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非洲大國——最強「MEKO」誕生記
2017年5月24日,地中海邊的阿爾及利亞阿爾及爾港人頭攢動,阿爾及利亞國防部副部長穆罕默德·蓋德·薩拉赫上將、阿爾及利亞人民軍海軍司令穆罕默德·拉里·豪里中將等阿軍高官為阿爾及利亞海軍第二艘德制MEKO-A200 AN型護衛艦「毀滅」號(El-Moudamir F-911)舉行了隆重的服役儀式。這是阿爾及利亞海軍自成立以來所擁有的戰鬥力最為強勁的主戰艦艇,也是德國著名的「MEKO」護衛艦家族最新銳的成員。
「毀滅」號通過基爾運河
崛起的非洲大國
阿爾及利亞人民軍在冷戰時期的武器主要來自於蘇聯等華約陣營,海軍部隊在80年代相繼裝備了3艘蘇制1159Ⅱ型(北約代號「科尼」)輕護衛艦、3艘1234E型(「納努契卡」)小型導彈艦、8艘205型(「奧薩」)導彈艇以及2艘633型(「羅密歐」)常規潛艇、2艘877EKM型(「基洛」)常規潛艇等艦艇,在非洲國家中也算是具備相當規模的海軍力量。然而1991年爆發了長達十年的阿爾及利亞內戰使得政府將精力投入平叛作戰中,海軍的發展幾乎陷於停滯。隨著阿爾及利亞總統阿卜杜勒-阿齊茲·布特弗利卡上任,逐漸結束了這場曠日持久、死亡十餘萬人的戰爭。布特弗利卡總統的長期連任,阿爾及利亞國內政局穩定,並依靠能源產業的發展,阿爾及利亞政府資金也逐漸寬裕,因此,阿爾及利亞開始展開全方位對外軍事合作。
阿爾及利亞的科尼級,圖片攝於1986年
這種對外軍事合作力度的增強被明顯體現在軍費開支上,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的資料顯示,在90年代,阿爾及利亞的軍費開支維持在佔GDP的1.23%到2%左右,然而從1999年開始,阿爾及利亞就開始大幅度提高軍費額度,當年提高到佔GDP的3.966%,達到27億美元。2002年突破30億美元,2008年突破50億美元,2012年軍費開支102.2億美元,居世界第20位,非洲第1。從2000年開始,先後採購了約1個中隊的俄制米格-25戰鬥機、2個中隊的米格-29戰鬥機(烏克蘭)、2個中隊的蘇-24戰鬥轟炸機和3個中隊的蘇-30多用途戰鬥機擴充空軍實力;約250輛俄制T-72M1M、250輛T-72AG、300輛T-90主戰坦克以及50輛中國PLZ-45自行榴彈炮擴充陸軍實力。
綜合訓練艦「高峰」號
海軍方面,阿爾及利亞在2002年率先向中國船舶工業貿易公司訂購了一艘5000噸級綜合訓練艦「高峰」號(MRS Soummam A-937),由滬東中華造船廠承建,從海軍官兵的訓練起步,拉開了阿爾及利亞海軍擴軍的序幕。擴軍計劃分為「三步走」戰略,首先是採購一批巡邏艇和前述的「高峰」號訓練艦進行基本的墊檔和人員訓練工作,其次是依託阿爾及利亞原有的、較為成熟的潛艇部隊,採購新潛艇快速形成威脅戰力,最後是採購水面主力艦艇,完成跨越式發展。基於這一戰略,阿爾及利亞在2005年向俄羅斯採購了兩艘「基洛」級改進型636M型潛艇,由俄羅斯聖彼得堡海軍造船廠承建,並和俄羅斯簽約,為阿爾及利亞原有的兩艘「基洛」級877EKM型潛艇進行升級工作,兩項合約總價值約6.4億美元,這四艘「基洛」級潛艇在2010年完成建造和改裝交付。
阿爾及利亞的基洛級潛艇
