無樂。以前人道裡苦樂參半,現在只有苦沒有樂,除了極少數真正修行人他能放下萬緣,一心專修,得到的法喜,除這個之外誰不苦?苦樂都是真實的道理,我們現在曉得,所以今天修學最重要的課程是因果,倫理道德維繫不住人心,決定要因果。真正知道因果,「善有善果,惡有惡報」,才真的不敢作惡。除這一法之外,要想讓眾生回頭,難,比什麼都難!四百多年疏忽了神聖教育,在中國至少兩百年疏忽了聖賢教育、祖宗的教誨,外國人科學興起之後,逐漸的把宗教教育丟掉了,造成現前這個社會現象,帶給全球一切眾生的苦難。今天幾個人相信?宗教還有形式,真修真幹的人少了,極少數的人我剛才說得到法喜,大多數的人都在煎熬。《瓔珞經》上這些話,善惡的標準我們要知道,這是絕對標準。中國老祖宗把這個善非常具體的給我們舉出來,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世尊為我們說出,十善、三皈、五戒、六和、六度、普賢十願,至少我們要把這些做到。經論我們選定了,一定要依教奉行,學了之後把它落實在生活,變成自己的思想,變成自己的行為,這裡頭確實能夠得到法喜。

  第二,「《唯識論》」,一般講《唯識論》都是《成唯識論》,「以順益此世他世之有漏無漏行法為善」。這比前面標準下降了,前面是以第一義諦為標準,以真如實相、實際理體為標準;這個地方是,益是利益,是順的利益,今世來世,或是有漏或是無漏的行法,這都可以說善。「於此世他世違損之有漏行法為惡」。所以我們講善,我現在得的善,來生不善,這不是真善;這一生得的善,來生還是得善,這叫善。這是我們要思考的。中國古人講聰明人要有前後眼,就是你能看到過去,能看到未來。過去是我們一面鏡子,你看行善的得善果,造惡的受惡報,那我們今天就要斷惡修善,我們才能得到好的果報。這一生受了很多苦難,我們就曉得這是果,前生的因不善,感得當前的果報;覺悟了,我今天斷一切惡、修一切善,來生就得善果。勇猛精進,用真誠心去做,這一生就改變。這一生你得到的果報叫花報,花報好,來生的果報一定好。像植物先開花後結果,看到花好,果一定好。

  下面「論曰」,《唯識論》所說的,「能為此世他世順益,故名為善」,生生世世都善,中國人懂得這個道理。從哪裡看?從每一個家庭家規裡頭去看,家譜裡頭都寫著。從家規能夠看到老祖宗定的這些規矩,希望後世生生世世永遠傳下去,世世代代的子孫都應該認真去奉行。祖宗認定的是善,為什麼?他親自感應的果報,一點都不假。今世善,來世善,世世都善,這善!「人天樂果,雖於此世能為順益」,我們今天享受的果報,在這一世不錯,一切都很順利,「非於他世」,如果來世得不到,「故不名善」。這一世享福不再行善,福享完,後續沒有了。所以真正有大福德的人,他得的大福報,他自己日常生活適可而止,還是非常節儉,自己節省一點,幫助一些苦難的人,享福當中沒有忘記修善因。善因是什麼?來世的善果,福報大,行大善;福報小,行小善。實際上,行善裡頭最重要的是心地,大心行的小善,果報也變成大善;心量小的,行了大善,將來果報也不是很殊勝,與動機、存心有很大的關係。「能於此世他世違損,故名不善」。這是講善,一定要想到今世善、來世善,後世都善。最好的無過於念佛求生淨土,這是世出世間第一大善。阿彌陀佛在遍法界虛空界辦的一所學校,這個學校是幫助人成佛的,一切善沒有超過諸佛如來,它完全與實際理體相應,它的目標幫助我們回歸自性,這個得的果是永恆的,是無量無邊無盡的福報,智慧福德圓滿。

  「惡趣苦果,雖於此世能為違損,非於他世,故非不善」。惡趣,為什麼?我說過,說過很多次,是消罪業的,看到好像不善,罪業消掉就善了。天上是消善業的,善業在那裡福享完了,就往下墮落;惡道裡頭惡報受完了,他就上升。善惡沒有標準,一定要懂得道理跟事實真相。我們修真善,修永恆的善,不要修這些人天六道裡頭的善,不修這個。這個裡頭確實善中有惡、惡中有善,善享盡了墮惡道,有惡,惡受盡了又生人天,這個輪迴很恐怖。這個是第二,《唯識論》。後面這一句是總結,「是以順益與違損而判定善惡」,這《唯識論》裡講的。

  第三「淨影」,就是隋朝慧遠大師,他判的「三種善惡」。第一種,「順益為善,違損為惡。此與《唯識論》同」。第二,「順理為善,違理為惡。理者無相空性也」。這舉例說,「例如行布施,若能於施者、受者及所施物皆體空無物,是順於理,無相之行,是為善」。這個境界高了,這是佛家講的「三輪體空」,這是真善。修福不著相,不著自己修福之相,不著接受我布施眾生的相,都不放在心上,不執著我所施之物的相,叫三輪體空。大乘教裡面所謂「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作,是你行布施;無作是什麼?不著相,跟沒做是一樣。不著相行布施,不著相修一切法,這是跟理相應。理是無相,理是空性,事剎那生滅,了不可得,包括我們的身心都是剎那生滅,這從事上講。理是自性,自性沒有現象,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沒有自然現象,所以叫空性。它能現現象,遇到緣它能現,能生能現。能生能現,一定要曉得相而無相,因為這些現象全是假的。今天眾生迷,為什麼迷?業報,不能感得聖賢、佛菩薩來教化教導眾生,不能感。為什麼不能感?業障、煩惱、習氣太重了,他所感的都是惡的,這妖魔鬼怪都出來了。惡跟惡相感,善跟善相感。人真正一心求佛菩薩,佛菩薩就來了,所謂「有求必應」,求是感,佛菩薩應。我們在這一生是很幸運,幸運什麼?把這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真的相信了,這真的幸運。

  我們再看下面,「若有所施、能施及所施之物,存於意中」,這意識,我們講存在心上。心裡頭有,我布施了多少,我布施給誰,我做了多少好事,就像梁武帝一樣。梁武帝在歷史上是佛門第一號的大護法,用他的地位、權力護持佛法,造了四百八十多座寺院庵堂,都非常有規模,供養出家人幾十萬人之多,他常常想到功德大。達摩祖師到中國來,見到這是外國高僧,從佛國來的,從印度來的,向他誇耀,我在佛門做的這麼多事情,我的功德大不大?達摩祖師老實,說真話沒騙他,告訴他並無功德。真的沒有功德,為什麼?不著相做是功德,著相去做是福德。梁武帝要問,我的福報大不大?達摩祖師一定說很大很大。他問功德,就沒有了。功德可以幫助你了生死出三界,福報是在人天,一著相就變成福德,不著相那就是功德。所以這個存在心裡頭,「是為違理有相之行」,這就叫惡。為什麼?來生享福。享福不是好事嗎?好事裡頭有壞事。

  我們簡單舉一個例子,富貴人家的飲食,哪一天不殺眾生?就是這一樁,殺多了,殺的方法很殘酷,就是地獄道;地獄罪受盡了,還要變畜生去還債,那個日子不好過。這就是釋迦牟尼佛示現在國王家裡,太子身分,然後做個表演,出家了,修道去了。為什麼?出家修道比做國王好,國王享福就這一生,修道享福生生世世永遠享不盡,到修行證果,這不能比!這是喚醒那些迷惑顛倒的人,喚醒大家。但是幾個人覺悟?不能說沒有,覺悟的人少,迷惑的人多。現在迷的人更多,看到釋迦牟尼佛總是說他迷了,有福不知道享,要去受罪,會生起這個念頭。有幾個真正有智慧的人看出來,這是世尊示現指出我們一條光明大道,不再被世間物欲所迷,這真正善。這個標準,「如是則上從佛菩薩,下至阿羅漢」,他們所修的善法,這叫善。「人天眾生所修之善法,都是有相行」,都是著相的,這名叫惡。這個標準就高了。

  第三,「體順為善,體違為惡。此與二相兼,亦同於《瓔珞》」。這個體是真如、是實相,順著真如實相這是善,違背真如實相這是惡。下面有個解釋,這個解釋得很好,「法界真性為己自體,體性緣起而成行德。所行只是自體,心無所緣,隨心所欲而不越軌,是名為善」。這個善的標準高,幾個人真正覺悟了?法界真性是自己的自體,這個標準是指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確確實實自己跟法界真性融為一體,他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就融成一體了。體性緣起而成行德,他現在有這個身體,這個身體是體性緣起而成的,我們一般講,他是乘願再來的。有沒有?好像還不少,在中國歷代這些祖師大德,是的,在家出家都有,我們說乘願再來的,他來做種種示現,一生坎坷,受盡苦難,受盡屈辱,最後他念佛往生了,這是他表演的樣子。實際上?實際上,他是極樂世界的菩薩再來的,來表演給我們看的。我們如果看懂,這樣修行可以往生。在這個世間,在這個社會,不與任何人計較,情願吃虧、情願上當,心裡面只有一句佛號,只隨緣沒有攀緣,得真自在。這個要知道。

  所以心無所緣,隨心所欲不越軌。軌,佛家的戒,儒家的禮,也就是大經裡面所說的「行為世範」,做個好榜樣給世間人看。依這個說法,「則無論凡夫二乘,縱上至三乘」,到聲聞、緣覺、菩薩,「凡是緣修之善行」,統統叫做惡,法身大士才是真善。我們要爭取這個標準,只有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確確實實與體順為善、體違為惡相應。

  下面第四,「天台宗立六種善惡」,智者大師的,這個講的我們就很好懂了,前面標準太高,但是很有理,有道理。這六種善惡第一種,「人天之善」,五戒十善是事善。「然人天之報盡,還墮於三惡道,故亦為惡」。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要把人天看破,人天報盡,還墮於三惡道,這一句話是真的。今天在這個世間縱然行善,他用的是什麼心?我們要冷靜細心去反省,從我們起心動念、言語行為這些造作去想想,我來生與哪一道相應?不必問人,自己比誰都清楚。儒、佛講的標準,佛的標準五戒十善我們有沒有做到?我們做到幾成?十惡破戒我們有沒有?如果有,那是惡因,必定感惡報。善惡二邊一對比,如果善多惡少,來生還能到人道來,不失人身;如果是惡多善少,三惡道去了。真的不是假的。

  第二種是「二乘之善」,二乘是聲聞、緣覺,「能離三界之苦,故名善」。三界是六道,欲界、色界、無色界他們能夠脫離六道輪迴,「然但能自度,不能度他,故亦為惡」。聲聞緣覺心量不大,真的是顧自己不顧別人,別人什麼?跟他有緣,他喜歡你就度你;他不喜歡你,他不理你,這是二乘,所以這也是惡。第三,「小乘菩薩之善」,這雖然是小乘,但是他是菩薩,就是說他喜歡幫助別人,「慈悲兼濟」,自度也度他。小乘小菩薩,雖然有慈悲心,慈悲心不大,不是大慈大悲,比聲聞強一點,「然未斷一毫之煩惱」,所以是惡。雖然行菩薩道,煩惱沒斷,從斷煩惱來說,小乘菩薩比不上二乘,二乘斷煩惱了,見思煩惱斷了。這個見思煩惱沒斷,這種小菩薩很多,到處都能看得到,所以還是惡,煩惱習氣不斷。

  第四,「通教三乘之善。三乘同斷見思之煩惱」,這是善,這通教的三乘菩薩。「但墮於二邊,不見別教中道之理,未斷一分之無明」,還是惡。通教三乘沒有離開六道,不是執著有就是執著空,所以叫墮於二邊;中道他不知道,空有二邊不住這個道理他不知道,所以無明沒斷,他是惡。「別教菩薩之善。見中道之理,是善。然猶為隔歷之中道,不能見圓教圓融之妙中,所行帶方便,不稱於理,亦是惡」。這一層一層的給我們分析。第六,「圓教菩薩之善。圓妙之理,是至極之善。然此有二義」。第一個,「順實相之圓理為善,背之為惡」。善念、善言、善行,與實相相應的,這是善,不相應的這是惡。第二個,「達此圓理為善」,達是通達,著就為惡。這一句話厲害,著相就惡,不能著。你看,「著圓尚為惡,況復其餘」,通達圓的道理這是善,圓教的道理,但是不能執著,執著錯了。這地方這句話非常重要,著圓尚為惡,況復其餘。

  上面所說的,「以達圓理為善,著圓理為惡,乃天台宗獨特之發揮,其義甚精」。這句話應用在生活上,活學活用,我們從早晨起床,穿衣、吃飯、工作、待人接物都不能著相,著相就錯了,不著相跟菩薩道相應,著相人天。前面舉的這個例子,梁武帝護持佛法,行善著相。他要不著相就對了,他要念佛決定往生淨土,可惜他沒有專修這個法門。不著相專修,做那麼多好事,專修淨土肯定是實報土往生;著相做那麼多好事,念佛往生,凡聖同居土往生,都真能去得了。淨土法門無比殊勝,五逆十惡、毀謗大乘,臨終懺悔統統都能往生,何況梁武帝!這個緣分他沒有遇到,真太可惜了!

  底下給我們講『國土粗妙』。「粗妙已見前註,粗者不精,妙者勝妙」,殊勝微妙。「義寂師曰:淨土之中有粗妙異。粗即變化,妙即受用」。意思是說,「淨土之中有粗與妙之不同。粗者,有衰有變。妙者,乃自受用或他受用之實報土」,這個是說十方諸佛剎土,國土有粗妙。像我們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這個國土有粗,十法界、六道這粗;妙,妙是世尊的實報莊嚴土,在哪裡?華藏世界,那是法身菩薩修學的道場。十法界有衰有變,實報土是自受用或者是他受用,自他不二。菩薩住在實報土,自受用是供佛聞法,他們供本尊。娑婆世界,世尊的報土是華藏,華藏法身如來毘盧遮那,報身如來盧舍那佛,應身如來釋迦牟尼,一而三,三而一。

  釋迦牟尼佛的法身毘盧遮那,法身沒有相,毘盧遮那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遍一切處,法身無相,法身。報身有相,住實報土盧舍那佛,盧舍那佛應化在我們地球稱為釋迦牟尼,所以釋迦牟尼佛是盧舍那的應化身,毘盧遮那佛的應化身。應化身能變現無量無邊,所以叫千百億化身,化身裡頭有應化,能夠同時參訪一切諸佛剎土。法藏菩薩得到世間自在王如來的加持,就有這個能力同時參訪十方一切諸佛剎土,這個是決定可能的事情,這自受用。供佛修福,聽經是修慧,福慧雙修,度眾生是福慧具體的落實。在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十法界,示現在這個裡頭,把他供佛聞法的這些福慧再用應化身完全落實,落實在一切苦難眾生,這就是普度眾生。

  「天人善惡,因也。國土粗妙,果也。人善則土妙,人惡則土劣也」。這一句我們得好好記住,這就是境隨心轉。善惡論心,這最重要的,心善國土妙,心惡國土就劣,充分顯示出來境隨心轉,「一切法從心想生」。極樂世界為什麼那麼妙?沒有別的,人善。惡人往生,他改過了,他懺悔了;如果他不改過、不懺悔,極樂世界沒他的分,想去也去不了。往生到極樂世界,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佛來接引,佛要不來接引,你到哪裡去找極樂世界?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往生極樂世界沒有佛來接引可不能去。人在往生最後一念的時候,會有很多境界出現。這個我們看到的,往生前一、二天他就看到了,告訴周邊人,某某人在門口,我看到他了,所說的人全是過去的人,他所認識的家親眷屬,他熟悉的人,他看到了,在門口。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也不是他看走眼,《地藏經》上說得好,都是他的冤親債主來誘惑他。變冤親債主的樣子,他不會跟他走;變成家親眷屬,你喜歡的人,你就會跟他走。跟他走就上當了,他把你引到陰曹地府就報復你。

  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早年我在台灣,有一個同班同學他在榮民醫院工作,他的職務是住院組的組長。他告訴我,鬼是真的,一點不假,我們醫院裡的醫生護士都常常看到。看到這個病號病房門口站著無常大鬼,只要看到這個,這個病人不出三天就走了。常見,所以他們真相信。所以無論什麼來接引念佛的人,釋迦牟尼佛來接引,假的不是真的;藥師佛來接引,也是假的,都是冤親債主變現的。他不敢變阿彌陀佛,我們求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本尊,他要現本尊,護法神不許可,他現別的身,護法神不管。你要是認錯了,阿彌陀佛沒有來,釋迦牟尼佛來也不錯,我就跟他去,就上當了。那不是釋迦牟尼佛來的,釋迦牟尼佛怎麼可以幹這個事情?怎麼可以欺騙你?所以這一點我們一定要知道,要有高度的警覺,一定要見阿彌陀佛,佛來接引,我們就跟他去。人善則土妙,人惡則土劣,我們現在跟極樂世界對比,極樂世界人善,我們這個世界人惡,我們活在這個世間深深體會到、深深感覺到。

  「故《會疏》曰:夫國土者,即眾生之影響耳」。形修,修是長,形是身體。人身體長,它的影就長,在太陽底下影就長;人要是短小,影子就短,這是《會疏》上的一段話。念老說,「蓋謂土之粗妙如影,身之修短為形,因形定影,影必隨形。故《淨影疏》云:天人善惡,汎說一切諸土之因」,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國土,因果就是這麼一個道理。居住在這個世界,心地要是善良,國土一定勝妙;居住的人不善,這個國土災難一定很多,這是就世界講。我們把世界縮小,我們說我們這個地球,這個地球上歷史記載,有史以來不能說沒有災難,但是災難不多。最近這一個世紀災難多了,特別是最近的半個世紀,就是最近的五十年,災難好像特別多。這些科學家、哲學家,專家學者都在這裡討論,這什麼原因造成的?都找不到,最後把它結歸,這是自然災害,我們沒有能力去抗衡。

  其實,這個原因佛法知道,近代的量子力學家也知道,人心不善。我們中國古人講,「子不教,人心壞了;家不齊,社會亂了」,古人講的這兩句話完全應驗了。子不教,做父母沒有教他倫理、道德、因果,不教了。教什麼?教競爭、教鬥爭、教自私自利、教損人利己,這個教育還得了嗎?這太可怕了!家,家沒有了。中國過去有家,大家族,大家庭,那有規矩,大家庭要不講規矩就亂了,所以家有家規。大家有家道、有家規、有家學、有家業、有家風,所以這個家整齊,家興旺,社會安定,太平盛世。中國歷史上,太平盛世時間都很長,一百年到一百五十年我們看到很多,那是家對社會做出的貢獻。現在家沒有了,血緣的家沒有了,現在也有變相的家,企業、社團、公司,這是道義集合的家,也行。如果能講家道、家規、家學、家業也行,我們細心去觀察,也能夠讓社會安定,世界恢復和諧,可以做得到的。我們一個地區,住在這個小鎮,小城小鎮,如果能夠覺悟,我們小鎮的人都能斷惡修善,這小鎮不遭災難;這個城市要能夠推廣,這城市不遭災難。我們一家人修,災難當中,這一家人能平安度過。心能轉境,心能控制物質環境,這個道理我們要相信,這是真理,永恆不變。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註-第165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二十五頁第二行:

  『思惟究竟』。念老的註解,「法藏菩薩於諸佛國,善惡之因,粗妙之果,一一思量分別,窮深極微,達於究竟。究竟者,即經中真實之際,即一法句,清淨句,真實智慧無為法身」。這一段是解釋法藏比丘學習的成就,「思惟究竟」。法藏菩薩接受自在王如來的加持、教導,參訪一切諸佛剎土,對於諸佛剎土裡面善惡之因、粗妙之果,這個因跟果是最關鍵的字眼。說明因果這個事情是真的,在諸佛如來也不例外,善因善果,惡因則惡報,因果報應絲毫不爽。諸佛剎土裡面,有諸眾生造善因,也有眾生造惡因,像西方極樂世界,往生到那裡去的人純淨純善。雖然淨土是帶業往生,在一念往生的時候,他念佛的功德能伏住煩惱。煩惱沒斷,就是控制住,這一念不讓它起現行,他這一念就能往生。最後這一念還是煩惱,這就去不了,立刻就轉到六道裡面去了。真正念佛功夫就在最後一念。平常我們念佛,像打仗一樣,平常訓練,往生是上戰場,這最後的一念。

  全在最後一念,最後一念有把握、有保證,那就全在平常用功,功夫得力。我們起心動念,這一個惡的念頭才起,一句阿彌陀佛把它壓住、控制住,要轉得快。一念善念起來,也要轉成阿彌陀佛,為什麼?惡念是三惡道,善念是三善道,統統出不了六道輪迴。所以是無論善念惡念、淨念染念,只要念頭起來,第二個念頭是阿彌陀佛,覺得快。古德教人「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不能讓念頭相續,只可以讓阿彌陀佛這個念頭相續,不能叫其他的相續,這比什麼都重要。善念相續知道三善道,惡念相續就是三惡道,三惡道那就繼續要搞六道輪迴,出不了,出不去。這個道理、事實真相認識清楚,在日常生活當中最可貴的就是能轉,轉得快,不讓念頭相續,要讓阿彌陀佛這句佛號念念相續,這就成功了。

  為什麼要往生?這個答案全在這部經裡頭。這個世間太苦了,不僅是三途,人間、天上。苦在什麼地方?苦在無常。所以對無常要認識,要認識得很清楚。整個宇宙,科學家都告訴我們,是念頭的相續相。佛講得更清楚,每一個念頭都是獨立的,像看電影、電視一樣,每一個念頭是一張畫面,每一張畫面都完全不同。在什麼地方?就在當下,沒有過去、沒有未來。過去已經過去,不再回頭,未來還沒來,所以只著重當下這一念,這一念決定是阿彌陀佛。我們向阿彌陀佛學習,將來成佛,決定跟阿彌陀佛一樣,也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法藏有緣參訪遍法界虛空界諸佛剎土,一個都不漏,我們的緣也相當殊勝,為什麼?讀到阿彌陀佛的參訪報告。這個報告全在這部經典裡面,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他參訪的結果、總結就是下面一品,四十八願,五劫的考察、觀摩得到這個總結,從這個總結流出西方極樂世界無比的殊勝莊嚴。這就是達到了究竟,究竟就是明心見性,手段就是教學為先,這是本經裡面所說的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一法句,一法句就是清淨句,經上佛常說,真實智慧,無為法身。具體總結的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是清淨句、是一法句,它就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

  下面這段經文,「選擇」。

  【便一其心。選擇所欲。結得大願。】

  這個參學沒白學,確實收穫非常的豐滿。念老註解裡面說,「乃專一自心」,專一自心就是佛在經上常說的制心一處,我們現在講專心,就是專一自心,念力集中、大願集中,「選擇度生所欲」。從這裡看到阿彌陀佛的用心,沒有為自己,完全是為度生。度生所欲就是度眾生所要的善巧方便。「開化顯示」,開是開示,化是教化,顯示是表演出來。不但講清楚,我們現在所講的,把它做出榜樣出來,這別人相信了。說到要做到,說到沒有做到,那個不算數。章嘉大師教給我,解行的標準如何來揀別?就是看破、放下,看破是解,放下是行。看破了,你有沒有放下?沒有放下說明你沒有看破。換句話說,你沒有做到,你沒有真正理解;真正明白了,沒有一樣做不到的。用這個方法來檢點,我們是不是真的了解了,真的做到了,這個方法非常有效。還沒有做到,就是我沒有了解透徹,還要學習。

  我們讀一部經,讀經是方法、是手段,目的在哪裡?目的是在制心一處,就是此地講的專一自心,目的在這個地方。心沒有到專一,我念的不夠,怎麼辦?繼續再念,十遍、百遍、千遍、萬遍,念的遍數多了,心就專一了,自自然然專一,專一就叫三昧。我讀《無量壽經》就叫念佛三昧,我讀《法華經》就叫做法華三昧,我讀《涅槃經》就叫涅槃三昧。讀經是手段,目的是得定,就是目的是專一自心,是這個意思。為什麼?心專一之後他就會開悟。

  修行終極的目標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句話不僅僅是禪宗講的,八萬四千法門,包括淨土在內,沒有例外的。如果這個法門不能通達到明心見性,就不是佛法,這是佛法的一個標準。古人有云,哪一法不是佛法?會的人法法皆是佛法。因為任何一法都能夠,只要你專注,不管哪一法,只要專注就會得定,得定就會開悟,所以沒有一法不是佛法。如果不會呢?不會,《大方廣佛華嚴經》也不是佛法。你去讀經,讀經打妄想,得不到三昧,那就不是佛法。佛說得真好!會的人一切法統統是佛法,我念基督教的《聖經》能不能得三昧?能。它只要你把念頭集中,集久了真的會開悟。不管哪一個宗教的經典,乃至於世間的學術,只要用這個東西來練,練止心一處,把我的妄想、雜念統統制止住,把它停止住,念頭盡量集中、盡量專一,他就得定了。所以這一切工具不重要,什麼法子都可以用,這叫佛法無邊。不限定一法,法法皆如,法法皆是,無有一法不是佛法。這個意思就是說,無有一法不能幫助你開悟,幫助你得定、幫助你開悟,法法都能幫助你得定、幫助你開悟。

  佛法也是這個意思,所以《金剛經》上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你要捨你才能得定,你要執著不能得定。我讀《無量壽經》,我字字句句都要想它是什麼意思,能不能得定?不能。只是一昧念下去,念得一個字沒念錯,一句沒有漏掉,從頭到尾念下去。什麼意思不要去想,根本不要去理會,只要一直念,念得字字句句都不錯,一遍一遍念下去,念久了就得定。如果去想它,你這個修行裡頭夾雜著妄想,這個不能得定,把你的功夫破壞掉了。所以馬鳴菩薩教我們,讀經,不執著文字相,不執著名詞術語的相,不執著心緣相。就是你根本不要去想它,你一遍一遍讀。為什麼?用這個東西修三昧,這是個手段。

  宗門接引一類根機,什麼根機?看文字喜歡著文字相,喜歡去想佛這一段什麼意思、那一段什麼意思,去想這些。所以,禪宗用個特別的手段,根本不准你看經,教你什麼?參話頭,叫你觀心,觀心比較難,那就教參話頭。參話頭是什麼?你的念頭集中在一句話上,這句話沒意思。宗門常常參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你就老想著這個,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用這一個念頭把所有一切念頭都打掉。二六時中如痴如呆、如聾如盲,這是用到功夫得力的時候就變成這個樣子。不定什麼因緣觸動你了,豁然大悟,就開悟了。宗門在中國,兩千年來,大徹大悟的人我估計應該有三千以上,這宗門的。念佛更好,更方便。宗門是直捷叫你開悟,教下也不例外,不開悟,你在教下沒得到東西,得到就是開悟。統統是明心見性,名稱不一樣,教下叫大開圓解,念佛叫理一心不亂。名稱不一樣,境界完全平等,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念佛是決定成就,參禪未必成就,一萬個參禪的人難得有一個大徹大悟,為什麼?定不下來,還有雜念。一個雜念都不行,就把你破壞掉了。念佛准許帶業往生,它的目的是往生極樂世界。這個法門叫萬修萬人去,你得真幹,不真幹去不了。真幹是什麼?放下萬緣,一心專念阿彌陀佛,用這個方法得三昧。得三昧就算成就,不用開悟,開悟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自然就開悟了。在我們這個地方沒開悟,只得定,這個定叫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最淺的叫功夫成片,只要有功夫成片,這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就保證你往生。功夫成片是什麼意思?一天到晚心裡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求,什麼都不要,什麼都放下了,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人人做得到。

  男女老少、賢愚不肖,個個有分。而且經上告訴我們,即使你做五逆十惡、毀謗大乘,只要真正懺悔、認錯,我後不再造,念佛求生,阿彌陀佛還是來接引你。其他法門沒有。這個法門簡單、直捷、穩當,成功快速。壽命無所謂,有壽命可以不要了,提前往生,很多!我們從《往生傳》,古人所編的《淨土聖賢錄》,也是屬於往生傳,這裡面所記載的,大概有三分之一捨壽命,自己還有壽命不要了,提前走了。只要功夫成片就有能力提前走,很多人功夫成片,壽命不要了,歡歡喜喜,自在往生。

