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級公開課《夏感》教學設計

市級公開課《夏感》教學設計作者:胡勝東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9-9-28     《夏感》教學設計  潘橋中學胡勝東  一、設計理念  學習是否發生,關鍵在於學生是否在學,而不在於教師是否教。教學是教與學的有機統一,是教學主體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因此,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只是整個「學習共同體」中的一分子,而當團隊中的每一個都是一個充分的參與者而不再是研究對象時,團隊合作則能完成更多的任務。通過師生間、學生間動態的信息交流,開放地吸納直接經驗,彈性靈活的成分及意料之外的體驗,鼓勵即興創造,超越預定的目標要求,煥發課堂的生命活力,實現教與學的互動,達成共識,在教學生成中共同發展。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創造學習的情境,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每一個學生都成為有效的學習者,並促使教學達到深刻理解的目的。只有師生雙方共同參與學習的課堂,才是有效的;只有獲得師生雙方情感認同的課堂,才是有效的;也只有師生雙方都在情境中獲得了情感體驗的課堂,才是有效的。  二、教材分析  《夏感》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十三課的課文,也是今年剛選入的一篇新文章,它替換了《山中訪友》。本文描寫夏季的景象,表現夏季緊張、熱烈、急促的特點。全文共五段:第一段概述夏季總體特點,中間三段從夏季的自然景象、夏天的色彩、夏季農民勞作的景象三個方面具體描述夏季的自然風光和夏季里農民勞作的景象,最後一段表達作者對夏季的熱愛和讚美。全文五段各有寫作的重點,像一組畫,從不同方面進行描繪,層次井然,思路清晰。  作者創作此文是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正是一個改革開放,活力奔放的年代,不能不說是一個充滿希望而又充滿活力的年代,同時也是人們艱苦勞動、自力更生的年代。而文章的教學並不單是傳遞過去時代的信息,更是為了與時俱進,滲透現今的時代意義,在課堂中需要讓舊文煥發出與時文一樣的活力氣息。此文被編排在了七年級的上冊,除了閱讀的難度和深度適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之外,應該更適合剛從小學畢業,而又將在這段時間裡面對中考,乃至命運轉折的時期的學生。文章的中心著眼於「承前啟後、生命交替」和「黃金的」兩處,因此把教學主題定位為「生命之夏」——青少年的學生正進入了一個承前啟後、生命交替的時期,他們身上既有童年的天真,又要奔向成年的輝煌,這不正是一個「夏季」嗎?  與前面兩個以「人生」為主題的單元不同,文章所在的第三單元是一個以季節題材串聯起來的主題單元。前者側重於人生的信條、志趣、哲理,而本單元的課文則側重於從景與物中感悟生活和生命的真諦。如果說前者是直接感悟的話,那麼這個單元的文章則是間接感悟。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單元教學最終還應該落實到怡情悅性上。  三、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經過小學六年的學習,能夠藉助工具書疏通文章,掃除閱讀障礙,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感悟能力。同時,剛接觸初中的文章,閱讀的興趣較高,課堂中的表現比較積極,思維也很活躍。這也有利於課堂中形成互動參與的氣氛。  我們也應該認識到,這個階段的學生的思維和思考是有待於引導和指點的。對於文本的感悟,僅停留在直接感受上,對於文化、生命的意識和認識正在逐漸形成中。學生的認知遵循著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情感體驗也經歷著從無到有、由零散到集中的過程。  然而隨著年級段的升高,供學生閱讀訓練的文章的信息量在逐漸增加,難度值也相應提高,因此應該繼續培養他們感知、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閱讀、思考、感悟的能力。  四、教學目標、重難點  1、品味語言,理解文中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的作用。  2、在教師的引導下,能自主地搜集和整理信息,並能主動地表達。  3、聯繫生活體驗,感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對夏、對勞動者、對活力與激情的熱愛和讚美之情。