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承遷答網友問40題 [轉]
張承遷答網友問40題問:您在《古蘭》譯註中,為什麼很少用「聖訓」?答:「聖訓」是中國人的稱謂。國外一般稱「哈迪斯」,即「先知言論」。伊斯蘭歷史上的大伊瑪目艾布·哈尼菲是公元700年生人,距離先知穆罕默德歸真不到70年。但艾布·哈尼菲一生採用「哈迪斯」只有18段。這說明什麼呢?說明他已發現使用「哈迪斯」的危險性。而布哈里是公元810年生人,與先知生年相距240年。他收集的「哈迪斯」的可靠性會比艾布·哈尼菲時代還大嗎?很多人認為,沒有「哈迪斯」,我們就不知道怎麼禮拜,或禮多少拜。實際情況是這樣的嗎?我們可以想想,「哈迪斯」整理成文是在先知歸真後200多年。在此之前,大伊瑪目的教法都出來了,我們會不知道怎麼禮拜嗎?說這樣話的人缺乏起碼的歷史常識。尤其需要說明的是,伊斯蘭歷史上最早的一本《聖訓》是《穆萬塔聖訓集》。這本書只收了500多段「哈迪斯」。《穆萬塔聖訓集》出現時,布哈里還沒有出生。布哈里是從前人傳述的60萬段「哈迪斯」中選出7000多段編輯成書。史料記載說,布哈里鑒別「哈迪斯」的真偽,主要看傳述人的品格和其信仰上的虔誠度。可是,200年以後的人要確定200年前人的品格及虔誠度,漫說在那個年代,就是今天的人也很難做到。請問你能說清你的曾祖父的曾祖父曾經是怎樣一個人嗎?所以,《布哈里聖訓實錄》矛盾百出,超出《古蘭》教導範圍的謬誤巨多,採用時必須慎之又慎。問:應該怎樣學習、理解《古蘭》並領會其精神?答:我的建議是應該帶著問題學。把困擾自己的問題想好,然後去尋求答案。比如,你不知道應該怎樣安排自己的人生及未來。答案是:「把你們的臉轉向東方和西方都不是正義。正義是信仰安拉、末日、天使、經典和先知,以及出於愛他們而將錢財給予近親、孤兒、貧困者、旅行者、有需求者和奴隸,然後立行禮拜、完納凈施,履行作出的許諾,在困苦、折磨和鬥爭中忍耐。這些人才是敬慎者。」(2:177)「當你得空就應勤奮,並應向你的養主懇求。」(94:7,8)理解《古蘭》,必須藉助大量閱讀,讀多了自然就理解了。「古勒阿尼」意思就是「經常誦讀」。你應該知道:「這是一部信息精確,解釋詳明的典籍」。 (11:1)遇到暫時不理解的句子,你再多看幾遍自然就明白了。比如:「當時你對信仰的人們說:你們的養主將派三千天使幫助你們,這還不夠嗎?是的,如果你們堅忍並敬慎,他們突然襲擊你們,那麼,你們的養主將以五千有標誌的天使援助你們。」(3:124,125)接著你再看下一節「安拉只是決定它為你們的好消息,你們的心可藉此得到安定。援助只來自於強大的,明哲的安拉。」這就是告訴你,實際上不是天使真的幫你去打仗,而是安定你們的心。問:權威的解釋和「哈迪斯」,哪個更正確?答:最權威的解釋是真主,人間沒有權威。因為,一切被造都是相對的。《古蘭》啟示的原文是絕對正確的,任何人的翻譯都不是絕對的,即使所有高級學者集體翻譯也不能搞出「定本」,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會不斷發現新的認識。符合《古蘭》教導的「哈迪斯」可以用,不符合《古蘭》教導的「哈迪斯」,肯定有問題。《古蘭》的教導在《古蘭》里都能找到解釋,它是「一部互為印證的,反覆叮囑的經典。」(《古蘭》39:23)「它的彙集和誦讀都在我。……它的解釋也在我。」(《古蘭》75:17,19)現代人的注釋,是真主給現代人的認識。下一代人還會有下一代人的認識。真主將不斷地給人類予引導,沒有真主的口喚,人間不會有任何正確認識存在。問:有聖訓傳述,真主的使者說:我留下兩樣東西,一是安拉的經典,一是我的遜奈。答:我還見過這樣的「聖訓」:「我留下兩件法寶,一是安拉的經典,一是死亡。」比較這兩條,你會認為哪條更符合《古蘭》啟示呢?首先,先知絕不會把自己的言行和真主的《古蘭》啟示平起平坐。如果他那樣重視自己的言行,為什麼當初會不允許人們記錄?《古蘭》第一條啟示就指出,「他教人用筆」。說明凡是沒有記錄的,都不可靠。《舊約》《新約》都沒有記錄,所以被人改來改去。而《古蘭》是有記錄在案的,不容更改,絕無謬誤。有人說「古都斯哈迪斯」具有啟示價值,這是不對的。先知不會隱瞞任何一條啟示,只要受到啟示,肯定會反映在《古蘭》里。他能隱瞞下一些,然後再用自己的言行表達出來嗎?如果是那樣,《古蘭》還能稱他為「坦白的警告者」嗎?問:已經鑒別出有少數哈迪斯是偽造的,但有理由否定整個「哈迪斯」的地位和作用嗎?答:不能否定。我們應當以《古蘭》啟示為準繩作鑒定,學者首先要作出判斷,然後請大家討論。熟讀過《古蘭》的人都很明白,在「哈迪斯」上作偽,是騙不了人的。《古蘭》的另一個別稱是「福勒嘎尼」(準則),即:區別一切的標準。《古蘭》還有一個稱呼是「則克爾」(提示),也就是穆斯林五項功課之一:念「則克爾」(經常誦讀提示)。先知不會說出違背《古蘭》啟示的話,因為他是第一個接受啟示的人,最清楚原則界限。在真主的引導下,穆罕默德能非常精確而巧妙地解答問題。《古蘭》有一節「你們要競相爭取到你們養主的寬恕和廣如天地的花園。」(《古蘭》57:21)有人問先知,花園廣如天地,那麼地獄在那兒?先知說:白晝來了,黑夜在那兒?這是非常智慧、非常精準的回答,體現了先知的機敏和博學,也反映真主對他的引導。問:如果有可靠的聖訓支持,我們的理論是否可靠,我們的交流依然會失去方向嗎?答:如果有明確可靠的「哈迪斯」作指導,當然不會失去方向。但最明確可靠的指導是《古蘭》。如果「哈迪斯」含混不清,可暫時存疑,儘可能不用。《古蘭》本身就是一部「解釋詳明的經典。」(《古蘭》10:37)是「解釋所有事物的。」(《古蘭》16:89)並為「思考的民眾解明信息。」(《古蘭》45:13)。問:凡事從右面開始,《古蘭經譯註》為什麼不從右起?答:這是照顧現代中國讀者的閱讀習慣。如果豎排版,肯定從右起。像王靜齋譯本。橫排的標點符號和英文相同或相似,只能這樣。我們要學習先知的精神,而不是學他一舉一動。先知吃飯用手抓,我們不必學。現在有很多人是左撇子,左手寫字,左手握筷子,這不妨礙他們信仰真主。先知是古代人。中國的唐太宗、宋太祖都很英明,但我們現在要處處模仿他,能把國家治理好嗎?古代有古代的問題,現代有現代的問題。信仰的原則不變,解決的方法可以不同。這應該是常識。對《古蘭》的認識也如此。如果迷信古代,就容易鬧笑話。我們纏「戴斯達勒」是模仿波斯和印度人的習慣。先知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戴頭巾。我們用「台斯比哈」(念珠),這是佛教徒的習慣。先知沒用過這東西,古代阿拉伯人也不用這東西。以上答覆,對與錯,請大家評判。歡迎繼續提問。張承遷2010-09-20問:請談談關於婦女戴頭巾的問題答:頭巾,中國人稱蓋頭。我不止一次地說過,任何人只要想戴,我都表示尊敬。但《古蘭》啟示中沒有戴頭巾的教導。《古蘭》有關人類服飾穿戴的教導只有第24章的30—31節:「你要對信仰的男子們說,降低他們的視線,並保護他們的隱私,那對他們是更純潔的。安拉確是盡知他們所做的一切的。你要對信仰的女子們說,降低她們的視線並保護他們的隱私,不要展示她們的裝飾,除非明露的。