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技藝.彙編4
攝影技藝.彙編4 |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890 更新時間:2005-3-14 |
[table=98%] |
[table] |
第十五課 戶外人像攝影小秘方◆拍攝人像,分有兩種態度:一種是表現被攝者的本人,另一種是表現拍友本身的意圖。◆我們要把被攝者的臉孔拍得像他本人之外,還要把他的性格、他的精神狀態拍攝得像他本人。(外表到內心)◆戶外人像和室內人像主要是光源性質的不同,其次則是由於拍攝環境的不同。◆戶外人像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客觀地表現被攝者-主要是運用鏡頭的特點,把人物的五官輪廓的美點快現出來。一類則是表現拍友心目中的想像-主要是把被攝者當做為一件"活道具",盡量運用畫意的手法,使照片的畫面顯得悅目而優美。◆人造反光板或閃光燈作補光的目的,是將臉孔部的全部陰位加以同等程度的減弱,不要形成礙眼的白位,使照片有不自然的感覺。◆測光的最可靠方法是將測光表移近主要的部位來測度,測度之後再退回原位拍攝。◆戶外光線在任何情形下都可以拍攝出好照片,問題只是採用光線的手法是不是得當。所謂光角度,包括太陽位置,被攝者位置及相機位置。◆太陽位置在時鐘面五字至七字處都屬於前光。在三字四字或八字九字處都屬於側光。由十字至二字則屬於背光了。前光和側光之間的就是前側光。在側光和背光之間的就是背側光。◆日出之後和日落之前的兩小時以內的陽光,都屬於低光位置。上午八時至十時,又下午三時至五時的太陽位置,相當於中光的高度。上午十時至十一時,和下午兩時和三時,則相當於高光的位置其餘由十一時至下午兩時都屬於頂光範圍了。戶外人像當然以中光和高光的位置拍出來的效果最理想。◆戶外的背景和光源都不能加以更動的情況之下,只有移動被攝者和照相機來獲得最好的效果。◆拍攝戶外人像,首先要注意背景,初學者拍照時只顧看人,全部精神都放在人物的身上,對於背景往往不加註意,事前既不加選擇,拍時也不予留心。◆背景初步選好人物站過去,還要再來一次背景的鑒定。我們要看背景的趣味和人物是否配合,背景的色調和背景的線條等跟人物有沒有衝撞。◆到郊外拍攝人像,對於背景的處理原則「不利用就消除它」。◆凡在照片里出現的景物,都要和主體有關連,不是襯托他的姿態,就是加強他的情趣,不是增加他的美感,就是使他更突出。◆凡是戶外人像的背景,拍得清楚也好、拍得模糊也好,總以簡潔為宜。最忌是黑黑白白、花花綠綠,那就不論大光圈或小光圈都一無是處了。◆大光圈只可以使背景的線條模糊,但卻不能使反差減輕的。◆背景的所謂亂,是指景物的線條太多,和形相不一致,使人的視線不住地左看右看,因而分散了主體的吸引力。◆背景上的線條或形相,如果是統一的、一致的,都是使照片產生美感的輔助力量。這是不可不知的。◆凡是橫過照片的直線,不要把它放在正當中,也不要在人物頭頂至腰部之間橫過。◆背景跟人物不配合,給人的印象是背景歸背景,人物歸人物,兩者不能結合成完整的有機體,那自然不能成為一張具有美感的照片。◆戶外人像要求的只是假自然的姿勢,即經過擺布技巧處理之後,令人覺得自然而且有美感的姿勢。◆採用鏡頭角度,必須要有目的,有作用,千萬不要為角度而角度,為新奇而角度。◆在戶外,如果想人物不皺眉,最好是不讓光直接照射到眼睛,如採取斜光、側光或背光的光線等。◆如果要在陽光之下拍照,可教被拍照的人保持著擺布好的姿勢,閉起眼睛來,等到按快門時才教她張開。 ◆如果手或腳被景物或身體隔斷,在照片上只看見手臂,或者只看見手掌,那時候就會有被切斷,或者無主孤手的感覺。 ◆人物的手,在照片上,要就全部看得見,否則全部隱藏起來。最好將手布置在臉孔和胸肩的附近。◆身體太側的話,最好是只要一隻手,如果兩隻手都要的話,身體的姿勢就不要太側。◆在戶外人像照片中,一定要讓手有些工作,有些任務,在照片里有些作用。◆在拍攝之前,拍友和被攝者能夠進行交談,,對於拍攝表情自然的人像是有幫助的。◆臨場經驗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只有多實習,多檢查,從錯誤中吸收經驗。實習,是訓練自已的手;檢查,則是知道自已的錯誤。檢查後再實習,則是提高自已的技術。第十六課 攝影棚人像攝影基本技巧◆攝影棚內的人像攝影,所有光影、人物、道具…等都可事安排就序,所以需事前作好一切準備.◆人像攝影首重就是人物,所以事前攝影師應和模特兒多作溝通,如此除可了解拍攝過程之需外,並可解除模特兒的戒心。◆在正式拍攝之前,如有可能的話應先多作幾次試拍的工作。如此可讓彼此多了解,並可事先了解模特兒的個性、特色、角度,以及她的缺點, 如此可改進缺點,並培養默契。◆模特兒常多練習一些基本的美姿、肢體語言、臉部表情,尤其是利用眼睛來說話。應多參考時裝雜誌中模特兒的姿態、表情動作。◆人像攝影的化妝和造型變化也是很重要的,如有可能的話,也應事先作試裝和訂裝的工作,如此在正式拍攝時可縮短拍攝時間及減低失敗率。◆在攝影棚拍攝現場,模特兒剛開始稱,可能一時還未能進入狀況,攝影師應耐心引導,並在現場播放輕音樂來改善現場的氣氛。並儘可能清除現場的非必要人員,以免使模特兒分心,無法專心進入狀況。◆攝影棚拍攝之採光要領和室外人象攝影的基本構圖,其實是大同小異的,只不過在攝影棚拍攝,較能隨心移動背景、前景、道具,以達到我們所需要的效果。◆可拍攝人物特寫的表情、眼精與嘴部的表情,以及靜態與態動的表情,側面的描寫,及不同光源下的表情。◆可利用化妝、髮型變化及光影的變化來修飾模特兒的臉型和身材。◆利用衣服的顏色深、淺和條紋變化,也可修飾模特兒的身材。◆利用不同的鏡頭,和不同的攝影角度亦可修飾模特兒的身材。◆人像攝影時需盡量讓模特兒自由發揮,或是設定一段故事內容,讓模特兒能有一點事作,如此拍出來才會自然、生動。◆室內人像攝影一切掌控在自已的手中,但因是在攝影棚內,所以空間比較有限,背景、道具的製造有限,故更應善加利用採光、構圖、攝影手法、新的創意、攝影角度的應用。◆室內攝影不受室外氣候變化,白天和晚上的影響,不受時間的控制,所以有機會時要多加利用.第十七課 怎樣參加攝影比賽 攝影的技巧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長時間的揣摩、經驗的累積和致力於攝影藝術工作的心愿,才能達到「得心應手」的工夫,當然,最重要的是要有恆心、信心和毅力。假如,你不能吸取失敗的經驗,那失敗就等於完結了;如果你能吸取失敗的教訓,改正缺點,那失敗就是成功的開端。 要成為一位出色的「百戰百勝的攝影藝影家」,必須培養追求攝影藝術的一股熱狂,有了這份無法遏止的熱狂,才能培養追求「創作欲」,是攝影參賽者的必備要求。 參加攝影比賽,總帶點幸運成份,這是不可諱言的,但不管怎樣,參加攝影比賽,一定要先求在我,自已要儘力做好,不要抱得過且過的心理。送出作品之前,不妨先由自已做一檢查,看是否滿意,自已滿意了才送出去。如果連自已也過不了,那經驗老到的評審員又怎能過得呢?你不妨根據以下十點做檢討: (01)照片的質素是否缺乏? (02)是否有畫味? (03)主體是否突出? (04)題材選擇是否有新意? (05)構圖是否良好? (06)採光是否滿意? (07)色調或色彩是否準確? (08)比賽辦法已詳細看過否? (09)填修和裝裱是否夠乾淨? (10)是否有充份的郵寄時間? 藝術沒有速成,我們需要有想像力,再加上發現題材的眼力,然後學習把題材怎樣拍到照片上去,因此你見到了甚麼有趣的事情,能夠用照片把它表現出來,然而表現得使人明白甚至表現得更有趣,那就是成功的照片,因此,我們要成為一個傑出的攝影家,就要不斷地實習和研究培養起對攝影的熱情,然後才會有創新作品。 在比賽初選過程中,一張技術質素有缺點的照片,如模糊不清、主體不明、色調不勻、反差不正常、裝裱填修不幹凈…等技術有問題的照片,首先會被淘汰。 參加比賽,對於獲獎與否會有僥倖的心理,且對於入選與否就應該抱定必勝的信念。我們要知道每一位評審員都要求作品有創作性,有優秀的技術、有選擇題材的技巧、有新的表現手法。如一般只有技術上成熟,題材又比較新鮮的作品,才有最後複選的機會,但題材好而技巧欠缺,或技巧而題材槽,都不可能成為完整的作品。一般商業性攝影比賽,大都是專題的,如果以不對題的照片及大小、種類底片、填寫規定、相紙等不合手規定參加,自然一定落選。而一張作品畫面悅目的,在初選時有較大討好的機會,但題材內容如果貧乏空洞,缺乏有力的刻劃,就入圍沒有大機會的。如你要參加攝影比賽,想取得好成績,作品一定要有主題(並非主體)感情,要有簡潔的故事性,要有突出的主體,要有表現的技術,要有迅速的吸引力,同時要有「耐看的內容」。參加比賽,對照片的幅度,常為相紙的尺寸所囿,不能發揮自已的創見,構圖這部份在評選員的給分中,佔去很大的比重,色調的錯誤自然是失分的最大原因,如配紙不準確,放大曝光過多或過少,而顯影則過少或過多等,則是最常見的。其次要小心處理底片,可省去許多的精神和時間,因為填修照片的花點、斑痕、刮線等是很費眼神和時間的。 攝影作品的題名不要賣弄甚麼花巧,主要是將主題表現像畫龍點精一樣點出來(尤其是組合或連作照片),可幫助評審員對照片主題的加深或加速領會,而不會錯過了應得的分數。 一張處理手法新鮮的作品,是最容易獲取高分的。所謂創新,是指新的拍攝角度,對題材表現有新的境界。如在評選過程中,接連幾張橫開照片,忽然出現一張高長照片,眼前就有新鮮感覺。 