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生西法師入行論講記第26課

下面繼續宣講:

如是亦皈依,能除輪迴怖,

我佛所悟法,及菩薩聖眾。

除了皈依佛之外,我們也要皈依能夠遣除輪迴怖畏的、我佛所證悟的證法,以及實踐證法的菩薩聖眾。「我佛」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及十方諸佛。法分為教法和證法,經書文字屬於教法;我們內心產生受戒、證悟等功德稱為證法。從三寶來講,法寶為道諦、滅諦所攝,在《寶性論》中有論述。前面已經分析過,法寶的本性離一切欲染、不清凈,是非常清凈的一種自性,所以稱之為離欲尊。依止法寶能夠得到一種無欺的救護處,也能夠引導我們趨向於解脫。法寶本身具足圓滿殊勝的加持力,因此我們要依止法寶。同時我們還要依止已經實踐、正在實踐,已部分證悟佛所宣講正法的菩薩聖眾。佛陀圓滿地了悟了法界實相,菩薩則是部分了悟——菩薩聖眾是實踐法義的、修行沒有達到完全圓滿的聖眾。因為他們已經證悟了法性的緣故,所以也具有遣除眾生輪迴恐怖的能力。因此我們也需要皈依這樣的聖眾。

講到這裡,有人會懷疑:論典中不是說佛具有圓滿救度眾生的能力,能夠遣除眾生的一切怖畏嗎?為什麼眾生還有那麼多怖畏呢?佛陀不是對每一個眾生都很慈悲嗎?為什麼還有這麼多眾生受苦呢?佛陀看到這些苦眾生難道不會主動去幫助嗎?很多人會產生這樣的疑惑,在此我們就稍微分析一下。

就佛而言,救度眾生的種種能力都是圓滿的。圓滿到什麼程度呢?從自性的角度講,是斷證圓滿;從救度眾生的角度講,是能力圓滿。既然佛陀救度眾生的能力是圓滿的,為什麼還有這麼多的眾生沒有被救度呢?實際上,將眾生安置在善趣的能力,將眾生安置在一地菩薩的能力,將眾生安置在佛地的能力,這些能力在佛證悟的功德中沒有一個是不具足的,既然佛具足這樣的能力,為什麼眾生還不解脫?

這就要進行分析了:救度眾生不是佛一方面的事情,而是兩方面的事情。一方面佛要具有救度的能力;另一方面需要考慮所救度的眾生的因緣、福德是不是圓滿具足。為什麼呢?前面已經講了,能否救度眾生牽涉到救度者和眾生兩方面。救度者——佛陀,已經功德圓滿、能力圓滿,但是眾生如果根本不想解脫,或得度的因緣不成熟,佛雖然具足能力,但是從被救度眾生的角度講,由於因緣欠缺,還是不能成為所度。救度只有兩方面因緣和合,才可能發生。所以,即便佛具有很大的能力,但是如果被救度的眾生本身沒有因緣,仍是不能成為所度。比如發生地震的時候,因為眾生的罪業非常嚴重,相續中以前所造惡業的果報此時已經成熟了,當下就不具足被救度的因緣。佛陀出世度化眾生,是仗緣方生,一切法都是仗緣方生。眾生如柴,佛如火,有了柴就可以生火;如果眾生不是可燃之柴,而是一塊石頭,就不會成為生火的因緣。

對於救度眾生的問題,有時會出現這些矛盾和疑惑,其實救度眾生一定是兩方面的。所以,要成為被救度的對境,自己必須具足某種因緣,如果一點被救度的因緣都沒有,就不能成為所度。雖然佛的大悲心是圓滿的,但如果自己不具足被救度的條件,度化的事情無緣也不會發生。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是強調:一方面佛有大悲心度化眾生;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具有信心,懺悔罪業和積累功德。只有功德慢慢具足之後,我們相續中的罪業才能逐漸得以清凈,此時被度化的條件才算成熟了。