並讓她們用紗巾覆蓋她們的胸部。」從經文里可以看出,《古蘭》對婦女服飾的要求和對男人的服飾要求是相同的。我的譯文為「保護隱私」,馬堅先生的譯文為「遮蔽下身」。阿語原字是「福祿宅」,如果譯為「羞體、下身」勉強還行。麥地那一位教授在英譯中用了「隱私」一詞,我覺得很准,也很雅,所以採納了。古代阿拉伯婦女有坦胸露背的習慣。阿拉伯地處熱帶沙漠,氣候乾燥炎熱,風非常大,地上一滴水也見不到。即便是盛夏,穿三層衣服也不出汗;不是不出汗,是汗一出來,立刻被揮發了。先知曾要求阿依莎遮擋胸部,她當即就把圍裙撕下擋上了胸部。人類的服裝穿戴與其所處的地域、氣候和生活習慣有關係。北歐斯坎迪納維亞半島的婦女從來不會袒胸露背,永遠裹得嚴嚴實實,因為那裡很冷,袒胸露背凍得慌。巴布亞紐幾內亞婦女則根本就不穿衣服,因為那裡濕熱,捂多了長痱子。現在,我們中國人信仰缺失,盡搞形式主義。有人說,真主的命令可以不尊嗎?那麼真主命令大家每天禮五次拜,是不是都做到了?信仰的問題,要慢慢勸,不能動輒把別人當叛徒。對於婦女,最先告訴她們的,應是信仰真主獨一存在,真主創造一切,真主決定一切。一開始就要求戴頭巾,還不把人給嚇跑了?你問我對婦女戴頭巾的態度,那我說,如果嚴格按《古蘭》教導,頭巾不應該戴。埃及政府已作出決定,教法中沒有戴面紗的規定,所以建議取消面紗。堅決要戴的,也不強制。《古蘭》啟示中沒有說婦女的頭髮是羞體。臉面都不是羞體,頭髮怎麼成了羞體?阿拉伯婦女為什麼戴頭巾?不僅婦女戴,連男人也戴,因為地處熱帶沙漠,不戴頭巾,太陽的烤晒受不了,與信仰沒有關係。我們學習先知,這沒什麼錯。但是,先知並沒有讓我們一絲不苟地學他的表面。比如,先知吃飯用手抓,我們也用手抓嗎?……你可能仍要追問我,中國穆斯林婦女到底該不該戴頭巾?那我告訴你:這事兒最好由婦女信仰者自己來作決定,因為信仰是她們和真主之間的事,用不著別人來干涉。《古蘭》的服飾原則是:無論男女,著裝要莊重,不要袒胸露背。要遮蔽隱私。我再次申明,對戴頭巾的婦女,我表示敬意;對願意戴頭巾的男人,我更表示敬意。你們看我身邊這位女孩兒,就戴頭巾,我並未勸她不戴。阿薩德 123發來的阿拉伯語問題行文顛三倒四,我看不懂;我請阿訇看了,也沒看懂。也可能是互聯網轉換出了問題。建議:如果你是華人,最好用母語交流,少耽誤事兒!張承遷2010-09-21問:在中國,怎樣復興伊斯蘭?答:你的問題太大太廣,我只能談一點看法。中國穆斯林群體中有一個普遍問題——僑民情結。認為自己是外來民族,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有的人挖掘自己的家譜,一旦發現有西域血統,就高興得了不得,從內心裡產生一種自豪感;而對新「入教」的人不感興趣,甚至看不起。這種情結的延續是非常錯誤的,也是十分有害的。第一,公元610年使者先知穆罕默德接受啟示後開始傳播《古蘭》時,最先皈依伊斯蘭的,是先知的第一位妻子哈迪澤、堂弟阿里,及周邊的一些親戚、街坊。他們都是新入教的穆斯林,一點也沒有妨礙他們為主道奮鬥,並成為先知忠實的夥伴。第二,先知努海的妻子和兒子都不信主,至死也是異教徒。我不知道你們挖掘出自己是哪位先知的後裔?如果碰巧是努海的後裔,那就一點也不光榮。中國穆斯林還有一個情結——阿語情結。其表現是:盲目神化阿語,聲稱後世天堂里使用的都是阿語;有人還說「你看《古蘭》經,不就是用阿語降示的嗎?」這種情結導致我們全民學阿語,好像真主只懂阿語。我們經常說,真主是大能的、全聰的,可在你眼裡,大能的、全聰的真主卻不懂其他語言,只懂阿拉伯語,這不是小瞧真主嗎?《古蘭》最大的價值是超絕的指導意義。可我們卻不去追尋、理解其意義,而熱衷於每年舉行阿拉伯語《古蘭》誦讀大賽,覺得《古蘭》的韻律太美了,聲腔太動人了!作為信仰的人,這種感情可以理解。但是經典的重要價值在於它的指導意義,而不是裝飾和娛樂。這樣說,不對嗎?由於種種歷史原因,中國穆斯林還存有一個偏見——不學中文,也就是不學習漢文化。認為漢文化是漢人的文化,學了漢文必然反教。——把漢迴文化對立起來。我還聽說,在一些偏遠地區,連青年人讀漢文書籍都被禁止,甚至宣揚:凡不信仰的國家與我們都是交戰國;我們與之誓不兩立。這都叫什麼事兒?你連中國外交部的事都想管啊?!其實,這都是由狹隘的心理造成的。事實上,正是因為我們拒絕漢文化,才造成我們在政治上被歧視,經濟上被孤立,文化上被邊緣。很多中國人,包括一些有文化的人,都不明白伊斯蘭到底要幹什麼!表面上看,這些回族人好象都很團結,一旦發生點什麼事,他們會群起而攻之;可是實際一接觸,都非常自私;嘴裡說的是不貪圖「頓亞」,但爭奪起名利來,比誰下手都狠;而且極易被壞人利誘。由於不學習漢文化,言行上不了檔次,高樓大廈我們進不去,生活習慣上又特殊,於是賣牛肉拉麵是我們唯一的謀生手段,宰牛宰羊洗雜碎是我們最強勢的專業。上述種種原因不僅使中國穆斯林的心胸越來越狹窄,而且惰性越來越大,以至除去自己那點教門,否定所有知識。清王朝鎮壓回民反抗,作為一種懲罰把大量回民趕到了寸草不生的西海固。可是清王朝垮台100年了,回民還在那裡接受懲罰,請都請不出來。他們說,一旦離開那裡,信仰就維持不住了。難道信仰只有靠落後才能維持嗎?第一,沒有道理可言;第二,別人的好話死也不信。最後只剩下一條,那就是拚命!——這是多麼可怕的遠景啊!你以為這些顧慮是多餘的嗎?伊拉克的仗為什麼打不完?帝國主義為什麼能挑撥離間?中央情報局為什麼能在那裡下蛆?難道我們不該找找自己的原因?問:漢語能否正確理解伊斯蘭?答:你問「用漢語能否正確理解伊斯蘭」,這是個偽問題。就像問「用阿拉伯語、波斯語能否正確理解伊斯蘭」一樣。——成熟的語言都可以表達思想、傳遞信息。漢語的成熟度不在阿拉伯語之下,同為聯合國五大通用語言之一。理解伊斯蘭有一個過程,不管你是用阿拉伯語、波斯語,還是用漢語、英語或斯瓦希里語。你如果能通過阿語理解,那當然是再好不過了;或者你也可以通過馬堅先生的中文譯本理解,也無不可。每種語言都有自己獨特的魅力。人的認識方式有多種,就象真主的引導方式也有多種一樣。我們每個人所處的地位不同,處境不同,理解問題的角度不同,接受能力和受教育的程度都不一樣,所以不能用一個方式來衡量。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理解《古蘭》必須要有悟性。《古蘭》是最高指導原則,它面對的是人類每一個生命個體,悟性不同,差異巨大。比如「阿黑賴特」這個詞,我們習慣理解為「後世」,可是這個詞的原義是「以後、後面」,只有「要麥勒阿黑賴特」才有「末日、後世」的意思;但阿語描述後世最常用的詞是「達魯勒阿黑賴特」,譯為「後世的家園」。《古蘭》的敘事習慣,經常是一語雙關,或一語多關,既說的是眼前,也說的是未來;你既應顧慮後世的審判,也要顧及今生的後果;不顧後果的蠻幹,不用等到後世,今生的苦頭就讓你吃不完。《古蘭》之偉大,之所以模仿不了,就在於此。所以我們說,對《古蘭》的閱讀、參悟,每個人都不一樣,同一個人每次閱讀的感受也不相同。原因就是你永遠也挖掘不完。普通人有普通的理解,教授有教授的理解,就像太陽,你站在哪兒它都能照耀著你。你仔細地讀,好像就是專門針對你的。即使一個不信仰的人,只要認真讀,都能一下子被抓住,再也放不下。——何況我們是有信仰的人呢!
