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芭蕾舞中舞姿的重要性

淺談芭蕾舞中舞姿的重要性

2011-01-16 19:39:55 閱讀310 評論9 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摘 要

芭蕾是一門高雅、富有魅力的藝術,芭蕾是一種人體語言藝術,四肢、頭部、面部表情及人體動作則是構成舞蹈語言的基本要素。完美的舞姿在舞蹈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本文旨在對芭蕾舞蹈中舞姿的分析,說明舞姿對舞蹈的重要性。芭蕾舞蹈是以人的肢體作為表現工具的藝術,從古典芭蕾舞的開、綳、直、立及腳尖的軀幹到手臂及背部的審美,它普遍為人們所接受。芭蕾舞中具有雕塑性造型、有節奏的運動、和諧的舞姿畫面,都給人們以美的愉悅。透過這些所表現出來的人的生命不息的舞蹈運動,表現出來的芭蕾舞蹈著強烈的思想和感情,給人們以舞姿美的享受和審美教育。

關鍵詞:芭蕾舞;舞姿;藝術;審美;表現力

引 言

芭蕾舞是高雅的,芭蕾舞是優雅的。它不僅是「舞蹈藝術皇冠上的明珠」,還是「西方文化的最重要結晶」。在芭蕾舞的「輕、高、快、穩」中,充分地體現了西方人、在社會、政治和經濟文化發展中的一系列規範精神:它是坦率直接的、優雅克制的、精確有力的,同時又是極具審美意味的。在芭蕾舞中你可以看到騎士風度的完美展現,也能看到基督教的神聖地位等,芭蕾舞構建的這種完美基礎,就需要每一種悠美而細膩的舞姿。舞姿在芭蕾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芭蕾舞者表演手段的唯一方法,沒有一系列好的舞姿串聯在整個舞蹈中,這支舞蹈就失去了它的靈魂。所以,本文通過對芭蕾舞的舞姿介紹,來說明舞姿在芭蕾舞蹈中的重要地位及意義。芭蕾不僅是一種舞蹈,它的本質是詩、是畫、是情、是一部完美的交響樂章。朦朧的詩情,淡雅的畫意,都能得到芭蕾舞完美的體現。因此,在芭蕾舞美學的殿堂中,像巴夫洛娃、烏蘭諾娃和馬卡洛娃這種善於表演《白天鵝雙人舞》的明星舞姿翩翩,永遠高居榜首。而那種只能完成《黑天鵝雙人舞》的技巧明星,則只能屈居第二,即使芭蕾舞技巧32個「tour féneffé」引來雷鳴般的掌聲也不能提高其審美的品位。在這一點充分的說明了芭蕾舞姿對於表演力的重要性。芭蕾舞,這種「線條運動」是一種「放射性藝術」,它要求芭蕾舞者四肢最大限度地打開,以輕盈的騰躍和身體向上為重要的舞蹈符號,成為抵抗地心吸引力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領導者,「追求彼界空靈的藝術」,指向精神的無限,達到靈魂和肉體的巧妙合一。

一、芭蕾舞的起源

芭蕾(ballet):法語音譯,特指有一定動作規範、技巧、和審美要求的歐洲古典形式;或泛指以人體動作、姿態表現戲劇內容推動情節發展,以及表現一定的情緒、意境、心理狀態和行為的舞蹈表現形式。前者有時譯作「古典舞劇」。Ballet一詞源於古代拉丁語ballo,原意為當眾跳一定樣式的舞蹈,並無劇場演出的含義。芭蕾舞作為舞台藝術形式,始見於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宮廷盛大的宴飲娛樂活動之中。後來由佛羅倫薩公主—美第奇的凱瑟琳將這一舞蹈形式帶入了法國宮廷,1581年,法國宮廷表現的第一部芭蕾《王后的喜劇芭蕾》在歐洲引起極大反響,各國宮廷紛紛效仿,並把芭蕾視為宮廷娛樂的典範,1661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巴黎創建了皇家舞蹈學院之後,又於1669年授權在巴黎成立了歌劇院,從此結束了「宮廷芭蕾」的黃金時代。芭蕾進入劇場之後,先後經歷了「席間芭蕾」、「喜劇芭蕾」、「幕間芭蕾」、 「歌唱芭蕾」等階段。18世紀中葉,「情節舞」及相關的理論日趨完善,芭蕾才徹底改變了依附戲劇和歌劇,僅僅在幕間表演插舞的地位,發展為用舞蹈和音樂推動劇情發展,具有嚴肅社會意義的劇場芭蕾藝術形式。19世紀初是芭蕾舞發展史的又一個黃金時代,在內容與題材、技巧與表演及演出形式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足尖舞技巧逐漸成為女演員的主要表演手段,並積累了一套系統、科學的訓練方法。受浪漫主義文化思潮影響,歐洲各國芭蕾的發展更加註重民族精神和氣質的表現,形成了義大利學派法蘭西學派、俄羅斯學派和丹麥等不同的風格的芭蕾舞學派。20世紀以來,俄羅斯取代義大利和法國成為傳統芭蕾發展的中心。而在歐美各國的舞台上,不同風格和不同流派的現代芭蕾逐漸顯露出蓬勃的發展勢頭,從而為芭蕾藝術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三種芭蕾舞基本舞姿的關鍵及其審美特徵

