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台宗會義(卷第六)(嘉興藏B010)

  妙法蓮華經台宗會義

  妙法蓮華經台宗會義卷六 

  古吳後學蕅益智旭述 

  釋隨喜功德品竟。次釋法師功德品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法師者。受持讀誦等五種法師。如上法師品廣釋。此五種行。始從名字。通於分證。皆得為之。隨一種行。皆由五品而凈六根。但五品約觀。五種約事。是故此中讀誦。非必即指第二品人。此中解說。非必即指第三品人。前隨喜品。已明初品初心功德。今則泛約於五事中隨行一事。皆得凈於六根。旣雲 當得。即是舉果以勸。乃五種法師所獲之功德也。然欲凈六根。須修十乘觀法。或以讀而修十觀。或以誦而修十觀。或以解說而修十觀。或以書寫而修十觀。上根觀境。便凈六根。中根從二至六得凈六根。下根具用十法。乃凈六根而階分證。五根清凈。名外莊嚴。意根清凈。名內莊嚴。又從地獄乃至諸佛一切色像。悉身中現。名內莊嚴。以普現色身三昧。現十界像。化度一切。名外莊嚴。身根旣爾。餘五根亦然。受持旣爾。餘四事亦然。隨喜品旣爾。餘四品倍然。相似旣爾。分真倍然。故言法師功德品。此世界意也。行者聞說此功德利。喜不自勝。勤求無厭。信進倍增。故言法師功德品。此為人意也。聞此說已。深識大乘有大勢力。決無疑網。故言法師功德品。此對治意也。以似解之初初。過二乘之極極百千萬倍。指始顯終。懸解第一義諦不可思議。故言法師功德品。此入理意也。 

  (丁)二明初品果功德以勸流通二。初總列數。二別解釋。 

  (戊)今初 

  爾時佛告常精進菩薩摩訶薩。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是人當得八 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莊嚴六根。皆令清凈。 

  五品觀行。豎約一人。五種法師。橫約五人。然隨一一觀。亦能圓凈六根。則豎而非豎。隨一一人。亦可兼行五事。則橫而非橫。今借非橫之橫。以對非豎之豎。信納名受。任荷名持。受即是隨。持即是喜。故以受持擬隨喜品。讀之與誦。還用擬第二品。解說擬第三品。書寫供養。堪擬第四第五兩品。由其一一品中。必與十乘觀法相應。是故當得六根清凈之果報也。八百千二等者。但依大佛頂經釋相。則性德修得。二義俱成。良由現前一念心性。本自豎窮橫徧。由豎窮故。幻現三世。由橫徧故。幻現四方。約世則世世有方。三四亦是十二。約方則方方有世。四三亦是十二。故云三四四三宛轉十二也。隨其一方一世。必有十界。便是一百二十。隨一一界。必有十如。便是一千二百。故云流變三迭一十百千也(。本唯一心。一變而為三四四三之十二。二迭而為十界之百二十。三迭而為十如之千二百也。)約十方三世一切十界。亦唯有此千二百數。足以盡之。約一一眾生。亦各具此千二百數。無餘無 欠。約一眾生。旣全具此千二百數。約一一根。亦全具此千二百數。此是不可思議法性。全真成妄。全妄即真。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在六根而不多。在一根而不少。故名為性德也。眾生迷此性德而為逆修。致使六根之用有多有少。眼則明前不明後。四維虧一半。故唯八百。耳則周聽十方。故千二百。鼻則出息取氣。入息知香。兩交之際無勝力用。故唯八百。舌則宣揚無盡。故千二百。身則合知違順。離時不知。故唯八百。意則默容世出世法盡其涯際。故千二百。此偏約迷情言也。圓人依此性德而起順修。則六根互用。無復勝劣。一根徧照一切境。一境徧對一切根。根根塵塵。圓顯法界。此偏約開悟言也。今上順開悟。故云功德莊嚴清凈。下順迷情。故仍八百千二不同。文雲。雖未得天眼。即是下順迷情。又雲。肉眼力如是。即是上順開悟。一根旣爾。余悉可知。 

  (戊)二別解釋即為六。初眼根(至)六意根。 

  (己)今初 

  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凈肉眼。見於三千大千世界內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亦見其中一切眾生。及業因緣果報生處。悉見悉 知。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若於大眾中。以無所畏心。說是法華經。汝聽其功德。是人得八百。功德殊勝眼。以是莊嚴故。其目甚清凈。父母所生眼。悉見三千界。內外彌樓山。須彌及鐵圍。 幷余諸山林。大海江河水。下至阿鼻獄。上至有頂處。其中諸眾生。一切皆悉見。雖未得天眼。肉眼力如是。 

  夫次第五眼。則肉眼見顯對色。天眼見障外色。慧眼觀空。法眼觀俗。佛眼觀中。就天眼中。上能見下。下不見上。梵王報得天眼。徧見自所統界。而不能傍見他界。二乘天眼。能見大千。而作意則見。不作意則不見。又目犍連以八千三昧。能見八千世界。舍利弗以一萬三昧。能見一萬世界等。並由入定方見。出定則不見。今明父母所生肉眼。見於大千內外上下。並非他教所詮。當知即是圓融肉眼。一眼一切眼。秖於肉眼而具五眼之用。見大千。即天眼用。見業因緣果報。即法眼用。清凈故無見思惑。即慧眼用。清凈故伏無明惑。即佛眼用。大經雲。雖是肉眼。名為佛眼。即佛眼故。名為清凈。具五眼故。名為莊嚴。即是相似佛眼。亦是相似佛五眼也。猶是分段之身。故名父母所生肉眼。故順迷情而言 八百。已證相似之解。故似如來稱性五眼。故順開悟而言功德。又准下文。亦應具見佛及菩薩聲聞眾等。亦應具見聲香味觸及與法等。旣得相似圓融五眼。必得相似六根互用。但是文略也。偈中初三句。具顯三軌。若於大眾中。是如來室。以無所畏心。是如來衣。說是法華經。是如來座。三軌宏經。十乘具足。故得六根清凈。豈徒然哉。彌樓。此雲光。即七金山之一也。 

