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監不可怕就怕太監有文化

早些年初中語文課本中曾有一篇很有趣的文言文《促織》,文中提到了一位愛斗蛐蛐的皇帝,當年學習的時候,並不知道這位皇帝是誰,只覺得他是一個不務正業、不靠譜的壞皇帝。但隨著知識地不斷增長,後來知道,他就是大明王朝的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年少時很優秀,不但聰明伶俐,還被朱棣認為「類己」,應該說他的殘疾老爹朱高熾能夠順利從朱棣手中接過皇帝的接力棒,還真是借了兒子朱瞻基的光。當年,要不是大才子解縉那一句「好聖孫」響徹在朱棣耳邊,也許,皇帝的接力棒就輪不到朱高熾,而很可能轉移到他的弟弟朱高煦手中。

關於這哥倆的皇位之爭,在明史中記載頗多。馬上皇帝朱棣對殘疾並肥胖的安靜的大兒子朱高熾,很不喜歡,卻喜歡勇武的朱高煦,多次起意要廢長立幼,並且太監黃儼、淇國公丘福等人也力挺朱高煦,而朝中有一批文臣卻有不少人支持朱高熾。一時之間,朱棣陷入困惑當中。正值朱棣左右為難之際,大才子謝縉脫口而出的「好聖孫」一詞,一下子擊中了朱棣的心坎兒,遂下定決心將皇位傳於朱高熾。

可惜朱高熾的福運確實不夠厚,他登上皇位,僅十個月就暴病而亡,及時向朱瞻基遞上了皇帝接力棒。朱瞻基繼位之初很英明地解決了兩位叔叔的藩王不軌事件,消除了朱高煦和朱高燧等藩王的勢力,開創了國內安定團結政治氛圍。

朱瞻基重用楊士奇、楊榮、楊溥、夏原吉、蹇義等賢臣,執行與民休息的政策,注意節儉,致力於太平社會的建設。在他統治的十年中,國家戶口與墾田逐漸增多,糧食產量增加,政府稅收增多,官營民營手工業陸續發展,商業城市增多,東西南北商業流通暢快,海外貿易往來活躍。這是明朝歷史上少有的吏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時期,後世稱之為「仁宣之治」。

作為太平天子的朱瞻基,唯一的愛好就是鬥蟋蟀。繼位後他曾經讓各地採辦上等蟋蟀來京,地方官員為了取悅宣宗,都變本加厲地下達任務,一度給百姓造成了很大的負擔,朱瞻基也被百姓們稱為「蟋蟀天子」。但所乾的最大的壞事卻不是這個,而是遺禍子孫的「培養太監處理政務」這件事。

就朱瞻基自身來講並沒有受到太監的過度干政影響,但他為太監開闢的「太監培訓班」制度,使得他的後世深受太監「干政」之害。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對宦官干政的危害認識很深刻,他不但用鐵牌明確規定禁止宦官干政,甚至還規定宦官識字也不可以(這一點很高明,純文盲的太監,再壞也干不出高明的壞事)。

但朱瞻基需要信得過的宦官去處理他大量的文件,這就需要這些宦官得有一點文化,純文盲是幹不了的。但可怕之處就在於此,有了一點文化的死太監,自然很難有治國理政的高手出現。報應也真快,朱瞻基培養的宦官王振,在幾年之後,便把大明皇帝朱瞻基的兒子朱祁鎮送到了蒙古人那裡當俘虜,幾乎葬送了大明江山,多虧力挽狂瀾的于謙,才避免了明朝的覆滅。好聖孫朱瞻基總體上算一個好皇帝,但他缺乏遠見的不經意之舉,卻貽害子孫後代和千萬黎民百餘年,還真是打了不少折扣。


推薦閱讀:

媽媽我賺錢養你,爸爸就不會打你了
參遇話非遺(五)|脆弱的美麗,蛋蛋的憂傷
如果賈府抄家時黛玉還活著,她會是什麼反應?
在臟和亂的標籤背後,這裡還有山海之間的另一片土地
魯迅當時每月工資350塊大洋, 換成現在的人民幣你知道有多少錢嗎?

TAG:文化 | 太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