引導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通過語言的品味,感受字裡行間對夏、對勞動者的讚美,並能表達自己的見解和賞析。  教學難點:從對夏的讚美,延伸到對活力、激情和生命的讚美,體會作者對自然、生活、生命的熱愛之情。  五、教學方法  1、品讀法。本文是一片文情並茂的優美散文,情景交融、意境優美,同時字裡行間又充滿了陽剛之氣、磅礴之勢,特別適合學生的朗讀。教材的單元說明也指出:「要在反覆朗讀,在整體感知內容大意的基礎上,揣摩、欣賞精彩句段和詞語。」教師用書就本單元的幾點建議中也指出應當「注重誦讀,通過富有感情的美讀來體會課文的意境,培養美的情趣,養成好的語感」。新課標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因此,在朗讀的基礎上,應當引導學生有選擇地進行品析,以讀促品,以品促讀。  2、情境教學法。文章所描繪的夏天之景與通常人們意識中的景象有較大的差異,因此教師應當利用各種條件創設相應的情境,縮短學習者與文本之間的距離,便於體驗感悟,深化認知。  六、課前準備:課件、多媒體教室。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文章——《夏感》[幻燈1:課題、背景圖片](板題)  【設計意圖】直接點題,明確學習任務,提高課堂時間的利用率。  2、請你說說「夏感」是什麼意思?(學生可能回答:夏天的感受,夏天的感想、對夏天的感情等)  【設計意圖】從最基本的感知能力入手,尋找教學的起點,為深化教學做好鋪墊。  3、夏天給了你怎樣的感受?  【設計意圖】聯繫生活體驗,與文本形成差異,引起閱讀興趣。  (二)整體感知  [幻燈2]  請閱讀課文,說說「這是一個的夏天」。(可以用文中的詞語,也可以用自己的話總結文中的語句)  學生自由讀課文,尋找相應信息。學生可能找到的詞語:  第1段:緊張、熱烈、急促;  第2段:被金色主宰了的;熱風浮動的;飄著熟透了的麥香的;氣勢磅礴的;滾動的、升騰的;  第3段:色彩金黃的;春華秋實之間的;承前啟後、生命交替的;迸發出旺盛的活力的;暑氣蒸騰的;蓬蓬勃發的;  第4段:緊張旋律的;辛苦的;忙碌的;收穫的;  第5段:浸在苦澀的汗水裡的;春與秋之間的;金黃的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同時提高學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實施時無需賞析語言,只要能說清楚出處即可。填空式的問題設計,使得學習行為指向更加明確。這是一個可深可淺的問題,旨在面對全體學生,調動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學習活動。  (三)語言品味  這麼多特點中,哪一個給你的印象特別深刻?能說說為什麼嗎?  學生主要尋找的方向和重點朗讀賞析的詞句:  1、夏天的色彩是金黃的:夏天為什麼是金黃的?  (這種色彩來自哪裡?只有一種金黃嗎?為什麼只寫這一種色彩?)  火紅的太陽烘烤著一片金黃的大地,麥浪翻滾著,扑打著遠處的山、天上的雲,扑打著公路上的汽車,像海浪涌著一艘艘的艦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熱風浮動著,飄過田野,吹送著已熟透了的麥子的香味。  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於沸騰一樣,山坡上的芊芊細草長成了一片密密的厚發,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長牆。  你看,麥子剛剛割過,田間那挑著七八片綠葉的棉苗、那朝天舉著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無不迸發出旺盛的活力。這時她們已不是在春風微雨中細滋漫長,而是在暑氣的蒸騰下,蓬蓬勃發,向秋的終點作著最後衝刺。  夏天當春華秋實之間,自然應了這中性的黃色——收穫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正是一個承前啟後、生命交替的旺季。  2、夏天的旋律是緊張的:這種緊張體現在哪裡?  這時她們已不是在春風微雨中細滋漫長,而是在暑氣的蒸騰下,蓬蓬勃發,向秋的終點作著最後衝刺。  人們的每一根神經都被繃緊。  你看田間那些揮鐮的農民,彎著腰,流著汗,只是想著快割,快割;麥子上場了,又想著快打,快打。他們早起晚睡亦夠苦了,半夜醒來還要聽聽窗紙,可是起風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雲。麥子打完了,該鬆一口氣了,又得趕快去給秋苗追肥、澆水。「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他們的肩上挑著夏秋兩季。  3、夏天的氣勢磅礴:  火紅的太陽烘烤著一片金黃的大地,麥浪翻滾著,扑打著遠處的山、天上的雲,扑打著公路上的汽車,像海浪涌著一艘艘的艦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熱風浮動著,飄過田野,吹送著已熟透了的麥子的香味。