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局:如果限制自由行,香港到底行不行?
春節前後,一場關於內地遊客赴港自由行的爭論,又在內地與香港的社交媒體上「刷屏」。
先是有部分港人在屯門、沙田發起針對內地自由行旅客和水貨客的抗議活動,現場奚落內地旅客。隨後,內地社交媒體上也出現了不到香港旅遊、購物的呼籲,甚至有網友上傳了自己撕掉港澳通行證的照片。
網友曬出撕毀港澳通行證照片
2月24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表示,將在兩會期間與內地部門商討能否收緊「自由行」政策,以控制遊客的自然增長。26日,香港首富李嘉誠公開表示,香港最大的優勢是由內地靠山,如果沒有自由行,股票都會下跌1000點以上。
持續了10多年的自由行,到底給香港帶來了什麼?如果真的限制自由行,是否能緩和港人與內地遊客的「矛盾」?一旦限制了自由行,香港到底還行不行?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支振鋒告訴新浪網,香港作為特別行政區,收緊「自由行」是它的自由,從法律上來說,也是合法的,雖然「會對香港的宏觀經濟面帶來一定影響,但未必很大」。
然而,香港作為世界貿易的港口,自由市場的精神是其最引以為傲的,如果一旦收緊「自由行」,在支振鋒看來,就是一種歧視性政策。
香港作為世界貿易的港口一直以自由市場的精神為傲 自由行引爆香港零售業,對GDP貢獻僅1.3%
設立赴港自由行的初衷,與經濟密切相關。
2003年「非典」爆發後,為了拯救零售市場低迷的香港經濟,中央政府決定推行自由行政策。2003年7月28日,港澳自由行正式實施。從第一期的4個城市逐步增加到目前49個城市。
據香港入境處資料,自由行簽證發放的第一個月就顯現成效。2013年7月28日截至8月20日,入境者20882 人,其中首周533人,第二周的4305人,第三周的12443人,增幅達到22倍。
2013年是香港自由行開放十年,內地赴港自由行人數已由2004年的426萬人次,增加到2746萬人次,站到內地訪港總數4074人次的67%。
內地自由行的開放,讓香港迎來了非典之後的旅遊業大復甦。而自此之後,香港的零售業也是年年報喜,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也逆市飄紅。
2014年,香港立法會秘書處公布的《研究簡報》顯示,自由行推出至今,內地旅客赴港的主要目的,早已不是旅遊,而是購物。報告顯示,2013年整體內地旅客在港購物消費額接近1700億港元,等同「養起」香港三分之一個零售業。
據該簡報,相比2004年自由行實施不久時,整體內地旅客購物消費約270億港元,10年間大增5 .3倍。當中,自由行遊客的購物開支增幅最強勁,由2004年的86.2億元,激增11.7倍至2013年近1100億元。
數據顯示,自由行旅客消費開支由佔整體零售業銷貨額比重也是迅速攀升,由2004年的4 .5%,激增至2013年的22 .2%。
但是就在2014年3月,香港的零售額突然下滑,並且連跌數月。2014年全年的零售總額也回落0.2%,是自2003年以來首次出現跌幅,11年來最差。
不過這在新浪網財經專欄作家彭琳看來,這種跌幅對於香港經濟的影響並不大。
彭琳認為,自由行開放超過十年,對於香港經濟的「輸血」效應已經漸漸減到極弱,香港政府在去年披露調查稱,「自由行」的貢獻僅佔香港GDP的1.3%,而其主要貢獻的零售業,也並非香港經濟支柱。
「自由行」的貢獻僅佔香港GDP的1.3% 收緊自由行的博弈:意在將一簽多行改為若干行
事實上,對於收緊自由行,香港政界、輿論所探討的焦點是收緊「一簽多行」政策。
「一簽多行」始於2009年4月1日,深圳220多萬戶籍居民,只需付100元簽證費用,就可以享受一年內無限次訪港,每次逗留時間不超過7天。
「一簽多行」實施後,自由行遊客中,廣東人的身影越來越多。再加上內地物價狂升、匯率打折等因素,不少港人發現,內地遊客的大包小包里,不再是昔日的奢侈用品,名牌手錶,更多的是諸如廁紙、洗頭水這樣尋常的日用品,以及跟自己搶奶粉、搶藥品和搶購大量生活用品的水貨客。