  淨宗修行必須具備的條件就三個,第一個信,第二個願,第三個行。蕅益大師常說的信願持名,印光大師繼承了,印祖也常常說這句話,常常用這句話勸勉同修,信願持名。他老人家常講的十六個字,這是印光大師傳心法印,他教人「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信願念佛,求生淨土」。這十六個字確實是老人一生行誼的寫照,你要問印光法師是什麼樣的人,十六個字講清楚了。我們現代淨宗學人要向老法師學習,把這十六個字做到。敦是親愛、是和睦,倫是同類。從自己家裡講,父母兄弟姐妹,同類,再擴大是我們的家族,再擴大是國家民族,再擴大是整個世界的人類,凡是人,皆須愛。這就是敦倫。盡分,盡我們自己的本分,對父母要盡孝,對兄弟要友愛,對朋友要有信實,誠信,這都是本分。五常是本分,八德是本分。一定要把每一個字都做到,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

  閑邪存誠,閑邪是防止邪惡。現在社會上邪惡多,太多太多了,自己要懂得預防,如何遠離它們。最明顯的邪惡,很容易侵犯到你家裡來的,頭一個就是電視、網路、報紙、雜誌,這裡面內容,十之七八都是教人殺盜淫妄,都是教人貪瞋痴慢,要遠離。對我們念佛,干擾我們清淨心的,我看頭一個就是手機,不是個好東西。雖然是便利了,但是讓你從早到晚不能安靜。你想念一串佛,念珠一串一百零八聲,電話來了,就把你打斷了。我們活在這個世間,什麼最重要?往生極樂世界最重要,凡是妨礙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我統統遠離,我統統放下。這個自己要知道把關,這叫閑邪。存誠,存心要真誠,對人、對事、對物一片真誠,遠離邪惡。這印光大師一生,他就是這麼一個人。

  信願念佛,求生淨土,這是修淨土的條件,對淨宗有堅定的信心,有堅定的意願,我只求往生極樂世界,老老實實去念佛。執持名號就是老實念佛,終極的目標是求生淨土。這十六個字總結起來就是彌陀弟子,彌陀弟子像什麼樣子?就這個樣子,這才是彌陀弟子。這十六個字沒做到,是彌陀假弟子,不是真的,自以為是彌陀弟子,阿彌陀佛不承認;這十六個字做到了,那是真正的彌陀弟子,與阿彌陀佛完全相應。印光大師一生,自行這十六個字,化他也是這十六個字。

  「開化顯示,流出依正種種莊嚴,不可思議淨土法門」,阿彌陀佛為一切苦難眾生,開顯依正莊嚴的極樂世界。「得成大願,惠予眾生真實之利」。諸佛如來教化眾生從來沒中斷過,而阿彌陀佛把諸佛如來教化眾生的功德,圓滿攝受在西方極樂世界,讓這些眾生往生到淨土,接受阿彌陀佛的教誨,一生決定圓滿證得無上菩提。所以彌陀建立道場,永無休止的在教學,諸佛如來在十方世界替阿彌陀佛招生。像釋迦牟尼佛一樣,這部經多次宣講,在一切經裡面帶說淨土,附帶勸大家求生淨土的有兩百多種。世尊這種做法我們要留心、要留意,要細心體會他是什麼意思,他為什麼要這樣做。慈悲到了極處,巴不得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趕快成佛。開顯這個法門,他是等不及了,為什麼等不及?六道太苦了,苦人太多了。幫助這些眾生成佛,這些眾生成佛之後,立刻就像阿彌陀佛一樣廣度眾生,這才是惠予眾生真實之利。前面我們讀過,單講真實之利,阿彌陀佛第一,西方淨土第一,沒有能跟他相比的。講真實之際,諸佛平等;講真實智慧,諸佛也平等;講真實之利,對眾生的利益,阿彌陀佛是第一。

  「又一其心者,即一心也」,一心專注佛土。經念熟了,心有所思、有所想,就思想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不想別的。把我們自己身心世界統統放下,對我們確確實實是真實的利益。為什麼?不想自己,不想自己環境,我們的身心就恢復正常,我們居住這個環境也恢復正常。身心恢復正常,沒有疾病,健康長壽,居住環境恢復正常,沒有災難。決定要把這些東西放下。這樁事情現在量子力學家給我們做了證明,確確實實宇宙之間一切法從心想生,我想極樂世界、想阿彌陀佛,就生極樂世界、就成阿彌陀佛。一心重要!

  「故本品名至心精進」,這品經的品題叫「至心精進」。一心就是真如,真如就是一心,一心是真心,二心是妄心,這個要知道。人能保持一心,這是真心現前,我們一心念佛就是一心正念真如。一心正念真如是什麼?是釋迦牟尼佛《大集經》上所說的,是「無上深妙禪」。禪是一心專注,你這個一心專注在真如上,在自性、在真心,所以佛說這是無上深妙禪。這是真的,決定不是假的。「如《止觀》曰:一心具十法界」。一心具足十法界,為什麼?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從一心變現出來的,你把能變的抓到了,十法界是所變。你證得一心,回歸到一心,十法界知不知道?當然知道,不用學,全知道。

  「一心具十法界」,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摩訶止觀》的,有一心具十法界這一條。《摩訶止觀》,摩訶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大。天台宗有《小止觀》、有《摩訶止觀》,《小止觀》是入門。《摩訶止觀》裡頭說,「夫一心具十法界」,這個夫是語助詞,沒有意思的,一心具足十法界。「一法界又具足十法界」,這就是說百法界。「一界具三十種世間,百法界即具三千種世間」。這是天台家所說的,「三千在一念心」。「若無心而已」,無心是不起心、不動念,那是真心的自相,它本來的樣子,起心動念就現十法界依正莊嚴。「介爾有心即具三千」,介爾是極微弱的念頭。極微弱的念頭,彌勒菩薩跟我們講的,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這個念頭就是極微細的。所以經上常說介爾之心。古代讀書人也常用這個名詞,我們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介爾微細,微細到什麼程度?彌勒菩薩給我們一個概念。一彈指這個時間很短,有多少個念頭?三十二億百千念,一百個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就是三百二十兆。一彈指有三百二十兆個念頭,那裡頭的一念,叫介爾之心。現在科學對時間是用秒做單位,那我們一秒鐘能彈幾次?如果彈得很快的話,我相信可以彈五次。三百二十兆乘五,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這叫介爾。這就是一念心,這一念心就具足三千世界。

  三千世界怎麼來的?我們看下面,「一界又有十如是,還有眾生、國土、五陰三種世間,十如是和三種世間互具」,這就變成三十種世間。「十如是」,後頭括弧裡面有,「如是相(相貌)、如是性(性分)、如是體(體質)、如是力(力用)、如是作(造作)、如是因(習因)」,習是習氣,「如是緣」,緣是助緣,「如是果(習果)、如是報(報果)」,果跟報都是因緣成熟所現的,這叫十如是。後頭還有一個,「如是本末究竟(此之本末,皆同實相,一理平等)」,事上有十種差別,理上是一。這個平等是什麼?空寂,因為這些現象都是假的,全是從波動現象裡頭產生的差別相,所以全都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法不離空寂,實實在在它真的是不可得,像《般若經》上所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無論是色法、是心法,這是真相。真相真正明白了,所以那些大菩薩他全放下了。這一放下,他就契入真如,就是自性,在淨土叫常寂光。徹底放下他就契入常寂光,他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這段文很重要。

  「此三千世界紛然雜陳」,三千世界是講究竟圓滿的世界,這個地方不是講的三千大千世界,這個三千是指究竟圓滿的諸佛剎土。三千雖然複雜,「仍在一念心中」,從哪來的?一念來的,天台家所說的一念三千。「三千世界是由一心的活動而發生的,所以《止觀輔行記弘決》」,這是一本書,裡面說的,「三界無別法,唯是一心所作」。這是妙覺如來在究竟果地上看到的真相,一點都不假,與《大般若經》上所說的圓滿相應,「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我們對這句話是不是真懂了?用章嘉大師的標準,你萬緣放下了,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真懂了,你就入這個境界。這個境界是誰的境界?是法、報如來的境界,法身跟報身,法身是常寂光,報身是實報莊嚴土,你入這個境界了。入這個境界,你看到整個宇宙,體相用全看到了。不但體相用,因緣果、理與事實一切通達,沒有障礙了。這就是《華嚴經》上佛所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對一切眾生,跟對佛平等的恭敬,不會說對佛恭敬多一分,對凡夫恭敬少一分,不是的。為什麼?因為他是從自性流出來的,自性流出來就是圓滿的,沒有欠缺的。天台家這句話講得好,三界無別法,唯是一心所作,通常都用五個字講,唯是一心作。

  再看下面,「又《探玄記》曰」,《探玄記》是《六十華嚴》的註解,賢首大師作的,《八十華嚴》的註解是清涼大師作的。賢首是清涼的老師,華嚴宗三祖,清涼是四祖。我們以前學過的《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那篇文就是賢首大師作的。我們可以把它當作賢首修學《華嚴》的畢業論文,文字不長,《華嚴經》的精髓全在其中,妙絕了。《探玄記》說的,「一心者,心無異念故」。這句話,在淨宗裡頭,祖師大德跟我們講一心,什麼叫一心?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就叫一心,一心專念阿彌陀佛。結果是什麼?一念相應一念佛,因為你用的是真心,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我們得幹這樁事情,學會了自己要幹。平常忙於事務,早晚功課要幹。早晚功課長短無所謂,要真幹,真幹這個利益不可思議。

  每天早晚一次跟阿彌陀佛溝通,跟阿彌陀佛感應,換句話說,跟阿彌陀佛聯繫上了。妄心不行,要真心。每天都跟阿彌陀佛聯繫,你能不往生嗎?阿彌陀佛那邊沒問題,問題都在自己這邊。阿彌陀佛的佛光普照,我們在他光中,所以他沒有問題,問題是我們知不知道他的光照我們,我們接不接受他照耀我們?光在哪裡?這個經就是放光。你對極樂世界知道這麼多,對阿彌陀佛也知道了不少,這就是佛光在照你。我們能把佛光接受過來,把我們自己身心融進去,那就是中峰禪師在繫念法事上所說的,「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你能不往生嗎?

  心裡頭決定不要搞名聞利養,搞這個就錯了。佛菩薩普度眾生,不著度眾生的相,這個不能不知。著度眾生的相,自己就墮落了,不是佛菩薩了,他迷了。怎麼可以把假的當作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假的,不是真的。六道眾生當真,他迷,佛菩薩覺了,覺了才不會當真。你說的是假話,佛菩薩跟你一起說假話,為什麼?你才聽得懂。佛菩薩說真話,你說假話,格格不入,你聽不懂佛的話,你得不到利益。所以佛以無盡的善巧方便來幫助你、引導你,讓你慢慢覺悟。什麼時候你真正覺悟了,真正覺悟是什麼樣子?一心。在淨宗最明顯的,一心專念,他真覺悟了;他還有二心、三心,沒覺悟。沒覺悟,往生沒把握;真正覺悟了,往生是真有把握。

  佛菩薩教導我們,第一個目標,我們對於淨土不懷疑,第一個目標完成了;第二個目標是希望我們發願,發真願,不是發假的,願生淨土。願生淨土是什麼樣子?這個世界放下了。什麼叫放下?再也不想念這個世界,再也不想念這個身體,這才是真放下。還想念這個身體,還想念這個世界,沒放下。所以要把這個放下,想什麼?想阿彌陀佛,想極樂世界,這是大勢至菩薩所說,「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你心裡頭真有佛,緊要關頭的時候佛就現前。境隨心轉,我念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就現前;我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現前;我念觀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就現前。讓我看到,別人看不到,為什麼?他沒念。這是佛菩薩給我們作證,證明感應道交是真的,不是假的。感應道交既然是真的,臨命終時往生淨土就不是假的。

  我們再看底下引用的,《教行信證文類》,這裡面說,「言一念者,信心無二心,故曰一念,是名一心」。這一心裡面夾雜著一個妄想,不是一心,一心破壞了,夾雜一個雜念也破壞了。一九九九年的時候,我在新加坡提倡十念法,一天九次,只念十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樣念十句,用一心念,十句裡面不夾雜妄想、不夾雜雜念。時間只要兩分鐘,可以做得到,時間長了,雜念起來了。早晚兩遍,三餐吃飯的時候祈禱,念阿彌陀佛,三遍;上午工作,工作開始的時候,先合掌念十句佛號,再開始工作,工作結束的時候,也合掌念十句佛號,下班,上午兩次,下午兩次。一天九次,不能間斷,養成習慣。無論什麼境界現前,阿彌陀佛就會出現,這佛號會出現。一定要熟,要熟透,要講求,求心無雜念、心無妄想。有想統統是妄想,有念全是雜念,只有這一句阿彌陀佛是正念,其他統統是妄念。

  《教行信證文類》裡頭說,「是名一心,一心則清淨報土真因」。大乘經上佛常說,心淨則佛土淨,我們現在的心淨,我們現前住的佛土就清淨,清淨地方就沒有災難。台灣這個地區不會有大災難,什麼原因?有正法道場,果清法師在那個地方,有真修行人,那個地方就少災少難。一心專念,極樂世界的真因。「正如本經一心結得大願,顯一心乃報土真因」,換句話說,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一心所現的,我們念佛以一心專念就決定得生。

  下面這一段,「勤修」。

  【精勤求索。恭慎保持。修習功德。滿足五劫。】

  法藏菩薩的精神、毅力,我們要向他學習。『精勤』,精是精進,勤奮去求,『求』是自己心願,『索』是考察,看看這個佛土哪些值得我學習的,是我們所需要的。我們看註解。漢、吳兩種本子,經文都是「勇猛精進,勤苦求索」。故知精者,就是精進,勤是勤苦,求是願求,索是取也。會集把這兩句八個字變成四個字,前面四個字勇猛精進,取精字,下面勤苦求索,取三個字,勤、求、索。這個地方看到夏蓮老會經實際的狀況,簡單,意思圓滿,在文章是好文章。「精勤」是心態,我們求學的心態,「求索」是我們的需要。接著,『恭慎保持』。「《漢譯》曰:我當奉持,當即中住。」「恭者,敬也」,恭敬,「慎者,謹也,誠也,靜也」。《漢譯》當即中住,即恭慎兩字的真實義。「安住中道」是真正的恭慎,當即中住就是安住中道的意思。

  學聖賢、學佛菩薩,心態是我們成敗的關鍵。所以在淨業三福裡頭,第三福第一句,「發菩提心」。菩提心是真心,菩提心的體是真誠心、至誠心,《觀經》上說的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大乘起信論》裡面說的直心(體是直心)、深心、大悲心。經論合起來看,意思就很明顯。我在早年,在美國講這部經的時候,我把深心就用經題上的五個字,「清淨平等覺」,這大家好懂。真誠心是體,真誠心對自己,就是自受用,就是深心。深心是什麼?清淨心、平等心、覺而不迷的心,清淨平等覺。後面是他受用,他受用是慈悲,大慈大悲,就是大悲心,迴向發願心。這個說法,深心講得很具體了。古人這個深心,解釋是好善好德,什麼是善、什麼是德,講法就很多了,我們直截用經題,好,清淨是善,平等是德,覺是智慧,真實的德慧。要發這個心,我們跟佛菩薩才能相應,佛菩薩說的話我們才能聽得懂。如果不是這樣的心態,諸佛菩薩、大聖大賢他們說的那些話我們聽不懂,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

  傳統文化跟大乘佛法要怎樣再能夠興旺起來?有這個心的人很多,但是到哪裡去找這樣心態的人?沒有這樣的人就興不起來。真正有這種心態的人,不要多,有個十個、八個就能興起來。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在世,孤家寡人一個,從教五比丘開始,真是勤苦的經營,鍥而不捨,把佛陀教育興起來,流傳到今天。事不是偶然的,他那個團體,現在人講他那個班底,是十方世界諸佛菩薩來示現的,大乘經上所謂「一佛出世,千佛擁護」,關鍵在此地。佛為什麼不出現?眾生不肯回頭,佛來了沒用處,佛來了讓眾生造更重的罪業。為什麼?不相信,懷疑、批評,甚至於毀謗,那個業就造得重了,他不來了。什麼時候眾生回頭了,對聖教、對聖人能相信、能恭敬,他就來了。感應,眾生有感,他就有應,是這麼一樁事情。

  我們在一個團體裡面,自己沒有領導團體的能力,領導團體是君,我們沒有這個能力,我們就服從領導,就做臣。事業的成就,是君臣同心同德才能成就,君要得不到臣,好的臣,不能成就,好的臣沒有君領導也不能成就。所以,人必須有自知之明,我是該做君的還是該做臣的,《群書治要》裡頭一開頭,君道、臣道,兩個選一個。真正具足臣道的人,遇到君,他會成就一番事業。孔子守臣道,當年他在世,周遊列國,希望有一個仁君,諸侯國的國王能夠用他,請他做宰相,他能施展他的抱負。結果,周遊許許多多國家,沒有人用他。到六十八歲了,古時候人七十歲退休,六十八歲再差兩年退休了,所以這才回到老家。

  願望達不到,教學,把自己的心願留傳給後人。整理文獻,教導下一代,他做這個工作,這工作做成就了。後世對他的敬仰,尊他為萬世師表,孔老夫子在世連作夢也沒想到,這麼大的榮耀。他要知道,何必去周遊列國?像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多好!他們兩個開悟年齡是相當的,孔子說他「十五有志於學,三十而立」,三十歲成就了;釋迦牟尼佛也是的,十九歲捨棄王位,出門去參學,三十歲成道,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兩個人成道都是三十歲。但是釋迦牟尼佛成道就開始教學,夫子成道之後一心一意想找個一官半職,去施展他的抱負,這命中沒有。所以到老才開始教學,教得很成功。夫子七十三歲過世,實際教學只五年,五年能夠做到,他三千弟子,七十二賢,通達六藝的七十二個人。

  所以「恭慎保持」,這個學習的心態太重要了。恭慎是心態,保持是真正做到,就是落實了,這是真學。只有恭慎沒有保持,有恭敬心,但是沒有做到,那個沒用。尤其這個慎字,恭慎這兩個字,兩字之實義,安住中道,這是真正的恭慎。安住中道,說得好!「保持與保任同一保字,宗門」,是禪宗說的,「心心不異謂之保」。宗門的心心不異,不變,這就是安住中道,不偏不邪。在淨宗,就是淨念相繼,就是宗門的心心不異。我們這部經上,佛教導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個一向專念就是心心不異。持是行持,有執的意思,即《漢譯》裡面講的奉持。

  「故知恭慎保持者,乃自然敬肅,從容中道,心心不異,任運自持」,念老這個末後四句的解釋非常好。恭慎保持是什麼意思?恭敬、嚴肅,是自然的。出之於真心是自然的,出之於妄心是勉強的,外表有,裡面未必有。裡面是真心,所謂存於心必定形於外,外面所現出來樣子那是真的,他自然的,一絲毫做作沒有,出之於自然,自然恭敬。印祖教人,「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那個誠就是自然,敬,此地講的敬肅。從真誠心、至誠心裡面流出來,不是假的,從容中道。佛經上有句話說「法爾如是」,自自然然是這個樣子。他的心真、念專,念佛的人一心就是阿彌陀佛,念念相續,沒有雜念,這叫從容中道。心心不異,任運自持,心心不異是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相續不斷,自自然然保持住,二六時中,憶佛念佛沒有中斷。

  黃念老將這部註解完成之後,他就萬緣放下,一心專念彌陀,這大家都知道。一天十四萬聲佛號,他不中斷,追頂念佛,念的速度很快,一句接一句,叫追頂。念了半年,往生淨土,給我們做了個好榜樣。他學禪、學密、學教,在密宗他是金剛上師,他可以傳法;禪是跟虛雲老和尚學的;教,梅光羲老居士、夏蓮居老居士,都是當時的大德。當時,佛門裡頭有慧老法師,這是夏老、梅老的皈依師父,慧明老和尚,都是一代高僧大德。我們從會集看出念老對教的修養,從一百九十三種典籍裡面會集出一部註解,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流傳給後世,普度世尊末法往下九千年的眾生,他們來幹這樁事情。我們是首先遇到,我們遇到這個經跟註,對於淨宗過去的疑惑完全消除了,現在要做的就是真幹,決定成就。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註-第166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四百二十六頁,倒數第四行:

  『修習功德,滿足五劫』。念老註解裡頭說,《魏譯》云,康僧鎧的本子,「具足五劫,思惟攝取莊嚴佛國清淨之行」。《唐譯》的本子,「於彼二十一億諸佛土中所有嚴淨之事,悉皆攝受。既攝受已,滿足五劫,思惟修習。《宋譯》云:往一靜處,獨坐思惟,修習功德,莊嚴佛剎。發大誓願,經於五劫」。這三種本子所說的不一樣。「古德於此,頗有異解」,古大德對於這樁事情有不同的解釋。

  下面舉出例子來,「淨影、憬興諸師,並以五劫為發願後之修行時」,發願之後的修行。「《淨影疏》云:依願起行」,又,還是《淨影疏》說的,「故彼法藏於一身中,在彼佛所,五劫修行。又《略箋》云:斯乃修行之時也。蓋五劫之間,思惟勵修」。這個勵是勉勵。「修成滿所願之行。其既發願,不可無行」,發願之後一定修行。「上皆明五劫為發願後修行時」,經歷五劫的修行。

  第二個都是日本法師他們的說法,「明此為發願時」,這個五劫是發願時。「《合贊》云:五劫者,發願思惟之時節也。望西亦以為發願時。《會疏》云:蓋夫菩薩建立淨土,猶如良匠建大城。先沉思圖畫之」,這先設計。「五劫思惟,如圖畫之」,這個五劫思惟,是在設計的時候,想怎麼建造。「此以五劫思惟,喻如施工之前,先打圖樣。故同於《合贊》」,《會疏》的說法跟《合贊》的意思相同。「謂為發願時,而非願後修行時。《甄解》亦同此說。蓋諸家均據《魏譯》」,所根據的是康僧鎧的本子。「上說正與《魏譯》相符」。《魏譯》本子,我們在前面看過,具足五劫思惟攝取莊嚴佛國清淨之行,根據這個本子講的。

  第三,「嘉祥師云」,我們中國古德註《無量壽》的就是這兩位法師,淨影師跟嘉祥師。嘉祥師說,這五劫當中是修行發願。「此則雙舉修行與發願,兩者並舉,但以發願為趣,此正與《宋譯》相契。《宋譯》中先曰:思惟修習。後曰:發大誓願,經於五劫。故知五劫之中,以清淨行,修習攝取佛土之大願,經歷五劫,大願方成。此亦正與今之會本相契。本經中於精勤求索,恭慎保持。修習功德,滿足五劫之後,方曰所攝佛國,超過於彼」,跟嘉祥師的說法相同。「故此五劫乃修行發願時」,修行發願的時候。

  在這個地方,我們知道諸佛,包括法藏菩薩在內,都是表法給我們看的。目的是讓我們對極樂世界的建立生起信心,目的在此地。這個說法,用現在人的話來說,它很合乎邏輯。極樂世界不是憑空想像的,不是憑空畫圖設計出來的,而是佛五劫修行。這個修行就是他遵照世間自在王的指示,參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這二百一十億是表法,它不是數字,代表大圓滿。也就是說遍法界虛空界所有諸佛剎土,他都去考察過、都去參訪過。這個佛國土裡頭有哪些特別殊勝之處,他就記取;有一些艱難不容易修學的地方,他就捨棄。所以用這麼長的時間,五劫是個很長的時間,才把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真善美慧完全攝取,就是他都接受了。根據這個來建立西方極樂世界。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建成之後,就超過一切諸佛剎土。為什麼?一切諸佛剎土裡面,好的它統統有;一切諸佛剎土裡頭有缺陷的,它沒有,這就超越了。換句話說,極樂世界是集諸佛剎土美好之大成。今天講會集本,極樂世界也是阿彌陀佛會集諸佛剎土美好之大成,也是會集的。這很有趣,極樂世界是會集的,這個經本是夏蓮居會集的,這個註解是黃念祖老居士會集的,與會集很有緣分。會集是無美不收,它全部都收了,都是最精彩的、最好的。所以,五劫修行結得大願,四十八願是這麼來的。

  我們再看末後這一段。

  【於彼二十一俱胝佛土。功德莊嚴之事。明了通達。如一佛剎。】

  這個裡面的『俱胝』是印度數量的名稱,合中國是「千萬」,一個俱胝就是一千萬。二十一俱胝就是前面所說的二百一十億,意思同樣的。會集跟前面用的名詞不相同,都是五種原譯本的原文。從這個地方來看,世尊說這個經確確實實包容了一切佛法,我們常講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這一部經裡頭全都有,分量雖然不多,它是屬於大經,它的內容包含圓滿。「法藏比丘,於五劫中,對於二百一十億佛國,種種奇妙功德、殊勝莊嚴,與各各善惡粗妙之差別」,善惡講的是因,粗妙說的是果。「悉皆明了通達,如一佛剎」,換句話說,對於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悉皆明瞭通達,就像一佛剎一樣。這些話都很重要,都是說明極樂世界怎麼來的。

  下面這兩句經文也是一小科,「攝土超勝」,經文:

  【所攝佛國。超過於彼。】

  念老的解釋,「經此長時思惟、選擇、修習、攝取,於是結得大願」,四十八願這麼來的。而『所攝佛國,超過於彼』,這個彼是指二百一十億佛國土。「今法藏菩薩大願攝取之佛國」,就是極樂世界。實實在在超越殊勝於二百一十億佛國,跟二百一十億佛國去相比,真的超越了,真正是殊勝無比,「亦即超踰十方佛土」。這是集十方一切佛土勝妙之大成,「極表極樂淨土之超勝獨妙」。

  我們讀了之後,對於極樂世界為什麼會超過諸佛剎土,大乘經上常說佛佛道同,只要成佛、只要見性,你的智慧、德能、神通、道力統統相等,平等的。既然是平等的,為什麼阿彌陀佛會特別殊勝?道理就在此地。阿彌陀佛,並不是因為他所證得明心見性,證得成就的報土,那這個報土跟一般佛應該沒什麼大的差別。他不是的,他自己在沒成佛之前,他就參訪諸佛剎土,集諸佛剎土裡面一切殊勝莊嚴,集妙而成,成就極樂世界,是這麼一個原因。這個原因的緣起,也就是他在因地慈悲心特別重。大乘教裡佛常說,沒有慈悲心不能成佛。成佛沒有一個不是大慈大悲。彌陀慈悲特重,發的願也不可思議,要普度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六道眾生。六道眾生最可憐、最苦,我們在六道親自嘗到這個苦頭,一定要覺悟。

  我們怎樣能夠離開六道輪迴?一切經典上都是講「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這一句話說得很容易,做起來很難。雖然說的是看破放下,看破不容易,放下更困難。這是多虧法藏菩薩想出這個方法,信願持名。這個方法在十方世界沒有,這個方法非常美妙、非常圓滿,確實能令一切眾生速成正覺。法藏的願就圓滿了。法藏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這麼一個願望,希望我們趕快成佛。

  現在這個社會不能接受的人很多。所以我們要有接引的方便,接引方便又不能離開真實,離開真實,那就錯了。那這個方便從哪來?經上有,不要離開經文。我們念三皈依,我在斯里蘭卡,那邊的法師建議我,講經之前先念三皈依。這個建議很好,我們在斯里蘭卡用了。皈依佛,二足尊;皈依法,離欲尊;皈依僧,眾中尊,就用這個來解釋,很好,現在大家都喜歡。佛是什麼?佛是二足尊。什麼是二足尊?第一個是智慧圓滿,第二個是福報圓滿。你要不要?大家都喜歡,誰不要智慧、誰不要福報。這樣我們把佛介紹給大家,人家很容易接受,又非常歡喜。不必用自覺、覺他、覺滿,這樣講大家聽不懂,就用二足尊。