  (己)二耳根 

  複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千二百耳功德。以是清凈耳。聞三千大千世界。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其中內外種種語言音聲。象聲。馬聲。牛聲。車聲。啼哭聲。愁嘆聲。螺聲。鼓聲。鐘聲。鈴聲。笑聲。語聲。男聲。女聲。童子聲。童女聲。法聲非法聲。苦聲。樂聲。凡夫聲。聖人聲。喜聲。不喜聲。天聲。龍聲。夜叉聲。乾闥婆聲。阿修羅聲。迦樓羅聲。緊那羅聲。摩睺羅伽聲。火聲。水聲。風聲。地獄聲。畜生聲。餓鬼聲。比丘聲。比丘尼聲。聲聞聲。辟支佛聲。菩薩聲。佛聲。以要言之。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內外所有諸聲。雖未得天耳。以父母所生清凈(平)常(肉)耳。皆悉 聞知。如是分別種種音聲。而不壞耳根。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父母所生耳。清凈無濁穢。以此常耳聞。三千世界聲。象馬車牛聲。鍾鈴螺鼓聲。琴瑟箜篌聲。簫笛之音聲。清凈好歌聲。聽之而不著。無數種人聲。聞悉能解了。又聞諸天聲。微妙之歌音。及聞男女聲。童子童女聲。山川險谷中。迦陵頻伽聲。命命等諸鳥。悉聞其音聲。地獄眾苦痛。種種楚毒聲。餓鬼饑渴逼。求索飲食聲。諸阿修羅等。居在大海邊。自共言語時。出於大音聲。如是說法者。安住於此間。遙聞是眾聲。而不壞耳根。十方世界中。禽獸鳴相呼。其說法之人。於此悉聞之。其諸梵天上。光音及徧凈。乃至有頂天。言語之音聲。法師住於此。悉皆得聞之。一切比丘眾。及諸比丘尼。若讀誦經典。若為他人說。法師住於此。悉皆得聞之。復有諸菩薩。讀誦於經法。若為他人說。撰集解其義。如是諸音聲。悉皆得聞之。諸佛大聖尊。教化眾生者。於諸大會中。演說微妙法。持此法華者。悉皆得聞之。三千大千界。內外諸音聲。下至阿鼻獄。上至有頂天。皆聞其音聲。而不壞耳根。其耳聰利故。悉能分別知。持是法華者。雖未得天耳。但用所生耳。功德已如是。 

  徧聞大千內外十法界。聲聞六道。即肉天二耳。聞二乘。即慧耳。聞菩薩。即法耳。聞佛。即佛耳。又父母所生。即肉耳。能聞內外。即天耳。聽之而不著。即慧耳。悉能分別知。即法耳。一時互聞。不可思議。即佛耳也。 

  (己)三鼻根 

  複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成就八百鼻功德。以是清凈鼻根。聞於三千大千世界上下內外種種諸香。須曼那華香。闍提華香。末利華香。薝蔔華香。波羅羅華香。赤蓮華香。青蓮華香。白蓮華香。華樹香。果樹香。旃檀香。沉水香。多摩羅跋香。多伽羅香。及千萬種和香。若末。若丸。若塗香。持是經者於此間住。悉能分別。又復別知眾生之香。象香。馬香。牛羊等香。男香。女香。童子香。童女香。及草木叢林香。若近若遠所有諸香。悉皆得聞。分別不錯。持是經者。雖住於此。亦聞天上諸天之香。波利質多羅。拘鞞陀羅樹。香及曼陀羅華香。摩訶曼陀羅華香。曼殊沙華香。摩訶曼殊沙華香。旃檀。沉水。種種末香。諸雜華香。如是等天香和合所出之香。無不聞知。又聞諸天身香。釋提桓因在勝殿上。五欲娛樂 嬉戲時香。若在妙法堂上。為忉利諸天說法時香。若於諸園遊戲時香。及余天等男女身香。皆悉遙聞。如是展轉。乃至梵世。上至有頂諸天身香。亦皆聞之。幷聞諸天所燒之香。及聲聞香。辟支佛香。菩薩香。諸佛身香。亦皆遙聞。知其所在。雖聞此香。然於鼻根不壞不錯。若欲分別為他人說。憶念不謬。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是人鼻清凈。於此世界中。若香若臭物。種種悉聞知。須曼那闍提。多摩羅旃檀。沉水及桂香。種種華果香。及諸眾生香。男子女人香。說法者遠住。聞香知所在。大勢轉輪王。小轉輪及子。群臣諸宮人。聞香知所在。身所著珍寶。及地中寶藏。轉輪王寶女。聞香知所在。諸人嚴身具。衣服及瓔珞。種種所塗香。聞香知其身。諸天若行坐。遊戲及神變。持是法華者。聞香悉能知。諸樹華果實。及酥油香氣。持經者住此。悉知其所在。諸山深險處。栴檀樹華敷。眾生在中者。聞香悉能知。鐵圍山大海。地中諸眾生。持經者聞香。悉知其所在。阿修羅男女。及其諸眷屬。斗諍遊戲時。聞香皆能知。曠野險隘處。師子象虎狼。野牛水牛等。聞香知所在。若有懷妊者。未辨其男女。無根及非人。聞香悉能知。 以聞香力故。知其初懷妊。成就不成就。安樂產福子。以聞香力故。知男女所念。染欲痴恚心。亦知修善者。地中眾伏藏。金銀諸珍寶。銅器之所盛。聞香悉能知。種種諸瓔珞。無能識其價。聞香知貴賤。出處及所在。天上諸華等。曼陀曼殊沙。波利質多樹。聞香悉能知。天上諸宮殿。上中下差別。眾寶華莊嚴。聞香悉能知。天園林勝殿。諸觀妙法堂。在中而娛樂。聞香悉能知。諸天若聽法。或受五欲時。來往行坐卧。聞香悉能知。天女所著衣。好華香莊嚴。周旋遊戲時。聞香悉能知。如是展轉上。乃至於梵世。入禪出禪者。聞香悉能知。光音徧凈天。乃至於有頂。初生及退沒。聞香悉能知。諸比丘眾等。於法常精進。若坐若經行。及讀誦經典。或在林樹下。專精而坐禪。持經者聞香。悉知其所在。菩薩志堅固。坐禪若讀誦。或為人說法。聞香悉能知。在在方世尊。一切所恭敬。愍眾而說法。聞香悉能知。眾生在佛前。聞經皆歡喜。如法而修行。聞香悉能知。雖未得菩薩。無漏法生鼻。而是持經者。先得此鼻相。 

  父母所生。即肉鼻。大千內外。即天鼻。不染不著。即慧鼻。分別不謬。即法鼻。一時互用。即佛鼻。此章明互用。最為顯著委悉。知好惡。別貴賤。辨天宮莊嚴 等。即鼻有眼用。讀經說法。聞香能知。即鼻有耳用。諸樹華果實及酥油香氣。即鼻有舌用。入禪出禪。禪有八觸。五欲嬉戲。亦是觸塵。即鼻有身用。染欲痴恚心。亦知修善者。即鼻有意用。夫約迷情執見。則惟鼻用最劣。故小乘六通。但約眼耳身意。不明鼻舌二通。然舌能說法猶為稍勝。鼻惟通息。更無他能。今偏於此章廣明勝用者。正顯圓通妙性。實無優劣。姑順迷情。且雲八百。相似佛鼻。千二宛然。 

