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乒乓球練習之如何拉球

關於拉球發力問題

現在很多業餘球迷都在潛心琢磨拉球發力的問題,追求的越來越細,但還是找不到手感。其實在練球過程中,只要記住一般的發力方法,認真去練習就可以了。一個總的原則就是務求把力量全部用到板子上。然後你只要明白,第一點一定要扭腰,第二點一定要擺臂,第三點一定要有收小臂的動作。最重要的是扭腰,收小臂,一系列的爆發一定要在同時完成。有很多人就是追求的過細,一會想蹬右腿,一會又覺得扭動的慣性問題沒解決好。這樣總把自己逼得無所適從。很多小隊員發力出色,你去問他,他保證什麼理論也不知道。只知道放鬆----緊張,擺臂----爆發,扭腰----前迎。堅決反對在練球時,把注意力放到蹬右腿上,因為在你扭腰時只要有重心左移前移的意識,右腿不會不出力,只要不在發力時重心下挫就行。同時在練球把問題考慮的過細還會不自覺導致發力不集中的惡果。平時多做做空動作,體會發力的感覺,練球時注意力集中和發力集中。有一些基本而無誤的常識就可以了。長此以往,必會成功。

拉球時重心的轉移

拉弧圈沒有重心的轉移,猶如無本之木,既不穩定,也無威力。不但拉弧圈如此,快攻也是一樣,只是快攻動作較小,不如弧圈明顯。如果用上了重心的轉移,就是調動了全身的力量來擊球,顯然力量會打得多。大家可以做如下比較:坐著做拉弧圈的動作,不動腰 vs 用上重心轉移,做拉球的動作比較一下,結論就不言而喻了。說用上重心穩,是因為用上重心時參與運動的肌群多、質量大,運動起來慣性大,不容易變形,自然就比只用手臂穩定。只用手臂,或是亂甩手腕,靈活則靈活了,可容易變形,穩定性也就差了。說起來容易,要做到合理運用,可就不那麼容易了。首先,要保證發力的順序:從下到上,從大到小,也就是蹬腿-->轉腰--->送肩-->大臂-->小臂-->手腕 (水平不到時手腕可以少用) ;其次,發力時各部位間要保持「緊密聯繫」,力的傳遞過程有部位的先後,但不應有明顯的停頓和滯後。至於發力的主要部位,大家聽得都很多了:近台在小臂,中遠台在大臂、腰,台內則是手腕。要達到好的發力,可真是不大容易,判斷準確、步法到位、協調性和爆發力。。。最後,建議大家多看看高手的發力,最好用慢動作細細地看,好好地體會。就我而言,老瓦的技術動作對我的幫助最大。

前沖弧圈、側旋弧圈、高吊弧圈的動作要領

前沖弧圈:接觸球的中或者是中上部,在球上升前期、後期擊球,整個動作迎前為主,打跟摩擦的比例是6/4體現沖快的特點,帶有鞭打的感覺。側旋弧圈:手腕稍微往下掉些,接觸球的右側面(右手握拍)在球的下降前期、後期摩擦球。向前上方發力。高吊弧圈:接觸球的中或者中下部在球的下降期摩擦球,真箇動作以向上為主。摩擦跟打的比例是:8/2

業餘球友如何拉弧圈

  一、板形的控制  良好的握板方法是拉好弧圈球的基礎,直拍不能吊拍,手腕與前臂成一直線,拍形略向前傾。拍後三指略彎曲,中指、無名指頂住球拍,以中指為主。有一段時間我一直為自己的握拍所困擾,嘗試各種握拍法,其間走了一段彎路,但對弧圈球的認識卻是越來越深刻,如今我認為不論如何握拍,最重要的是拉球時拍形要控制好,根據來球旋轉不同利用手腕進行微調。  二、基本要領  拉球時手臂與身體不能夾得太緊或者離得太遠,以能容下一拳為宜。大臂放鬆,拍頭要挺得住,不能吊。重要的是轉腰,轉腰一詞說來容易做到很難,難的是要把力量從腰上傳遞到大臂再到小臂再到球拍,最後利用收臂的力量把球拉出,注意球拍要往前送,即張曉蓬教授所謂吃球。收前臂時要快,有一氣呵成的感覺,忌諱拉球時做慢動作,否則即使動作做對,拉出去的球也不會太轉,威脅不大。  三、幾個誤區  1.只轉屁股不轉腰。要分清轉腰與轉屁股是兩回事,拉球時千萬要用腰帶動大臂,而不是只動大臂而不用腰。有些球友拉球時初看動作不錯,有模有樣,但高手一看就知他只能是用死力,而腰部力量用不上,所謂拉球不協調即是此說。  2.步法不到位。我以前拉球時,每一局比賽(平時)中有時能拉出幾個漂亮球,但有時卻感覺拉不到球,現在回想起來是自己的步法不到位所致。至於步法的種類我想大多數球友已然知道,但要能在比賽中用出來卻需要平時的苦練,比如撲正手用的交叉步即需要多次的練習,乃至成了習慣即可,練步法最好是徒手練習。  3.拉球時身體後仰。此乃大忌,拉球時身體必須前傾,重心在腳尖上,而且重心不能上下起伏太大。