  我早年在美國住在舊金山的時候,我們住鄉下,大概有兩個月,在那裡買了房子,兩個月的時候,鄰居慢慢的熟了,鄰居來訪問我們,問我們,他說看到你們好像很快樂的樣子。我說是。他說你們為什麼這麼快樂?你們是幹什麼的?我們告訴他,我們是學佛的。佛是什麼?佛是快樂,極樂世界,佛是快樂。他說這個我要。我說佛是清淨,這個也要;佛是長壽,這個我更要了,他統統都要。所以我當時就答應,我說你去找你們一些同伴、鄰居,我每個星期六特別給你們開一個班,晚上給你們介紹佛法,教你怎樣快樂、怎樣清淨、怎樣長壽。我們也真的給他開了個班,他們都是基督徒、天主教徒,星期天進教堂,星期六來佛堂,星期六晚上在佛堂上兩個鐘點課,一點衝突都沒有。我們跟他說清楚,佛不是宗教,外面說宗教是誤會,佛不是宗教,佛是教育。你看我們稱佛為老師,沒有稱他是主、沒有稱他是神、沒有稱他作父,我們稱他為本師,我們自稱弟子,我們的關係是師生關係。你們在教堂裡,那是你們的天父,父子關係,主僕關係,你到佛這裡來,一點衝突沒有。他聽得很歡喜。這個就是要用善巧方便,又不離佛法,是真的,不是假的。佛這個意思含義很廣,這個意思不適合,用那個意思,善巧方便,人人都能接受。釋迦牟尼佛是真的,三十歲開悟之後,一生教學。用現在人的標準來看他,他是什麼地位、什麼身分?他是一個道道地地的多元文化教育家。怎麼說多元文化?他教學不分國家、不分國籍、不分種族、不分宗教信仰,只要你肯學,他都教你。心量廣大,一切包容,來者不拒,去者不留,他得大自在。這是我們要學習的。

  特別是我們住在這個時代,科學技術發達,資訊發達,交通便捷,一個地球變成地球村了,人與人接觸非常頻繁,不像古時候老死不相往來。那個對外面不懂沒關係,現在接觸頻繁就要知道,叫知此知彼。對自己知道,對別人也知道,相處就不會產生矛盾,不會產生衝突,能夠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地球並不大,這個裡頭還有戰爭,那是很可悲的現象。為什麼會發生衝突、發生戰爭?彼此雙方缺乏了解,了解自己,不了解對方,會發生衝突;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對方,就隨時發生衝突。所以要想化解衝突、化解戰爭,真的,一定要靠多元文化的教育。我們生在這個地球上,對於地球上各個族群要了解,每個國家要了解;讀他們的地理、讀他們的歷史,了解他們的文化,這才能和睦相處。

  這樁事情應該是聯合國最重要的一個任務,可惜它沒有認真去做。和平會議不能解決問題,會議的時間短,只有一些專家學者在一起討論,做出的報告雖然送給各國政府做參考,人家未必接受、未必能接納。真正產生效果,聯合國要變成一個大學,學術機構,集合全世界各個族群、各個國家的精英,這些教授、老師每一天在電台裡面去廣播、去講解,介紹全世界不同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大家統統都知道了,問題就能解決。所以族群可以團結,宗教可以團結!我這些年在這些方面,都取得一些經驗,只要我們真誠待人,他就真誠對我;他有困難,我去幫助他,我有困難,他自動來幫助我。這好事情,應該要做。人與人間要講信用,答應別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特別是族群跟族群往來。答應他,做不到,信心就喪失掉了;那個人不要跟他往來,說話不算數的。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所攝陳佛」。這就是法藏比丘考察圓滿回來了,將他自己所考察的,回來向佛報告。陳佛就是報告。我們看經文:

  【既攝受已。復詣世自在王如來所。稽首禮足。繞佛三匝。合掌而住。】

  這是見佛的禮節,這是最敬禮。第一句,「既攝受已乃承先啟後之文」。『既攝受已』,就是考察完畢回來了,回來就先見佛。「於是法藏菩薩復至世間自在王佛處。稽首,頭至地也。禮足,以自頭接佛足」,這是最敬禮。人最高的部分是頭頂,這是最尊貴的;最卑下的是足。以我最尊貴的頭頂去禮佛的足下,這表最敬禮。「隨即繞佛」,繞佛也是致敬,要三匝,就是「繞佛三周」。繞佛,就如同小孩、孩童繞父母,表示依靠父母不敢遠離。菩薩沒有成佛之前,都要依止佛陀,到自己大徹大悟之後,你想依止也不行,老師會叫你去度有緣的眾生。很多,老師知道你,你的緣在什麼地方,你應該出去幫助這些苦難眾生。你還沒有畢業,老師不讓你出去,既然畢業了就應該行菩薩道。

  下面陳說,陳辭。

  【白言世尊。】

  『白』是下對上,尊敬。告,我告訴你,這是上對下,也是愛護的意思,告訴你。

  【我已成就莊嚴佛土。清淨之行。】

  繞佛之後,「合掌安住佛前,向佛稟白云:我已成就莊嚴佛土」,這是果。「清淨之行」,這是因。先說果,後說因,這因成就了。這個佛歡喜,這個學生真難得。

  【佛言善哉。】

  『善哉』是稱讚之詞,用現在話說,太好了、太難得了。「佛言善哉,此表法藏比丘之行」,他這個行就是成就極樂世界,幫助一切眾生。這真實的功德。「深可聖心」,這個聖是自在王如來。這個成就就是自在王內心對他的期望。「暢佛本懷」,佛的本願就是度眾生,就是希望眾生速成佛道。法藏做到了,太歡喜了。「廣應群機,故得歎許,而讚曰善哉」,這個話是佛深深喜悅之詞。讚歎他,你做得太好了,超過一切諸佛如來;道場太殊勝了,超過一切諸佛道場。佛接著說:

  【今正是時。汝應具說。】

  現在正是時節因緣成熟,你應該詳細說明。註解裡頭說,「今正是時。《法華經》因時機成熟,會三歸一」。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有階段性的。開悟之後,到鹿野苑度五比丘,講阿含十二年,這第一個階段。這個階段講小乘,講聲聞、緣覺。第二個階段講方等八年,是將小乘向上提升,準備接受大乘。第三個階段講般若,完全是大乘法。大乘法講什麼?講宇宙萬法的真相,不是隨順眾生講的,是隨順佛所證得的境界講的。前面阿含幾乎完全是隨順眾生,是眾生知見,大家好懂很容易接受。方等提升了,一半隨順,一半已經有佛知佛見在其中。般若純粹是佛知佛見。最後,這緣成熟了。學了多少年?阿含十二年,方等八年,二十年;般若二十二年,學了四十二年。四十二年,時機成熟了,會三歸一。這個三就是前面講的三乘,聲聞、緣覺、菩薩。一是一乘,一乘是一佛乘。有前面這樣的基礎,四十二年基礎,可以入佛境界。

  《法華》、《華嚴》全是如來親證的境界,在中國,一乘經就這兩部。還有一部《梵網經》,沒傳到中國來。古大德判教,世尊一乘經就這三部。《梵網經》傳到中國只有一品,「菩薩戒品」,所謂《梵網菩薩戒》,全經沒有傳到中國來。這一部經也是一部大經。會三歸一就是《法華》的緣成熟了,可以跟大家講《法華經》了,「於三乘行者,咸頒大白牛車,皆入一如來乘」。這就是說明過去四十二年所講的是如來的方便說,現在緣成熟了,可以給你講真實法。這不是方便法,純真無妄。「為諸眾生開佛知見,示佛知見。乃曰今正是時」。這機緣成熟了。

  佛知見,我們有參考資料,節錄《佛學大辭典》的。「了知照見諸法實相理之佛智慧也,是為二智中一切種智之用」。佛法講智有三種,第一個是一切智,知法總相。阿羅漢就證得,小乘有一切智。總相是什麼?總相是體性、是空相,萬法皆空,阿羅漢知道。但是萬法怎麼來的?他不知道,他只曉得一切法皆空。像我們現在看到科學報告,科學家講萬法皆空。為什麼?一切法都是從高頻率波動所產生的現象,都不是真的,全是幻相,知道這個。為什麼會有這些幻相出現?阿羅漢不知道,現在科學家也不知道。知道它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這個行,這個被證明了。但是這些東西從哪來的?為什麼會有這些萬象?這種智叫道種智。道是道理,種是種種,種種法依據什麼道理產生的,這個智慧菩薩證得。最後的是一切種智,那就是一切智跟道種智是一不是二。這菩薩都很難理解,這是最圓滿的智慧,就是入不二法門。性相一如,理事不二,因該果海,果徹因源,這是佛知佛見,這叫一切種智。確確實實了知照見,了是明瞭。怎麼明瞭的?照見的。怎麼照見的?清淨心照見的,清淨心照見自性。清淨心照是智,萬法的本體是理,智照不二。

  這個是佛知見,是一切種智起用。「故就智體而云知。又為五眼中佛眼之用」。「得此佛知見,有開示悟入之次第,初於十住位斷一分之無明,得少分之知見」,這叫開佛知見。什麼時候證得?十住,從初住到十住,開佛知見。「乃至於十地」,第十法雲地圓滿。「終斷盡無明,知見圓明,謂之入佛知見」。在《華嚴經》上,就是擺在這四十個位次上。十住,開佛知見;十行,示佛知見;十迴向,悟佛知見;十地,入佛知見。開示悟入,這《華嚴經》上所說的。

  「釋迦佛出世之一大事因緣」,就是幫助眾生「開示悟入此佛知見」。此佛是誰?就是你自己,不在外面。所以《華嚴經》上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現在迷了,迷了變成凡夫。佛憐憫我們,幫助我們,是不是佛給我們的知見?不是,是你本有的。佛幫助你,教你覺悟。你把迷放下,這個東西是你自己迷的,放下還是你自己,別人不能代替,別人幫不上忙。換句話說,佛能幫得上的,只是把他自己怎樣從凡夫覺悟過來的這些經驗、這些方法貢獻給我們。我們依照他的經驗、依照他的方法來學,就可以把自性的佛知見開發出來。這個要懂。

  幫助眾生開示悟入,最善巧的方法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首先,真的把我們的障礙、苦難解除,讓我們到極樂世界去,有一個很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最殊勝的就是壽命長,不怕學不會。在這裡壽命短,還沒有學會壽命到了,再經過一個生死,再投胎,前世學的忘得乾乾淨淨的。怎麼辦?你看看這個經上講的,法藏比丘建立西方極樂世界,單單就是考察、觀摩學習就用五劫的時間。我們這個世間不滿五十歲走的人很多,他怎麼能學成!五十年,邊都沒有摸到。這個問題非常嚴重,這是被法藏比丘看出來了。這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到極樂世界無量壽。還有一個,我們這裡修學中斷,斷斷續續的。白天學習,晚上要休息,斷了;白天這十二個小時,還有很多瑣碎的事情,還有三餐飯,都耽誤時間;還有一些應酬,統統叫你中斷,很難成就。極樂世界給我們兩個大的方便,就是這個問題解決了。第一個,無量壽。第二個,他不要吃飯,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覺,這厲害,這個學習不中斷。阿彌陀佛講經教學不中斷,所有菩薩也不中斷。所以我說到西方極樂世界,妙就妙在,你進入阿彌陀佛的講堂,你是帶業去的凡夫,你出來了就成佛了。沒有成佛,你不會出來,你還沒學完,學完了自然就出來了。所以出講堂就畢業了,你看看,進講堂是學生,出來就畢業了,快速成就。十方世界,阿彌陀佛在那裡辦的是成佛的速成班。別的世界也能學,時間長。你在六道壽命有限,超越六道壽命就長了。可是,超越六道不容易,很難。這些事實真相不可以不知道。真正知道之後,你就知道該怎麼樣去選擇,我決定要選擇極樂世界。其他的方便不說,就單單這兩樣,一個吃飯、一個睡眠,這多麻煩!

  阿彌陀佛真能做到嗎?我們有沒有懷疑?你懷疑就錯了;為什麼?我們這個世界也有地方做到;什麼地方?色界天,修禪定,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禪定裡面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我們這個世界有,沒出六道。跟極樂世界比怎麼?差遠了。我們這個四禪天都有壽命,雖然不睡覺,不睡眠,時間比我們長,但是他壽命並不是無量壽。沒有修成定功就失掉了,壽命到了,比比皆是。而且往生到四禪天,不是那麼容易,你的定功達不到,你去不成。我們曉得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都修禪定。沒有達到初禪,所以他們的禪定叫未到定。有禪定,功夫不夠,所以出不了欲界。得初禪,欲就被控制了,沒有斷,被控制了不起作用,所以他的心清淨。在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去修,得阿彌陀佛加持,你在那裡修禪定,欲是斷掉了,不是伏。四禪天、四空天是伏,極樂世界是斷,永遠不會再起來了。什麼時候得到這個功夫?到極樂世界,大概很快就得到了;那個地方進度很快,一去就是伏住了,永遠不會發作。天天聽佛講經說法,彌陀講經說法契機契理,你所聽到的正是你自己程度,你自己喜歡修學的,到那邊可以說聽到的是聞所未聞,意想不到,心開意解,所以很快就成就。這是我們決定不能夠疏忽的。

  佛知見,知是從智體,就智體而云知;從佛眼起作用,就叫做見,佛知佛見。得此佛知見,有開示悟入的次第,這剛才我們念了。我們看最後的一段,《法華文句》第四卷說:「佛以一切種智知,佛以佛眼見」,這個知見兩個字寫出來了,「開此智眼乃名佛知見」。這部經上所說的跟《法華經》上所講的意思相同。「今經亦然,欲令十方九界眾生,同入彌陀一乘大誓願海,一切含靈皆得度脫。是故世間自在王如來告言:今正是時,汝應具說」。這一會的殊勝,超過了法華,超過了華嚴。為什麼?欲令十方九界眾生,十方一切諸佛剎土十法界裡頭的九界眾生,就是十法界,除佛之外,菩薩以下九法界眾生,同入彌陀一乘大誓願海。這個一乘大誓願海在哪裡?就是極樂世界;整個極樂世界就是阿彌陀佛一乘大誓願海。只要到極樂世界,皆得度脫。一切含靈,上面到等覺菩薩,下面到無間地獄,地獄眾生。只要承認自己的罪過,真正懺悔,後不再造,信願持名,佛還是攝受,他同樣能往生。生到極樂世界,一生決定成佛,就圓滿的得度。度是阿彌陀佛接引你到極樂世界;脫,永遠脫離六道十法界。是故世間自在王如來告言,告訴法藏菩薩,今正是時,你應該詳細說明。這個具說就是詳細說明。為什麼?利益大眾。請看經文:

  【令眾歡喜。】

  你說這個大家歡喜,不但佛歡喜,所有人都歡喜。

  【亦令大眾。聞是法已。得大善利。能於佛剎修習攝受。滿足無量大願。】

  我們看註解,「此表如來勸令宣說,普利大眾。大眾二字,廣攝」,攝可以用包括來說。包括「當時會上及未來世之一切凡夫、二乘與菩薩」,念老在括弧說,今日我等凡夫也在其中。這是真的,我們讀這部經,我們學習這部經,這些人統統包括在其中。換句話說,這個經字字句句我們都有分。我們跟佛確實是一體的,這一點要特別珍惜,這就是我們念佛為什麼會往生的真因。「普令大眾得聞,發願往生,逕出生死苦海,故令大眾歡喜」。這個逕是快速,快速出離六道輪迴。生死苦海指六道輪迴,我們能夠快速的出離。學佛的大眾,有菩薩,菩薩是高級班,佛陀教育高級班的學生;聲聞、緣覺,中級班;人天大眾是初級班。我們今天在初級班。這三班都是佛陀善巧方便建立的,所以叫權教。通過權教的修學,佛就幫助我們進入真實的一乘班,在這個班裡面就成佛了。

  所以,「亦令大眾聞法得利」。為什麼?聽到這個法門之後,接受這個法門就快速成就了,連等覺菩薩都要求往生。我對於淨土宗的信仰是從這來的。初學佛的時候,是跟老師學哲學。我們從來就沒有宗教的觀念,我們把佛經看成哲學。所以我們學習跟一般學校上課是一樣的,沒有這些宗教的儀式,合掌恭敬我都沒有,普通上課一樣。因為老師也是把它看成哲學,沒有把它看成宗教,我們沒有宗教儀式。懺雲法師、老師勸我修淨土。我是什麼心態?陽奉陰違,表面上接受,實際上不然。這是受老師的影響。可是我每天不離開經典。我跟大家講過幾次,我接受淨土是講《華嚴經》。第一次講《華嚴經》,大概講了一半。那個時候我在台北,一個星期講三堂課,兩堂講《八十華嚴》,一堂講《四十華嚴》,《八十》、《四十》一起講。不像現在這樣細說,所以進度很快,可是也十幾年,我記得好像是十七年,講一半。十七年應該可以講圓滿的,因為常常出國,在國外的時間要佔一半以上。常常出國,一年都得要去個二、三次,一次至少三個月,所以在台灣的時間並不長。《華嚴經》在台灣講,回去就接著講,講了十幾年。突然有一天想起來,文殊、普賢,這是我們最尊敬的大德,最仰慕的兩位菩薩,他是修什麼法門成就的?研究這個問題,看到《四十華嚴》第三十九卷,裡面有文殊、普賢都是發願求生淨土。看到這個經文感到非常震撼,為什麼這樣的菩薩他還發願求生淨土?

  我們對淨土這才回心轉意,認真的去學習。以前雖然學習,這是我常說的,我沒有那個誠意,聽老師講也未必聽懂,沒有誠意。自己學習經教也沒有看出來,你看我還講《華嚴》,講了一半都沒有看出來。提出這個疑問,再去找答案,這才把問題找出來。用真誠心去看淨土的經論,讀印光大師的《文鈔》不一樣了,才能懂得他的意思。可見得印光大師講一分誠敬一分利益,那是真理。我對淨宗沒有誠意的時候,《文鈔》,懺雲法師叫我看的,我看了,沒看完。到台中跟老師學習,老師也把這個東西送給我,我繼續看下去,沒有什麼印象、沒有什麼心得,心地不誠。從《華嚴》,那時候講過《華嚴》、講過《法華經》大意、講過幾遍《楞嚴》,真正回頭認識淨土,再看,不一樣了,連看《印光大師文鈔》都不相同了。你看學習心態關係多大!再展開《文鈔》,那就是拜印光大師為老師了,做他的私淑弟子。

  這是老師教給我的,他非常客氣,他說我只能教你五年,往後怎麼辦?我給你介紹個老師,介紹印光大師,印光大師是他的老師。老師在哪裡?《文鈔》就是的,你只要天天不離開《文鈔》,依照《文鈔》學習,就是真正印光大師的學生。我接受了。《華嚴經》講了一半才得到這個啟示。回過頭來才發現自己真誠不足,看東西、聽東西得益很少。真誠恭敬心生起來,再去看,完全不一樣。《無量壽經》,沒有真誠心,講這個經速度很快。我最初講這個經在加拿大、在美國,一個月就講完了。那個時候一次是九十分鐘,不是兩個小時,三十次就講完了,一個月。那個時候九十分鐘是錄音,從前錄音是那個膠卷、膠盤的,那一盤九十分鐘。現在跟大家一起細心分享這部經,從頭到尾講一遍一千多個小時,不能比。愈看意思愈多,愈講愈豐富,真正體會到這個裡頭字字句句無量義,講不完,這是真的。

  這個地方告訴我們,亦令大眾聞法得利,「普發彌陀之願,學法藏之所行,攝取佛剎,滿足大願」。這是大眾聞法,仰慕彌陀,效法彌陀,向彌陀學習。「《淨影疏》曰:法藏自說己願,令諸菩薩學之同發」。這慧遠大師說的,隋朝的慧遠大師,不是我們初祖。名字完全相同,時代不一樣。在佛門裡面,稱他作小慧遠。「又《會疏》云:菩薩聞之,自發勇猛心。彼既丈夫,我亦爾」。菩薩要聽到這樁事情會生起慚愧心、會發出勇猛心,向法藏菩薩學習。所以說彼既丈夫,我亦爾,我不能落在他後面。「彼發妙願,我不爾乎」,他發的這個願,我要跟進。「故能緣之滿足大願也」,滿足無量大願。

  末後這一句,指能滿一切志願。又《往生論註》,這曇鸞法師的,「滿足往生淨土一願,即一切志願悉滿足。故云滿足無量大願」,這一句話非常重要。換句話說,極樂世界你不知道,那就不論、不談了,你要是知道的話,你能不去嗎!這個地方學習是能夠滿足無量大願的,無論你有什麼願統統滿足,這還得了!每個人都有願望,在這個世界願望很難圓滿,障緣很多。特別是好事,所謂好事多磨,磨是折磨。現在這個社會讓我們看到了,看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造惡容易,行善非常困難。那我們有願,如何能令這些極惡的眾生,能夠回頭是岸,這也是一願。這一願怎麼圓滿?往生到極樂世界就圓滿了。到極樂世界你就能回來,隨時能回來,有這個例子。首先幫助有緣人,肯相信你的、肯聽你的,家親眷屬。只要是有緣,你就得度他,幫助他建立信心、幫助他發心求生淨土。幫一個是一個,度一個是一個,功德無量。你把他度到極樂世界,他又度他的有緣人,輾轉教化,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有言說得好,「佛氏門中,不捨一人」。沒有緣是什麼?他不接受、他不相信,這叫沒有緣。只要他能接受、只要他能相信,統統是有緣人。有緣人就要幫助他,不幫助他,我們對不起他,謂之失人。應該幫助的,為什麼不幫助?曇鸞法師這一句話,滿足往生淨土一願,即一切志願悉滿足,故云滿足無量大願。曇鸞大師作《論註》,「和盤托出諸佛心髓」。《往生論註》是曇鸞法師作的,這一句話把一切諸佛真正的心願統統托出來了,給我們顯示出來了。我們能不捨一人,這就是滿足一切諸佛度眾生的大願。

  我們接著往下看,「法藏菩薩五劫精勤求索之大願,祗為眾生能真實發起往生淨土之一願」。法藏存什麼心?現在人常說的,有什麼企圖?他為的是什麼?他不為自己。再告訴你一句話,他是真為自己。不為自己,這是說一般人指這個身是自己,他不是為這個自己。他真為自己,什麼叫真為自己?他知道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跟自己是一體,所以他是真為自己。自己是個大我,不是小我。我們必須知道,能幫助眾生真真實實發起求生淨土這一願,就圓滿了法藏比丘五劫精勤求索的大願,這四十八願。四十八願,願願為眾生。

  「故我輩末世凡夫,但能滿足此一願,即與彌陀大願相應,便入一乘願海,便與彌陀大願同體」。這幾句話的意思,深廣無有邊際。最後結歸到我們身上來了,我們是釋迦牟尼佛末法凡夫,我們很幸運遇到這個法門。我非常感恩,雖然沒有親自聽到老師講這部經,他把他的講稿給我。那個時候,我已經回心轉意,對淨土有了誠敬的心,看到這個經本、看到老師的眉註,我非常歡喜。《無量壽經》我聽過一遍,老師講的,不是這個本子,康僧鎧的本子。這個本子是老師早年講的,大概我還沒有學佛。老師講那個經,大概六十左右,可能不到六十歲。我認識老師,老師七十歲,也就是十年前講的。我能看得懂他的註解,雖然簡單,我看得懂,所以非常歡喜。當時就發心想講,正好遇到韓館長五十歲生日,我就提議講《無量壽經》來祝壽。她聽了好歡喜。她發心將這個會集本印了三千本,準備我們講經用。我們把新印的本子帶到台中,老師報告。老師一看,說不行。我說為什麼不行?這個會集本目前有爭議。他知道,我不知道。他說會有人批評,有人來責難,你還年輕,你資歷不夠,你不能跟他們對抗。勸我不要講這個,等待機緣。所以我們就改講《楞嚴經》,《楞嚴經》我很熟。一直到老師往生,我就想到老師這個註解的本子沒有人見到過,老師給我了。所以我就發心印一萬冊流通,把這個功德迴向給老師,幫助他增高品位,這眉註本就印出來了。那個時候在美國,本子先在海外流通。一年之後,在台灣就流通了,沒障礙了。所以在台灣也講了幾遍,我記得在這個之前講過十遍。

  前年清明我把《華嚴》停下來,《華嚴》講了四千多個小時,沒講完,講了大概五分之一。所以,要依我這個講法,一部《華嚴經》大概兩萬個小時才能把它講完。這個地球上災難一天比一天多,如果去化解災難,那就是改變人心,勸人斷惡修善,那《無量壽經》比《華嚴經》快。我們就發心專講這部經,這部經是中本《華嚴》,《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勸勉同學對淨土宗真信,真正發願求生,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放下萬緣。度了自己,也度了你家人,也幫助社會化解災難。這是這一次講這一部大經、學這一部集註的緣起。跟《論註》曇鸞法師說的是一個意思。希望我們能滿足這一願,跟阿彌陀佛就相應,跟一乘願海相應。不但相應,念老這裡說得更好,「便與彌陀大願同體,故云,即是滿足無量大願」。這一句話是真的,決定不要懷疑。我們在這個世間生活這麼多年,對這個世間體驗很深,除這個法門之外,任何法門到最後你會嘆息,功夫用不上力,不能保證你了生死出輪迴。只有這一門,功夫用得上力,可以保證你在這一生成就。所以,你離開這一門搞別的就錯了。

  我學過經教,也講過幾十部經論,不是隨便選擇的,我是有大經大論基礎上選擇的,老師勸我我都沒接受。我在《華嚴》、《法華》、《楞嚴》,《楞嚴經》二十五圓通章,我發現特別法門是兩個,不是一個。一般註解都說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我發現兩個。大勢至念佛圓通,特別法門。為什麼特別法門?排列的順序,沒有按普通排列。他跟彌勒菩薩對換了,本來他在彌勒菩薩前面,大勢至。現在我們看二十五圓通章的排列,大勢至菩薩排在彌勒菩薩後面,最後一個是觀世音菩薩。這兩個人不按順序排列,那就叫特別法門。所以這個法門真正是,「何等方便,何等直捷,從果起修,直趨究竟。不可思議,淨土法門」。我們應當非常珍惜。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註-第167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三十二頁第一行,科題,「佛令說益」,分為三段,第一段「正具說大行願」。

  【發大誓願第六】

  這一品經是《無量壽經》的精華,《無量壽經》最重要的一部分,說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念老在這一品裡面,註解也最豐富,最為詳盡,非常難得,是《無量壽經》的核心。我們看註解,「本品乃法藏菩薩遵佛明訓」,遵依世間自在王如來這個教誨,「於大眾中宣說所發殊勝大願。此大誓願,妙德難思」,不可思議。這一品是法藏菩薩遍參一切諸佛剎土總結的報告,極樂世界就是依這個報告所成就的。這個報告是五劫參學所得到的總結,非常稀有難思,不可思議。

  「如《甄解》曰」,這是日本的大德《無量壽經》的註解,註得非常好,在日本《無量壽經》註解裡頭非常著名,「四十八願功德成就,而歸一正覺」。四十八願流出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無量無邊的功德,總結歸為正覺,正覺是成佛。「正覺之體即是南無阿彌陀佛也」,這個話說得好。「是名弘誓本乘海」,本乘是一乘,一乘是直接教導我們成佛的。「此乃彌陀正覺功德也。正覺功德不可思議者,由誓願不可思議」。這四十八願,就是總結這個四十八條,是法藏比丘遵照老師世間自在王佛的教誨,參訪二百一十億諸佛國土。二百一十億諸佛國土,這不是數字,是代表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一個都不漏。二十一在密宗代表大圓滿,所以二百一十億代表大圓滿。精挑細選、捨短取長,這樣建立了西方極樂世界,提供給一切佛土裡面六道眾生做為修行的場地。這個場地無比的殊勝,這個場地保證你一生成佛。

  「是以《行卷》以卅六句讚歎誓願不可思議,以彰正覺功德廣大。」下面是《行卷》的一段文。《行卷》是日本親鸞法師他註的一本書,叫《教行信證文類》,一共有六卷。這個裡面就是屬於行的一部分,叫《行卷》,教行信證,行的這一卷。裡面有這麼一段文,「敬白一切往生人等」,恭恭敬敬,白是下對上,祖師非常謙虛。一切往生人等,念佛每一個往生的菩薩,這是他所指的對象,向這些人報告。「弘誓一乘海者」,弘誓是大願,指四十八願,一乘是一佛乘,每一個願都是幫助眾生成佛。海是比喻深廣無際,每一願裡面所含的義理、精神都是無有窮盡的。「成就無礙無邊最勝深妙不可說不可稱不可思議至德。」這一句說什麼?說功德。我們常常聽說的,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到什麼時候我們積功累德才能做到圓滿?這個地方就是告訴我們,圓滿功德怎麼修法。能修,任何一個人都可以修,因為一切往生的人,他們達到圓滿了。這是親鸞上人報告的真正的意思,這個報告是鼓勵發心往生,現在還沒有往生的這些大眾,用意在這個地方。明顯的是一切往生人等,但真正的用意,是求往生現在還沒往生,這個要知道。這什麼人?就是我們。我們要曉得,要成就無礙,沒有障礙,無邊際最殊勝深妙不可說不可說不可思議功德,至德是這個功德達到極處,沒有更殊勝的,沒有更高的,沒更殊勝的了。

