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琵琶演奏基本技法談

琵琶的基本演奏技法有數十種,要把樂曲演奏好,既需要把每個基本技法都達到應用的音響效果要求,也要講究表演藝術,二者不可缺一。基本技法是為樂曲服務的,表演也需依賴各個指法的正確發音效果。   彈與挑是右手技法最基本的技法之一,彈、挑所代表的音點作為右手動作中最基本的音形態,它表面上最簡單,其實技術最複雜,最豐富。其彈點的變化、指甲不同的用鋒、指甲入弦的深淺以及觸弦時指甲面與弦所交叉的角度都會產生不同的音響效果。「彈」的動作是在右手動作啟動之前,大臂自然下垂,小臂自然抬起與大臂形成接近於90°夾角,腕部稍向外凸出,手背與腕部外側基本持平。腕部在小臂與手部的協調動作中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手部呈半握拳自然彎曲狀,大指輕搭在食指第一關節處,大指第一關節呈微微隆起狀態,食指呈四分之一圓的弧形,大指與食指相搭過弦彈出,與琴弦交叉大約形成45°,手腕隨動作自然下擺,小臂應與手腕連帶輔助性旋動,但不起主動的作用。相反的方向向上方45°擺動,虎口張開,大指與食指分離過弦而稱為「挑」。食指斜向下,拇指斜向上,與小臂的內旋、外旋同步動作是最為基本的彈挑動作。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後,根據樂曲的不同需要,彈挑在速度、音色、音質方面有著相對較多和較大的可變性,在動作動態方面具有多種選擇性,在指甲鋒面變化、觸弦位置變化、過弦速度變化、自然臂重對指力的影響及其變化方面能夠相對自由地調節,因此賦予了彈挑多種色彩和個性變化的可能。  右手技法的另一個系統就是輪指系統,是中國琵琶右手系統最完美的經典性動作,是藝術的技巧、技巧的藝術。基本輪指動作要求大臂自然下垂,小臂自然抬起,手部略高於肘部。掌心朝向面板,小臂與手背基本平行。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大指按順序依次彈出。食指觸弦時,其它手指呈半握拳的放鬆預備狀態,除大指外,其它四指發力均由掌關節發力。拿食指為例:我們把手指的第一關節比喻為足球運動員的腳腕,第二關節比喻為膝關節,掌關節比喻為大腿,足球運動員在射門的一霎那主要是大腿部位肌肉力量的爆發。我們在輪指動作時掌關節發力,伸出每根手指就猶如足球運動員射門的技術動作。在輪指訓練的過程中,肩、肘、腕部位感到自然鬆弛,手指在觸弦時應感到自如,富有彈性,每個「點」都具有顆粒性,音質純凈、無雜音。體會「重力」在起作用,就是我們通常所講的「力度很通」。這種「重力」的作用在所有技術動作中都有,它是個內涵的,外觀察覺不到的實際存在。  由於輪指使右手五個手指都得到了均衡的訓練,指端觸弦使演奏者對弦體的變化有了細膩的分辨能力和反應能力,能促使演奏者對後天訓練的技巧產生親和感,使之在和諧的技巧狀態下,天然地接近音樂,自然地表現音樂。輪指的轉速不易過快,五個手指連續撥弦猶如車輪滾滾,頻率取中才有珠落玉盤的美感。  在眾多的演奏者心目中,右手基本功的訓練比左手指法的訓練更為重要。目前看到的各種練習曲也以右手彈挑與左手按音之間的配合為最多,對於左手技法訓練確實比較少。有很多學生對左手「吟、揉」的概念並不十分清楚,只會將手臂、手腕稍加抖動就稱為揉弦,對於「吟、揉」更深層次的運用並不理解。一般來講,在悲哀的旋律中使用「吟弦」更見凄愁、怨苦與悲哀;在反映戰爭場面的樂曲中,「吟弦」之處更為激烈磅礴;在描繪自然景色、抒情優美的樂曲中使用「揉弦」技法,會使樂曲更為幽靜柔美。因此,「吟、揉」技法為不同樂曲增添了更多情趣,大大增加了樂曲的表現力。所以掌握「吟、揉」技法還是很有必要的。   揉弦的動力直接來源於左小臂,手臂、手指要放鬆,手指具有柔韌性,這樣臂、腕的力量才能無障礙地傳遞到手指,最終落在弦上,在揉弦動作中手指沒有獨立的或者主動的動作。在整個揉法動作中需要強調的是:鬆弛。  指:要求足以把弦按下去的力量,並使手指在弦上的位置保持不變,而且有足夠的彈性,在這種情況下手臂的運動才是最為理想且科學的。 腕:在揉弦動作中的功能非常重要,靠腕部的顫動帶動小臂乃至大臂的顫動,這種顫動又通過大臂、小臂、手腕傳達到指尖,產生揉弦的效果。腕部一方面制約著與音波形態相關的頻率與幅度,另一方面制約著臂部支撐的穩定性。