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宗步步驚心的登基之戰
明仁宗步步驚心的登基之戰
明成祖朱棣剛剛斷氣,就發生了一場靜悄悄的戰爭——朱高熾與朱高熙哥倆的皇位之爭。近侍馬雲連忙秘密召集楊榮和金幼孜趕來皇帝大營,商議對策。聽說朱棣死了,楊榮等人非常擔心,因為如果朱高熙聽到這個消息,一定會趁太子朱高熾(明仁宗,洪熙皇帝)還沒登基,發動兵變。?
樂安府離京城不遠,如果朱高熙發動兵變,有很多老將會追隨他。如此一來,掌握軍事大權的朱高熙就可以為所欲為,結果可能不僅僅是朱高熾當不上皇帝那麼簡單,可能連楊榮、楊士奇等屬於太子黨的人都要遭滅頂之災。?
為了皇位,朱高熙甚至不惜安插自己的兒子朱瞻圻潛伏在京城。朱棣病重的那些日子,來往於京城和樂安府的、為朱高熙父子傳遞消息的騎兵絡繹不絕,就像趕集一樣。安排這麼多騎兵傳遞消息,朱高熙只有一個目的,第一時間知道朱棣的死訊。?
敵人的城府如此之深,以楊榮為首的太子黨不得不走一步險棋。經過片刻的交頭接耳,馬雲、楊榮和金幼孜決定,暫時不能宣告朱棣駕崩的消息。封鎖皇帝的死訊是一種很重的罪,如果暴露出來,可能會被滅族。他們三人這麼做,等於連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押上了。?
因朱棣是在親征蒙古的途中死的,死之後,朱棣的衣食住行照樣井井有條的進行。如果不是知道內情的人,一定不會發覺朱棣已經死了。因為一切看上去都和往常一樣。親征隊伍一路南下,管理很嚴,一律集體行動,任何人不得私自離營。?
制定好密謀後,楊榮就擔任了最為緊要的通報任務。他騎著快馬,一路上盡量避開人多的地方,飛速朝京城奔去。楊榮等人能夠甘心情願如此為朱高熾賣命,不是因為朱高熾給了他們什麼好處,而是他們將朱高熾視為理想的賢明君主,甚至是君子式的好朋友。早年的朱高熾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研究儒術上,並虛心向老師們請教,跟他們培養了深厚的感情。?
朱棣和朱元璋都很重視子女教育,尤其是儒家教育。因為身體不便,朱高熾就有很多時間陪在皇帝選拔的士大夫身邊,聽從他們的教導。久而久之,朱高熾不僅養成了儒士的性格特點,也與士大夫們有了情誼。?
相比之下,朱高熙的成長環境與朱高熾不同。朱高熙從小尚武,並且經常跟隨朱棣打仗,因此朱棣更偏愛他。?
在充滿奸詐的、血與火的戰場,朱高熙和朱高燧養成的是武將的性格。朱棣窮兵黷武,整個國家都被他弄空虛了,士大夫們不希望一個很像朱棣的人繼位。從這個意義上說,朱高熾能當上皇帝,是整個大明朝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不單單是人為選擇的結果。?
永樂二十二年,朱高熾得知朱棣的死訊。他立即和楊榮、楊士奇等人商量,如何順利繼承皇位,又不激起朱高熙的反抗。經過一番籌劃,楊榮等人人為朱高熾應該先登基稱帝,加強京城的治安,並派人到應天鎮守。?
自從遷都後,應天的地位一落千丈。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應天在明朝的影響仍然很大。想當初,朱高熙遲遲不肯離開應天,目的之一就是想借開國之都應天的名氣鬧事。朱高熾派去鎮守應天的人,是明朝歷史上著名的太監,人稱王景弘。將這麼重要的任務交給一個太監,可見太監在明朝的地位之高。朱高熾這個小小的舉動,預示了後來大明朝的發展趨勢:太監的地位越來越重。?
朱高熾登基了,朱高熙才知道朱棣的死訊。從表面上看,這次朱高熙的失敗,是因為消息不通。其實,從本質上說,朱高熙的失敗,根源於文官集團的反對。他沒能當上太子,因為解縉等人不喜歡他,他陷害朱高熾的陰謀被揭發,因為楊士奇等人的反對。他想趁朱棣死發動兵變卻沒成功,因為金幼孜和楊榮等人沒給他一絲機會。?
文官集團不僅輔助朱高熾登基,還為朱高熾的統治出了很大的力。朱高熾身體不好,腦子不怎麼好用,面臨大事的時候,需要諮詢老練的楊士奇、處變不驚的楊榮和隨遇而安的楊溥。朱棣改組的內閣有七名成員,到朱高熾時代,內閣也有七名,但不是每個人說話的分量都一樣。因為楊士奇楊榮和楊溥三人在朱高熾內閣的分量很重。人們將朱高熾的內閣稱為「三楊內閣」。?
我們不免要為朱高熾慶幸,同時也為大明朝慶幸,因為明朝開國已經數十年了,從這位皇帝開始,才有了安心過日子的打算。著名的「仁宣之治」離不開這位明仁宗的勤勉。
推薦閱讀:
※網友對步步驚心的評價?
※《步步驚心》劇集評價如何?
※曾獲TVB兩屆影帝,因步步驚心在大陸走紅
※步步驚心是吳奇隆劉詩詩的定情之作?
TAG:步步驚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