那春天的靈秀之氣經過半年的積蓄,這時已釀成一種磅礴之勢,在田野上滾動,在天地間升騰。夏天到了。  【設計意圖】這是一個開放性的題目,打破線性教學。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賞析,靈活互動,是品讀教學的著力點,也是預設與生成的結合點。即充分體現師生共同參與、動態交流,又能指導和培養朗讀及閱讀的方法。有利於開放地吸納直接經驗、彈性靈活的成分及意料之外的體驗。這一環節鼓勵學生的即興創造和再創造,超越預定的目標要求,從而使課堂煥發生命活力,實現教與學的互動,達成共識,在教學生成中共同發展。  (四)情感體驗  1、請用自己的話再說說「這是一個的夏天」。  是的,讀到這裡我們已經情不自禁地被這夏吸引了,感動了,沸騰了。作者寫到這裡,情感也隨之沸騰,他迸發出了自己的心聲:「我卻要大聲讚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  這時,學生有可能回答: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夏天  這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夏天  這是一個緊張勞作的夏天  ……  【設計意圖】在進行了充分的品讀之後,學生對於夏天定會有了全新的認識,而對夏天的讚美和熱愛之情也不禁油然而生。此時這個問題的拋出,與整體感知環節的問題形成呼應,而又進行了深化。這也是迴環式閱讀的結構,讓學生進行自我比較,前後比照。  2、作者要「讚美」的是什麼?  讚美夏天,讚美一種磅礴之勢,讚美那緊張而忙碌的勞作,讚美收穫著希望而耕耘著希望的農民,讚美火一樣的熱情和激情。這是一個生命勃發的世界,這是一個凝聚著力與美的世界。  【設計意圖】感悟文本,理解作者,深化主題。  3、結語、寄語:  [幻燈3]  踩著時間的腳步一路走來,我看到了你,也看到了我自己。  我看到你,從往日充滿天真爛漫的少年兒童,長成為如今充滿激情活力的青少年。  我看到你,正從今時勃發熱情的青少年,走向堅強偉岸的成年。  在你身上,我彷彿看到了翻滾升騰的麥浪。  在你身上,我彷彿聞到了夏日涌動著的成熟了的麥香。  在你身上,我觸摸到了收穫希望的喜悅。  在你身上,我聽到了生命成長那緊張的腳步聲。  在你身上,我才發現,生命里的夏天到了。這正是一個「收穫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的生命季節,這正是一個「承前啟後、生命交替」的生命旺季。  來吧,朋友,勇敢挑起肩上的兩季,用我們的活力大聲讚美這個生命里的黃金的夏季吧!  【設計意圖】利用寄語的形式,在優美的音樂情境中呈現文字,既是課堂情感醞釀的最終爆發,又能在教學結尾處推波助瀾,再掀一個情感高潮,達到師生共鳴效果。同時,對文章的情感和主題進行遷移,賦予現實意義,揭示生活真諦。  緊張、熱烈、急促  金黃、苦澀、黃金  氣勢磅礴、生機勃勃  承前啟後、生命交替  夏  感  悟  希望  活力  勞動  生命  青春  九、板書設計:  十、教學反思  (一)設計教學,從學生認知規律出發。  第一次設計教學的時候,我主抓了篇末「我卻要大聲讚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一句,沿著「感受、感想、感情、感悟」的思路展開課堂。具體設想如下:在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之後,問學生「作者對夏感的感情是如何的呢?」緊接著就「為什麼要『大聲讚美』」這一問題進行討論,並就文中的詞句進行品味賞析。最後再進行主題升華。可是這樣的課堂設計始終感覺到有點不流暢,甚至於最後的情感體驗也不能很好地水到渠成。試教之後,感覺也不好。但問題出在哪裡呢?  後來聽了市裡面送教到我區的兩位教師的課,發現他們兩人的課堂也都從篇末「我卻要大聲讚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這句入手,儘管教學的角度不同,但課堂氣氛始終覺得不大自然。聽完課之後,經過思考,才發現一個問題:七年級的學生就應該有他們特殊的教學方式,不可能跟小學的教法完全斷層,也不同於初二初三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而直入主題。經過與林海軍老師的一番探討,也終於明確:文章的教學必須要符合情感規律,那就是感情需要一個醞釀和積累的過程。所以,我決定在充分朗讀和感知的基礎上,再點題和升華。  於是,我設計了這一課第二稿的教學設計。從談題目的理解入手,請學生談對夏天的感受,再轉入閱讀和歸納作者的感受,進而談自己印象最深的夏天的特點,最後提升情感體驗。這樣的課堂首先是求穩,在穩步中推進。