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力量(8)

中國人的力量(8

中國的實質,在於那裡生活著具有歷史與思想積累的人們

——[]竹內實

或許因為任務的特殊,日本人研究中國人民族性歷時最久,用力最勤,得出的結論最為負面。即使在這樣別有用心的研究報告中,中國人性格中的美好特質仍然如珠如玉,難掩其光華。

安岡秀夫首肯中國人的「能忍能耐」。(《從小說所見支那民族性》)。

內山完造也認為「中國人的忍耐力著稱於天下」。(《一個日本人的中國觀》)

松本一男列舉的中國人的優點為:「憨厚、忍耐力強、勤勞、重視內心的修養、沒有什麼人種偏見。」(《中國人的智慧》)

宇野哲人所羅列的中國國民性中,正面的有「民主性、家族主義、社交性、同化作用、和平性、社會性和從容不迫。」(《中國文明記》)

渡邊秀方讚賞中國人的和平主義:「依我們看來,世界諸民族中大概再沒有漢人那樣渴望和平的了。他們有4000年的歷史,畢竟是和平渴望的歷史。他們很少對別的民族從事侵略的攻佔。」(《中國國民性論》)

竹內實強調:「中國的實質,在於那裡生活著具有歷史與思想積累的人們。」(《中華復興的時代》)

諸橋轍次認為「中國人勤勞堅韌,具有夏草般頑強的生命力,聰明謙遜,彬彬有禮,思想恢弘浩瀚,氣勢非凡,想像豐富雄奇,思維方式獨特。」而「產生這一切的原因是中國人思想意識深處所蘊藏的高遠而深邃的智慧。」(《中國人的智慧——在亂世中生存》)

守屋洋進一步把中國人的智慧分為五大類:(1)助你充實愉快度過人生的智慧。(2)助你度過人生苦境的智慧。(3)助你處理人際關係的智慧。(4)助你平安無事度日的智慧。(5)助你超越人生逆境的智慧。(《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智慧80條》)

清水德茂的研究表明,中國自然環境的兩面特徵,使中國人也產生了雙重人格,—種是像悠久的長江、黃河一樣的「悠閑、樂天、巨視、遠視、長期」的性格;另—種則是以長江、黃河干早、洪災時產生的那種「苛酷、殘忍、戰鬥性、狂熱性、激情性、強韌性。」(《現代中國的挑戰與傳統》

陳舜臣認為:「在中國人的性格中,除了梅的特質,似乎也有牡丹的特徵。……這兩種國花象徵著中國人性格的複雜,這不是說中國人有雙重性格,而是說他們有深度。」(《日本人與中國人——從國花看中日兩國國民性》)

再讓我們看看中國學者們的成果吧——

林語堂先生「把中華民族加以檢討,而描繪出他們的民族德性」,其中可引為美德的有:穩健;淳樸;愛好自然;忍耐;勤勉;儉約;為愛好家庭生活;和平;知足;幽默。(《中國人的智慧》)

梁漱溟先生總結中國人的群體特徵,其中偏正面的有:勤儉(習性勤儉、刻苦耐勞、孜孜不倦、好節省),愛講禮貌(繁文縟節、虛情客套、重形式、愛面子);和平文弱(溫順和平、恥於用暴、重文輕武、文雅而不免纖弱、特喜調和妥協;中庸及均衡、不為已甚、適可而止);知足自得(知足安命,有自得之趣,貧而樂、貧而無怨、安分守己、盡人事聽天命、恬淡而愛好自然風景、不矜尚權力、少以人力勝天之想等);韌性及彈性( 韌性止於牢韌,彈性則並有彈力。此不獨於其個人生命見之,全民族全歷史恰亦證明如此。此不獨其心理精神方面為然,於其體質及生理現象亦證明如此);圓熟老到(悠悠然不慌不忙、穩健、老成持重、心眼多、有分寸、近情近理、不偏不欹、不露圭角而具有最大之適應性及潛力)。(《中國文化要義》)

潘光旦先生列舉了中國人的人格特質,其中積極的方面有:仁愛,如對人博愛仁慈,寬厚以待,富有悲憫之心,誠摯之情等;氣節,如臨危不懼,寧折不彎,不屈辱求榮,不卑不亢等;俠義,如危難相助,有情無我等;忠孝,孝敬長輩,忠心為國,不背信棄義,不忘恩負義等;理智,如三思而後行,深思熟慮,以理服人,以智取勝等;中庸,如謙和忍讓,不偏不倚,調和適中,忍讓求和等;勤儉,如艱苦樸素,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等;進取,如不安於現狀,有競爭意識,敢於冒險等。(《民族性格與民族衛生》)

庄澤宣先生將中國人的民族性放在三個維度上去考察:對待人生,表現為個人修身、鄉黨親誼、寬厚相平、中庸調和、容忍謙讓五個方面;對待事物,表現為安分知足、篤實力行兩個方面;對待宇宙,表現為聽天由命、自然放任兩個方面。(《民族性與教育》)

李仁賢先生從德、仁、忍、信、義、勤、變、柔、和、怡十個方面講解中國人的智慧。(《中國人的智慧》)

劉介民先生分析中華民族文化心理結構的核心內容和深層的優化人格為:自勝自立、自強不息、志當高遠、浩然正氣、齊家治國、 修身正心、仁者愛人、水存愛心、貴和持中、不偏不倚;禮儀廉恥、行已有格、澹泊明志、智為達德、求是務實、求知善讀、寬以待人、兼容之道、嚴以律己、自我完善;節制有度、清介自守、文質彬彬、禮儀君子、職業道德、敬業濟世、勇毅不惰、無欲則剛、謙虛謹慎;誠信待人、珍重友誼、老成溫厚、遇事忍耐、知足常樂、克勤克儉、廉潔奉公;潔身自愛、禮貌待人、為善從善、廣結善緣、禮外敬內、三思而行……(《中國傳統文化精神》)

沙蓮香教授統計了古今中外71個人物對中國民族性的評論,歸納後的總體看法為:第一位是勤儉耐勞,安貧樂道,佔24.4%;第二位是自私自利,虛偽嫉妒,佔22.3%;第三位到第八位依次是:家族至上,權威主義(12.9%);仁愛慈悲,反躬修己(11.6%);籠統無知(8.5%);中庸謙恭,圓熟含蓄(8.3%);聰慧靈巧,自強不息(6.8%);至大至剛,和平寬厚(5.2%)。(《中國民族性》)

從中外民族性比較的角度,李大釗認為:東洋文明主靜,西洋文明主動。

嚴復認為:中國親親,西人尚賢;中國以孝治天下,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國尊主,西人隆民;中國最淳樸,西人求歡娛。中國尚節文,西人樂簡易。中國委天數,西人恃人力。

錢穆認為:西方文化比較重要的是宗教與科學,而中國文化比較重要的是道德與藝術。中國人比較看重人物,西方人比較看重事情。西方歷史似乎近是一種「英雄性」的。而中國呢?「集團性」更重於英雄性。(《從中國歷史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


推薦閱讀:

在巴黎的溫州人,是中國人的平方
為什麼中國人喜歡讚美月亮?
中國人的劣根性:一心一意只想做好奴隸
中國人的名與字
必須看看,中國人出軌報告

TAG:中國 | 中國人 | 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