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歸於田園——隱居之地

隱居之地一——綠江村:北方的香格里拉

  發源於長白山南麓的鴨綠江,是中國與朝鮮的界河,在遼寧丹東的東港市附近向南注入黃海。地處偏遠的綠江村位於遼寧丹東寬甸滿族自治縣振江鎮境內的鴨綠江畔,與朝鮮隔江相望。綠江村依山傍水而建,村舍散落,三百多戶的人家,多以打漁為生。

攝影/長白山晨雨

  這裡山雖不高,卻臨江而立。這裡有水,到處可見漁舟泛波。這裡有大片的水沒地,枯水季節,當地人在露出的灘地上種植小麥、玉米、土豆等,還在這裡放牧著牛羊;水位上漲,灘地的莊稼,依地勢高低,部分淹沒入水,成為江中的一個個綠島,鑲嵌在清澈的鴨綠江上。這裡民風古樸,山水天成,滿眼都是田園詩畫。

攝影/長白山晨雨

  由於地處偏遠,綠江村仍保留著原始風貌,民風古樸,山水純真,是人們親近自然回歸自然的理想之地。綠江村一年四季不斷變化的自然景觀,讓人們流連忘返,被譽為「遼東第一村」。

攝影/長白山晨雨

  春天,映山紅花開遍山崗,桃花、梨花、杏花點綴村莊。大片大片的水沒地凹凸圓韻,曲線柔和,不遮不掩,赤條條,坦蕩蕩,展現著原來的形態和色彩。農民耕犁的長長的地壟,排列在廣闊的水沒地上,就像一張大大的稿紙鋪在青山綠水之間,格行整齊,井然有序。

攝影/長白山晨雨

  初夏,水沒地萌發了密密麻麻的各種各樣的小草。小麥、油菜也初綻嫩芽,先給水沒地披上了淡淡的綠紗,亦透跡露,朦朦朧朧,繼而變成無垠的綠地。花期也分期開放,大碗花開時,草地上飄蕩著紫色的雲,油菜花開時,無邊無際的金黃……白鳥臨水立,漁舟擱岸斜。牛羊也點綴在上面,這時的綠江風景嫵媚多姿,淡妝濃抹總相宜。

攝影/長白山晨雨

  成熟的小麥滾動著金色的麥浪,拍打著江對岸的朝鮮江心島。江心島上水公子盛開著紅色的花穗,造就成一個紅色的花海,讓人心醉,讓人痴迷。

夏末初秋,雨季來臨,江水暴漲,水沒地被淹沒了,盈盈碧水充塞四谷,浩浩蕩蕩。江面上,漁船三三兩兩,機動船穿梭來往。極目處,山水天融為一色,山隱隱,水茫茫,雲淡淡。寥廓的江天讓人心曠神怡!

攝影/長白山晨雨

  深秋季節,江水如高山湖,青山環繞一潭碧水,無風似明鏡,日月、雲霞、山石、草木、藍天白雲倒影在水中,神神秘秘。白日舟楫來去,晚上漁火點點。群山層林盡染,楓葉火紅,小青溝的大片蘆葦盪,蘆花紛飛。

攝影/長白山晨雨到了冬季,冰封雪飄,江水逐漸退去,水沒地又漸漸地露了出來,被冰雪覆蓋。江水欲結凍,便蒸發出大量的霧氣,造就了綠江的霧凇奇觀。放眼望去,那一望無際的千姿百態的雪樹銀花,構成了一個冰清玉潔的神奇世界。隨著太陽的升起,在萬道霞光的輝映下,霧凇像塗上了一層薄薄的五彩粉。霧凇脫落時,玉屑似的雪沫隨風飄揚,顯出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綠江村 攝影/長白山晨雨隱居之地二——人畜共居的村莊

  你愛死了這人畜共居的村莊,行走其間,沉醉不知歸路。你想,如果此時偶遇老黑,會是什麼情景?你想,不想當司機的士兵不是好裁縫,能否當老黑的裁縫呢?你想老黑也太黑了,於是嚎啕。

  在老家瓦怒卜,做一棵樹也許不錯。

  就那麼經年累月的在村頭、廟邊兀自成長,感受日月星辰、四季變化,感受世間百態、人情冷暖。你就那麼看著,不說話。作為一棵樹,暖春時節,穿上新衣,開放鮮花,迎接子嗣;秋冬來臨的時候,你脫去衣服,準備來年新生。