問:解釋《古蘭》,誰最權威?「哈迪斯」的解釋,算權威嗎?答: 你問的這個問題好象前面有人問過。我記得我當時的回答是:「最權威的解釋是真主,人間沒有權威。因為,人間的一切被造都是相對的」。你現在又問:「哈迪斯的解釋,算不算權威?」我的回答是:誰的解釋最符合《古蘭》教導,誰就最正確。但權威還在真主。時代在發展,知識在擴大。人類對《古蘭》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古蘭》教導,其適用期是一直到世界末日的。真主的慈惠不受時空限制。真主制定的法則和常道,既表現在宏觀,也表現在微觀。而且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他創造一切,並使其勻稱。他註定一切,而後引導。」(《古蘭》87:2,3)說明真主的引導,也不會停止。「我如此地為思考的民眾解明信息。」(《古蘭》10:24;45:31)使者先知對《古蘭》的理解肯定是最好的、最到位的;歷代學者的注釋(太福希勒)也起到了教育歷代民眾的作用。但是,對《古蘭》教導的理解和挖掘並沒有就此完結。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思考,直至世界末日到來。網路對話是一種溝通,是一種學習交流;不是抬杠,也不是打口水仗。「遜奈」是「先知的言行」。使者留下兩個法寶,你認為一是《古蘭》,二是遜奈;可什葉派那裡還有:一是《古蘭》,二是聖裔。你說哪個是真「哈迪斯」,哪個是偽「哈迪斯」?——都是當年派系鬥爭的產物。什葉派搞《四聖書》,遜尼派不承認。說:你們能搞,我們為什麼不能搞?當年毛主席去世,「你辦事我放心」的「哈迪斯」就出來了。毛主席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情況下說過?是針對某個人、某件事,還是針對全體政治局委員?於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又出台了。這都是我們親身經歷過的事情。在伊斯蘭信仰里,遜奈的作用是任何其他都代替不了的,它是伊斯蘭立法的基礎之一。但是真理再向前邁一小步就會變成謬誤。神化使者先知和「哈迪斯」,就復蹈了神化爾薩(耶穌)的老路。問:應該怎樣評價「哈迪斯」,早期成冊的「哈迪斯」是不是可信度高一些?答:「哈迪斯」的狀況非常複雜。用一句中國成語形容,就是魚目混珠,良莠參半。「哈迪斯」成冊早晚,不是判定「哈迪斯」真偽的標準。布哈里從60萬段傳述中揀選7000段成冊,其付出的心血,今天的我們難以想像。但是我們仍不能就此說布哈里的《聖訓實錄》沒有問題。以現代眼光看,它完全可以搞得更嚴謹、更精緻、更完美一些。但是沒有。我們看兩段布哈里緝錄的「哈迪斯」:3244 據艾布?胡萊賴傳述,真主的使者說:「真主說:『我已為我的僕人準備了眼睛從未見過,耳朵從未聽過,任何人的心裡從未想到過的恩典。』」若你們願意,你們就讀這段經文:「任何人都不知道已為他們貯藏了什麼慰藉。」(《古蘭》32:17)3245據艾布?胡萊賴傳述,真主的使者說:「首批進入樂園的人,其形象如同十五的皎月。他們在樂園中不吐痰,不流鼻涕,不解便。他們在樂園中使用的器皿是金的,他們的梳子是金制的、銀制的,他們的香爐燒的是沉香,他們的身上流的汗似麝香。他們每人均有兩妻,她倆的小腿骨髓,能從肌膚外面看清,其貌美不可言。他們之間無矛盾,無怨恨,他們萬眾一心,他們朝夕讚頌真主。」《古蘭》啟示第32章17節明文提示「任何人都不知道已為他們貯藏了什麼慰藉」,可布哈里在「哈迪斯」3245中仍堅持說:首批進入樂園的人,每人均有兩妻,小腿透明,用金銀製品等等,而且說得如此詳細具體,就讓人不得不對它的真實性產生質疑。布哈里是學者,不是阿訇,卻對如此顯而易見的錯誤視而不見,他的其餘選段的可靠性,就可想而知了。讀過「哈迪斯」的人大概都有這種看法,只是我把看法說出來了而已。問:《聖經》也可以用來注視《古蘭》嗎?答:我在《古蘭》注釋中引用《聖經》的話,是想告訴人們,《聖經》雖然被篡改得面目全非,但從其蛛絲馬跡中,仍可找到一句半句真話。例如:「我必在他們弟兄中間,給他們興起一位先知像你,我要將當說的話傳給他;」(《舊約》申命記18:18)這是對穆薩的啟示。其中「他們弟兄」指的是伊斯哈格和伊斯瑪依,也就是說,真主要在伊斯瑪依的後裔中興起一位「像你的先知」,這正是預言使者先知穆罕默德的到來。我們引用《聖經》中的話,一則說明我們遵守「他們信仰賜給你的和在你以前所賜給的。」(2:4)的《古蘭》啟示;二則籍此證明使者先知的使命是真主早已安排好的。——這樣的引證難道有什麼壞處嗎?張承遷2010-09-26問:怎麼看待「穆聖登宵」一說?答:使者先知「登宵「,在《古蘭》里稱為「夜行」,《古蘭》在第17章第1節里曾專門提到這件事。「讚美使自己的僕人從禁寺夜行到遠寺——他在其周圍降幅,以便把我的信息顯示給他。它確是全聽的,明見的。」(《古蘭》17:1)「夜行」的故事發生在公元621年,是在使者先知最親近的兩位親人,即他的叔父艾布?塔裡布和他最堅強的戰友和夫人哈迪澤去世以後,使者先知在精神上最困惑的時候。真主為了讓他看到光明的前景,以進一步增強他的信念,而展示給他的一樁「奇蹟」。對「夜行」的認識,歷來有兩種不同的看法,即是精神的巡遊,還是肉體的升華?使者先知的堂姐吳布亥尼和使者的妻子阿依莎對那天夜裡的描述是:頭天晚上使者先知是和她們一起做了宵禮,然後睡覺;第二天早晨起來,使者先知又和她們一同做的晨禮;一夜也沒有離開她們的身邊。(海卡爾著《穆罕默德生平》152頁)但是,在這同一頁上,海卡爾也提到了使者先知是軀體登霄的種種說法。其實這兩種說法都來自《布哈里聖訓實錄》。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檢閱原文,作出自己的選擇和判斷。我個人傾向於認為是精神升華。因為《古蘭》啟示有明文昭示:「當時我對你說:你的養主確實洞悉人們。我對你顯示的夢境和在《古蘭》里被詛咒的那棵樹只是給人們的考驗。我警告他們,但只增加了他們更大的放縱。」(《古蘭》17:60)此外,中文版的《布哈里聖訓實錄大全》六十五卷《古蘭經》注釋章說:據賈比爾?本?阿卜杜拉(求真主喜悅他父子倆)傳述,我聽先知說:「當古萊什人不相信我(夜行)時,我去站在天房的短牆裡邊,接著真主給我展現了耶路撒冷,我一邊注視耶路撒冷,一邊給他們描述耶路撒冷的各種跡象。」(《布哈里聖訓實錄大全》4710)可參看。問:我聽說註解《古蘭》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必須具備8種學問和15種資格。請問這8種學問和15種資格分別是什麼?請問張先生具備這些條件嗎?答:我不知道「8種學問和15種資格」的說法出於何典?至少在《古蘭》和《聖訓》中我沒有看到過這種說法。那就只能是歷史上某位「學者」或「老人家」的杜撰。所以你大可不必當真。再說,《古蘭》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天啟文獻。僅有8種學問,恐怕無論如何也勝任不了翻譯和注釋工作的。