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解脫之道》前言(3)

體方法師 佛學傳播弘揚佛法正見,讓人們通過學習達到身心自在!

體方法師簡介

《解脫之道》前言(3)

▲ 看視頻,學習更有效

前言(3) 來自體方法師 佛學傳播 26:16

《解脫之道》前言(3)

體方法師·講述

「所以一般宗教,在有情以外,幻想自然的精神的神,作為自己的皈依處,想依賴他而得超脫現實的苦迫。這樣的宗教,是幻想的、他力的。佛教就不然,是宗教,又是無神論。」

也許有人會疑問:「為什麼佛教是無神論,不是也在崇拜一個外在的神嗎?」其實,佛法的無神論是否認主宰的意思,不是否認六道中的天界和鬼神。佛教承認六道的存在,其中的鬼神和我們一樣是眾生,他不是大力者、操縱者、主宰者。這就是佛教的無神論思想。

佛教講的是心靈的智慧之學,講的是如何開發智慧,而且人人都有解脫成佛的可能性,不是要依賴上帝。佛法講無常、無我,否定常而不變的主宰(上帝)。講的就是在我們生命的身心中,在生活的經驗中就可以通過觀察體會,發覺到真相。在一個明白人的指導下,每一個人都可以體證真相而解脫。這不需要依賴,不需要他力的加持。

「佛說:有情的一切,由有情的思想行為而決定。」

佛陀說:眾生思想觀念的錯誤,導致了行為的錯誤,因而帶來種種痛苦煩惱。由於觀念的無知,對真相的不了解,於是對一切萬法產生貪愛執著。因此,必須去探討法的真相,從這裡也可以了解業力:我們身心的一切行為(身口意)會產生後面的作用,那就是業力。

眾生的痛苦煩惱、生死輪迴都是自己造作的,不是由誰來主宰審判的,是自己的業力使然。要調整自己,凈化心靈,首先要建立正確的觀念,觀念正確後,行為自然導正,痛苦煩惱自然止息,才能不造後業,不再隨著業力而流轉,就不會被生死所束縛。

這一點與信仰神和主宰,依賴他力的造化完全是兩回事。如果明白佛法的這個根本,每一個人都要為自己負責。如果我們的思想觀念正確,心靈柔和慈悲,對他人都是非常的友善愛護,回報的怎麼會是痛苦煩惱呢!我們之所以會痛苦煩惱,都是自己的所作所為,造成與別人的矛盾和鬥爭而帶來的作用和影響。

但是,往往認識不到這一點,當痛苦煩惱時都會怪外面的環境:「都是某某人不好,人家對我不好,我對她(他)沒有什麼不對之處啊!」這樣的結果很苦惱,都在怪別人,而不知道產生這樣相對的局面,完全是自己內心造作的結果。為什麼佛陀說法是從有情身心說起?就是要說明產生痛苦煩惱的真正原因,不是誰來控制主宰的,即使遭遇很不如意,也要反省自己,看清楚它的原因條件,一切都是有因有緣的,「有因有緣世間集」,那些因緣還是自己造作的!

「佛教的皈依向上、向究竟,即憑有情自己合法則的思想與行為,從契合一切法的因果事理中,凈化自己,圓成自己。所以皈依法,即以因果事理的真相為依皈。」

這裡明確的指出佛教與外道、神教觀念的不同之處,因果之間有著必然的理則。造了很多不善的因,就不可能得到很好的果,因果間有一個必然性:此因一定會產生彼果,這就是因果事理的必然性。要深一步去了解它,找到真正的原因,了解因果的必然理則,就會去隨順此必然性而不再與其相違背了。

只有找出我們痛苦煩惱、輪迴生死的根本原因,才有機會轉化改變它。這一切都操之在我,而不是依靠他力的主宰和加被。這個精神就是佛法與世不共、與外道不共的特色。

「皈依佛與皈依僧,佛與僧即人類契合真理——法而完成自己的覺者;皈依即對於覺者的景仰,並非依賴外在的神。」

什麼叫皈依?皈依是皈向正法,皈向真理,是對於覺者的景仰與學習,並非依賴、崇拜外在的神。我們皈依的佛,是釋迦牟尼佛一樣的大覺者;皈依的僧,是清凈和合僧團中證果的聖弟子。我們讚歎景仰佛陀及證果的清凈僧,他們的思想與身行契合真理,完成了自我的覺醒與超越。我們只有皈依了佛和僧,才有機會像佛陀與聖弟子們一樣,抉擇到正確的法,並依之而行,也才有覺悟解脫的機會。

「佛法是自力的,從自己的信仰、智慧、行為中,達到人生的圓成。」

我們對自己要有信念,佛是怎樣覺悟的,依著他的教法,學他的方法,也可以和他一樣的受用解脫。開發對法理體認的智慧,凈化自己的身心和人格,最後也會與佛菩薩一樣達到圓滿覺悟的境界。

「佛法與一般宗教的不同,即否定外在的神,重視自力的凈化,這所以非從有情自己說起不可。」

明白了有情這個根本,首先就要先認識這個「我」,才能凈化和超越。每天都講「我、我、我,我怎麼樣……。」「我」到底是什麼認識嗎?知道自己每天是怎麼運作的嗎?你發現自己的痛苦煩惱是怎麼來的嗎?你明白自己是如何產生執著貪染的嗎?