  (己)四舌根 

  複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千二百舌功德。若好若丑。若美不美。及諸苦澀物。在其舌根。皆變成上味。如天甘露。無不美者。若以舌根。於大眾中有所演說。出深妙聲。能入其心。皆令歡喜快樂。又諸天子天女釋梵諸天。聞是深妙音聲。有所演說。言論次第。皆悉來聽。及諸龍。龍女。夜叉。夜叉女。乾闥婆。乾闥婆女。阿修羅。阿修羅女。迦樓羅。迦樓羅女。緊那羅。緊那羅女。摩睺羅伽。摩睺羅伽女。為聽法故。皆來親近恭敬供養。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國王。王子。群臣眷屬。小轉輪王。大轉輪王。七寶千子。內外眷屬。乘其宮殿。俱來聽法。 以是菩薩善說法故。婆羅門居士。國內人民。盡其形壽。隨侍供養。又諸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常樂見之。是人所在方面。諸佛皆向其處說法。悉能受持一切佛法。又能出於深妙法音。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是人舌根凈。終不受惡味。其有所食啖。悉皆成甘露。以深凈妙聲。於大眾說法。以諸因緣喻。引導眾生心。聞者皆歡喜。設諸上供養。諸天龍夜叉。及阿修羅等。皆以恭敬心。而共來聽法。是說法之人。若欲以妙音。徧滿三千界。隨意即能至。大小轉輪王。及千子眷屬。合掌恭敬心。常來聽受法。諸天龍夜叉。羅剎毗舍闍。亦以歡喜心。常樂來供養。梵天王魔王。自在大自在。如是諸天眾。常來至其所。諸佛及弟子。聞其說法音。常念而守護。或時為現身。 

  父母所生。即肉舌。能作十法界語。即五舌義明矣。又能作十界語。即天舌。不壞。即慧舌。不謬。即法舌。一時互用。即佛舌也。問。苦澀惡味。至舌皆變成上味。眾色到眼。何不變成妙色。舊答不例。味有損益。損者變。不損者不變。諸色不壞眼故不例。今解不爾。一切色。同佛色。一切聲。同佛聲。乃至一切法。同 佛法。等皆清凈。例亦何妨。徧知一切色聲香味觸法無亂無謬。分別亦何妨。雖無著而能分別。豈同二乘之觀空。雖分別而不壞諸根。豈同凡夫之滯有。自在之根。那作頑礙之解。 

  (己)五身根 

  複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八百身功德。得清凈身。如凈琉璃。眾生喜見。其身凈故。三千大千世界眾生生時。死時。上下好醜。生善處惡處。悉於中現。及鐵圍山。大鐵圍山。彌樓山。摩訶彌樓山等諸山。及其中眾生。悉於中現。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所有及眾生。悉於中現。若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說法。皆於身中現其色像。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若持法華者。其身甚清凈。如彼凈琉璃。眾生皆喜見。又如凈明鏡。悉見諸色像。菩薩於凈身。皆見世所有。唯獨自明了。餘人所不見。三千世界中。一切諸群萌。天人阿修羅。地獄鬼畜生。如是諸色像。皆於身中現。諸天等宮殿。乃至於有頂。鐵圍及彌樓。摩訶彌樓山。諸大海水等。皆於身中現。諸佛及聲聞。佛子菩薩等。若獨若在眾。說法悉皆現。雖未得無漏。法性之妙身。 以清凈(平)常(父母所生之)體。一切於中現。 

  世間所有皆於身中現。肉身用也。上至有頂於身中現。天身用也。二乘於身中現。慧身用也。菩薩於身中現。法身用也。佛於身中現。佛身用也。一時圓現。一時互用。(佛身)一時無謬。(法身)一時無著。(慧身) 

  (己)六意根 

  複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如來滅後。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千二百意功德。以是清凈意根。乃至聞一偈一句通達無量無邊之義。解是義已。能演說一句一偈。至於一月四月乃至一歲。諸所說法。隨其義趣。皆與實相不相違背。若說俗間經書。治世語言。資生業等。皆順正法。三千大千世界六趣眾生心之所行。心所動作。心所戲論。皆悉知之。雖未得無漏智慧。而其意根清凈如此。是人有所思惟籌量。皆是佛法。無不真實。亦是先佛經中所說。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是人意清凈。明利無濁穢。以此妙意根。知上中下法。乃至聞一偈。通達無量義。次第如法說。月四月至歲。是世界內外。一切諸眾生。若天龍及人。夜叉鬼神等。其在六趣中。所念若干種。持法華之報。一時皆悉知。 十方無數佛。百福莊嚴相。為眾生說法。悉聞能受持。思惟無量義。說法亦無量。終始不忘錯。以持法華故。悉知諸法相。隨義識次第。達名字語言。如所知演說。此人有所說。皆是先佛法。以演此法故。於眾無所畏。持法華經者。意根凈若斯。雖未得無漏。先有如是相。是人持此經。安住希有地。為一切眾生。歡喜而愛敬。能以千萬種。善巧之語言。分別而說法。持法華經故。 

  世間資生產業皆順正法。即人意凈。天心所行天所動作悉知。即天意凈。四月表四諦。一歲是十二月。表十二因緣。皆與實相不相違背。即慧意凈。一月表一大乘。即法意凈。有所思量皆是先佛經中所說。即佛意凈。一時圓明。一時圓互。一時無染。一時無謬。二明初品果功德以勸流通竟。 

  釋法師功德品竟。次釋常不輕菩薩品。 

  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內懷不輕之解。外敬不輕之境。(世界)身立不輕之行。(為人)口宣不輕之教。(對治)人作不輕之目。(第一義)不輕之解者。法華論雲。此菩薩知眾生有佛性。不敢輕之。佛性有五。正因佛性。通嗱本當。(通於迷悟因果)緣了佛性。種子本有。非適今也。(還約性德以明二因。以對新熏。戒修得故。)果性。(菩提) 果果性。(涅槃)定當得之。決不虛也。(了因至果。轉名菩提。緣因至果。轉名涅槃。又性三因至果之時。了名三種菩提。緣名三種涅槃。)是名不輕之解。將解以歷人。彼亦如此。是名敬不輕之境。敬此境故。名不輕之行。宣此語故。名不輕之教。昔毀者以此目人。今經家以此目品。此因緣釋也。約教者。藏通二教。不詮中道佛性。別入通。通含別。明二種人有佛性。三種人無佛性。別教。但有正因佛性。不說有緣了性。況有果性果果性耶。今雲汝等皆當作佛。具有五佛性故。即是開顯圓也。故見實三昧經雲。佛為父王說。一切皆是佛。王問。一切眾生。即是佛不。佛答。若如實見眾生。於其即是佛。今類此語。若不如實見佛。於其即非聖。譬如初學射的。多乖少中。以地為的。無往不著。若分別賢聖。孰是孰非。如實觀之。即是佛也。本跡者。本已成佛。久遠久遠。中間垂跡。復於威音王世為常不輕。流通本跡四一。化度眾生。今又垂跡示成正覺。番番無盡。威猛大勢之力也。觀心者。苦即正因佛性。惑即了因佛性。業即緣因佛性。了因即果佛性。緣因即果果佛性。又三因至果。即轉名三菩提三涅槃。故即以性德三因而為果性及果果性。一念具足三因五因。不縱 橫。不一異。一切眾生。無不皆然。常作是解。即是常不輕也。 