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七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雖然在課堂設計中缺乏獨到的新意和視角,但是教學首先得尊重學生的主體,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中心,因此,只要是符合學生學習特點的,就是我們要遵循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為學生的後續學習做好鋪墊,因此必須在學習的方法、思維的方式、情感的體驗上進行滲透。  (二)精彩課堂,從有效追問生成。  追問是課堂教學中對話策略的組成部分,在動態的課堂教學中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答問、討論等學習活動情況,對學生思維行為作出即時的疏導、點撥。有效追問,能夠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幫助學生加深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智慧。  語言品味階段,主要是讓學生談談自己印象深刻的夏天的特點。由於作者描寫的不是一般認識中的夏天,所以它的每一個特點都足以給學生有深刻印象。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在一開始就關注到了夏天的色彩,並且提到了「黃金」與「金黃」的句子,於是我就順勢把這一個問題作了追問:這裡的「黃金」能不能改為「金黃」?這樣一點撥,學生都能夠很好地從「色彩和珍貴」的角度進行回答。  在學生的回答里,最終把重點放在了「緊張」這個詞上。問學生從哪些地方看出來夏天「緊張的旋律」。學生找到了「充滿整個夏天的是一種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抓住「充滿」)、「夏天的旋律是緊張的」、「你看田間那些揮鐮的農民,彎著腰,流著汗,只是想著快割,快割;麥子上場了,又想著快打,快打」(抓住兩個「快割、快打」,認識到他們忙碌緊張的勞作)、「他們早起晚睡亦夠苦了,半夜醒來還要聽聽窗紙,可是起風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雲」(抓住「亦」理解作者的理解和敬佩之情,學生理解為『同情』的,經過追問「什麼時候會令人同情」進行點撥,學生認識到農民們並沒有遇到不幸,相反是作者對他們勞動的讚美;再抓住兩個「可是」,學生意識和體會到了農民們緊張的心理。)、「麥子打完了,該鬆一口氣了,又得趕快去給秋苗追肥、澆水」(抓住「又得」,繼續體會)、「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抓住「少」和「倍」緊張忙碌)。  有一位學生找到了「你看,麥子剛剛割過,田間那挑著七八片綠葉的棉苗、那朝天舉著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無不迸發出旺盛的活力」,更讓人激動不已的是這位學生竟然從這個句子里體會出了「不僅人們緊張忙碌,而且植物們也很緊張忙碌」,當時我的心理就是一陣地感動。於是追問「這句中哪些詞能體現植物們的緊張的?」學生很快找到了「挑、舉、匍匐」,以及後面一句中的「衝刺」。再問「它們緊張什麼?」學生回答說「準備迎接秋天、要奔向它們的終點」(豐收的秋天)。這樣的環節,根本是我原先備課的環節中不曾想到的,因此這堂課中,學生的回答著實令人刮目相看,相比而言,學生更是這堂課中的亮點。  在充分品味了「緊張」之後,有學生也提到了「苦澀」,分兩個問題追問「你覺得他們苦嗎?」「他們覺得苦嗎?」由此,豐收的喜悅和苦澀就都總結出來了。於是課文教學也就整體和全面了。  課堂教學到此,學生唯一落下了第二段的特點沒有感受出來。於是我就在最後引導學生關注課堂,並且讓學生自己尋找出體現夏天特點的語句。由於時間關係,只找一句,「你找那一句,就分析那一句」。結果,學生一找就找到了「那春天的靈秀之氣經過半年的積蓄,這時已釀成一種磅礴之勢,在田野上滾動,在天地間升騰」,應該說是這段中的重點句,學生卻一抓就准,一點即通。讓我再一次對學生髮出了由衷的讚美,再一次感動於他們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情感體驗環節中,出示篇末的句子「我卻要大聲讚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問學生們「作者在讚美什麼?」教師在黑板上進行引導概括出「希望、活力、勞動」這三個詞。然而這僅僅是作者的讚美之「情」。於是轉入最後的課堂寄該文章轉自[語文123資源網]:http://www.yuwen123.com/Article/200909/41162.html
推薦閱讀:

學員有四苦,老師不得不知
從Blackboard和Quality Matters 看美國大學網路課程設計
《驚弓之鳥》教學設計
教學中ICT的使用
《詠懷古迹》教學設計

TAG:設計 | 教學 | 教學設計 | 公開課 | 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