佛出世是一種助緣。有些眾生人天善果的因緣成熟,佛陀就宣講這方面的法來幫助他們成就人天善道;有些人發小乘心的因緣成熟了,佛就幫助他獲得阿羅漢的果位;如果是菩提心一下子涌發了,佛陀就把他安置於菩薩的果位。能度和所度一定是觀待的,能度方面條件圓滿,所度方面條件如果不圓滿、不具足,有所欠缺,或者方向不一樣,結果也不一樣。為什麼有些眾生根本沒辦法度化,而有些成為人天善報的所度,有些成為小乘的所度,有些成為菩薩的所度,甚至有些眾生因緣圓滿了,就可以直接安置於佛地,這就是因為所度方面的因緣不同、根基不同,度化的情況就不同。

因此,我們要成為佛救度的對象,也需要自己去努力。一方面上師佛陀要救度我們,已經把手伸出來了,想拉你一把,但是你就是不伸手,還怪佛陀沒有救你,這種想法是不公平的。雖然我們自己想解脫,上師也為我們宣講了很多法,指導我們修行,但是如果我們不配合,上師能幫我們什麼呢?因為被救度是兩方面的事情。上師諸佛、三寶雖然很想救度我們,也需要我們的配合,如果不配合,上師一個人也無法完成救度眾生的事。所以我們要配合,要學習佛法、守持戒律、生起信心。上師來幫助,我們也配合,這時兩方面的因緣都成熟了,就和佛法相應了,之後解脫等功德都容易生起。

丑二、皈依具願力之菩薩:

前面我們分析了,這是具特殊發願力的八大菩薩。頌詞中只提到了六位,沒有提到八位,但實際上「等」字包括了八位菩薩。

因怖驚戰慄,將身奉普賢,

亦復以此身,敬獻文殊尊。

八大菩薩在佛教中是非常著名的,他們都具有不共的功德願力,與南瞻部洲眾生有很深厚的因緣。在漢地、藏地很多地方的寺廟中,都能看到這些菩薩的塑像。菩薩安住在殊勝的智慧中,一般凡夫人很難真正見到菩薩的尊顏,當面聽聞正法。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塑像的方式,菩薩也能和眾生結緣。看到普賢菩薩像,看到文殊菩薩像,對他們鞠一個躬、點一支香,都能夠與之結緣。因為菩薩有殊勝的願力,跟他結緣之後,雖然今生不一定馬上成為菩薩救度的對境,但是畢竟結了殊勝的緣,以後也能為他所化。

「因怖驚戰慄,將身奉普賢」:此處講非常害怕罪業成熟,害怕地獄痛苦。因為想到自己曾經造了這麼恐怖的罪業,一旦成熟,自己就會深陷地獄,難以脫離。明白這個後果之後,因恐怖而身體發抖。因為如此恐懼,就把身體完全奉獻給普賢菩薩,全身心地供養普賢菩薩,祈願普賢菩薩能夠幫助我擺脫這種怖畏。

這是一種修行方式,裡面有很深的意義。因為對普賢菩薩非常信任,才願意把自己的身心完全奉獻。如果是學佛比較淺的人;沒有深刻理解佛法的人;或者根本沒有學習過佛法,是學習其他的宗教的人,會認為佛法是不是在搞個人崇拜、搞偶像崇拜?讓教徒全身心奉獻,是不是有這種嫌疑?從表面看,不學習佛法的人當然可能有這種想法,但是為什麼說這裡面很有深意呢?實際當我們學習佛法時,只有放下一切雜念、分別念,完全放下自己,這時才能得以解脫。如果有所保留,不能完全奉獻,這就難以和聖尊相應。普賢菩薩不需要我們的身體,他已經證悟了空性,對他來講一切財產、珍寶都完全是空性的,何況是一個血肉之軀,對菩薩來講沒什麼用處。供養身體是表示我們一種全身心的付出,自己沒有任何東西留下,全都奉獻給普賢菩薩。它代表一種心境,一種決心,一種誓願力,從自己的角度講就是這樣。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在所有東西中,我們對身體最執著,認為身體最重要,現在連身體都可以奉獻出來,還有什麼東西不能奉獻呢?這代表一種決心。這種決心在修道過程中非常重要。對普賢菩薩來講,他雖然不需要這些,但供養是為了圓滿我們的資糧,因為我們執著身體遠遠超勝身外的錢財。供養分很多層次:供養外在的財物不如以身奉獻,奉獻身體代表打破了對身體的執著。因為我們最執著身體,而且與財富比較起來,我們對身體的執著更重。如果我們能夠將身體完全捨棄做供養,其他的東西就更不用說了。普賢菩薩為了圓滿我們的資糧,也接受這樣的供養,對我們做加持、圓滿我們的資糧。