2007年10月,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六世訪問法國,在巴黎簽訂了價值8億歐元的軍購合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購買一艘法國版歐洲多任務護衛艦。這一事件深深刺激了阿爾及利亞的神經,因為阿爾及利亞與摩洛哥長期存在地緣上的矛盾,阿爾及利亞大力發展軍備也存在與摩洛哥競爭的因素。阿爾及利亞隨即加快進行水面艦艇的採購接觸,分別採購一艘大型兩棲艦艇作為阿海軍旗艦、採購兩艘低端護衛艦替換原有的「科尼」級輕護衛艦、採購兩艘高端護衛艦作為阿海軍主力。作為世界軍火市場上近年來越發火熱的「金主」,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中國和俄羅斯廠商均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摩洛哥的FREMM護衛艦「默罕默德六世」號
法國和德國甚至從政府層面表態格外重視這一採購案,時任法國總統弗朗索瓦·菲永在2008年6月訪問阿爾及利亞阿爾及爾期間,表示DCNS法國艦艇建造局集團希望全盤接下阿爾及利亞的這一艦艇採購案,針對阿爾及利亞的三種需求,分別願意出售「西北風」級兩棲指揮艦、「阿基坦」級歐洲多任務護衛艦(FREMM)和「追風」級(Gowind 2500)輕護衛艦。德國總理安傑拉·默克爾也在2008年7月訪問阿爾及利亞阿爾及爾,表示希望以低廉的價格向阿爾及利亞海軍熱艦移交德國海軍「不萊梅」級護衛艦或者建造最新的MEKO系列護衛艦。義大利的方案是「聖喬治奧」級後勤登陸艦外銷版(BDSL)和義大利版歐洲多任務護衛艦(FREMM),西班牙的方案是納凡蒂亞F-100型宙斯盾護衛艦,而俄羅斯方面也傳出打算以20380型「守護」級輕護衛艦的外銷型20382型「虎」級護衛艦和11661型「獵豹」級輕護衛艦參與競標的消息。
「MEKO」脫穎而出
整個採購競標耗時3年多,分別在2011年與義大利正式確認簽約購買一艘排水量9500噸的後勤登陸艦(BDSL),2012年5月與中國簽約購買三艘C28A型護衛艦,6月正式確認與德國蒂森·克虜伯海洋系統(ThyssenKrupp MarineSystems,TKMS)簽約購買兩艘MEKO-A200型護衛艦。
「MEKO」為德語「Mehrzweck-kombination」前四個首字母的的縮寫,意為「多用途組合」,是上個世紀70年代德國蒂森·克虜伯海洋系統布洛姆-福斯造船廠(Blohm+Voss)提出的新一代標準模塊化多用途護衛艦概念。該概念儘可能的將傳統艦船的各個任務系統,例如艦載武器、船電、動力、控制系統分為一個個基於標準規格的模塊,每個模塊之間通過相同標準的數據介面、電力管道相連。這樣一來使得各個模塊之間就像積木一樣擁有了「即插即用」的特性,艦艇的設計與拆裝均變得十分便利。同時可以根據客戶所需要的不同的艦體規模,挑選適合的裝備。不在需要根據客戶的需求不同臨時設計。裝備的研發、選擇與模塊的建造能與艦體建造同時平行進行,等艦體完成後再把模塊組裝上去,甚至可以先開工建造耗時最長的艦體,再來整合安裝所需的模塊裝備,使得整個設計與建造時間大幅縮短。例如為葡萄牙海軍建造的3000噸級護衛艦MEKO-200PN「瓦斯科·達伽馬」級,首艦「瓦斯科·達伽馬」號1989年2月2日開工,同年6月26日隨即完工下水,整個工期僅耗時167天。
「瓦斯科·達伽馬」級護衛艦首艦「瓦斯科·達伽馬」號