  如果你有幸成為村裡的山神樹或者廟邊的祭祀樹,那就更牛了。逢年過節有人祭拜,改善伙食;即便在平時,你也是高高在上的。村民對你充滿敬畏,他們不會在你樹根甚至周邊撒尿,不會爬到你身上為所欲為,更不會對你動手動腳、砍你枝條。你始終是附近樹群里最閃亮的一棵,枝繁葉茂、碩果累累。

  作為一棵樹,你在那片土地上,在淳樸的鄉民心中站成了永恆,「沒有悲傷的姿態,一半在塵土裡安詳,一半在風雨里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

  如果在村裡做一隻羊呢?

  羊是最不能圈養的家畜,無論颳風下雨,主人每天都得把它們趕到山上去放一會兒,讓羊自由戀愛、主動覓食。如果關在家裡圈養,投遞鮮草,喂再多,羊兒們都不會有吃過飯的感覺和成就感。

  每天主人喂它們一次「面水」,趕到山上後,羊兒們就撒歡了,那是它們的自由天地。羊兒們咩咩叫著,吃鮮草嫩葉,爬坡過坎,盡走懸崖峭壁;大羊愛吃山百草,小羊愛吃河邊青草嫩生生。主人見羊兒們爬那麼高,有時也會憤憤的自語幾句,算是咒罵。但一般來說,羊兒們不會給主人添太多麻煩,彼此幾乎是井水不犯河水的。

  但生而為羊,天性好動,總是呆不住。早上出門或下午回家的時候,在塵土飛揚的路上,總喜歡上躥下跳,吃路邊的草;而且動不動喜歡跑到農戶莊稼地里,啃食小麥、玉米。慢慢的,羊兒們在村民心中成了饞、喜歡亂跑的形象。

  你行走在人畜共居的村莊,時常可以聽到大人們罵小孩,或者家長間彼此家常的閑聊,我們家這個娃娃啊,像羊一樣,放都放不贏,不注意一下就不曉得跑到哪裡了。其實羊兒們是無辜呢,聽見人世間這樣非議,羊媽媽眼睛裡含著晶瑩的淚花。

  那麼在瓦怒卜村做一頭豬呢?是不是會少些非議?

  兩頭杜洛克雙月豬來到村民家中,主人好好招待它們,盼著它們快快長大,好拿去換錢,或者過年殺之;抑或作長子成婚、女兒出嫁之用。一開始豬兒們初到新家,水土不服,很調皮不肯吃。主人軟硬兼施,連哄帶騙,豬兒們漸漸有了好的食慾和生活習慣,每天吃了睡,睡醒接著吃,茁壯成長。豬兒們小心翼翼,不犯主人,只待哪一天被拉到街上出售,或者一把殺豬刀,白刀子進紅刀子出。

  可是行走在人畜共居的村莊,你依然可以聽到豬的非議。一些成年人圍坐一起,聊家常,說到自己家小孩,假裝自謙的說,我們家那個娃娃像豬一樣……說到別人家的小孩懶啊吃了睡睡了吃之類的話也說像豬一樣。聽見這樣的江湖傳言,豬兒媽媽眼睛裡含著晶瑩的淚花。

在瓦怒卜村,試試做一頭牛吧。

  平日里,主人對牛應該說不薄,好吃好喝伺候著,秋收後該種地了,就是彪悍的耕牛們大顯身手的時候了。母牛們帶著牛犢子,在院壩、門邊或山坡上,吃著青草,偶爾哺乳;牛犢子消失在樹林子後,母牛們哞哞的唱起搖籃曲,小牛就出來了。之後就安詳的等待勤苦的牛爸爸平安歸來。日升月落,就這麼一天天的平靜的過著,只不過是一場生活。

  沒有老不死的牛,只有人世老不死的傢伙。無論是公牛母牛,在冬去春來中,在牛犢子逐漸長大的時候,老牛們真的老了。這一點和人很像,父母辛勞半生,生養、撫養子女,子女長大的同時,父母日漸老去。人類的父母毫無怨言,牛類的父母也無例外。