參加攝影比賽照片,在題材選擇和表現手法方面,一定要「與眾不同」!這樣才會有更多的入選機會。我們要能夠靈活地運用構圖方法,把構圖學的種種原則完全融化在自已的知識之中,自然而然地會中引導自已去怎樣去拍攝,和怎樣去剪裁。因為構圖不是從「熟記」中得來,「強記」只能幫助你去摹仿別人的作品,並不能幫助你創作出自已的作品。 一幅刻劃有深度的照片,不會使評審委員越看越平淡,而是越看越新奇,興趣盎然,抖擻生機,愛不釋手的。以技術素質過了初選關,再以美的素養過了複選關,就有可能進入決選的階段,如果題材刻劃有力生動,顯現創新獨特典雅的風格,無疑是大家公認的傑作。 參加各種攝影比賽照片,因為主辦攝影比賽單位不同,其宗指、徵求題材等規定觀點各有不同,所以要選適合該比賽的胃口為妙!一幅作品,往往在甲處獲獎,而乙處時,便名落孫山,所以比賽之得失,勿過於認真,無須以此為榮辱,還是個人的實際修養最重要,成功的攝影藝術作品,始終是不會被湮沒的。可是有一共同的目標,就是每幅作品的藝術成就要以「健」「美」「新」為鵠的。換句話說,要富創造性,要與眾不同的風格和技術高超製作完美,及吸引人令人有共鳴情感。這樣在比的評審會上,是有利而無一失的。第十八課 煙火拍攝技巧 相信煙火是一項最熱門的攝影主題,個人謹把以前所學的、所看的、所聽的有關於煙火的攝影技巧,綜合一下在藝術視界發表,希望有助於所有會員及攝影同好對國慶煙火的拍攝,希望人人能拍到最好的煙火攝影作品。但因個人材疏學淺,萬一有闡述錯誤或疏漏的地方也請各位前輩同好能不吝指正。 為了這即將到來的十月,筆者勉力將拍攝煙火時的注意要點歸納為十點,如果這十點都注意到了,只要構圖恰當,應不難拍出美麗的煙火。 1、首先要慎選拍攝地點,拍攝位置千萬不要選在煙火施放點的風尾方向,否則迎面飄過來的煙霧保證讓您拍出來的煙火不清不楚或宛如白晝。另外距離遠近及煙火施放地點的背景也是要考慮的因素,這要看您的鏡頭焦距長度、配景好壞及光害程度而定。 2、時間:一定要提前到達拍攝製高點先佔好有利位置,最好是較無光害的小山上或私人大樓頂樓,因為人較少,不會沒地方放腳架,也不會不小心拍到人頭。 3、器材:如可能會用到長時間曝光(拍煙火軌跡)時,一定要帶腳架,且使用時要預防被人踼到。此外黑卡紙,小手電筒,最好也隨身攜帶。 4、底片: 不建議用高感度底片,感度愈高的底片對色彩的表現力愈差,焰火自然較不出色,且因曝光時間短, 較不能表現焰火的軌跡。正負片不拘,但如果是日後要作疊片二度創作使用者,請務必用負片,許多專家前輩多用疊片的方式來創作出絕佳的國慶夜煙火作品。 5、對焦:自動對焦相機拍攝前最好先將相機調成手動對焦模式,並將焦點對於無限遠處,然後全程用此焦距拍攝。不管在有無光害的地方皆建議加遮光罩。 6、判斷煙火方向:每一次的煙火施放前數秒都會有一顆信號彈射出,用以標示下一波煙火的方向。此時記得把鏡頭對準信號彈的方向,如此可以縮短構圖時間。 7、快門時間:如果是要現場拍攝完成作品,當然要選好煙火下的配景及拍攝的角度。此時曝光時間及光圈的決定應以配景為主及煙火的效果為輔來決定。如果兩者條件光度或距離位置實在配合不來,可嘗試使用重複曝光,在現場把地面的配景和煙火分開來拍攝。如果是要事後二度創作才產生作品,通常只會拍煙火,則當然以煙火的效果來決定曝光時間,而光圈則盡量縮到能讓天空剛好全暗(對天空測游標准曝光值-4或-5格)為佳。 8、重複曝光及長時間曝光注意事項:拍攝煙火大部份人都會使用重複曝光或長時間曝光來拍攝多次的煙火,以表現煙火的熱鬧輝煌,但如此往往會造成天空的曝光過度,原因是重複曝光的時間相差太近時,上一道的煙尚未散盡,下一道焰光又起,天空當然一片灰濛濛不會好看。又如果長時間對沒有煙火的天空曝光,天空的光害自然會造成天空曝光過度,有如白晝放煙火怎麼會好看。 9、效果的控制:如果單拍煙火,光圈5.6 到 22 應該都可以拍得到美麗的煙火,只是光圈較大光紋線條較粗光圈較小線條較細,曝光時間可隨個人喜好自由控制,只要不要把天空拍成不是深色的便可以。建議可以用重複曝光的方式(無重複曝光功能者可用黑布或黑卡遮蓋鏡頭的方式來達到重複曝光的效果)嘗試用不同的時間曝光把不同形狀的焰火曝在同一張底片上,或用變焦鏡頭曝光時變焦來製造一些幅射效果,也可以在曝光同時輕敲鏡頭,造成一些光影搖擺的效果。10、題材規劃: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天光水影、圍觀人群,皆可入鏡。長短焦距、重複曝光,隨意運用,常有佳作。只要事先規劃地點題材,準備充分,臨場再隨機應變,必能有好作品。
第十九課 傻瓜機也能拍出優質風景照(上) 專業攝影師和認真的攝影愛好者,往往喜歡開全自動照相的玩笑,稱其為"傻瓜機"。由於它們易於操作、價格廉宜和功能齊備,難怪廣受歡迎。但是,以全自動相機是否就能拍攝高質素的風景照片呢?答案是肯定的。 以下十個拍攝技巧可以幫助攝影朋友把握自動相機拍到較好的自然風景照片,依照以下的技巧拍攝,可幫助你了解全自動相機的功能和局限性,更重要的,你可用更多時間去觀察和拍攝自然景物。【一、預定焦點】 以大部份的小型35米厘相機,都設有內置預焦的功能(一般稱對焦鎖)。學習預焦是很容易的,它亦幾乎是使用小型相機的最重要步驟。 正如一般設有自動對焦功能的單鏡反光機。全自動相機會自動地以中心景物來對焦(觀景器內的自動對焦框有指示)只要半按著快門鈕便行。很多型號於觀景器內設有綠色指示燈,當燈亮著時便表示對焦準確。 善於利用對焦鎖可大大增加構圖的創作性,假如不採用這個特設功能,你的照片只會一成不變地把主體放在照片的中心。對於一些不在中心點的主體,如果又不懂得使用對焦鎖,就使主體落於景深之外。 採用對焦鎖的方法,先把焦點鎖在拍攝影主體之上,然後便能從容地把時間花在構圖上,以達到心目中想要的構圖效果。例可,可以依從黃金分割律,把主體放置於分割線與分割線的交點上(黃金分割是假設的"井"字的線條來分割畫面,而線與線的交接點便是放置主體的理想位置)。就算把主體放在角落的位置亦無不可。一切均由你自行創作:【 二、用閃光燈補光】 使用單鏡反光機的攝影者,當他們到戶外拍攝時,往往把閃光燈留在家裡;而全自動相機則附有內置閃燈設備,省卻攜帶的麻煩,認識何時及怎樣去使用閃光燈,可以改進照片的質素,尤其在主體極暗的情況下,沒有閃光燈便等於不能拍照了。 補光-是將閃燈撥去手動操作的按鈕(假設你的相機有這項功能),令相機本身不能自動觸發閃燈。一般來說,若主體位於十呎之內的陰暗處,或大背光的情況下,便可用閃燈補光的樣可顯出主體的細節,否則便成了剪影照片。更極端的情形,以低角度拍攝一朵有陰暗的花朵,有光亮的天空為背景。這時採用手調閃光燈的方法補光 ,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擁有更精確閃光燈系統的單鏡反光機,真正的閃燈補光是指配合現場光而釋放出低於全光的補光,藉以照明陰暗部份而不致破壞了原有照明效果。大部份的全自動相機,閃光燈會慣性地光於現場的光線。 使用全自動相機時必須了解的是閃燈涵蓋的有效範圍。一般全自動相機附設閃燈的有效範圍約為十至十五英呎(使用ISO100菲林)。當然,如果抓用高速菲林的話,有效範圍便會相應地提高。舉例來說,使用ISO400菲林便可以把有效範圍增加到三十英呎。從積極方面看,小型相機有一個優點是單鏡反光機拍攝閃燈照片時所做不到的,就是可透過觀景器準確地看到閃光照明被攝物的情況。在某些情形下,例如晚間在野外拍攝新雪遍地的景象,如果從觀景器能看到閃燈照明的情況,將會結予拍攝者得大的方便。【三、何時不用閃光燈】 知道什麼時候用閃光燈補光,和知道什麼時候不使用閃光燈是同樣重要的-假如你的照相機可控制閃光或不閃光,你可以自行決定何時只利用現場光拍攝。你可曾見過用閃燈拍攝落日嗎? 假如你喜歡拍攝的日出或日落的景色,你可以嘗試一下手動調校關掉自動閃燈;另外,拍攝月升、煙花、剪影照都可用這方法。在手控關掉閃燈之時,你等於告訴你的相機根據現場光來拍攝。至於拍攝夜景,便須用較長的曝光時間(1/30秒或以上)。【四、嘗試用三腳架】 拍攝出色的大自然照片少不得的配件是一支三腳架。大部份拍攝大自然的專業攝影師都喜用三腳架;事實上,他們很多時都把單鏡反光機置於三腳架上拍照。 其實,三腳架的使用者並不限於專業攝影師或單鏡反光機的用家。現時出產的全自動相機很多都設有三腳架插孔,方便配合三腳使用。 在操作上,三腳架提供了穩定性,消除了手持相機時所產生的震動;更重要的是,三腳架的作用可讓你冷靜下來,慢慢地去觀察大自然,小心地考慮好畫面的構圖。結果就是一張好的照片,可時常獵取而一些不平凡的構圖,而這些是當你把相機放在三腳架之並不曾注意到的。 有一點要注意的,很少全自動相機設有快門繩孔;假如用力按快門很容易使相機或三腳架產生震動。幸好大部份的自動相機,都有自拍掣,正好解決了這問題。 除非你正趕著拍攝一個快將變換的景物,如捕捉決定性的一刻,否則應盡量利用自拍掣以確保穩定性。假如你的相機並沒有自拍掣,那便要非常輕巧地按動快門。並要令三腳架經常處於穩定的狀態下。 35mm小型全自動相機的另一個優點是重量輕-那麼便可使用較輕的三腳架,一般一磅半至三磅的,甚至袖珍三腳架已可做到穩定的效果。【五、把焦點放在眼睛上 】 拍攝任何有眼睛的主體,對焦時應把焦點放在眼精上,同樣地,以動物和人作為主體時,亦要注意對焦在眼精上,否則,看不清楚眼睛的照片便予人平庸之感和少一份感染力。 大部份拍攝大自然和野生動物的攝影師會選用低速菲林,結果深受到限制,因此對焦於眼睛上便更加重要。 必須清楚知道小型35米厘相機的限制性。