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議查建英指責魯迅是納粹
抗議查建英指責魯迅是納粹
劉遠景
王蒙先生一聽說魯迅的文章從教科書消失了,表示質疑說:「這不可能吧?」此時,查女人遲疑了一下,說:「不是消失,是減少了。」可以看出,這個查女人多麼想把魯迅的文章像秦始皇焚書一樣,徹底肅清,把讀過魯迅書的人全部活埋而後快!
王蒙先生說,魯迅的文章不只是1949年後的中小學教材才有的,他1945年到1949年在民國政府辦的中學讀初中,「那時候初中國文教材裡頭魯迅的作品也不是很少,比如說《藤野先生》這個我看過,《秋葉》我看過,就是《野草》裡頭的《秋葉》,我到現在還記得什麼我的門前還是院子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還有一棵還是棗樹」。並認為,那時人們就公認魯迅是中國的一個偉大文學家。
一說到魯迅偉大,姓查的女人就坐不住了,她提出,魯迅竟然敢批判國民的劣根性,連國民性都敢批判,這與納粹有什麼區別?意思是魯迅把批判的矛頭指向天下人,目的就是毀滅整個中國民族。「改造國民性,你要想想都有納粹的感覺,你什麼人你能改造一個國民的性格,咱們且不說有沒有國民性這件事,就算有,就是說中國在魯迅的筆下國民性全是所有世界上最骯髒集中在一起,因為老先生自己說我向來不以最壞的意圖去推測中國人,所以中國人是最噁心,最骯髒,最卑鄙,最奴性的一群人,我們要改造他,你想這什麼口氣,這是納粹的口氣,就是文化改造的工程,這可怕吧。」(這段是查建英原話)
查建英是1978年進北京大學讀書的,也許文化大革命那時沒有幾個人讀書,認識幾個字的人就能進北大。連查建英這樣的半文盲也能進北大,估計那時考生的文化素質好不到哪裡去。
沒錯,在魯迅的作品裡,始終貫穿著對國民劣性的批判。但是,魯迅所批判的國民劣根性,是國民長期受封建壓迫所形成的迷信落後觀念。魯迅只批判國民的觀念,從來沒有批判過一個工人和農民,魯迅對於普通勞動人民,都是懷最深沉的同情。批判的態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比如說,對祥林嫂的描寫。在魯迅的筆下,祥林嫂是那樣的善良,她的訴求是那樣的簡單,她的愚昧是全中國人民的愚昧。魯迅對於那些文人身上的劣根性的批判,言詞也許犀利,但對於寄生在祥林嫂這樣的普通人身上的劣根性,沒有一點冷嘲熱諷,只有耐心地勸說和啟發。
查建英也許根本就沒有讀過《祝福》,居然也敢狂犬吠日!王蒙先生說,現在有人想把當年魯迅的威望打下去,炒作自己,充當現在的魯迅。查建英有沒有這樣的居心?只有她自己知道。
魯迅因為他父親得了水腫病,服中藥被治死了,因此他考取公費留日本讀書,是想學西醫的。他的老師藤野先生可以證明他是一個學慣用功的好學生。
有一天,在上課時,教室里放映的片子里一個被說成是俄國偵探的中國人,即將被手持鋼刀的日本士兵砍頭示眾,而許多站在周圍觀看的中國人,雖然和日本人一樣身強體壯,但個個無動於衷,臉上是麻木的神情。這時身邊一名日本學生說:「看這些中國人麻木的樣子,就知道中國一定會滅亡!」魯迅聽到這話忽地站起來向那說話的日本人投去兩道威嚴不屈的目光,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他的心裡像大海一樣洶湧澎湃。一個被五花大綁的中國人,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一一在腦海閃過,魯迅想到如果中國人的思想不覺悟,即使治好了他們的病,也只是做毫無意義的示眾材料和看客。現在中國最需要的是改變人們的精神面貌。(《朝花夕拾》)
這件事使魯迅深感弱國弱民倍受歧視的悲哀,激發了作者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為拯救民族、富國強民的鬥爭精神。「終於這流言消滅了」,魯迅的正義鬥爭終於取得了勝利。「看電影事件」更深深地刺激了魯迅。他極為沉痛而憤慨地寫道:「中國是弱國……也無怪他們疑惑。」用這樣的反語來表達作者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傷,思想上所受到的極大的震動,以及改變志向,棄醫學文的決心。
一群年輕的中國人,看到自己的同胞被五花大綁,沒有憤怒,沒有同情,沒有思考。這樣的中國人還是人嗎?國民中的這些愚昧,麻木不仁不應該批判嗎?
對於國民的劣根性,魯迅批判過,台灣的柏楊也批判過。在日本,在美國都有人針對自己民族所具有的劣根性進行過分析批判,這些作家並沒有被當作納粹分子被抓起來,你查建英居然連80年前魯迅如此耿耿於懷,無限上綱,說魯迅是納粹分子,什麼意思?查建英想幹什麼?
中國人之所以被全世界人瞧不起,其根本原因就是咱們自身的劣根性。有學者總結歸納如下:1,奴性;2,卑怯,懶惰和貪婪;3,巧滑;4,瞞與騙;5,愛面子;6,作戲,無特操;7,中庸;8,精神勝利法;9,內鬥。
這些劣根性不消失,中國人永遠就會被世界其他民族瞧不起!我自己每天出門都注意講公共衛生,尊重小孩和老人,從一點一滴克服自己的劣根性,…….就是受魯迅的啟發才開始的。
查建英,你也讀點書了再上節目.。也許,你根本就沒有資格當中國人!
推薦閱讀:
※魯迅和藤野先生之間有什麼樣有趣的故事?他都教會了魯迅什麼?
※魯鎮 魯迅筆下的一個鄉村小鎮
※《百年孤獨》為什麼讓加西亞·馬爾克斯獲諾貝爾文學獎?
※(一)
※魯迅的愛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