  主人們在四處打聽牛價,準備處理老牛了。與主人長期相處,牛自己也知道時日無多,有些傷心。其實主人也是很不舍的。就拿我媽來說吧,她每天割草喂牛,好好伺候,眼睜睜看著它長大,變老;平時喂牛還經常跟牛說話,讓牛兒好吃快長,好給兒子娶媳婦。語言不通,但多年的感情在那裡擺著呢。一說到賣牛,人和牛都有些不舍。

  牛兒想,就這麼稀里糊塗在人世走了一遭,雖有了小牛,可畢竟沒好好談過一場戀愛,怪可惜的。轉念一想,生而為牛,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在人世間走了一遭,沒有非議,也算不枉此行。

  竊喜著……

  主人夫婦卻為賣牛一事吵了起來,你這死老頭,幾十年了,牛脾氣咋還是改不掉?彌留之際,聽見這樣對話,牛媽媽眼睛裡含著晶瑩的淚花。

那做一條狗呢?

  在人畜共居的村莊、治安基本靠狗的時候,狗的地位還是挺高的。一些村民還繼續著上古時代的傳統,以狗為尊(所以老家彝人忌吃狗)。據傳,那時候人世間四季如春、牛羊成群,糧食豐收、安居樂業。但人類不知道珍惜,糟蹋了好日子,天神發怒了,降罪世間、懲戒人民,瞬時陷入饑荒,餓殍滿地。最後還是狗出面,以它的忠誠感動天神,討回了作物種子,人類才有了食物,得以繁衍生息。為表對狗的感念之情,一些人家在吃飯前先喂狗,然後才開飯。

  在人畜共居的村莊,狗兒們是自由的。無論白天黑夜,狗兒們時而翹著尾巴在主人房子周邊閑逛、散步,時而在門前的核桃樹下乘涼、調情,訴說衷腸,護衛著主人家產和自家領地。有了風吹草動嚎叫幾聲,唱首四面埋伏,見了生人齜牙咧嘴打著招呼,以示警告。此外,相安無事,狗言狗語,就那麼心無旁騖的堅守崗位,心想,狗這一輩子……

  突然,那些喝醉了包穀酒的人吵了起來。你不要狗眼看人低,我家娃娃我曉得咋個教育,用不著你教。你還好意思說,你家娃娃天天對著我家牆根撒尿,牆都快衝倒了,說了幾次,就是不聽。小娃娃嘛,不懂事,記不住,我會教育他的。記不住??狗記性噶,連狗都不如。狗們低下無辜的眼神,抱緊懷裡的小狗,狗媽媽眼睛裡含著晶瑩的淚花。

  在這個風景如畫、人畜共居的村莊,無論是人或者家畜,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村頭誰誰誰家的收成、村中誰誰誰家的婚事、村尾誰誰誰家的求學等等,都是很現實的問題。人的世界,有人的歡樂和苦處,畜的領域,有畜的思量與哀鳴,只是彼此少了溝通和表達。

  人們在日常生活里用羊狗豬牛作比喻,表達感情和愛憎,共赴生活。其實在那些家畜眼裡、心裡,說不定也是這麼非議人類眾生的,只是彼此間存在語言差異,溝通困難,而一時半會兒又找不到一個合適的翻譯。你怎麼就知道羊兒的咩咩豬兒的哼哼和牛兒的哞哞狗兒的汪汪,不是對你說你好,歡迎到我家曬太陽;或者今天天氣不錯,你飯了嗎?

  其實這些活物,都是從人的靈魂里跑出來的。它們沒有走遠,永遠和人呆在一起,讓人從這些動物身上看清自己。

  如此看來,在瓦努卜村做一個人,倒是件極普通平凡的事。大不必因為你是人就趾高氣揚,是狗就垂頭喪氣。在瓦努卜村,每個人都是名人,每個人都默默無聞。每個牲口也一樣,就這麼小小的一個村莊,誰還能不認識誰呢。誰和誰多少不發生點關係,人也罷牲口也罷。

  在人畜共居的村莊里,偶爾有點語言摩擦(準確的說是人類對牲畜的挑釁)甚至肢體的衝突(其實也是人類對牲畜的教訓),但總的來說,人類和牲畜相處和睦,其樂融融。如果有一天語言不是問題了,溝通有了平台,說不定可以對酌,茶涼心暖,押一口茶,感嘆人這一輩子,感嘆狗這一輩子。