淺談業餘選手怎樣學習弧圈球技術

業餘選手在學習弧圈球技術的時候應該注意以下問題:(1)什麼時機選擇拉弧圈球?(2)怎樣拉不轉或者上旋球?(3)怎樣拉強烈的下旋球?(4)擊球的部位。(5)弧線在拉球中的作用。(6)拍面角度與發力方向(7)身體部位跟拉球的關係。下面我將逐個做介紹:一:什麼時機選擇拉球?進攻的技術很多,有拉、打、彈、撥、撕、加力推、推擠、撇、挑都屬於進攻的技術,在什麼時候運用這些技術是業餘選手感到頭痛的問題,我見過一些拉球的業餘選手,打法非常的單調,進攻的時候一律用拉的動作去回擊球,他不管來球的性質跟弧線的高低,都一律的拉,以至於形成了:該發力打的球不打延誤了戰機。在不出台的球只能用搓的技術去回擊,因為心虛。正常的情況下:對方來球只要弧線高無論網前與底線我們都應該發力打,給對方造成壓力,而來球的弧線低,出台或者半出台,可以選擇拉,當步法不到位或者碰到對方強烈的下旋球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拉吊結合的方法,這樣你的球就比較有章法。二:怎樣拉上旋球與不轉球?拉上旋與不轉的球,許多業餘選手感到是球去頂球拍,不容易發力,出手的弧線長,球容易出界,在拉上旋與不轉的球的時候:我們的拍面前傾,引拍與球同高或者高與來球,擊球的中上部,整個動作迎前,以向前發力為主,有種「帶」出去的感覺,手感好,熟練的球友還可以向對拉的方向發展。錯誤的動作:擊球的中下部,引拍低,沉肩,髖關節與腰下沉得太多,向前上方發力。平時跟朋友練習的時候,多注意提拍跟迎前去擊球就有所體會了。三:怎樣拉強烈的下旋?有的球迷一味的追求「暴」的感覺,覺得十分爽,過癮,我覺得這樣的意識要不得。因為你不可能每個球都能「暴」對方的。後果是:拉球頻頻下網,影響自己的信心,以至於對自己的拉球技術產生懷疑,或者怪器材的問題,當對方強烈的下旋的時候,假如你還沒有王勵勤那樣的爆發力,與移動的速度你就應該:引拍低於來球,擊球的中下部,向前上方摩擦球,同時還注意用身體的重心與拍面的角度去擊球,以減低球的旋轉,引拍的時候身體的重心應該在右腳(右手握拍者),同時身體放鬆,在找到球的點的時候,重心由右腳向左腳轉移,接觸到球的時候整個身體略有緊張感,拍面不要前傾過多,以至於找不到球的點,這個點就是擊球點。也就是球的中下部,這樣的動作不容易吃轉,發力機制好的話,有很好的弧線、速度跟旋轉。四:擊球的部位:上旋球、不轉球的擊球部位是:中部、中上部、上中部。球越上旋我們的點就越應該靠上。下旋球:中部、中下部、下中部。越下旋的球點就越應該靠下,多多的體會與練習你的命中率就有很大的提高。我們不管練習哪個單項的技術首先必須保證有命中率才去追求質量。否則即使你的球很沖、刁鑽,沒有命中率對方都不怕你的。五:弧線在拉球中的作用:有的球迷不理解弧線的作用,結果是失誤很多,自己都沒有興趣了,主要的毛病在於擊球的時候沒有給球製造弧線,沒有製造弧線的意識,除非近網的高球或者搓、擺的技術不用什麼弧線外,其它的技術一律的要有弧線,否則是失誤很多的。這樣的才能製造合理的弧線呢?通常的,上旋球以向前為主,下旋球以向上略帶向前就有弧線了,反覆的去體會弧線你會學習到乒乓球很多的奧妙的。六:拍面的角度與發力的方向:上旋球,拍面前傾以保證球拍能擊打到球的點,發力向前,下旋球,拍面不要過分前傾,向前上方發力。七:身體過部位跟拉球的關係:有的球迷反覆的問我:我拉的球為什麼總是無力?速度慢?我看了他的動作以後,主要的是他的發力機制不好,動作不協調、出現發力的脫節現象。跟拉球有密切關係的部位有:腳、腰、肘關節、髖關節、大臂、前臂手腕、手指與身體的重心用動的過程是:迎球是:腰放鬆,髖關節自然的壓在右腳,調節要拍型,大臂前臂引拍到身體的正後方,同時手腕外展,重心始終在右腳,擊球時:腳加力蹬地,肘關節迅速收,手腕內收,身體適當的緊張。髖關節前挺,身體的重心轉移到左腳。別往了,手指去輔助發力,跟調節弧線。球出手身體馬上放鬆,還原。