這個頌詞表現了一種皈依的誓願力,因為非常恐怖,所以將身心奉獻給菩薩。「亦復以此身,敬獻文殊尊」:文殊菩薩代表三世諸佛的智慧總集,是千佛之師,也是一切諸佛之師。所有的佛都是由文殊菩薩最初勸導發菩提心而進入菩薩道的。在一部經典中,佛陀專門宣講了文殊菩薩是怎樣勸他發心的,讚歎了文殊菩薩的恩德。文殊菩薩的功德、智慧、證悟是不可思議的,完全與諸佛無別,為了度化眾生而顯現菩薩相。我們要把身體完全敬獻給文殊菩薩,祈求他加持自己。當然我們完全靠菩薩加持,自己一點都不努力也不行。

此處「將身奉普賢」,實際上指出了一種修法的要素。這個要素是什麼呢?就是完全、清凈的信心和堅固的誓願力。我們不能小看,這是修行中非常關鍵的要素,即便密乘中有很多很多複雜的修法,真正最重要的修法就是清凈的信心。如果對諸佛化現的殊勝上師、善知識有清凈的信心,就代表了一切修法。有清凈的信心就能得到一切諸佛的加持,這就是最殊勝的修法。這也是圓滿修持皈依和所依對治力所需要的條件,雖然這個條件有點高,但我們要逐漸達到。只有達到了這些條件,四對治力具足了,懺罪才有力量。否則,有時候我們想:我念了四十萬遍金剛薩埵心咒,念了很多很多懺罪儀軌,為什麼還沒出現瑞相呢?是不是法有問題?還是什麼問題?實際上並非如此。要出現修法儀軌中所宣講的瑞相或者功德,首先我們自己的修行要如理如法。比如在修法上要具足四對治力,念一遍四對治力的頌詞並不等於具足了四對治力。此處講到怎樣去具足所依對治力:「因怖驚戰慄」是厭患對治力的一部分;「將身奉普賢」是一種全身心的皈依,這些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這樣全身心的皈依,內心當中還留有疑惑,就很難和佛菩薩的智慧功德相應。

哀號力呼求,不昧大悲行,

慈尊觀世音,救贖罪人我。

前面講了文殊普賢兩大菩薩,現在是祈禱觀世音菩薩救度我。觀世音菩薩具有圓滿的大悲心,是一切三世諸佛大悲心的化現。「哀號力呼求」:哀號——內心非常痛苦、非常想得到救度的時候,自然而然會發自內心大聲地哀號。同樣,當我們真正非常想清凈罪業的時候,也會大聲哀號。「力呼求」:呼喚的對象是什麼呢?就是「不昧大悲行」——具有沒有造作的大悲心和行為的怙主:慈悲的觀世音菩薩。我們呼喚觀世音菩薩的時候,都是稱為:尋聲救苦、大慈大悲、廣大靈感的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救護眾生的事例非常多,這與眾生前生的因緣和今生的信心福德有一定關係。原因我們前面也分析了,有的人得到救度,有些人得不到救度,並不是觀音菩薩的大悲心有欠缺、有偏袒,而是與你的信心、前世的業力和正在承受的果報有關,所化的因緣條件不一定成熟。有些人沒有祈禱,沒有得到救度;有的雖然祈禱了,也不會馬上得到救度,原因也是如此。即便這樣,我們也要在懺罪的時候祈禱: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現在我是造了大罪業的罪人,一定要以您的大悲威神之力來加持我!救贖我!讓我迅速清凈罪業。

