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憑騎射定天下,奇怪的是,當英軍侵略中國時,卻出現這般景象
在清代的影視劇中,我們常常可以聽到皇帝說道:我大清以騎射定天下!這句話也很好理解,歷代清朝皇帝都喜歡將他們的祖先努爾哈赤、皇太極征戰沙場的歷史掛在嘴邊,十分自豪的炫耀鐵騎是多麼的勇猛,滿人騎馬、射箭的技術是多麼的嫻熟,清代皇帝將騎馬射箭視為自己統治國家的看家本領,也是皇帝考核皇子的重要標準之一,可奇怪的是,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英軍對於清朝發動侵略戰爭,其實雙方的實力相差並不大,但以騎射而聞名八旗鐵騎卻變成了這個樣子,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清軍使用的是武器主要是鳥槍和弓箭,鳥槍是一種極其原始的滑膛槍,需要用火繩發射,射程最遠200米,而英軍配備的是燧髮式滑膛槍,比清朝使用的鳥槍要高出一到兩個級別,最遠射程是300米,清軍由於武器落後,所以其配備的鳥槍大概每分鐘2發子彈,英軍武器較為先進,大概每分鐘3發子彈,但是由於清朝人數上占巨大優勢,20萬打2萬人,所以武器上的差距對於火力的影響並不大,19世紀上半期的戰爭處於冷兵器向熱兵器的過渡階段,當子彈打光後或者敵軍過於接近時,由於滑膛槍近距離作戰效果極差,所以雙方拼殺是避免不了的。
讀到這裡,大家會有這樣的一個疑問,近身肉搏這種近距離肯定是清軍佔據優勢啊,大清不是以騎射定天下嗎?但事實卻並不是這樣,英國人發現在鴉片戰爭中,每當英國軍隊向清軍發起衝鋒時,如果距離較遠,清軍還可進行反擊,一旦英軍近身,清軍便會立即潰散,毫無戰鬥力,馬上騎射的功夫也忘得一乾二淨。所以英軍才能以不足2萬人的兵力擊敗清軍的20萬人。
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失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武器落後所導致,20萬清軍拿著100年前所生產的武器去抵抗外辱,顯然是十分搞笑的,但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失敗又不完全是器物層次上的失敗,因為每一個參戰的清軍都會有這麼一種想法,打不過我就跑,反正這也不關我的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