弧圈球疑難問答

  (一)問:弧圈球有哪幾種?其動作要點是什麼?     答:按擊球的方位來劃分,弧圈球可分為兩種:正手弧圈球,反手弧圈球。在正手弧圈球中又分為加轉弧圈,前沖弧圈,側旋弧圈,直板正膠弧圈(俗稱小上旋)和不轉弧圈。以上各種弧圈球的基本動作要領分別簡述如下:  1、正手加轉弧圈球:(以右手為例)左腳在前,右腳稍後,兩膝微屈,重心在右腳上。手臂自然下垂伸直,拍形略前傾,當來球從檯面彈起時,右腳蹬地,腰部向左上方轉動,上臂帶動前臂向左前上方加速揮動,擊球瞬間,整個身體的動量傳遞到手腕,加速度達到最大。在來球的下降初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擊球後重心移至左腳。  2.正手前沖弧圈球:站位基本上與加轉弧圈球相同。手臂的引拍要比加轉弧圈球高一些,球拍與地面大約形成80度夾角。當球從檯面彈起時,腿、腰、上臂、前臂依次進行動量傳遞,擊球瞬間手腕向內向前略為轉動,加速度達到最大,在上升後期或高點期摩擦球的中上部。擊球後,重心移至左腳。  3.直板正膠正手弧圈球(俗稱小上旋):與反膠弧圈動作要領基本上相似,但因正膠粒凸起,膠皮的摩擦係數小於反膠,缺少粘性,觸球面積沒有反膠大,如果摩擦過薄,就容易"打滑",所以在擊球時要加強手腕轉動,擴大球拍接觸球的面積,這是正膠弧圈與反膠弧圈的最大區別。此外,正膠弧圈動作較小,以前臂發力為主,球的弧線較低。  4.正手側旋:擊球準備姿勢和整個身體的用力方法與加轉弧圈球相似,但在擊球時,摩擦球的偏右面,拍形稍前傾,手臂自右外側向左前上方(近似於弧形)發力。在拉側旋球時,如果擊球的右中部或右中上部,拉出的球是側上旋;如果擊球的中下部,主要以向內向前發力為主,往往會拉出側下旋弧圈球。在實踐中,一些優秀運動員常有運用。  5.不轉弧圈球(亦稱假弧圈):初學者可在掌握了加轉弧圈球的動作要領的基礎上,把拍形稍後顧,觸球的中下部,手臂緊張些向前上方推拉球就可拉出不轉弧圈球。  6.橫拍反手弧圈球: 兩腳平行或左腳稍後站立,兩膝微屈。擊球前,將球拍引至腹部下方。當球從檯面彈起時,以肘關節為軸,前臂迅速向上揮動,結合手腕向上轉動的力量,在下降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擊球過程中,兩腿向上蹬伸。  7.直拍反手反面拉弧圈球:由於直拍反手位拉弧圈球在用力上受到身體的阻礙,手臂力量的發揮受到限制,所以難以拉出象橫拍一樣高質量的弧圈球。隨著乒乓球運動的發展,中國直拍運動員創新意識的加強,為了彌補直拍反手位技術的不足,目前已有許多運動員借鑒橫拍反手拉弧圈球的特點,開始運用直拍反手的反面拉弧圈球這一新技術。此項技術對於初學者掌握起來可能難度較大,此處僅作為一種中國乒壇的技術創新信息介紹給初學者,並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初學者對這一新技術進行嘗試,使之得以普及。其動作方法是:兩腳平行或左腳稍後站立,兩膝微屈,重心較低。擊球前,球拍引至腹部下方,肘部略向前凸,手腕下垂內收,拍形前傾。當球從檯面彈起時,以肘關節為軸,前臂迅速向前上揮動,擊球瞬間手腕向右前上方轉動,在下降初期或下降後期用球拍的反面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擊球後,重心放在兩腳中間。  (二)問:拉弧圈球易犯的毛病有哪些?如何糾正?    答:1.在引拍過程中,前臂和上臂在肘關節處的夾角沒有打開,而是靠拉肘向後引拍,影響拉球的發力。在訓練中有意識地把前臂放下來,配合腳部的轉動和重心移動,引拍效果會好些。  2.擊球前,腰部向後轉動過大,形成擲鐵餅式的準備姿勢,影響向前發力。在實踐中,只要感到身體的重心能夠移至擊球一側腳時即可。  3.擊球時,球拍過於前傾,摩擦球過薄,使拉球的力量減小,準確性降低,容易打在拍邊,出現人們常說的"飛碟"現象。擊球時球拍不要過於前傾,同時注意手腕向內向前的轉動,這樣方可拉出高質量的弧圈球。  4、拉球過程中,手臂由後直接向前揮動,成近似於直線型,難以製造拉球的弧線。正確的揮動方法是手臂由右後下方,以肘關節為軸,向左前上方揮動,其揮動軌跡近似於"小弧型",這也部分地體現了弧圈球這一技術術語的內涵。  5.肩部過於緊張,動作僵硬。由於弧圈球的動作比一般攻球動作稍大些,因此要做到拉後手臂,尤其是肩部要迅速放鬆還原,以利於連續拉和提高拉後扣殺的命中率。  (三)問:如何練習拉弧圈球?    答:1、徒手模仿拉弧圈球的動作;2.一人發中路出台的下旋球,另一人練習拉弧圈球;3.一人推移,另一人練習連續拉弧圈球;4.一人正手攻球,另一人連續拉;5.二人對搓,固定一個搓中轉拉;6.一人削球,另一人連續拉;7.以上練習,先拉固定點,再拉非固定點;8.上台連續拉上旋球,逐步過渡到2/3台;9、二點對一點的推拉練習;10.不同落點對一點的推、拉、攻練習;11.對拉練習;12.發球搶拉練習;13.接發球搶拉練習;14、拉、扣結合練

練習弧圈要點(作者 蘇丕仁)

