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璽璋| 余光中:等你,在雨中
最初知道余光中是因為讀了他的散文《聽聽那冷雨》,巧的是,約好採訪他的那天,北京竟忽然飄來一陣平日難得一遇的秋雨,難道這雨真的是為余先生而來嗎?但無論如何,它卻為我們的第一次見面,創造了一種雨意迷離的詩的情調。我喜歡這種情調,所以,在寫這篇訪問記時,索性用了《等你,在雨中》這個題目。這是余先生一首詩的詩題,這裡借用過來,當然也有附會的意思。
有人曾說,等待余光中的到來,一直等了10年。這或許反映了余光中先生在一些讀者心中的位置。不過,這種等待,卻不必總是「在雨中」。事實上,余先生創作的豐富性不是一種意象或情調所能概括的。採訪中,他說起這次在東北新作的一首詩《只為了一首歌》,就完全是另一種氣象和意韻。
余光中是台灣省作家,不過,他更願意別人稱他「中國作家」。他曾經說:「無論我的詩是寫于海島或是半島或是新大陸,其中必有一主題是紮根在那片厚土,必有一基調是與滾滾的長江同一節奏,這洶湧澎湃,從廈門的少作到高雄的晚作,從未斷絕。」最近,應時代文藝出版社的邀請,余先生先東北,後北京,參加了為《余光中散文選集》和《余光中詩歌選集》的出版而組織的簽字售書活動。當我們談起這段經歷時,他的感慨似乎很多。「關外是第一次去,但在感情上卻不很陌生」,他說起中學時代在大後方,「那時我們經常唱的兩首歌,一首是《松花江上》,另一首則是《萬里長城萬里長》。不過,那時想不到有高速公路,公路兩邊平曠的原野,也比我想像的還要廣闊和富裕」。大約就在此刻,那首詩中的句子開始在他的心中跳動——
關外的長風吹動海外的白髮/蕭蕭,如吹動千里的白楊/我回到小時的一首歌里/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外面的故鄉……
後來,他和朋友一起登上長白山,俯瞰天池,他說,他還欠著「山神」一首詩。
那天的採訪進行了一個多小時,年已古稀的余光中先生一直很有興味地回答我們的提問,還不時地和我們討論一些問題,而且時有妙喻。比如談起英詩翻譯對創作的影響,他就比喻為「臨帖」;還談到近年來散文創作中的某些傾向,他認為,題材大小不是標準,還是要看趣味、品位和風格。家庭生活、天倫之樂、夫妻之情,都是人生很重要的內容,不是不能寫,《浮生六記》寫閨房,李清照也寫閨房,都寫得很好,有真情,而大題目也可能寫得假大空。他說他自己偏於陽剛,追求「韓潮蘇海」的境界,但他也從生活中發現題材,寫過《抱孫》這樣的詩。
余光中從20歲左右開始寫作,至今已有50餘年了,最近出版的這7大本書幾乎囊括了余先生迄今為止半個世紀創作的全部詩文精品。人說他有「五彩之筆」——用紫色的筆寫詩,用金色的筆寫散文,用黑色的筆寫評論,用紅色的筆編輯文學作品,用藍色的筆翻譯作品。我想,這可能是對余先生及其寫作的最形象的寫照。
推薦閱讀:
※【余光中詩選】鄉愁四韻
※大夢之境——悼余光中先生(62)
※對余光中老師最好的懷念,應該就是這樣的傳承吧!
TAG:余光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