比如它至少涉及阿拉伯語言學、阿拉伯歷史學、阿拉伯文化史、中東宗教發展史、地中海地理沿革史;然後是民族學、民俗學、考古學、人類學、天文學、地理學、生物學、化學、醫學、法學、文學、哲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經濟學、倫理學、邏輯學;還有天體物理學、地球物理學,等等,如果再加上伊斯蘭教法學、伊斯蘭教義學,學科數量恐怕早已超過25種,哪是8種學問能涵蓋的!至於15種資格,我不知道他們說的是哪方面的資格?必須是河州人?還是青海人?必須是哪個門宦的教主?抑或是哪個教主的兒子或弟子?——請問,這重要嗎?再說,資格是人評審出來的。那麼誰又是評委?誰來作最終的審核?李鐵錚、馬堅、王靜齋、姬覺彌、劉錦標、時子周、仝道章,又是誰給了他們譯註《古蘭》的資格證書?阿拉伯文《古蘭》是絕對正確的版本。其他任何語言文字的翻譯本,都只能是相對正確的版本。有人建議,把優秀的學者和翻譯家集中起來,集體搞一個「定本」。我告訴你:肯定搞不出來。即使搞出來,也是相對正確的東西。隨著時代的發展,對《古蘭》的認識需要不斷深化,因而每個時代都會有新的版本出現。「定本」說不成立,「資格」說更荒唐。問:有人說您「不懂阿語」,是這樣嗎?答:這是一個如何界定的問題,也就是拿什麼標杆來衡量的問題。我是「滿拉」出身,後來又自學過幾十年阿拉伯語。你說我不懂吧,也懂一點;你說我懂吧,艾資哈爾大學也沒授過我文學博士學位。所以只能說,粗知一二。語言這個東西,很難測定深淺。比方說,我們同是中國人,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如果有人問我:你懂不懂漢語?我可不敢說我懂漢語。因為我說我懂漢語,我把曹雪芹、魯迅、老舍、錢鍾書往哪兒擱?所以只能說粗知一二。這可不是我謙虛。因為事實就擺在那兒,不服不成。我們教內有些人不知道深淺,學了幾年阿語,就覺得不得了。可你到利雅得或迪拜去試試,那裡街上的癟三都比你說得好;那裡中學生寫的一篇作文,就夠你研究半輩子的。所以,在語言這個問題上,我們還是盡量謙虛點為好。言多必有差。說些外行話,難免怡笑大方,讓人看不起。問:我打開張先生的演講視頻,為什麼不以讚頌安拉和使者開頭?答:感謝你的提醒。任何事開始,都應以安拉的名義,並感贊真主。今後我會注意的。問:馬蘭老師說,十幾年前你帶領他們禮拜時把昏禮減為2拜,請告訴我們,你只禮兩拜的理由是什麼?答:馬蘭先生說的「十幾年前」,我好象沒印象。我也沒有帶領別人禮過這樣的拜。在我的記憶中,我一直認為,現在出門在外,無論坐飛機、火車,都很快捷方便,時間上非常從容,因此不主張短禮;也從來不短禮。我確實想不起來馬蘭先生說的這個事。如果果真是那樣做了,那我祈求真主寬恕。如果是馬蘭先生記錯了,也祈求真主寬恕他。問:請問張先生「把孔子當做安拉的使者」的證據是什麼?答:我曾說過孔子是一位「先知」,並沒有說過孔子是一位「使者」。因為《古蘭》說過,真主給每一個民族都派有「先知」或「警告者」。真主是普慈的,中國這樣一個東方大國,十幾億人口,真主不會放任不管。孔子是2400多年前的中國先知,與釋迦牟尼大約是同時代人。他在華夏文明史上的地位,世所公認。對孔子的思想,我們可以用《古蘭》啟示加以鑒定,正確的我們學習繼承,錯誤的我們批判揚棄。伊斯蘭不排斥任何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因為它們都是獨一真主的創造。問:怎麼看待伊斯蘭與民族的關係?答:伊斯蘭是個文化概念,是精神信仰、意識形態,也是生活方式。它適用於全人類,直至末日來臨。民族是個人文概念,也是個歷史概念,是以地域、語言、心理、經濟聯繫、文化傳統和生活習俗為紐帶的文化群體。全世界有2000多個民族,信仰伊斯蘭的接近600個。有人說伊斯蘭民族,這個概念不準確;稱伊斯蘭文明比較貼切。問:抹靴子是怎麼回事?答:抹靴子和打土凈類似,都是洗禮而不是洗臟。中國人過去在私塾讀書,學生去洗手間稱為「出恭」,回來謂之「入敬」。我們禮拜前履行洗禮,也是準備入敬。如果穿皮襪子,腳並不直接踩地,因為外面還有踩地的鞋,所以不必抹靴底。問:左手拿東西,必須糾正嗎?答:先知生前看見人用左手拿東西吃,就要糾正,這沒錯。現在我們的一些父母,包括不信仰的父母,看見孩子「用左手拿東西吃」也是要糾正的。但如果糾正不了,也就算了。這是人的一種肢體習慣,跟信仰沒有關係。奧巴馬總統是左撇子,這不妨礙他信真主。布希總統也是左撇子,這沒阻止得了他屠殺穆斯林。張承遷2010-09-27問:您在《古蘭》注釋中對爾薩誕生的描述引發很多人質疑,您還堅持您的觀點嗎?答:關於爾薩誕生一事,我在《古蘭經譯註》[362]注釋中沒有表述清楚,造成一些誤解,是我的責任,祈求真主寬恕。現在這條注釋已改寫為:「當然,瑪爾燕生爾薩時還未與約瑟結婚,約瑟只是他的後父。」可參看。關於爾薩誕生一事,教內外有很多傳說,但應以《古蘭》啟示為準。我在[364]注釋中有關妊娠和生育的解讀,與《古蘭》啟示的敘述(如陣痛,分娩)並無矛盾之處。猶太人是站在反對爾薩的立場上,竭力否定真主的大能,渲染爾薩世俗的一面。目的是把這件事說成是一件醜事。而基督教則竭盡全力神化耶穌(爾薩)。但他們也研究考證了一些歷史事實。比如約瑟是達烏德的後代,拿撒勒人,希里或雅各的兒子;是馬爾燕的丈夫、耶穌的養父。約瑟發現未婚妻馬爾燕已懷孕,想暗裡將她休棄。後又聽天使指示,娶她為妻。耶穌降生後,為逃避猶太王希律的迫害,約瑟曾帶馬爾燕和耶穌逃到埃及。回國後又在拿撒勒當木匠,並向耶穌傳授木工技藝,等等。(《聖經百科辭典》1176頁)作為穆斯林,我們當然要相信《古蘭》啟示的話,這沒什麼可爭論的。人間有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我們再長几個腦袋,也可能搞不清楚。這種局限,不必窮追;因為不妨礙我們信仰真主獨一存在,也不妨礙我們履行信仰的義務。張承遷 2010—09—28問:請張先生回答兩個問題。1、伊斯蘭是全人類的宗教,但《古蘭》中提到的先知為什麼全都出自阿拉伯國家?穆聖之前,中國乃至其他國家會不會也有先知?2、先知是一個文盲,那麼真主為什麼偏要把《古蘭》降示給他呢?當時阿拉伯人都震驚了,一個文盲,一個牧羊人,他怎麼能接受安拉的啟示?他的資格何在?答:「先知」這個詞,其意就是「先於他人而早知」。中國人常常把它與「先覺」連用,稱「先知先覺」。比如孫中山先生將人分為三類:先知先覺、後知後覺、不知不覺。我們穆斯林習慣於把「先知」這個詞與真主派遣的使者相聯繫,一提到「先知」就以為是《古蘭》中的那25位使者。其實這個詞的使用更廣泛一些。人類的知識是從哪兒來的?艾迪生說:「天才就是 99%的汗水加1%的靈感,但那1%的靈感恰恰是最重要的。」靈感就是來自真主的啟示和啟發。由於真主為人類創造了思維機能,所以,受到真主啟發,再通過思維,人就產生了新認識。這是一切正確知識的來源。如果把信仰的知識和人間的知識對立起來,不認為所有知識都來源於真主,這就導致信仰和現實脫節。給人的印象,好像我們穆斯林是聽真主的,他們非穆斯林就不聽真主的。那麼,他們不聽真主的聽誰的?難道還有別的主嗎?但實踐中大多數人不可能直接受真主啟示,只能在生活中獲得啟發,加上感悟、總結,就有了知識。比如蒸饅頭火候不到就會夾生,煮麵條過火就會粘糊,等等。各行各業都有努力追求知識的人,有的人先知,有的人後知,有的人不知。