  (丁)三引信毀福罪證勸流通二。初長文。二偈頌。 

  (戊)長文為三。初雙指前品所說罪福。二雙明往昔信毀果報。三勸持。 

  (己)今初 

  爾時佛告得大勢菩薩摩訶薩。汝今當知。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持法華經者。若有惡口罵詈誹謗。獲大罪報。如前(法師品)所說。其所得功德。如向(法師功德品)所說眼耳鼻舌身意清凈。 

  (己)二雙明往昔信毀果報二。初明事本。二明本事。 

  (庚)初明事本者。通舉往昔威音王佛。以為不輕事之本也。又為二。初明最初一佛。二明次第二萬億佛。 

  (辛)初中六。初時節(至)六正像。 

  (壬)今初 

  得大勢。乃往古昔。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 

  雖雲無量無邊若望壽量品中所謂塵劫。則不啻近。故知此是果後復示行因之相也。問。前旣開跡顯本。今胡復舉跡中因行。答。正由旣顯本已。時會了知所說然燈時事。日月燈明時事。大通智勝時事。威音王佛時事。並屬中間化他方便。並是自在 神通之力。師子奮迅之力。威猛大勢之力也。問。果後權現不輕之行。故止流通作佛一句。便得凈於六根。若實初心。恐未必爾。答。凡雲權者。皆為引實。倘實行不爾。則權行徒施。況不輕之解。正是一念隨喜初心。初心功德。已自不可思議。依解立行。必凈六根。何須致疑。但不輕之行。非專禮拜。具如下文所明耳。 

  (壬)二名號 

  有佛名威音王。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壬)三劫國 

  劫名離衰。國名大成。 

  (壬)四說法 

  其威音王佛。於彼世中。為天人阿修羅說法。為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為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為諸菩薩。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說應六波羅蜜法。究竟佛慧。 

  先方便施三。後究竟佛慧是顯一。悉與今佛同也。 

  (壬)五佛壽 

  得大勢。是威音王佛。壽四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劫。 

  (壬)六正像 

  正法住世。劫數如一閻浮提微塵。像法住世。劫數如四天下微塵。其佛饒益眾生已。然後滅度。 

  初明最初一佛竟。 

  (辛)二明次第二萬億佛 

  正法像法滅盡之後。於此國土。復有佛出。亦號威音王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如是次第有二萬億佛。皆同一號。 

  正像滅盡。後佛方出。眾生種熟脫之機緣。法應如是故也。初明事本竟。 

  (庚)二明本事者。別約最初威音王佛時不輕之事。是我世尊垂跡。重複示現本行菩薩道之事也。文為三。初就本時雙標兩人名。二雙明信毀之相。三雙明信毀果報。 

  (辛)今初 

  最初威音王如來旣已滅度。正法滅後。於像法中。增上慢比丘有大勢力。爾時有一菩薩比丘。名常不輕。 

  本時者。最初威音王佛像法中也。毀者本時名增上慢。信者本時名常不輕。夫增上慢者。由秉權教。修權行。微有所得。不知次位深淺。悞認暖法四禪 以為四果。妄自生滿足想。此等即是無聞比丘之流。縱無不輕強毒以大。亦必墮落。均是墮落。宜為下圓頓種。故以禮拜授記。作得度因緣也。 

  (辛)二雙明信毀之相二。初明信者之得。二明毀者之失。 

  (壬)今初 

  得大勢。以何因緣。名常不輕。是比丘凡有所見。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悉禮拜讚歎而作是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輕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薩道當得作佛。而是比丘。不專讀誦經典。但行禮拜。乃至遠見四眾。亦復故往禮拜讚歎而作是言。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 

  名常不輕。即人一。凡有所見。即理一。皆悉禮拜。即行一。而作是言。即教一。此自行四一也。汝等。即人一。皆行菩薩道。即行一。當得作佛。即證理一。詮此三一。即是教一。此佛四一化他也。良由彼時四眾。旣多起增上慢執方便之方便。著小之小。(藏教已為方便。暖法又是藏教方便。四果已小。四禪又是小中之小也。)故以大乘實義而開曉之。不敢輕慢。對治增上慢失也。言汝等皆行菩薩道者。四念處是摩訶衍。暖法四禪。並資實相。若知所行是菩薩道。則始終理等。而次位歷然終不 起增上慢也。不專讀誦但行禮拜者。道示初隨喜品之相。隨喜一切法。悉有安樂性。皆一實相。隨喜一切人。皆有三佛性。有心者皆得作佛。即正因性。讀誦威音王權乘遺法。即了因性。暖法四禪皆菩薩道。即緣因性。故不敢輕慢而深敬之。敬人敬法。不起諍競。即隨喜意也。乃至遠見四眾等者。表示本四一也。遠見四眾。表本人一。故往禮拜。表本行一。而作是言。表本教一。皆當作佛。表本理一。以此本跡四一。強毒增上慢人。令成圓頓妙種。可謂得正說之宏宗也。又不輕深敬。是如來座。忍於打罵。是如來衣。以慈悲心常行不替。是如來室。又深敬是意業。不輕之說。是口業。故往禮拜。是身業。此三與慈悲俱。是誓願安樂行。可謂得流通之妙益也。問。大小二律。俱制比丘不禮俗人。不輕胡得通禮四眾。答。為度增上慢人。令得遠近二益。(四眾之中。有受不受。受得近益。不受得遠益也。)大權方便知機。不妨破格初心四安樂行。須依律文。問。大經禮知法者。凈名比丘禮俗。同異如何。答。不同。大經顯敬法之志。從彼請益。故忘情禮下。凈名獲法忍之恩。不存恆則。故忘犯設敬。若大乘正儀。出俗恆則。並無以道禮俗之科。今 不輕立行旣非請益獲恩。又非大小律制。直是果後行因。格外化他方便。不可以為典要。故與四安樂行對辨。理雖不殊。事儀七別。一者彼則安處法座。隨問為說。此乃遠見四眾。故往禮拜。二者彼則有所難問。方乃為答。此乃瓦石打擲。猶強宣之。三者彼則常好坐禪在空閑處。此乃不專讀誦。入眾申通。四者彼則深愛法者。不為多說。此乃被虛妄謗。仍強稱揚。五者彼則初修理觀。觀十八空。此乃但宣一句作佛之解。六者彼則以順化故。護持律儀。此乃以逆化故。亡於恆則。七者彼則初心行成。夢承佛記。此乃果後示現廣授記人。又以此品望法師功德品。則彼是全宏經文。此是略宏經意。全略雖殊。獲果不二。又以此意望余經教。凡有四別。一者小典生信。未是佛因。今經或毀。還成妙種。二者諸經但明順化宏教。此品禮俗。逆化通經。三者余經所表。權實尚隔。此品表開。莫非四一。四者諸經所表。跡尚不周。此品兼表本跡二相也。 

