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為什麼最終能打敗太平天國?

湘軍有個「彭打鐵」

讀太平天國洪秀全,讀湘軍曾國藩,始終在思考:曾得到那麼多人民擁戴的洪秀全和他的太平天國,為什麼最後讓曾國藩讓湘軍給打敗了?為什麼太平軍越打越少,越打越不能打?而湘軍越打越多,越打越能打?諸多因素中什麼才是最主要的?

翻讀湘軍,除了曾國藩、李鴻章、左宗堂等人,一個湘軍將領引起我的注意,他叫彭玉麟,人稱「彭打鐵」.何謂「彭打鐵」?不徇私情,秉公執法,狠!

狠到什麼程度?僅舉一例.

一秀才家有美妻,兩江總督李鴻章之弟看中,誘至署中,逾月不歸.秀才經縣經府逐級上訴無人理睬後瘋之,逢人便訴其妻讓人強行霸佔.一日偶遇「彭打鐵」,聞知來龍去脈,彭代寫狀詞後面見李鴻章.

寒喧客套之後,彭佯作不懂之態請教李大人:「有人誘姦百姓之妻該如何?」李答:「當殺.」又問:「官吏誘佔百姓之妻當如何處置?」李答:「當殺.」再問:「封疆大吏子弟誘佔百姓之妻,法律又該如何裁決?」至此,李鴻章始知「彭打鐵」來者不善,但仍說:「當斬.」

餘下細節不必贅述,「彭打鐵」逼著李鴻章交出了其弟.

李大人的這個弟弟久為母親寵愛,「彭打鐵」一逼,就那麼大大方方的將他交出來嗎?李聞知劣弟罪行,臉色大變,此事李確實不知.也以此再三向彭求情,彭不允,直到其弟服毒而死,李府一片大哭後方謝罪退出.

兩江總督之弟犯法,「彭打鐵」倘且如此不給面子,他人違紀違法遇上這位湘軍的黑臉包公,可想而知.彭後任巡江大臣後,訪知文武貪官一律嚴懲.且來往無常,行蹤不定,說不上何時就出現在你的眼前,讓你防不勝防.

「彭打鐵」現像說明了一個問題,即湘軍具備一種讓「彭打鐵」這樣的人,存在下去的組織制度和道德文化認同.如果他在李鴻章這找不到相同的政治道德和文化道德認同,找不到對應,他是實現不了他對瘋秀才的承諾的,瘋秀才是不會和妻子團圓的.

由李鴻章繼而審視曾國藩,你會發現湘軍的領兵之人之政治、文化、道德修養.相比之下,再來看看金陵城裡的洪秀全,這個所謂的農民革命領袖,後來在宮裡誰都不敢抬頭瞅他,「爺像不準常人望.」諸王見他都得事先申報層層過關.最後,凡是洪姓之人統統提官,安插到重要崗位,把個金陵城弄得烏煙瘴氣, 這種氛圍里能出「彭打鐵」之類的人嗎?

所以,「彭打鐵」現像不是偶然的,不是一個單一現像,它是當時湘軍治軍帶兵之嚴的一個縮影.這樣一支軍隊打敗太平天國就不難理解了.

但湘軍有「彭打鐵」,大清有湘軍有曾國藩為什麼沒能強大起來呢?後來也洋務運動了卻還是不行呢?究其原因,湘軍和「彭打鐵」的進步,只是相對於太平天國洪秀全的進步,這種進步帶有明顯的「人治」色彩.有了「彭打鐵」、有了李鴻章、有了曾國藩、湘軍所向無敵,這三個人一沒了呢?同樣,洋務運動有了李鴻章,但一個李鴻章能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改變中國嗎?

曾國藩戰勝太平天國:人權的勝利

洪秀全和太平天國的對立面,名義上是清朝皇帝,實際上是當時的湘軍統帥曾國藩。

曾國藩(公元1811—1872年),字滌生,湖南湘鄉人。在清朝道光年間,他是一個信奉程朱理學的道學家,已官至內閣學士,歷兼禮、吏、兵、刑、工五部侍郎。在咸豐年間,因清朝正規軍綠營腐敗已極,不堪太平軍一擊,清朝需要新的武裝,故令曾國藩丁憂在籍時辦理團練,進而建立湘軍,對抗太平天國。在同治年間,打敗太平天國以後,他著重辦理洋務。後人將其著作編為《曾文正公全集》。