  在人心中活著的,必是些巨蟒大禽。

  在人身邊活下來的,卻只有這群溫順之物了。隱居之地三——大汖古村:滄桑時光在此停留

  大汖,位於山西盂縣梁家寨鄉,是一個深藏在太行山腹地,遠離城市喧囂,至今還保存著原始風貌的古村落,據考證已有800年的歷史。

  車進太舊高速公路,無暇顧及車窗外的風景。傍晚時分到了梁家寨鄉。此時,天空淅淅瀝瀝下起了小雨,一股沁人心脾的花草香撲鼻而來,這也預示我們已進入太行腹地。

  寂靜的山失去了白天的熱情,只有潺潺的流水聲伴著我們前行。細細的小雨歡暢的下著,路兩旁的小草在車燈的照耀下微笑著向我們點頭致意。夜幕中的太行山象一位蒙著面紗的少婦若隱若現。面對此情此景,我的心情也開始變的開朗起來。

  晚上住在梁家寨。

  第二日吃過早飯我們乘車向大山深處走去。小路崎嶇蜿蜒,路兩旁的原始森林經過一夜的沖洗翠綠欲滴,寂靜的山林因為我們的到來,似乎也歡暢起來。那涓涓小溪一路跳躍著捲起朵朵浪花炫耀著它的美麗。但是路越發險峻。

  汽車緩慢地爬著,透過窗外,望著滿眼碧綠的太行山容顏,心中不由泛起陣陣豪邁。巍巍太行山,我英雄的山,有多少驚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在這裡傳唱。就這樣遐想著,車已到半山腰,一座古老的村莊映入眼帘。蜷縮在太行山深處的大汖古村默默地在向我們招手,那種古樸透著滄桑的村落給人一種歷史的厚重感,但他卻那麼安詳地,悠然的躺在大山的環抱享受著那份孤獨。回頭遠望,那條我們走過的山路猶如一條銀鏈鎖在大山的腰間,似乎在向我們傾述著它對這座山的依戀和執著。

  走過許多地方,到過許多古村大院,但眼前的大汖古村,即沒有南方古村落的小橋流水人家,也沒有晉商大院的豪華氣派,有的只是歷經幾百年風風雨雨一路走來的那份純真和不朽。

  一棵古樹象一面國旗矗立在我們面前,彷彿在宣告它對這座古村的主權。仔細端詳那棵千年古槐,三人合圍的樹榦,枝繁葉茂的樹冠好似一位百歲老人撐著一把碩大無比的大傘在庇蔭著他的子孫,又像是一位慈祥的老奶奶撫摸著她的後人。我們圍著這棵古樹轉了兩圈,忽然間,被它那種無拘無束無紀律的生長感染了。這裡的百姓雖然苦點,但他們遠離塵世間的喧囂和紛爭,苦並快樂著,倒是讓我們這些自以為是的所謂城裡人羨慕了。

  置身於古村中,始終被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感動著。幾百年來,古村人民靠著他們的勤勞所建立起來的他們心目中殿堂無不滲透著他們的智慧和偉大,古村淳樸而不失莊嚴,精巧而不失合理。被村裡人稱為村史通的村民韓滿懷大哥告訴我們:這裡青山綠水,村民喝的是礦泉水,吃的是無污染食品。當我們問起他村裡的歷史時,他講,該村是一位姓馬的南方人所建,至於他為什麼要在這大山深處搞建設就不得而知了。

  抬頭仰望,古村依山建在一塊大岩石上,大多以石壘房和土坯房為主,分上下兩層,很有徽派建築的特點和風格。縱觀整個古村,錯落有致,層層疊加,四通八達的小巷銜接著每一個院落。合理的布局,依勢鑿出來的小道,不僅僅串通了戶與戶,院與院之間的距離,也打通了人與人之間交流、友誼的脈絡。

  拾階而上,不由得叫人浮想聯翩,當年先祖們是靠什麼力量完成這一叫後人驚羨不己的工程?據村裡老人講,當年,山裡人肩扛手推,用最原始的背簍把一筐筐碎石和黃土背上山建成這座下窯上房的石木土坯建築。整個村落自上而下有十幾層,百十餘間房屋,高低落差600—700米。