  「何以故?」為什麼?「誓願不可思議故」。彌陀五劫修行,剛才說了,精挑細選,願願都不可思議,願願都是無上菩提,所以誓願不可思議。「悲願喻如大虛空」,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誓願從哪來的?大悲心生出來的。真正看到遍法界虛空界裡面無盡的苦難眾生,墮落在輪迴裡頭出不來,輪迴太苦了,所以發大願,要度盡苦難眾生,四十八願是從這兒來的。所以,悲願像虛空一樣,也是廣大沒有邊際。「諸妙功德廣無邊故」,這個諸妙功德就是四十八願,願願功德無量無邊。「猶如大車乃至猶如大風」,下面用比喻來說,譬如大車,又譬如大風,「普行世間無所礙故」,大風吹這個世間沒有障礙,大車旅行也沒有障礙。「能出三有繫縛城」,三有就是六道輪迴。為什麼叫有?六道分為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有是有因,有欲界的因,就有欲界的果報;有色界的因,就有色界果報;有無色界的因,就有無色界果報。有是從因上說的,三界是從果上說的,有因必定有果。世出世間,業因果報絲毫不爽,善因一定得善果,惡因決定有惡報,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大車、大風能出三有繫縛城,繫縛是指煩惱,像繩索把你捆綁在一起,你不能動彈,這是形容三界六道裡面眾生。這四十八願能幫助我們解脫,能幫助我們出離,「乃至開顯方便藏」。

  這個方便藏,參考資料裡頭有,在第一頁。「佛之方便,包藏一切功德,故稱之曰方便藏。」《教行信證》第二卷說:「乘一切知船」,這個一切知船就是大乘佛法,依照大乘佛法,「浮諸群生海」,就像大船一樣,它漂浮在大海當中,「圓滿福智藏,開顯方便藏」。圓滿福智藏就是根本智,開顯方便藏就是後得智,善巧方便,善巧方便才能夠普度眾生。善巧方便從哪裡來的?從真實福智裡頭來的。所以學佛學什麼?學智慧,求福報。三皈依裡面大家常念的,「皈依佛,二足尊」,這個二就是智慧跟福德這兩種,尊是達到究竟圓滿,為一切天人、三乘所尊敬的,這是大乘佛法。特別是大乘佛法裡面的淨宗法門,淨宗法門裡面的念佛法門,這是到了極處。所以,「良可奉持,特可頂戴也」。我們要認真,全心全力的來學習,把這個法門頂戴在頭上,至尊至貴,沒有能跟它相比的。這是《行卷》裡面的一段文字,勸勉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至於願文多寡,諸譯頗有差異」,這個願文是四十八願。五種原譯本,願文多少不一樣,這個地方略微介紹。漢譯的本子、吳譯的本子是二十四願,「且經中明言便結得二十四願經」。《宋譯》的有三十六願,魏譯、唐譯兩種是四十八願。「至於《後出阿彌陀偈經》」,完全是偈頌,這裡面說「誓二十四章」,講這個誓願,阿彌陀佛誓願,二十四。把這些經合起來看,「可見廿四願於諸經中實居多數」,二十四願有三部經,四十八願有兩部經,三十六願只有一部經,所以二十四願確實是佔多數。「但世間流通者,只是《魏譯》。」在這個會集本沒有出來之前,世間人學《無量壽經》都用康僧鎧的本子。我在台中,跟老師學的《無量壽經》是康僧鎧的本子,這是早年,我聽老師講了一遍,這個本子是四十八願。所以,四十八願人人皆知,講阿彌陀佛一定都說四十八願,都是根據康僧鎧的本子說的。五種譯本裡面,確實他的譯本譯得好,流通很廣,都喜歡讀他的。「而罕聞廿四願也」,說阿彌陀佛二十四願,很少人知道。這是把五種原譯本裡頭願文多少,說出來了。

  「且漢吳兩譯雖同為廿四願,但內容亦甚不同」,都是二十四願,內容不一樣。這裡舉出這個例子來說,「《吳譯》第二願為,使某作佛時」,這個某就是法藏比丘自稱,康僧鎧的本子用我,我作佛時,這個地方使某作佛時,「令我國中無有婦人。女人欲來生我國中者,即作男子。諸無央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來生我國者,皆於七寶水池蓮花中化生長大」。化生,這個地方應該叫長大,身體很高、很大,現的大相,不是從小慢慢長大,不是這個意思。蜎飛蠕動之類,這是說的動物,畜生道。來生我國,統統都是在七寶水池蓮花中化生長大,「皆作菩薩、阿羅漢,都無央數。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這個願文裡頭有「此中具有蓮花化生」,還有「國無婦女」這個兩願,而《漢譯》沒有這兩願。「其他諸譯亦皆闕如。由此可見,諸譯差異之甚」,五種原譯本子裡面有很大的差別。

  「且漢吳兩譯雖同曰廿四願。但實際內容,則不止廿四。」以上《吳譯》第二願做個例子,這一願當中它具四願,實具第一個,國無婦女;第二個,蓮花化生;第三個,蜎蠕得生,皆作菩薩、阿羅漢;第四個,菩薩、阿羅漢無量等,「精要勝願」,精是精彩,要是重要。這裡頭有四個,有四願。「準是可知,所謂廿四願,實不止廿四。據諸《後出阿彌陀偈經》誓二十四章之經文。可知彌陀誓願實為廿四章」,這句話很重要,那一章裡頭可能有幾個願,不是二十四願,它是二十四章。誓二十四章,這個字是個關鍵的字眼。

  至於魏唐二譯都是四十八願,但名為四十八,實際不足四十八。譬如魏譯本第二十九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若受讀經法,諷誦持說,而不得辯才智慧者,不取正覺」。第三十願為「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智慧辯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覺」。這兩個願同一個意思。實則此兩願只是廣略差異,是一樁事情,一個說得詳細一點,一個說得簡單一點,兩願可以併成一願,第三十願只是第二十九願的補充與引申而已。唐譯本子裡面第二十九與三十願,亦與此同。更有進者,魏唐兩譯均缺「國無婦女」及「蓮花化生」,這個兩願很重要,它沒有。「可見魏唐兩譯之四十八願,並未圓具諸願」,細細去看它的內容,不足。

  「至於漢吳兩譯,則缺十念必生之根本大願」。這個十念必生非常重要,古大德判四十八願,十念必生是第一願。彌陀徹底悲心,淨宗超勝一切,是什麼?就是十念必生,查遍《大藏經》,沒有十念能解決問題的。淨宗這個十念指臨命終的時候,一生沒有學過佛,臨終有人勸你念佛,你當下就接受,當下就歡喜,馬上就念,十句念完了就往生了,太殊勝了。可是我們千萬不要把這樁事情錯會了意思,以為臨終還來得及,現在什麼壞事都可以幹,到臨命終時我十念往生。你有沒有想到,你臨命終時,有沒有人來提醒你?沒有提醒的時候,忘掉怎麼辦?臨終的時候頭腦清不清楚?如果得了老年痴呆症就完了,別人勸你也聽不懂。所以這個事情不能僥倖。它真有這樁事情。

  我早年住在美國,華府佛教會就遇到一個同修,這個人生平沒學佛,沒有宗教信仰。他開了個麵包店,他名字叫周廣大,人非常厚道,是個好人,一家人沒宗教信仰。得了癌症,在醫院住了幾個月,醫生宣布,他的癌細胞已經擴散了,已經不能治了,讓他家人帶回去,告訴他,存活的壽命大概只有一、二個月。家人帶回來之後,希望能有奇蹟出現,到處打聽通靈的人、有神通的人,佛、道、宗教都去找,也找到了我們。我們派幾個人去看,都是華人,看確實不能好了,於是乎就認真勸導他,把極樂世界講給他聽,勸他念佛求生淨土。他一聽就很歡喜,告訴他家人,別找什麼醫生、找奇蹟,都別找,希望大家統統念佛,幫助他往生。他萬緣放下,家裡太太、兒女、朋友到他家來都是念佛,念了三天三夜,他真的往生了,火化的時候還留了舍利,非常不可思議。臨命終時三天,符合經上所說的條件,大勢至菩薩所說的「淨念相繼」。他們有信心,真發願,這一句佛號三天三夜沒有中斷,一直送到往生。

  往生淨土作佛實在不難,這個裡頭最重要的,就像大乘經上佛常說的,無論什麼方式往生,每一個真正往生的人,都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這一生遇到淨宗法門,得到無量諸佛的加持,你能信、能解、能發願,能求生淨土,宿世的功德成就,不是這一生的,過去多生多劫的成就,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們遇到佛法,相信這個法門,歡喜這個法門,也認真修學,但是功夫不得力,問題出在哪裡?出在,我們能想到的,我們過去生中供養諸佛如來還不夠;有供養,供養不少,很多很多,還不足。所以現在怎麼樣?現在我們得把它補足。能不能補足?能,念阿彌陀佛就能。因為念一尊阿彌陀佛,就等於念一切諸佛如來,所以肯定可以補足的。真正萬緣放下,一心專念,就補足了。

  自己有信心,自己有把握,臨命終時不必要人助念。臨終要人助念,有這個念頭不好,到臨終的時候沒有人怎麼辦?那就去不了了。我現在就不作這個念頭,沒有這個念頭,我獨來獨往。我們看到念佛功夫成就的,鍋漏匠,沒有人助念;修無師,也沒有人助念。我們親眼看到的這幾個,台南將軍鄉的老太太,沒有人助念。美國洛杉磯我們見到的甘老居士的老朋友,念佛往生。她預知時至,她預先寫了遺囑,把兒子、媳婦、孫子的孝服統統做好,擺在床頭,她在床上打坐,走了。沒有人助念,沒有人知道,自己曉得什麼時候走,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這麼多人在給我們作證轉,證明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來接引,他親自見到了,一點都不假。最近給我們做證明的,我們在香港這個地區,前面有黃忠昌,後面有劉素青。2012112112,這在她往生前十幾天,她妹妹得到這個信息,這是數目字。妹妹看到這個數目字心裡有數,這一定是姐姐往生的日期。她把它寫在一個紙條,給她姐姐看,姐姐看了之後,點點頭,收起來了。一點都沒錯,一分一秒都不差,不是假的。

  後面這一段,魏、唐兩譯,均缺國無女人、蓮花化生,魏譯是康僧鎧的本子,他缺了這兩願。可見魏唐兩譯之四十八願,並未圓具諸願,缺少兩願,不圓滿。至於漢吳兩譯,則缺十念必生的根本大願,漢譯、吳譯的沒有十念必生的願,十念必生是淨宗根本大願。「可見漢吳魏唐宋五譯」,這個排列是按時間順序,漢是漢朝;吳是三國,三國的時候吳國,孫權那個時代;魏也是三國時代,曹操他那個地盤,吳魏都是三國;唐、宋,五種譯本,「均非無量壽經之善本」,為什麼?不圓滿。這四十八願的文太重要了,這是這部經的核心。五種本子合起來才圓滿,四十八願才圓滿,要不合起來的話都有欠缺。「是以會集諸譯,廣擷眾長,另成會本,實不容緩也」。這是說明會集必要,會集必須,不能不會集。這一段是把為什麼要會集,這個道理、事實交代清楚、交代明白了。

  「於是夏師會集」,老師,黃念祖老居士是夏蓮居居士的學生,所以這兒稱夏師,「會集諸譯之大願」,他發心會集這部大經,會集大經,五種翻譯的大願,將它會集成一個定本。「既重古譯多見之廿四」,這個必須尊重的,二十四章說得多,「又採世間所流通之四十八」。會集的方針,「以廿四為章,四十八為目」,這就圓滿了,「既符誓廿四章,又合四十八願」。序文裡頭有說明,單單會集這一品經文,用了三個多月時間。而且是三個人一起會集的,慧明老和尚、夏蓮居老居士、梅光羲老居士,三個人在一起,三個多月時間會這一章,就是這一品。這是本經裡頭最重要的一品。

  我們再往下看,「經中備集諸譯之長」,這部經採取的是五種原譯本裡面經文,原文不動。五種比較,哪一種好懂,意思很圓滿,就取它,句子生澀不好懂,就捨棄。「十念必生、國無女人、蓮花化生諸願,皆見於會本」,這個本子統統都有。「復妙攝各願精要」,這是文學的根柢了,「以少文而顯多義」。舉個例子說,《魏譯》第卅八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讚應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縫搗染洗濯者,不取正覺。」第二十四願說:「設我得佛,國中菩薩在諸佛前,現其德本。諸所求欲供養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覺」,這是《魏譯》的。《魏譯》這兩願「顯衣服與供具之如意」,他缺了飯食,「飯食如意」它沒有提。如《漢譯》第二十三願(《吳譯》為第十四願)說:「我作佛時,我國諸菩薩欲飯時,則七寶缽中,生自然百味飯食在前。食已,缽皆自然去。不爾者,我不作佛。」那《吳譯》的這段文,「於此又可見魏唐之四十八願,實不足四十八也」。

  「今此會本,攝集以上三願」,把以上這麼多經文簡化,這就是文辭上給它修改了,意思圓滿,文字簡單了。這個本子裡頭,今此會本,攝集以上三願為:「我作佛時,生我國者,所需飲食、衣服、種種供具,隨意即至,無不滿願」。「可見會本,文約義豐」,文字簡單,意思圓滿,全都說到,「諸譯所具之彌陀勝願,備顯無遺」。五種本子裡面所說的,一個都沒有遺漏,全都集在這部經典上,而文字簡略了,讀起來順暢。可見會本文約義豐,諸譯所具之彌陀勝願,備顯無遺。「是以近世諸賢,公認此為善本,良有以也」,這很有道理。在這個五種原譯本、四種會集跟校訂本,九種本子,這個本子最好,讓人看到歡喜,五譯本裡面所具的,一個都不漏。這段文字是簡單扼要說明會集的必要,如果不會集,你要讀《無量壽經》,五種本子要全讀。五種全讀,真的是很麻煩,所以會集就成為非常必要,絕對正確。

  下面,「陳說請聽」。

  【法藏白言。】

  對老師說話,稱白,這是恭敬,『法藏白言』。

  【唯願世尊。大慈聽察。】

  註解裡頭說,「聽者,耳聞。察者,心中審思」。心裡面細細去觀察、思惟,他說的是否正確。「《會疏》曰:如來聽其說明,照察丹誠」,丹是丹心,就是誠懇的心、恭敬的心,叫丹誠,印祖所說的誠敬,「故云聽察」,看他的誠敬。「故經義為法藏菩薩請求世尊,垂慈於我,聽我所說,鑒我誠心」。下面是法藏陳說所發的大願,也就是他五劫修行、考察所得的總結。

  下面這一段,「總說」。

  【我若證得無上菩提。成正覺已。】

  『成正覺』就是成佛。

  【所居佛剎。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

  這是總說,極樂世界確確實實做到了。念老註解,「首四句,總括全部大願」,這頭四句。「願我成佛時,所居之佛剎,具足無量(無法以數量表示)勝妙功德,具足無量清淨莊嚴」。下面解釋,「具足者,圓滿也」,具足是圓滿的意思,圓是沒有欠缺,滿是沒有遺漏。可見這個五劫考察,他非常細心、非常慎重,認真的選擇,成就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個大道場,提供給一切有緣眾生修行。所謂有緣就是指能信、能願、肯念佛,本經所說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蕅益大師用四個字說明,「信願持名」,這就跟極樂世界有緣,跟阿彌陀佛有緣。

  印光大師繼承蕅益大師這個說法,所以印光大師一生他的行誼,他自己用十六個字描繪得淋漓盡致。印光法師是何等人物,他自己說的,「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信願念佛,求生淨土」,這就是印光大師一生。我們要想學印光法師,就學這十六個字,簡單明瞭。這十六個字,前面兩句話是中國傳統文化,後面兩句話是大乘佛法,把老祖宗東西跟佛大乘集成一體,用十六個字。敦是親愛,倫是同類。近的說,我們的家族、我們的族群、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要親愛精誠;擴展起來說,凡是人,皆須愛。這是世間法。要依佛法,那是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我們都要真誠的愛它們,就這個意思,叫敦倫。盡分,盡自己的本分。自己的本分是什麼?老祖宗說,仁義禮智信,禮義廉恥、孝悌忠信、仁愛和平,這是我們的本分。大乘的本分,孝親尊師,三皈、五戒、十善、六和、六度,是我們的本分。我們要把本分盡心盡力去做出來,這叫敦倫盡分。閑邪存誠,閑是防止,防止一切不善、邪惡,我們要防止它;存誠,心裡頭要常常存這個真誠懇切的心,這做人。

  昨天我們停講一天,我到深圳去見幾個道友,同參道友,他們在國內到香港,身分辦不出來,我們在那邊約會。他們告訴我,我們大家都感到非常欣慰歡喜,中國前途一片光明,有個好的領導人。我過去常講,國家興亡操縱在兩個人手上,一個國家領導人,一個媒體。現在國家領導人,他們告訴我,反腐倡廉,提倡節約,提倡吃飯最多四個菜。他到深圳來視察,住三星級的旅館,沒有警車開道。這是古時候聖君、君出世了,中國人有救了。外國人常常找碴,想跟中國人打仗,他也表態了,要打好,我們不打小的,打大的。大的什麼?核武、生化,你們不想活了,我也陪你,同歸於盡。外國人也乖了,不敢再說話了,為什麼?來真的,不來假的。我天天備戰,這個戰爭頂多兩天,世界就沒有了,你們不想活了嗎?我陪你們。嚇得各個都乖乖的了,不敢再說話。

  我們反對戰爭,反對戰爭從哪裡反對起?反對競爭。戰爭從哪來?鬥爭來的。鬥爭怎麼來的?競爭來的。競爭這兩字很不好,中國傳統裡頭找不到。中國人教兒童,你看從小就教讓。我生長在農村,我這一生,父母、老人、老師沒有教我競爭的,都教我讓,我真做到了。我在學校念書,我老師、同學都知道,人家都要爭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要爭,我讓。我考卷拿到手,大的題目答完,算一算差不多夠六十五、六分,我就交卷了,為什麼?及格了。我一生,考卷我都能答,但是從來沒答完,第一個交卷。老師一看都搖頭,會答,他不答。不與人爭,及格就可以了,年年升級,目的就達到了,不要留級,不要降級,這是我的標準。我父母不叫我爭,所以他們對我這個做法很滿意,行,及格,可以了。所以我有很多時間讀課外的書籍,我在同學當中,常識最豐富,我看的書比他們多。小時候記憶力很好,所以對於功課很容易應付,考試,只要考試前十分鐘我把書翻一翻,決定及格。不爭多快樂。現在家長逼著兒女一定要爭第一、爭第二,孩子可憐,痛苦極了。諺語說得好,「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既然有命,何必要爭?爭,跟命就相違背了。命裡沒有的爭不來,命裡有的丟不掉,何必要爭?

  習主席所提倡的我們要跟進,以後住旅館,住三星級的旅館,四星級、五星級可別進去。請客,再大的場面也是四菜一湯,他帶頭,我們跟進,我們佛教徒、我們淨宗馬上就響應。明天除夕,後天初一,朋友來聚會,我們就四菜一湯,告訴他,我們是奉習主席,我們遵從他,他帶頭,我們跟進,淨宗同學首先響應。這是反腐倡廉真正落實,不是說空話,真做到。我們多少年來夢想的,國家領導人帶頭,才會興旺,才會產生效果。過去我在湯池辦這個傳統文化實驗班,我就教老師,老師教《弟子規》,沒有做到,別的人不會學,他就做不到;你們老師先做到了,做出來給別人看,大家都肯學,都能做到。所以這效果非常驚人,不到四個月,湯池這個小鎮,居民四萬八千人,個個都能夠做到。那是什麼?老師做給大家看。馬路上,亂丟垃圾,到處你看到垃圾,不乾淨。我們老師不說話,穿上制服,每天上午兩個小時,到街上去撿垃圾,你丟我撿。撿了兩個星期,湯池小鎮的人不好意思丟垃圾了。給我們說,你看到丟垃圾,那是外地來的,不是我們本地人,我們本地人決定不會隨便丟垃圾的。對,一切要從本身做起,本身不做到怎麼行?祖宗教給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只有從自己做起,才能收到影響別人的效果;自己做不到的,不能講。

  行政命令更是如此,國家頒布這個命令,國家領導人自己做到,人民能不做到嗎?不能做到,對不起領導人,一定要跟進,這個國家有前途,這個國家顯示出一片光明。我們在這個時代遇到一個君、聖賢,非常不容易,這是這個時代的人有福報了。我們珍惜這分福分,共同恢復中國傳統文化,而且把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推動到全世界,化解衝突,促進世界社會的安定和平。這樁事情得要有使命感,誰去做?我來做,不要等別人。看到習主席樣子,看到習主席的教誨,我們就認真幹。我們幹了,會影響周邊的人。看看我們明天除夕,後天初一,我們就四菜一湯,供祖先亦如是,報答祖宗之恩。我們真的回頭了,回頭是岸。

  我們往下面看,「周遍含攝,無欠無餘,故云具足。所具功德與莊嚴,皆不可思議,超情離見,非思量分別之所能知,非語言文字之所能表,故曰不可思議」。這個不是我們凡夫的境界,都是讚揚四十八願的,願願功德都不可思議。超情離見,情是情識,見是見解,就是凡夫的情見,超越了。不但超越凡夫,就是天人,超越三乘、超越大乘,三乘是指聲聞、緣覺、菩薩,超越大乘是超越實報莊嚴土,達到最極究竟處。所以不是思量分別所能知,非語言文字所能表。語言達不到,思惟也達不到,所以叫不可思,就是你不能去想;不可議,議是你說話、你議論。為什麼?都達不到。

  「《華嚴經》獨明事事無礙之不可思議境界」,事事無礙不可思議,只有《華嚴經》上有,佛說其他經典,從來沒有說過這個話。在《華嚴經》上四種無礙,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講圓滿了,講透徹了。「一多相即,小大相容,廣狹自在,延促同時,重重無盡,圓明具德等等」,這些是我們不能想像的現象。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是真的,不是假的,特別是在大乘法裡頭。所以修學,大乘的修學跟世間的理念不相同,方法不一樣。世間人主張廣學多聞,攝取知識;大乘不是的,大乘教你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就這一樣,不斷的薰修。時間久了,他得定,得三昧了。所以,這個方法就叫做持戒,叫守規矩。你能守得住,久久心就定了,就制心一處。心止在一處,時間久了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之後,所沒有學的全知道,你看,一經通一切經通,一法門通,一切法門通。一部經通了,不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全通了,而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無量無邊的經卷你全通了,這真的通了。我們相信。千經萬論、無量法門,無非是幫助我們放下煩惱習氣而已,沒有別的。放下起心動念,放下分別執著,就成佛了。經論常講,放下見思,你就成阿羅漢;放下塵沙煩惱,你就成菩薩;放下起心動念,你就成佛了。無論用什麼方法放下,結果都是一樣的,所以叫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八萬四千種方法,隨便哪個法門,都能幫助你放下,都能幫助你成佛,所以它是平等的。

  這個法不僅是佛法,包括世間法。你說我不讀佛經,我讀一部《論語》,能不能成佛?能,只要你會。什麼才叫會?《大乘起信論》教給我們的,你讀《論語》,不執著文字相,不執著名字相,不執著心緣相,就行。你要執著文字,執著它名相,那就不行,那是世間法了,那不是明心見性的法。明心見性的法,不執著,讀什麼都可以,讀基督教經也可以,讀回教經也可以,什麼都可以,都可以達到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法門平等,不僅僅是佛教的法門,所有宗教的法門、所有學術的法門統統都可以,真平等。你愛學什麼就學什麼,不礙事,只要不執著言說相。文字是言說的代表、符號,所以不執著言說,就也不執著文字。讀,不執著文字,不執著名詞術語,為什麼?假的。老子說得很好,「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全是假設的,那個不要緊。假設什麼都可以,不是真的,統統放下。心緣,就是我心裡想這一句什麼意思,這一段什麼意思。沒意思,想它幹什麼?別想,就會開智慧,就會開悟。要去想它,開悟沒有了,變成什麼?變成常識,變成知識;不想是智慧,想是知識。知識不能解決問題,解決小問題,還有後遺症;智慧解決問題,沒有後遺症。

  一多相即,大小相容,這個今天科學也發現了,沒有佛講得透徹。科學發現最小的物質現象,被發現了。這個小的物質不能再分,分就物質就沒有了,這是物質的底限。這麼小的物質裡頭有大千世界,我們整個宇宙在那裡頭。這個道理科學也有,叫全息,全息的現象,無論多小它都在裡頭。今天科學的發展,用晶片,指甲大一片晶片,裡面含存許許多多的東西在裡頭,資料在裡頭。這就是什麼?小能容大。我在澳洲,有人送我一套《四庫全書》,就是晶片。小盒子,這麼大一點小盒子,大概要幾十片,全部《四庫全書》在裡頭。《四庫全書》我們要用一個房間來裝,現在把它縮小成幾個晶片,十幾個晶片。科學跟佛法來做比較還差很遠,佛法裡面講極微之微,極微色,現在科學家稱為微中子。這一個微中子裡頭,裡頭含藏著整個宇宙,這科學沒有說到,佛經上說到了,整個宇宙。誰能夠進入微塵宇宙裡頭去?普賢菩薩能進去。那我們一個身體有多少極微色?數不盡。我們一個身體有多少個細胞?這個科學家概略估計出來了,五十兆。一個細胞裡有多少個極微色?這個要問問科學家,科學家都感到非常訝異,不可思議。每一個極微色,裡面都有大千世界,我們這個身體上有多少個大千世界?無量無邊、無數無盡。

  《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迷了,不了解事實真相;佛圓滿大覺,他清楚。一切諸佛如來大千世界沒有離開我們的身體,而且沒有離開我們身體每一個細胞。我們禮敬諸佛,頭一個要禮敬自己,自己不禮敬,那禮敬佛就錯了。我們跟佛的關係太密切了,我們學了大乘之後才知道,講倫理,倫理是講關係,關係講到究竟圓滿是大乘佛法。什麼關係?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這關係多密切。廣狹自在,空間沒有了;延促同時,時間沒有了,無量劫就在當下,未來劫也在當下。重重無盡,圓明具德,這八個字好!