這類相機的鏡頭一般都是35mm廣角鏡,即使是變焦鏡或變焦距鏡的全自動相機,最少亦只是60~90mm;因此不能期望以這種相機能拍攝到出色的野生動物照片。如果你想以小型35mm相機拍攝一張主題佔滿畫面的公牛、麋鹿、熊和獅子的照片,必須跑到與動物很接近的距離,而令你身險境。因此,除了要了解本身拍攝器材的限制外,亦要了解野生動物的習性和生存本能。【六、採用低速菲林】 不管你使用35mm單鏡反光相機,還是小型全自動相機,低速菲林是拍攝大自然照片所必須的,特別是你準備把照片放大至8x12吋或以上。用小型全自動相機時就要更加註意這一點;現時不太複雜光學設計的平價相機,不能要求有貴价相機同樣的質素。 一般情況下,可以採用ISO200或更慢速的菲林。假如情況許可=即光線充足、穩定性足夠、主體移動不太快的話,再配合三腳架拍攝-甚至可以用更加慢速的菲林。嘗試使用ISO 100的正片或負片,如Fujichrome 50或100 ,Kodachrome 64等。會有更幼細的微粒,良好的反差和令人滿意的色彩飽和度。 檢查一下你手上全自動相機的菲林速度範圍,現時很多簡單的35mm相機可接受的菲林速度由ISO50~1600。可是,大部份型號的自動DX線碼菲林調校,都不能處理超細微粒的Kodachrome 25或Ektar 25。有些平價的全自動相機,甚至只能用ISO 100~ISO400的菲林拍攝。第二十課 傻瓜機也能拍出優質風景照(下) 【七、嘗試拍直度照片】 在現今這個電視極度流行的年代,我們已經習慣了橫度出現的影像;影響到很多人拍照時,慣性地拍橫度,而忘記了只要把其相機轉90度,便能拍到一富完全不同視制效果的照片。 無論如何,很多使用全自動相機的人,他們平均每拍五張橫度照,才拍一張直度照;即使他們所拍攝的是一些直度的景物,如一棵樹、一個人或一座聳立的山峰。 當你在構圖時,養成習慣去考慮這幅照片用橫度還是直度拍攝更好。要想克服這種"橫度慣性"並不太困難,你可以用一整卷菲林以直度拍攝自然景物,這方法聽起來好象濫用直度,其實比起那些長期習慣拍橫度照的人來說,只是九牛一毛而己。【 八、認識相機的觀景器】 常常聽到全自動相機的使用者,投訴他們的相機,不能完全拍到他們通過觀景器所看見的東西,或者人物的頭部經常裁掉了一截;在此建議最簡單的解決方法:不要理會觀景器上的構圖線。 問題的來源不同於單鏡反光機,全自動相機並不經由鏡頭觀看景物。假如你習慣了使用單鏡反光鏡,你要經常注意,用全自動小型相機拍攝,你行觀景器所看見的並不能全拍攝到。結果,小型全自動相機的製造商便在觀景器上視差框作為構圖線。 大部份的情形,解決方法是很簡單的,相機的說明書會解釋觀景器一線的用途。在一般正常距離下拍攝主體用一組框線而近攝時又要用另一組近攝線框;不過這些框線並非任何情況下都準確,但是已能應付大部份的要求。 現時全自動相機的趨勢,是採用"全觀景器影像"的設計,即從觀景器所看見的景物已接近於鏡頭所見的範圍。萬能達的Freedom Tele 和徠卡的AP-C1,擁有"真實影像"觀景器,它只刻了近攝框線,而在七呎之外的景物,從觀景器上所看到的,都能重現於菲林之上。【九、什麼是最近對焦距離】 你的說明書中應該有標明相機的最近對焦距離,這是很多全自動相機使用者經常忽略的事情。大部份小微距拍攝,一些雙焦距型號的是一長一短焦距的設計。 如果你喜歡近攝花朵、樹葉、昆蟲等景物,相機越接近被攝物,令影像獲最大的面積重要的。相機有長焦距拍攝設計的型號,最大的放大可達1:7,即使定焦的型號亦可達1:20。 除了最廉價型號,一般的全自動相機都有對焦顯示燈,讓你知道相機是否處於對焦範圍之外。最理想的是首先盡量移近被攝物,不斷重複對焦至顯示燈亮著,提示我走得太近不能準確對焦為止;然後,我往後移開,再對焦,做好畫面構圖,再按下快門拍攝。 簡化做法,你可帶一條等於你相機最近對焦距離的繩子,方便安排近攝的位置。【十、選擇最佳焦距】 假如你手上的是雙焦距離或變焦式的全自動照相機,你可以藉此控制影像的放大比率;原理就等於單鏡反光機選擇不同焦距鏡頭一樣。 廣角鏡設計的全自動相機,通常焦距由35mm至 38mm,可選擇作為拍攝風景或地貌。有幾種新的型號如柯尼卡Z-up 28w,則為正的廣角設計28mm鏡頭,最適合拍攝風景用。 至於長焦距設計的全自動相機,典型的有60mm至90mm,適合拍攝人像,特別地貌的特寫,動物等最的影像面可達到近攝效果。 長焦距的設計,由於沒有鏡頭速度的限制。這種設計下的光圈一級由F5.6到可接受的F9.5。在清晨或午後陽光時用慢菲林拍攝。這類相機往往會自動加補閃燈,假如手調關掉閃燈,那麼便需用慢快門,但可不能以手持拍攝了。因此,在這種光源下,利用一支三腳架拍攝現場光,或用長焦距作近攝是必須的。一般來說以F8光圈拍攝已可獲得很理想的景深,即使最近對焦距離之下以長焦距拍攝亦然。 第二十一課 膠捲的認識 相機是拍照的工具,膠捲是拍照的材料。通常一般攝影用的膠捲,可分黑白與彩色兩大類。【 黑白膠捲】以「全色膠捲」最適用。它的特性,是對各種顏色光線都是良好的感應,用來拍攝放大出來的照片,畫面所顯示的各種黑灰白色調,與實際景物的顏色深淺都成正常比例。【 彩色膠捲】分為負片及正片兩類。用負片拍攝經沖洗後就成彩色負片,再要經過放大才能成為彩色照片。正片經過特別的沖洗程序後,得到的底片是正像的,即是與景物相仿的彩色幻燈片,可供幻燈機放映之用。當然,從彩色底片亦可複製印正像的幻燈片,或從幻燈片複製負片再做成彩色照片。【 膠捲的尺寸】通常業餘用的是135及120膠捲,另外還有110、126、127、16MM、4X5及其它多種尺度。135膠捲又稱三十五公釐(3.5公分)適用這種膠捲的相機稱為三十五公釐相機。這膠捲的闊度35MM(三十五公釐),並在兩旁有齒孔作捲動之用。因子十年前這種膠捲只供拍電影使用,現在拍攝照片,卻採用這種膠捲,所以稱為135膠捲。●120底片56MMx56MM,可拍12張(2 1/4 x 2 1/4 吋)、10張(2 1/4 x 2 3/4 吋)、8張(2 1/4 x 3 1/4 吋)、16張(2 5/8 x 2 1/4 吋)。●135膠捲24MMx36MM ,可拍36張35MM。135膠捲還用於半格機18MMx24MM可拍72張。【 膠捲的選擇】膠捲有不同感光度的分別。速度的「快」和「慢」都各有不同的用途,應就拍攝的環境、陰晴、日夜或特殊需要來選擇適當的膠捲。指數以ISO25、50、64、100、200、400、800、1000、1600、3200等。一般是100~400。高感度膠捲粒子較粗,彩度、色調反差較差。底感光度膠捲解像力好,粒子細膩,階調豐富,色調飽和。【 建議用途】25、50度(風景、靜物、人像等)。100、200度(日常攝影、家庭旅遊紀念照)。400度(動態、光源不足、陰暗、室內等。)1600~3200(激烈運動、夜間、舞台等)。【 使用須知】(1)膠捲在未使用前,請勿先拆除封套或安裝於相機內甚或疏忽地放置於衣或抽屜中。(2)理想存放底片,溫度在攝氏21度以下,濕度25~50%的環境最好。如溫度較低,貯存日期當更久 。(用塑料袋包裝好放置冰箱,拍攝前取出,待常溫後使用)(3)在陽光下來安裝底片入相機內,是不適宜的,也應盡量避免把相機曝晒於陽光之下,以免機內 底片更易受熱。(4)裝膠捲時,應切記設定相機上的感光度。(5)購買膠捲時,應注意有效日期。(6)取底片時,手指切不要與葯膜或背面接觸,以免指上油脂,印附於底片,放大後,指紋將顯明 地出現於照片上,因此,小心拿底片的邊緣,以免不必要損害。 第二十二課 如何留下美麗的夜色?(上) 夜間攝影之時辰 屬夜間攝影的時間是以當日於日落之後約一小時起(四季有所不同視當時季節而定)至羿日凌晨三至四時止,通常稱為最佳的夜間攝影時辰,因太陽遠離地球自轉所照射的區域,日落後太偏移進入黑夜直至隔日凌晨三、四時太陽才會再重新擁抱,此時段黑暗大地仍然有月光、星光、_光之光源及色溫,所以稱此段所表現的攝影行為謂之"夜間攝影",然因凌晨三、四時起已有初陽色溫重回大地,而大地的色彩則會越來越明顯,愈來愈豐富,所以說凌晨三、四時至日出時的攝影行為我們稱為"色溫攝影"(屬太陽光色系之色溫攝影),也是所有攝影形態中自然美學色彩最豐富、最鮮艷的階段,令攝影家最為陶醉的時刻。夜間攝影應具備的器材與配件B快門機身:需含有B快門裝置的相機機身鏡頭:以單眼相機為例應具備有廣角鏡頭(17-35mm)、中景(28-80mm)、望遠鏡頭(70-200mm)或更遠的鏡頭,其伸縮鏡頭的200mm倍數最佳標,最好是以最大口徑之3倍距離為最佳選擇,如(17-35mm)17mm x 3倍=51mm,又如(70mm x 3倍=210mm)所以(70-200mm)就等於3倍範圍內之鏡頭。再增加一個2倍環,以備不同環境的應變。快門線:B快門的快門線與快門連動,減少機身的震蕩,可長時間鎖定,排除攝影者的困擾。堅固的三腳架:因夜間攝影多需長時間曝光,三腳架的穩定性是作品成敗的關鍵,最好凈重二、三公斤以上,增強攝影老的信心與安全感。手電筒、鎂光燈及強力照明燈設備 ◎手電筒:夜間攝影行為作準備時之照明用,如:裝底片、撥感光度、調整光圈速度等。 ◎鎂光燈:補光用途為主。 ◎強力照明燈:布局前景時作補光用或照射主題內容強行補光增加色度等功能。黑紙卡、黑布、黑手套:避除不必要的光害,製造多重曝光的效果。有色玻璃紙及塑料袋、橡皮筋及透明黏膠袋:有色玻璃紙(如黃色、紅色、綠色、藍色等)附加在照明燈上可增加色彩的氣氛,塑料袋為防止大氣中的濕度,保護相機及鏡頭,免除器材受損,更可防雷雨減低生霉,橡皮筋及透明黏膠袋為固定玻璃紙用。