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一直有意在全國推廣西學!
大造謠說康熙拒絕推廣西學,且理由是為了維護統治。但是人家康熙的西學老師們表示,大造謠簡直太口胡了!!!這分明是在顛倒是非黑白。
下面是法國的白晉老師,熱比雍老師,還有偉大的萊布尼茨轉述的閔明我老師的話。
法國傳教士即康熙的西學老師之一,白晉說:
皇帝(指:康熙皇帝)需要您(指:路易十四)的具有科學和藝術特長的臣民—耶穌會士,是為了讓他們同已在他宮廷中的耶穌會士一起,在他的宮殿里建立一所象您的皇家學院附屬學院那種類型的學院。皇帝這個崇高英明的設想,從他看了我們用滿文給他編寫的一些小冊子的論述後就已經孕育著了。他希望主要從這個盡善盡美的泉源獲取全部資料,把有關我們一切藝術和科學的論文譯成他們的文字,編寫其他著作,推廣到全國。
法國的傳教士即康熙的西學老師之一,熱比雍(張誠)說:
因為你們知道,先生們,中國皇帝對我們的科學酷愛有加,他甚至計劃讓我們把所有的科學書籍都譯成他們的語言文字,這不僅僅是為了他個人的學習(他已開始滿腔熱情地學習這些科學並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功)而且是為了向諸皇子講授這些科學,然後再將這些科學書籍在帝國內公開刊行,傳於子孫後代。①
他們請求巴黎科學院的先生們提出一些好的研究主題,或許可以在北京建立一座從屬於巴黎皇家科學院的第二座科學院②
——————————————————————
①耶穌會羅馬檔案館,日本―中國之部1的,fl75。②耶穌會羅馬檔案館,日本―中國之部1的,fl75。
萊布尼茨轉述的閔明我老師的話
事實是,康熙皇帝主持編纂的《古今圖書集成》當中,就收錄了大量的有關西方科學技術的書籍。並且這些書籍在民間廣泛的刊刻。廣泛的流傳。你夢遊的時候看見康熙皇帝限制漢族知識份子學習西方科技了??呵呵。
以下截圖,摘自《17---18世紀西方科學技術對中國建築的影響——從「古今圖書集成」與「四庫全書」加以考證》,載《故宮博物院院刊》,2011年03期:
至於有人說康熙皇帝束縛漢人的思想,你就更是信口開河了!!事實是,以「反對清朝」甚至「反對滿族」為內容的書籍,在清朝康熙年間,竟然多次合法出版,作者卻不用受到追究。並且,康熙年間的思想界、學術界,都相當活躍。康熙年間的文人,也沒有什麼顧忌。除了康熙皇帝統治期間以外,中國古代史上能有幾個言論環境如此寬鬆的時代?難道這叫「束縛漢人的思想」?嗯?
以下截圖,摘自 郭成康《清朝文字獄》:
以下截圖,摘自《康熙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
清朝以前的幾個朝代,文化發展方向很少突破儒釋道的範疇,然而,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卻實現了中國傳統學術的多元化!!可以反駁有些人所說的「清朝皇帝扭曲的推崇儒學」之說。
以下截圖,節選自 《近代的初曙,18世紀中國觀念變遷與社會發展》一書 (高翔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
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 對於西洋的東西認為是奇技淫巧 ,這事兒光靠一個皇帝是難以推廣的。
康熙確沒有打擊西學的推廣發展,也在多方面有應用西學!如治天花的牛豆,征葛爾丹時應用大量西洋火炮等!
恭親王在搞洋務運動時就說過早在先祖康熙時就已經有引入西學和西洋技術,洋務運動不過是繼續發揚先祖康熙的政策!
康熙根本不可能向當時的中國,傳播西方科技、數學,因為當時主導中國的文人士大夫,根本不屑於也不願意去學這些東西,四書五經詩詞文章才是正道,算求可以全都是奇技淫巧,是沒出息的人才去學的。一直到清末,清朝政府為了培養翻譯、算學人才,開辦同文館,學習算求、外語,就這,文人士大夫們還滿朝反對,一個個跟死了親爹一樣,甚至拿亡國來要挾要求停辦,那康熙年間就更不用提了。
康熙為了學習解剖,還要偷偷向宮裡運屍體,然後進行絕對保密,才能跟著洋教士一起進行解剖,就這,還埋怨康熙不對外傳播西方科技,恐怕,真的傳播了,康熙就是第二個王莽了。中國的腐儒,主導社會,壓制一切,拒絕一切科學和技術,拒絕一切變革和改良,天天皓首窮經,子曰詩云,那才是人家的精神支柱,西學是什麼玩意,番邦蠻夷的奇技淫巧,也敢拿來我大天潮已經傳播,簡直是大逆不道。
單單看看洋務運動,僅僅購買西洋槍炮,學習外語算求,派遣留學生出洋,看看,就在社會上掀起了多大的反對浪潮,腐儒們一個個蠱惑無知愚民,抵制洋務,驅殺教士,製造一起又一起的流血事件,來抵制西化。甚至組建一個水師來拱衛國門,翁大漢奸還蠱惑一幫腐儒,群起而攻之,從頭反到尾,剋扣軍費,辱罵將士,掣肘邊疆戰事,不為別的,就是為了繼續子曰詩云,之乎者也。就這種腐儒當道,冥頑不靈的變態社會,早就陷入了停滯,康熙別說推廣西學,就是自己學習西學,都要冒很大的風險。