  (壬)二明毀者之失 

  四眾之中。有生嗔恚。心不凈者。惡口罵詈。言是無智比丘。從何所來。自言我不輕汝。而與我等授記當得 作佛。我等不用如是虛妄授記。 

  此明增上慢人。不信四一而毀罵也。不用如是虛妄授記。即不信教一。以授記為虛妄。則不知自己所行是菩薩道。即不信行一。不知我等當得作佛。即不信人一及理一也。 

  如此經歷多年。常被罵詈。不生嗔恚。常作是言。汝當作佛。說是語時。眾人或以杖木瓦石而打擲之。避走遠住。猶高聲唱言。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以其常作是語故。增上慢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號之為常不輕。 

  被罵不嗔。常作是言。結深信不退之相也。杖等打擲。結不受開權顯實之四一也。避走遠住。猶高聲唱。以訾毀故。號為不輕。結不受開近顯遠之四一也。問。釋迦四十餘年。不務速說。不輕凡有所見。造次而言。何也。答。本已有善。釋迦以小而將護之。本未有善。不輕以大而強毒之。二雙明信毀之相竟。 

  (辛)三雙明信毀果報二。初明信者果報。二明毀者果報。 

  (壬)初中二。初明果報。二結會古今。 

  (癸)今初 

  是比丘臨欲終時。於虛空中。具聞威音王佛先所說 法華經二十千萬億偈。悉能受持。即得如上眼根清凈。耳鼻舌身意根清凈。得是六根清凈已。更增壽命二百萬億那由他歲。廣為人說是法華經。於時增上慢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輕賤是人。為作不輕名者。見其得大神通力。樂說辨力。大善寂力。聞其所說。皆信伏隨從。是菩薩復化千萬億眾令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命終之後。得值二千億佛。皆號日月燈明。於其法中。說是法華經。以是因緣。復值二千億佛。同號雲自在燈王。於此諸佛法中。受持讀誦。為諸四眾說此經典故。得是常眼清凈。耳鼻舌身意諸根清凈。於四眾中說法。心無所畏。得大勢。是常不輕菩薩摩訶薩供養如是若干諸佛。恭敬尊重讚歎。種諸善根。於後復值千萬億佛。亦於諸佛法中說是經典。功德成就。當得作佛。 

  問。不輕旣是釋迦垂跡。但應以菩薩比丘身得度者。即現菩薩比丘身而為說法。及非生現生。非滅現滅。固無疑矣。至若臨終具聞威音所說法華乃得六根清凈。豈以果佛現身。猶待聞於他佛。根尚未凈。由聞持而始凈耶。答。旣屬果後示現。何所不可。前此六根未凈。是圓病行。臨終聞經受持。是圓 嬰兒行也。大神通力。即如來室。樂說辨力。即如來座。大善寂力。即如來衣。以此三法莊嚴六根。能令四眾轉毀為信。又問。本已成佛。何得又雲種諸善根。乃至功德成就。當得作佛。答。譬如陶朱公。善得致富奇術。住於一處。貨殖萬億。舍之而去。不攜一文。復於他處。赤手成家。貨殖萬億。又舍而去。又於他處貨殖萬億。佛亦如是。本地功德。並置不用。復示行因。復示得果。徧於十方。嗱於三世。番番不息。不可思議。故云。我本行菩薩道時所成壽命。今猶未盡。旣成佛時。不用菩薩所成壽命。則垂跡時。亦不用本地所有功德也。又梵網經。吾今來此世界八千返為此娑婆世界坐金剛華光王座。旣於娑婆示現成佛。已八千返。他方分身所徧之處亦可例知。此中共論信者三報。六根清凈更增壽命。是現報。命終值佛。是生報。復值諸佛乃至當得作佛。是後報也。 

  (癸)二結會古今 

  得大勢。於意云何。爾時常不輕菩薩。豈異人乎。則我身是。若我於宿世。不受持讀誦此經。為他人說者。不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於先佛所。受持讀 誦此經。為人說故。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初正結會。次若我於宿世下。是舉信者而勸順也。如陶朱公。赤手復到余處。若不用致富奇術。不能疾致貨殖萬億。當知法華。是疾致成佛之奇術也。初明信者果報竟。 

  (壬)二明毀者果報二。初明果報。二結會古今。 

  (癸)今初 

  得大勢。彼時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以嗔恚意輕賤我故。二百億劫。常不值佛。不聞法。不見僧。千劫於阿鼻地獄受大苦惱。畢是罪已。復遇常不輕菩薩。教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由謗。故墮苦。由聞作佛之記。結圓頓緣。復是不輕菩薩宏誓願力所攝受故。復得相遇而受教化也。問。彼時四眾。旣皆信伏隨從。何故猶久墮苦。答。此有二意。一者身打口罵。已成重業。理須受報。明此一意。用警行人。不可輒爾生嗔起過也。二者經時旣久。四眾之中有存有亡。存者信伏。亡者未悔。又就信伏隨從之中。悔有淺深。行有勤怠。事非一等。若悔深行勤。容可不墮。雖墮易出。若悔淺行怠。自然先墮。後方得益。若未悔者。墮苦則久。但由 菩薩慈悲攝受。終蒙度脫也。問。若因謗墮苦。菩薩何故為作苦因。答。彼旣懷增上慢。縱令不謗。亦必墮苦。今因謗墮。得作遠因。如人倒地。還從地起。故以正謗接於邪墮。問。何不以神通力。令其即皆信伏隨從。答。諸佛菩薩非不欲之。但為眾生。機宜各別。自有不到地獄。決不肯發心者。譬如良醫。為治惡疾。不得不用針灸及苦藥也。 