膠捲的選擇:低感度膠捲(ISO 25度、ISO50度、ISO 100度)或高感度膠捲(ISO 400度、ISO800度、ISO 1600度)皆可,有時要視月光的照明情況而定,月圓、月缺時的光源都不同,黑白片、彩色正片、彩色負片皆是夜間攝影的膠捲選擇材料,各種膠捲的用途則看個人之習慣及表現模式而決定。夜間攝影如在短暫時間內就可完成任務,則以上配備足夠應對,如通宵達旦之星星軌跡攝影、色溫攝影則需再增添鬧鐘、禦寒的衣物、指北針、收音機、充饑食物、反光板、汽車照明、帳蓬等物品。夜間攝影的優缺點《優點》膠捲相當節省。與日間攝影完全不同,可超脫平實創造不凡。營造蒙太奇效果,氣氛的創意只增無減。韌性、耐力、創意力、相像力可隨時間的磨練而增長。藝術性的作品油然而生。《缺點》耗時太長。測光不易失敗率偏高。日夜顛倒易折損身體。露水侵蝕器材易受傷害。安全性較低單獨女性攝影者較困難需結隊而行。視線不良布局構圖難掌控。照相器材及外圍設備繁多帶不便,易忘東那西。夜間攝影拍攝地點的抉擇繁榮的都市夜景、橋樑、道路、古建築、高樓等。節慶活動之燦斕光芒如:國慶煙花、元宵燈節活動及民間廟會慶典項目。鄉間古厝、古廟、老樹及農莊景觀等。高山遠眺、層巒、山峰、浮雲、閃電、星軌。海岸沿線美景、大型港口船隻停泊夜景、漁港出海返航情景、美麗的海岸岩石、燈塔、浪花、捕魚行為等。山區中之車軌、風雨中的霓虹倒影。無光害地區之夜間攝影活動。夜間攝影光圈與速度之連動關係B快門夜間長時間攝影,因曝光的時間較長,但大自然景物中光源不足,滿月的情況下也無法對地面光源產生重大改變時,實不宜運用F16、F22、F32 之小光圈來拍攝(僅對初學攝影者而言,然資深攝影家仍愛用最小光圈),因超小光圈更費時耗神。也不宜應用F2.8、F3.5、F4大光圈來拍攝,應要考量構圖上層次問題,景深深淺的關鍵,畫質的清度,立體感的程現等因素。所以說光圈應以F8、F11之中級光圈為晚最優選擇,因F8、F11也屬小光圈行列,對景深畫質、立體感、層次都有較明顯的突出,屬夜間攝影初學者的最佳拍檔,如膽大的初學者也可善用超小的光圈如F16、F22、F32、會有異想不到的效果。速度的決定在一般環境中因大自然界中的光源有所有不同而產生不同時間的曝光要求,如城市繁華夜景,以取景的大、中、小景而別,在此以F22光圈測光,速度(T)則測出曝光值2"(分)或4"(分) ( " 代表分, " 代表秒)來完成拍攝,然無光源的海岸岩石則需補光外(10分鐘或30分鐘不等)再自然曝光10至30分鐘,才能完成一件優美的傑作,又如橋樑拍攝(內湖環東大橋)五顏六色的多變化色彩,以F11光圈來拍攝,其本身之光源就能照亮其外圍的景物,速度(T)以2"或4"皆可創作出五彩繽紛的圖像來,攝影者要明暸不同景物,不同光源,不同時空都有不同的拍攝模式,經驗法則非常重要,在無法測光的情況下,唯獨僅靠經驗法則來行事,這也是無法之法也。 多拍多練習累積經驗是夜間攝影的不二法門。夜間攝影最難的是測光問題,在今還無法有一標準答案,經驗法則中完全靠目測及成熟的經歷及成熟的經歷來完成時間的判斷,作品的好壞還要待沖印出來才確認,所以說當眼前的景觀您要以F22之光圈優先來說測出速度(T)為1"、2"、4"時間來作包圍式拍攝,完成理想的曝光。若以速度(T)2"(分)為優先則測出之光圈為F11、F16來拍攝,此包圍式拍攝法為減少誤差,避免後遺症。再言如速度(T)如需1"(分)時間來曝光,請問多感光5"(秒)會有影響嗎?如曝光時間需30"(分),請問多吸取2"(分)時間感光會對畫質會有影響嗎?攝影同好應大膽嘗試,經驗累積必會令您有超級作品的出現。
第二十三課 如何留下美麗的夜色?(下) 夜間攝影的測光抉擇 夜間攝影的測光是攝影愛好者最難解決的問題,以單眼反光式135相機而言,在夜冒攝影就很難測出當時景物標準光源的曝光值,如在更漆黑更灰暗的拍攝點如:基隆和平島、豆腐岩景區、南投日月潭、台南月世界景點更無法測得精確的曝光數據來對曝光時間的控制是您最為困惑的一件事了,如今有三法可供攝影愛好者參考,以利操作摒除困難。<第一法> 應用該鏡頭最大口徑之光圈測光法:此法多用在有光源之夜景中,例如該鏡頭之最大口徑之光圈為F2.8、F3.5、F4等用最大光圈測光若以F2.8來測光則速度測出為1"為(1秒鐘),因正常以F22光圈來拍攝時(本人夜間攝影多以F22光圈來拍攝)則光圈就要從F2.8回撥至F22拍攝(F2.8→F4→F5.6→F8→F11→F16→F22)等於回推六格級數。其速度測出之1"(秒)也要回撥六格速度之刻劃(如1"→2"→4"→8"→15"→30"→1" )等於是以1" (分)之速度來拍攝,然本張圖則是以亮部來測光其中間光與暗部光源如何來表現呢?所以說1" 所表現的是亮部光源的拍攝,應再以速度2" 及4" 各拍攝一張,則中間色光源及暗部光源也就可呈現出來,三張作品中(包圍式拍攝模式)擇其優而定之,此張作品就算完成了,且測光之模式必然準確無誤,好友們可嘗試之(現代之計算機設定面板式機身可達30"之速度其測光則更簡易些了)。<第二法> 用膠捲感光度ISO之數據(如ISO-50度、ISO-64度、ISO-100度、ISO-200度、ISO-400度、ISO-800度、ISO-1600度、ISO-3200度、ISO-6400度)增感來測光,其法是第一種方法都無法測光時才應用第二種方法,然感光增感測光又有兩種測光模式來測光,其一法是以ISO-100度增感至ISO-6400度(如以ISO-3200度、ISO-1600度皆可,只要能測出曝光值為準,在此都以感光度ISO-6400度為基準)光圈則以F22來測光所測出之速度如為1"請問您感光度ISO-6400度回撥至ISO-100度時速度是多少呢?很簡單還是用回推法來算出其確實速度來,因ISO-6400度回撥至原膠捲之感光度ISO-100度時等於回推了六格度數(如ISO-6400度→ISO-3200度→ISO-1600度→ISO-800度→ISO-400度→ISO-200度→ISO-100度),其速度推算也為六格,不就算出1" 分了嗎?(如1"→2"→4"→8"→15"→30"→1" )所以說如以ISO-100度增感至ISO-6400度,若以F22來測光其結果測出之ISO-100度、F22則速度1" (分),仔細精算也可完成不同景之測光來,(其法僅用於ISO-100度增感至ISO-6400度是以F22來測光而言,如F22也測不出來則要用其二法以F2.8來測光了)。其二法為ISO-100度增感至ISO-6400度光圈則以F2.8(最大光圈)來測光,其結論則要回推為12格來算出正確曝光值,(如ISO-6400度回推至原底片ISO-100度為六格基數,然光圈F2.8回推至F22也為六格之基數,六六格等於十二格,所以說所推算出之速度也變成回推十二格之結果。就如ISO-6400度以F2.8來測光結果,速度為1"其原片ISO-100度用F22來拍攝時,測光則就該為1小時。演算法如下(1"→2"→4"→8"→15"→30"→1" →1"→2"→4"→8"→15"→30"→1小時),您不要看這麼笨的推演算法其測光之精確是您無法想像的,請您按此良方多樣式拍,將必成為夜間攝影高手。<第三法> 為經驗法則法,屬夜間攝影之色溫拍攝法來行之也就以小光圈F22更長時間之速度來曝光,如1個小時以上至8個小時來拍攝之創作,以此類推,換算出您拍攝地所需的曝光值,應是您最佳的參考數據,測光的問題也就解決了,在精準的測光條件下拍攝作品的精緻度與完美性就可想而知了。夜間攝影的對焦要訣 夜間攝影多屬光源微弱之景觀,從窗口往景區觀測往往不易觀察看清被攝主體,故如何求得精確的焦點距離,是初學夜間攝影同好最大的困難處,如近距離、中距離、遠距離的主題之主體景物其對焦也有所不同。近距離之對焦模式:以拍攝主體的景物光源來對焦,亦可運用強力照明燈照射至主體(如10公尺、20公尺之景觀)以便實施準確對焦運作。中距離之對焦模式:中距離之夜間攝影約達30公尺至50公尺之景觀,對焦模式仍以光點最亮之主體為對焦中心(因照明設備之光源已無法達到照射之目的地),以多次的對焦來確認焦距的精密度、因F16、F22已屬小光圈,又長時間曝光如2"、4"、8"、15" 等不同的曝光時數、其景深較寬,曝光時間較長,自然就會增加畫質的清晰度,包容度及景深的濃度與層次的立體感,攝影者經過不斷地磨練自然練得一身好功夫就不難破除攝影術之盲點。遠距離之對焦模式:從窗口內往主題遠景觀測無法對焦時,可以無限遠的距離"∞"作為焦點距離,因遠距離必在50公尺以外之距離已達無限遠之處。或將焦距移至"∞"無限遠處再迴轉一些焦距即可完成對焦作業,因光圈使用在F22、F16皆屬小光圈有景深功能,慢時間的吸光可達清晰成效。不論短鏡頭、中景鏡頭、望遠鏡頭其景深之優點與光圈之密合作用及互補關係都要非常清楚明暸,從事夜間抏影之高難度拍攝才能發揮其作品之預期效果。當日日落後至翌日太陽出來前2-3小時為之夜間攝影時刻,因完全沒有陽光的擁抱,惟靠月光、星光、燈光及民宅、城市、鄉野的光源,來攝取所需的色感。又相機之眼在黑暗大地所見到之光亮,僅是您雙眼所察覺到的光源總合之一半,所以不論白天或夜晚用雙眼看景觀僅需瞇一半眼來看事物,這就是相機之第三隻眼所能感受到的光源,往往相機鏡頭光圈設定在F8、F11、F16、F22均小光圈,有景深的功能,因長時間的感光,在焦距的有效範圍內都能創造出清晰感、銳利感、深度感、景深的層次感來,所以說精確對焦後小的誤差應不會影響畫質,大的誤差就由自已負責了。結語 夜間攝影也師屬於高難度攝影之一,與日夜間重複曝光攝影及色溫攝影是密不可分的關係,可說三位一體,然在拍攝時應注意事項與安全考量都屬同樣地重要,希望攝影愛好者要切記勿忘以防意外發生:●夜間攝影首要熟識自已相機的操作,性能與功用要深切的暸解,以便運作故障時可立刻排除。