「MEKO」系列護衛艦已經服役在十三個國家和地區的海軍中,改型十餘款,總建造數量七十餘艘,堪稱二戰結束以來最暢銷的艦艇之一,是德國造艦業的驕傲。而阿爾及利亞海軍選擇的這款「MEKO-A200」是90年代德國順應時代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在設計中引入艦體隱身技術,抑制艦體雷達、紅外等信號,提高艦體損管生存性,同時也增加對新型相控陣雷達、整合式戰鬥系統和網路數據鏈的兼容而誕生的新一代護衛艦,其首制艦就是德國海軍在1994年服役的F-123型「勃蘭登堡」級護衛艦。外銷型號在1998年獲得南非海軍的垂青,訂購了四艘MEKO-A200 SAN型護衛艦,南非稱之為「英勇」(Valour)級護衛艦。
南非海軍英勇級號護衛艦
阿爾及利亞與德國簽訂的合同總價值約25.75億歐元,蒂森·克虜伯海洋系統將以南非版MEKO-A200 SAN型護衛艦為基礎,衍生出阿爾及利亞版本MEKO-A200 AN,共兩艘。並由德國呂伯林根迪爾防務(Diehl BGT)公司代理採購64枚瑞典薩博-博福斯RBS-15反艦導彈、80枚歐洲魚雷集團的MU-90輕型魚雷等;由阿爾及利亞造船公司採購6架義大利阿古斯塔·韋斯蘭特超級山貓(Agusta-Westland Super LynxMK.140)直升機和200枚南非丹尼爾防務「民族之矛」-IR防空導彈。兩艘MEKO-A200 AN分別在2013年末和2014年末開工,蒂森·克虜伯海洋系統旗下基爾造船廠承建,首艦在2014年12月5日下水,命名為「震懾」號(MRSHarrad F-910),2015年展開試航,並於2016年2月23日交艦。次艦在2015年12月5日下水,命名為「毀滅」號(MRSMoudamir F-911)。
艦體設計
阿爾及利亞的「震懾」級護衛艦延續了南非版本MEKO-A200 SAN「英勇」級的外形,標準排水量3350噸,滿載排水量3600噸;艦長122米,舷寬16.3米,吃水4.4米。整體簡潔幹練,從正面看艦體和上層結構形成一個輕微的「X」形折線,儘可能的避免垂直面,降低雷達波原路反射的比例以提高隱身性。艦上多數裝備都隱藏於艦體內,由固定或者可拆卸的舷牆遮蓋起來,艦首錨孔平時也遮蓋加以封閉。艦體側舷的幾個開口包括7米長的充氣式硬殼小艇收容區,平時全部以具有吸收雷達波能力的網簾遮蓋,而船舷登艦梯與探照燈燈同樣經過降低雷達反射截面積的切削外形設計,精心處理每一個細節。
「震懾」級護衛艦模型
「震懾」級護衛艦在外形上的一大特色就是取消傳統的直立式排煙道,主機廢氣先經艦內管道與外界引入的空氣與海水冷卻降溫至100攝氏度以下後,再從艦尾後方水線附近的一個大排氣口和兩舷的小排氣口排出,將上層結構的紅外熱信號降到最低;艦尾排氣之後不僅降低了MEKO A200AN的紅外線訊號,省去直立式煙囪以及貫穿艦內的高熱排氣道後,也使得艦內的可用容積與居住環境舒適性大幅提高。在高速航行時,艦體最大的熱點就是艦尾的排氣口,然而這個位置在高速航行時會被艦尾的航跡水花遮蔽。本級艦的主機均位於彈性基座上,能吸收噪音與震動,而輪機艙也具有隔絕噪音與紅外線熱訊號的設計。上層結構總共設有300個洒水口,能洒水降低艦體表面的溫度或核洗消。
「震懾」級護衛艦艦尾排煙道與噴水推進口
「震懾」級護衛艦流線型的艦體與艦首設計均經過最佳化設計,能降低航行時遭遇的阻力以及水流經艦體產生的噪音,而推進器也經過良好的減噪設計。為了抵銷艦體受地磁影響,還自帶了消磁系統。經過精心設計的「震懾」級雷達截面積相較於傳統艦艇減少一半,紅外線訊號降低75%,壽命周期成本降低20%,編製乘員減少30%,排水量也減少25%。
動力設計