一﹑正手拉加轉弧圈球(一)特點和作用加轉弧圈球穩健性好﹐強烈的上旋有助於製造更好的弧線﹐在來球下旋力很強﹑很低﹐或位置不合適時﹐用加轉弧圈可比較容易地將球拉過去﹐比較保險。加轉弧圈球還具有一定的威脅性。在對方不適應強烈上旋或控制不好的情況下﹐常會接出高球﹐甚至直接失誤。另外﹐由於上旋弧圈速度較慢﹐球出手弧線的彎曲度較大﹐球落對方檯面後迅速下滑﹐所以﹐它還可起到變化擊球節奏的作用。(二)要求1﹑上旋強烈。如果上旋弧圈球上旋不強﹐就完全失去了它的積極意義﹐就會一點兒威脅也沒有了。2﹑弧線應降低。以前的加轉弧圈球弧線高﹑速度慢﹐現在的加轉弧圈球要求上旋強﹑弧線低﹐這樣才能增加威脅。3﹑必須和其它技術(如前沖弧圈球﹑扣殺等)相結合。單一的加轉弧圈球﹐易被對方適應﹐因為它畢竟速度慢。(三)動作要領1﹑引拍階段﹕左腳在前﹐右腳稍後﹐兩膝微屈﹐身體略向右扭轉﹐腹微收﹐髖稍>向右後下方壓轉﹐手腕略向後拉﹐球拍低於來球。2﹑擊球階段﹕右腳掌內側蹬地﹐稍伸膝﹐以腰﹑髖的扭轉帶動手臂由後向前揮動。擊球瞬間﹐快速收縮前臂﹐擊球的中部或中上部﹐撞擊後迅速轉為向前上方的摩擦球﹐擊球時間為高點期或下降前期﹐拍形與檯面垂直或稍稍前傾(與檯面成80度左右)。為提高拉球的旋轉和速度﹐直拍選手的中指(橫拍選手的食指)應加速手腕在觸球瞬間的甩勁。3﹑結束動作﹕球出手﹐因慣性作用球拍至頭前才漸停止。身體重心隨之移至左腳。此時﹐應迅速還原﹐準備下次擊球。(四)錯誤動作及改正方法1﹑只用手臂發力﹐無有腰﹑髖﹑腿的配合﹐拉球很費力﹐但旋轉不強﹐而且難於連續拉。改正方法﹕首先在思想上明確拉弧圈球時腰﹑髖﹑腿的用力極為重要﹐然後專門觀察優秀選手在拉球時這些部位的動作﹐再仿之進行徒手動作的練習﹐記住有關部位的肌肉感覺﹐上台練習時﹑有意體會上述感覺。2﹑引拍時﹐手臂伸得過直﹐球拍沉得很低﹐拍形過份前傾﹐整個動作向上為主﹐缺乏向前的力量﹑造成擊球時間晚﹑上手速度慢﹑易漏球和難發力等弊端。改正方法﹕應明確上述動作已經過時﹐現特別重視由後向前的迎球動作。運動員握拳為球﹐教練員做先打後摩的示範﹐運動員體會教練員打手時的感覺﹐并力求將這種感覺在自己拉弧圈時打出來﹐與此同時﹐再讓運動員在引拍時手臂保持自然彎曲﹐球拍不要下沉大多﹐適當增加向後引拍的動作﹐減小拍形的前傾角度。>動員握拳為球﹐教練員做先打後摩的示範﹐運動員體會教練員打手時的感覺﹐并力求將這種感覺在自己拉弧圈時打出來﹐與此同時﹐再讓運動員在引拍時手臂保持自然彎曲﹐球拍不要下沉大多﹐適當增加向後引拍的動作﹐減小拍形的前傾角度。3﹑拉球時不用手腕﹐導致拉球的速度﹑力量和旋轉都受到限制。告訴運動員﹐在引拍時手腕要有一個向後伸的動作﹐在觸球瞬間才會有一向前打向上摩擦球的爆發力。4﹑只能摩擦球動作﹐蹭球太薄﹐但發不出力﹐拉球不轉﹐易下網﹔或撞球過多﹐摩擦球太少﹐也不會產生強烈旋轉。改正方法﹕明確只有「打摩結合」「以摩為主」﹐才能拉出強烈的上旋球。練習徒手動作時﹐可由教練員用兩個手指夾住一球﹐讓運動員練習加轉弧圈的動作﹐教練員可根據自己的感覺及時糾正運動員的動作﹐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多球練習。二﹑正手拉前沖弧圈球(一)特點和作用前沖弧圈球﹐飛行弧線低﹑速度快﹑前衝力強﹐落台後彈起不高﹑急向前沖並向下滑落。在一定意義上﹐可起到扣殺的作用。(二)要求1﹑前衝力強﹑速度快。如果不具備此特點﹐前沖弧圈球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2﹑凶而穩﹐切忌只凶不穩﹐無故失誤大多。3﹑解決好與其它技術的配合。位置不合適時﹐應拉一板加轉弧圈球過渡﹔遇到半高機會球應大板扣殺。不要只是一味地沖﹐節奏單一﹐自己又容易失誤。(三)動作要點1﹑引拍向右後方﹐身體重心比拉加轉弧圈球時稍高﹐球拍與來球同高或稍低於來球。2﹑揮拍擊球時﹐身體重心﹑前臂﹑手腕應向左前方發力﹐擊球的中部或中上部﹔擊球瞬間﹐應先向前撞球﹐再向前摩擦球﹐直拍選手的中指應有一頂拍動作﹐橫拍選手的食指應有一向前甩的動作。擊球時間為上升後期或高點期。3﹑反衝時﹐少或不向後拉手﹐球拍與來球同高﹐應善於運用腰﹑髖和腿的動作﹐以身體重心來控制擊球弧線﹐拍形稍前傾﹐擊球時間為。上升期後段或高點期﹐前臂稍用力﹐觸球時自己發力和摩擦都比快帶多一些。(四)易犯錯誤及改正方法1﹑引拍低﹑身體重心低﹐易拉球出界。改正方法﹕觀看拉前沖弧圈的正確動作﹐特別留心其引拍的位置﹐自己上台練習時有意提高引拍位置。2﹑不能根據來球旋轉變換動作﹐一種動作打百樣球﹐失誤多。改正方法﹕明確拉前沖弧圈應視來球變化﹐適當調整動作。如來球下旋﹐應觸球中部﹐拍形與檯面垂直﹔來球不轉或略帶上旋﹐應拍形前傾﹐觸球中上部。還應提高對來球的判斷能力。用多球練習﹐供球者多變化球的旋轉和高度。3﹑單純用上肢發力﹐無有腰﹑髖﹑腿的配合﹐拉沖無有前衝力。反衝時﹐只重視前臂和手腕的動作﹐忽略了用身體重心來調節擊球的弧線﹐大大影響了擊球的準確性。改正方法可參照拉加轉弧圈球的相應部份。4﹑撞球過多。有人認為﹐撞球多就能使球前衝力大。其實不然﹑撞球過多弧線不好﹐旋轉不強﹑球的前衝力也小。改正方法﹕先端正認識﹐再做徒手動作和多球練習﹐注重體會打與摩的結合﹐增加摩擦球動作。三﹑正手拉側旋弧圈球。(一)特點和作用﹕側旋弧圈球的飛行弧線一般比前沖弧圈球略高﹐比加轉弧圈球低﹐落台後向右側下方滑落。它可以加大拉球的角度﹐增加對方的跑動範圍和回球難度﹔亦可拉側旋弧圈至對方中左﹐借球的偏拐正好至對方追身﹐很難回接(尤其是對削球選手)。另外﹐側旋弧圈還有變化節奏的作用。(二)要求1﹑拉側旋弧圈一定要使球側旋力強﹐具有向側前方拐的衝力。2﹑應具備連續拉的能力﹐包括連續拉側弧﹐或變化拉不同種類的弧圈球…3﹑比賽中﹐應靈活運用﹐避免一味地盲目拉側旋弧圈球。