復於虛空藏,及地藏王等,

一切大悲尊,由衷祈救護。

前面講了三位菩薩,下面講「復於虛空藏,及地藏王等」菩薩。受過菩薩戒的道友都知道,前面講戒律時已介紹過虛空藏菩薩。一個大乘修行者如果犯了根本戒,要在虛空藏菩薩面前如理如法地懺悔,所犯的根本戒可以清凈,然後通過儀軌可以重新受戒。虛空藏菩薩在懺悔菩薩戒方面,是一位具有大願力的聖尊。菩薩成就的根本就在於菩薩戒,如果菩薩戒清凈,就說明你的菩提心、菩薩行,修得比較好,很自然會獲得解脫;如果菩薩戒有衰損,不清凈,雖然平常也做很多修法,但不能成就菩薩果位。菩薩戒並不是條條框框的教條,它有很多遮止的方面,沒有一條不含攝菩提心、不包括利益眾生。菩薩戒如果有衰損,說明你的菩提心和菩薩行有衰損,如果這樣,那麼你成就菩薩果位的條件就缺損了,就不能順利獲得菩薩的證悟。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小看菩薩戒,菩薩戒包括了菩提心和菩提行兩方面。我們既然知道了菩薩戒的重要,那麼對於能夠幫助我們清凈菩薩戒的聖尊——虛空藏菩薩,當然就應該產生信心了。虛空藏菩薩的功德、恩德、誓願力不可思議。我們對虛空藏菩薩也要祈禱,因為我們所犯的戒律,不單是小乘戒,也有菩薩戒,所以要懺悔所犯的菩薩戒,當然要祈禱虛空藏菩薩。

還有地藏王菩薩也要祈禱。地藏王菩薩是滿願本尊,通常我們覺得地藏王菩薩是專門救度地獄眾生的一位菩薩,是幽冥界的聖尊,實際上,這只是地藏王菩薩大願的一部分,只是他所有救度眾生行為的一部分。按藏地的佛教傳統,在宣講地藏王菩薩功德的時候,並沒有把他作為專職救度地獄眾生的一位菩薩,而是安立為滿願本尊。地藏王菩薩能夠滿足眾生的一切願望,不管是你想得到世間的財富、地位,還是清凈的小乘戒律、圓滿的大乘戒律、清凈的智慧,只要供養、祈禱地藏王菩薩,全能滿願。地藏王菩薩就像如意寶一樣,所以稱之為滿願本尊。在藏區,有些地方乾旱,需要降雨的時候就祈禱地藏王菩薩,因為他是滿願本尊;而要止雨的時候也是念地藏王菩薩;有時莊稼要成熟也念地藏王菩薩;守持清凈的戒律也是念地藏王菩薩。所以地藏王菩薩是滿願本尊,他的功德、智慧、神通不可思議,我們一定要祈禱他。

「等」字包括頌詞沒有提到的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從剛開始發心、修行,主要就是修持大慈心。彌勒菩薩修成菩薩果位之後,名字叫慈氏,彌勒就是慈氏的意思,乃至他成佛的時候,也叫彌勒佛。彌勒菩薩對眾生的慈心是不可思議的,所以我們要祈禱具足一切慈心的彌勒菩薩。還要祈禱遣除一切垢障、一切障礙的除蓋障菩薩。後面還有金剛手菩薩,加起來一共是八位菩薩。「一切大悲尊,由衷祈救護」:一切大悲尊者,我在這裡誠心誠意地祈禱。

下面講第八尊菩薩,金剛手菩薩。

皈依金剛手,懷嗔閻魔使,

見彼心畏懼,四方速逃逸。

現在我也皈依金剛手菩薩。金剛手菩薩的能力很超勝,他是一切諸佛能力的化現。能力大到什麼程度呢?「懷嗔閻魔使」即是地獄中的閻羅獄卒,他們看到金剛手菩薩馬上心生畏懼,不由自主地向四方逃竄。金剛手菩薩具有這樣的功德、能力,不但能威懾地獄中的閻羅獄卒,平常我們在修行、生活中遇到違緣、障礙、疾病時,如果能夠皈依念誦金剛手菩薩,也能得到巨大的加持。以前我們遇到違緣的時候,法王如意寶和上師都讓我們念誦金剛手菩薩的心咒「嗡班匝兒巴熱吽」。經常念誦這個心咒,能夠遣除一切障礙、違緣。因為金剛手菩薩是三世諸佛能力的化現,諸佛的威德力就是如此。