  (癸)二結會古今 

  得大勢。於汝意云何。爾時四眾常輕是菩薩者。豈異人乎。今此會中跋陀婆羅等五百菩薩。師子月等五百比丘。尼思佛等五百優婆塞。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者是。 

  二雙明往昔信毀果報竟。 

  (己)三勸持 

  得大勢。當知是法華經。大饒益諸菩薩摩訶薩。能令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諸菩薩摩訶薩。於如來滅後。常應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是經。 

  承上所明。不惟信者疾得成佛。亦使毀者終得不退。故當勤習五種之行。所謂受持讀誦解說書寫也。初長文竟。 

  (戊)二偈頌二。初頌信毀果報。二頌勸持。略不頌雙指也。 

  (己)初中二。初頌事本。二頌本事。 

  (庚)今初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過去有佛。號威音王。神智無量。將導一切。天人龍神。所共供養。 

  (庚)二頌本事三。初頌雙標兩名。二頌雙明信毀。三頌雙明果報。 

  (辛)今初 

  是佛滅後。法欲盡時。有一菩薩。名常不輕。時諸四眾。計著於法。 

  計著於法。即頌增上慢也。是法不可示。言辭相寂滅。若定謂是有。即是著法。定謂是無。亦是著法。定謂亦有亦無。亦是著法。定謂非有非無。亦是著法。定謂離四句故不可得說。亦是著法。故佛藏經雲。刀輪害閻浮人。其罪猶少。有所得心說大乘者。其罪過彼。大論雲。執有與無諍。乃至執非有非無與有無諍。如牛皮龍繩。俱不免患。中論雲。諸佛說空法。本為化於有。若有著空者。諸佛所不化。若定言諸法非有非無者。是名愚痴論。當知若得四悉檀意。自行化他。皆能無著。若失四悉檀意。自行化他。皆名著法。以著法故。有所得心。於劣小證而生矜 傲。名增上慢也。 

  (辛)二頌雙明信毀 

  不輕菩薩。往到其所。而語之言。我不輕汝。汝等行道。皆當作佛。諸人聞已。輕毀罵詈。不輕菩薩。能忍受之。 

  (辛)三頌雙明果報二。初頌信者果報。二頌毀者果報。 

  (壬)今初 

  其罪畢已。臨命終時。得聞此經。六根清凈。神通力故。增益壽命。復為諸人。廣說是經。諸著法眾。皆蒙菩薩。教化成就。令住佛道。不輕命終。值無數佛。說是經故。得無量福。漸具功德。疾成佛道。彼時不輕。則我身是。 

  其罪畢已者。旣垂跡為六根未凈之人。必垂示同病行之罪。由此罪故。多招打罵。由能忍故。罪畢根凈也。 

  (壬)二頌毀者果報 

  時四部眾。著法之者。聞不輕言。汝當作佛。以是因緣。值無數佛。此會菩薩。五百之眾。幷及四部。清信士女。今於我前。聽法者是。我於前世。勸是諸人。聽受斯經。第一之法。開示教人。令住涅槃。世世受持。如是經典。 

  初頌信毀果報竟。 

  (己)二頌勸持 

  億億萬劫。至不可議。時乃得聞。是法華經。億億萬劫。至不可議。諸佛世尊。時說是經。是故行者。於佛滅後。聞如是經。勿生疑惑。應當一心。廣說此經。世世值佛。疾成佛道。 

  問。長文旣明此經有大饒益。乃至毀者亦終得益。何故億億萬劫至不可議。諸佛乃時說是經耶。答。有四悉益。則可得說。無四悉益。諸佛終不妄說法也。是故欲宏大法。先須明了四悉因緣。二別說跡本兩門竟。 

  (甲)三流通跡本兩門。共八品經。分為三意。初神力囑累兩品。明付囑流通。二藥王下五品。約化他勸流通。三普賢勸發品。約自行勸流通。 

  (乙)初中二。初神力品。明菩薩受命宏經。二囑累品。明如來摩頂付囑。 

  釋常不輕菩薩品竟。次釋如來神力品。 

  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如來。上已釋竟。神名不測。力名干用。不測則天然之體深。干用則轉變之力大。此中為付囑深法。現十種大力。故名神力品。(神在於內。即是體宗。力名干用。即顯經用。佛說本跡。口輪力用已竟於前。今復身輪現此勝用。令眾流通本跡之教。故云體深力大。) 

  (丙)初明菩薩受命宏經二。初長文。二偈頌。 

  (丁)初中三。初菩薩受命。二佛現神力。三結要勸持。 

  (戊)今初 

  爾時千世界微塵等菩薩摩訶薩。從地湧出者。皆於佛前。一心合掌。瞻仰尊顏。而白佛言。世尊。我等於佛滅後。世尊分身所在國土滅度之處。當廣說此經。所以者何。我等亦自欲得是真凈大法。受持讀誦解說書寫而供養之。 

  發誓宏經為三。一明時節。是佛滅後。二明處所。是分身國土。三明利益。非但益他。亦自欲得真凈大法。自他兼濟也。實體名真。權用名凈。權實不二名大。又非權非實名真。能權能實名凈。遮照不二名大。 

  (戊)二佛現神力二。初約所對總標。二約所表正現。 

  (己)今初 

  爾時世尊。於文殊師利等。無量百千萬億舊住娑婆世界菩薩摩訶薩。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 , , , 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一切眾前, 。現大神力。 

  文殊等。跡化眾也。舊住者。下方本化眾也。及諸比 丘等一切眾者。從他方來。及從分身佛來者也。 

  (己)二約所表正現十。初出舌相。二毛孔放光。三謦咳。四彈指。五地動。六普見大會。七空中唱聲。八遙歸命。九遙供養。十十方通達。如一佛土。 

  (庚)初出舌相。二毛孔放光。 

  出廣長舌。上至梵世。一切毛孔。放於無量無數色光。皆悉徧照十方世界。眾寶樹下師子座上諸佛。亦復如是出廣長舌。放無量光。釋迦牟尼佛及寶樹下諸佛現神力時。滿百千歲。然後還攝舌相。 

  出廣長舌表誠實語也。福德人舌至鼻。三藏佛舌至髮際。今至梵天。出過凡聖之外。相旣殊常。說彌可信。當知開三顯一。開近顯遠。皆實不虛也。毛孔放光徧照。表二門理一也。序中白毫東照。表七方便初見一理。今本門旣竟。放一切光。照一切土。能令初心究竟佛慧。智境斯罄也。分身諸佛。化道是同。故亦復如是。滿百千歲意表橫該百界千如。豎極古今十世。於八年中而復滿百千歲。已如上文五十小劫中釋。今此大會並破無明。故不須以神力。令其謂如半日也。 