在康熙之前順治就積極學習西學。所以推想一下,如果清朝不入關,在順治和康熙期間,清朝沒有儒家思想的阻力,可能會實行西化,比較早的走上現代化道理。
附件:以下轉自《康熙龍瓷吧》,輔以佐證:
明末清初,西學東進。康熙帝天賦極高,博聞強記。康熙二十二年「平定三藩」之後,國勢興盛,天下太平。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西洋近代的天文、曆法、數學、物理、醫學、地理、建築、音樂、繪畫等都在此時傳入中國,西方傳教士利用科學為媒介傳教中國,對中國學術界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聖祖酷嗜西學,曾屢諭臣子各處查訪西洋人,將有特殊技藝的傳教士召進京城為宮廷效力。歐洲各國的工藝美術品隨外國使臣的頻繁來華和西方傳教士的攜帶湧入國門;銅胎琺琅與望遠鏡、鐘錶、洋布、油畫、珊瑚、鼻煙等大量進貢宮廷,於諸多外來的奇異洋貨中,華美典雅的歐洲琺琅首先被皇帝看中,當時康熙帝的一個兒子曾對法國神父說:「父王非常欣賞這一獨特的工藝品,而在我國根本不知道是如何製造的」(劉蘭華 張柏著《清代陶瓷》)。據檔案記載:法國傳教士洪若望在抵達寧波港的一個月後,於康熙二十六年八月二十五日寫信回國,要求後來的傳教士攜帶一些畫琺琅及琺琅物品,作為贈送官員的禮物。並堅持要「小件珍玩」。當時居住北京的義大利神父馬國賢自暢春園寫信給本國教皇彙報說:「皇上變得醉心於我們歐洲的琺琅畫,盡各種可能將其介紹進宮中御廠,由於從歐洲帶回了瓷器上繪畫所用的色料及數件大件琺琅器,使他們相信可以做出某些物品來」(《故宮文獻特刊第七輯》633—634頁)。顯然,歐洲琺琅器所表現出來絢麗華美貴族風格,十分適合皇室豪華富貴的裝飾需求,瓷胎畫琺琅比明末清初流行的鬥彩、五彩瓷器更加令人賞心悅目。康熙皇帝對此的喜愛達到了醉心的程度,開始命令在宮中效力的外國傳教士馬國賢和郎士寧試著製作,而這兩位神父,為了逃避艱辛的勞作,在背地裡搞了一點小動作,馬國賢在寫給本國教會的信中談到:「我們從早到晚和一些墮落的人呆在一起,於是借口我們不曾學會這種工藝,而且也下決心絕不想知道這些技法,我們畫得糟透了,皇帝看過後便說:『夠了』,因此我們發現我們已經由藝奴的狀況中解脫出來」。兩位西方傳教士慶幸自己的真實才藝沒有被皇上發現,郎世寧是義大利著名的畫家,在畫院中供職,繪畫水平十分精湛,只是怕「被淪為畫琺琅的藝奴」,才故意畫的很糟。縱然初遇挫折,聖祖仍然沒有放棄燒制琺琅彩的願望,為了便於彩料的研製,他下令更改了三百年來御用瓷畫彩統一由景德鎮完成的慣例,將琺琅彩的燒造專門劃歸到內務府造辦處的琺琅作燒造。康熙二十七年正式開始研製瓷胎畫琺琅,此後反覆實踐,不斷試燒,並把琺琅作由紫禁城內啟祥宮移至內廷深處的養心殿西側,便於皇上的巡視和督察。康熙二十九年為加強琺琅作的管理增加筆帖式一人,以後多次增加技術和管理人員,神秘的絕窯工藝就是在這個時期孕育而成的;康熙五十九年,聖祖在接待羅馬教皇克來孟使者嘉祿時,向他展示了造辦處自己製造的數件琺琅彩瓷器,並未展示那套絕窯瓷器,由此看來,清宮琺琅彩和絕窯瓷器的淵源及珍貴程度,它們燒製成功的時間最遲不會晚於康熙五十九年(1720)。琺琅彩和絕窯工藝從試燒到成功經歷了三十幾年的艱辛歷程,康熙晚期步入了完美的成熟時期。
為了提高琺琅彩的繪畫水平,學有專長的歐洲傳教士被皇室召進造辦處任職,康熙四十六年五月,清聖祖差遣戶部員外朗巴哈喇,養心殿監造筆帖式佛保辦理西洋人事物,前往廣東傳諭督撫:「見有新到西洋人,若無學問,只傳教者,若西洋人內有技藝巧思,或內外科大夫者,急速著督撫差家人送來」。康熙五十七年(1711)江西巡撫郎廷極的奏摺中寫到:「奉養心殿傳諭,將西洋人傳聖譯送京,交與養心殿」。當時來華的傳教士有法國傳教士王致誠、蔣友仁、義大利畫家郎士寧等。學有專長,有藝術才華的西洋畫家被安排在養心殿造辦處,使此時的琺琅彩彩繪技術大大地提高,受風靡歐洲的巴洛克藝術的影響,豪華而奢侈的風格迎合了皇室排場富貴的裝飾要求,由此也可看到康熙帝的思想境界,他又豈會專攻西學,絕窯工藝與琺琅彩恰恰相反,它那清素淡雅的風格,似青花而非青花,像琺琅卻又不是琺琅,它是康熙帝潛心研究的結晶,卻又像夜空隕落的一顆流星,然後淹沒在浩瀚的夜空里......
作者景葉兒
微信公眾號滿族文化網編輯出品,轉載請註明。
推薦閱讀:
※推廣渠道都偶有哪些?
※茶的六大種類
※好文案一句話足矣!啤酒飲料礦泉水,花生瓜子八寶粥
※細數移動互聯網發展歷程中三種營銷推廣方式
※推廣文案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