「震懾」級護衛艦的動力系統使用的是複合燃氣輪機和柴油機(CODAG)驅動噴水/螺旋槳(Water Jet-Refined Propeller,WJ-RP)交替的方式,這也是該級艦的一大亮點。一具31000馬力的GE LM-2500燃氣輪機直接驅動位於艦尾中央的瓦西蘭LIPS大型噴水推進裝置;兩具共16000馬力的MTU 16V 1163 TB93柴油機通過齒輪箱驅動位於艦尾兩側的五葉螺旋槳。噴水和螺旋槳同時推進提供的澎湃動力使得首艦在試航時達到了32.14節的最大航速;單純以一具柴油機驅動兩具螺旋槳時,可以獲得18節的航速;以16節巡航時,該級艦最大航程可達7500海里。同時,所有輪機動力系統集中在艦尾船段,占艦體長度不到三分之一,柴油機和螺旋槳機艙與燃氣輪機和噴水機艙相互分隔獨立,柴油機艙位於燃氣輪機艙的斜下方,以騰出更多的艦艇內部空間。兩種不同的推進系統完全獨立,可同時運行,但彼此間互不受對方影響,其中一種推進系統失能,也能靠另一種繼續航行。艦上電力系統位於艦舯部,由四具MTU柴油發電機組供應,分於兩個完全獨立的動力站中(中間相隔兩個小水密隔艙),每個動力站各裝兩具發電機組,排煙道是位於兩舷側水線的兩個小口,並各有一套獨立的輸配電系統,兩者同時受損的機率微乎其微。
準備啟程回國的「毀滅」號
艦載武器
「震懾」級護衛艦的武器系統也相當齊全,艦首是一具義大利奧托·梅萊拉127毫米64倍徑艦炮隱身型。這是奧托·梅萊拉在本世紀初期以之前生產的127毫米54倍徑艦炮為基礎強化結構、簡化設計、提高可靠性而成,換裝64倍徑炮管和隱身化炮塔。整體重量由54倍徑型的38噸減輕到29噸,標準射速35發每分鐘、爆發射速45發每分鐘,俯仰角度-12°到+70°,海水冷卻。可裝填碰觸/定時引信高爆彈、紅外引信高爆彈、可控變時引信預置破片彈、制導炮彈和火箭增程炮彈等,執行防空反導、反艦和岸轟任務。配備四個容量各14發的備射彈鼓(共56枚備射彈),此外下甲板彈藥庫可容納350發炮彈。
「毀滅」號艦首武器區
主炮後方是四組八聯裝防空導彈垂直發射裝置,裝填32枚南非丹尼爾肯塔羅生產的「民族之矛」(Umkhonto-IR)防空導彈,阿爾及利亞選擇的是第二代產品「Umkhonto-IRBlock2」,其全長3.32米,彈徑0.18米,翼展0.5米,發射重量130千克,基本型射程15公里,增程型射程20公里。使用南非國產的無煙單節固態火箭發動機,戰鬥部為23千克重的破片攔截殺傷戰鬥部與主動近炸引信。碲鎘汞紅外探測制導,由母艦指揮至瞄準線後再由導彈紅外搜索尋的,而對近程目標則只需要輸入基本坐標方向「射後不理」。
垂髮系統後方艦橋前方有一段抬高的甲板,安裝了一座MSI防禦系統(MSI-DS)生產的遙控武器站,架設一具「大毒蛇Ⅱ」型30毫米鏈炮,射速100-200發每分鐘,電子光學追蹤遙控射擊。全艦共有兩座MSI 30毫米遙控武器站,另一座設在機庫末端上方。
RBS-15反艦導彈發射裝置
桅杆後方的艦舯密集排放著兩組八聯裝六邊形反艦導彈發射裝置,裝填16枚瑞典薩博-博福斯動力公司(SAAB Bofors Dynamics)和南非丹尼爾(Diehl BGT)合作開發的RBS-15反艦導彈MK.3型,RBS-15 MK.3是在原RBS-15M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新一代遠程反艦導彈,其彈長4.45米,彈徑0.5米,翼展1.4米,不含助推器重630千克,含助推器全重800千克,戰鬥部重200千克,最大射程達250公里。RBS-15MK.3有三個特點,一是其制導系統採用慣性+GPS+末端主動雷達的複合制導模式,能通過GPS定位規劃複雜的飛行路線,多發齊射後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向打擊敵艦,提高突防概率;二是其具備全程掠海飛行能力,發射後可以維持10-15米的飛行高度直至命中敵艦;三是由於引入GPS制導模式,通過GPS定位修正自身位置和目標位置,具備了對海/對陸雙模打擊能力,除阿爾及利亞外,還外銷芬蘭、德國、克羅埃西亞等多個國家。