一個被火燙過的人,看見火絕對不會再把手伸進火中。同樣,明白了正確的因,就不會再去犯同樣的過錯。每一個人都不喜歡痛苦煩惱,都想清凈、自在、解脫。但是為什麼我們每天還是活在痛苦煩惱里?因為不了解自己是如何造成煩惱、執著、痛苦的,所以每天由於無知一直在重犯不已。

痛苦煩惱,是由於錯誤的觀念導致錯誤的行為所造成的。要解決這個問題,第一步得先回到我們生命的身心中來;回到生活中來了解它,才能轉化它。找到痛苦煩惱的因,才能解決痛苦煩惱。

不探討這個根本處,每天只是向外追尋、尋找依靠,什麼時候能改變自己的身心?如果佛菩薩有大力可以加持你,可以改變你的業力,那麼,所有的佛菩薩,包括上帝都不慈悲。如果他們是慈悲的,加持一下轉轉我們的業,大家不都解脫了嗎?為什麼我們還在受苦?有歷史以來,人類從來沒有離開過痛苦煩惱,難道是佛不慈悲嗎?是上帝不慈悲嗎?其實上帝根本改變不了你,佛也不能改變你,只有自己才能改變自己!

佛陀是怎樣覺悟體證真理的,在哪裡超越的。我們必須和他一樣去依這種理論、方法,才能得到解脫。佛陀是一位王子,名利、恩愛、權貴一切具足。可是,我們每天仍然為了這些在爭取和拼搏,不管企業做得多大,或做民意代表、官員,都無法具足王子那樣的條件。佛陀為什麼放棄了一切的擁有?如果恩愛、名利、權貴、情感能解決生死的問題,佛陀何必放棄來過那種修行的日子?最後悟道了,悟道後四十幾年,也沒有回到世俗的貪慾中去,還是過著日中一食的托缽生活,直至涅槃前一天,還在為眾生說法,這一切所為何事?

佛陀慈悲的展現,是以自己的身行來覺悟眾生。他自己超越了苦,不但沒有回到苦的因緣中去,還把他的體悟和經驗貢獻給所有的人,希望我們同他一樣解脫自在,這就是佛陀身教的部分(不只是言教)。

如果我們活在崇拜、依賴里,什麼時候能像佛陀一樣的解脫?佛陀崇拜依賴誰?他開始也跟當時印度宗教界的宗教師學過,但是,因為所有的外道思想都不能幫助他解脫而放棄。最後於菩提樹下,在深禪定和正思惟中體證悟道。才發現原來外在的一切都是虛幻的,只有破除眾生內在的迷惘和無明,才能發現法的真相。從內心的變化中知道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主宰者,所以他宣示——只有自覺!當打破了那個依賴的神化,打破了我見、我執時,才有真正解脫的機會。

我們為什麼會輪迴生死?它的因緣條件是什麼?佛陀闡述了十二緣起,前面的因緣條件產生未來的作用和後果,這些都是環環相扣的。生死輪迴的條件就是這樣不停的在相續迴圈。只要發覺真相,截斷其中的任何一環,後面就不再相續了。解脫並不難,只是不了解真相和原理而已。

如果不了解佛法的正見和真正的原理,只是傾向於像外道神教的觀念,那就永遠不可能截斷生死輪迴之流,無法超越這個束縛力。佛陀以身作則,告訴我們他體驗、超越而成佛的方法和內容,我們只要跟著他的足跡、依著他的方法去體驗觀察,同樣可以體證得到。

人類有情的身心結構、五蘊六處的作用都是相同的,佛陀能在這裡發覺它的功能和作用,可以看出它的無常無我性,我們同樣可以達到這樣的體證。所以佛法是人人學人人平等有機會,這就是佛法與其他外道不共的地方。真正的佛法否定了外在神的主宰,重視的是了解真相後自力的凈化。

我們平常都在信仰外在虛無縹緲的神,就像在外太空神遊一樣。明白上述的佛法重點後,學習佛法首先要從外太空回到人間來,再從人間回到現實的生命中來,在自己的身心中觀察體驗,在了解自己、改善自己的過程中,得以提升和凈化。就能夠和佛陀一樣的覺悟體證,這是一個根本的理念,所以佛法一定要從有情說起。

「世間的一切學術——教育、經濟、政治、法律,及科學的聲光電化,無一不與有情相關,無一不為有情而出現人間,無一不是對有情的存在。如離開有情,一切就無從說起。所以世間問題雖多,根本為有情自身。也就因此,釋尊單刀直入的從有情自體去觀察,從此揭開人生的奧秘。」

有情為了改善自身的生活、減輕苦迫,發明創造了很多便利的物質條件,如現在的家用電器,出入的交通工具等等,以及政治、法律、經濟,科學也是為人類有情才不斷的發明、發展、更新的。如果沒有人類(有情)的需要,就不需要這些發明創造了。

這些發明和創造,確實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方便,卻無法改善有情心靈的苦迫及對生死的茫然和恐懼。所以針對有情生命中的苦迫,只有從有情自己的生命中去觀察它。佛陀就是這樣在觀察自己生命的身心中,才揭開了生命的奧秘,這就是重點。所以我們也必須回到有情的身心上來,從自己的身心說起,從生命中來觀察、了解它,找出它的痛苦煩惱、生死相續不斷的原因。

「佛說的法門,雖然是隨機說法,無量無邊,但歸結起來,所說的解脫道,不外乎『四諦』與『緣起』法門,離了這些,就沒有出世的佛法了。」

佛陀解決了生死的問題,由此而來開示、引導我們也能邁向解脫。他開示的法門是應機而說的,由於眾生心性、根性的不同,就運用不同的善巧方便來引導說法。然而,不管說多少法,歸納起來主要的就是兩個觀念——「四聖諦」和「緣起法」,這兩大主題歸納了佛法所有的方便巧說。下面就依著四諦這個主題,順便再介紹緣起法。


推薦閱讀:

黃念祖居士 無量壽經講座03/69(前言)
第○章 前言
《中國歷代大儒》前言
土星:從新觀點看老惡魔(1)——前言

TAG: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