如此等等。真主創造人,地域不同,思維也受影響。中國人生存條件好,經常思考的物質因素多一些;阿拉伯人生存條件惡劣,睜眼就是沙漠荒原,處境嚴酷,生活艱難,所以他們經常想一些極致的問題,人該怎麼活?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加之,那裡的人記憶力超強,所以真主選擇他們來接受啟示。還有一個原因,伊布拉欣作了祈禱,希望在他的子孫中有更多的先知。中國的先知先賢,在他們的早期著作和文章中,都對「上天決定一切」的認識有過隻言片語的論述,比如《尚書》《國語》《左傳》《詩經》等,但都沒有受到普遍的肯定和重視,特別到秦漢以後,就更少論及了;而世俗社會的知識,卻條分縷析,琳琅滿目,異常發達。中國人對死亡的認識也很清朗,但也只是到「人死如燈滅」就完了,即使罪大惡極也是一死百了。各種原始宗教填補了這個空白,但原始宗教很難擺脫迷信。誠如魯迅所說,中國人並不信仰宗教,而是利用宗教。所以中國沒有天啟信仰。天啟信仰,包括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都是從國外傳入的,中國人一開始對這些信仰都不認可,總以為神州華夏是世界文化的中心,豈能讓蠻夷的東西橫行霸道。於是,不信仰的至死也不信仰,而一旦信仰了的人,又容易產生極端優越感和自私自利之心,看不起沒信仰的人,不願將信仰傳導給他人。所以,幾千年來,一神信仰在中國始終不能得以大面積傳播。
問:你認為《古蘭經》對於天堂的描述,是否就是像我們現在所看到,或摸索到的,能被人們所理解的物質一樣的性質?還有你引用《古蘭》經文說:「任何人都不知道已為他們貯藏了什麼慰藉。」作為你認為以下這段聖訓所描述的是不可信的證據。3245據艾布?胡萊賴傳述,真主的使者說:「首批進入樂園的人,其形象如同十五的皎月。他們在樂園中不吐痰,不流鼻涕,不解便。他們在樂園中使用的器皿是金的,他們的梳子是金制的、銀制的,他們的香爐燒的是沉香,他們的身上流的汗似麝香。他們每人均有兩妻,她倆的小腿骨髓,能從肌膚外面看清,其貌美不可言。他們之間無矛盾,無怨恨,他們萬眾一心,他們朝夕讚頌真主。」但是,與你的觀點不同,《古蘭經》很多地方是這樣具體描述天堂的:「其中有水河,水質不腐;有乳河,乳味不變;有酒河,飲者稱快;有蜜河,蜜質純潔。」天堂里還有各種果樹,每種水果,都有兩樣。而且其中的果樹是永恆的,其中的陰影也是永恆的。這裡的氣候很好,「不覺炎熱,也不覺嚴寒。」(76:13) 56:21)而且這樣的經文好象還很多,學生水平有限不能全部列出。張老師,你說《古蘭》經文是不是自相矛盾啊?答:你的問題提得非常有趣。按信仰說,天堂屬於未見的範圍。中國人常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而我們無論做或大或小的「好事」,首先想到的是「賽瓦布」(回報),好象是在跟真主談買賣。這種中國式的功利主義思想與信仰是格格不入的。信仰講究的是無私奉獻。真主創造我們的目的是治理世界,我們每個人的職責是力行公益,也就是利他。如果我們凡事只想回報,那我們信的還是伊斯蘭嗎?這裡插一個小故事:有人問一位佛教大法師:「您成天念經,在求什麼呢?」 法師說:「我求下地獄。」大家問:「人家都求入天堂,您怎麼求下地獄呢?」 法師說:「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因為你們都在地獄裡呀!」想一想,這是什麼樣的思想境界和修養啊!如何理解「天堂」,或「天堂」是什麼樣子,《古蘭》里確實有很多描述。但《古蘭》里的「占乃提」這個詞,講的是「花園」,而只有「占乃提非勒道斯」和「占乃提爾德尼」才有 「樂園」的意思。我個人理解:《古蘭》里提到的「花園」 「樂園」,是一種象徵意義。你要把它理解為一個實實在在的物質化的去處,那是你個人的事,也不是什麼錯,各人有個人的領悟。我上次提到的《布哈里聖訓實錄》3245段,是對比3244段而說的。《古蘭》說:「是他啟示給你這部經典;其中一些節文是明確的——它們是經典的基礎——其他是類似的。那些心術不正的人為了尋求迷惑和找出經文的解釋而追隨類似的部分,除去安拉和學識精通的人外,沒有人知道它的解釋。」(《古蘭》3:7)《古蘭》啟示本身沒有任何矛盾。我們在閱讀過程中,對明確的節文容易理解;而類比的節文則要動一番腦子。字面意思如果你能接受,可以按字面意思理解;字面意思如果你不能接受,你還可以去做更深入的思考。今天不能理解,或許明天就理解了。21世紀的人不能理解,22世紀的人或許就理解了。這沒什麼矛盾。因為我們都是人,不是神,是人就有局限性。《古蘭》里提到「花園」「樂園」的經文的確很多,有的描述甚至還很具體,但它終究還是屬於「未見」的範圍。我覺得作為一個堅定的信仰者,沒必要在這方面花太多的功夫,因為你再花功夫,可能還是想不明白。真主是絕對公正的,他不會虧枉任何人。問:您認為具備哪些條件的人才有資格解釋《古蘭經》?答:反覆閱讀,充分理解,努力掌握《古蘭》的整體原則;堅信真主是經典的啟示者,也是經典的保護者;根據「它的解釋也在我」(《古蘭》75:19)的教導,本著「以經解經」的基本原則,對經典的文字意義作出儘可能準確完整的解釋。我個人就是這麼做的。先是通讀數遍,認識它的整體原則和核心精神,再作出數以千計的摘錄卡片,相互參照,反覆琢磨,然後著手翻譯。這個工作從1992年開始,先後翻閱資料上百種,請教阿訇學者和阿語專家數十人,在沒有電腦幫助的情況下,六易其稿,累計1000萬字,直到2005年才與讀者見面。你問具備哪些條件才有資格譯註《古蘭》,那麼我很負責任地告訴你:第一是虔誠的信仰;第二是頑強的意志;第三是堅實的知識積累。其他都是次要的。問:您是完全按照您的理解來解釋《古蘭經》的嗎?答:我不知道你是不是讀過我所譯註的這部《古蘭》。但根據你所提問題的性質和角度判斷,你好像沒讀過。建議你至少讀過一遍後,再來參與討論。好嗎?問:您認為您的理智有沒有判斷錯誤的時候?如果有的話,請問錯誤的幾率有多大?您認為在您的這本經注中有錯誤嗎?如果有的話,請藉此機會進行改正。答:任何人的判斷,都不可能是絕對的。我們只能做到相對準確。我以前不是說過嗎,阿拉伯文版本的《古蘭》是絕對正確的。除此而外,任何民族文字的譯註都不可能完美無缺。即便把你所認可的學者全部湊到一起,也搞不出一個「定本」來。你問錯誤幾率有多大。這問題好象應該由你來作判定。按我自己的願望,錯誤就不應該有。一旦發現,立即糾正。現在已經發現的,下一次印刷就改正。問:法學家們都把《聖訓》當作第二大立法依據。如果您對《聖訓》的正確性產生異議,那您是不是還有一套自己的法學理論呢?請問您立法的依據是什麼?只有《古蘭經》和您的理解嗎?《古蘭經》中沒有提到禮拜的方式方法,您是怎樣禮的?怎麼理解的?答:法學家把《聖訓》作為第二大立法依據,是有其道理的。因為伊斯蘭歷史上的法學家大多生活在伍麥葉王朝和阿拔斯王朝時期,他們在制定律法過程中,都擔負著一個很重要的使命,那就是他們必須為他們所服務的王朝尋找政治合法性的理論根據。而這些根據在《古蘭》中肯定是找不到的。所以他們對「哈迪斯」十分中意。因為「哈迪斯」是民間傳說,其變通的空間和迴旋的餘地相當寬廣。這就為他們完成他們所承擔的政治使命提供了便捷之路。此其一。