  「詳之則為十玄妙門」,我們在玄義裡面學過,十玄門,《華嚴經》的特色。念老為我們指出,本經《大乘無量壽經》也圓滿具足十玄門;換句話說,它跟《華嚴經》無二無別。《華嚴》分量大,說得詳細;這個簡略,說得簡單,內容完全相同,不增不減,所以古德稱之為中本《華嚴》。我們放下《華嚴》,來學習這部經,沒有違背《華嚴》,為什麼?這部經是《華嚴》的精華,抓住這個也就抓住了《華嚴》的全體。《華嚴》的全體也就在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全體就在一句佛號。你才慢慢能體會到一些,佛號功德不可思議,你才會認真念這一句佛號。念這一句佛號為什麼?為積功累德。積什麼樣的功德?積無量無數供養一切如來的功德,用念這句佛號就成功,就能夠做到。我們真正用菩提心,用真心去過日子,用真心去工作,用真心待人接物,一句佛號抵得一般人念一百萬聲佛號都不止。這是用心不同,完全用真心,沒有虛偽、沒有自己,真正肯定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自體。為一切眾生就是為自己,為自己就是為一切眾生,自他是一不二。尤其重重無盡這四個字說得好,真是中國古人所謂的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就這四個字,圓滿具足,一法未曾漏失。

  「今經阿彌陀佛即是毘盧遮那如來,極樂淨土何異華藏世界」。本經所說的阿彌陀佛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毘盧遮那如來,毘盧遮那法身佛。毘盧遮那是梵語,音譯過來的,它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辭典》裡面給我們解釋,叫遍一切處。毘盧遮那沒有相,沒有形相,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遍一切時,遍一切處。它是一切法的本體,一切法從它而生,從它而滅,生滅都沒有離開它。為什麼會有生滅?緣不一樣,緣生則現,緣滅則寂,清淨寂滅。緣也不是真的,所以它的生滅是假的,生滅就是全宇宙,整個宇宙。

  阿彌陀佛就是毘盧遮那,那麼極樂世界呢?極樂世界就是華藏世界。早年我在新加坡講《華嚴經》,我們自己修行是一心念佛,有人問過我,我們怎樣看待極樂跟華藏,它們是什麼關係?我告訴他,我說我們舉一個很淺的比喻,你就明白了。華藏世界好比新加坡,新加坡是城市國家,它國家就一個城市,我說華藏世界就好像新加坡,極樂世界是新加坡的烏節路,烏節路是新加坡最繁華的一條街,金融機構全在這條路上。這就明白了,極樂世界沒有離開華藏,是華藏最精華的地方;華藏世界也沒有離開極樂,是一不是二。往生極樂世界,就是往生到華藏世界去了。我們要不經過極樂世界到華藏,可不簡單,太難太難了,一定要修到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才能生華藏世界。

  凡是沒有能力見性的,阿彌陀佛大開方便之門,讓我們帶業往生。生到那裡,不但也是生到華藏,而且生到華藏最精彩的地區,比一般明心見性的人還要殊勝。然後我們才體會阿彌陀佛對我們有多大的恩德,為什麼?不知恩不曉得報恩,知恩才知道報恩。怎麼報法?信願持名,往生淨土,就是報彌陀的恩,報釋迦的恩,報一切諸佛如來之恩,這個不能不知道。這些搞清楚、搞明白了,才曉得這本經在一切經裡面的價值,在一切經裡面的分量。我們才會真正生起無比尊敬的心、無比景仰的心、歡喜心,來認真修學這個法門,希望在這一生中得到圓滿的成就。

  極樂世界依正,依報、正報,「舉體是事事無礙不可思議境界」。在極樂世界,正報是身體,依報是環境,身體上、環境上,點點滴滴都是事事無礙的境界,點點滴滴都具足不可思議功德。世尊在《觀經》裡頭給我們舉了一個例子,介紹阿彌陀佛的報身,阿彌陀佛報身有多大?高大我們無法想像。佛說,身有八萬四千相,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好;每一個好,放八萬四千光明;每一個光明,裡面都有佛菩薩在教化眾生。這個境界怎麼去想?老修的同學有一點基礎,會聯想到,身上每一個相,一根汗毛的相,都具足八萬四千種好,每一個好都放八萬四千種光,還得了!光明世界。這不念佛能行嗎?哪裡還有工夫去打妄想?往生極樂世界要緊,比什麼都重要。

  到了極樂世界,回頭再來就無所謂了;回頭再來,給眾生做個好樣子,讓這個世界眾生樣樣也都能得圓滿。能嗎?答案是肯定的。方法決定是落實在教學,不教不行,要教。誰教?自己發心,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平民也有這三個字,君親師,你在家裡頭是家長,這君;你對待全家的人,像父母,老者父母,年齡差不多是兄弟,小的是兒女,對他們親愛,父子有親統統要活活潑潑的用上。再擴大,連親戚朋友、鄰居,我這個小鄉村、這個小鎮,我這個小城市,都是我的家親眷屬,沒有一個不愛,沒有一個不關懷,沒有一個不照顧。你一個人做,慢慢影響大家都做了,極樂世界就在這個地球上,在此處出現了。

  所以事事不可思議境界,「一一圓具無盡玄門,故曰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由於具足不思議功德莊嚴,才能夠普度一切眾生,像底下所說的,「聞名得福,聞名發心,十念必生,逕登不退」,這是圓滿的功德,一生當中可以得到。法門無比殊勝、無比莊嚴,我們遇到了要珍惜。這一生遇到這是大福報,稀有難逢,無量劫的緣分,今天遇到,遇到決定不能放過。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註-第168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三十六頁第七行,第二句看起:

  「今經阿彌陀佛即是毘盧遮那如來,極樂淨土何異華藏世界」。前面說到這部經的內容跟《華嚴經》的十玄沒有兩樣,十玄是《華嚴》獨具,其他經裡面沒有,但是本經這個十玄統統具足。所以古人把這部經看作中本《華嚴》,小本《彌陀經》稱為小本《華嚴》,《華嚴經》則是大《無量壽經》,這三部經文字有多寡的不同,義理沒有兩樣。所以念老在此地為我們指出來,阿彌陀佛就是毘盧遮那如來。毘盧遮那是法身佛,沒有形相,盧舍那是報身佛,阿彌陀佛也是報身佛。我們從理上來說,所有一切諸佛如來皆是毘盧遮那如來,法身。一切諸佛證得圓滿法身,那就叫毘盧遮那。毘盧遮那是梵語,意思是遍一切處。現在很多宗教裡面,都說他們的神不拘人的這種身體,也就是說他沒有身體。神在哪裡?無處不在。這不就是毘盧遮那!一切宗教裡面講它的真神,現在都是這個說法了,不是具體一個人的形狀,不是具體有一個居住的所在,不是的,他沒有形狀。他也是講周遍整個宇宙,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相信是真的。那換句話說,所有宗教的神都是毘盧遮那的化身。毘盧遮那是萬事萬物的本體,都是從它而生,從它而現,它真正是造物主。

  宗教可不可以團結?可以!明白這個道理,這什麼話都沒有了。所以一切宗教經典所說的理,大致都相同,有些不相同的,那是每一個地區族群文化不相同,言語不相同,生活習慣不相同,這小事,這是人間的事情,除這個之外,你看看經典所說的都相同。由此可知,所有宗教就是中國人講的聖賢教育。在佛法裡面講,叫三乘教育,聲聞、緣覺、菩薩,叫三乘教育。大乘,特別叫一乘教育,一乘是一佛乘,直捷教導我們契入自性,回歸常寂光,這叫一乘教育,就是圓滿成佛,圓滿成佛就是回歸自性,這就是毘盧遮那。這是真正證到究竟圓滿,是無上正等正覺,再沒有比這個高的,再沒有比這個上的,到這個地方平等一如。我們這一生遇到這麼一樁事情,稀有!要真幹,不能把這個機會錯過,一定要真幹。

  那極樂世界何異華藏世界?華藏世界有,是毘盧遮那的實報莊嚴土;極樂世界有,是阿彌陀佛的實報莊嚴土,大致都相同,諸佛報土沒有兩樣。但是極樂的報土特別,比諸佛報土殊勝。怎麼殊勝的?現在我們完全搞明白了,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在因地是法藏比丘,他發大願要普度眾生。換句話來說大家好懂,普度眾生是佛教的術語,這個意思是幫助遍法界虛空界(現在講全宇宙)這裡面的所有苦難眾生,這叫普度。幫助他們什麼?幫助他們離苦得樂。六道輪迴苦,怎樣幫助他脫離輪迴,得到真正的樂,再不受苦了,這是法藏比丘的本願。這是無盡的慈悲,慈悲到極處!

  九法界眾生多苦!菩薩苦不苦?菩薩無明沒有斷盡,斷盡無明,習氣還在,這就是菩薩的苦。這法身菩薩,不是普通菩薩。三賢的菩薩就更不必說了,最苦的是六道眾生。為什麼這麼苦?苦從哪裡來的?深入佛法我們明白了,佛說的,苦是自己造的,造的不善業,自己迷惑顛倒,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看錯了、想錯了、說錯了,就做錯了,感得來的果報。於是我們明白了,一切苦是從迷裡頭來的。那翻過來覺悟,覺悟就樂了。這一樁事情只有佛看得清楚,看得透徹。

  苦樂是果報,迷悟是因。那要怎樣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勢必要幫助眾生破迷開悟,他就離苦得樂了。用什麼方法?完全落實在教學,教他!所以佛陀,佛的學生,高等的學生,菩薩;中等的學生,聲聞、緣覺;像我們人間天上這些人,這是初級學生。佛的初級的學生,教人天;聲聞、緣覺,他教的是四聖法界,他在那裡教,這是教育。在佛法,稱為三乘教育;在世間,我們中國人稱為聖賢教育,在西方稱之為宗教教育。我們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了。

  現在大家不去研究這個東西,隨便給它加上個帽子,說它是宗教、是迷信,不去理它,那他比我們錯得更離譜。我們是迷惑,他比我們更迷惑。他說我們迷信,我們迷在什麼地方,他也說不出來。我們清楚,我們自己知道迷在哪裡。沒有把我們搞清楚,說我們迷信,這是迷迷信,他比我們加一倍的迷。我們迷的什麼他不知道,他自己迷的什麼他也不知道。我們還算不錯,知道迷在哪裡。知道了就有辦法,上學,求學。到哪裡去學?到聖賢門下去學。中國古人,找孔孟,這是漢武帝提倡的。漢武帝之前很複雜,諸子百家,老師多,老師很多很雜,學生也很多,學派也很雜。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採取孔孟學說來治國,漢武帝接受了,於是孔孟就變成中國學術的主流,地位一下就抬高了。在這個之前,孔子跟諸子百家地位是平等的,沒有特殊的。董仲舒這一提倡,被國家重用了,這個地位提升了,一直到滿清這兩千多年沒有改變。孔孟學說,就是教學,主宰了中國這一片寶土。它的東西是好,溫和,因為它講中庸之道。諸子裡頭是有些很偏激的,這些偏激也可以輔助於中庸。中國歷代帝王,齊家治國平天下有依這個為標準,在中國歷史上確實造成太平盛世,造成中國的大一統。這是全世界很多學者對中國人佩服。歐洲曾經統一過,羅馬帝國也統一了將近一千年,羅馬亡國之後,各地方都獨立了,一直到今天不能統一。統一有什麼好處?統一就沒有戰爭了。

  所以中國幾千年來,只有在一個朝代亡國的時候,帝王腐敗,不愛人民,這人民起來把他推翻。那個時間很短,下面一個政權成立之後,很快恢復正常。我們在歷史上看,大多數五年,五年就恢復正常。亂世,長期的亂世,有。周朝末年春秋戰國,這亂世;再中間,五胡亂華、南北朝,這亂世;唐宋之間有十國,這亂世。但是時間都不長,二、三十年,五、六十年,就結束了。這一次的動亂,將來寫中國歷史,這是亂世。

  這個治跟亂的標準在哪裡?國家上軌道,頒布禮樂,人人都遵守,這社會就安定,這叫天下大治。沒有制禮作樂就是亂世,為什麼?沒有標準。你看現在人穿衣服沒有標準,在過去穿衣服不可以的,士農工商各有各的服裝,不能穿錯,穿錯了你出不了門。這個裡面還有級別,這個級別都在服裝上,服裝的顏色也分級別,服裝上的花紋是級別,便於地位在下的對上級知道行禮,不至於搞亂了。禮節也有規定,最敬的、最尊重的禮節,清朝的禮是三跪九叩首,這是大禮,一般人見皇上才行的;普通的禮節就是三拜,沒有九叩首,平常日常就是問訊,我們現在講鞠躬,九十度的鞠躬,人人都要懂!吃飯有吃飯的禮節,宴會有宴會的禮節,婚喪嫁娶都有一定的規矩,不能搞亂。現在全沒有了,真的亂成一團。我在台灣的時候,蔣總統過世,蔣經國是他的兒子,穿黑色的清朝的長袍。就有些人來問我,這個如不如法?我說怎麼不如法?沒禮,愛怎麼穿就怎麼穿。這個是清朝禮服,這個不是孝子穿的,孝子是披麻戴孝;這是跟他關係很遠的,像朋友,很遠的,穿這個沒有顏色的素色,表示哀悼。所以沒有禮了,沒有禮就愛怎麼做就怎麼做,沒有標準。

  所以這個禮是政府頒布,要大家遵守的。在現在,應該是通過立法,由議會通過,由總統來發布,全國要遵守,這就上軌道了。這在歷史上講是治世,天下大治。沒有這些禮節、音樂,叫亂世。滿清亡國,民國,到人民共和國建國,到今天都沒有頒布禮樂,這非常遺憾。現在對於禮樂真正明瞭的人不多了,再往後十年,沒有做這個功夫,恐怕沒人知道了,那就得一直亂到底,要亂下去了。這個是政治裡頭一樁大事情,這不是小事,不能夠不注意。佛門有佛門的禮,在從前家有家禮,這家有家規,國有國法。

  極樂世界跟華藏世界是一不是二,為什麼?諸佛的報土都通。我們在這個經典裡面看到,實報土的菩薩他有能力,有這種神通同時可以分身,分無量無邊身,不是分一萬個身、十萬個身,不是,他能分無量無邊身,到無量無邊諸佛剎土去供佛、去聞法。供佛是修福,佛的福報最大,世出世間最殊勝的福田,供養他,大福報;聽經聞法,開智慧,福慧雙修,這就是參學,到一切諸佛世界去參學。他有這個能力,有神足通,神足通不需要交通工具,念頭想到哪裡,這身體就到了。這些分身真管用,分身不是變魔術,變魔術那個分身不管用,這個分身真管用,真正修了福慧。所以我們可以說,只要是生到極樂世界,我們都可以說,他的福慧就圓滿了,或者說非常接近圓滿。你看他每天供養無量無邊諸佛,這還得了!我們修多生多劫也抵不過他一天,他天天修。這就是極樂世界速成正覺的原因。為什麼那麼快就成佛,保證你一生成佛,道理在此地,你有這麼大的能量。這是一切諸佛剎土裡面,只有實報土的人有。但是諸佛實報土裡面這些法身菩薩還到極樂世界去。那我們就想了,極樂世界一定好,不好他們何必去?這些地方,我們不能夠粗心大意看過,要細心去揣摩它,能幫助我們增長信心,幫助我們堅定願心,極樂是真好,不能不去。

  「極樂依正」,依報正報,「舉體是事事無礙不可思議境界」,到那個地方即使是下下品往生,上中下三輩,下輩下品,阿彌陀佛的本願,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個願的確,十方世界沒有佛發過這個願。換句話說,一切佛從來沒想到,法藏比丘想到了。而且他這個願圓滿了,圓滿意思就是說,這個願兌現了,這個願不是假的,兌現了。所有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什麼地位?法身菩薩。在我們中國佛教裡面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就是阿惟越致菩薩。這還得了!阿惟越致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不退轉。三種不退轉,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阿羅漢,這三種不退只有一個,位不退,他的行會退、念會退;三賢的菩薩,他證到兩個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會退;只有往生到實報莊嚴土的菩薩,三種不退具足,叫圓證三不退。三不退,每個佛國土都有實報土,而實報土也是極樂世界實報土殊勝,超過華藏世界。華藏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實報莊嚴土,所以釋迦牟尼佛跟毘盧遮那、盧舍那是一身;毘盧遮那法身,盧舍那報身,釋迦牟尼佛應身,三身一體。

  怎麼知道極樂世界殊勝?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文殊普賢率領華藏海會一切菩薩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學習,沒有看到觀音勢至帶極樂世界諸菩薩到華藏去學習,沒看到。像這些地方我們都要留意,這就可以想到,極樂比華藏殊勝。所以文殊普賢在華嚴會上,這個經文在《四十華嚴》第三十九卷,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文殊普賢是華藏世界毘盧遮那佛的左右手,兩邊的大菩薩,他們率領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是實報土的這些大菩薩們,到極樂世界參學,向阿彌陀佛學習。我們今天就直捷做阿彌陀佛的弟子,所以很光榮。彌陀弟子到任何佛國土,都受到特別的禮遇,沾阿彌陀佛的光,阿彌陀佛弟子來了。所以我們要認真,好好的做好阿彌陀佛弟子,我們才能對得起老師。

  「一一圓具無盡玄門」,事事無礙,這就是極樂世界的依報跟正報,任何一樣,隨拈一法,都圓滿具足無盡的玄門。無盡玄門就是十玄,我們在概要裡面學過。「故曰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這句話就是真的,不是假的。「由於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故能令眾生,聞名得福」。為什麼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就得福?因為名號具足不可思議功德。不信的人,毀謗的人,完全不能接受的人,得不得福?得福。他現在迷惑,他不知道。怎麼說他得福?阿賴耶裡頭有阿彌陀佛這個種子。這個種子叫金剛種子,永遠不壞,讓你來生後世遇到佛法,這個種子就起現行。為什麼?有人聽到歡喜。那個歡喜就是說,他阿賴耶裡頭有這個種子,現在有緣一接觸到生歡喜心。不歡喜的,阿賴耶裡沒有種子,現在一聽,種子下去了。這就是造佛像的功德,佛像在那讓很多人看到,阿賴耶種種子,是這個功德。

  還有名號功德。我記得我年輕初學講經的時候,常常勸這些做生意的人,因為他們在報紙上都刊登廣告,我勸他們,他們的廣告上加一個南無阿彌陀佛,或者請念南無阿彌陀佛。它一塊廣告那麼大,你加多少字不算錢的,都在裡面。你就每一天給多少人結了佛種子,看到的人所謂一歷眼根永為道種,這個叫不費錢的功德。真正佛弟子他幹,他聽到的時候,他就去真幹。但是還是疏忽的人多,這疏忽的人福報不夠,種福也得有福之人,沒有福的人種不了福,他的福報還不夠。聞名得福,「聞名發心」,聞名,知道名號功德的人,他就發心念佛。為什麼?他要修福修慧。修福修慧到哪裡修?無過於受持念佛,能接受、能保持,一句佛號念到底。「十念必生,逕登不退」。

  十念必生真有,《往生傳》裡頭記載的張善和,殺牛的張善和,唐朝人,那就是十念往生的。你看一生造殺業,殺牛的屠戶,宰牛的,他什麼都不相信,臨命終時,見到很多牛頭人來索命,他大喊救命。你看就碰得巧,有一個出家人從他門口過聽到了,裡頭人喊救命,怎麼回事情?去看看。他就講好多牛頭人問我要命。這個法師就知道了,點了一把香拿給他,放到他手上,叫他大聲念阿彌陀佛。他念了幾聲,告訴他,牛頭人不見了;又念了幾聲,阿彌陀佛出現了,他往生了。這是過去生中念佛功夫成熟了,臨命終時,一念障礙,他沒去成,又到人間來了。到人間來就迷惑顛倒,幹這個行業幹了一輩子,惹了這麼多冤家。這是什麼?這地獄果報。遇到這麼個善友,就在這個時候,這運氣好,你在這個時候,喊救命的時候,如果沒有這個出家人經過,他就墮地獄去了。過去世的善根,還要助緣,沒有助緣不能成就。

  這樁事情,我們在台灣,台灣有個廣化法師,也是研究戒律,是我們同輩的。沒有出家之前是軍官,管軍需。軍需是什麼?管財務,所以身上有錢。在那段時期,他每天吃一隻雞。這就貪污來的,他哪有那麼多錢!每天吃一隻雞,大概吃了不少年。以後學佛出家了,他告訴我,有一天晚上洗澡,浴室裡頭統統是雞,飛過來飛過去,他招架不了,一下滑倒跌到地上去了,腿斷了,他殘廢,以後坐輪椅。他給我說,他說這是我的重罪輕報,因為這是地獄業。他只有修行持戒,很不錯,講戒律。他大概大我一、二歲,不多,修得不錯,辦佛學院培養學生,在南普陀寺辦佛學院,也請我去做教師。所以看到畜生討債這個現象不是假的,廣化不會打妄語的。一跤摔得那麼重,那是什麼?那是冤親債主不饒他,修行功夫還不夠,還不能讓冤親債主服他,遭這個難。走得很辛苦,是不是能往生?有問題,病重的時候人事不省,問題就在這裡。往生的人,臨終的時候頭腦清楚,一點不迷惑,那就行;要是迷惑顛倒,人家來看你不認識,自己兒孫都不認識,這一點希望都沒有了。

  像這些人,我們都曾經見過。台灣的煤礦大王,台灣煤礦大王李建興,晚年的時候,就是躺在床上像植物人一樣,家裡人都不認識。我聽說只認識兩個人,一個是他兒媳婦,這常常照顧的,其他人不認識,自己兒孫不認識,走的時候迷惑顛倒。這都不是在善道。一生有錢,也做不少好事,那個好事只種一點點小福。他兒媳婦聽我講經。我們那時候沒有講堂,韓館長到處去借講堂。他們家的房子很多,後院有個廳,從後門進去有個院子,院子裡有個大廳,還不錯。邀我去看,我說可以,這個地方差不多可以坐一百個人,行。我在他們家裡那個地方好像講了一、二年。那個時候他還不錯,他身體還好,以後就不行了。

  人不能不修福,不能造殺業。歷代帝王墮地獄的很多,墮地獄的多半是開國的帝王、末代帝王,造的罪業很重,當中那些帝王都不至於有這麼重的罪業,因為開國的帝王要打仗、要殺人。唐太宗墮地獄,什麼原因?殺人太多。墮到地獄才知道,我為什麼要殺人?為什麼造這個業?後悔莫及了。末代的帝王最大的罪過就是不孝,父母留給他的基業,他不孝順,不聽話,只管自己享受,不理朝政,不顧人民死活,所以他會被人推翻,這個造地獄業。清朝末年慈禧太后造的地獄業,現在在地獄。她造這個業太重了!最重的業,就是不重視傳統文化,不尊重三寶,自稱為老佛爺。所以你想想看,清朝歷代,從開國到咸豐,咸豐是她的丈夫,都依三寶為師,都稱弟子。咸豐死了以後沒有幾年,她自稱老佛爺,把三寶擺在旁邊,不尊重了。上行下效,她不尊重,底下大臣當然不尊重。尊重怎麼?尊重,官就免掉了,烏紗帽就沒有了,即使是信,也得要裝著不怎麼相信。民間就更不必說了,演變到清朝亡國,民間對三寶信心可以說是完全喪失了,只有極少數的人。造成今天世界的動亂,造成今天的苦難,有因有果。

  現在想恢復,恢復都非常困難,信心沒有了。如何恢復信心?這是大事!恢復信心唯一的方法,要有真正學佛的人,真正學佛、真正相信的人。從傳統文化開始,真正相信傳統,真正相信孝道。什麼都得從孝道上紮根,沒有孝,決定沒有佛,佛是師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這是根基,孝是根之根。今天沒有人講孝道了,這都需要國家領導人真正覺悟,以身作則,在現在的社會上表揚孝道。表揚大會上用媒體來傳播,讓全世界的人都看到。這個國家公務人員都孝順父母,都尊重領導,國家一定興旺。這是大事!老百姓是看領導,這個縣裡頭是看縣長,這一省裡頭看省長,住在一個村裡面,人民看村長。各級領導人都要做出孝道,尊師重道,才能把人民真正喚醒,這個國家前途無量。不從這上下手,推行正念非常困難,這事情不能不知道。

  逕登不退,這個逕是快速,這個不退就是阿惟越致菩薩。「復以具足無量不可思議莊嚴」,這個不思議的莊嚴實際上就是功德,沒有功德哪來的莊嚴?功德顯發在外面就是莊嚴。「故萬物嚴淨」,極樂世界任何一物,嚴是美好,淨是清淨,一塵不染,清淨的世界。「窮微極妙」,這四個字來形容嚴淨,微是微妙,微妙到極處,無法想像,加一個窮微極妙,微妙到頂點。「光瑩如鏡」,萬物沒有一物不放光,本身放光,同時也有反射光。「徹照十方」,這個光明遍照十方。「觸光安樂,垢滅善生」,這說光。

  極樂世界依正的光明,我們這有沒有?當然有。為什麼我們接觸不到?我們身心染污太嚴重了,所以佛光照在我們這裡,我們感受不到。不是佛不加持,我們自己有業障,必須業障消除,你就感受到了。我們這麼多年修學,有沒有感覺?有。從什麼地方看出來?信心一年比一年增長,願心也是一年比一年增長,這就是感受到光了。到堅定的信心,你就可能有明顯的感覺,為什麼?人聰明了,有智慧了,不迷惑了,無論是見色聞聲跟從前不一樣了,這就得佛光的加持。這是光。

  垢滅,垢是染污,染污逐漸少了,自私自利念頭淡了,名聞利養念頭也淡了,一切都淡薄了。以前還想得一點,現在不想了,這是什麼?這就是你的染污減少了,佛光加多了。愈來愈聰明了,對極樂世界愈來愈相信、愈來愈想去,對於經教欲罷不能,這一句佛號念念在口頭上。佛號由心而生,由口而出,由耳又進去了,攝心。心裡有沒有別的念頭?沒有了。好!要知道心裡有念頭就有果報,有六道的念頭就有六道果報,有善念就有善報,有惡念就有惡報。善惡都出不了六道輪迴,這句話要記住。什麼能出輪迴?念阿彌陀佛這一念可以出輪迴,這個要記住。八萬四千法門都能出輪迴,難,它要斷煩惱,這個法門裡頭不要斷煩惱。其實不是真不要,是不知不覺的你那個煩惱都被名號念掉了,那就是名號功德,不知不覺。功夫真正得力了,往生一點障礙都沒有,談笑自如,時間到了,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了,跟大家揮揮手告別,走了。這些全是真的事實,一點都不假。這才是人生第一樁大事,換句話,別的都是小事,不值得一提。

  「其香普熏十方世界,眾生聞者,皆修佛行」,這是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微妙。香,沒有一樣東西沒有香氣,我們講氣味,任何物質現象都有氣味,西方極樂世界所有一切現象都放出妙香,這個香也普薰十方世界,跟光一樣。聞到這個香,這個地方說得省略,皆修佛行,自自然然的。因為這個香是信香,從自性流出來的,微妙到極處,聞了之後,人就會跟性德相應,自自然然相應。佛的行是什麼?度眾生成佛道,這是佛行。度眾生成佛道,初學的人是兩樁事,老修的人是一樁事,度眾生就是自己成佛道,成佛道就是度眾生,把兩樁事情合在一起做,理事不二、事事無礙。所以見光開智慧,聞香也開智慧,都幫助我們增長福慧,都幫助我們自行化他,不斷的成長。

  「見菩提樹,證無生忍」。什麼是菩提樹?我們現在執著,釋迦牟尼佛在這個樹下打坐,開悟了,這個樹就叫菩提樹。一切諸佛菩薩他們修行,樹下打坐修行,是不是都選這種樹?我不相信。那換句話說,什麼樹都是菩提樹,只要這個樹大,樹蔭很大,坐在這個底下很舒服,在這個地方修行成道,這就是菩提樹。所以菩提樹不是拘束在一種,無量種,這個道理要懂。菩提是覺的意思,在這個地方打坐覺悟的,稱它為菩提樹。這是一個紀念,釋迦牟尼佛在畢缽羅樹下打坐開悟的,畢缽羅樹就被稱為菩提樹。我們在斯里蘭卡見到一棵,這棵樹是世尊打坐的時候,是同一棵樹裡頭一個枝,一枝,帶到斯里蘭卡培養栽活了,所以也有一千多年歷史了。聽說是阿育王的女兒,她也出家了,比丘尼,帶這個樹苗到斯里蘭卡,培養活了。我們去看這棵樹,這個樹真的很老了,樹也不小,很多樹枝底下用柱子給它頂起來,因為它要倒下來。那邊的同修拍了一張照片給我帶回來,將來我們可以把它做個背景,做一個背景。見菩提樹,證無生忍,這個能證三種忍,我們本經後面有詳細的介紹。

  「妙顯極樂世界一塵一毛」,一塵是依報裡頭最小的,一毛是正報裡頭最小的。毛是什麼?汗毛,汗毛的尖端,最尖的那個尖端,指那個。依報正報,「悉皆圓明具德」。沒有一個不是圓滿光明,具足無量功德。怎麼具足無量功德?這一塵一毛裡頭有世界。極樂世界大小沒有妨礙,整個宇宙就在一塵一毛裡頭,所以一毛一塵裡頭有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依正莊嚴都在裡頭。我們現在科學發展這個晶片,許多人看到,奇妙!這麼小的東西,才指甲(小指甲)這麼一點點大,裡面怎麼裝那麼多?一套《四庫全書》,好像只有十幾片,不到二十片。那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一套《四庫全書》,再過個十年、二十年,可能一片,不需要這麼多片,一片就能裝進去。那比起佛經上講的差遠了,佛經上,這一毛把整個宇宙放進去了,我們這一套《四庫全書》算什麼?還是佛法領先科學。我相信這不是比喻,這是事實,科技再發展個幾十年,可能就肯定了。

