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內經與傷寒論之二

皇帝內經與傷寒論之二

四 天人合一 所謂「天人合一」,就是自然法則在人身上都會有所體現。外界環境的問題,一定會在我們身體內部有所體現。我們現在整個社會的風氣是浮躁的 ,人就會很容易得上實下虛類的病,出現失眠、抑鬱等方面的病症。另一方面,「有諸內必形諸外」,人身體內部有什麼問題也會在身體外部有所表現。中醫里有「望、聞、問、切」,醫生看你一眼就會清楚你身體內部的情況。比如醫生一看到你的嘴是歪斜的,就知道你有胃病,容易生悶氣,情志不舒。因為口歪是胃經的病,再綜合你的言談舉止,可以判斷你人性和身體的很多問題。 天人合一,就是要人和自然達到和諧,和諧程度越高,就越接近於至善。這是天人合一的意義,也是中醫所追求的最高目標。 五 醫易同源 學習《黃帝內經》,對人的要求很高:要有一定的洞察力,要有一定的成熟度,要有很高的悟性。沒有悟性和洞察力,學醫真的就是紙上談兵。我經常說西醫是學問,中醫是道。學「道」的方法,就等於學習一種認識世界的非常快捷的方法。 荀子曾說過:「其生也有涯,其學也無涯,以有涯伴無涯,殆矣。」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們的生命是有盡頭的,可學習是永遠沒有盡頭的,如果用我們有限的生命去陪伴無限的學習是很危險的。那麼,我們應該採取一種什麼樣的方式來學習這些經典呢?古人告訴我們用「道」,實際上「道」就是一種洞察力。 針對天下的學問,西方是一會兒建立一個學科,一會兒建立一個學科,而且以後的發展都在不斷地在否定前面的東西,這個學科發展起來就要把前一個學科否定,所以永遠要往前學。而我們中國人之所以講「道」,就是以悟道的方式去理解知識,這和「學」的方式是很不同的。 世界萬物太多了,怎麼辦?古人告訴我們要採取的是一種分類取象的方法,即「取象比類」。這種分類的方法,是按照事物的「象」來看它的類別。比如,凡是具有生髮之象的全部歸屬於東方,比如青龍、春天、樹木、人體的肝、青少年等都同屬於一類,它們都有著向上生髮的趨勢。凡是具有收斂之象的都歸屬於西方,比如白虎,秋天、金屬、人體的肺、四十而不惑的一群人等,都有著下降但成熟的性質。因此,當我們面對任何事物時,都只需思索其內在的氣質,就可以揣測它未來的走向了。 《易經》也是採取取象比類的方式,用八卦事物的八中抽象性質,再由八卦每每相配,遂成八八六十四卦。所謂「卦」又是什麼意思呢?卦就是把事物掛起來讓你看,讓你把它的「象」看得很清楚的意思。《易經》里的「象」是怎樣生成的呢? 《易經》里最基本的「象」是陽爻「—」和陰爻「--」。所謂陽爻、陰爻就是告訴你世間萬物有兩種「象」,一個男人,一個女人;一個陽,一個陰。陽爻是男性生殖器的代表,陰爻是女性生殖器的代表。然後我們老祖宗把這三根陽爻的卦象掛在這兒讓你看,並且起了名字叫「乾」,把三根陰爻的卦象叫做「坤」。有人會說,我不懂什麼叫乾,什麼叫坤,老祖宗就會接著給你打比方,他告訴你如果你不懂乾坤二字沒關係,你總懂什麼叫天什麼叫地吧,乾就像天啊,永遠運轉不息;坤就像地啊,永遠化生萬物。有人還會說,我是瞎子,我看不見天和地,我不知道何為天,何為地。老祖宗會接著講:你總有父母吧?要想理解什麼是乾,你就去理解你的父親,他永遠在為家庭奔波啊;如果想了解什麼是坤,你就去理解你的母親,她永遠在為養育後代勞作啊。這時可能還會碰到一些人說,我沒爹沒媽,還是不懂,怎麼辦?老祖宗還會接著給你解釋,讓你去看什麼是馬,什麼是牛。馬都是給人留下高昂的印象,而這種高昂的感覺像我們的父親;而母親就像牛一樣任勞任怨…… 總之一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所謂天行健,就是說一切要因天之序。四季總是春夏秋冬地更替,這是不會改變的,這就是它的運轉過程,君子處世應像天一樣,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所謂「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就是說我們的度量要像大地一樣,既要承載好的東西,也要承載壞的東西,既要承載人類世界中的美好,也要承載那種比如大便、唾沫之類的不潔之物。坤為女人,所以說女人是不厭其厚的,她的德行越深厚越好。有一個中醫師曾經開過一個玩笑說,現在土地沙漠化了都跟女人的不藏有關。現在很多女人穿露臍裝了,肚子和腹部屬於坤,就像泥土之於大地,小孩子都是從腹部生出來的,所以說,如果現在女孩子都穿露臍裝的話,對身體會非常有害,而且從另一個象來說,女人和大地屬於同一類,女人如果都不藏了,大地也就不藏了,所以土地就會沙漠化了。 《易經》通過分類把萬事萬物分類於八卦當中,把萬事萬物的關係分在六十四卦當中,因此,懂六十四卦,就能把人生的所有關係都解讀了。實際上,六十四卦是兩個卦爻不斷地搭配的結果。比如說乾坤兩卦,乾卦放在上面,坤卦放在下面,就是泰卦;如果把乾卦放在底下,就是「否」卦。八卦之間不斷地相互匹配,它們就可能出現各種情況。 所謂「醫易同源」,就是說二者都有著共同的「取象比類」的思維方式,只不過中醫講五行,把任何事物都歸於五類,而五行的方法里又蘊含著一個最精確、最簡潔的方法,就是陰陽。古人有一句話叫做「大道至簡」,意思說最大的道理一定是最簡單的道理,而不應該是難懂的東西。 那麼談到陰陽這兩個卦象(泰和否)就大不相同,從醫學上講「泰」的卦象好,為什麼呀?因為陽是上升的,陰是下降的,「泰」卦就是陰陽合和卦,而陰在下陽在上就叫否,這個卦很不好,這個在《易經》里非常有名,叫「否」卦,否是不通之意,為什麼不通?因為陰陽離絕了。而陽氣上升,陰氣下行,這樣陰陽恰恰可以就此交通,所以泰卦根本的意思就是通,這是通泰之意。 在中國,你要想學中醫其實永遠不會太晚,為什麼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醫既是醫學,又是醫道。中醫是一種道的表現,而凡是道都和一個人的生活經驗以及他對自身和自然天地萬物的領悟有密切關係。所以,只要你有生活閱歷,只要你對人生還有一定的關注,你就可以學懂中醫。這就是學中醫和學西醫的不同。


推薦閱讀:

12-黃帝內經素問補註釋文卷之十
內經評文
第四章 感悟《黃帝內經》
[轉載]黃帝內經臟象表
張其成:《內經講義》

TAG:皇帝 | 傷寒論 | 內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