其二,你問我的法學理論和立法依據是什麼?我告訴你,我沒有自己的法學理論,也不存在尋找立法依據的困惑。因為我是個普通信仰者,我只知道真主才是唯一的立法者和《古蘭》的最終解釋者。我所能做的,無非是把人們日常言行中習以為慣的、但卻是背離啟示教導和伊斯蘭信仰原則的東西,用文字的方式開列出來,提醒其他信仰者注意罷了。其三,我沒有否定教法學家所認定的「四大立法依據」。再說,我否定得了嗎?我只是說「哈迪斯」內容非常駁雜,不能隨便照搬照用。與《古蘭》明文相悖的「哈迪斯」,難道也可以隨便引證嗎?其四,你問我「《古蘭經》中沒有提到禮拜的方式方法」,我是怎麼禮拜的?《古蘭》經中真的「沒有提到禮拜的方式方法」嗎?看來你還沒有真正認真閱讀過《古蘭》。如果閱讀過,就不會提這個問題了。至於我的禮拜方式,應該說與全世界大多數穆斯林沒什麼兩樣,基本上是瓦哈比耶的中國版。既無創新,也無倒退。如此而已。張承遷2010-09-30問:什麼是可靠的「聖訓」,什麼是「羸弱」的「聖訓」,你是怎樣區分的?答:什麼是可靠的「聖訓」,什麼是羸弱的「聖訓」?羸弱的「聖訓」是不是就是「有病」的「聖訓」?這話聽上去很費解,也很彆扭。「哈迪斯」這個詞的意思就是「話語」和「傳說」。——民間傳說的東西叫「稗官野史」。在正統歷史學家眼裡,連史料都算不上。使者先知是公元632年歸真的。布哈里是公元810年出生的。《布哈里聖訓實錄全集》是公元853年完成的。布哈里從民間60萬段的「話語」和「傳說」中精選出7000多段,說是經過鑒定,是比較可靠的。200年後的人給200年前的「傳說」做鑒定,這本身就很困難。更何況那時人們的技術手段很落後,不像現在有計算機幫助。布哈里一生沒有娶妻生子,據說就是為了全神貫注做這件事。他的敬業精神很值得我們後人學習效仿。但是,這不等於說《布哈里聖訓實錄全集》就沒有錯誤。它的錯誤非常之多,令人目不暇接。基督教的《聖經》也是如此,沒有文字記載,僅憑口頭傳說,所以可信度被大打折扣。《古蘭》在第一條啟示中就提到「他教人用筆。」(《古蘭》96:4)使者先知最先理解「用筆」的重大意義。他命人用筆記錄《古蘭》啟示,卻反對人們記錄他的言行,就是怕混淆了真主的啟示。這反映了使者的先見之明,也體現了先知的卓絕與忠誠。「遜奈」與「哈迪斯」性質不同。使者先知活著時,大家模仿他的某些行為(肢體語言),而且形成了習慣,比如說禮拜封齋,作為固定模式保存了下來。有些人問,沒有「哈迪斯」,人們怎麼知道禮拜?這是糊塗話。使者先知在世時怎麼禮,現在不是還怎麼禮的嗎?有的人口口聲聲說「遜奈」,怎麼說到封齋禮拜,腦子就不運轉啦!聖訓學家鑒別《聖訓》的真偽,唯一的根據應該是《古蘭》啟示,至少大方向不會有錯。但是有兩點要注意:第一,幾百年或上千年前的人對《古蘭》的理解,肯定有差距,不能確保百分之百都正確;第二,我們的信仰群體里,派系鬥爭從來沒有停止過,「十葉派」和「遜尼派」都有自己的聖訓學家。在皇權政治時代,不是每一位聖訓學家能做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政治因素對「哈迪斯」的影響,萬萬不可小覷。第三,使者先知當年面對的人群,組織構成非常複雜。為了教育群眾,使者使用多種不同的方式講話。有些話幾十年、上百年口碑不斷,也符合《古蘭》教導,參考價值就大,像3244段。而有些話,雖然也在民間流傳,但經不起用《古蘭》啟示推敲,如3245段。只能參考。至少我是不會引用的。第四,不能排除伊斯蘭的敵人鑽進信仰者陣營,蓄意製造一些偽聖訓,誤導穆斯林信眾。這個事說起來話長,作為專題研究,完全可以寫一本書。你提到使者先知說:「我留下兩樣東西,一是安拉的經典,一是我的遜奈。」我已經在前面作過回答,先知還說過:「我留下兩樣東西,一是安拉的經典,二是死亡。」還有:「我留下兩樣東西,一是安拉的經典,二是聖裔。」如何考證這三段哪一段是真實的?我個人理解,說「死亡」的這一段可靠性大。因為現實生活中,信仰的人對安拉的經典絕不會懷疑。但不論信仰與不信仰的人,對死亡的恐懼卻幾乎是相同的。你不見許多老人,一輩子不信主,晚年卻開始回歸,紛紛進清真寺禮拜。這是因為,生命臨近尾聲,他們害怕了。我國著名法醫學家王雪梅,解剖過上千具屍體。她說:「我是懷著感恩的心來看待他們的。因為這些屍體教育了我,使我懂得了生命是怎麼回事。」這話很值得我們思考。先知說的話都是富有哲理的。可靠的「聖訓」當然是符合《古蘭》教導的。但是,社會政治背景對信仰的影響是很大的。《古蘭》的指導原則不變,但被解釋的內容千變萬化。新事物不斷出現,人的認識也在不斷地加深。先知時代沒有過的現象,現在層出不窮。只要不超出《古蘭》啟示原則,就要最大限度地維護使者先知的教導;不能給使者先知抹黑,更不能讓使者先知在現代人群中受辱。在我的《古蘭經譯註》中,我並沒有拒絕使用「遜奈」。能用的我還是盡量用,前提和使用標準我已說過:必須不違背伊斯蘭信仰的整體原則。有些「遜奈」,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胡說八道,但布哈里還是照收照錄。如:268 據蓋塔代傳述,艾奈斯?馬立克(求真主喜悅他)說,先知曾在一晝夜中很短的時間內依次親臨眾妻室。當時他共有十一位妻子。蓋塔代說,我問艾奈斯:難道他有那樣的精力嗎?艾奈斯說:我們一直在說,先知有三十個男子漢的力量。我們再看《古蘭》第73章的2、3、4節和20節,這幾節啟示十分清楚地表明,使者先知在夜間有三分之一、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禮拜中度過的。而艾奈斯?馬立克所傳這段「哈迪斯」卻說,使者先知一晝夜都是在眾妻子的閨房中度過的。你也可能說,這是早期的《古蘭》啟示,「哈迪斯」說的是後來的事。那麼你也應該知道,使者先知的第一位夫人是哈迪澤,先知是25歲時與她結婚的。那時哈迪澤年已40,且有過兩次婚史,並帶有兩個兒子。先知與哈迪澤的一夫一妻生活,一直延續到先知50歲那年,哈迪澤歸真了,先知才有了第二任、第三任妻子。我們都知道,人的性慾最旺盛的年齡,應該是在中青年。50歲以後基本每況愈下。而這段「哈迪斯」說的是使者先知的晚年(60歲前後)。那時的先知,思想信仰已完全成熟,道德修養也接近頂峰,難道他的境界反而不如青年時代嗎?我們不能神話先知,但也不應該詆毀先知,更不能由於我們的無知而讓先知受辱。問:我們該怎樣理解「你們當服從安拉和這位使者」的啟示教導?答:理解這節《古蘭》啟示,要注意三點:第一,《古蘭》教導是創造宇宙的主宰啟示給全人類的最高指導原則;第二,服從《古蘭》就是「服從安拉和他的這位使者」。第三,服從使者,就是緊握安拉的「約」,因為 「真主絕不爽約。」(《古蘭》3:9)《古蘭》啟示之前,真主與人類有過《舊約》《新約》,而《古蘭》是集大成的《總約》。所以說,先知穆罕默德是「復興」了真主的正道,而不是「創生」了真主的正道。猶太人不注重《舊約》,他們注重的是《塔木德》。《塔木德》是由2000多位拉比(祭司)寫出的信仰心得。所以猶太人背離了主道。基督徒不注重《新約》,主重的是《尼西亞信經》。《尼西亞信經》神化耶穌,背離正道。其文本出自公元325年羅馬帝國的一位宗教官員之手。真主為了拯救人類不要重蹈猶太人和基督徒的覆轍,才啟示《古蘭》,派遣使者先知穆罕默德復興伊斯蘭一神正教。這個道理難道我們都不明白嗎?