(三)動作要點1﹑揮拍路線應由後下方先向右側前方﹐再向左前上方用力摩擦球。2﹑引拍位置略低於拉前沖弧圈﹐手腕要放鬆﹐注意蹬腿和轉動腰﹑髖的動作﹐以加大拉側旋的力量。(四)易犯錯誤及改正方法1﹑揮拍路線不對﹐無兜球動作﹐單純向側拉﹐摩擦球時間短﹐使不上勁。2﹑手腕放鬆不夠﹐擊球時﹐難於發揮手腕的加速作用。改正方法﹕先明確拉側旋弧圈球的揮拍路線和手腕動作的意義﹐再有針對性地進行徒手動作和多球練習。四﹑正手中遠台對拉弧圈球(一)特點和作用中遠台對拉弧圈球﹐雖速度較慢﹐但旋轉較強﹑力量較大﹐落台後有一定的前衝力﹐是弧圈球選手的一項必備技術。運用得好﹐可使其在退台後從相持或被動中轉為主動。攻削型打法的運動員﹐亦應掌握此技術﹐可作為反攻或變化擊球節奏的一種手段。(二)要求1﹑對拉的球應力爭旋轉強﹑衝力大﹐這樣才能爭取到主動。2﹑應有紮實的基本功﹐不能拉兩板就失誤了。(三)動作要點1﹑動作幅度稍大﹐引拍時球拍要低於來球﹐整個動作的用力方向是從右後向左前上方。2﹑應充份發揮腿﹑髖﹑腰﹑臂和腕的力量﹐其中﹐尤應重視身體重心和前臂的作用。3﹑拍形與檯面垂直﹐觸球中部。擊球時間為下降前期或高點期﹐以撞擊後的摩擦發力為主。(四)易犯錯誤及改正方法最常見的問題是﹐不會運用身體重心的力量﹐拉球無力。改正方法﹕先明確在對拉弧圈球時怎樣發揮身體重心的作用﹐再進行徒手動作和多球訓練。進行多球練習時﹐應站位中台﹐不要站在近台。(五)反手拉弧圈球(一)特點和作用反手拉弧圈球﹐是橫拍弧圈球選手的主要技術之一﹐其速度比正手拉弧圈球稍快﹐但力量和旋轉略遜於正手。反手弧圈球可用於發球搶沖﹑接發球﹑搓中轉拉﹑一般的對攻和中台對拉等。運用得好﹐不僅其本身可以得分﹐而且還可為正手的衝殺創造機會。(二)要求1﹑能拉加轉弧圈球﹐又能拉前沖弧圈球(從發展和創新角度看﹐特別應提高反手快拉技術)﹔近台能拉﹐退到中台後能時拉﹐並能為從被動或相持轉為主動創造條件。2﹑充份發揮反手出手快的特點﹐不僅在位置不適時可以在下降期拉﹐而且應特別重視擊球時間為上升前期的快拉技術。(三)動作要領1﹑引拍階段﹕兩腳基本平行﹐間距略大於肩寬﹐雙膝自然彎曲﹐腰﹑髖略向左轉﹐稍收腹﹐前臂自然彎曲﹐引拍動作為向左後方畫一小弧。2﹑擊球階段﹕球漸近身前﹐兩腳用力蹬地﹐伸膝﹑展腹﹑腰髖略向右轉﹐前臂帶動手腕同時向右前上方發力﹐擊球的中部﹐撞球後立即轉為摩擦﹐用拇指調節擊球的弧線。快拉時﹐擊球時間為上升前期﹔近台主動向前發力搶沖的擊球時間為上升後期或高點期﹔拉強烈下旋或在中台向前上方發力拉時﹐擊球時間為下降前期﹔中遠台對拉的擊球時間為下降中期。3﹑結束動作﹕球出手後﹐因慣性作用球拍至右肩前才漸停止﹐應迅速還原﹐準備下次擊球。(四)易犯錯誤及改正方法1﹑不會運用蹬地﹑伸膝﹑展腹﹑轉腰和髖的力量(即不會運用身體重心的力量)﹐儘管手臂很費勁﹐但仍然拉球不沖﹑不轉。改正方法﹐可參照正手拉弧圈球的有關部份。2﹑不擅發揮肘部的槓桿作用﹐大大降低了拉球的效果。改正方法﹕先從理論上搞清肘部的動作?先支肘﹑後收肘﹐藉以增加前臂的揮擺力量。再進行徒手動作和多球練習﹐重點體會肘部的動作。3﹑引拍時向後拉手過多﹐球拍離身體太近﹐似有來球頂住球拍﹑出不了手的感覺改正方法﹕仔細觀察優秀?a href=mailto:動員的引拍動作﹐看其引拍的動作幅度﹐看其引拍後與來球的距離﹐在意念中認真品味其引拍的節奏﹐然後在這種意念的指導下練習徒手動作﹐再上台進行反手拉弧圈球的練習。運動員的引拍動作﹐看其引拍的動作幅度﹐看其引拍後與來球的距離﹐在意念中認真品味其引拍的節奏﹐然後在這種意念的指導下練習徒手動作﹐再上台進行反手拉弧圈球的練習你一招之說說正手拉球的擊球部位 中國體育報 張曉蓬   正確的擊球部位,是保證拉球質量的重要因素。最近,在給一些業餘愛好者和少年兒童運動員進行輔導時發現,由於對擊球部位的理解和掌握不夠準確,影響到拉球力量發揮的現象時有發生,有時還帶有很強的普遍性。對於業餘運動員來說,拉弧圈球容易產生的第一個誤解是,認為摩擦球越薄越好。大家都知道,摩擦力量由正壓力和摩擦係數兩個因素構成的。如果在拉球時過分強調摩擦效果,易對撞擊力重視不夠的話,勢必要影響球的前進速度,同時,也很難發揮出摩擦效果,拉出又沖又轉的弧圈球。有鑒於此,在練習拉球的最初階段,要控制板形不要過於前傾,球板與球接觸的最初瞬間,球板與地面保持約90度的半橫狀即可。這樣,可多接觸球的後部一些,保證球板對球有足夠的正壓力,為發揮拉球過程中的摩擦效果創造條件。拉球的擊球點過多地在球的側面是另一個容易犯的錯誤。有些初學者和業餘愛好者,看到一些優秀運動員經常拉出很拐的側旋弧圈,進而進行模仿。久而久之,不管拉什麼樣的球都是側旋,已很難再提高拉球的質量了。還有些人是因為動作本身有毛病,影響擊球的準確部位。正確的擊球部位應是球的後中部,向中上部摩擦。要做到這樣,首先要端正對拉球的認識,先掌握好拉前沖和加轉兩個基本的弧圈球後,再學習拉側旋及其它種類的球。否則,將會影響拉球的進步潛力。其次要注意拉球的動作要領。在進行重心交換時,不要使髖關節在垂直軸上左右轉動。拉球畢竟不是扔鐵餅,這樣會分散向前的力量,同時,也難以做到接觸球的後中部。準備拉球時,重心平動,能夠移到右腳即可(以右手為例)。手臂運動的軌跡也是影響擊球部位的重要環節。拉球時,肘關節不要過分後拉,使手臂前後運動;要適當打開前臂與上臂之間在肘關節處的夾角,在身體的整體作用下,收前臂;擊球瞬間手腕有一快速內收動作,使球板對球產生較好的摩擦效果。最後一點是,拉球過程中,重心不要下蹲。這樣會因為擊球點過低,怕影響拉球的準確性,不敢接觸球的後中部,代之以拉球的側部作為權宜之計。從而影響拉球力量。適當提高重心,不僅有利於調整擊球部位,也符合高重心拉球的當代乒乓球時尚。