●夜間攝影之安全最為堪慮,切勿單獨行動,應結伴同行或團體出遊集體攝影創作。●初學者在完成拍攝時,應記錄備載供沖片後的參考,多方嘗試培養興趣,增強自信心,增廣見識度。●夜間拍攝地點,事先應做考察,熟悉攝影點的周遭環境與地勢特微,如在海岸沿線更應暸解當地海邊潮汐情況,以避免意外發生。●多人同行應將距離拉開,保持安全度避免碰撞,如同時拍攝同一景觀,當按下快門作長時間曝光行為時,應進行"光害管制"不允許手電筒及其它燈光在鏡頭前搖晃,影響攝影作品的品質。●三腳架的持穩度影響攝影作品的優與劣,要採購優質的三腳架,著地後應撐開架穩,如遇天候不佳風速急促時,應將攝影包勾在三腳架之中心位置,以利穩度。三腳架之高度應以您站立之視線高度為準,不可太高或太低,對自已拍攝會有不良之後果。●變焦鏡頭使用時,不論採行仰角、俯角之長時間曝光時(如拍攝星星軌跡需仰天長嘯)為避除各變焦鏡頭的焦距有所偏移,造成失焦效果,應以透明膠帶將其固定住,減少滑動。●當自認膠捲不足以曝光時,須應用膠捲增感拍攝,在完成作品時應與一般之膠捲分開放,並作記錄增感幾格拍攝,以免混雜不清製造困擾。赴沖印公司時要提醒此片增感幾格沖片(當膠捲增感確認ISO感光度後,就不能再撥動其它感光度或還原原感光度拍攝,切記。且此卷需增感拍攝完成後方可取出轉換其它模式)觀片後再作以後增感膠捲的參考與評證。●"光害"是夜間攝影常難避免的話題,不可不慎,如光暈,過量的光源、不當的光亮或因相機之震動而影響畫質,初學攝影者要謹慎小心徹底防犯。●夜間攝影最重要的課題就是"安全第一"一切措施只是原則,一切的突髮狀況只是意外,尤其價值昂貴的相機,正是社會治安敗壞不良份子的心儀物品,怎能不小心行事,團體行動決對是最佳的選擇,"安全第一,第一安全"是攝影者所公認的座右銘。第二十四課 街頭巷尾的拍攝 街頭巷尾的拍攝反映社會現實的攝影作品,在攝影圈內己經佔據了一定的地位。事實上,攝影是反映現實的最好工具之一。攝影,如果離開了社會現實,單純追求色、光、線修的效果,那就把攝影技巧所採用的手段變成為目的了,這是本末倒置的。 反映社會現實的題材十分廣泛,拍攝街頭巷尾人物活動是其中之一。有些人以為拍攝影這類題材作品要用長焦鏡頭從遠處偷拍。其實使用長焦距鏡頭是辦法之一,但是實際上卻有許多缺點。一是距離愈遠,來往行人遮擋鏡頭的可能性就越多,不一定能夠捕捉到被拍攝者適當的表情;二是長焦距的鏡頭很惹人注目,一舉相機就受到來往行人的注意。所以,兩倍左右的中焦距相機有時還派得上用場,四倍以上的長焦距鏡頭在這種場合併不十分適用。其實,真正能夠拍得好,還是盡量縮短與被攝者的距離,或者可以誇張之稱為「近戰」、「內搏戰」。 不少初覆「戰場」的朋友總是感到在街頭攝影有點心怯,儘管捕捉到一個攝影對象,可就是欲行又止,臉上浮現出一片忐忑不安的表情,反而引起了人家的注意。為什麼會這樣?主要的問題在於對被攝影的對象不熟,恐怕挨罵挨揍。有一位影齡甚老的攝影家,他一有空就到住處附近攝影。該處一帶的居民很熟悉他,知道他拍攝照片並無惡意,聽之任之,而這位攝影家的收穫亦十分豐富。由此可見熟悉活動的區域和對象是一個主要的問題。因此,建議大家不必求外,先在自己熟悉的區域著手。一方面對當時當地存在些什麼問題比較熟悉,容易構思題材;另方面人面熟,出了問題也容易解決。老實說,在拍攝活動中跟被攝者發生意見,在比例上不過是百分之一、二的機會而己。絕大多數的人發現自己成為被拍攝對象時,或則掉首他向,或則以詫界的眼光望著你,如此而己。又何必因此忐忑不安?許多時候在攝影者與被攝者之間發生了意見,主要還是應該由攝影者本身檢查是否態度欠佳。相反,倘若攝影者處事平和,耐心解釋,倒可以得到對方的諒解的。若是沖洗之後,把一套照片送給人家,對方還歡迎你再拍一次呢。 儘管有時候跟對方很熟,但是拍起照來,他就強忍笑容,表情呆板,所以捕捉神態,還是以偷拍為上。 要使偷拍獲得成功,熟悉手上相機的性能和運用得純熟是非常重要的。有時使用「盲目射擊」亦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在介紹「盲目射擊」的方法之前,先講個小故事。有一次在雨天,一位創作興緻甚濃的攝影家依然冒雨出發尋找攝影題材。當他跑到一家酒家門前,看見幾個建築工人在騎樓底下啃著自備的午膳,跟金碧輝煌的酒家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這是一個很好的題材。可是他己經走過了頭,怎麼辦?他馬上當機立斷,跑過對面馬路,繞個子,冒著雨回到事前觀察好的當拍攝位置,就站在那個位置上一邊拭抹頭上的雨水,一邊觀察對方,窺正對方難以下咽的表情時,另一隻手就按下快門,拍得了一張傑作。據他說當時相機內裝的是二百度膠捲,用F3.5光圈,一百二十五分之一秒,沖洗出來曝光準確。 用一些小動作作掩飾,因而能夠在適當時機按下快門,這是偷拍法的精髓。偷拍不能貪多,一張起,兩張止。能夠拍得第三張的機會是很少的。所以在按下快門之時,畫面上人物的分布,表情捕捉的時間都要心裡有數,不能達到百分之一百,起碼也要有七、八成把握才可按下快門,以免功虧一簣。 另一個要注意的是「盲目射擊」在技術上的控制和掌握。首光要注意的是所拍攝到的範圍,相機的位置擺歪一點,就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有時候縱使拍到主體,但是卻偏處底片一卷角,缺乏了背景的烘托,則難以點題。在這方面用雙鏡頭反光機確是比較容操縱,因為此種相機的機身較厚,上下偏側都比較容易發覺,控制較易。 要解決控制拍攝的範圍,平日必須多練習。在練習的時候把鏡頭對準某一方向,心裡就估計這個角度可以拍攝到多大範圍,然後在觀景器中觀察這個做計是否準確(相機的位置切勿變動))。一方面經常作目測估計,一方面也要裝上膠捲來練習。因為在臨場拍攝時,每每由於心情的變化而影響到成績的。只有從不斷的實習中才能獲得鞏固的效果。 當你經過多次實習「盲目射擊」之後,會發覺控制左右兩側,較易得到正確的位置;但是控制相機的俯仰卻是比較困難,儘管己經是加倍注意,可是實際觀察一下,不是偏向上就是偏向下。有經驗的朋友一致推崇的好辦法是,把相機掛在心胸正中(即腹部之上)。這時,要把相機的皮帶收短一些,免得相機下墬到腹部。因為靠近腹部,因呼吸影響,相機容易形成仰攝角度,變成拍得天空過多。 為了便於隨時可以拍攝,最好不帶相機皮袋,這樣,隨時可以按下快門。等到運用純熟之後,鏡頭所向就是正確的拍攝範圍,帶上相機皮袋也不會覺得阻手阻腳時,就可以一手抓開皮袋,另一手立即按掣,影完之後,立即又把皮袋蓋上。 對距離的控制也要經常作練習。練習的方法是先將距離標尺退到無限遠的位置,然後扭動掣盤,把標尺推到最近的距離,經過多次閉目實習,掌握到掣盤位置扭動多少是從最遠到最近,又扭動多少是十呎、十五呎等,總之每次都是以無限遠的位置作起點,練得純熟了,就可以不望相機而隨時對準離位置,隨時都可以拍攝照片了。 倘若對於上述的控制方法未有足夠把握,只有在拍攝時多花一些功夫。當你背著相機在街上走動,首先就要撥好曝光時間;從開闊的街道走到橫街窄巷,光線暗了些,又要調整一下。距離一般對在十五呎,那麼,在相隔一間鋪位遠處攝影就很合適了,否則,臨時略為調整也不會很困難。另一個辦法是發現題材之後,轉個身悄悄的調整好光圈、快門、距離,然後跑到自己己經選擇好的拍攝位置站好,等到適當的時機就可以按下快門。 有的朋友認為作狀縛鞋帶是「妙」法之一。這對初「戰場」的朋友可以稍減心悸的威脅,但是角度太低,不很理想。在走路的時候按快門也是方法之一。問題是當時能否捕捉到適當的表情,否則走過了頭又要繞個圈子倒回來就麻煩了,而且邊走路邊按快門,相機容易震動,在按快門之前要略略停步才好。不管使用任何一個方法、曝光時間是要求快門,最好速競鮮一點(二百五十分之一秒以上),以免相機震動。因此相對而放大光圈是正確的。不過由於光圈大、景深短,就要注意到對焦的要求更準確一點。 有的朋友認為拍攝現實的題材,就是看見什麼就拍攝什麼。他們把現實題材看成是「純客觀的反映」,沒有進一步去研究這個純客觀反映所產生的效果。 這種看法還是比較片面的,拍攝現實題材作品,最要是反映一個問題,這樣的作品成功與否,不在於攝影技術,而在於它的表現力。
