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不懂冷戰思維,就不懂大國政治

我們常常會聽到批判冷戰思維的聲音。似乎冷戰思維就是個早該掃進歷史垃圾堆的玩意。誰要是染上了冷戰思維,就會走火入魔。

但若問這些人,什麼是冷戰思維?回答無外乎兩種:

第一種回答認為,冷戰思維就是對抗思維,而當今世界的主流是和平與發展。所以冷戰思維不合時宜。

※1961年,美蘇坦克在柏林查理邊檢站緊張對峙

第二種回答則認為,冷戰思維就是意識形態對抗思維。而今天的世界講究的是求同存異,尤其中美兩個意識形態截然不同的大國,如果不能做好表率,就會讓全世界重新回到曾經的陣營對抗狀態。

※左圖為《北大西洋公約》簽字儀式,右圖為《華沙條約》簽字儀式

這兩種回答都是既沒有看清世界,也沒有搞明白什麼是冷戰。

從看清世界的角度講。由於國際社會的無政府特質,國際關係先天具備叢林屬性。負責任的大國總是善於在大國之間尋找合作的交集,通過共治問題小國、劃分治理範圍來盡量消除國際衝突。但是,大國之間先天互相猜忌,治理範圍的劃分又未必總是盡如人意。這個時候,衝突就會產生。

二戰結束70多年來,之所以沒有再爆發三戰,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核武器的出現,硬性遏制了世界大戰的爆發。因為有核大國之間的全面戰爭只有一個結局,那就是互相毀滅,進而連帶毀滅地球。

但是,因為國際社會的無政府狀態並未消失,國家間的權力博弈就不會停止,而只會改變路徑和形式。這就是為什麼現代國際政治學的創始人摩根索,預言未來最可怕的帝國主義,既非軍事帝國主義,也非經濟帝國主義,而是文化帝國主義,是披著普世價值外衣的新國家主義。

摩根索當年說這個話時,正是左派革命理想瀰漫全球的時候,是蘇聯佔據話語權上風的時候。是很多西方科學家、年輕精英分子紛紛主動給蘇聯免費送情報、泄露高端技術的時代。所以他才要揭批蘇聯紅色帝國主義的本質,為自己的國家敲響警鐘。但是,曾經幾何時,左派革命理想退潮,美國掀起新的偽普世價值浪潮,奪取了全球話語權。所以美國就不再刻意去提文化帝國主義的話題,也不希望大家再去抵制普世價值偽裝下的文化帝國主義。

※漢斯·摩根索與《國家間政治》

可歷史的事實不是美國的需求能塗抹乾凈的。事實證明,在核威懾的時代,大國博弈並未消失,只是採取了新形式,這個新形式就是冷戰。

這就提醒我們,學術界的口頭禪師們老生常談的「冷戰」,其實是混淆了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一個是戰略層面的冷戰,一個是歷史層面的冷戰。

所謂戰略層面的冷戰,其實是熱戰的對應概念,是鬥爭模式的一種,特指運用間接對抗手段克敵制勝。

歷史層面的冷戰則特指美蘇之間的冷戰,其實質是兩個超級大國圍繞全球霸權展開的一場霸權爭奪戰。正如布熱津斯基在《競賽方案》中指出的那樣,這場爭霸戰的雙方雖然都使用了大量道德的、政治意識形態的宣傳語言,但是,在本質上,這次衝突與歷史上的其他衝突沒有本質區別,其核心是美蘇爭奪全球控制權的權力鬥爭,與意識形態分歧沒有必然關係。「對這場歷史性衝突的焦點、內容以及最終結果具有關鍵作用的正是地緣政治和戰略方面的考慮。」

※布熱津斯基與《競賽方案》

如果說這場衝突和歷史上的同類衝突有什麼明顯的不同,那就是這場衝突採取了冷戰而非熱戰的形式。其原因,既非美蘇的道德水準提高了,也不是衝突從國際社會中消失了,而是因為前面所說的,核武器因素遏制了熱戰,使之只能選擇冷戰。

這就告訴我們,大國博弈從未停止,只是因為技術發展暫時改變了表現形式。美蘇之間的冷戰雖然結束了,但人類仍然處於廣義的冷戰時代之中。只要國際社會仍處於無政府狀態,國家間關係的叢林性質就不會消失。只要核威懾仍然有效,大國博弈就註定會繼續走冷戰的道路。

換言之,核時代就是冷戰時代。這和熱兵器戰爭時代、冷兵器戰爭時代、內燃機戰爭時代一樣,是不以人類意志為轉移的技術變革產物。也可以說,與核時代相匹配的大國戰略就是冷戰戰略。故而,我們要做的,絕不是妖魔化冷戰,那隻能在思維上畫地為牢,在行動上自縛手腳。這與面對閃電戰,妖魔化裝甲部隊;面對熱兵器革命,妖魔化火槍;面對航空革命,妖魔化飛行器,是一樣的可怕。我們現在恰恰要跳出道義的、意識形態的固化思維,真正從戰略研究、國際政治研究的角度,深入研究冷戰、思考冷戰。方能在「冷戰時代」保持主動,做好負責任的成功大國。


推薦閱讀:

拒絕被AI悄悄改變?這一個特質不能不知道!
最有效和最適用的思維
當你靈感匱乏時,你需要提高創造性思維
CC漫畫:窮人與富人的思維方式有哪些不同?
你思考的深度,體現了你的層次

TAG:政治 | 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