教你一招:正手拉球的擊球部位

  正確的擊球部位,是保證拉球質量的重要因素。最近,在給一些業餘愛好者和少年兒童運動員進行輔導時發現,由於對擊球部位的理解和掌握不夠準確,影響到拉球力量發揮的現象時有發生,有時還帶有很強的普遍性。  對於業餘運動員來說,拉弧圈球容易產生的第一個誤解是,認為摩擦球越薄越好。大家都知道,摩擦力量由正壓力和摩擦係數兩個因素構成的。如果在拉球時過分強調摩擦效果,易對撞擊力重視不夠的話,勢必要影響球的前進速度,同時,也很難發揮出摩擦效果,拉出又沖又轉的弧圈球。有鑒於此,在練習拉球的最初階段,要控制板形不要過於前傾,球板與球接觸的最初瞬間,球板與地面保持約90度的半橫狀即可。這樣,可多接觸球的後部一些,保證球板對球有足夠的正壓力,為發揮拉球過程中的摩擦效果創造條件。  拉球的擊球點過多地在球的側面是另一個容易犯的錯誤。有些初學者和業餘愛好者,看到一些優秀運動員經常拉出很拐的側旋弧圈,進而進行模仿。久而久之,不管拉什麼樣的球都是側旋,已很難再提高拉球的質量了。還有些人是因為動作本身有毛病,影響擊球的準確部位。正確的擊球部位應是球的後中部,向中上部摩擦。要做到這樣,首先要端正對拉球的認識,先掌握好拉前沖和加轉兩個基本的弧圈球後,再學習拉側旋及其它種類的球。否則,將會影響拉球的進步潛力。其次要注意拉球的動作要領。在進行重心交換時,不要使髖關節在垂直軸上左右轉動。拉球畢竟不是扔鐵餅,這樣會分散向前的力量,同時,也難以做到接觸球的後中部。準備拉球時,重心平動,能夠移到右腳即可(以右手為例)。  手臂運動的軌跡也是影響擊球部位的重要環節。拉球時,肘關節不要過分後拉,使手臂前後運動;要適當打開前臂與上臂之間在肘關節處的夾角,在身體的整體作用下,收前臂;擊球瞬間手腕有一快速內收動作,使球板對球產生較好的摩擦效果。  最後一點是,拉球過程中,重心不要下蹲。這樣會因為擊球點過低,怕影響拉球的準確性,不敢接觸球的後中部,代之以拉球的側部作為權宜之計。從而影響拉球力量。適當提高重心,不僅有利於調整擊球部位,也符合高重心拉球的當代乒乓球時尚。   (本文作者張曉蓬為乒乓球專業博士,現在供職於國家體育總局科研所)

如何提高正手拉球的力量

  本次全運會乒乓球比賽,有一個現象非常明顯:由擊球力量造成的球速狀態成為制勝的重要因素。  而表現最為突出的是正手進攻的殺傷力,往往會成為衡量頂尖高手實力水平的決定性因素。  本次比賽的統計結果表明,王勵勤正手連續拉球平均1.4板可以決出勝負,而孔令輝要用1.6板才行。主動拉板數增加之後,自己失誤和對手反攻的概率也隨之增加,使主動性的威脅下降了。由此可見,進一步提高進攻技術的質量,將是今後一段時期內各級運動隊訓練最為關鍵的環節。有鑒於此,本文就影響正手拉球質量的幾點技術上的注意事項略加說明,供訓練中參考。  1、拉手適當放開。打小球時,由於球速較快,一般不提倡較大的拉手,認為把前臂和上臂的角度打開即可。而今天,只做到這樣是不夠的,要把肩關節適當打開,以增加拉球的動作幅度。同時,手儘可能抬高,為向前發力創造條件,使球產生較大的向前衝力。  2、摩擦球不宜過薄。旋轉能夠提高拉球的準確性,但會影響球向前的平動速度。在同一板擊球中,旋轉和速度是一個矛盾統一體。為防止摩擦過薄,擊球部位不要太靠上,可以中部為主,板形豎直,前傾不要過大,同時避免接觸球的側面太多。這樣會使摩擦厚一些。  3、腰部收緊。腰部是完成上、下肢動作傳遞的樞紐。合理的腰部動作會使動作協調,發力集中。在拉球的全過程中,腰部要繃住,在垂直軸上的轉動不宜過大,以防分散向前的用力。為更好發揮腰部的功能,在拉球過程中要收腹、含胸。  4、肘部做外側半圓形運動。抬肘和夾臂是拉球中常犯的錯誤。拉球時,肘部隨同手臂一起做外側的小弧形運動,有利於擊球中的發力,使力量更集中。  5、高重心。重心在保持平穩運動的前提下儘可能抬起來,千萬不要蹲下去,造成坐著拉球,使球只往上走,而缺少向前的動力。(中國體育報 彭笑)