  全村只有一個姓,都姓韓,元末明初,韓姓祖先由洪洞大槐樹移民到這裡,就形成了今天的村落。面對這座古村,你會覺得,歷史的歲月帶給人們更多的是厚重和滄桑。那一垛垛灰瓦青磚,那一面面殘破的黃泥石牆,那一幢幢土坯石壘房,經過幾百年的春夏秋冬,風吹雨淋,日晒霜侵,越發顯得蒼老但不失古韻。

  我們走走停停,好客的村民熱情的和我們打著招呼。一位姓韓的大媽領我們去她家坐坐,當我們踏進這座建在半山腰中的院子時,不由的讚歎起匠人的獨具匠心。按照中國的傳統建築習慣,大門不可正對正房,而匠人們則是巧妙地把西房門開在側面,留出一個小過道,東西南北都有房,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袖珍四合院。房與房之間嚴實合縫,相互依託,足見匠人們的巧妙構思。環視院子四周,牆上、地上都是我們常見的那種中國北方農村式的農具和生活用具,只有那糊在屋牆上的報紙轉達著一種現代氣息。

  現在的村裡只住著10幾戶人家,大多是老人。韓大媽感慨道,30多年前,村裡將近400多口人,有學校,合作社,赤腳醫生。每當傍晚,勞作了一天的人們端著各家的飯碗圍坐在那棵大樹下,談天說地好不紅火熱鬧。進入80年代後,村裡交通不便,物質匱乏,條件好點的都遷到縣裡或鄉里去了。目前,留在村子裡生活的人有的是故土難離,有的是生活無助的大齡老人。他們靠種點土豆和玉米為生,老祖宗留下來的為數不多的栆樹,核桃樹,花椒樹來換一些柴米油鹽。

  走出韓大媽家的院門,我們繼續往上走。幾戶靠村邊的人家已是大門緊鎖,只有發白的對聯向人們告示著主人的無奈和依戀。站在那裡無限感慨,勤勞善良的人民,他們的淳樸和無力讓我們這些城裡人羞愧難當,無論如何,我們也應該為他們做點什麼了。

  天氣變得涼爽起來,被汗水打濕的衣服也幹了,這時我們已站在村子的最高處,任憑山風吹拂我那飄揚的思緒。不知為什麼總有一種情結讓我難以釋懷。我們來這裡幹什麼?難道只是為了讓我的鏡頭裡多一組古村落的照片?或者在我的文件夾里又儲存了一篇遊記?如果都不是,那我們來的目的是什麼?

  再腑首望去,我的思緒又被拉回到現實。腳下的村莊掩藏在樹蔭中。長滿雜草的屋頂上,幾隻小雞休閑的尋覓著它們要找的東西;多處塌陷的房子只有幾愣灰瓦擔在已腐爛的橫樑上;破損的籮筐和銹跡斑斑的農具不時向人們展示著這裡曾走過的歲月;村頭那盤石碾在遊人的推動下,發出吱吱的響聲,就那麼一圈一圈的轉著,不知碾過了多少滄桑歲月,碾出了多少人們的希望,靠著這沉重的石碾,人們在它身上繼續繁衍著未來。

  就這樣一路走來,有多少往事我們可以忘懷?老人們對故土的堅守是在堅守他們心中的太陽,堅守那一段歷史,堅守他們心中的美好記憶。透過老人那渾濁但質樸的眼神你可以看到,他們不僅僅是在堅守著一片土地,更堅守著一種希望。

  懷著對這座古村的戀戀不捨就要離開大汖村了。韓大媽向我們告別的時候懇請我們向社會呼籲一下:山裡的野豬經常糟蹋莊稼,而野豬又是國家保護動物,所以我們只能眼睜睜看著辛辛苦苦種下的那點糧食被糟蹋而無能為力,束手無策。

大汖古村 攝影/天山
推薦閱讀:

南京私藏了12個絕美鄉村!個個都是神級的隱居地!
陶淵明何故要辭官隱居?
龍隱居士《遁海閑譚錄》【六】——九宮遁甲與天地之數
66年毛澤東隱居滴水洞 謎一樣的11天<3>
論隱居在鄉村裡如何維持生計

TAG:中國 | 記錄 | 隱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