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這玩意兒其實挺好玩兒(廿三)——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最初的起源,尚無定論,近百年來出土的殷墟甲骨卜辭中,就載有大量用於紀日的干支記錄,而在甲骨文中出現最頻繁的字也是干支。《辭源》里說,「干支」取義於樹木的「干枝」。
天干地支和生活息息相關,到目前我們還一直在沿用,是生活中的常識。不僅用於曆法、紀數,同時也被充分利用於四柱八字命理、風水廿四山向等術數之中。作為風水命理的愛好者,也是必須要掌握的基礎知識。
干支基礎十天干及陰陽:
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其中甲、丙、戊、庚、壬為陽干,乙、丁、己、辛、癸為陰乾。
天干基本釋義:干者猶樹之干也。
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陽在內而被陰包裹。
乙:草木初生,枝葉柔軟屈曲。.
丙:炳也,如赫赫太陽,炎炎火光,萬物皆炳燃著,見而光明。
丁:草木成長壯實,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盛也,象徵大地草木茂盛繁榮。
己:起也,紀也,萬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紀。
庚:更也,秋收而待來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後有味,辛者,新也,萬物肅然更改,秀實新成。
壬:妊也,陽氣潛伏地中,萬物懷妊。
癸:揆也,萬物閉藏,懷妊地下,揆然萌芽。
天干與五行、方位的關係:
甲為棟樑之木,東方。乙為花果之木,東方。
丙為太陽之火,南方。丁為燈燭之火,南方。
戊為城牆之土,中方。己為田園之土,中方。
庚為斧鉞之金,西方。辛為首飾之金,西方。
壬為江河之水,北方。癸為雨滴之水,北方。
十二地支及陰陽: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其中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丑、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地支基本釋義:支者猶樹之枝也。
子:孳也,陽氣始萌,孳生於下也。
丑:紐也,寒氣自屈曲也。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著春陽從地面伸展。
卯:茂也,日照東方,萬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萬物震起而生,陽氣生髮已經過半。
巳:巳也,陽氣畢布已矣。
午:仵也,萬物豐滿長大,陰陽交相愕而仵,陽氣充盛,陰氣開始萌生。
未:眛也,日中則昃,陽向幽也。
申:伸束以成,萬物之體皆成也。
酉:就也,萬物成熟。
戌:滅也,萬物滅盡。
亥:核也,萬物收藏,皆堅核也。
地支與五行、方位的關係:
子(鼠)屬陽水,北方;亥(豬)屬陰水,北方。
寅(虎)屬陽木,東方;卯(兔)屬陰木,東方。
巳(蛇)屬陰火,南方;午(馬)屬陽火,南方。
申(猴)屬陽金,西方;酉(雞)屬陰金,西方。
辰(龍)、戌(犬)屬陽土,中央;
丑(牛)、未(羊)屬陰土,中央。
十二地支對應十二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 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干支曆法
干支紀年
干支歷是以60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標記年、月、日、時的一種曆法,是中國所特有的陽曆。它以立春為歲首,年長即回歸年,用二十四節氣劃分出十二個月,沒有閏月。干支歷能反映出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如下圖:
干支紀月
古人通過上觀天文,下察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根據太陽、月球對地球來回寒熱一年十二月周期運動變化的交互作用,結合天干地支總結了一整套適合我國農業生產發展的干支紀年紀月曆法,並發展成為融入五行生剋學在內,影響至今的「干支紀年紀月曆法」。
我們平常說的農曆是陰陽合曆,初一、十五、三十(朔、望、晦)等是論月亮與地球的關係,是陰曆。而節氣是論太陽與地球關係,是陽曆,不能把農曆錯誤地稱為陰曆,再把月建錯誤稱為陰曆。
十二月建是農曆(陰陽合曆)的太陽曆(即陽曆),以大熊座北斗七星的斗柄——搖光星所指方位而立建。十二月指丑方,正月又復還寅方,俗稱正月為「斗柄回寅」。
擬人化的稱月建是一個月的控制者。此建本指鎖孔、控制者,是依據二十四節氣而來的節氣月,是陽曆月,不同於陰曆月(分為初一、十五、三十等),配十二地支,如建子、建丑、建寅等等。
十二辟卦對應十二月建,具體如下:
復卦 一陽息陰 建子 冬月
臨卦 二陽息陰 建丑 臘月
泰卦 三陽息陰 建寅 正月
大壯卦 四陽息陰 建卯 二月
夬卦 五陽息陰 建辰 三月
乾卦 六陽息陰 建巳 四月
姤卦 一陰消陽 建午 五月
遯卦 二陰消陽 建未 六月
否卦 三陰消陽 建申 七月
觀卦 四陰消陽 建酉 八月
剝卦 五陰消陽 建戌 九月
坤卦 六陰消陽 建亥 十月
節氣歌
春雨(寅)驚春(卯)清谷天(辰),
夏滿(巳)芒夏(午)暑相連(未),
秋處(申)露秋(酉)寒霜降(戌),
冬雪(亥)雪冬(子)小大寒(丑)。
根據干支曆法: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六氣為一時,四時為一歲。歲和年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年表示從今年的正月初一到來年正月初一的這一段時間,為一個自然年。歲表示從今年的某一節氣到明年的同一節氣的這段時間,為一個回歸年。一個自然年是365天,一個回歸年(歲)則是365天又5小時48分46秒。
舉個例子說:正月為孟春建寅,二月為仲春建卯,三月為季春建辰,孟春的一氣為立春,包括「東風解凍、蜇蟲始振、魚上冰」三候;孟春的一節為雨水,有「獺祭魚、鴻雁來、草木萌動」三候。以此類推,四時有十二節、十二氣,俗稱二十四節氣,共計七十二候。
干支紀月之五虎遁元歌訣:
干支紀月的推算較為容易,每年各月的地支是固定不變的,只要推算月的天干配固定每月地支就行:
甲己之年丙作首,——逢年干是甲或己的年份,正月的月干從丙上起。
乙庚之歲戊為頭,——逢年干是乙或庚的年份,正月的月干從戊上起。
丙辛必定尋庚起,——逢年干是丙或辛的年份,正月的月干從庚上起。
丁壬壬位順行流,——逢年干是丁或壬的年份,正月的月干從壬上起。
更有戊癸何方覓,甲寅之上好追求。——逢年干是戊或癸的年份,正月的月干從甲上起。
干支紀時之五鼠遁元歌訣:
每一天的開始固定為子時,一個時辰在干支歷計時中跨越兩個小時,故一天共十二個時辰。之所以被稱為「五鼠遁元」,是因為全部以「子」時打頭來排列的,子為鼠,故稱為五鼠遁元,簡稱「日上起時」。是以日子的干支直接推算出當天子時的天干,進而推演出全天時辰的干支。歌訣如下:
甲己還加甲——逢日干是甲或己的日子,子時的時干從甲上起;
乙庚丙作初——逢日干是乙或庚的日子,子時的時干從丙上起;
丙辛從戊起——逢日干是丙或辛的日子,子時的時干從戊上起;
丁壬庚子居——逢日干是丁或壬的日子,子時的時干從庚上起;
戊癸何方發,壬子是真途——逢日干是戊或癸的日子,子時的時干從壬上起!
六十甲子配五行納音
「六十甲子納音」從先秦經歷朝歷代傳承至今,傳說是黃帝以五音十二律配陰陽五行、六十甲子綜合而來,具有陰陽五行合流與律歷合體的特徵。
六十甲子納音五行表示了五行物質的空間、質量、作用、生克關係,被廣泛應用於中醫、命理學說,也已成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