芭蕾(Ballet)是一門高雅藝術,經過三百年的發展,形成非常完善的科學訓練體系和成熟的表演形式,成為西方最重要的古典舞種,成為具有世界性的舞蹈。芭蕾具有特定的審美標準與技術規範,體現了「開、綳、直」的基本審美特徵。「開、綳、直」雖然是一個很單純、乾淨的姿態,但它標誌著一切芭蕾舞的優美舞姿和技巧。芭蕾舞的審美特徵將從開(外開性)、綳(支撐力)、直(垂直軸)三個方面來分析芭蕾舞的基本體態;開、綳、直的形態要素所起的作用以及意義,從而得到芭蕾舞形態的「美」這個重要過程。

(一)芭蕾舞姿—開(外開性)

在芭蕾舞基本形態中的「開」,通常是指雙腿的「外開性」,即大腿在髖臼關節處的向外轉動,使得整條腿向外轉開,在以髖臼處為主胯及膝蓋,腳尖一律都對著兩個旁邊。由髖臼外旋、使兩條腿外旋開、使骨盆兩端向旁外旋;雙肩也向後展開;手臂在基本位置一位時也有一定的轉動,雙手臂和兩個手腕子要對著兩個旁邊;頭部在看著前方時耳朵對著旁邊。芭蕾舞的外開形態並不止是腿的外開,而是有全身統一的「外開」。即肩、胸、胯、膝、踝即五大關節部位,左右對稱地向外旋開,尤其是雙腳直接向外旋開180度,芭蕾舞基本形態以「外開性」來統一這個舞姿形態,一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延長舞者肢體原有的線條,擴大動作範圍,並增強其表現力;二是為了最大限度地佔有舞台原本有限的空間,而這種空間佔有行為帶有明顯的統治者意味和封建的等級觀念;三是為了運動的靈活,提高身體在運動中的平衡能力;四是為了炫耀貴族高雅的氣度。

(二)芭蕾舞姿——綳(支撐力)

所謂「綳」,一般指的是腳腕子、腳背的「綳」、膝蓋的「綳」,還有腿部肌肉的「綳直」。然而,在芭蕾舞形態當眾「綳」的意義更為深遠。在芭蕾舞基本形態當中「綳」指的是肌肉外旋延伸力量的持續,它是古典舞姿態舒展、延長(長線條)、延伸感的基礎。在芭蕾舞形式當中「綳」的力量遍及到全身,身上所有的肌肉幾乎都在參與工作。「綳」的力量主要作用於「支撐」芭蕾舞基本形態;控制其「外開性」,並支撐其「垂直」舞姿,很好地綳直身體肌肉的各部位,即是支撐力。

(三)芭蕾舞姿——直(垂直軸)

芭蕾舞中的「直」首先可以想像得到腿部的「直線條」,後背的「垂直」,或者是整個站立姿勢的「直」,但這些「直」的困難在於它完成於在芭蕾舞姿形態中「開、綳、直」的相互關係之中;是在「開」和「綳」的基礎上所實現的「直」,所有這個「直」的含義又是很複雜的。身體的「直」,從「直立」(人體地面上雙腿站立)的角度來看,首先它是從動物「四肢站立」形態的進化,因此為了身體「直立」—把上身和頭部上抬穩定,人的脊椎上有四個自然生理彎曲;則是頸曲(前彎),胸曲(後彎)腰曲(前彎)和骶曲(後彎)。芭蕾舞基本形態的「直立」要求完全的「垂直站立」,包括這個頸、脊、柱、椎的四道彎曲提拉成為一條直線,作為身體軀幹部分的「垂直軸」。然而,身體的「垂直」是由芭蕾舞姿形態所要求的外開性(開)和支撐力量(綳)才能實現的形態,尤其是這個脊椎的垂直是在芭蕾舞姿形態中上身軀幹穩定性的關鍵,將來立腳尖、旋轉、跳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頸、脊、椎、垂直的方法是:骨盆(原形態為上端前傾、尾椎骨後撅)由腹肌上提、臀部收緊的力量來往上豎直;腰椎(原形態像「塌腰」)由腹肌和腰肌收緊往上立直;胸椎(原形態像「駝背」)肩膀打開放下,後背收緊往上立直;頸椎往上往後立起來,頭部視線看前方。

