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劇 | 韓劇《信號》:未破的懸案,也有價值
文/孫涌翔 黑龍江三江律師事務所
韓劇《信號》的第二個案件,是京畿南部連環殺人案。雨天,紅色衣服的女性,捆綁、性暴、虐殺,十名女性相繼遇害。若隱若現的兇手,疲於奔命的警察,極度恐慌的民眾… …
案件的原型,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令韓國社會一片恐慌的華城連環殺人事件。警方先後投入205萬警力,嫌疑人和證人達到21280人,40116人接受指紋鑒定,另有570人和180人分別接受DNA鑒定和毛髮鑒定。2006年,最後一起命案(第十起)的公訴時效宣告終結,成為永久的懸案。
同樣以該事件為藍本,2003年上映的電影《殺人回憶》,創下了韓國電影票房奇蹟,500萬名觀眾在銀幕上重溫了那場恐慌和無奈。京畿南部連環殺人案,和那個時代一樣,成為韓國國民的特殊記憶。
這起連環殺人案,被認為是韓國警察的恥辱。曾任現場搜查組組長的河升均警官在退休前,給兇手發出公開信:
那個電影,《殺人回憶》,你也看了嗎?作為一個連犯人都抓不到的警察,我無論如何也不能走進熙熙攘攘的電影院觀看。
始終沒能逮捕你,對於晚輩和被害者遺屬來說,我是一生的罪人。我發誓抓到你,一定不讓你站在法庭上,我要親自下手解決你。
請務必不要比我先死,我們定會見面!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犯罪,這句名言出自夏洛克·福爾摩斯之口,又有所謂洛卡德交換原理來支持。理論上,沒有完美的犯罪,但也沒有完美的偵查。犯罪人的特質,現場複雜,時機偶然,尤其是警察失誤,還有偵查技術的局限,如果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案件偵破就極其困難。神探福爾摩斯只有一個,而且生活在文學、影視作品中。
所有案件都應該偵破,這是善良民眾的普遍願望。但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看似殘酷的現實——某些刑案破不了,成為懸案。
沒抓到真兇令人遺憾,好在也沒抓錯、判錯人,這是我理解的懸案的另類價值。
也許由於職業的緣故,當我聽到甘肅白銀市連環殺人案成功告破時,閃過腦海的第一念頭,還真不是正義終得伸張!而是辛虧沒有冤枉好人!
我們的刑事政策,長時期是重打擊、輕保護的,曾經把「命案必破」作為考核任務和指標,破案率大幅度提高,也助長了有罪推定和刑訊逼供的惡習,冤假錯案一個接一個,令人心痛。
以念斌投毒案為例。兩戶居民家多人中毒,其中兩個孩子經搶救無效死亡。警方認定鄰居念斌有重大作案嫌疑,被逮捕並提起公訴。該案歷時八年,十次開庭審理,四次被判處死刑。2014年8月22日,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念斌無罪。
根據警方提供的辦案經過,案發11天,念斌沒有通過警方的測謊,被留置盤問。據念斌的辯護律師透露,警方問兩個問題:國家主席是誰?總理是誰?念斌回答了第一個問題,沒能答上第二個問題,結果測謊沒有通過。
當天警方審查至深夜,部分偵查人員認為對念斌的懷疑依據不足,但相關領導研究認為「不能輕易放棄」,接著是刑訊逼供,念斌因為扛不住,一度咬舌自盡,最終招供。
至此,這起投毒命案在12天內告破。隨後,消息在當地電視台連續多天滾動播出。縣委、縣政府召開大規模、高規模表彰大會,獎勵破案有功人員。據當地媒體報道,此案由省公安廳督辦,由市、縣兩級公安機關聯手攻堅,被評為福建省2006年破獲的十大刑事案件之一。
如果,這起案件成了懸案,念斌免於牢獄之災,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如果,「命案必破」是決心、態度而不是硬性指標,或許,這起投毒案已經不是懸案了。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沈德詠撰文指出:寧可錯放也不可錯判,錯放一個真正的的罪犯,天塌不下來。錯判一個無辜的公民,特別是錯殺了一個人,天就塌下來了。我們也高興地看到,某省公安廳專門下發通知,特別要求全省公安機關在偵破中強化證據意識,確保「命案一起都不能錯」。從「命案必破」到「命案不能錯」,這一轉變,值得點贊。
電影《殺人回憶》冷峻寫實又近乎黑色幽默的風格,讓人們記住了京畿南部連環殺人事件。韓劇《信號》用時空連線的藝術手法重新解構了這起案件,讓觀眾得到些許安慰。我大中國也應鼓勵而不是限制,把真實案件(懸案或者冤案)搬上銀幕和銀屏,讓觀眾流淚、撫慰、交流和思考,免得我們的編劇、導演們,在宮斗劇、玄幻劇和抗日神劇上,浪費他們的藝術才華。
推薦閱讀:
※韓劇TV有什麼功能?
※吃我一劑安利,高分韓劇《信號》你看了嗎?
※免費觀看《太陽的後裔》後,想知道有哪些經典台詞?
※原來是美男第一集講什麼?
※如何評價《當你沉睡時》中的裴秀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