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另類臉譜:此人慈禧刻意培養八年,對決袁世凱卻毫無勝算
北洋大時代的生存智慧(一一零):拔苗助長。
光緒二十九年的初春,慈禧在廟堂之上最為倚重的鷹犬榮祿逝世,強忍著悲痛的老婦人,看著尾大不掉的北洋集團,不得不思考誰來接班的問題。然而早在前一年,一位皇族成員奉旨成婚,福晉正是自己心腹榮祿的女兒瓜爾佳氏,婚禮也頗為引人注目,規格遠高於一般親王的標準而接近皇太子的標準,這裡面隱藏著的廟堂意義,恐怕只有慈禧最清楚,而這位皇族成員就是末代皇帝溥儀的生父,大清最後一位攝政王載灃。
對於慈禧來說,她也一直處心積慮的為載灃鋪路搭橋。光緒因為與慈禧相繼離世而顯得撲朔迷離,其實對於清廷朝政的過渡來說,為了新皇能夠名正言順的繼位,攝政王能夠順利掌舵朝政,光緒這個不穩定的的因素自然需要被清除。而人情社會在皇宮中也不例外,血緣關係的親屬緊密,成為衡量廟堂權柄的最重要籌碼,這也就是為何有些親王的爵位雖然尊貴,但是卻並未能夠進入廟堂中樞,而一些與皇室血緣接近的少數親貴,反而可以一步登天。
當然,慈禧選擇接班人的標準中,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聽話,因為她也並未想到,光緒之後自己也大限將至,本以為還可以掙扎幾年光陰。因此謹小慎微的醇親王家族,一直受到慈禧的垂青,這一支皇族親貴的最大特點是懂得謙恭自抑,甚至可以做到在宅院兩廊自曬煤球的境地。所以慈禧最後面對宗法下無人可選的境地時,自然又考慮到醇親王一脈,載灃對此也誠惶誠恐,儘管慈禧早已對他進行了八年的可以培養。早在光緒二十七年,年滿18歲的載灃作為皇族成員代表,以光緒「御弟」的身份赴德請罪。
其後,回國後的載灃在慈禧的授意下,擔任了諸多與其年齡不相符的清廷要職,廟堂上的地位也水漲船高,溥儀出生後更是火箭般上升,時年不過24歲的載灃得以入職軍機處擔任「學習行走」,在廟堂之上最核心的部門學習與鍛煉。直至光緒三十四年,年僅26歲的載灃以攝政王的身份監國,登上清廷廟堂的巔峰,這個慈禧刻意培養的年輕接班人,八年的宦海浮沉,看似風光無限,可是同樣不能忽略的是這個年輕人僅有26歲,而他首先要面對的對手,是年近半百的袁世凱,這個在清廷宦海中縱橫捭闔了不止二十六年的一代梟雄,天下督撫半數出於北洋集團,門生故吏遍布朝野,皇族中還有慶親王奕劻這樣的盟友,根基尚淺的載灃無力回天,兩人之間的對決看不到任何勝算。
最終,慈禧刻意培養了八年的接班人,對決袁世凱卻毫無勝算。雖然人都說載灃性格忠厚,其實也是遇事優柔寡斷的無用之名。雖說載灃並不糊塗,但是無奈的是籌碼太少,當首席軍機大臣、皇族元老慶親王奕劻伏在地上為袁世凱求情,最後一位中興名臣張之洞也直言反對,載灃能選擇的只有揣著明白裝糊塗,走一步看一步,載灃作為慈禧最終選擇的接班人,現實卻並沒有留給他選擇的機會。
推薦閱讀:
※慈禧太后是一個怎樣的人?
※縱橫於歷史深處--五代史話
※國立科學博物館歷史由來?
※《牛虻》作者與數學家的女兒│遠水樓瑣語之二
※關羽墓為什麼千年未被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