如何練習反拉弧圈球技術

  反拉弧圈球技術是現代乒乓球比賽中對付弧圈球,有效完成攻防轉換,爭取主動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術,是當今高水平運動員必備技術之一。對這項技術的不斷改進和完善是中國乒乓球隊從九十年代中期打翻身仗到今天取得全面優勢的重要技術環節。   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中國男隊滑入低谷的主要原因就是對付歐洲的弧圈球缺少有效的辦法。在觀念上,一見到弧圈球,第一反應就是防守,只能「架」、「擋」、「碰」,使我們難有更多的迴旋餘地,一旦前三板不能置對方於死地,接下來的相持就顯得非常被動,使我們的路子越走越窄。經過摸索和磨練,中國隊較好地掌握了反拉弧圈球的技術,使攻防轉換的力度增加,提高了防守和相持的主動性。所以說,要想打到比較高的水平,較好地掌握這項技術就顯得非常重要。   反拉弧圈球的基本要領   在實際比賽中,反拉弧圈球最常見的是用來對付加轉或高吊弧圈球,因為這種弧圈球在空中運行的時間較長,使得反拉有時間上的可能。如果來球是速度非常快的前沖弧圈球,用反拉的可行性就值得推敲。業餘運動員則難度更大。   在進行反拉時,要注意身體重心不能過低,儘可能站起來一些,引拍時,手要適當抬高,不要下沉,因為來球帶有強烈的上旋,如果手放得過低,就很難在合適的時間接觸到球,當來球在本方球台彈起後的下降前期接觸球的後中右上部(以右手為例),因為適當接觸球的側面一點,可以避開來球的強旋區,減少反拉的難度,此時的板面當然要適當前傾,否則,就不可能擊球的正確部位,同時,手臂以向前發力為主,略帶向上,重心配合由後向前發力,擊球的瞬間手腕要有一個快速的內收動作,但內收幅度不要過大,以抵消來球給球板造成的強烈由下向上的反作用力,避免反拉出界。在整個動作過程中,要始終注意收緊腰部,並且與手臂協調用力,這樣,有助於控制擊球弧線,提高準確性。   反拉弧圈球的運用時機   一、發球後反拉   1,發對方反手位長球後,對方用反手回接,或側身沒有足夠時間和發力條件,或勉強用力拉回接時,準備正手的全台反拉,因為此時對方很難拉出角度很大的球,單面全台是來得及的;   2,發對方正手位長球後,對方上步不能在第一時間用拉回接時,準備正手位的反拉。因為這時對方拉斜線的概率較大,並且拉球一般帶有側上旋,球往外拐,容易拉出角度較大的斜線球。這時如果準備全台反拉就有得不償失的感覺。   3,發對方中路略偏右的長球,對方在準備不是很充分,讓位又不會很好的情況下,準備正手位反拉,能力較強的人可以準備全台反拉;   4,發對方左半台半出撞球,在對方猶豫是把手伸上檯面,還是等在下面,最後採用拉球回接時,準備正手全台反拉,因為這種來球一般弧線較高,運行距離較短,有足夠的時間調整位置,進行反拉;   5,發對方右半台半出撞球,對方不是在第一時間用拉回接,準備正手位的反拉;   6,發對方中路半出撞球,準備兩邊上手,反拉的注意力可多集中在正手位,因為對方接發球拉這板球時,去正反手的可能性都是有的,如果準備全台反拉,怕是來不及;   二、接發球後反拉   1,快搓對方反手位底線長球後,對方用側身或反手拉後,只要不是在第一時間,就可以準備全台反拉;   2,快搓對方正手位底線長球後,準備正手位反拉;   3,挑對方反手位後,準備全台反拉。這時注意要適當退後半步,騰出發力距離,因為接發球過去的是上旋球,對方容易拉出比較長的球;   4,挑對方正手位後,準備正手位反拉。此時,步法也可適當向斜後方移動,以便有更多的時間和應變餘地;   5,接發球用「晃」、「撇」後,準備全台反拉。用這兩項技術後,下一板的反拉,身體稍向前移動。因為,「晃」和「撇」的球都帶有左側旋,球落對方檯面向外拐,角度比較大,如果對方沒有很充足的時間,是很難拉出比較長的球的。   三、相持中反拉   1,反手對攻中,突然變對方正手,並具有一定質量時,本方準備正手位的反拉;   2,反手對攻中,壓對方中路偏正手,對手讓位不是很及時用正手拉後,本方準備正手全台反拉;   3,如果對方是兩面拉選手,給對方反手大角度,準備正手全台反拉。由於回球的線路已經很短,對方再要拉兩條線大角度的可能性不會很大,給本方準備反拉提供了機會;   4,快帶,反拉對拉的組合運用   這是優秀運動員由防轉攻,進行主動相持常用的技術組合。先用正反手的快帶,使對方難以拔出手來發力拉,接著用一板質量較高的正手反拉,最後形成主動拉或主動對拉,去得相持的主動。高正手拉球力量的幾點注意事項   九運會乒乓球比賽,在技術上所表現出的最大特點是,隨著人們對大球競技認識的深入和實踐中適應性的不斷增強,大球對擊球速度和旋轉影響的特點也表現得更加明顯。由此帶來的結果是,運動員在比賽中由擊球力量所產生的球速狀態變成了致勝的更加重要的因素,而表現最為突出的是正手進攻的殺傷力,往往會成為衡量頂尖高手實力水平的決定性因素。本次比賽的統計結果表明,王勵勤正手連續拉球平均1.4板可以決出勝負,而孔令輝要用1.6板才行。很明顯,因為主動拉板數的增加,自己失誤和對手反攻的概率也在隨之增加,使主動性的威脅下降。由此可見,進一步提高進攻技術的質量,將是今後一段時期內各級運動隊訓練的最為關鍵的環節。有鑒於此,本文首先就影響正手拉球質量的幾點注意事項略加說明,供訓練中參考。   1、拉手適當放開。在打小球時,由於球速較快,一般不提倡較大的拉手,認為把前臂和上臂的角度打開即可。而今天,只做到這樣是不夠的,要把肩關節適當打開,以增加拉球的動作幅度。同時,手儘可能抬高,為向前發力創造條件,使球產生較大的向前衝力。   2、摩擦球不宜過薄。旋轉能夠提高拉球的準確性,但會影響球向前的平動速度。在同一板擊球中,旋轉和速度是一個矛盾統一體。為防止摩擦過薄,擊球部位不要太靠上,可以中部為主,板形豎直,前傾不要過大,同時避免接觸球的側面太多。這樣會使摩擦厚一些。   3、腰部收緊。腰部是完成上、下肢動量傳遞的樞紐。合理的腰部動作會使動作協調,發力集中。在拉球的全過程中,腰部要繃住,在垂直軸上的轉動不宜過大,以防分散向前的用力。為更好發揮腰部的功能,在拉球過程中,要收腹、含胸。   4、肘部做外側半圓形運動。抬肘和夾臂是拉球中常犯的錯誤。拉球時,肘部隨同手臂一起做外側的小弧形運動,有利於擊球中的發力,使力量更集中。   5、高重心。有許多人在正手拉球過程中,為了充分發揮腰腿的力量,總是試圖通過較大幅度的預蹲,來拉長股四頭肌,為最後發力創造條件。但是,乒乓球拉球的發力畢竟不同於推鉛球,它是一種速度非常快的發力方式。如果蹲得過低,在很多時候,還沒等抬起來,拉球已經結束了,最後造成坐著拉球,使球只往上走,而缺少向前的動力,影響拉球的速度質量。   6、擊球瞬間手腕內收。手腕在擊球前,應該相對放鬆,但擊球瞬間,要有力量非常集中、但動作不是很大的內收動作,這樣容易使力量更為集中,動量傳遞的效果發揮得更好,真正體現出鞭打的效果。同時,在接觸球的一瞬間,手指要突然抓緊球拍,使發力有一個牢固的支點。直板運動員要體會中指頂住球板的感覺,這樣才能使發力最後作用在球板上。   7、多練小負重的快速力量。要想提高拉球的力量,除了花大功夫熟練掌握拉球的發力技巧、使技術更合理外,適當進行一般力量訓練也是有必要的。因為專項力量與一般力量雖然不會有線性關係,但一般力量總歸是一個基礎。在進行力量訓練時,負重不要過大,以多次數,短時間,多組數的聯繫為宜。對年齡較小的青少年運動員最好選擇克服自身體重的方法進行練習,如引體向上、俯卧撐、縱跳等。有時也可與專項訓練結合在一起,如持重拍進行拉球徒手動作的練習,拉橡皮筋等。這樣,既可以練習一般力量,又練到了專項。   8、練習步驟先上後下。在體會拉球發力的開始階段,先用拉上旋球或不轉球來練習。因為拉上旋球不必過多的考慮摩擦效果,多一點擊打對準確性的影響要小於下旋球,這樣更容易體會向前發力。而拉下旋球時,必須要有很好的摩擦效果,才能保證球過網上台,所以不容易體會擊打和向前發力的感覺。在擊球時間上,先練定點的上旋高點期拉球,待體會到拉球能發上力了,在練習各種時間的調整拉球。為了保證聯繫的密度,先練慣用多球拉,在過渡到多球單練和單球拉。   附帶說上一句,在一個隊中,有一定數量的削球運動員,對全隊拉球質量的提高是非常有好處的。因為拉削球更能體會拉球時往前走的距離感。反過來說,削拉球的感覺是檢驗拉球質量最好的「試金石」。(張曉蓬)