居住在香港的彭琳曾描述過水貨客掃貨的情形:在新界東鐵沿線商場和新界北部地區,拖著旅行箱大肆搜購生活用品的水客成群結隊,為市民生活購物、用餐甚至是在街上行走都帶來困擾。而且,由於水貨客大批購物利潤誘人,在新界北部的上水等地區,許多日用品小店都變身「水貨專門店」專做水貨客生意,店子裡面神奇地不見貨物,儘是紙皮箱,其中如市中心的「巷仔街」甚至成為有名的「水貨一條街」。
「自由行」開放以來,不少內地遊客前往香港購奶粉
香港入境處曾指水貨客中內地人和港人大約各有一半,但有民間調查則指內地水貨客約佔六成,而且運貨的量往往多於港人。
香港人大代表田北辰曾指出,內地共有49個城市施行自由行,但2014年單是深圳「一簽多行」旅客訪港已經有1500萬人次,相當於其他48個城市的總和。 對於這種情況,香港政黨民建聯多位人大代表以及政協委員表示,將在「兩會」期間提出有關議案,包括改善「一簽多行」政策。 香港特別行政區全國人大代表葉國謙就建議將「一簽多行」改為「一簽若干行」,而另一位人大代表田北辰則建議,封頂至30到40次。
普通港人:難從自由行中受益,需承擔社會成本明報2013年的一份調查顯示,受惠於自由行政策的港人只有16%,提供的就業崗位大約是七萬個左右。
有分析認為,內地遊客十年來在香港所帶來的消費,更多的集中在了極少數行業跟商業巨頭名下,而幾百萬的普通香港民眾並未得到切實的收益。
香港一家媒體在2014年12月19日發文稱,「內地遊客這十年來,在香港砸錢更多了,推高了香港的GDP,但是這是高度的財聚而非財散」。 根據2013年初的統計,自1998年,本地家庭收入中15年里只由18300港幣增值20000港幣,增加9%;住宅指數則增加了90%,奶粉價格增加100%,牛肉價格增加233%,貧窮人口從850000增至1187000,增加40%。
香港媒體認為,內地自由行遊客的大量到來,「使得香港的地產跟少數特權階層受益,而香港中下層人的日子更難過」。
加之「一簽多行」後,赴港生子的內地人越來越多,雙非孕婦與雙非嬰兒與香港居民競爭衛生醫療資源和教育資源,大量購買香港奶粉、藥品、尿片的水貨客也應運而生。此外,越來越多的大型商鋪出現,而小型便利店、小餐廳則由於利潤擠壓被迫關門倒閉,香港居民的普通日常生活遭受了嚴重擠壓。 每年幾千萬人次的內地遊客湧入,只惠及了極少數行業,開放自由行的巨大社會成本,則是由絕大多數不受益的700萬香港市民來承擔。
「一簽多行」後,赴港生子的內地孕婦越來越多 專家:收緊自由行,自由市場的國際形象怎麼辦?
收緊「自由行」這樣的討論,並非最近才出現,早在去年,香港各界就曾有過多次探討。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支振鋒向新浪網表示,香港作為特別行政區,收緊「自由行」是它的自由,從法律上來說,也是合法的。如果香港要收緊自由行,可能會類似規定每年的赴港人數,或者對赴港者的資產有一定的要求。 對於收緊自由行後,香港經濟的發展,支振鋒認為,「總體來說,對香港的宏觀經濟面帶來一定影響,但是未必很大」。
支振鋒表示,雖然「自由行」對於香港的GDP的貢獻看上去比重不大,但是香港這幾年的經濟增長速度並不快,「因此也不可小視」。而最重要的是,大量內地遊客的訪港旅遊購物,將為零售、旅館、餐飲甚至計程車提供十多萬個就業崗位。 而香港作為世界貿易的港口,自由市場的精神是其最引以為傲的,如果一旦收緊「自由行」,在支振鋒看來,就是一種歧視性政策。
支振鋒表示,目前我國的外交部正在努力與多國開展互免簽證、落地簽證的政策,香港是一個對世界各地都高度開放的,「如果自己的行政區,都採取這種地區歧視性政策,那麼我們還怎麼去其他國家,去談合作?」,收緊「自由行」可能最大的影響將會體現在政治和國際形象這個層面。
在支振鋒看來,收緊「自由行」或許不能緩解兩地民眾的矛盾,甚至會加劇兩地民眾的對立情緒。
香港市民自發抵制內地遊客遊行
(新浪網 梁超 報道 本文相關數據援引自媒體公開報道)
(新浪網獨家原創稿件,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5天4夜貴州自由行】Family Trip
※旺季到張家界必不可少的自助游防騙知識攻略
※一個人自由行去香港玩五天要多少錢?
※月底去廈門自由行,有什麼好的路線推薦?應該注意什麼?
※在不懂外語的情況下,如何進行國外自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