在揉弦動作中,音波的均勻和整體動作的協調都與腕部的功能狀態相關。  臂:在揉弦動作中,臂都是支撐部位,為手部提供框架的支撐。由於腕部的顫動而帶動小臂、大臂的顫動,再將大臂、小臂顫動的力量通過手腕傳達到手指尖,因此臂部在揉弦動作中也起到輔助調節的作用。  需要強調的是:在整個揉弦動作中,始終是做上下擺動的,相對於吟弦的方向,一橫、一縱截然不同。而且揉弦需要的是指、腕、臂協調統一的動作。有的演奏者將揉弦的動作細緻劃分為三種形式:手指的揉弦,手的揉弦以及臂的揉弦。但是在實際運用中卻很少純粹使用其中的某一種,因為揉弦的種類及分寸感的把握是由音樂所表達的內容、情感所決定的。所以首先要從理解音樂出發,音樂作品的表現需要不同的色彩變化,揉弦的頻率一般與音樂的緊張度有著密切的關係。在緊張度強的地方揉弦通常是快而窄幅的;在緊張度弱的地方,揉弦的動作是相對慢而寬的。通常我們用大幅度的揉弦去表達強烈的樂句,小幅度的揉弦展現輕柔細膩的另一面。  「吟」的技法在琵琶演奏中比較有特色。首先吟弦與揉弦的發力點不同,吟弦主要是手指的屈伸動作,而不是腕部及臂部的顫動。其次吟弦與揉弦的方向不同,揉弦是上下擺動的縱向動作,吟弦則是左右擺動的橫向動作。在右手手指彈奏觸弦發音的同時,左手按在音位做左右橫向移動,使弦發出搖曳不定的餘音來。在某些樂音上配用了合適的「吟」之後,可以大大增強樂曲的表現力。琵琶各個流派在演奏方法上曾有不同名稱的「吟」,現在所稱的「吟」已是「吟」類奏法的總稱。在記譜符號方面,都採用了音的下方實心棱形的圖案來標記。   在傳統演奏方法的基礎上再結合樂曲的實際應用情況,「吟」的基本方法可分為大、小、快、慢四種。大與小是指弦身左右擺動,向里向外的幅度大小而言,快與慢則是指弦身左右擺動,向里向外的速度快慢而言。   在左手吟、右手彈的雙手結合上吟法可以分為左右同做、先吟後彈、先彈後吟三種。左右同做是指在右手觸弦的同時左手同時吟弦,先吟後彈是指左手吟弦在先,待吟弦音波產生後右手做彈,先彈後吟則指左手按音同時右手彈奏,而後左手在音位上做左右屈伸的手指動作產生吟弦效果。   在長音符上用「吟」時,又可分為:音頭吟、音中吟、音尾吟三種,吟弦種類雖多但為了簡化記譜方法,在樂譜中一般只標註一個符號,並不再分注其他符號。由此可見,對吟、揉技術的掌握,除了基本方法以外,最終依賴的是對音樂的理解。要想知道某個音怎樣去揉弦,如何去吟弦,首先應該了解音樂的風格,此音在音樂發展過程中的地位以及相關的各種因素。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不同的地理環境,生活習俗構成了不同的文化,也使中國音樂具有豐富的地域性、風格性,「吟、揉」作為音樂表達的重要手段之一,由此就獲得了更多的可能性。   基本功練習、音階、練習曲和樂曲作為我們平時四個層次的練習材料是缺一不可的。通常的做法是音階和練習曲在每天練習的時間內佔到二分之一的比例。另外二分之一的時間用來練習演奏樂曲。並且在演奏樂曲的時間內又細分為練習樂曲佔用一半的時間,表演樂曲佔用一半時間。據我的經驗而言,練習困難技巧時少量多次比多量少次更為有效。花最少的時間產生最高的效率應該是我們的追求目標。因此就更應該遵循科學的方法,用腦、用心去練。   在練習快速片段時,應該從慢練做起。慢練從理論上說來能給中樞神經足夠的時間建立一些複雜快速技巧的反射弧,快練最大的罪過在於有不斷地重複錯誤的可能性,而不能強化正確的動作。但是,慢練時一定要採用快速的演奏方法,雖然是節奏放慢了,手指的動作要儘可能接近於原速的狀態。當慢練完成好按原速演奏時,一定要有一個緩衝的過程,要逐漸加速。   還有一種特殊的練琴方式叫默練。這種默練在無琴無譜的條件下就可以進行。我們可以在腦海中想像著樂曲的每一個音符,每一個技術動作都彷彿在有條不紊地進行,這非常有利於培養我們的內心聽覺,充分發揮對音樂的想像。我想,通過科學的訓練方法及有效的練習方法,一定會使每位演奏者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升華。
推薦閱讀:

鬼畜能不能像電音一樣現場演奏?
演奏樂器的人如何記住整首曲子,難道演奏出的曲子是像背文章一樣背下來的?
在音樂專業的人看來,Lindsey Stirling 的演奏水平如何?

TAG:演奏 | 琵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