「毀滅」號艦尾
「震懾」級護衛艦艦尾設有直升機甲板,採用單機庫,可以滿足一架十噸級直升機的操作與收容,阿爾及利亞採購的直升機為前述的「超級大山貓MK.140型」,編號ZK191 C / N 507到ZK196 C / N 518,配屬「震懾」級護衛艦和中國建造的C28A型護衛艦。「超級大山貓MK.140型」為「山貓」直升機家族最新改型之一,最大起飛重量5.5噸,最大航程600公里。阿爾及利亞版本機鼻上方安裝一組光電球,機鼻下安裝了一具義大利萊昂納多(Leonardo,原芬梅卡尼卡集團)的「海浪」7000E(Seaspray 7000E)X波段多功能有源相控陣雷達,360度旋轉掃描,最大搜索距離200海里,具備極佳的近距對海高精度搜索能力和氣象洋流探測能力。機上安裝有一組四聯裝導彈掛架,掛載南非丹尼爾生產的「馬庫帕」(Mokopa)反坦克導彈,使用半主動激光(SAL)制導,最大射程10公里,由於除此之外未見機載聲吶設備的安裝和採購,因此相信該型艦載直升機主要執行反舟艇任務和戰鬥搜索與救援任務,應對非洲海岸線複雜的民間和恐怖主義武裝力量。直升機庫末段下方兩側艦體各開設了一個艙口,安裝了兩組三聯裝枚歐洲魚雷集團(EuroTorp)的324毫米MU-90輕型魚雷發射管。此外,直升機庫結構的右側有一個平台,安裝了一具吊臂,向外伸展可達6米。雖然這佔用了直升機庫的內部空間,但是換來的是具備了碼頭物資的自裝卸能力,吊臂可以直接將物資從碼頭吊放到直升機甲板上或從直升機甲板卸下物資,適應非洲國家大量基礎設施落後的碼頭,提高人道主義救援能力。
船電系統
「震懾」級護衛艦主桅杆頂部是一具瑞典薩博(原愛立信)的「海長頸鹿AMB」C波段輕型旋轉陣列多功能相控陣雷達,該雷達的「AMB」代表「Agile Multi Beams」,是「頻率捷變多波束」的意思,特點是基於聚集束(StackedBeam)原理,由一個寬波束髮射電磁波,由多個窄波束同時接收回波信號。相較於其他類似雷達的銳化波束,大幅加快了天線掃描速度,縮短了反應時間,且獲得的目標數據信息更加精確。通過單脈衝技術,該雷達可識別出仰角範圍內的全部目標,且每秒更新一次目標的三維數據。其最大空搜索距離180公里,最大轉速60RPM,可同時跟蹤400的水面目標或200個空中目標或40個干擾源。其另外非常特殊的一點就是,「長頸鹿」系列雷達最初是作為陸基多功能機動雷達而研製,除可擔負中近距離對空探測任務外,還具備反炮兵雷達的能力,可提供全向迫擊炮、榴彈、火箭彈等炮彈落點預警和炮位偵測,在艦載雷達上的衍生還具備了落點水花監測能力。同時,由於艦上「民族之矛」防空導彈是數據鏈指揮至瞄準線的制導方式,「海長頸鹿AMB」還擔負為防空導彈提供導彈目標坐標數據的任務,最大同時目標接戰數量約為8個。
「震懾」級護衛艦的次桅杆相較於主桅杆更為高聳,桅杆頂部安裝著雷達告警接收機和塔康導航系統。艦上的火控主要依賴位於艦橋上方和機庫上方的兩座薩博「CEROS 200」整合式雷達/光電火控裝置,包含一具Ku波段脈衝多普勒雷達和一具紅外/電視攝像機的火控組合安裝在雙軸穩定基座上。這兩座火控雷達分別控制127毫米主炮和兩門30毫米鏈炮。在機庫上方「CEROS 200」的兩側,還各安裝有一個薩博NLWS(Naval Laser-Warning System)激光預警系統,能夠檢測和分析瀕海戰鬥環境下對本艦的激光照射。