問:張老師,色蘭!請允許我先引證兩段「哈迪斯」以及您對這兩段「哈迪斯」的評論,然後再提出我的問題,可以嗎?3244 據艾布?胡萊賴傳述,真主的使者說:「真主說:『我已為我的僕人準備了眼睛從未見過,耳朵從未聽過,任何人的心裡從未想到過的恩典。』」若你們願意,你們就讀這段經文:「任何人都不知道已為他們貯藏了什麼慰藉。」(《古蘭》32:17)3245 據艾布?胡萊賴傳述,真主的使者說:「首批進入樂園的人,其形象如同十五的皎月。他們在樂園中不吐痰,不流鼻涕,不解便。他們在樂園中使用的器皿是金的,他們的梳子是金制的、銀制的,他們的香爐燒的是沉香,他們的身上流的汗似麝香。他們每人均有兩妻,她倆的小腿骨髓,能從肌膚外面看清,其貌美不可言。他們之間無矛盾,無怨恨,他們萬眾一心,他們朝夕讚頌真主。」以下是您的評論:既然《古蘭》啟示第32章17節已經明文提示「任何人都不知道已為他們貯藏了什麼慰藉。」(《古蘭》32:17)可布哈里在「哈迪斯」3245中仍堅持說:首批進入樂園的人,每人兩個妻子,小腿透明,用金銀製品,等等,而且說得如此詳細具體。現代人住在別墅里,因為有空調暖氣,都可以做到冬暖夏涼。而天堂里卻還要流汗。這就讓人不得不對它的真實性產生質疑。布哈里是學者,不是阿訇,卻對如此顯而易見的錯誤視而不見,他的其餘選段的可靠性,就可想而知了。讀過「哈迪斯」的人大概都有這種看法,只是我把看法說出來了而已。至於「哈迪斯」3244段,因為有《古蘭》啟示做支撐,我認為可信度要高一些。現在我提出我的問題。請問張老師,您在上面列舉的兩段「聖訓」及32章17節經文,您認為它們之間真的是矛盾的嗎?如果矛盾,那麼您怎麼理解32章17節經文與《至仁主》章和《消息》章中對天堂景象的描述呢?答:感謝版主將你的帖子發給我。其實你的問題我在前面已作過簡要答覆。但我現在還是願意繼續解答。我想你還是沒有看過我的《古蘭經譯註》,或看過,但不同意我的觀點。《古蘭》第55章56—78節說:其中有抑制目光的,在他們之前,人和鎮尼都沒有接觸過她們。那麼你們否認養主的哪一樣恩惠呢?她們有如寶石和珍珠。那麼你們否認養主的哪一樣恩惠呢?做好事者,只得好報。那麼你們否認養主的哪一樣恩惠呢?在那之外還有兩個花園。那麼你們否認養主的哪一樣恩惠呢?兩座黑綠的花園。那麼你們否認養主的哪一樣恩惠呢?兩股泉水從兩園中湧出。那麼你們否認養主的哪一樣恩惠呢?那裡有果實、椰棗和石榴。那麼你們否認養主的哪樣恩惠呢?那裡有許多健康的美麗的。那麼你們否認養主的哪一樣恩惠呢?清純的守候在帳篷里的。那麼你們否認養主的哪一樣恩惠呢?在他們之前,人類和鎮尼都沒接觸過她們。那麼你們否認養主的哪一樣恩惠呢?倚靠在綠色絲墊和美麗地毯上。那麼你們否認養主的哪一樣恩惠呢?你的崇高尊貴的養主的名義至高無上。這是一段很著名的被認為是描述天堂景象的啟示節文。但是,從《古蘭》原文看,56節里並沒有「妻子」字樣;而第70節:「那裡有許多健康的美麗的」,也不是「賢淑佳麗的女子」。「賢淑佳麗女子」是對應男人而言的;那對應女人的又該是什麼呢?難道也是「賢淑佳麗女子」嗎?要清楚,《古蘭》是針對全人類的,包括男人和女人,而不是專給男人的。第55章這一章共有31句警語般的問話:「那麼你們否認養主的哪一樣恩惠呢?」如果啟示這裡說是後世天堂,那這句問話還有意義嗎?試想,已經進入天堂樂園的人,還有否認養主恩惠的嗎?所以,《古蘭》這一大段問話,不是在問後世的人,而是在問今世的人。還有兩節:「人類和鎮尼都沒接觸過她們。」按過去理解,鎮尼是「妙體」,而人類是「濁體」; 「妙體」接觸「濁體」,會有什麼感覺嗎?到了後世,男人如果都有兩個妻子,那女人是不是該有兩個丈夫?要不怎麼體現真主的絕對公正和男女平等的原則?我們再看第78章33、34兩節:「青年的伴侶,滿溢的杯盞。」你引用的是馬堅先生的譯文:「兩乳圓潤,年齡劃一的少女,和滿杯的醴泉。」這兩節的阿拉伯原文讀音是:「我開瓦爾白,埃特拉辦;我開艾散,第哈干。」這裡面根本找不到「乳房,圓潤,年齡,少女」的字詞;第34節里也沒有「醴泉」這個字。「醴泉」是什麼?不就是酒精類飲料嗎?穆斯林今生都不允許飲酒,怎麼到了後世反而可以開懷暢飲了?理解《古蘭》,我們應該以阿拉伯文的意思為準。希望你核實一下,根據正確的譯文來討論,否則永遠也扯不清。翻譯要儘可能地準確。求真主饒恕,這也是我譯經的初衷。問:如果我在以下兩段聖訓和《古蘭》經文之間加一破折號的話,您認為矛盾嗎?A.3244 據艾布?胡萊賴傳述,真主的使者說:「真主說:『我已為我的僕人準備了眼睛從未見過,耳朵從未聽過,任何人的心裡從未想到過的恩典。——(即:)首批進入樂園的人,其形象如同十五的皎月。他們在樂園中不吐痰,不流鼻涕,不解便。他們在樂園中使用的器皿是金的,他們的梳子是金制的、銀制的,他們的香爐燒的是沉香,他們的身上流的汗似麝香。他們每人均有兩妻,她倆的小腿骨髓,能從肌膚外面看清,其貌美不可言。他們之間無矛盾,無怨恨,他們萬眾一心,他們朝夕讚頌真主。B.任何人都不知道已為他們貯藏了什麼慰藉。(《古蘭》32:17)——(即:)在那些樂園中,有不視非禮的妻子,在他們的妻子之前,任何人和任何精靈都未與她們交接過。她們好象紅寶石和小珍珠一樣。次於那兩座樂園的,還有兩座樂園。那兩座樂園都是蒼翠的。在那兩座樂園裡,有兩洞湧出的泉源。在那兩座樂園裡,有水果,有海棗,有石榴。在那些樂園裡,有許多賢淑佳麗的女子。他們是白皙的,是蟄居於帳幕中的。在他們的妻子之前,任何人或精靈,都未曾與她們交接過。他們靠在翠綠的坐褥和美麗的花毯上。(至仁主章:56-76)敬畏的人們必有一種收穫。許多園圃和葡萄。和兩乳圓潤 年齡劃一的少女和滿杯的醴泉。他們在那裡面聽不到惡言和謊話。(消息章:31-35)答:你要在這兩段聖訓和《古蘭》經文中加一破折號,這隻能是你個人的理解。我無意對你這種別出心裁的作法作出評價。《古蘭》在第3章第7節里說得很清楚:「是他啟示給你這部經典;其中一些節文是明確的——它們是經典的基礎——其它是類似的。那心術不正的人為了尋求迷惑和找出經文的解釋而追隨類似的部分,除去安拉和學識精通的人,沒有人知道他的解釋。」(《古蘭》3:7)我們必須完整地引用《古蘭》經典。像第55章那31句警語般的問話,如果把31句「那麼你們否認養主的哪一樣恩惠呢?」警語去掉,那就是斷章取義。31句警語意在促使我們覺悟:到了後世,一切都板上釘釘,再也改變不了!好不能增加,壞不能再減少。