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悅來:將小區「邊角料」改造成小花園 讓居民玩在其中

  把小區邊角土地改造成小花園,或許已不算新鮮事,但如何讓社區居民主動參與其中,成為社區自治的一部分,就變得不那麼簡單了。同濟大學景觀設計學者劉悅來博士做了許多成功的嘗試。最近他在真如社區活動中心做了一場講座,幾處創新之處也給了在座居委幹部啟發。

  「新常態下的城市空間規劃,已經進行存量時代。在諸多大城市,中心城區開放空間增量以綠地為例,已經接近零增長。」在劉悅來看來,如何提升公共空間品質,進行複合使用,同時調動社區民眾的積極性,共同參與設計營造維護管理,共建共享,是當前都市空間規劃的主要任務。

  2016年,市規土局下屬的上海城市公共空間促進中心開始推進「行走上海社區空間微更新計劃」,邀請各路設計單位、研究機構來參與策劃改造,從2016-2017年,已在全市試點22個項目,其中不少是老舊小區公共空間改造。劉悅來帶隊參與了去年參與了3個項目,其中2項獲得一等獎,今年參與了2項。

  「表面看是景觀增添、環境更新,但背後是社區凝聚力的建設,是群眾社團的出力。」他用「三不」來概括:不用動用物業管理維修基金管理,不用居委會幹部操心,不讓街道領導費心。

  劉悅來舉例了幾個參與項目——

  中成智谷火車菜園位於楊浦區長江路軍工路路口,這裡曾經是淞滬鐵路支線,現在還保留著一部分鐵軌,但此前這裡長期無人看管,一度成為垃圾堆放處。隨著鐵道邊中成智谷創意園區的開發,這塊眼前的荒地必須有一個解決方案。

  三年前,劉悅來的團隊參與了這一改造項目,他用「從廢棄地道食物森林」來形容這一改變。現在他們在鐵道邊種下了蠶豆、油菜、藍莓、桑葚、枇杷、絲瓜等等,園區里草坪割下的草就鋪在地里,作為肥料,使得這些作物長勢很旺。一到春天,就可以看到鐵道沿線有著大片金黃的油菜花,這樣的風景在城市中是無法想像的。花開之後,大人們就帶著孩子來收菜籽,大家在裡面分揀枝幹、收集菜籽,之後送去郊區榨油。

  在綠地上有幾間集裝箱改建的自然教室,社區組織、社區居民都可以免費申請使用。

  一道與旁邊小區隔開的水泥牆,則成了孩子們塗鴉繪畫的原地。

  還有「為小鳥安個家」活動,組織小朋友觀察鳥巢,再從周圍撿來雜草樹枝,為小鳥搭窩。「這也是一個環境整理的過程,通過這樣一個小活動,可以讓小朋友熟悉環境,知道自然界中生物狀態。」

  園林工人修剪下的柳樹枝也被他們撿來,讓孩子拿來插在地里,後來有一部分存活了,孩子們看了很興奮,用實踐告訴了他們「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含義。

  劉悅來喜愛拍照,他用相機記錄下了花園裡種種細節,未成熟的果實、偷吃果子的小鳥、爬在花朵上的小蟲、小女孩摘枇杷時欣喜的眼色,這些都讓他為之高興感慨。「菜園裡不打農藥,所以有螳螂、瓢蟲,這就是食物鏈,形成了自然的生態網路,這樣有鳥棲息做窩,鳥自然會來吃蟲,就不需打葯。」

  第二個案例位於大學路創智天地園區與居民區之間。這裡有三畝地,呈狹長形,由於地下鋪設有市政管線,所以未得到充分利用,荒廢閑置多年。

  經過劉悅來團隊改造,成為了上海第一個位於開放街區中的社區花園,鼓勵企業和個人認養土地。譬如有園林設計單位,還有劉悅來的一位律師朋友,各認養了數平米的綠地,根據自己意願出資做了建設。

  花園裡還布置了一片20多平米的水稻田,現在一到晚上還會傳出蛙聲。去年11月還組織大人孩子一起去收割,一個叫秦聞悉的三年級女生在體驗了收穫活動後,還寫了一首詩《稻草人》。

  在一米菜園去,居民可以在分割成一塊塊一平米的土地上種植各類作物,同時學習到各種作物栽培知識。而小孩子則最喜歡澆水,他們拿著水管四處噴洒,最為高興。他們還設有「種子圖書館」,收集上海原生種子,有限種植。

  花園還設有設施服務區,一組三家集裝箱改造而成的建築里有廚房、洗手間、吧台等,居民如果自帶食材就可以進來烹調,室內還可舉辦各類講座、沙龍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創智農園的志願者李玉蘭老師,她退休前是高校教授,現住在復旦大學,雖然滿頭白髮,但是天天來農園幫忙收拾衛生,照料植物,她說每天來就是「來尋找快樂」,自己樂在其中。

