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漲知識!月入3000如何攢錢?

現在的年輕人,普遍理財意識普遍比較薄弱,一旦有人聊起理財,他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有錢人才理財,月入3000的人勉強維持生計,拿什麼去理財。

穿潮牌用蘋果,在最好的年紀追求有品質的生活,才是年輕最肆意的活法。這是雞湯文里的標配活法,廣大青年同胞們也都積極響應時代的號召,努力把生活過得光鮮亮麗。

於是,生活把他們變成了月光族和卡奴。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一位80後的職場人說,自己剛剛擺脫了為錢奔波忙碌的狀態,好不容易閑下來幾天,卻反過頭被自己95後的表妹給「教育」了。

他的表妹,是一個剛剛工作一年的職場新人。對待生活和工作,她一直秉持十六字箴言原則:「不行就分,喜歡就買,多喝點水,重啟試試。」聽到他在理財,這個95後的小姑娘十分訝然,臉上赫然掛著「你們老年人的世界,我們不懂」的表情。

在她的三觀里,30歲前不要和我談錢,更不要和我談錢生錢,理財屬於老年人,年輕人需要隨心所欲的生活。

這個職場人說,明明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怎麼腦子裡裝的觀念,反而更像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產物呢?你和她們談理財,他們和你談時代。就像一個反抗父母逼婚的大齡青年,你說你要戀愛,而他們只care傳宗接代。

今天,咱們就來談一個庸俗但很現實的問題:二十幾歲,月入幾千的年紀,為什麼一定要理財,以及到底該如何理財,才能避免越忙越窮?

你為什麼要理財?

首先,結合下面這些選項,對照一下自己的生活現狀:

月薪3K-8K,月支出2K-5K,結餘1K-3K

無家庭負擔or家庭負擔較輕

暫無重大支出計劃,如結婚、買房等

有理財意願但缺少投資知識

大部分二十齣頭的年輕人,基本都是這樣的生活狀態。他們最典型的特徵是:年輕、壓力小、有一份穩定的收入來源,想投資但可供選擇的渠道少,不夠完善的投資知識儲備體系,於是只能把錢放在銀行卡或餘額寶里。

你為什麼要理財?大部分人聽到的爛大街的答案通常是:實現財務自由。但不得不承認,很多人想要自由,但偏偏沒有財務自由的概念。

換個角度想,我們為什麼要理財,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一個富一代的爹,你隨時可以拿到動輒上億的啟動資金去創業;因為喜歡的東西你如果不及時買下,下一次它就漲價了,你就更買不起了;因為只有理直氣壯的愛錢,你才能隨心所欲的生活。

98%的人,都是這個時代的勞苦大眾。你要相信,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放在哪裡都是一句大實話。

月入3000,如何攢錢?

人們往往錯誤的認為,等我收入夠多了,我就能改善生活了。現在活得窘迫,是因為我收入還不夠多。

但事實是,人的慾望會隨著生活成本的增加而不斷升級,當你月入3000的時候,你只能壓抑住那一部分經濟能力範圍外的消費慾望,當你月入30000時,經濟能力適配了,慾望也會隨之被釋放出來。

所以,從另一個角度而言,理財的本質就是,讓我們每個人通過自己的努力,然後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你需要做哪些工作呢?

1 . 記賬,記賬,還是記賬

月薪、負債、積蓄、外債、固定支出,你都要牢記於心,它能幫助你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比如每月到底花了多少錢,有多少存款。心中有數才能更好地調配資產。

2. 學會開源節流

億萬富翁富翁的財富肯定不是全靠省出來的,但學會積攢第一桶金非常必要。月薪還停留在三四千元檔位上的你,要學會做原始財富的積累和理財知識的儲備。

盡量讓自己的收入來源更加多元化。理財知識的儲備方面,多去買一些專業的理財書籍看一看,比如《窮爸爸富爸爸》,垂直理財領域的社區和論壇可以多逛逛,比如網貸之家、星評社這樣的網貸理財垂直網站,比如東方財富、同花順這樣的偏股市的資訊平台。

△星評社網站截圖

3.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產品

李嘉誠有一套理財理論,「一年存1萬4千元,並且獲得每年平均20%的投資回報率,40年後財富會增長為1億零281萬元。」

任何投資產品,包括銀行在內,都是存在風險的,40年,每年20%的投資回報率,幾乎只有專業投資人和高凈值人群才有可能實現。對於普通人而言無疑痴人說夢。

買東西也好,投資理財也罷,不選最貴/收益最高的,只選最適合自己的。

身邊有一個朋友,二十三四歲的一個姑娘,專業不是學金融的,雖然收入只有幾千塊錢,但卻對投資理財很感興趣,她用業餘的時間的研究了股市、基金、國債、銀行理財、網貸等各種主流的投資方式,並根據自己的財務狀況進行了不同比例的資產配置,現在已經成了理財領域的半個老司機。

曾經有人問她:你收入又不高,耗這麼多時間在研究這些玩意兒上面,有什麼意義呢?她當時的回答讓很我印象很深刻:收入3000的時候,我就已經摸透了各種投資渠道,知道哪些投資方式更適合自己,怎麼優化組合能讓投資回報率更高,那麼,等到我月入幾萬甚至是幾十萬的時候,我就已經知道怎麼去配置資產了,而和我同樣收入的一些人,還停留在有錢沒處投的小白階段。和他們相比,我離財務自由就更近了一步。

△圖片來源:泰國那金銀行宣傳視頻

從「收入-支出=結餘(儲蓄)」,變成「收入-結餘(儲蓄)=支出」,再到收入-結餘(儲蓄)-理財(投資)=支出,是每個人從生存邁向生活的必經階段。

理財不是讓你勒緊褲腰帶,苦哈哈地過每一天,葛朗台式的生活方式,為了省錢把自己陷入另一種窘迫的生活狀態,本來就和初衷背道而馳,誰也不必為了存款數字損失生活質量。

我們只是站在一個更高的認知維度上,學會和金錢好好相處,並藉助這個工具,換取更從容的生活姿態。

生活滿是套路,你總得先把手上的牌握好,才能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推薦閱讀:

「知識節目」或「知識人設」,不等於知識
劉恆易經入門基礎知識之論十天干
三分鐘了解陽曆和農曆,轉走漲知識~
長知識丨陰曆和農曆究竟有什麼不同?
京劇知識科普

TAG:知識 | 攢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