還有一種說法是:從眾生開始發心之時,金剛手菩薩就會跟隨他了,乃至眾生成了菩薩、成了佛,金剛手菩薩都會一直跟隨護持。在金剛手菩薩面前,佛沒有秘密可言,為什麼沒有秘密可言?因為佛從初發心開始,金剛手菩薩就開始跟隨他、完全了知他的修行經歷,所以佛在他面前沒有秘密可言。因此金剛手菩薩是秘密主,是一切眾生成佛道的護持者。

八大菩薩各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平時我們都要皈依、祈禱。當然,有些眾生與觀世音菩薩有緣,有些對金剛手菩薩有信心,有些對文殊菩薩有信心,種種因緣不同,但是八大菩薩都是我們需要共同祈禱的。我們念誦的《八吉祥頌》中,八位佛陀之後就是八大菩薩,他們是能賜予吉祥的八位聖尊,所以對這八位菩薩應該經常供養皈依。

子三、如何皈依:

昔違尊聖教,今生大憂懼。

願以皈命尊,求速除怖畏!

前面講了皈依的必要和皈依境,現在來講如何皈依。怎樣皈依呢?如是思維:以前我違背了聖尊、佛陀、上師的教授,現在產生了很大的畏懼心。為什麼會生起畏懼心呢?是不是像一些外道的教法中講的: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或者皈依我的上天堂,不皈依我的下地獄?表面上看也有相似的地方,但是事實上,違背尊聖教是一個墮地獄的因,因為尊聖教完全是按照因果規律來制定的,如果遵守聖教而行、守持戒律而行,相當於隨順了因果之道。所有戒律、聖教都要求取捨因果,所以修持聖教就是隨順因果,違背聖教就是違背因果。違背因果之後,該做的沒有做,不應該做的已經做了,造了罪業,果報一定會成熟在自己身上。所以違背聖教就相當於違背了世間規律、因果規律。了知此理之後,自然產生很大的畏懼心。

「願以皈命尊」,「皈命」是皈依的極致,是發自內心地以生命來皈依。生命都可以拿出來皈依,何況其它呢?以生命來皈依這些聖尊,「求速除怖畏」!祈禱你們、以你們的能力來遣除我的怖畏。這些聖尊是很大的助緣,他們具有這樣的能力,我自己也有皈命的決心,這時救度的條件就非常圓滿。一方面聖尊完全是有能力的;另一方面,我們是以皈命的決心來祈禱,兩方面的因緣一和合,很快會成就。

第三句「願以皈命尊」的「皈命」就是通過生命皈依,表示了內心很大決心;「皈命尊」的「尊」是聖尊——上師三寶,或者八大菩薩,他們是具有能力的。所以,我們以生命來皈依了具有很大能力的聖尊做為助緣,那麼我們內心的罪業為什麼不能清凈呢?

罪業也是有為法,罪業再大也是有為法,沒有遇到違品之前,罪業的力量很強大,成熟之後帶來巨大痛苦;但是一旦令它清凈的因緣具足了,也能很快清凈。所以就怕我們自己不具足這樣的條件,如果我們自己具足條件,能夠皈命聖尊,找對了皈命的對象,罪業再大也不足畏懼。因為讓罪業清凈的條件、因緣已經圓滿了,還有什麼罪業不能清凈呢。

頌詞要一個一個好好地去思維、回味,裡面講了很多修行的要訣。在講現行對治力的時候,我們應該認認真真觀察、思維,能夠對自己的修行起到很大的幫助。本課就講到這裡。

推薦閱讀:

唯識學概要講記 2 凈界法師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凈空法師)第三三一卷——第三四0卷
大安法師:儒、佛談「心」
(1)凈空法師法語(續篇3)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六十三集)凈空法師講解

TAG: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