  浦東塘橋街道金浦家園的「療愈花園」則簡單的多。花園由數個栽培盒組成,就擺放在小區道路邊。居民可以把自己家的植物放進來栽種,供大家欣賞。在行動開始時,就有不少居民質疑,這樣種植很容易被人偷走。果然第三天,植物連帶泥土都被偷走了,這也引起了不少居民的憤慨。

  考慮到小偷對土壤很感興趣,於是組織請來了園藝老師專門在小區教授居民如何用剩菜皮、枯葉來培育泥土,之後還開展自助式登記,讓捐贈植物的居民做好記錄,此後再也沒發生植物和泥土丟失的時間。

  為了「療愈花園」,劉悅來他們還組織了一個微信群,現在已經發展到了一百多人。最令他感動的是,花園的一把木製長椅壞了,有兩位居民同時從自己家拿了榔頭鋸子等工具來修,齊心協力很快就修好了。

  在陸家嘴街道,老王經營著福山路上的一家健身房。店鋪沿街的空地由於缺乏紅線內外空間統籌管理、非機動車無序佔據、夜間燈光不理想等原意,老王提出願意出資5萬元改造。

  聽說陸家嘴街道有社區基金會,於是他就聯繫了秘書長,想一起想辦法來改造。基金會秘書長是劉悅來的朋友,於是請到他來設計。街道對這事很鼓勵,後來還請來了周邊居民一起來開會討論,最後把這段路面改成了跑道,路邊還加掛衣物的架子。地上畫了格子,小孩子可以玩「跳房子」遊戲。陸家嘴社區基金會最近還在這裡辦起了放映會,可以在街頭搞活動。

  徐匯區凌雲街道梅隴九村內,有一塊活動場地,之前是居民廣場舞的鍛煉地,但因為聲音擾民被屢次投訴後,就不再做廣場舞使用。同時,旁邊的草坪綠化雖然也有維護,但一到冬季,小草枯萎後,也變成一片泥地,並不美觀。劉來悅團隊對這裡進行了重新規劃,打造出了「百草園」,還設有雨水收集桶、蚯蚓堆肥塔。特別是堆肥塔的做法給了不少在場居委幹部的啟發,出門遛狗的居民有狗屎需要處理時,就可以扔在堆肥塔里,可以吸引蚯蚓來,一周就可以降解,而且不會有臭味,同時對周圍植物有施肥功效。

  居民可以帶著自己家裡的植物來種植,老人小孩都很積極,社區會向他們頒發一張「認建認養榮譽證書」。這裡運營維護工作都由居民負責,花園修剪時,許多孩子也來抬石子鋪路,鋪草皮、種植物,物業也不需要為這些事動用資金。現在每周一,還在「百草園」舉辦活動,居民會拿來家裡載種培育的植物來展示,互相交流。園子里結出辣椒,參加維護的孩子們也會來嘗嘗,然後辣得大叫。

  另外,劉悅來也在自己居住的小區里實踐著「自治」理念。他的初步目標是在小區60平米的綠地開闢花園,並且自己花費不超過500元。去年國慶節開始,他先是和另兩位居民在泥地上灑二月蘭種子。到今年3月,已陸續有20多位居民參與進來。他們找來一張舊床,鋸開後做成籬笆,自己花錢帶頭用顏料做了彩繪,之後其他居民也跟著做。

  花園裡種了苔蘚和蕨類植物,花園裡還布置一條小道,鋪上樹枝也落葉,孩子們很喜歡,說有走在森林裡的感覺。

  現在,物業還把另一塊土地交給他們布置,面積達到了100多平米,還買了花給他們種。

  他把花園命名為「苔蘚花園」,寫了「應憐屐齒印蒼苔,一起愛護她」的牌子,提醒居民愛護綠化。他認為,苔蘚雖然微小,看似不如其他樹木花草昂貴,但希望大家對此有改觀,「苔蘚也是一種高貴的植物,有漫長的歷史,對凈化空氣、保育土壤有非常大的作用。」許多小區里的孩子就因為花園的名字,認識到了苔蘚,讀懂了這首古詩。

(來源:上觀新聞)

(作者:欒吟之)


推薦閱讀:

參加素人改造的小姐姐們厲害了,全杭州都知道你們很美了
一個合唱團的正裝少年,如何變身成為街潮的時尚小青年?
90後姑娘爆改出租屋,看了都想娶回家!
怎麼才能讓自己變的不屌絲,怎麼每個人看到我都一眼看出我是屌絲?
3㎡衛生間也可以裝浴缸?這個90後小伙有妙招

TAG:改造 | 小區 | 花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