三、芭蕾舞舞姿的技術及其審美

(一)腳尖技術及其審美

足尖是芭蕾舞鮮明的風格特徵,是從足部發力,由腳跟推離地面,經過高的半腳掌,向上推至高的半腳尖,繼而向上立於腳尖上舞蹈。腳尖技巧這種向上衝擊的自然延伸,惟妙惟肖地刻畫出精靈、仙女們典雅、輕飄和游移不停的外形,栩栩如生地塑造出「失去了重量」的芭蕾形象。在浪漫主義初期,為了形象地表現出浪漫舞劇中那些超自然的仙女、幽靈等「人物」,演員的身體就必須變得越來越向上升舉。舞步表現出輕盈、飄浮的動作,努力把自己的軀幹上升至腳趾頂端的做法便成了一種必然的趨勢。從而使芭蕾由足部開始推離地面,上升腳趾頂端1/5,形成輕盈、飄逸、向上的審美視覺效果。

(二)軀幹舞姿及其審美

芭蕾舞所帶給人的審美視覺的另一重要環節則是軀幹。人體向上的動態審美是芭蕾舞區別於其它舞種的重要標誌之一。正如美國著名舞蹈評論家珍妮·科恩在《對舞蹈風格與舞蹈作品的反思》中所指出的:「實際上,即使沒有跳躍或托舉,沒有腳尖技術,我們也能夠確認,芭蕾舞的古典風格;但如果沒有那種儘力向上的感覺,沒有那種『征服大地』般的直立,我們就無法確認。芭蕾舞向上的人體動態審美觀,為刻畫高貴、典雅、輕盈、美好的任務形象,打下了基礎。芭蕾舞的形體動態,或是它產生的審美感應,或從它的發源根基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人體向上的動態是芭蕾舞所特有的,區別於其它舞種的一個顯著的標誌。這一動態,不僅是有科學的訓練價值,唯美的視覺效果,而在其它舞種的發展上亦有著重大的影響。然而,每一種藝術的產生以及它的動態原理的出現,都是受其深厚的歷史,宗教文化背景所影響。

(三)芭蕾舞人體向上的背景

1、高雅貴族氣質

芭蕾起源於義大利,而形成於法國,最初的芭蕾舞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宮廷芭蕾」,這使芭蕾舞藝術從一問世便帶有濃重的「貴族性」特徵。這種貴族性特徵表現為,修長的線條,華貴的服飾,高貴矜持的態度。雖然,在日後的發展中,芭蕾舞不再只是宮廷舞蹈,而更加趨於平實的生活,但這種高貴的「貴族味道」卻猶然尚存。從而形成了芭蕾舞向上的高雅的審美效果。

2、基督教文化

對芭蕾人體向上的動態影響至深的另一背景,則是有強大的宗教文化。有學者認為,「身體運動構成的語言系統,可以大體分為(立)與(坐)兩種,其他舞姿是在這兩種系統演化而產生的」;他還進一步認為西方使「立」的文化得到了發展,而東方則發展了「坐」的文化,「中國的神像大都是坐在椅子上表示威嚴或坐在其他石、木等自然坐具上表示其神韻,希臘的雕像則大多是直立;西方的耶穌立著升天,東方的釋迦牟尼坐著涅槃。」芭蕾的動勢以向上升空為主,這與基督教所倡導的教義要人修身行善,死後人的靈魂可以升入天國相符合。

結 論

凡舞必動,不動不能成為舞。但又非凡動皆能成為舞,只有經過提煉美化、節律化的動作即可能成為舞,這就需要講究「動而合度」。既「動」又「合度」方能產生芭蕾舞蹈美,而這個「合度」就是對芭蕾舞蹈舞姿的詮釋。舞蹈中人體的動作和姿態,和文學、戲劇所用的文字和語言相比再現生活、說明事理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在抒發人的內心情感方面則是直接、鮮明、富有感染力的。所以,不應當勉強它去複述過多的情節事件,而應充分發揮它以情動人、以舞感人的藝術功能,對觀眾發揮其他藝術形式所難以奏效的審美作用,這個作用就是所謂的「芭蕾舞姿效應」。芭蕾舞表演者準確而激情的舞姿衝垮了觀眾的心理防線。讓他們沉醉在芭蕾舞姿美的世界。這也是對芭蕾舞者的最高要求和讚賞的境界


推薦閱讀:

德報:德國歡迎「最重要」中國客人
八字孤辰寡宿的重要分析法
想賺更多?打扮得體比長得好看更重要
王志民:把握「一國兩制」新的定位 正確處理六對重要關係
一家人,什麼才重要?

TAG:芭蕾舞 | 重要性 | 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