  大小沒有障礙,大能容小沒問題,小能容大,什麼原因?佛經上說這個話,我們很不容易理解。性德,一毛一塵是性德,虛空法界也是性德,性德跟性德平等的,沒有大小,沒有先後。沒有先後就是沒有時間,沒有大小就是沒有空間,這是不思議境界,你無法想像。你想,只生煩惱,為什麼?你想不通,想出什麼,統統都是煩惱。你不想它,你不去說它,圓滿就現在你面前;開口錯了,動念頭錯了,不可以動念頭,不可以開口,你完全生活在自性當中。那是什麼?那就是佛境界。這個境界給你說,不可思議,這個境界微妙至極,什麼都沒有,什麼都能現。一塊晶片,你看什麼都沒有,放在電腦屏幕上,什麼都能現,那是什麼?緣,遇到緣它就能現。我們相信,這一毛一塵遇到緣,它現大千世界,它現諸佛剎土,它現十法界依正莊嚴,它能現。所以方東美先生說,大乘經教是世界上最高的哲學。我們學了六十年,承認了,不但承認了,還發現它不僅是哲學,它是科學,科學跟哲學達到尖峰,沒有比這更上的了,在大乘佛法。

  我們希望二、三十年之後,科學家肯定了大乘確實是高等科學、高等哲學。會帶給世界什麼好處?會帶給世界永遠的和平,所有一切衝突、鬥爭統統都能化解了,為什麼?了解了真相,不再動念頭了,天下就太平了。人沒有妄念,一切都回歸到正念,一切都回歸到自然,那是什麼境界?諸佛實報莊嚴土的境界。那是什麼?它沒有變質,完全是自性所生所現,沒有變質。正念,就不會有錯誤念頭,錯誤念頭是阿賴耶,統統轉阿賴耶為智慧,轉成四智,轉八識成四智,所有一切障難全化解了。做得到,不是做不到。

  佛法的好處,非常可惜沒有人認識。這個也難怪,我們自己也經歷過這個事情。我們沒有遇到老師之前,對於佛法不但是輕視,鄙視,根本沒有放在眼上,知道這個東西是宗教,是多神教,是泛神教,是低級宗教,跟其他宗教比,它在最下。老師也很難得,幸虧他得了一場大病,他要不得了一場大病,不到峨嵋山去休養,他一生不會學佛,他就沒這個緣了。生病,到峨嵋山去養病。峨嵋山,他讀書人,總要看東西,什麼也沒得看,報紙、雜誌、書籍統統沒有,只有佛經,拿著佛經來消遣。沒有想到他看懂了,看明白了,愈看愈想看,跟佛結了很深的緣,一生不能離開。到晚年,他皈依了。他走的那一年七十九歲,那一天正好我在香港講經,他往生的時候,方師母打個電話給我,告訴我這個信息。我們經沒有講完,只差三天,三天之後,我們這裡經結束,我回到台北參加他的告別式,見最後一面,這才蓋棺材。

  這是一代的大哲!很可惜,沒有把佛法發揚光大。這不是沒有原因,學生很多,沒有人搞這一門哲學的,總以為那是宗教。也知道這裡頭有東西,總是有局部的,不是圓滿的,都有這種錯誤看法,不能夠全心全力投入,障礙在此地。這是老師所說的,真正的學生找不到,可遇不可求。學生求老師,難,到哪去找?老師找學生更難,這老師告訴我的,完全是緣分。佛家講,因緣聚會,果德就現前,沒有這個因緣現不出來。老師的學生,有成就的人也不少,但是沒有一個專搞佛學的。我跟他學哲學,不在學校,在他家裡。家裡什麼話都好講,學校可能有限制,有些話不好講。這個緣就很特殊,我們一生作夢也想不到的,跟他結的緣。第二個緣章嘉大師,從章嘉大師那裡紮下根,提升了。大師圓寂之後,我遇到這個機緣,到台中跟老師學習。這個十年,第一個階段成就了。

  第二個階段?第二階段實習,就是真正要上台去講。這個上台去講,韓館長幫了大忙,照顧我三十年。三十年的講台,使講經的根紮穩了。光學不練不行,那等於沒有學。老師用比喻勉勵我們,唱歌的、唱戲的每天要吊嗓子,他要不練的話,他就不能登台了;打拳的天天要練,不練,手腳就硬了,就不能動了。所以說,古人講「拳不離手,曲不離口」,這要唱。告訴我們,學經教,講台要丟掉了,丟三個月就生疏了;半年,可能就不能講了。那個時候老師告訴我們,一個星期至少要講一次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你才能保得住。長期不上講台,保不住。我離開老師在台北講經,都是講大經,時間都是長時間的。在台北講,最初是隔一天講一次,一個星期三次到四次,一次九十分鐘。大概三年之後,講得熟了,預備的時間愈來愈少,一天八個小時預備的課程可以講一個星期,所以就有讀書的時間了。曾經有一段,應該差不多有十年的時間,每個星期超過三十個小時,上午講,下午講,晚上也講。

  但是這個路很辛苦,同行當中不喜歡你這麼講,一個星期一次還可以受得了,一個星期天天講,人家就覺得厭煩。所以,我在寺廟只住一年,離開寺廟到台中再求學,因為感覺得不夠,不能不學,以後再不能回寺廟了。寺廟好像有一種默契,都不收我,到寺廟吃一頓飯可以,到那住一天就不行。所以我還算有好處就是,也是一個緣分,台灣大專學生學佛的因緣,這對我幫助很大。我是無意當中請老師辦大專佛學講座,他同意了。我在這個講座裡頭跟學生混在一起,每一屆我都從頭到尾聽,很用心的聽。所以老師那一門功課,也就是認識佛教,它叫《佛學概要十四講》,我聽了十一遍,我講那個課程,他那個本子可以不用,聽熟了。幫助同學解答問題,所以跟同學結了緣。

  這些學生以後出國留學,在國外拿到學位,找到工作,都在海外工作,我是這麼認識的。認識這一批人,人數很多,分散在全世界,所以一走出去之後,他們同學們互相聯繫,一下聯繫在美國、加拿大就三百多人。我海外弘法的緣,就是以這個為基礎。各個大城市都有,我就輪流去講,一年去一次。跟當地的一些法師關係也處得很好,不妨礙他們,因為我的時間短,一次時間最長不超過一個月,那很少的,那在溫哥華。我每年會在溫哥華住一個月,五月是它氣候最好的時候,年年都去,應該有七、八年。在美國各個城市裡面,大概都是半個月、二十天,最多的十天,通常都是十天。居無定所,過流浪生活,命該如此。真想定下來。美國達拉斯建了個道場,沒那個命,建好之後還是要供養別人。在加州庫柏提諾,我買了個小房子,很精緻,住起來很舒服,都想在那裡長住,出門走出去就是公園,可是也沒有辦法,都叫你走路。以後我就明白了,章嘉大師早年教我,我這一生,佛菩薩替我安排的,我自己安排的都不算數,讓佛菩薩安排。佛菩薩到我八十五歲,安排六和園給我。所以我知道,我就在這定居了,我哪裡都不去了。出去,講經可以。國內要找我講經,我去,跟以前在美國、加拿大一樣,每一個地方講十天。中國這麼多城市,我要每一縣講十天,我還要活個一、二百歲,這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不在那邊久住,對當地的寺院庵堂諸位法師不產生影響,一年來講十天,講完就走了,皆大歡喜,不產生影響。

  講什麼經?統統講《無量壽經》,不講別的,我來提倡「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年輕的同學們,你們可以在《大藏經》裡頭選擇你所喜歡的,但是一定要一門深入,最好一生專講這一門。我相信十年、二十年之後,你就變成全世界的一流專家,我相信人人都能超過我。因為我離開老師太久,也是隨順外面的緣,這個地方請講這個經,那個地方請講那個論,我統統都隨順他們。那個時候自己也知道這個好處,但是緣不行。現在這個緣成熟了,我可以不聽別人的,我講我自己喜歡的《無量壽經》。你們喜歡,都來聽;不喜歡,別的法師多,聽他們的。一個法師學一門,我們中國就有一套活《大藏經》。這方法好!每部經都有專家,真正是專精,這個是最難得的,真正把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的教學發揚光大。

  中國傳統的學問也應該用這個方法,經史子集都有專攻的人。我早年住在韓館長家裡,她家在木柵,景美過去。早年她買了一塊地,不大,只有一百坪,蓋了一個小洋房,跟我們這裡丁屋差不多,兩層。鄉下,所以環境非常好,農村裡頭,外面都是水田。現在那個地方沒有了,全部變成都市,蓋成大樓了。她的鄰居,大概隔個五、六家,是一個天主教教堂,神父叫方豪,也非常難得,初中畢業,自修成功。他一生就學一樣東西,他學成了,《宋史》,二十五史裡頭宋朝的歷史,就是《宋史》,他一生專搞這樣東西,在全國講《宋史》,他第一。他初中畢業,他是中央研究院的院士,政大文學院的院長。一門深入,搞多了就不行,能搞得成就,在教育界裡頭達到這個地位不可能。二十五史選幾種,《史記》是通史,《漢書》之後是斷代史,每一個朝代都有一部,專門研究那個朝代,很有味道,這個朝代風俗習慣、學術思想、典章制度,瞭如指掌。這個方神父跟我很好,我們鄰居,他來看我,看到我收藏的有《大藏經》,他很喜歡,常常問我借經書看。他看,看了之後告訴我,他說佛好像到過天堂,怎麼把天堂講得比我們經典講得更清楚?我跟他講,一點都沒錯,天主常常邀請佛菩薩到天上去講經說法。我說沒有關係,你好好學,將來生天堂,跟佛菩薩有緣,天主常常邀請,這佛經上有的。這些人現在都不在了,方神父年歲比我大,大我十幾歲。

  這些都是證據。你看,學歷很淺,我也是初中畢業,我專搞佛經。所以,我現在深深體會到中國傳統的教育好。傳統教育就是教你專攻一門,你將來在歷史上,有你的學術地位。你把這一個朝代,一、二百年當中事情搞得清清楚楚、頭頭是道,可以在這裡吸取教訓。經學,那是道、是德、是學問;史學,是經驗,那是一面鏡子。古人所遭遇到的問題,我們也會遇到,人家用什麼方法解決值得我們做參考,好的參考資料這經驗豐富,你有能力處理問題。

  所以唐太宗的《群書治要》,他選擇的是經、史,是以經史為主。經是主要的、重要的遵循的資料,史是經驗,是參考資料,也必須要遵循的,那是經驗,這都是學問,經史之學。諸子,每一家的學說,這個裡頭也取,這做為參考用的,以經為主。文學,他不要,他沒那麼多時間,所以他只抓經、史、子,這《群書治要》。在裡頭精挑細選,就跟阿彌陀佛考察一切諸佛剎土一樣,精挑細選,最後選了六十五種,從六十五種裡頭再節錄重要的這些文字,把它編成一本書,就是《群書治要》,它是這麼來的。所以《群書治要》是中國經、史、子的精華錄,代表中國古聖先賢的智慧、理念、方法。這個方法是多方面的,個人的生活、家庭、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乃至治國平天下這些方法,非常值得參考。所以唐太宗講,他這部書可以救全世界,這個話一點都不錯。我們印這個書的時候,沒有想到這些問題,只想到利益自己的國家,沒有想到世界。世界是他提出來的,他一提出來,我們馬上就能接受。

  前年,三月二十五號,日期我記得很清楚。世界書局把這個書樣品,就像這樣做了一套樣品,寄到澳洲給我看。我們收到了,就在小客廳裡頭,小長桌子,展開,大家來欣賞,有七、八個人。悟忍法師的妹妹,突然跪在下面,我是李世民。我聽李世民來了,我就請他坐。他不敢坐,一直跪在下面,說出他是因為我們印這部書,他才離開地獄。我們這才明白他怎麼離開地獄的,是這個功德,來感恩。其實,這是誤打誤撞,我們沒有為他,不是為他,跟他不相干,印這套書。他來感恩,告訴我,這套書不但能救中國,能夠救全世界。說了感恩的話,求我,他知道,知道我很想到極樂世界去,希望我多住幾年,不要走得那麼快。大概講話只有五、六分鐘,他就走了,就離開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是忍師妹妹能編得出來的,這是當我面前面,我們七、八個人都聽到的。所以,我們現在學東西,中國古籍學什麼?就是這六十五種,好!你們真正要做專家學者,六十五種當中選一種,一門深入,一生專攻。大概專搞這個東西,搞三年,你就會講得很好,教得很好,你就能教這門課,在網路、在電視就可以講這門東西。五年,根柢完全堅固了;十年是專家。十年時間不算長,五、六十歲的人都可以發心幹。那六十歲幹,七十歲成為專家,出來了還好,還可以幹十年。要有勇氣。我們那個時候講經,是被林看治居士帶起來的。跟老師學講經,我們都害怕,這個東西多難!林看治六十歲,小學畢業,她來學講經。我們看到她,我們都,我比她強多了,她能幹,我怎麼不能幹?把我們帶起來的。這老當益壯!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我們的除夕、初一還是照樣講經。

淨土大經科註-第169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三十六頁,我們從倒數第三行看起,從第三句看起:

  「其香普薰十方世界,眾生聞者,皆修佛行,見菩提樹,證無生忍」。這個地方是解釋法藏比丘成佛的時候,他所住的佛剎,就是居住的環境、教學的環境、修學的環境,具足無量功德莊嚴。前面講了依報、正報光明遍照,這是眼見、耳聞,這一段講鼻嗅香。極樂世界,六塵都具有究竟圓滿的功德,佛光遍照法界,極樂的寶香也是普遍虛空法界。我們今天光沒見到、香沒聞到,不是彌陀的威神沒有達到這個地方,達到了,有人見到,有人聞到,有人聽到了。

  這個香薰,我在初學佛的時候,那個時候還上班,住在公家宿舍,宿舍距離附近人民的庭院,最近的至少有一公里,在我學佛那個時代。一公里,人家家裡燒香,不可能讓我聞到,距離太遠了,不可能的。初讀佛經,剛剛開始學佛,我們在外面借的佛書,還有到寺廟裡手抄的,晚上恭恭敬敬的讀經,突然有一陣香味,聞所未聞,不知道從哪來的。這種情形至少有六、七次之多,一年當中發生的。我辭掉工作,跟懺雲法師住茅蓬,懺雲法師問我,學佛這段時間有沒有覺得奇異的事情?我就告訴他這個事情,我說我不知道香從哪來的。他就告訴我,如果不是佛的寶香,那就是有天人,天人在空中經過,看到你誦經、讀經、念佛,他很歡喜。他會合掌在這裡停一下,他身上有香,會讓我們感觸到,這是最有可能的。

  還有一次,我在達拉斯陳大川家裡,他剛剛從加拿大移民到美國,買了棟房子,院子很大。晚上我們五、六個人,到他家裡去吃晚飯,請我們吃晚飯,飯後在院子裡面聊天,院子非常好。我們在討論佛法,突然一陣香氣,統統都聞到,不知道從哪來的。異香,從來沒聞過,聞到非常舒服、非常歡喜。這都是感應,就像懺雲法師所說的,不是極樂的寶香,一定也是天神從這邊經過,看到我們在討論佛法,他只一停住,香氣我們就聞到。他離開速度也很大,那一次時間久,大概有四、五分鐘的時間,有這麼長的時間。

  到我們心地清淨的時候,這種香、光就會常見常聞。念佛功夫成片,這個境界就變成家常便飯,你常常可以聞到的,增長你的信心,堅定你的願心。一定要知道,要真正去修佛行,希望我們淨宗同學,學習到這個地方,這四個字應當落實,「皆修佛行」。這個經你真聽懂了,就是佛光、就是寶香,別人感觸不到,你自己能感觸到,這個世間決定沒有能夠跟它相比的。這個世間一定要放下,一絲毫都不可以留戀,有一絲毫留戀、分別執著,它會障礙我們往生淨土。那我們這一生修學的全功盡棄,變成來生的福報,你看,功德變成福德,福德來生人天受報。

  我們對佛法了解得不夠深刻,起心動念就免不了過失,這個過失自己不知道,自己認為做得很對。我今天早晨看一份同學們給我的資料,是這部經後面的參考資料。我看這一段,後面將來會講到,就在這一品,五種極苦的果報,就是無間地獄的業因。五種的五大類,每一類又有五種,就是總共二十五條。我們自己犯了不曉得,我讀了這個才真正明白,以前也講過,沒講清楚。五條,通途所說的,平常講的,大家都知道,殺父親、殺母親、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破和合僧,障礙別人學佛,把人學佛的機緣破壞了,這個罪比殺佛的罪還大。你恨佛、滅佛,罪沒有破壞別人學佛因緣這個罪大。翻過來,就是世間第一等大功德的事情,成就別人學佛,也就是讚歎別人學佛。而讚歎裡面福報最大的,讚歎三寶,這就是常講的僧讚僧,僧讚僧的福報,比讚一切諸佛如來的福報還大。破壞僧團的,所以這個罪過也是極大,這樁事情不能不知道。

  我們隨便批評一個出家人,不知道把我們所修的功德全部都消掉了。出家人再不是,你別放在心上,不能放在口上,那是他自己的事情。我們見到他,把他當作真佛看待,我們修積功德。出家人的形象是提醒我們六根清淨、一塵不染,他有沒有做到於我不相干,我只一看到他,我就想到六根清淨、一塵不染,這就對了。自他都有利,對我有大利益,他有少分,為什麼?他做的樣子給我看,提醒我,我才知道。所以他有這一分的利益。至於他自己是不是真清淨,不要去理會,不要去問他。問他我們就上當了,你看我們又有分別、又有執著,又在造罪業了。我們的念頭,這一念,常常講,經上講得太多,太清楚、太明白了,就這一句佛號。見佛,阿彌陀佛;見法,阿彌陀佛;見僧,阿彌陀佛。統統歸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最極清淨,這是真正彌陀弟子。心裡頭決定沒有是非,決定沒有善惡,決定沒有染淨,那叫真正清淨。真的把分別執著放下了,這入門;能夠不起心不動念,最極清淨,那是無量功德,這佛行。

  佛行的標準,我們用最簡單的十六個字,就是賢首國師《還源觀》上所講的四德,我們把它精簡了,在文字上做了精簡。第一個「隨緣妙用」,隨緣,恆順眾生。剛才我說的,見佛、見菩薩,形像,看到佛菩薩形像,阿彌陀佛,這叫妙用;見法,阿彌陀佛;見僧,阿彌陀佛。妙用,妙到極處了!跟人家往來,見面阿彌陀佛,妙用!不管他信不信,阿彌陀佛他聽到耳朵裡去了,落在阿賴耶識裡做為種子,金剛種子,決定不壞。他要問,阿彌陀佛什麼意思?阿彌陀佛,祝福你有大智慧,祝福你有大福報,他就很歡喜。阿彌陀佛是梵語,意思是智慧圓滿、福報圓滿,二足尊,「皈依佛,二足尊」。這樣人家就不奇怪了,知道佛是什麼意思,佛是智慧、福報圓滿的意思。

  第二個「威儀有則」,就是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一定要依照佛的教誨,做出最好的榜樣。佛家最好的榜樣、最普遍的標準就是十善業道,一定要做到。身,不殺、不盜、不淫;口,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意,不貪、不瞋、不痴。這十樁說起來不難,正是像白居易問鳥窠禪師,什麼是佛法?鳥窠禪師說,告訴他,「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是佛法。白居易聽了哈哈大笑,以為有什麼高深的,原來三歲小孩都會說。這是什麼?態度傲慢。鳥窠禪師回他一句,「三歲孩童道得」,就是他會說,他能說得出來,「八十老翁做不到」。白居易聽了無話可說。真正把這兩句做到了,那就是佛菩薩,這兩句就落實在十善業道。

  今天我們對十善業道感到困難,做不到,是什麼原因?古人容易做到,他有根柢,我們現在沒有根柢了。根柢是什麼?是儒跟道的教育,儒家的《弟子規》、道家的《感應篇》。有這兩個基礎,十善業道太容易了!有儒,不好意思作惡,他感到羞恥;有道,就是有《感應篇》,不敢作惡,他有報應的,這個報應非常可怕。人在這個世間短短幾十年,縱然你活到一百歲,也不過是一百年。如果沒有接觸到聖賢教誨,在現在這個世界潮流裡頭能不作惡的,那是鳳毛麟角,太稀少了。我們自己冷靜的去反省,我們從早到晚,從大年初一到臘月三十,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到底是善多還是惡多?自己認真反省,我是該生三善道還是該墮三惡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起心動念為自己,墮落在財色名利裡頭、五欲七情裡面拔不出來,這個果報就在三途、就在地獄。不知道地獄,不知道苦;不知道地獄,不知道惡業之可怕!我們過去編了一本小書,《諸經佛說地獄集要》,總共蒐集了二十多種將近三十種的經論,佛講地獄的統統抄出來,編成一本,內容比道家的還要豐富。《玉曆寶鈔》是道家因果的集子,果報說得很清楚,造什麼業因得這個果報,它說得不夠清楚;佛經上說得清楚,業因果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但言語,口業,身體是身業,起心動念是意業,意業都很可怕,再加上身、口,麻煩可大了!我們對於這些有一些知識,不敢說透徹了解,了解個幾分都感到非常可怕。所以,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能不謹慎。最善的念頭,清淨、慈悲,只有清淨沒有慈悲是小乘。清淨裡頭有慈悲,慈悲不妨礙清淨。清淨心裡頭沒有形相,慈悲心裡頭也沒有形相,所以它們是一體,它沒有妨礙。一心當中具足萬德萬能,慈悲是第一德,憐憫苦難眾生是第一大能。

  所以見色聞聲,極樂世界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無一不是提醒你修佛行,要以佛做標準。行這個字好,範圍很大,包括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向佛看齊。向哪一尊佛看齊?向阿彌陀佛看齊。阿彌陀佛德行在哪裡?這四十八願就是,四十八條每一條都是。不但是阿彌陀佛的,阿彌陀佛做總結,總結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他把它總結了。所以四十八願就是一切諸佛如來的大德大行,佛的圓滿智慧、圓滿德能、圓滿相好,極樂世界從這裡流露出來的。這品經是全經的核心,是全經最重要的部分;換句話說,那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成就的結晶,度眾生的依據,落實在六度萬行。

  見樹證無生忍,這部經上也說得很詳細,見菩提樹,菩提是覺而不迷。見菩提樹有這樣的功德,見一切樹都能產生同樣的效果,菩提樹就不是專指一種。現在我們講菩提樹,是釋迦牟尼佛在這個樹下開悟的,印度人稱這個樹叫畢缽羅樹,很普遍,到處都有。我們想菩薩多,無量無邊,他們在哪個樹下坐成道的,絕對不是一種樹。隨便在哪個樹,一定選擇什麼?樹蔭很大,樹葉很豐茂,在這個大樹底下。如果在這個樹底下開悟了,那就是你的菩提樹。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佛說的,一切大樹都是菩提樹。到極樂世界,所有的樹都是菩提樹,但是極樂世界花草樹木的品種無量無邊,什麼品種都有,齊全,沒有欠缺。

  樹木、花草人都喜愛,我們喜愛,天人喜愛,鬼神也喜愛。依附樹木花草的鬼神很多,我們稱他作樹神、花神、草木神。他們有靈氣,他們也喜歡佛法,也有的聽經、念佛,真的他們往生了。我們在澳洲小道場,停車場有兩棵枇杷樹,去年這樹枯了,樹神託夢給我們學院的同學,說他是樹神,兩棵枇杷樹樹神。他們很感恩,我們在那裡十年,他聽了十年經,念了十年佛,阿彌陀佛接引他往生。信息傳出來,我們很歡喜,也很慚愧,你看十年,樹神到極樂世界去了,我們現在還在造業,連樹神都不如。所以道場給樹神立個牌位,看到它就想到這個樹神念佛往生了,十年時間沒有空過,知恩報恩。

  這些,「妙顯極樂世界一塵一毛悉皆圓明具德」。極樂世界,一塵,依報裡頭最小的,我們現在講的微中子;一毛,正報裡頭最小的。正報是我們身體,身體裡頭最小的汗毛,這個一毛是毛的尖端,最小的部分。依正最小的這個部分悉皆圓明具德,圓是圓滿,明是光明,具是具足,德是性德。自性無量德能,即使是諸佛如來,也沒有辦法把數字說清楚,只說無量無邊、無數無盡。這些德能在哪裡?在一塵裡面、在一毛端上,這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說誰?說我們自己,我們要承認、要肯定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包括你我他在內。我們本來是佛,本來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一絲毫沒有欠缺,這叫圓滿具足。有沒有丟掉?沒丟掉,本來具足,現在還是具足。現在的問題是我們迷了,不認識自己,迷失了自性,迷失了真心,現在用什麼?把煩惱當作真心。這個東西叫阿賴耶,阿賴耶是妄心,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是它,假的,不是真的。誰知道它是假的?沒有一個知道,只有佛知道。

  我們與佛有緣,在這一生有幸得成為佛弟子,真正的佛弟子,那就一定要學佛,學佛的用心、學佛的行事。佛所行的事,是全心全力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不能加給眾生痛苦,那就錯了,要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苦樂從哪裡來的?你要有智慧鑑別。佛告訴我們,一切苦從迷來的,迷是什麼?對於宇宙人生真相不知道,迷惑顛倒。這樁事情只有佛經說得透徹、說得清楚。悟從哪裡來的?悟是覺悟,覺悟就樂了。所以佛行,佛的事業,完全落實在教學。

  我們跟佛的關係,師生的關係,要搞清楚,我們稱佛為本師,本師就是根本的老師。這個教育是他創始的,他是創始人,第一個老師,我們稱本師,自稱弟子,弟子是學生,中國古人稱學生為弟子。關係搞清楚。佛教是師道,現在這個社會,師道沒有了,老師有,道沒有了,有師無道不能興教。真正要興教,要培養師道,師有道,佛陀教育就興旺。道是什麼?道是性德,永恆不能改變的。性德是什麼?性德就是十善業。淨宗,我們提倡的三福、六和、三學、六度,三福裡頭第一福有十善業,「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性德根本的根本,萬德萬能都是從它而生。今天我們所缺的,不知道孝順父母,不懂得什麼叫孝道,不認識這個字。沒有這個東西,師道就沒有了。好像蓋房子,孝道是基礎,打地基,師道是第一層,沒有地基就蓋不起來。往上去,高樓大廈是以地基跟第一層做基礎,我們今天缺乏這個基礎。這個基礎在世界上找不到,我們到斯里蘭卡看到了,出乎意料之外,那個地方怎麼會有?我們去訪問,叫大開眼界,無量的歡喜,人家真做到了。

  普世教育,真的在我們是理想,儒家講大同世界,古時候確實落實了。落實不是普遍,是一個部落,一個部落是一個小國。夏商周一千八百年,可以說是部落時代,春秋戰國才形成國家,幾個部落合併了變成一個縣,幾個縣併在一起成為郡,有了國家的這種形式。到秦始皇,真的中國統一了,戰國的時候,到最後戰國七雄,秦把其他六國消滅掉,統一中國。秦始皇的手段很殘酷,國家是統一了,人民受不了,所以十五年就被推翻了,漢取而代之,漢享國四百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個大國,一直到今天,雖然當中有改朝換代,但是都維繫大一統的局面,這是世界上找不到第二家的。湯恩比跟池田大作的談話,我看到這一段,湯恩比提議,世界上如果永遠沒有戰爭,只有一個方法,整個地球統一成一個國家。池田大作也非常贊成,這個理念非常好。那誰來統一全世界?湯恩比說,中國人首選。為什麼?中國人有統一的智慧,有統一的方法,有統一的經驗,有統一的效果,到現在它還是統一。別的國家沒有這種智慧、沒有這種方法,中國人有。外國人講的,不是我們自己講的。

  我們自己有沒有?真有。在哪裡?在《四庫全書》裡頭。《群書治要》是《四庫全書》的精華,最精彩的東西在這裡頭,這個東西能統一世界。我們這個書印出來的時候,唐太宗來感恩,我們也不是為他印的,根本對他就不了解,他來感恩,這是他一生當中做的第一樁大好事。《四庫全書》太大了,從哪讀起?從這個讀起,有這個就行了。這是他對千年萬世一切人民最大的貢獻,所以就憑這個,他離開無間地獄。能救世!