第二十五課光源運用的要點◆要拍攝得良好照片,必須要曝光準確,如曝光過度或不足,都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過度的底片是一片漆黑的(厚底)。不足的底片則過度透明(薄底)。 ◆所謂採光,是指按照自己的意思,自由地調節,運用光源。在室內可用閃光燈較方便,在太陽光下,必須分析陽光的性質。 ◆室外日光攝影,有烈日、陰、青、季節與氣候、早、午、晚及正光與逆光的區分。 ◆正面光是初學者最常用的採光方法,可惜效果扁平,缺乏立體感,如拍人像,會感到光線刺眼不舒服,只適合拍紀錄性的照片。 ◆在烈日下,拍攝正光照片,如果在夏天中午,可以用16光圈1/250秒,如果在冬天,在同樣的時間、環境下,使用上述光圈和速度,必然曝光不足,尤其早晚或日落後差距更大。 ◆攝影的環境和拍攝對象對曝光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如烈日下沙灘、雪景、白色牆壁…等。 ◆順光是指陽光以45度角從上而下正面照射被攝體。能產生投影和深度。 ◆攝影時,攝影機的角度十分重要,在同一個地點拍攝,往往由於持機者角度不同,照片的構圖便完全不一樣。 ◆側光是指光線從被攝者一側(左或右)照射而來,使被攝體產生明顯的投影和光差。能表現立體感,適宜拍攝圓臉孔和肥胖的人像攝影。 ◆利用側光,要注意側度的大小。側度大,拍出照片來的效果是光位小,暗位大。側度小,其效果則相反。 ◆利用側光,如沒有補光設備,光圈應該暗部也有小量的光度,以免只見光的線條,而暗位黑漆一片。 ◆半逆光是指光線從被攝體的斜後方照射而來。如使用深色的背景,其效果更佳,由於臉孔處於暗位,必須補光。 ◆逆光照片的優點是光暗差彆強烈,有氣氛。曝光時間和光圈要注意陰暗位置。如僅光亮處作為標準,陰暗部位毫無光彩,一片漆黑。應加以補光,用大一點光圈,測光時明亮及陰暗處都要測。 ◆間接陽光(散光)可分室外和室內間接陽光。如太陽被雲層遮蓋,或天陰的室外光源。優點是光和暗之間反差較少,陽光柔和。有人較喜歡拍人像使用此光源,表情自然。 ◆分辨光源的方法,只要用手指放置在掌心,便會發現手指陰影的位置。 ◆利用頂光(陽光從被攝者的頭頂上向下照射)拍攝人像較不妥,但適宜拍攝岩石之類,能顯示岩層及紋理。 ◆補助光的作用,是補助光源的不足。它的目的,就是使照片獲得一點明亮度。可使用補光板或閃光燈。 ◆室內間接陽光亮度是比較微弱,亮與暗位置的反差較強,所以很容易曝光不足。如拍攝一位面對窗戶的人像,正面曝光充足,但面頰兩邊很辦弱,應補光。 ◆利用燈光拍攝和陽光最大的區別,是陽光光線只分明暗,而不分遠近。燈光即與物體距離越近,光度越強;越遠越弱。 ◆由於光線的不同性質能夠改變主體的形狀。如在室內拍攝,利用間接陽光可以有不同的效果--正光主體清楚,側光則為投影,背光則為剪影。所以攝影者必須預計拍照的最佳時機。如在室外每天總有一個黃金時刻,夏季約在日落前一個半小時,冬季約在日落前四十五分鐘。 ◆要在平面的照片上表現景物的立體感,全靠光的陰影效果。 ◆逆光下時拍攝人像,就應以所拍攝部位為測游標准為原則。 ◆逆光拍照,要防止陽光照射在鏡頭上,否則會造成強照的光暈,所以應加上遮光罩。 ◆背光能使風景產生深度和豐富的層次。 ◆光線的改變有三種方式:強度、色彩、方向。如當太陽低到相當近水平線時,可以用來當作側光、正面光或背光,只要改變拍攝的角度即可。
第二十六課 測光及曝光漫談(一) 今天我們來談談先前提到的測光,所謂「測光」是指測量被攝的景物經由反射或自行發光投射到相機的光量,以作為相機及底片曝光值的參考。而「曝光」則是指景物透過鏡頭感應到底片所引起的化學變化,而其進入的總光線總量稱為曝光量或曝光值。所以測光及曝光是不一樣的,但沒有測光就無法有正確的曝光。如果曝光量不足照片會失去暗部的層次感,如果曝光過度則又看不到亮部的層次,這樣的底片如果硬要在放相時調整回來時,則會犧牲色彩的飽合度。 目前的自動相機幾乎都有自動測光及曝光的功能,加上目前負片的曝光寬容度較大,故在大部份的情況下都可以得到正確的曝光,但如果創作者要有特殊的考量或拍攝的景物及現場光線非一般常態時,完全依靠相機本身的自動曝光功能則往往無法達到拍攝者的要求。所以追求完美藝術創作的攝影家無一不重視測光及曝光的技巧。 測光的方法及曝光值的計算往往是攝影初學者最疑惑的地方,我們皆知道從觀景窗觀查時,如果亮色或白色的區域較多時,便須做加格的曝光補償;反之如果暗或黑色的部份較多時,便要做減格的曝光補償。但這種測光法只是憑經驗法則粗略的估算,並不一定會完全精確。 然而什麼才是精確的曝光呢?只要當照片洗出來的效果和拍攝者想像的一致,便是精確的曝光,致於這張和拍攝者期待完全一致的照片到底美不美則是另一個話題。這也就是說曝光值沒有一定的標準,拍得亮一點有人會喜歡,拍得暗一點也有人認為這樣很有味道。基本上拍攝者想讓照片以何種格調(較亮或較暗或強調照片中某一部份的色彩)來表達照片的意涵才是曝光是否正確的關鍵。 一般的生活照,只要把人物的臉部顏色正確的顯現出來便可以說是一張曝光正確的照片,所以照相館在洗相片時大都是以人的臉部來做為調整顏色及亮度的依據,負片因底片曝光寬容度高,作品又須要再一次放相洗相的過程,而可以再做一次的曝光修正,故較容易有曝光滿意的作品。 而攝影家在創作作品時,為求較高的色彩飽和度或影像品質,往往喜歡使用幻燈片來拍攝,但幻燈片因沖片後便直接產生作品,無法事後調整,再加上寬容度低,所以在拍幻燈片時對曝光的要求尤其嚴格。故如果想在測光上下功夫,練習測光技巧時,使用幻燈片來拍攝會讓自己更快更容易精確掌握曝光的技巧。
第二十七課 測光及曝光漫談(二) 測光時要靠測光表,測光表可以測量相機在指定光圈及快門速度下對某一指定區域的入射光量,或是由入射光量反算回去計算可以使用的快門及光圈組合。而這種計算的基準,則是以讓感應到底片上經沖洗後所產生的影像其色調是具有18%的光線反射率時的入光量為標準,這樣的曝光條件我們稱為標準曝光值。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參考圖一:NIKON相機 F5及F100的五點對焦觀景窗五個紅色點為對焦及點測光區,使用時可任意選擇其一黃色圓形區內為重點測光區整個白色的區域(即全部觀景窗)為全面測光區 怎樣的顏色才是反射率18 %的顏色呢?通常青翠的樹葉及草皮其反射率皆很接近18%,如果要最精確的話,市面上可以買到一種灰卡,白天時在我們看到它的顏色便是標準的反射率18%的顏色。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完全依賴相機的自動曝光功能時,拍出來的相片其整體頻色灰度或反射率便會接近灰卡的灰度或反射率。許多攝影同好會把他隨時帶在身上,白天使用時只要將灰卡放在主題前面對已拍攝方向,然後讓相機或曝光表的測光區(視相機測光表的功能,其測光區域及方法而有大小,點測光取樣範圍最小可精確測量小區域的曝光值;重點測光次之;矩陣測光或全面測光取樣範圍最大,為整個觀景窗,而其曝光值又會經過計算機複雜的運算及判斷。參考圖一)皆涵蓋在灰卡範圍內,則所得到的曝光值,便是標準的曝光值。萬一灰卡無法涵蓋整個測光區時或沒有帶灰卡時,則可以以其它接近灰卡顏色的景物來測光。如先前所提到的樹葉或草皮,完全沒有雲的藍天,陰影下的深色柏油路都是接近反射率18%的顏色。 萬一又沒有上述的東西怎麼辦?那就憑經驗以其它非18%反射率的東西來測光,然後再以加減曝光格數來調整回標準的曝光量。例如拍少女人像時可對著少女的白晰皮膚亮部測光,所得的曝光值要再加一格或一格半的曝光補償。拍黑人特寫對著黑人的皮膚測光則要減一格半至兩格。當主題是天上的白雲時,要把天上的白雲層次拍出來則要對著白雲亮部測光再加二格。致於曝光補償的正確量完全要憑個人經驗,無法以數字來精確規範。所以許多攝影前輩會一再告訴我們,學好攝影最好的方法是多拍。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參考圖二:白天時看到的灰卡顏色 依筆者經驗,對著一個淺色系顏色(如白色﹑黃色﹑粉紅色)測光以標準曝光值再加四格,便會成為接近白色而顯不出層次,同樣深色系(如藍色﹑黑色﹑咖啡色)以減四格拍攝便會成為黑色而幾乎看不到層次,也就是說物體要在底片顯出有層次的圖像便須要在標準曝光的上下四格之間,而加五格以上的亮色或是減五格以上的深色,都會成為己經幾乎完全分不出層次的白色或黑色。影友可充份掌握此原則,再利用點測光的小區域測光對著觀景窗中的重要部位測光後,便可大略預知拍攝後的成像效果。第二十八課 測光及曝光漫談(三) 前文【測光及曝光漫談(二)】曾提到當曝光量增加或減少四格或五格以上時幾乎所有顏色皆會在底片上顯影成看不出層次的白色或黑色,當然我們不會希望把所有的顏色皆拍成白色的或黑色的。但最好我們能將黑白紅藍黃綠六種常見的顏色每一格(色階)的色調牢記在心裡,則未來只要你善用測光技巧,則在色彩的控制上雖不能隨心所欲,卻可先對拍出的效果先瞭然於心。此外我們當我們使用彩色負片要洗成相紙時,除了底片的顯影特性外還要考慮到的相紙的顯影特性。彩色負片達到最亮及最暗效果的最低受光量比約為150:1,大約是9到10格。這也是為什麼依標準測光(取最亮及最暗的中間色階)加減5格會達到全白或全黑的原因。然而一般相紙顯影時達到最亮及最暗效果的最低受光量比則約為40:1,可分出層次的最亮及最暗大約是差6至7格,也就是說當洗成相紙時,一般底片上會有三格左右的層次會洗不出來;也可以說受光量差達到6至7格時,便可讓相紙上的顯影由最白達到最黑,而這消失的三格層次並非真的完全消失,而應該說是放相時如要顯出亮部的層次時,便要犧牲暗部的層次,要顯出暗部的層次時便要犧牲亮部的層次,而這中間的彈性可有三格之多,筆者憶測這或許就是我們所謂負片的寬容度較大的原因吧!(以上說法如有錯誤,有請諸位專家前輩不吝指正) 談談幾個較常用到的實際運用吧!1)剪影:大部份的剪影主體都是黑色的,背景則為白色或單一淺色系顏色。要把主體拍成沒有層次的黑色,只要對著主體測光再減三至五格即可達成主體全黑的效果,但背景也可能因為減少了三至五格的曝光量而曝光不足。故拍剪影是要有條件的,也就是說背景的亮度要比主體高出很多,如果要拍成完完全全一黑一白的剪影照片,則兩者可能要相差六至七格才足夠。2)夕陽:下午五點以後,太陽明明是橙色的,但拍回來時太陽往往變成白色的,這是因為太陽的發光量遠大於天空及雲彩的關係,人類的眼睛寬容度遠遠大於底片,故遠比底片更能適應光差很大的環境。下次拍攝時,請直接對著太陽及太陽旁邊發亮的雲彩測光(當然陽光很強時,亮度一定相差很大,此時就別測了,傷了眼睛恕不負責),當兩者的亮度愈接近時,拍出來的效果愈好。如果彩霞滿天,可以對著彩霞的接近灰卡色階的部份測光直接拍攝。為安全起見拍這種照片,最好請用包圍曝光,多拍幾張。還有,拍黃昏的夕陽及彩霞時,地面的景物通常會曝不足,必須利用適當的黑紙卡遮檔技巧或使用漸層ND濾鏡減少天空的曝光量,來讓天空及地面的景物曝光量能盡量接近。