洪秀全和太平天國在南京以西方的基督教為教義,以神權政治為推動力,以太平軍的武裝力量為支持,三位一體,力量雄厚。曾國藩以宋明道學為理論,以清朝政權為靠山,以湘軍的武裝力量為支持,與太平天國的三位一體勢均力敵。但他率領湘軍追襲太平軍,到安慶就追不下去了,他只好在安慶紮下大營,與南京遙遙相峙,一直到太平天國一步一步地因洪楊內訌而分裂,他才乘機攻下南京,滅了太平天國。

湘軍的骨幹人物中,有一部分本是道學家或與道學有密切關係者,如羅澤南、江忠源、李續賓、李續宜等人。其中突出者為羅澤南。可見,湘軍不是由武人建立起來的,而是由文人特別是道學家建立起來的。曾國藩本人是一個道學家。羅澤南是專門講學的道學大師,學者稱為羅羅山先生。曾國藩發出了建軍的號召,羅澤南率領他的學生前來和他合作,而且他自己和學生李續賓都先後戰死了。這不能說都是出於私人的交情,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出於共同的激憤,這個目標和激憤集中表現在曾國藩的所謂《討粵匪檄》之中:

「自唐虞三代以來,歷世聖人扶持名教,敦敘人倫;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粵匪竊外夷之緒,崇天主之教,自其偽君偽相,下逮兵卒賤役,皆以兄弟稱之;惟天可稱父,此外凡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姊妹也。農不能自耕以納賦,而謂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賈以取息,而謂貨皆天王之貨;士不能誦孔子之經,而別有所謂耶穌之說,新約之書。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盪盡,此豈獨我大清之變,乃開闢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原。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

「自古生有功德,沒則為神;王道治明,神道治幽;雖亂臣賊子,窮凶極丑,亦往往敬畏神祇。李自成至曲阜不犯聖廟,張獻忠至梓潼亦祭文昌。粵匪焚郴州之學宮,毀宣聖之木主,十哲兩廡,狼藉滿地。嗣是所過郡縣先毀廟宇,即忠臣義士如關帝、岳王之凜凜,亦皆污其宮室,殘其身首,以至佛寺道院,城隍社壇,無廟不焚,無像不滅。斯又鬼神所共憤怒,欲一雪此憾於冥冥之中者也。」(《曾文正公文集》卷二)

檄文中說太平天國「乃開闢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原,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這幾句話說出了曾國藩、羅澤南等人共同的激憤和目標。「為之所」,就是說要有一個對付的辦法,他們組織湘軍就是一個辦法。

照這些話看起來,曾國藩和太平天國的鬥爭,是中西兩種文化、兩種宗教的鬥爭,即有西方宗教鬥爭中所謂「聖戰」的意義。這是曾國藩和太平天國鬥爭的歷史意義。曾國藩認識到,在這個鬥爭中所要保護的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特別是其中的綱常名教。從這一點說曾國藩是守舊的,他反對中國進步。籠統地說是這個樣子,但分析起來看,守舊和進步是相對而言的。綱常名教對於神權政治來說還是進步的,因為它是建立在人權之上的。這裡所說的人權是對於神權而言,並不是資產階級所說的人權。西方在文藝復興時代,出現了人道主義,這個人道也是對於西方中世紀的神權政治的神道說的,人道主義是作為西方中世紀的神權政治的對立面而出現的。西方文藝復興時代出現的人道主義與西方的神權政治作鬥爭,為西方的近代化開闢道路,是西方近代化的先鋒。同西方相比,中國是落後了,所以要向西方學習。神權政治正是西方的缺點,洪秀全和太平天國所要向西方學習的正是這個缺點。如果洪秀全和太平天國統一了中國,那就要把中國拉回到西方的中世紀,使中國的近代化推遲了幾個世紀。

當時,西方帝國主義所強加於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大都提出兩個要求:一個是通商,一個是傳教。通商是向中國的經濟侵略,從經濟上剝削中國,使中國人永遠貧窮;傳教是向中國的文化侵略,使中國人永遠愚昧。洪秀全和太平天國以國家政權力量推行基督教,這就起了帝國主義所不能起的作用。在這一點上,洪秀全可能不自覺,但客觀上就是如此。

曾國藩的成功阻止了中國的後退,他在這一方面抵抗了帝國主義的文化侵略,這是他的一個大貢獻。 http://news.ifeng.com/history/1/jishi/200902/0211_2663_1005508_1.shtml
推薦閱讀:

誰的天國?太平天國死亡人數超過任何一場戰爭
為什麼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農民起義,劉邦和朱元璋領導的農民運動怎麼算呢?
太平天國的「造炮術」
"九五至尊卦"成就了洪天皇,"龍虎爭珠局"毀了太平天國
辛亥革命軍奉天討滿檄文

TAG:太平天國 | 曾國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