  (庚)三謦咳。四彈指。 

  一時謦咳。俱共彈指。是二音聲。徧至十方諸佛世界。 

  謦咳者。通暢之相。又是將語之狀。四十餘年。未得說實。今獲伸舒。無有遺滯。大事通暢。是故謦咳。欲以此法付囑菩薩。令於後世導利眾生。將語斯事。是故謦咳。即表教一。彈指者。隨喜也。隨喜七方便同入圓道。隨喜圓位增道損生。隨喜諸菩薩持真凈大法。隨喜後世獲無上寶。即表人一。故此彈指及與謦咳。豎徹三世。橫徧十方。 

  (庚)五地動。六普見大會 

  地皆六種震動。其中眾生。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以佛神力故。皆見此娑婆世界無量無邊百千萬億眾寶樹下師子座上諸佛。及見釋迦牟尼佛。共多寶如來。在寶塔中坐師子座。又見無量無邊百千萬億菩薩摩訶薩及諸四眾。恭敬圍繞釋迦牟尼佛。旣見是已。皆大歡喜。得未曾有。 

  十方世界地皆六種震動者。表動一切眾生六根令得清凈。亦表圓道始終六番破於無明。錶行一也。普見此間大會者。表諸佛道同。而今而後。亦復如是也。上來五千起去。三變被移。乃至本住十方 人非人等。機未熟者。旣不能雲集來此法會。今以神力。皆令遙見。結歡喜緣。即是未來得度之總瑞也。 

  (庚)七空中唱聲 

  即時諸天。於虛空中。高聲唱言。過此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世界。有國名娑婆。是中有佛。名釋迦牟尼。今為諸菩薩摩訶薩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汝等當深心隨喜。亦當禮拜供養釋迦牟尼佛。 

  雖以佛力。令其遙見大會。而猶未知佛名何等。何事集會。今虛空諸天。唱使聞知。令其隨喜妙法。供養世尊。即表未來有教一也。 

  (庚)八遙歸命 

  彼諸眾生。聞虛空中聲已合掌向娑婆世界。作如是言。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釋迦牟尼佛。 

  合掌南無。為佛弟子。此表未來有人一也。 

  (庚)九遙供養 

  以種種華香瓔珞幡葢。及諸嚴身之具。珍寶妙物。皆共遙散娑婆世界。所散諸物。從十方來。譬如雲集。變成寶帳。徧覆此間諸佛之上。 

  所散諸物。變成寶帳。覆諸佛上。表萬善同歸。皆含佛果。即是未來有行一也。 

  (庚)十十方通達如一佛土 

  於時十方世界。通達無礙。如一佛土。 

  此表未來理一也。旣悟理已。權實本跡。不思議一。差別即無差別也。二佛現神力竟。 

  (戊)三結要勸持四。初稱嘆付囑。二結要付囑。三勸獎付囑。四釋付囑。 

  (己)今初 

  爾時佛告上行等菩薩大眾。諸佛神力。如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若我以是神力。於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為囑累故。說此經功德。猶不能盡。 

  (己)二結要付囑 

  以要言之。如來一切所有之法。如來一切自在神力。如來一切秘要之藏。如來一切甚深之事。皆於此經宣示顯說。 

  所有之法者。一切諸法。皆是佛法。此結一切皆妙名也。自在神力者。通達無礙具八自在。結妙用也。秘要之藏者。徧一切處。皆是實相。結妙體也。甚深之事者。一切因果。唯一大事。結妙宗也。皆於此經宣示顯說者。總結一經唯四而已。撮其樞柄而授與之。 

  (己)三勸獎付囑 

  是故汝等。於如來滅後。應一心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如說修行。所在國土。若有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如說修行。若經卷所住之處。若於園中。若於林中。若於樹下。若於僧坊。若白衣舍。若在殿堂。若山谷曠野。是中皆應起塔供養。 

  (己)四釋付囑 

  所以者何。當知是處即是道場。諸佛於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諸佛於此轉於法輪。諸佛於此而般涅槃。 

  此釋何故經卷所在皆應起塔。以是處即是道場故也。得道處。轉法輪處。入涅槃處。皆名道場。道場是總。即釋一切皆妙名也。得菩提者。證於秘要之藏。釋妙體也。轉法輪者。說示自行本跡因果甚深之事。釋妙宗也。般涅槃者。非滅唱滅。神力自在。釋妙用也。得菩提是法身。轉法輪是般若。入涅槃是解脫。三法成秘密藏。佛住其中。即是道場。即是塔義。故應起塔以表彰之。初長文竟。 

  (丁)二偈頌二。初頌神力。二頌結要勸持。 

  (戊)今初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諸佛救世者。住於大神通。為悅眾生故。現無量神力。舌相至梵天。身放無數光。為求佛道者。現此希有事。諸佛謦咳聲。及彈指之聲。周聞十方國。地皆六種動。以佛滅度後。能持是經故。諸佛皆歡喜。現無量神力。 

  十種神力。但頌前五。後五皆由二聲震動故現。是故略之。又前五後五。表義不殊。但有現在未來之異。舉現例未。是故略之。 

  (戊)二頌結要勸持三。初頌稱嘆。二頌結要。即兼得釋付囑意。三頌勸獎。 

  (己)今初 

  囑累是經故。讚美受持者。於無量劫中。猶故不能盡。是人之功德。無邊無有窮。如十方虛空。不可得邊際。 

  長文雲說此經功德猶不能盡。今頌雲是人之功德無邊無有窮。法妙故人妙。人妙故法妙。互相顯也。 

  (己)二頌結要兼釋四。初頌一切法。二頌自在神力。三頌秘要之藏。四頌甚深之事。 

  (庚)今初 

  能持是經者。則為已見我。亦見多寶佛。及諸分身者。又見我今日。教化諸菩薩。 

  所有之法。不出能化能證及所化也。無二乘故。不 兼帶故。其法純妙。亦即道場以總冠三。 

  (庚)二頌自在神力 

  能持是經者。令我及分身。滅度多寶佛。一切皆歡喜。十方現在佛。幷過去未來。亦見亦供養。亦令得歡喜。 

  歡喜即是神力用暢。亦即涅槃。最安隱故。 

  (庚)三頌秘要之藏 

  諸佛坐道場。所得秘要法。能持是經者。不久亦當得。 

  同於諸佛。得三菩提。證秘密藏之妙體也。 

  (庚)四頌甚深之事 

  能持是經者。於諸法之義。名字及言辭。樂說無窮盡。如風於空中。一切無障礙。於如來滅後。知佛所說經。因緣及次第。隨義如實說。如日月光明。能除諸幽冥。斯人行世間。能滅眾生闇。教無量菩薩。畢竟住一乘。 