3)人像:當模特兒的皮膚不是很好時,例如毛細孔粗糙,如果用正確的曝光拍攝,反而會把粗糙的毛細孔或疤痕表露無遺,此時除了原來對白晰皮膚的一格到一格半的曝光補償外,可以再加兩格甚至三格,讓皮膚的亮部(即非陰影的部份)曝光過度兩格以上,毛細孔或疤痕便會因底片失去層次而消失,洗出來的照片皮膚便變漂亮了。這也是婚紗攝影常用的技巧,但通常只用於負片。4)複雜的光源背景:如果主題主體不大,而背景的光源卻很複雜或有強光時,往往會擾亂相機全面測光的正確判斷,此時使用點測光對主體或主體附近的接近18%反射率的顏色測光,才容易拍出正確曝光的照片。5)拍出高反差的光影作品:當有陽光直射某景物時,該景物的受光面(亮部)及背光面亮度差距極大,往往高達五﹑六格以上(相差七格時便可以洗出純黑及純白影像的相片),此時便是拍光影作品的好時機。以受光面的亮部測光,視受光面主體顏色及希望顯像的亮度可做加二至三格或適度的曝光補償,那麼亮部不會太亮而失去層次及色彩飽和度,暗部則可能或幾近全黑,如此只要構圖及題材的配合,便極可能拍出高反差的光影好作品。反之若要顯出暗部層次,以暗部測光亦可。若不以受光面的亮部測光改以全面的距陣測光,則相機測光表會自動考慮到較大面積或較中央區域影像層次的呈現,而可能造成亮部過亮或暗部過暗或兩者皆有的結果。 測光的法很多,有經驗的攝影老手自己在不同的場合都有一套自己習慣的測游標准及方法,而每一種方法只要是使用得當都可以達正確的曝光,並不是那一種場合非要用那一種測光方式不可。 最後,還是一句老話:『多拍才會有好作品』,畢竟別人的經驗對自己而言只是理論而已,理論沒有經過自己親自印證,是不會轉化為功力的。
第二十九課 決定性瞬間和當機立斷 〞決定性瞬間〝是法國紀實攝影大師布勒松的攝影理念物語,由於它獨對一幅的理論和令人折服的實踐,使〝決定性瞬間〞觀點風靡世界影壇,對個種風格的攝影流派都產生了極大的衝激和影響。確實,抓取〝決定行瞬間〞的人像照片生動、感人、美妙,充分體現了攝影快捷和真實的特性,由於抓住了人物神態和事件的高潮,把最美妙的一瞬攝取了下來,所以往往也最具有表現力,並且也最能打動人心。當然,唯美派、現代派等攝影流派同樣以其感人的作品讓人嘆為觀止,他們和布勒松所側重的方面不一樣,誰也不可代替誰。但"決定性瞬間"在選擇攝影的特長這一點上,對其他流派都有很大的選擇和借鑒。所謂"決定性瞬間",其實就是在千變萬化的人的活動中抓住快門機會,獲得情感高潮或動態高峰。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一表情的瞬間(賴楠忠 攝) 圖二動態的瞬間(滕學紀 攝) 圖三動態的瞬間(賴淑貞 攝)由於這種瞬間是稍縱即逝的,所以要捕捉到這一精彩的動態和表情瞬間,必須眼疾手快,當機立斷。這就要求攝影者有銳利的眼光,敏捷的動作,嫻熟的技術,以及對社會和對人類的深刻認識。這樣才有可能及時按下快門,創造出讓人驚心動魄的作品來。布勒松的作品中所蘊含的生命和智能的光彩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快門的機會是無限的攝影和繪畫雖然同為平面造型藝術,但繪畫的隨意性決定了它可以全憑主觀來修改、增刪和創造。攝影則不然,它是面對瞬息萬變的大千世界和風雲人生作最忠實的記錄。歷史和人物就在按下快門的一瞬間凝固了。以某種意義上說,如果拍攝時不能眼明手快地捕捉住〝決定性瞬間〞,那麼這一事件和人物的快門機會很可能就一去不復返了。有些人以為快門機會只是與突發性新聞或體育競技等題材方面有關,其實在拍攝據有生命和情感的人像照片時也絕對需要快門機會。 但是快門機會對一個人物或一個事件來說並非只有一次,以一定程度上看,快門的機會是無限的。因為即使面對同一人物,不同作者的感受不同,表現意圖不同,選取的〝決定性瞬間〞也不盡相同。快門的機會離不開個人的主觀感受和表現意圖,如果快門機會和表現意圖不相符合,那就毫無價值。〝一百個讀者眼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同樣,一百個攝影者眼中也有一百個快門機會。抓住〝決定性瞬間〞的技巧 捕捉〝決定行瞬間〞需要長期艱苦的實踐,但並非無規律可循。一般來說,可歸納成以下幾種方法。1. 預測 對即將出現的人物的行為或表情加以判斷和預測。然後根據預測調準光圈和速度,並將鏡頭對 准被攝對象,以〝守株待兔〞。 2. 連續地拍攝 每按一次快門都成為"決定性瞬間"是做不到的。事實上成功的機會極少。因此,為了不致於將 雖然只有百分之一秒時間卻可能是〝決定性〞的瞬間漏掉,連續地拍攝不失為一種提高命中率 的好方法。事後,可以這些連續攝下的照片中挑選出符合要求的那一張。3. 利用景深 對於拍攝轉瞬即逝的動態、表情和情感來說,對焦是影響速度的障礙。也許當你精確地對好焦距,高潮早以過去,符合意圖的快門機會已不存在了。為使感覺和快門儘可能同步,還用景深是個極好的方法。在你估計的人物出現高潮的範圍內,讓人物及周圍景物全部清晰。一次對焦,靜候快門機會。這種方法是被攝影師廣泛應用的。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第三十課 人像攝影~觀察與判斷 當我們看到那些光彩照人的人像攝影時,常常為它的魅力所傾倒。但很多青年朋友即使模仿這些優秀作品而拍出的人像照片,也未必能得到同樣的效果,甚至非常失敗。原因何在呢?除了不具備這些佳作拍攝時的客觀條件外,主要還是缺少攝影的眼力。青年朋友常常對很多干擾和破壞畫面美感的因素視而不見,同樣對形成一幅漂亮的人像照片的根本因素也沒有發現。及時、準確地發現、判斷鏡頭前能夠形成好照片的各種因素的能力,就是攝影的眼力。這種眼力是需要長期訓練的。攝影作為一種獨力的視覺藝術樣式和繪畫等藝術樣式固然有共通的地方,但也有自己特有的審美標準和藝術特徵,有它形成攝影美的要素。訓練眼力的目的,就是要使我們在拿起相機的同時,立即感覺和判斷出這幅人像照片能否成功,或哪些是表現人物需要的,哪些是表現人物所不需要的。那麼,形成富有魅力的人像照片的要素是什麼呢?我們應該如何訓練自己的眼力呢?1、人像攝影得有〝情〞。好的人像照片,無論是好萊塢的青春影星,還是烏干達骨瘦如柴的兒童,或是阿拉斯加冰雪中的莽漢,都讓人們的心靈震憾,是什麼打動了你呢?根本就在於這些攝影照片挖掘了你的一份〝人性〞情感。使你對人像產生了感情。因此我們的人像必須是活生生的、真實的。這樣才能感染人,打動人〔圖一〕,拍攝人像,我們一定要把對象內在的或外在的那份美充分挖掘出來,把人物的情感全部調動起來。我們常常碰到這種情況,人物很美,很生動,可當照相機對準他時,這一切光彩都沒有了,肌肉表情緊張,手足無措。這時我們應該輕鬆地和他交談,和他一起走過一個忘我的生活場景,使他情緒放鬆,忘了是在拍照,只有當你按快門的時候是受感動了的,拍出的照片才有了感動他人的基礎。很多失敗的照片都在於畫面表情,姿勢呆板,毫無情趣。這其實不是真實的他,而是一個對著鏡頭作假的他。同樣,搔首弄姿,忸怩作態的〝生動〞也是打動不了人心的,因為那是虛假的,至少在審美上這樣的照片格調不高。當然,如果我們把這種〝情〞在賦予一種精神上的美,一種催動人心的力量,那麼,這樣的照片就是具有深度和力度的佳作了。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一 抓住表情的瞬間(陳安新 攝)2、魅力的傳達得力於形式。取景、構圖、用光和製作等手段,其實都是為了獲取一個表達自己感覺的好的形式。以一定意義上說,形式即內容,照片的每一個線條,每一塊色彩,無不都是情敢的表述;我們選定的攝影位置、攝影角度、攝影距離都帶著自身的感覺;採用何種構圖,更表達了我們對人物的刻畫和意境的追求;至於用光等技術手段則更等同於畫家筆下的描繪和情敢抒發了。但青年朋友須切記的是這種形式是充分展現攝影魅力和發揮攝影特性的攝影形式(圖二)。3、好的形式必然簡潔。簡潔是情敢表達和形式處理的前提。即使是美好的情感,如果淹沒在相互攪和和衝撞的不同感覺之中,就無以表述。雜亂無章當然也就談不上形式感了。一幅好的人像攝影作品力求做到中心突出,攝影語言明晰,主次分明,以達到簡潔明快的藝術效果。第三十一課 活用長焦鏡 拍攝任何的體育照片,大部份得要用長焦距鏡頭,因此,長焦距鏡頭是體育拍攝者喜愛的器材,亦是手中犀利的武器。 在市面上,長焦距鏡頭也分為兩類,折射式鏡頭比較普通,而其餘都是反射式鏡頭,最常見的反射式鏡頭焦距均在500毫米左右。 反射式鏡頭的結構基本上是由二片反射鏡和一片折射透鏡,其中都是面朝後的反射鏡,光線通過前面的透鏡,經後面較大的反射鏡反射,彙集到面朝後的反射鏡上,然後,使影像的焦點落在膠片平面上。採用向後和向前反射光鏡的結構,可使這種鏡頭比折射透鏡的鏡頭,鏡頭要短得很多。然而這種鏡頭亦有缺點存在,一是反射式鏡頭只有一個固定的光圈,減少了在創造性調焦方面的靈活性,特別是晚間和室內拍攝,當被攝體在焦點之外時,反射式鏡頭所引起的作用也不一樣,對於折射的長焦距鏡頭來說,清晰的被攝體是由光點形成的,當被攝體處於焦點之外時,這些光點就變成了光斑,但由於構造不同,反射式鏡頭將這些虛的高光點變成了模糊的光環。因此,絕少的體育拍攝者喜用這種鏡頭去拍攝體育照片的。 根據以往拍攝的經驗,手持相機拍攝時,想避免相機震動的最低快門速度應為1/鏡頭焦距(毫米),要想取得最高的快門速度,鏡頭必須具備儘可能大的光圈。手持不是支撐相機的唯一方法,就長焦距鏡頭而言,這可能是最難以令人滿意的。