  我們讀書要冷靜,要細心去體會,才真正能通達這些大道理。知道我們修學從哪裡下手,從什麼地方契入,我們這一生不辜負自己,會有成就。國家雖然動亂不安,一般說兩百年了,要想恢復正常,能不能做到?能。你只要有智慧、有方法,運用現代科學技術,中國社會我相信一年的時間就可以恢復到太平盛世,不是難事。從哪裡下手?從教學,教學為先。教什麼東西?教《四庫全書》。從哪裡契入?就從《群書治要》。《群書治要》裡頭一共,它的原本是六十五種,就從這六十五種下手,能夠有六十五個專家,就有一部活的《群書治要》。讓這些人在國家電視台開闢一個專道,二十四小時不中斷,把《群書治要》講透,講清楚、講明白,講透。人民知道,從政的官員知道,個個都學好了。官員應該做些什麼事情,講得很清楚,老百姓明白你是個好官員,你做到了;你沒有做到,老百姓指責你、批評你,幫助你改過自新。

  古代帝王,這是講元明清這三代,他們用儒治國,用佛教化人民。所以佛的寺院庵堂,那就是佛的學校,城市、農村到處都有,出家人個個都是老師,個個都在教學,在兩百年前的中國。日本的法師告訴我,他們國家四百年前,日本的寺院庵堂統統講經,我相信。《無量壽經》在日本非常風行,註解在日本有三十多種,中國只有兩種,三十多種都非常可觀。我現在請中西隨功法師,把日本的《無量壽經》古註統統蒐集起來,印一個專集,印成一套書,《無量壽經》日本古大德的註疏,有三十多種。將來學習《無量壽經》的,這是最豐富的參考資料。日本這些大德都在中國留學,多半都是善導的學生,接受祖師親自傳承的,智者大師的學生在日本很多。但是現在學習的人很少了,專攻的幾乎沒聽說。

  所以,無論什麼人,只要一門深入,鍥而不捨,十年他就是現代的祖師,現在人稱為專家學者,他就成為專家學者。專攻《無量壽經》,十年之後這個人就是無量壽佛。專攻彌陀三部,《彌陀經》三個註專攻,蓮池大師的《疏鈔》、蕅益的《要解》、幽溪的《圓中鈔》。如果是十年就這三樣,到處講經就講這三種,三個註解,十年之後這個人是真正阿彌陀佛再來,阿彌陀佛的化身。十年專攻觀音三經,他就是觀音菩薩。觀音菩薩三經都是附在大經上的,不是獨立的,《法華經》裡頭「普門品」;《華嚴經》裡頭,觀世音菩薩,就是善財參訪觀世音菩薩這一章,他好像是代表第七迴向;《楞嚴經》上,「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這三種,我們有三種古註、經註合訂本,專搞這一部東西,那就是觀世音菩薩再來。不要搞多,搞多了什麼都不是,精神、心力都浪費掉了,他不能專注。

  老祖宗教我們的東西好!中國東西跟西方不一樣,西方是廣學多聞,什麼都學,中國是學一樣,專精一門。一門專透了,門門都通了,這妙不可言。這個跟外國人講他不相信,沒有這個道理,他沒聽說過。但是中國人的成就,看古人,比比皆是。有沒有老師?沒有老師。孟子學孔子,孔子已經過世了,孟子怎麼學?學孔子的著述。孔子的著述留在後世,他專門讀這個,一門深入,真叫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讀通了,再去參學,找哪些人?找孔子的學生,還有在世的,直接跟孔子學的學生還有一些在世的,跟他們請教,得到他們的印證。這叫私淑弟子,老師過世了。成就超出孔子當時親自教導的學生,他超越了。你看,人家不說、不提別人,都提孔孟,說明孟子在孔子弟子當中他超越了。

  這個端開得好,以後用這種方法成就的人很多,世世代代都有。比較著名的,司馬遷,漢朝大文學家,留下來的著作,最有名的《史記》,《史記》是他寫的。他的老師是誰?左丘明,跟孔子同時代的,早就不在了。那我們就知道他怎麼學的?《左傳》,他一生專攻《左傳》、專學《左傳》,學得非常像,成為漢朝首屈一指的大文豪。唐朝,唐宋八大家,第一個韓愈,韓愈學誰的?學司馬遷的,司馬遷的私淑弟子,就是專攻《史記》,韓愈是從《史記》出來的。一生就學一樣,真搞成功了。我們今天要恢復傳統文化,要做古人的私淑弟子,他的東西留下來了,一門深入。

  我在晚近,這我親眼看到的一個人,台灣天主教的方豪神父。那個時候我住在韓館長家裡,他的教堂跟韓館長很近,巷口一進去,很多人去過的,一進去就是他的教堂,旁邊有個小巷子,韓館長最後一個單位。所以我跟方神父就很熟。他初中畢業,當時他是神父,主持這個教堂,同時他是政治大學文學院的院長,中央研究院的院士,初中畢業。他成就什麼?也是古人私淑弟子,他是專攻《宋史》,二十五史裡頭一種,宋朝的。宋朝的事情你問他,他如數家珍,一生專門搞這個。宋朝典章制度、風俗習慣,他講得頭頭是道,沒有人能比過他。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行!沒有學歷不要緊,沒有學位無所謂,有真材實料。搞真的,不要搞假的,人家是真佩服你,你是真有學問。

  我們今天著急了,中國傳統能不能傳留下去,就在我們這一代。我們這一代不幹,往後想幹恐怕都不可能,這就有可能斷絕了,世界四大古文明最後一個也消滅了;我們肯幹,做出犧牲奉獻,能把它拯救過來,還能夠繼續發揚光大。所以這是樁好事,真正好事,對於中國中華民族來說,是一樁非常偉大的貢獻。《群書治要》一共六十五種,裡面選擇一種專攻,十年決定成就。專攻,不必去找很多參考資料,為什麼?那會把心搞亂了。聽一個老師講是一條路,聽兩個人講、看兩種註子是兩條路,看三種註子是三叉路口,看四種註子是十字街頭,就把你搞亂了,到底哪個是。你完全跟著別人轉,這是中國人最忌諱的。

  所以我跟老師,到台中頭一天跟他見面,想跟他老人家學習,拜他做老師。當時他就給我三個條件,這三個條件答應,行,歡迎,他教我;三個條件不答應,你另求高明。三個條件是什麼?第一個,你過去所學的,包括我跟老師學的、跟章嘉大師學的,他完全否認,那個都要丟掉,從今天起跟我學。聽經只能聽我一個人講的,任何法師、居士大德講經不准聽,只聽他一個人。這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從今天起你看書,不管是佛書、世間書,沒有經過他同意不能看。這第二個條件。我們當時聽了,感到老師好像心目當中沒有別人,好像狂妄自大。學習東西,一門深入,不可以同時學兩樣東西。旁聽可以,他開的課很多,你喜歡旁聽行,一定專攻一門。最後我答應了,我接受了。接受之老師說了,有期限,五年,五年決定要遵守。到以後時間久了我們明白了,佛教裡頭五年學戒,不是學戒律,就是這個教的,拜老師就是這個規矩五年,基礎才能紮得穩。老師的話只有乖乖聽,不能辯論,你說從前章嘉大師什麼,我不承認,不承認。你不能辯論的,你只有聽他的,他對你負責任,指錯路了他背因果,對老師要有決定的信心。現在這種老師找不到了,沒有了,學生也找不到了;換句話說,聖學就斷絕了。

  但是這種方法,我們曉得,我到以後到新加坡,老師往生好多年了。我在新加坡,演培法師,老朋友了,也是老前輩,請我吃飯,邀請我到他們的道場給信徒講開示。我們在小客廳聊天,講到他是沙彌出身,十幾歲就出家了,跟諦閑老法師,諦閑老法師也是給他這個約法三章。我聽了之後吃了一驚,原來不是老師的,是中國古來祖祖相傳的。我以為是老師個人的,不是的,諦閑法師對演培也是這樣的。但是演培沒有聽,偷偷的溜了,開小差跑掉了,跑去跟太虛,可惜。他如果說堅持跟諦閑,他是天台宗一代祖師,這人很聰明,可惜搞新的玩意。因為太虛法師辦閩南佛學院,在廈門,仿照外國大學的方法,他喜歡這個,跑去了,叫真可惜!所以這個緣如果不能掌握,就錯了。在台灣,老師說五年,五年之後我跟老師講,我這五年很有受用,還不夠,我說再延五年,老師笑笑。所以我守他的約法十年,那個根才能不動搖。真幹,只要一門深入、鍥而不捨就有成就。

  我們底下這一代,現在我們看到了,果清,你看一條路,就戒律,一門鍥入,今天世界第一人;他不是台灣第一,中國第一、世界第一。你只要搞一門,十年、二十年肯定世界第一,得有耐心,戒為無上菩提本。中國佛教如果慢慢興旺起來,肯定要辦佛教大學,我如果有這個緣分,我會推薦果清做佛教大學律學院的院長。我還會建議,不是律學院畢業的不能學教,每一個宗都成立一個學院,但是這個學院的學生必須律學院畢業才行,它是基礎。無論出家在家,在家要想講經、要想弘法,也要律學院畢業。佛教就上軌道了,就會受到社會大眾尊重,真有道德、真有學問。古時候出家人受到帝王的尊重,文武百官的景仰,是什麼?他真有學、真有德。考試,出家考試這個制度是順治廢除的,順治為什麼廢除?這是他的私心,因為他要出家,他出家的時候沒有經過考試怎麼辦,他不能出家。所以把制度廢除,他的關卡沒有了。但是,當時是有利,流弊後來就發生了,《印光大師文鈔》對順治這個做法批評很多,他是大錯特錯!

  所以今天搞傳統文化、搞大乘佛法,一定要知道沒有老師了,決定要從依古人,做古人私淑弟子,用這個手段來成就自己。自己專攻一樣,十年、二十年,成為專家學者,你才能教學生,培養幾個人,把傳統的學術再恢復起來。佛法亦如是,現在每個宗派都沒有傳人。要苦學、要真幹,有價值,值得做這樁事情。在這個世間,做好事,沒有比這個好事更大了,沒有比這樁好事更真實。

  所以,決定不能夠輕慢戒律,不能小看戒律,不認真學戒律不會成就。那佛這句話是假的,「戒為無上菩提本」,這佛說的,那不就是假的嗎?佛打妄語了,佛欺騙人。「長養一切諸善根」,世出世間一切善根都從戒律生的,戒沒有了佛就沒有了。沒有戒是假佛,終歸會滅亡,沒有禮是假儒,今天禮也沒有了,到哪裡去找一個講禮的老師!老師,我請他講《禮記》,請了多少次?七次,不肯講。告訴我,我講那是白講,誰照做?原來是這麼個原因。確確實實,《禮記》講了三篇,有沒有人落實?真的沒人落實。這個東西在佛經裡講叫行經,教理行果,戒跟禮是屬於行經,是要做到的。老師自己編了一個《常禮舉要》教我們,這是普通現前在這個社會上懂得一點禮節。目的是什麼?人家不討厭你,你在任何場合人家歡喜你,不會討厭你,你懂得禮,懂得尊重別人,懂得尊敬別人。這是禮的皮毛。

  我們提倡《弟子規》,這個原因是從大陸有些人提倡讀經,小朋友讀經,小朋友讀經出了問題,好像不少年。出了什麼問題?小朋友對於四書五經有人能背的,結果發生瞧不起父母、瞧不起老師。這個問題浮出來之後,王財貴先生到香港來見我,那個時候我住在跑馬地,談到這個事情。我就告訴他,要從《弟子規》下手,要從《感應篇》、要從《十善業道》,這個教起,孩子他懂禮,他知道怎麼做人。中國古人講知恩報恩,誰對他有恩?把他生下來帶大,父母。古人能做到,為什麼今人做不到?古人考中狀元,回家第一樁大事祭祖先,不忘祖宗之德,不忘父母之恩。祭祖之後就得去拜老師,不忘師恩。老師是哪一個?啟蒙的老師,不是拜成就他學術的老師,啟老師。就是我念小學一年級那個老師,拜他,他是根。對這個老師都尊重,當然所有老師都尊重。這是中國教育。

  教小孩的時候沒有別的,端正心念,要把小孩的愛心激發出來。中國的教育是愛的教育,源起,我講過很多次,源於父子有親。父母對兒女那個親愛是天性、是自性,在佛法講是自性,這比什麼都重要。這不是哪個人教的,沒有任何力量壓迫你的,全是自動自發,這天性。古人有智慧,這是好事,怎樣把這個親愛,這種天性的親愛,保持一生都不變,那就要靠教育。教育教什麼?就是這個愛心永恆不變,而且發揚光大。從愛父母,擴大,愛兄弟姐妹、愛祖父母、愛堂兄弟、愛族兄弟,愛這個家族,然後再擴展,鄰居、鄰里鄉黨,到最後,凡是人皆須愛。

  所以中國教育裡頭沒有競爭,只有讓,愛的裡頭一定是讓。從小學忍讓,長大懂得謙讓,要謙虛,是美德,踏進社會,懂得禮讓,一路讓到底,所以它社會安定、社會和諧。不可以有競爭,一競爭就完了,什麼毛病都發生出來。戰爭,為什麼會有戰爭?競爭!武器競爭,大家都發展新武器,都製造大殺傷力。這個東西製造這麼多,老師說的,不是好事,造這麼多,總有一天用上了,用上就是世界毀滅。那這個世界毀滅不是自然的,是人為的。只要有一個國家競爭,別的就要競爭,不競爭怎麼辦?家家都有核武,出事的機率就大了。

  人真正要覺悟,把這些核武銷毀,把用在軍事競爭這個費用,幫助老百姓提高他們的生活,提高他們生活當中舒適的環境,這是好事。多多辦教育,少搞這個東西,這個東西是殺人的東西,果報決定在阿鼻地獄。原子彈,外國人發明的,中國人,懂得這個技術決定不會說出。這就是中國人的思惟跟外國人不一樣,中國人講求積德,為萬世開太平,不會把這個世界造成亂世。不能競爭,沒有競爭就不會有鬥爭,沒有鬥爭決定不會有戰爭。人與人應該相親相愛,和睦相處。這個事情,我們人微言輕,喊破喉嚨,效果不彰。最具有影響力的人,一個是國家領導人,一個是媒體主持人,這兩種人影響大。媒體每天播放的是什麼?貪瞋痴慢、殺盜淫妄,讓群眾統統學會了。

  今天我們看到中國有轉機,中國國家領導人自己做好榜樣,有救了。我前天到深圳去訪問,聽說習主席到深圳視察,住三星級的旅館,吃飯四菜一湯,非常簡樸,這個頭帶得好!現在四星級、五星級的旅館叫苦,沒人去住了。我傳了一句話,最好用它來辦傳統文化論壇,它不就興旺起來、就有人住了嗎?多做好事,財愈布施愈多,要走正道,不要走邪道。四菜一湯很好,我說我們淨宗同學首先響應。現在過年了,今天三十,明天初一,我們的年飯四菜一湯,不要浪費。主席帶頭,我們馬上跟進。我們出外旅行,也不要再去住四星級、五星級了,跟主席一樣就很好,三星級就可以了。坐飛機別去坐頭等艙,浪費,體力好,經濟艙很好;實在需要的話,頂多商務艙,不能再升級了。要節儉,把這些錢節省下來多做好事,多幫助窮苦有災難的人,這就對了。反腐倡廉教了好多年都沒有效果,為什麼?領導人沒幹。這次我相信有效果,他帶頭幹。所有一切浪費全部都取消,聽說會議的時候,以前布置的一些花,鮮花,統統不要了。會議時間縮短,四個小時會議縮短兩個小時,不要說廢話。聽說報告的時候不要有講演稿,講演稿寫好了是說假話,叫你說真話,完全不用講稿。我聽了,國家有救了,我們無限的歡喜。

  我也聽有人說,將來可能會邀我回國。我向大家宣布,我就住香港,我不回去,但是請我去講經可以,我會到處講經。中國這麼大地方,每個省,一個省還不行,那麼多的省,或者二、三個省做一個點,幾個大城市,我進去講經,不超過半個月,一年一次。這樣什麼?於當地的佛教不產生影響。我決定不會去做住持,也不會當什麼會長。八十七歲了,快要死了,所以我念佛往生擺在第一,其他的我統統不幹了。我講經就講《無量壽經》,除這一部經之外,我沒有第二部經可講的,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國內、國外請我講經,統統是《無量壽經》,接著講。世尊講《華嚴》,七處九會,他七個地方講,開九次法會,這是我們好榜樣。我這一部《無量壽經》大概不止七處,也不止九會。好!大家無量壽,全國無量壽,全世界無量壽。國外兩個地方,馬來西亞跟斯里蘭卡。斯里蘭卡我一定要去,因為他們的佛教落實了,我們只是口頭上說說,沒做到,他們全國人民做到了。雖然是小乘,總統心量很大,法師心量也很大。小乘是大乘的基礎,沒有小乘不能學大乘;有小乘基礎,大乘才能紮根。所以,這個地方一定要去,一年最少要去講一個月到兩個月,馬來西亞亦如是。

  國內將來請我講經也是這個方式,但是時間短。多講幾個地方,一個地方不超過四十八個小時,依這個標準。一天四個小時,十二天,十二天我就搬到另外一個地方,也講十二天。這樣很好,皆大歡喜。在哪個道場講經,人家供養我的錢全部歸這個道場,我一分都不帶。我連旅費都不要,這個我自己還有能力負擔,邀請我,旅費都不需要,乾乾淨淨。主席提倡養廉,我們把廉潔做到,不收一分錢供養,也不給人做皈依,不拉信徒、不收供養,大家心就安了。不安的,就怕你來又收供養、又授皈依,把我們信徒拉跑掉,錢都帶走了,這是最害怕的。我很了解,所以我不會做這個事情,就是沒有機會,什麼都不干擾,就是講經。平民身分,講完了就回香港。我在香港定居,哪也不去了。所以希望大家了解。

  難得國家有這麼好的一個領導人,我們在後面追隨,這國家肯定國運昌隆,肯定社會會走向安定和諧。前面胡主席提的八榮八恥會落實,不是一句口號,有領導人帶頭,八榮八恥就變成事實,變成社會道德。沒有人帶頭,是一個口號,只是說說而已,做不到,只要有人帶頭就行。我們淨宗學會的這些同學們首先響應,依教奉行,也要學極樂世界,在中國,點點滴滴圓明具德。

  「是以此四句列於願首」,四十八願開頭用這四句經文,「表以下一一各願莫不如是」,這個意思好極了!我們希望將來所居的國土,人民共和國,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有這麼好的國家領導人,這個目標會實現的,向極樂世界學習。首先要把佛搞清楚,現在對佛教產生誤會太嚴重。這個難怪,我在年輕時候也不相信,也非常反對。跟老師學哲學,在哲學概論裡頭最後一個單元,他給我講的佛經哲學,我這才認識佛教。原來佛教不是迷信,原來佛教不是宗教,它是什麼?它是教育,用今天外國人的話說,它是多元文化的教育。是教育,我們現在完全能夠體現到,為什麼?宗教裡頭要有神,佛教裡頭沒有神。宗教頭一個條件,要有個創造宇宙主宰的神,佛教沒有。

  佛教,佛的這個意思,佛、菩薩、阿羅漢,跟中國人講聖人、賢人、君子意思相同。當年為什麼不這麼翻譯?是因為中國聖賢君子跟佛、菩薩、阿羅漢要求的條件不一樣,佛、菩薩、阿羅漢條件比我們中國聖賢君子高,因為他要斷煩惱,中國不要斷煩惱。斷見思煩惱才是阿羅漢,就是說這個學位才能拿得到,不是說你讀多少,與這個不相干,它是要你真幹。放下塵沙煩惱,這菩薩;放下無明煩惱,這叫佛。這個條件跟中國聖賢君子完全不相同,所以它要求的條件高。它是教育,它不是宗教,但是如果用中國宗教的文字來說,那它就是標準的宗教。中國宗教這兩個字,從文字上來看,宗是什麼意思?我們查查字典,宗有好多個意思,最重要的有三個,第一個主要的,第二個重要的,第三個尊崇的。教也有三個意思,教育、教學、教化。這兩個字合起來,是什麼?主要的教育,全人類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那佛教應該排在第一個。

  佛教裡頭沒有造物主,他講到萬物從哪裡來的?是你自己心裡變現出來的。這個道理就太深了,是你起心動念變出來的。這個問題,佛就講了一輩子,把它講清楚、講明白了,被今天的科學家承認了。今天量子力學家他們承認,他們最近三十年研究所得到的結論,佛經上全有,他們感到很驚訝。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究竟是怎麼回事情,他們有研究的報告,跟佛經上相同。所以,佛經不但是最高的哲學,同時也是最高的科學。最高的科學跟哲學能解決一切問題,這一切問題,是最高的智慧,最高的慈悲心、愛心,有圓滿的智慧、圓滿的慈悲才能解決問題。今天科學走偏了,這是量子力學家承認,走偏了,偏到哪?偏到物質,物理。把學術分作兩分,物理、心理,這就是錯誤,這量子力學家說的。物跟心是一體,不能分,分開,現在出毛病就是分開的。怎麼辦?物理不能解決物理問題,要用心理解決物理問題,所以提出「以心控物」。我們的心正常,物質現象就恢復正常,這個我們在學習當中也常常談論的。所以,我們的心要正常,決定不能反常。正常的標準,是中國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正常的;在佛法,是五戒、十善、三福、六和、三學、六度,這正常。只要循著這個正常,人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事業順利,國泰民安,世界大同,能產生這個效果。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註-第170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三十六頁,倒數第二行,從第一句看起:

  「妙顯極樂世界一塵一毛悉皆圓明具德。是以此四句列於願首」,四十八願的開端,「表以下一一各願莫不如是。一一之願皆是為眾生,一一之願皆是彌陀本妙明心之顯現。一一之事相皆是清淨句,皆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念老這些開示說得非常好,把四十八願融成一體,一願即是一切願,一切願即是一願,一多不二,一多相容,悉皆圓明具德。

  彌陀五劫修行結成大願,皆是為眾生,特別是為六道眾生,以六道眾生為主。上面到三乘,乃至於等覺,這是附帶的。無一不是一生成就,速證無上菩提。所以,願願都是阿彌陀佛本妙明心的顯現。本妙明心我們見不到,從本妙明心流出四十八願,我們就見到了。本妙明心沒有形相,變成四十八願就有形有相,我們都能夠見到、都能夠聽到。四十八願變成極樂世界依正莊嚴,讓我們的六根都能夠體會到,所以,一一事相皆是清淨句。這是《往生論》上所說的,清淨句就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也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首數句之文意為,我若證得如來果覺」,這個我是阿彌陀佛自稱,這個時候他的地位是法藏菩薩,說我要能夠證得如來的果位。「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即已究竟成佛」,無上正覺是究竟成佛。「是時我所住持之佛土」,這個佛土用我們現在的話是道場。極樂世界不是天堂,比天堂還殊勝。如果真的是個國土,極樂世界有國王、有天王、有上帝,它全沒有,跟我們平常所講的欲界天、色界天不一樣。欲界天有天王,我們中國人稱忉利天天王為玉皇大帝,有皇后、有大臣(文臣武將)、有士農工商。極樂世界全沒有,佛這麼多經裡面給我們介紹極樂世界,沒有說極樂世界有天主、天王,沒說過,也沒有說過極樂世界有士農工商。

  所有的人往生到極樂世界皆作菩薩。菩薩是什麼?學生。菩薩、聲聞、緣覺、天人都是學生。如果我們把它分成三個班,菩薩是高級班的學生,聲聞緣覺是中級班的學生,天人是初級班的學生,確實有這個情形。但是實際,生到極樂世界統統作阿惟越致菩薩。也就是說,把大家的學習統統提到高等,中下等全都變成高等,這是極樂世界無比的殊勝。只要生到極樂世界,你的智慧、神通、道力,確確實實跟法身菩薩平等,這是其他世界裡沒有的,只有這一家。我們能相信嗎?可以相信。為什麼?理上講得通。

  淨土依憑的理是什麼?就是《觀無量壽經》上講的兩句話,「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是淨宗淨土它的理論根據,也就是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本來是佛,你為什麼不能作佛?當然能。你在其他諸佛剎土裡頭沒有這個緣,極樂世界的緣殊勝,這個緣是阿彌陀佛造成的,他給我們做增上緣。四種緣,親因緣我們自己有,親因緣就是是心是佛,本來是佛,這親因緣。所緣緣,我們念念都想成佛;不像這個世界人,念念想發財、想升官、想得到五欲六塵的享受,這個東西都是六道裡頭事情,他不緣佛。我們念念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為什麼?就是想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幫上忙了。為什麼?他那裡有最好的學習環境,阿彌陀佛親自教誨,我們想用什麼方式都能做得到。如果我們想阿彌陀佛只教我一個人,行不行?行。阿彌陀佛有本事分無量無邊身,分個身去教你,分個身去教他,他都做得到,有這個本事,很容易。所以得到他的本願威神跟無量劫修行功德的加持。他方世界沒這個事情,阿彌陀佛真正慈悲到極處。

  我深深體會到,到極樂世界,你進入阿彌陀佛的講堂是學生,你離開這個講堂就畢業、就成佛了,就這麼快。這個講堂裡頭,你要知道修行的時間長短沒一定,完全看你自己。你自己勇猛精進,時間就縮短,很快就畢業。如果自己懶散一點不能精進,時間就長一點。它最好的長處在哪裡?它不休息,它那個地方的身體跟這個地方身體不一樣。這個地方身體是阿賴耶的相分,我們肉身是阿賴耶的相分,我們起心動念是阿賴耶的見分,是把這個東西拿來,我們認為是自己,這全錯了!這個錯誤就是見惑、思惑。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身體通過蛻變,什麼時候變的?我們這個地方去,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們,接引時有一朵蓮花,這個蓮花是我們自己念力成就的。阿彌陀佛本願是因,是蓮花的因,我們發願往生到極樂世界,這是緣。我們只要發這個心求生極樂世界,七寶池裡頭就長一個蓮花,這個蓮花有我們的名字在上面,決定不會錯的。到往生的時候,佛就拿這個蓮花來接你。這個蓮花是法性土,不可思議,法性沒有生滅。我們現在的心,念頭有生滅,你看前念滅後念生,生滅法。我們的身體也是有生滅,阿賴耶的相分、見分統統有生滅。彌勒菩薩給我們說得很好,生滅的頻率是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在波動。每一個波動就是一個生滅,而且每一個波動是不相同的,沒有兩次波動是完全相同的,就是大同小異。我們的身體,經上常講分段生死、變易生死。分段是什麼意思?分階段的。大的階段,最大的階段是你出生到死亡,這是一期。死亡之後,你又去輪迴、又去投胎,那是第二個段。要給你細一點分,在這一生當中就分段,你看看少年,由少年變成青年,青年變成壯年,壯年變成老年,都是一去不復返的,這就一段一段的。

  過去我在台中,老師跟我們講歐陽修的「秋聲賦」,這篇文章很有名,收在《古文觀止》裡頭。他很感慨說人生之秋,人有春夏秋冬,那就四個階段。從出生到二十歲,這二十年,人生的春天;二十歲到四十歲,人生的夏天;四十歲到六十歲,人生的秋天;六十到八十,人生的冬天。八十以後就沒有了,能活到八十歲人不多,但人生就像春夏秋冬四季。到了秋天快結束了,要提高警覺,警覺就是要辦自己來生的事情,這一生快走完了,來生怎麼辦?要真正反省懺悔、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來生比這一生更殊勝,這就對了,來生不如這一生錯了。

  有機會要多做好事,要提升自己。機會是有緣,過去生中有福報,這一生遇到增上緣。或是大貴,你做了高官有權有勢,或是大富長者,你要利用這個機會多做好事,來生往上提升,是大幅度的提升,容易。平民,要真正覺悟、要真正發心,雖然不能做很多的大好事,你那個心要純善,也能夠把自己向上大幅度提升。地位低沒有關係,你的心地善良,完全為別人,沒有為自己,來生的地位一下就提升上去。

  佛講三種布施,《了凡四訓》裡頭有個故事,一個貧窮的女孩子,在寺廟裡頭捨兩文錢。那個兩文錢的功德,以後果報就做了王妃。為什麼?真誠心。所以,積功累德論心不論事,事上少,心大、心純、心善良,果報不可思議。反過來,行惡也是這樣的,看到這個惡好像不怎麼大,可是你的心非常惡,不善,怨恨,小小的惡果報變成大惡。大乘戒裡頭論心不論事;小乘戒論事不論心,果報都不大;大乘,大善好,大惡就太可怕了,大惡在地獄,在這品經裡面後面會說到,會詳細的說明。