建議你看看我的《古蘭經譯註》,或許對你理解經文有所幫助。問:"任何人都不知道已為他們貯藏了什麼慰藉。」這段經文是清高安拉許約給那些「肋不落床」者的恩典。因為他們在別人熟睡的時候在秘密地禮拜安拉。所以清高安拉也給他們準備了他們意想不到的恩典。有問題嗎?答:你說的這是《古蘭》第32章第17節。馬堅先生將其譯為「慰藉」,很傳神。這一節的下節是:「信仰的人和違謬的人一樣嗎?他們是不相等的。至於信仰並立行公益的人,給他們的是花園的住所,以報酬他們的作為。」(32:18)慰藉當然也是一種恩典,但那是抽象的;信仰并力行公益的人被給予花園住所的報酬,也是抽象的。你將其譯為「恩典」,如果再把它轉譯為其他文字,就很可能改變原字原意,錯誤也便由此開始。實際上,《古蘭》經典所說的花園,儘管有許多形容,仍然是任何人都說不清的,只能理解為美好的境界,因為,那是屬於「未見」的範圍。問:請問,3246段聖訓沒有《古蘭》支持嗎?那麼您再看看至仁主章和消息章,是否支持這段聖訓!答:是不支持的。至少「每人兩個妻子」是不支持的。因為,天國里沒有衰老,也沒有幼弱,更沒有婚喪嫁娶,那裡不需要娶妻生子。不能以人間的想像去思考我們所不知道的一切。《古蘭》的原則是男女平等,如果男人有美女的報酬,那麼女人報酬是什麼?真主是絕對公正的。再說,肉體結束後,魯哈(靈魂)還有性別嗎?你見過哪片墳地是分男女埋的?問:可能您有點筆誤,3245段聖訓應該是3246段,請您再查閱一下!答:我又查了,沒有錯誤。我根據的是祁學義先生的《布哈里聖訓實錄全集》。3245是不錯的,3246也不錯。是不是因為版本不同出現的差異?問:正如您所說,那個時代,使者也不可能用「空調」來形容天堂的涼爽,對吧?!答:是的,使者不可能用「空調」這個詞,但也不會用「汗水」這個詞。因為使者很清楚,天國里不會有春夏秋冬。你都可以搞空調,真主難道不比你高明嗎?麥加都不流汗,天國里還會流汗嗎?由此我揣測,這段「哈迪斯」不是麥加人傳述的,甚至可能不是阿拉伯人傳述的。這些是理解上的問題,不必耗時耗力爭論。我們只要信仰真主,力行公益,堅持伊斯蘭正道,能順服地完成人生使命就好。對於「未見」,我談的是我的認識,你談的是你的認識。我無意說服你改變什麼。「安拉不責成任何生命其能力以外的,各益其所,各得其果。」(《古蘭》2:286)張承遷2010-10-05問:張老師,賽倆目!請介紹一下《雷因辭典》,好嗎?答:賽倆目!《雷音詞典》即《雷音阿拉伯語-英語大詞典》(Arabic-English. Lexicon.Dictionary).Vol.1—8,由英國學者Edward.William.Lane"s.編纂,共八冊。Edward.William.Lane曾在阿拉伯地區生活過30多年。「雷音」(Lane)是過去的漢譯名稱,現在也有譯為「列恩」的《列恩阿拉伯語-英語大辭典》,是截止目前東西方世界最具權威性的現代阿英詞典,初版於1863年。我使用的是1980年黎巴嫩貝魯特版的。問:張老師,現在有人說:聖門弟子不可靠,聖訓不可信,歷代學者不具備現代考證技術,字典也是人做的。那麼這種情況下,我們究竟該相信誰,相信哪個權威?也可能您會說:《古蘭》是絕對權威,我們應該相信《古蘭》的話。但問題是,誰能代表《古蘭經》呢?穆聖的解釋嗎?怕《聖訓》有誤;聖門弟子的解釋嗎?懷疑他們有集體撒謊的可能;歷代學者的解釋嗎?又覺得他們那個時代僅代表他們那個時代的想法;查字典吧,又覺得字典也是人做的。譬如中阿字典,有馬堅先生參與編輯。清高的安拉以阿拉伯語降示了《古蘭經》,我們要弄懂這個權威,必須要了解阿拉伯語。然而您又說「不要迷信阿拉伯語」。好吧,那我們就以中文了解權威的《古蘭經》吧,然而回過頭來一看,您的譯本不權威,馬堅的譯本也有問題…… 如此下來,您不覺得「《古蘭經》是絕對權威」是一句空話嗎?答:你提的問題很切中時弊,視角也很敏銳。說明你是個肯動腦子想問題的人。伊斯蘭曆經1000多年風雨侵襲,之所以在今天全面走向衰落,就是因為在我們這個陣營里心存憂患意識的人少,過分樂觀自信的人多;認真閱讀《古蘭》的人少,相信人間權威的人多;理性思考的人少,裝神弄鬼的人多;力行公益的人少;謀取私利的人多;想進天堂的人多,想下地獄的人少;崇拜自己的人多,崇拜真主的人少。你需要記住的是以下幾點基本常識。A.歷代學者(包括聖門弟子)和伊瑪目,是過往時代的伊斯蘭文化精英,他們代表了他們那個時代的認識水平和信仰層次;他們所持的理論只能指導他們那個時代的信仰實踐,而無法指導今天的信仰實踐。因為今天的這個時代跟他們所處的那個時代大不相同。B。理論是人做的,字典是人編的,《古蘭》注釋也是人想出來的。人間的東西都有局限性,這不奇怪。但你要相信《古蘭》原文是天啟文獻,是超越時空的信仰大法。抓住《古蘭》,你就找到了信仰的準繩和源泉。能讀懂阿文原版最好。如果不能,那就讀英文版的,法文版的,或中文版的。凡有所讀,必有收益。你可以試試。C.沒有人能代表《古蘭》啟示的正確性。如果你聽見某人說他能代表,那一定是個騙子。《古蘭》的解釋權在真主。人間的註解只是個人的學習心得和體會,你可以相信,也可以不相信。但你必須通過閱讀、思考、鑒別,才能得出結論。D.人類的生存受地域、文化、風俗、習慣的影響;每個人對《古蘭》的理解會各不相同,甚至大相徑庭。都是閱讀一點,理解一點,實踐一點,不斷夯實信仰基礎,不斷接近真主正道。在認識真知的道路上,沒有捷徑可言。E.信仰是你跟真主之間的事情,沒有必要看別人眼色行事,聽別人鼓噪作人。在閱讀《古蘭》、履行「五功」的基礎上,不妨試著去做做公益,從剷除社會邪惡到清理環境衛生,都可作為選擇的目標。因為力行公益是信仰的另一半,也是真主創造人類的目的所在。張承遷 2010-10-13作者簡介張承遷,男,回族,天津人,1938年生。當代伊斯蘭文化學者,前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長期致力於伊斯蘭文化史和《古蘭》《聖訓》文本的研究、著述、譯註。著有《伊斯蘭的召喚》《和平信仰與人類終極追求》《古蘭經譯註》等學術專著、論文300萬字。現居北京。
推薦閱讀:
※網友九十歲外公外婆的小紙條……
※鍾麗緹張倫碩合體現身活動,一個行為讓網友破口大罵
※調查顯示近六成網友宅在家過情人節·每日商報
※英媒諷梅姨倒拿「福」 網友可不支持
TAG:網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