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藥枳實甘草須,此是陽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

導讀

四逆散葯僅柴胡、芍藥、枳實、甘草四味,但是組方精妙,屬於柴胡類方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張方子,為和解劑,具有調和肝脾,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功效。(編輯/三木)

四逆散證

作者/肖相如

原文

Original Text

「少陰病,四逆,其人或欬,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318)」

四逆散方

甘草(炙) 枳實(破,水漬,炙干) 柴胡 芍藥

上四味,各十分,搗篩,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咳者,加五味子、乾薑各五分,並主下痢。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內湯中,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

【詞解】

①泄利下重:指下利兼里急後重。

②坼:音策,乃碎裂的意思。

【講解】

本條原文指出肝胃氣滯,陽郁致厥的證治。

本條所述之厥,乃氣鬱致厥,故又稱「氣厥」。雖雲少陰病、四逆,但多數人認為本證並不重。由於肝胃氣滯,氣機不暢,陽郁不達致厥,故見四逆;肝氣犯肺,氣鬱飲停則咳;心陽不振則悸;氣鬱水停則小便不利;肝氣犯脾,寒凝氣滯則腹痛;肝氣犯脾,下迫大腸則泄利下重。

治宜疏肝和胃,透達郁陽。方以四逆散。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透達郁陽,主升;枳實行氣散結,宣通胃絡,主降;芍藥、甘草制肝和脾,益陰緩急。柴胡合枳實一升一降,以暢通氣機。

加減方法:咳者,加五味子、乾薑以溫肺化飲,收斂肺氣;悸者,加桂枝以入心通陽;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以淡滲利水;腹中痛者,加附子以溫陽散寒;泄利下者,則加薤白以通陽行滯。

凡有肝氣鬱滯表現,或手足冷而無陽虛表現者,可以考慮使用本方。

此方乃疏肝解郁的祖方,後世的疏肝解郁方如逍遙散、柴胡疏肝散等,都以此方為基礎變化而來。

本方運用廣泛,如合甘麥大棗湯以治婦人臟躁;合生脈散治心臟神經官能證;加薤白治慢性結腸炎。

按語

四逆散屬於柴胡類方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張方子,所以柴胡證與柴胡體質的應用指征亦適用於四逆散,但是四逆散也有自己特異的使用指征:腹痛,多偏於胸脅或兩少腹部,疼痛為脹痛。

四逆散證的脈象最為常見的是弦脈,弦脈為鬱結不暢之徵。引起鬱結的原因甚多,若為痰濕水飲凝聚,則見弦滑;若為瘀血結滯,則見弦澀、弦細等;若為鬱火閉伏,則見弦數、弦硬、沉弦等。這些脈象必於兩關脈中取之時最為明顯,但是無論何脈,沉取不會太弱。至於舌質常為堅老而干,色稍暗,或有點紫,苔薄,薄白或薄黃,多為少津不潤。

四逆散無論用於何病,其病機里都有肝失疏泄,脾失通達一面,故而臨證常根據肝脾鬱結的原因不同而隨證合方為用。

登場書籍

《肖相如傷寒論講義》

本書詳細講解了《傷寒論》的特異方證,即與證對應的特異性的方。作者認為,特異方證的運用沒有辨證論治的過程,是因為證與方的關係已經確定,臨床運用的時候可以省略辨證論治的過程,因而才使特異方證具備了準確、快捷、高效的優勢。

養生正道

版權聲明


推薦閱讀:

炙甘草湯(復脈湯真補血之第一方)人蔘養榮湯 真補血之第一方
甘草的作用
甘草是大寶庫,日本人從中挖掘出治療肝病的一線藥物
方舟子:甘草不能多吃
中國男子攜甘草片入境美國被遣返!還有哪些中成藥不能往美國帶?

TAG:芍藥 | 甘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