艦首安裝有泰雷茲荷蘭的「岬羽鼬」(UMS4132 Kingklip)中頻主被動聲吶,該型聲吶採用圓柱陣列,主動頻率範圍在5250到8000 Hz,被動頻率在1000到8000Hz,25公里範圍內精度≤30m。艦上的戰鬥管理系統為薩博的9LV Mk.4,這是9LV系列戰鬥系統基於海軍開放式系統架構的最新改進型,使用商業化標準的乙太網(Ethernet)和高速區域網伺服器介面以及英特爾(Intel)處理器,整合艦上所有的海空、水下探測器、武器系統、數據鏈、決策支援以及電子戰系統,具有指揮、管理、目標識別、追蹤等功能,能依照目標類型與威脅程度自動分配火控頻道與武器系統進行作戰。9LV Mk.4目前也裝備在皇家加拿大海軍哈利法克斯級護衛艦和泰國皇家海軍納來頌恩級護衛艦等艦艇上。
電子戰
電子戰方面,「震懾」級護衛艦艦首垂直發射裝置的兩側各安裝有一部義大利萊昂納多的C310「高性能反魚雷誘餌彈系統」(C310 High-performance anti-torpedo countermeasure system),內含8個125毫米發射管,分別裝填4枚聲導魚雷干擾彈和和4枚聲導魚雷誘餌彈,前者用於對抗主動聲導魚雷,後者用於對抗被動聲導魚雷。兩種干擾彈全長1.3米,口徑125毫米,最大射程800米。該系統與艦上主動聲吶系統相連,還自帶了小型拖曳被動聲納,獲得聲吶的數據後自動判定目標方位和目標類型,並向艦橋回饋最優迴避航向。在機庫兩側和艦橋兩側還安裝有四具德國萊茵金屬(Rheinmetall)的多重彈藥軟殺傷系統(Multi AmmunitionSoftkill System,MASS),內含八組四聯裝81毫米口徑干擾彈發射管,可裝填覆蓋雷達(8GHz~18GHz)、紅外(2μm~14μm)、激光(0.4μm~10.6μm,二氧化碳激光和釹釔石榴石激光)等多個電磁波段和光頻譜的干擾彈,干擾範圍涵蓋各種常見的艦載、陸基與空中反艦武器。
總體分析
實際上「震懾」級護衛艦的整體指標還是遜色於摩洛哥購買的法國FREMM歐洲多任務護衛艦的,但阿爾及利亞選擇該型艦的原因首先是報價低於FREMM,此前摩洛哥採購FREMM在阿爾及利亞國內就被認為是「不明智」的決定,6000餘噸排水量的FREMM過於高檔;
其次阿爾及利亞周邊國家航空兵力量並不強,威脅最大的摩洛哥皇家空軍,其第三代戰鬥機數量也不過3個中隊,因此對新艦的防空戰水平要求不高,從「震懾」級艦上選擇的這款「海長頸鹿AMB」C波段主雷達就能看出。阿爾及利亞並沒有選擇當今主力護衛艦常見的S波段雷達,而是選擇了這款C波段雷達,C波段雷達在輕型護衛艦甚至導彈艇上較為常見,例如「海長頸鹿AMB」之前也裝備在瑞典維斯比級輕護衛艦、波蘭奧坎級快速攻擊艇上。因為C波段(4GHz~8GHz)雷達波長小,實現和S波段(2GHz~4GHz)雷達相同的指向性增益只需要一半左右大小的體積,因此C波段雷達可以做的更加輕巧的同時雷達旋轉的速度也能得以提高,加之波長小,所以精度更高。但是在分子散射原理下,C波段電磁波在空氣中得衰減比S波段快得多,所以S波段探測距離一般是C波段雷達的1.5到2倍,更適合防空戰艦艇使用。而阿爾及利亞正是看中了C波段雷達精度高的特點,在防空壓力不大的情況下,轉而選擇更好精度更高的C波段雷達應對非洲複雜的沿海水面戰,這也是選擇「民族之矛」防空導彈的原因之一,射程20公里的「民族之矛」也能基本滿足阿海軍的需要。