業餘球手正手拉前沖弧圈易犯的錯誤及注意事項

正手拉前沖弧圈易犯的錯誤:(1)重心壓得太低,導致引拍太低,拉球壓不住弧線,易出界;----注意事項:根據來球高低旋轉調節好重心高低,引拍不要太大(業餘引拍太大不易找到合理擊球點),留心自己的引拍位置。如易犯(1)的錯誤,在練習時可恰當提高引拍位置,在此同時應注意重心從右腳轉換至左腳時的穩定性(以右手執拍為例,下同),因為如果你已習慣低重心拉球的話,提高重心易造成當重心從右腳轉換至左腳時「剎不住車」的現象,造成連續不好,只有一板沖了。(2) 腰、髖、腿及上肢的不協調,大部分人表現在只有上肢發力,腰、髖、腿的力傳不上來,造成前沖不沖;---- 注意事項:在練習時可用不執拍手輕輕抓住執拍手的大臂,然後蹬腿頂髖轉腰,帶動大臂運行,最後收小臂(手腕順勢而上)。可先做徒手動作,體會到發力一致時再上台練習。(3)撞擊球過多。可能當你前沖不沖時你會以為多向前撞擊球即可彌補速度,這有點飲鴆止渴,其實撞擊球過多易造成弧線不好,失誤多;且因旋轉不強,也使拉出的球前沖不強,特別是在近台以外;----注意事項:多體會「打」和「磨」的比例。(4)拉球時不視來球旋轉,就一種動作。有很多老球痞認為只要手感好啥球都可一樣拉------當然不是說上下旋的區別,而是同種性質的旋轉可不大考慮強弱。誠然,如果手感好時很多上述情況都能上台,但這樣拉過去的球質量顯然要打折扣,並且大多數業餘球手不可能象那幫老球痞那樣一天到晚的泡在球館裡;----注意事項:養成「盯球」意識,平常多留心來球旋轉,比賽時就成習慣了。(5)反衝時,只有前臂和手腕動作,沒有用重心來調節弧線,經常壓不住球或回球質量不高。----注意事項:提前判斷來球的落點及旋轉,晚了就來不及做動作,被迫只用前臂和手腕擊球,另外動作不要大,因為如果來球旋轉稍強的話,落台後彈起來很快,不好找點。(轉自乒乓家園)

.pcb{margin-right:0}

推薦閱讀:

賀中國男乒勇奪世乒九連冠,看乒乓球場地的決定性因素
同是獲勝,金宋依把頭埋在汗巾里的痛哭和丁寧仰天痛哭,有何不同?
為何許多中國網民反感體育明星過度參與娛樂活動?
如何評價國乒吳敬平教練在粉絲群的「今天不會更微博,要不然龍粉們會噴」?
張繼科是否衰落了?

TAG:乒乓球 | 練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