將鏡頭放在三腳架上,可能會限制拍攝者快速追隨攝動體和在拍攝中移動位置,但能夠確保穩定,而獨腳架既可以確保穩定從而拍出清晰的影像,又可以使拍攝者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它是拍攝體育照片者常用的器材。 長焦距鏡頭最適合將被攝主體從背景中分離出來,或者把遠處的被攝體拉近,由於它的視場使人感到自然,它可以對被攝體緊湊取景,而且它還能以完全與眾不同的方式來突出被攝主體。看起來長焦距鏡頭可以使遠處的被攝體集中,或壓縮他們之間的透視比例,與其說是焦距,不如說是拍攝距離能夠影響透視,使拍出的照片因為能夠集中表現遠處的物體而突出這種效果。 長焦距鏡頭在單鏡頭反光相機世界裡能夠大行其道,原因大概就是它能將你與動體的距離拉近。第三十二課 幾個拍照時常用到的技巧1(重複曝光及脫焦的運用) 想把景物拍得如夢似幻嗎?除了大家所知道的使用柔焦鏡外,還有一個方法那就是運用脫焦及重複曝光。 「脫焦」就是故意讓主題不在對焦點上,也就是故意讓主題模糊的意思。自動對焦的相機在找不到焦點時會無法按下快門,所以此時最好改成手動對焦。重複曝光是一張底片曝光兩次,因此相機也必須有重複曝光的功能才能使用今天所講的技巧。 簡單的說,如果一個景物先拍一張模糊的,然後用同一張底片在同樣的角度再拍一張清楚的,兩個影像疊在一起的效果會如何呢?相信很有想像力的您可以大約地猜出來吧!答案是主題景物周圍散發著相同色彩的暈光。讓主題影像顯得有點清楚又不太清楚。以這種方法來拍風景、人像、花草都會讓人有羅曼蒂克的感覺。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運用重複曝光及脫焦的技法可以將景物拍得如夢似幻〔先減二格脫焦,然後正常曝光及對焦重複曝光再拍一次〕 現在有兩個問題您要考量: 1. 脫焦的部份要模糊到什麼程序。在作好構圖後,通 常我會把光圈調到最大,把焦距調到最近,這樣是 影像最模糊的時候,然後再慢慢改變焦距到我希望 的模糊程度為止。 2. 決定兩次曝光的個別曝光量。如果使用負片,通 常清晰的那張我是用標準的曝光值,而脫焦的那張 我會減一格至兩格。也就是模糊的影像的曝光量不可大過清晰的影像。至於相差多少則是見人見志。 運用重複曝光及脫焦的技法可以將景物拍得如夢似幻〔先減二格脫焦,然後正常曝光及對焦重複曝光再拍一次〕 方法告訴您了,現在輪到您來作功課了,為了確保拍攝的角度是一樣的,請記得使用三腳架。拍攝前先記得設定重複曝光,拍攝後記得要過片。 重複曝光是暗房以外最容易發揮創意的攝影技巧,建議影友有空時多加善用。有朝一日必有大作出現。第三十三課 幾個拍照時常用到的技巧2(閃光燈的使用) 閃光燈可能是一般人拍照時除了相機本身外最常用到的設備,大家都知道它的功用是補光,但知道何時要用它及如何用它的人可能不多。 一般人總認為閃光燈是晚上在用的,白天因光線足夠用不到,這個觀念是不正確的。筆者的看方法是晚上用閃光燈的機會很多,但不一定全部要用閃光燈。而白天如果善用閃光燈補光,其效果通常會比晚上用閃光燈補光的效果為佳。 閃光燈的種類很多,功能多的閃光燈用起來較為靈活方便,例如有TTL模式的閃光燈,如果搭配支持TTL閃燈功能的相機,則幾乎根本不須考慮出光量的問題,因一旦底片曝光量足夠時,相機會發出訊號讓閃光燈立即切斷電源,因此在有效的距離範圍內幾乎都可到正確曝光。手動(M)模式則要自己根據閃光燈的使用的出光量及被攝體的距離來計算相機要使用的光量,或反向計算閃光燈的出光量。使用自動模式(A)的閃光燈本身有一光感應器可以約略算出主體的曝光量而適時切斷閃光燈的電源,使得底片得到正確的曝光。筆者先在此聲明,本文是假設您對您的閃光燈功能及運用已有相當程度的了解,如果看了不甚了解,請多包涵。 先撇開生硬的技術資料不談,現在來談談幾個閃光燈的應用場合及應用的方法:1. 大白天在海邊或野外拍照時,您可能會有這樣的經驗:拍出來的照片風景很美,但人的臉卻很暗,或者人的曝光很正確但天空或海洋卻變成接近白色的淺藍而不是原來亮漂的綻藍色。這時如果以背影測光,再以閃光燈對人補光,便可以拍出臉蛋漂亮,背景也很美的照片哦!對了,如果搭配上一篇所介紹的偏光鏡,效果會更棒呢!下次帶女朋友出遊時別千萬忘了這一招。 2. 天色漸暗,嫣紅的夕陽及雲彩映在沙灘上很是漂亮,要把女朋友踩在夕陽里的妙曼身影拍下來,如果不想把女朋友拍成一個黑色的身影,那麼使用閃光燈強迫閃光,曝光條件不變(建議使用slow或夜間拍攝模式,光圈先決),那麼拍出來的照片絕對不會看不出來是誰踩在夕陽里。如果當時快門的速度低於1/60秒,建議使用三腳架。 3. 在室內拍照,如果閃光燈是使用 A或TTL模式時,要注意背景(牆壁)的顏色,如果是白色或淡色系,那麼便必須做曝光補償,否則不要讓主體(人)距離牆壁太近亦可。因白色的牆壁反光較強會使得相機或閃光燈誤判而造成主體的曝光不足。 4. 用閃光燈直接拍人像,人的臉部較容易生硬沒有立體感,有幾個方法可以減少這種不良影響。 1) 如在室內可使用跳燈,也就是將閃光燈打向上方或左右方的牆壁上再反射到主體。室外可用戶光板,但要注意閃光燈的最大出光量是否足夠。使主體得到正確的曝光。 2) 在閃光燈前加一柔光罩,產生擴散光,降低光線的生硬感,可用描圖紙或衛生紙。 3) 使用閃光燈延長線用側面光照射主體,不要從正面照射主體。 4) 閃光燈距離主體愈遠,愈不易有生硬感,效果愈好。但要注意閃光燈的有效距離。 5. 有時候拍人像時,想要拍出摸特兒的發光。那麼便須要逆光拍攝。如果在室外,選個較暗的背影,讓陽光從模特兒背面或側背面照射過來,便可拍攝到逆光。此時模特兒因為背光所以臉部較暗可用閃光燈或反光板補光。如果在室內要拍出有逆光的照片,只要模特兒背部有強光直射其發部也可以製造出一絲絲漂亮的發光,市面上有一種無線使用光控的閃光燈正好可以利用(須先將該閃燈設定在slave模式),當模特兒前的相機閃光燈一亮的同時,放在模特兒後方的光控閃光燈激活也會閃光照在模特兒的頭髮上,由於這種閃光燈的價錢相當便宜(不超過1000元),用途很廣泛,筆者建議有心拍好照片者至少都買一個。 6. 筆者有一次晚上在香港尖沙咀幫同事拍照時,背景是對岸的維多利亞港,為了要盡量拉近對岸的夜景而使用80-200的長鏡頭,但遇到的問題是膠捲感光度只有100度,如果距離模特兒太近時,因景深淺背景完全模糊;把模特兒距離拉遠再縮小光圈,背景是清楚了,但因閃光燈出光量不足,模特兒的曝光量則明顯不足,所以當天只有敗興而歸。如果當時有一顆前一項所提到的光控閃光閃擺在模特兒前面補光,那麼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 利用閃光燈還可以拍出很多有趣的照片,也可以解決許多拍攝上的難題,然而應用之妙完全在於個人,有興趣的人不妨到書局買幾本攝影方面的書回來參考。 第三十四課 幾個拍照時常用到的技巧3(偏光鏡的使用) 除了主題對焦要准、曝光要正確、注意構圖及相機的穩定外,要在一些特殊的場合能拍出一些好照片,還要有一些小技巧。以後筆者將逐一地介紹,今天先介紹偏光鏡(PL鏡)的用法。偏光鏡是一片略呈暗灰色的濾鏡,裝上它後旋轉鏡片到某一固定的角度時,可以去除水面或玻璃上的反射光,也可以讓藍天更藍、白雲更白。故喜歡拍風景的好手,幾乎沒有不準備一片偏光鏡的。拍風景時偏光鏡常用在有藍天的天氣,它不僅可以讓藍天更藍、白雲更白,也可以使得花草樹木的顏色更加鮮艷。有時在艷陽天,樹葉會反射陽光使得一片翠綠中夾雜著許多白點,使得翠綠中夾著灰白,很不好看,此時偏光鏡也可以將這些白點消除,還青山綠葉本來的面目。 大部份的遊樂區池塘里都養了很多的顏色鮮艷的錦鯉魚。如果直接拍攝錦鯉魚,你會發現拍出來的照片大部份是水波的反射光,魚除非浮出水面,否則根本很難拍得清楚。這時如果加上偏光鏡旋轉鏡片到水面反光最少的角度再按下快門,你會發現水裡的魚比你在現場用肉眼看的還清晰,顏色還更鮮艷。 出國時看到玻璃櫥窗內的展示品漂亮得不得了,非常善歡但又買不起,沒關係用相機拍回家便可以天天欣賞又不花錢。那知回家一看照片,怪了怎麼街景也映在櫥窗的玻璃上了。下回記得要先裝上偏光鏡,移動拍攝角度並調整偏光鏡直到看不到玻璃上的反射光時再按快門。 必須注意的是,裝上偏光鏡後相機的進光量會減少一至兩格,如果相機不是TTL自動測光(通常135單眼自動相機都會有此功能),便要自行調整曝光值以加大光圈或增加曝光時間來增加曝光量。此外使用傻瓜相機時因觀景窗和鏡頭是不同的視點,即使鏡頭可裝上偏光鏡,使用時要先拆下來用眼睛觀測調好最佳的角度,再裝回鏡頭上,但偏光鏡旋轉的角度要和用眼睛觀測時的角度相同才會有效果,由於傻瓜相機並非TTL測光,所以也必須做曝光補償,否則拍出來的照片會曝光不足。可能因為太麻煩了,筆者很少看到使用傻瓜相機的人在使用偏光鏡的。 使用偏光鏡的最佳方位是被攝體和陽光行進的方向垂直時效果最好。如果被攝影剛好正面順光或逆光,則效果最差。 購買偏光鏡時最好帶著鏡頭去搭配測試才不會買到和鏡頭不同口徑的偏光鏡。如果要搭配廣角鏡頭時要注意偏光鏡裝上時以最廣角拍攝時是否會造成畫面四個角落有變暗的情形,如果有便要購買超薄形偏光鏡以避色暗角的產生。此外偏光鏡又分為線性(LPL)及環性(CPL)偏光鏡,一般而言以CPL鏡為佳。 下次記得裝上偏光鏡去拍藍天白雲的風景照看看,你會發現世界會很不一樣哦!
推薦閱讀:
※[非遺]天福號醬肘子製作技藝
※?【非遺國粹】湖筆製作技藝
※盆景製作技藝圖解(一)
※八十餘載歷史積澱,中國紅幫技藝驚艷世界
※帝室技藝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