三是因為德國MEKO-A200型護衛艦在非洲已經有了另外一個成功案例——南非海軍「英勇」級護衛艦;「英勇」級護衛艦在南非軍種已服役十餘年,表現了出對非洲良好的適應性。阿爾及利亞早年曾經給予南非國父曼德拉大量的支持和援助,兩國由此締結了深遠良好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多次赴南非考察「英勇」級護衛艦,並看好艦上的南非國產裝備,這是阿爾及利亞選擇MEKO的原因之一,「震懾」級艦上的防空導彈、反艦導彈等裝備的選擇使也得南非受益頗豐。
同時,阿爾及利亞作為前法國殖民地,法國在六十年代初的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戰爭中造成了大量阿民眾傷亡,但長期以來拒絕正式道歉,因此阿軍方也盡量不選擇法制武器。即便是阿爾及利亞逐漸加強同歐盟的關係,加入歐盟巴塞羅那進程體系,且阿爾及利亞軍事裝備採購力求多元化的近年來,阿軍中法制武器卻少之又少。反觀德國,德國在過去的對外軍售中一直秉持著謹慎的立場,一般不會向人權情況惡劣的國家出售武器。雖然阿爾及利亞的人權問題則一直受到西方國家的譴責,但是德國卻成為了阿爾及利亞這一擴軍進程中的最大受益國之一,除了銷售MEKO護衛艦外,2014年,阿爾及利亞正式與德國萊茵-曼恩軍用車輛集團(Rheinmetall MAN Military Vehicles)簽訂總價值約30億歐元的軍售合同,購買總數達980輛的「狐Ⅱ」(TPZ Fuchs Ⅱ)6×6裝甲戰鬥車,其中900輛由萊茵曼恩在阿爾及利亞設立分公司,援助阿爾及利亞本土組裝。連同德國對沙特、阿聯酋、埃及的軍售,一度使得德國成為世界上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的第三大軍售出口國。
「狐Ⅱ」6×6裝甲戰鬥車
美國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月刊在此前就撰文稱,德國政府一邊大量接收來自北非和中東地區的難民,一邊卻積極的促成與北非和中東地區的軍火出口,很難讓人不認為裡面有更深層次的目的。德國在二戰後的一片廢墟之中,通過全球貿易重振其經濟,工業科技文化得以復甦,在歐盟國家影響力日益提高,直至當今成為歐盟最核心的、最具主導地位的國家,通過難民和軍售而插手北非和中東這兩塊未來的「熱土」,恐怕就是德國下一步的戰略企圖。
煥然一新的阿爾及利亞老舊蘇制艦艇
兩艘「震懾」級護衛艦入役後,阿爾及利亞海軍的擴軍計劃暫時告一段落,組成了包括一艘「卡拉特·貝尼·阿巴斯號」號後勤登陸艦、兩艘「震懾」級護衛艦、三艘C28A型護衛艦的主力艦隊。同時阿爾及利亞也對原來的6艘「科尼」級輕護衛艦和「納努契卡」級小型導彈艦進行了現代化升級,全部換裝了嶄新的「十字罩ME」(Positiv-ME)輕型有源相控陣雷達和SS-N-25「天王星」(Uranus,也被昵稱為Harpoonski,「魚叉斯基」)反艦導彈,在2014年前相繼完成改裝回國。80年代在中國和保加利亞援助下國產的傑貝爾·查努亞級導彈艦目前也狀態良好。阿爾及利亞的軍事力量通過這十餘年來的跨越式發展,已經對埃及形成了趕超之勢。
阿爾及利亞地緣態勢
溯其根源,北非馬格里布地區與歐洲共享地中海,可謂是與虎為伴,阿爾及利亞近年來的鄰國利比亞戰爭洗牌、突尼西亞革命倒台、摩洛哥被迫改革,唯獨阿爾及利亞還算穩定,其大力發展軍備的理由也顯而易見了。
推薦閱讀:
※一個人如何編臟辮?
※馬普托|世上僅此一套的大象胚胎標本
※中非合作|打造非洲工業第一
※一個人去坦尚尼亞攀登乞力馬扎羅山,有沒有什麼建議和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