  極樂世界跟諸佛剎土不一樣,那個地方純、清淨,純淨純善,彌陀功德之所成就。他修行的時間長,累積功德是無量劫,諸佛國土裡面參訪是用了五劫的時間,都很長的時間,一個佛土都沒有遺漏。我們這個釋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當然也來參訪過。像我們這個國土裡頭不善的事很多,不善的果報也常見,這些不善的阿彌陀佛統統不要;我們也有善的,善的他都要、他都擷取。所以,這個世界是集一切諸佛剎土真善美慧之大成,真正不可思議。它是一個學校,它是一個道場,非常理想的修學環境,老師無量壽,學生也是無量壽,無量壽就說明你有足夠的時間。不像在六道,壽命都很短,還沒有修成壽命到了,這無可奈何。經過一番生死,這一生所修學的,一次生死大概都忘得差不多了。很多人忘得乾乾淨淨,來生要從頭再來,你說多麻煩。生生世世功夫沒成壽命到了,這個在四種魔裡頭叫死魔,是這個意思,壽命到了。極樂世界沒有這個苦,無量壽,佛無量壽,佛弟子個個都是無量壽,統是法性身,沒有生滅的現象。因此,他不需要飲食、他不需要睡眠。

  極樂世界沒有夜晚,光明世界。光明從哪裡來的?身上放光,佛身放光,每一個人身都放光。不但人身放光、佛身放光,樹木花草放光,居住宮殿放光,山河大地放光,一片光明沒有夜晚。我們這個地方是一晝夜,叫一天。極樂世界沒有晝夜,極樂世界沒有時間,那個地方的人不需要時間,說過去、說未來統統在當下。過去千年、萬年、一劫、十劫、百劫都在眼前,你統統能看見,人在那裡活動你也都看到,你可以跟他們融成一片,也可以不必理會他們,這說過去。也能看到未來,未來十年、百年、千年、萬年也在當下。

  預言,什麼預言靠得住?神聖所說的靠得住。那釋迦牟尼佛對我們今天這個世界知不知道?知道。有沒有預言?有。經上講得很多,經上講的五濁惡世,不就是講今天嗎?濁是染污,今天這個地球染污到極處了,嚴重的染污,居住在地球上的人,身心都受染污,這佛在經上講五濁惡世。我們初學佛的時候,六十年前看到經上講的五濁惡世,我心裡想到釋迦牟尼佛說得有點過分,這世界是濁惡,不像,沒這麼嚴重。我們今天來看,對釋迦牟尼佛說的,沒話好說了,他講得真準,一點都沒講錯。什麼原因?他看到的。這就證明時間是假的,人家能看到過去、能看到未來。

  這個世界還能不能好?能,佛也說了。佛怎麼說的?佛說他的法運一萬二千年,釋迦牟尼佛滅度到現在三千年,後面還有九千年。九千年這麼長的時間,這個社會有好有壞、有起有落,它是波浪形的,不會一直壞下去,所謂否極泰來。我們今天叫做否極,往下去就是泰來。這是我年輕的時候,提出這個問題請教章嘉大師。他告訴我,現在是走下坡,快走到底了,慢慢就回頭向上了。不像外國人所說的,外國人講世界末日,沒有這回事情。佛法裡頭有興衰、有變化,不至於毀滅。毀滅有的,毀滅講星球成住壞空。我們現在是在住劫,這個時間很長。住劫是中劫,這個中劫一共有二十個小劫。一個小劫,通常我們講人壽命增減,一個增減是一個小劫,二十個增減叫二十個小劫。這一個星系,不僅是這個地球,是星系,大星系,我們講銀河系,銀河系有成住壞空,這個天文學家知道。太空太大了,銀河系在太空裡,比例來說很小的一塊,真的像一塊雲彩一樣。這個雲彩有聚有散,散了這世界就沒有了,這個銀河系就沒有了。

  可是這裡頭有一種能量主宰它,這能量是什麼?念力。近代科學家發現,告訴我們念力的能量不可思議。我們要善用念力,這個能量太大太大了,能改變世界、能改變星系。那我們個人身體就不必懷疑了,可以改變我們的身體。身體不健康有毛病,念力純淨純善,我們病毒的細胞就恢復正常,不要用醫藥、不要打針,什麼都不需要,就是念力。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雖然沒見過,但是經本、古大德註疏裡頭我們能看到。

  修禪定的人,他沒什麼運動,我們對於虛雲老和尚知道得比較多一點。老和尚一打坐,不知不覺他就入定了,這一定,半個月、一個月就坐在那裡不動。他也不要吃飯、也不要喝水,他也不需要上洗手間,出定的時候精神飽滿。坐在那裡,坐了十天半個月,常事。這對虛雲老和尚是家常便飯,常常有的事情,有的時候時間久,三個月。身體為什麼那麼好,沒有毛病?他到香港來過,我一九七七年來香港講經,這邊同修告訴我,虛老和尚到這邊來,就是一九四九年。國民黨政府退到台灣,虛雲老和尚來到香港,大家想留他長住,給他建了個精舍,我去看過。精舍也建在新界郊區,鄉下,風景很好。老和尚在那個地方住了一個月,告訴大家,這個地方太繁華,不是修行人住的地方,我還是回到國內去,他回去了。回去幹什麼?代眾生苦。可以在這邊,大家都喜歡他、都歡迎他,不肯住。他對國內的情形他了解,不是不知道,他多受一分苦,希望大陸災難就減一分,這個不得了。一百二十歲圓寂的,他如願以償生兜率天,他的願望親近彌勒菩薩。

  我讀過他的《年譜》,很受感動。他曾經在定中到達兜率天,彌勒菩薩告訴他,你的任務還沒有完成,你還得下去,時候到了再來。有幾個朋友,認識的人,往生了在兜率天,他都見了面。他們是跟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將來到這個世界來成佛,他們這批人來就像釋迦牟尼佛的弟子,舍利弗、目犍連,就是這些人。這是修彌勒淨土,彌勒淨土難,沒有禪定去不了。彌陀淨土容易,不需要那麼深的禪定,都能去。有人說彌勒淨土近,兜率天離我們很近,極樂世界離我們很遠。很遠容易去,很近不容易去,他要求的那個條件我們做不到。修彌勒淨土,我們這一輩的有幾個人,都沒修成,走的時候都不好。

  我們心裡很清楚,為什麼不念佛?如果你在極樂世界,彌勒菩薩要來成佛,你有悲心,跟這個世間有緣,你來做彌勒佛的弟子太容易了。而且比兜率天一定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那是什麼?兜率天跟極樂世界不能比。又何況阿彌陀佛被一切諸佛承認的,「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彌勒菩薩還沒有這個頭銜。所以要知道善於選擇,選擇極樂世界,等於說一切諸佛剎土你隨意可以往返。你要去親近這尊佛,佛跟你有緣,做他的大弟子輔助如來弘法利生,做得到。而且在極樂世界,實際上還可以分身去幹這個事情。自己的本身在阿彌陀佛講堂沒動,分身到十方世界,用無量無數的應化身供佛聞法,福慧雙修,成就自己。同時可以示現像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度化眾生。這是極樂世界的菩薩個個都有這個能量、都有這個神通。我們真搞清楚、搞明白了,就知道怎麼選擇。

  我們在此地看到,現在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成佛已經十劫,十劫不算長的時間。這十劫度無量眾生,我們得包括在內,一心嚮往,沒有第二個念頭。所以,這個學習環境「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以上數句,總表極樂世界之微妙殊勝,故於第一願首宣說之」。在第一願首把這四句經文在這裡宣說。「以下則分敘四十八願各各內容」,經分二十四章四十八願。下面別顯,別顯分十一段,第一段「國土殊妙」。底下括弧,這個第一是第一願,「國無惡道願」。經文:

  【無有地獄。餓鬼。禽獸。蜎飛蠕動之類。】

  『禽獸、蜎飛蠕動之類』是畜生,合起來說,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沒有三惡道的國土,《華嚴經》上說有,不只極樂世界一處,有不少,有三惡道的國土也有很多。為什麼會有這些情形?諸佛本願不一樣,有人喜歡到很苦的那個地方去幫助這些苦難眾生,有些不願意到這些地方。所以,每一尊佛在因地上願心不相同,成佛感的果報不一樣。顯示出阿彌陀佛無盡的慈悲,幫助苦難眾生。

  我們看註解,下明,以下說明,「我此佛剎中,無有地獄、餓鬼、畜生」,經中常以禽獸、蜎飛、蠕動之類表畜生道,沒有三惡道。『地獄』,「此為漢語」,這是中國人說的。「梵語為那落迦、泥犁」,這在經上也看到的,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地獄。「《攝大乘論音義》曰:此譯有四義」,這個解釋有四個意思。第一個「不可樂」,這裡頭沒有樂;換句話說,它只有苦,它沒有樂。地獄四個意思。第二個「不可救濟」,這裡面人的根性非常頑固不能回頭,佛菩薩救不了,苦不堪言。另外有一種,在地獄裡面他覺悟了,他懺悔、他回頭了。應該是一懺悔他就離開地獄,但是他那個冤親債主太多,不讓他離開,你殺他,他問你索命,你奪取他的他要來跟你討債,這個事麻煩。墮地獄不容易出來,那個地方容易進去,不容易出來。

  我們了解事實真相,這個東西也是自己業力變現的,菩薩再慈悲也無能為力,自作自受。民國初年,章太炎先生在世的時候,曾經做過東嶽大帝的判官。東嶽大帝在山東泰山,他好像管五、六個省。中國全國就五嶽,東、南、西、北、中嶽,這五座大山,五個大鬼王,好像是總督一樣管好多個省。判官相當現在所說的祕書長,權很大,除了他就是判官,地位最大的。章太炎大概是代理,可能是判官不能視事,找他來做代理,他只代個一個月。這一個月,每天晚上要到東嶽廟裡去上班,那是大鬼王,看他鬼道裡頭處理這些事情,審判人的善惡。

  章太炎是佛教徒,心地仁厚慈悲,向東嶽大帝建議,炮烙這個刑罰很殘忍,銅柱子把它燒,燒紅,要罪人去抱這個柱子,他說能不能把這個廢除掉?東嶽大帝跟他說,你自己先到那裡去參觀、去看看,回來再說,派兩個小鬼帶他。他去了,走了很遠,小鬼告訴他到了,他看不見,這一下就明白了。《地藏經》上說的,地獄只有兩種人見到,一個是罪人,他見到,墮落了;另外一個是菩薩,是來度化罪人的,不是這兩種人見不到地獄。所以章太炎見不到,他就想到佛所說的,是自己業力變現的,不是閻羅王建的,造監獄關這些罪人,不是的。所有一切刑罰都是自己心裡變現出來的,實在講沒這回事情。他才完全搞明白、搞清楚了。

  佛經上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一點都不錯。明白這個道理,我們起心動念要謹慎,不要去想這些不善的東西,你有這個念頭,它就跟它相應。人常常想不善的,做惡夢;人常常想善的,起心動念善,他不會做惡夢,這是我們能體會得到的。我們沒有學佛之前常做惡夢,學佛二、三十年之後,惡夢沒有了。為什麼?沒有什麼惡念。抗戰期間我們做流亡學生,睡覺常常做什麼夢?常常做打仗的夢、逃難的夢,日本人在後頭追,我們在前面拼命跑,做這個夢,有的時候嚇醒了。所以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就這個道理,夢是這麼來的。但是有時候有鬼神藉著這個緣來託夢,傳一些信息給你,有的是真的,也有的是不可靠的。

  這不能救濟,佛菩薩沒辦法,不可救濟,是自己業力變現的。佛菩薩叫你自己懺悔,懺悔就是消業障。你多做一分好事,業障就消一分,做兩樁好事,業障就消兩分。起善念、說好話、做好事,業障就消除了。遠離一切邪惡,以真誠心對人。佛跟中國老祖宗都是以真誠心、恭敬心,善心善行。所有宗教裡面都說愛心,佛講慈悲心,慈悲就是愛心。依於真理,這個愛心叫慈悲,不是依感情。依感情的那個愛不是真正的愛,一定要認識清楚。感情的愛不可靠,千變萬化。慈悲可靠,佛的愛心永恆不變,違逆了佛陀,佛陀對你還是慈悲。但是慈悲,你的業力太重,你不聽教誨,你就不可救濟。如果真正聽佛教導,依教奉行,叫孺子可教,他的罪業慢慢會減輕、慢慢會化解,這個要懂得。

  第三種「闇冥」,這是講它的境界,它一片黑暗。地獄是黑暗的,有沒有光?有。什麼光?火光,大火。凡是地獄都是一片火海,所以三途,地獄叫火途,地獄總離不開火。火從哪裡來的?瞋恚來的、怨恨來的、傲慢來的。這個東西,煩惱發作的時候你全身發熱,這是火。貪瞋痴,貪心感的是水災,鬼道;火感的是瞋恨,感的是地獄道,火途。三途,畜生道是血途,畜生死都流血,所謂弱肉強食;地獄一片火海,火途;餓鬼是刀途,他生在恐怖當中,總覺得有人要殺他、有人要害他,畏懼。所以用這個做比喻,好像常常感到有人拿刀要殺他。這是三途。第四個「地獄」,地獄是中國人稱的,像監牢獄一樣在裡面受刑,這個牢獄是在地底下。

  「今經言地獄乃其中之一義」,這四個意思裡頭的一個意思就是地獄。「《婆沙論》曰:瞻部洲下過五百踰繕那,乃有其獄」。踰繕那是梵語,就是由旬,由旬也是梵語,是天竺古印度里數之名,就是距離。《維摩經肇註》,僧肇大師的註解。印度的由旬,它有上中下三等,上由旬合中國六十里,中由旬五十里,下由旬四十里。下由旬也叫小由旬,上由旬也叫大由旬,這麼個說法。但是古時候度量衡比現在小,弘一大師他有一部著作,叫《律學三十三種》,裡面就有一種「周尺考」,這是做考古的工作。考證周朝時候一尺有多長,差不多相當我們現在的市尺六寸,這個可以相信。這個經,古籍裡面說人身高大,一丈八尺,那人很高。如果用周尺的話,那要打個對折,一丈八尺大概就是中國尺九尺。現在合成公尺的時候,大概也就是一公尺八、九,兩公尺的樣子,這樣的個子,是個高個子。所以,里也不長,六十里,古時候六十里大概合現在二、三十里的樣子。

  「故常言地獄,以獄在地下也」。這是一個說法。下面說,「但應知者」,你應該知道,「地獄不僅在地下」。地下有地獄,山間也有地獄,海邊也有地獄,曠野也有地獄,樹下也有地獄,空中也有地獄,皆有地獄。「總之地獄有三類」,這裡頭略微介紹。第一種根本地獄,「根本地獄,乃八大地獄及八寒地獄。八大地獄對八寒而言,亦名八熱地獄」。八寒八熱。「瞻部洲地下」,瞻部洲是指我們地球,地球,地的下面現在知道那是一片火海,地心是火,所以,火山爆發你就知道地底下噴出來的是什麼。佛說我們這個地底下往下去五百由旬,算大由旬,一由旬六十里,五百由旬之處差不多到地心。那個溫度太高了,人要墮在那裡頭,罪可有得受了。這個地獄叫等活。「從是依次而下至第八獄」,叫無間,無間在最深的地方。「此八獄乃層層豎立者也」,它不是平立的,它是豎立的,也就是說往地下去一層一層的。

  根據《俱舍論》,這小乘論;兼考《大論》,《大智度論》,這八個獄,裡面說第一個「等活地獄。彼中罪人遇種種斫刺磨擣,苦極身死,然冷風吹之,皮肉還生,等於前活」。墮到這個地獄裡的人遇到種種斫刺,就是刀砍,斧劈他,磨是石磨,受這些刑罰。苦極身死,死了之後,冷風一吹他又活過來了,活過來再受。一次一次的受沒完沒了,苦不堪言,在這個時候他感受的是無量的苦痛。這是罪業感得的苦報,到什麼時候他醒悟過來、認錯,他的罪就輕了,再懺悔他罪就又輕一層,慢慢他就能出來。

  剛才說了,如果是發動戰爭殺人太多,這不通懺悔。懺悔能不能減輕?能減輕,不能出來。為什麼?那些被殺的人不放你。你到哪裡去找這些好人給你做超度佛事?所以超度真管用,如果沒有人給你做這些超度佛事,這些冤家、這些報復的人他不肯捨離你,可以出來也出不來。這就是中國古人常常教導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千萬記住,不要跟人結冤仇,結冤仇很容易,不知不覺,有意無意。但是,怨要解釋開可不容易。那要怎麼辦?對於冤家要原諒他,不放在心上。對於冤家,老祖宗教給我們以德報怨,不能跟他一般見識,他不知道因果,他不曉得事實真相,我們曉得。為什麼我們跟他處得不好?前世不善的因,這一生遇到了,總是看不順眼,宿世有緣。那過去生錯了,這一生我要把關係搞好,轉變,以慈悲對他、以恩惠對他,吃一點虧沒有關係,結要解開,養自己的德行,又把冤情化解,這是真正的智慧。

  一定要曉得,六道十法界都是假的,不是真的,佛在經上比喻,這一場夢,《金剛經》上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何必認真!過去不知道,沒學過佛,當真,結的就有冤仇。現在明白了,明白就要化解,你對我怨恨,我加倍對你好,你不理我,我也不怪你,我們的善心善意永遠不會變更。你對我有成見,我對你沒有意見,久而久之,結就化開了。這些都在日常生活當中,古人說得很好,不是冤家不聚頭,你認識人當中,十之八九都是冤親債主。所以要養成一個心量大,大慈大悲,不記任何人的過失。讚歎別人的優點,原諒別人的過失,這樣子他能夠覺悟。覺悟就會生慚愧心,這個結就可以化解。學佛的人比較容易做到,不學佛的人很難。不學佛的人都有一種強烈的報復心理,那個不是好心,會造成冤冤相報,生生世世沒完沒了,雙方都痛苦,何必!

  更不知道,佛說得好,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跟我是一體,冤親債主跟我原來是一體,一體有什麼好計較的。倫理,倫理是講關係,大乘講得最圓滿。中國古聖先賢講倫理是講一家人,一家人各別不同的身體,只講到這裡。大乘佛法講到是一體就沒得分了。愛人就是愛自己,原諒別人就是原諒自己,不饒人就不饒自己,就這個意思。自他是一不是二,你的問題全化解了,你才真正能夠做到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沒有這種觀念,怎麼做裡頭都帶著有障礙,都有煩惱。這個煩惱就是見惑、思惑,我們想錯、我們看錯。看錯了,有偏見、有邪見、有成見。佛菩薩沒有這個東西,看萬法,萬法是清淨的,萬法是平等的,甚至於在一切法裡頭看出自性,這就叫明心見性。性在哪裡?性不離相,從相上見性。

  等活下面,第二,「黑繩地獄。先以黑繩縛罪人肢體,而後斬鋸」。這個地方都講果,沒有說因。罪人遇到這些惡鬼、牛頭馬面,從哪裡來的?都是自己業力變現出來的。閻羅、判官、無常大鬼統統是業力變的。我們現前的境界,從早到晚遇到一切人事物,要知道也是業力變的。還算不錯,那就是說我們的善業多,惡業少。在地獄裡全是惡業,沒有善業,所以變現的境界統統都是冤親債主、都是對頭,都是不肯饒恕你的,要奪你命的。先用黑繩把罪人捆綁起來,然後依照這個繩子綁的一段一段的來鋸,用刀斬,用鋸鋸。地獄變相圖裡頭有,有黑繩地獄。

  第三,「眾合地獄」,眾是很多的刑具,各式各樣的刑具同時讓你受罪。「眾多苦具,俱來逼身,合黨相害」。像我們看到那個唐太宗的碟片,人家問他地獄的狀況,受苦怎麼受?他就講打頭的、砍手的、砍腳的、挖心的統統都來,苦不堪言!他所說的,那叫眾合地獄。

  第四,「號叫地獄。逼於眾苦,發悲號怨叫之聲」。受苦,叫,聲音非常悽慘。這些狀況,我們小時候見過縣官審案子,民國初年抗戰之前,偏僻地方,政府沒有法院,刑事案件強盜殺人這些犯罪縣官來審。我父親在縣政府擔任祕書的工作,有的時候審案子我們在背後偷偷的看。審問人綁在柱子上,它有刑具,逼供,不肯承認逼供,很悽慘!看到叫你害怕,受這些刑罰。坐在牢裡頭,戴上手銬腳鐐你動彈不得。不僅是怕你逃跑,你逃不掉的,在牢獄裡頭一舉一動都是苦。你戴上這些刑具,比滿清時候,那個我們沒見到,我們聽說枷鎖,木板當中有個洞露出頭來,那更苦。重刑犯、死囚犯戴這個刑具,地獄裡頭就更苦了。

  第五,「大叫地獄。逼於劇苦,更發大哭聲」。這一段註解可以參考我們學院前幾年編的《諸經佛說地獄集要》。我們幾位同學發心用了幾個星期的時間,在《大藏經》裡面找出二十多種,二十五、六種,佛對於地獄介紹得很詳細,有因有果,造什麼樣的因得什麼樣的果報,比道家說得更清楚。這一份資料要詳細講解,確確實實人要真正相信因果報應,不敢作惡。不但不敢作惡,甚至於不敢起惡念。為什麼?起惡念都有果報,不要說造作,輕;起念再有行動,果報就非常重。

  真搞清楚、真搞明白,才曉得諸佛菩薩為什麼教我們念佛?為什麼勸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生到極樂世界這些事情永遠斷掉了,真的擺脫得乾乾淨淨,不再有惡念,不再有這些果報。那這些果報我們雖然沒有親自看見,但是最近這些年來,國內國外附體的現象特別多,在美國有,東南亞這一代,我到日本去講經,問日本有沒有?有,日本人很相信。從附體確實透露了很多信息,你細心去觀察,那信息可以相信,絕對不是人編造出來的,人編不出來,說的過去的事情,無不是冤冤相報。造惡業還有一念善心,對於受苦受難的人有憐憫心,幫助他減輕一點,這個地獄業同樣也減輕。

  下面,第六,「炎熱地獄。火隨身起,炎熾周圍,苦熱難堪」。炎熱地獄一片火海,在這裡頭就是活活的燒死。燒死,風一吹又活了,活了再燒,真的是一天一夜萬死萬生,死生上萬次。真的,你看那個猛火,一投在火裡立刻死掉,風一吹又活了,再燒一次,一天給你燒一萬次,一次生死幾秒鐘。你想這多可怕,不是燒一次死了就完了,不是的。現在的地獄,我們能想像得到,因為地獄是心變現的,古時候沒有核子彈,從核爆死的這個地獄,核能爆炸攝氏度是到幾千度,人在那裡頭剎那之間化成灰了。

  早年投在日本廣島、長崎的核彈是最初製造的,威力是最小的,現在核彈的威力比那個大概超過千倍。當時那一顆核彈,現場死八萬人,以後陸陸續續受核輻射,半年之內也死了很多人,很殘酷。有沒有這種地獄?肯定有。世間人幹什麼就有什麼地獄,地獄無量無邊。戰爭是地獄,人在戰爭死了,那個念頭在戰爭,念頭要不轉過來,打不完的仗。在那個地方死了,現在還在那裡打仗,沒吃、沒喝,沒人祭祀變成野鬼,野鬼沒有善心,害人。人在走運的時候人身有光,我們人看不見,鬼看得見,不敢惹你。你的好運走完了,你的光沒有了,他就欺負你。

  第七,「大熱地獄。熱中之極,故曰大熱」。這一段是屬於八熱地獄,熱到極處,叫大熱。人能夠忍受攝氏多少度?我們的體溫三十八度,現在天氣異常,熱的時候超過四十度,有達到四十五度的,這人間。大熱地獄要把度數加上到四百度、五百度,那個人一進去就死了。可是地獄風一吹他又活了,活了再受,永遠長時間在地獄裡頭煎熬,這多麼可怕!

  最後一個是「無間地獄。受苦無間,無有間歇」。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無間有五種無間。第一種,無間地獄沒有中陰身。一般人死了以後有中陰,經過鬼王審判之後,應該受什麼樣的果報,大概都是由這些小鬼來執行。但是無間地獄沒有中陰,人這裡斷氣,那個地方就墮地獄,沒有間隔、沒有中陰。在地獄受苦,無量的刑罰同時要受,不是一個受了再受一個,不是的,同時受。所以,受刑罰沒有間隔,沒有休息的時候。其他地獄還可以喘一口氣,休息一下,無間地獄沒有,從進去到罪業受滿出來,當中沒有停止、沒有休息的。受苦無間,刑具同時接受,這也是無間的。命無間,那一受人馬上死了,死了他又活過來,地獄裡頭,陰風一吹他就活了,活了再受,一次一次相續不斷。要受到什麼時候才受完?受完這個現象就是你比較清醒了,一次一次的業報把你的罪業消得差不多了,人慢慢清醒過來。清醒過來才知道自己錯了。有這一念,好,這一念地獄就放光了。再真正肯認錯、肯懺悔,後不再造,這個人就離開地獄了。

  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些全是自己起心動念變現出來的,不是真有。「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地獄、天堂都不例外。天堂善心變現的,地獄惡念變現的,極惡的念頭變現出無間地獄。五種無間,墮地獄無間,一斷氣就去了。在佛法裡面講,生天無間,他福報太大,他一斷氣就生天,這大福報的人沒有中陰。往生極樂世界沒有中陰,一斷氣他就坐蓮花走了。受苦無間,時無間,時間一秒一秒接著受的,沒有間斷的;命無間,風一吹就活了,活了再受,沒有間斷的,一定要罪業受完才能出來,這是地獄裡頭最苦的。

  經上說,造什麼業?五逆十惡。五逆有很多種講法,通常我們習見的,佛講得最多的,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這五種罪都是感無間地獄。十惡,十惡你統統造全了,每一條都沾上了。身,殺、盜、淫;口,妄語、兩舌、綺語、惡口;念頭,貪、瞋、痴。這十個俱全,一個都不少,這是無間地獄,不是普通地獄。十個,你還有二、三個沒有,就是一般的地獄。十個統統都有就是無間地獄,五逆十惡。五逆罪極重,無法形容。五逆裡面以破和合僧這個罪最重,比前面四種還要重。五逆裡面最輕的是殺父親,殺母親比殺父親的罪重,殺阿羅漢比殺母親的罪重,出佛身血比殺阿羅漢的罪重,破和合僧比出佛身血的罪又重。

  現在和合僧有沒有?沒有。破和合僧念頭有沒有?有。破和合僧的行為有沒有?有,但是破的不是和合僧。有沒有罪?當然有罪,罪可以減輕。如果真正是和合僧團,那個罪就重了,那沒救了。這種念頭最好不要有,不管他是真出家、是假出家,與我們不相干。他既然是個三寶的形相,我們對他恭敬就好,普賢大願,第一願禮敬諸佛,我們做到。第二願稱讚如來,他不善的地方不稱讚,有禮敬、有供養,沒有稱讚。普賢菩薩教給我們,不必去毀謗,更不可以造謠生事,不管怎麼樣,他還略略帶一點佛的形象,所謂不看僧面看佛面,不要讓人因這些事情而批評佛法、誤會佛法,罪業就形成了。這些日常生活都會碰到,我們得小心謹慎。

  最善的念頭,無比殊勝的念頭無過於念阿彌陀佛,起心動念為什麼不念佛,管這些閒事。這些閒事全是假的,全是一場空。常常記住,有這個念頭起來,念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念一句《金剛經》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我管這個幹什麼。為什麼不念佛,念佛就好,念佛什麼問題都解決了,真正幫助自己向無上道,真正獲得永遠的解脫。管這些閒事錯了,該管的我們管,不該管的決定不要管。常存恭敬心、真誠心、慈悲心、憐憫心、念佛心就好。今天時間到了。


推薦閱讀:

2012龍年拜年祝福語
2012年閏四月忌動土與天文有關
解瑪雅預言毀滅謎團 2012世界末日幾無可能
【莫言獲諾貝爾獎】直擊莫言獲2012諾貝爾文學獎全過程 莫言簡介及作品全集

TAG: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