  以一乘因果之宗教化菩薩。即是轉法輪也。二頌結要兼釋竟。 

  (己)三頌勸獎 

  是故有智者。聞此功德利。於我滅度後。應受持斯經。是人於佛道。決定無有疑。 

  略不頌起塔供養。但云於佛道無疑。葢深信是處即是道場。諸佛於此得菩提。轉法輪。入涅槃也。初 明菩薩受命宏經竟。 

  釋如來神力品竟。次釋囑累品 

  囑累品第二十二 

  囑是佛所付囑。累是煩爾宣傳。此從如來聖旨得名。囑是頂受所囑。累是甘而弗勞。此從菩薩敬順得名。囑是如來金口所囑。累是菩薩丹心頂荷。此從授受合論。是故如來躬從座起。申手摩頂。授以難得之法。大眾曲躬合掌。如世尊敕。當具奉行。殷勤授受。故名囑累品也。 

  (丙)二明如來摩頂付囑二。初付囑。二歡喜。 

  (丁)初中三。初如來付囑。二菩薩領受。三事畢唱散。 

  (戊)初又三。初正付。二釋付。三誡付。 

  (己)今初 

  爾時釋迦牟尼佛。從(寶塔中)法座起。現大神力。以右手摩無量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我於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修習是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囑汝等。汝等應當一心流布此法。廣令增益。如是三摩諸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我於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修習是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囑汝等。汝等當受持讀誦廣宣此法。令一切眾生。普得聞知。 

  如來以一權智善巧之手。一時徧摩無量菩薩實智之頂。故名現大神力。如來授道化他。故以右手錶權。菩薩自行受道。故以頂表實也。申手摩頂。即身付囑。權智臨實智。即意付囑。而作是言。即口付囑。三摩三囑。殷勤不輕。普令自行化他。俾四悉檀。永永無盡。 

  (己)二釋付 

  所以者何。如來有大慈悲。無諸慳悋。亦無所畏。能與眾生佛之智慧。如來智慧。自然智慧。如來是一切眾生之大施主。汝等亦應隨學如來之法。勿生慳悋。 

  有大慈悲者。究竟室也。無諸慳悋者。究竟衣也。亦無所畏者。究竟座也。佛之智慧者。覺法實性。一切智也。如來智慧者。從性起修。從因至果。道種智也。自然智慧者。其體天然。雙照不二。一切種智也。衣座室三。各具三智。三一相即。三一互融。以此化他。名大施主。室無衣座。則宏誓不普。衣無室座。則法身不滿。座無衣室。則惑破不周。勿生慳悋。是勸分證施主。應學究竟大施主也。若有慳悋。即非慈悲。亦即有畏。故舉一語。即是勸令三軌宏經。 

  (己)三誡付 

  於未來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如來智慧者。當為演說此法華經。使得聞知。為令其人得佛慧故。若有眾生不信受者。當於如來余深法中示教利喜。汝等若能如是。則為已報諸佛之恩。 

  除佛慧外。皆名為余。為實施權。權含於實。故皆名深。故知但贊佛乘。不能徧通前三教法。未為傳法報佛恩也。初如來付囑竟。 

  (戊)二菩薩領受 

  時諸菩薩摩訶薩。聞佛作是說已。皆大歡喜。徧滿其身。益加恭敬。曲躬低頭。合掌向佛。俱發聲言。如世尊敕。當具奉行。唯然世尊。願不有慮。諸菩薩摩訶薩眾。如是三反俱發聲言。如世尊敕。當具奉行。唯然世尊。願不有慮。 

  歡喜恭敬。意領受也。曲躬低頭。身領受也。俱發聲言。口領受也。如世尊敕。領正付也。當具奉行。具行三法。領釋付也。願不有慮。領誡付也。如來三付。菩薩三受。殷勤鄭重。一代所無。 

  (戊)三事畢唱散 

  爾時釋迦牟尼佛。令十方來諸分身佛。各還本土。而作是言。諸佛各隨所安。多寶佛塔。還可如故。 

  分身為開塔故集。開塔事了。故令各隨所安而還本土。寶塔為證經故來。今本跡二門已訖。故敬令還閉如故也。塔不重開。故分身去而不現。塔猶聽法。故下文閉而尚在。問。塔若聽法。亦應不閉。答。證正已故閉。聽流通故在。初付囑竟。 

  (丁)二歡喜 

  說是語時。十方無量分身諸佛。坐寶樹下師子座上者。及多寶佛幷上行等無邊阿僧祇菩薩大眾。舍利弗等聲聞四眾。及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諸佛為化他事遂故喜。菩薩為自行得法故喜。又說人清凈故喜。佛是也。聞清凈法故喜。妙經是也。獲證清凈故喜。現在未來得益者是也。初明付囑流通竟。 

  (乙)二藥王下五品。約化他勸流通。又分為四。初藥王品。勖宏法之師。宜如藥王。竭其神力。盡其形命。唯願大法宏通。眾生獲益。庶令弟子有所宗法也。二妙音觀音二品。勖受法弟子。於宏法人。勿生輕想。何以故。他方大士。奉命宏經。普現色身。形無定準。不可以牛羊眼視。不可以凡庸識 度也。三陀羅尼品。是明咒護。四妙莊嚴品。是明人護。又藥王以苦行乘此一乘。妙音觀音以三昧乘此一乘。陀羅尼以總持乘此一乘。妙莊嚴以誓願乘此一乘。普賢以神通乘此一乘。真如實相。是所乘之體。佛界因果。是所乘之事。苦行等。是乘乘之緣。隨物機宜。故使宏者示緣不同。而所乘體。皆是妙法。所有因果。並依一實。以此利物。故曰乘乘。 

  釋囑累品竟。次釋藥王菩薩本事品。 

  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 

  觀藥王葯上菩薩經雲。昔名星光。從尊者日藏聞說佛慧。以雪山上藥供養眾僧。願我未來。能治眾生身心兩病。舉世歡喜。號曰藥王。大佛頂經雲。我無始劫。為世良醫。口嘗娑婆世界所有藥味。承事如來。分別味因。從是開悟。如來印我昆季藥王葯上二菩薩名。此文明一切眾生喜見菩薩。頓舍一身。復燒兩臂。輕生重法。命殞道存。舉昔顯今。故言本事品也。說此諸品。並令眾生得四悉益。不必拘拘分配。 

  (丙)初勖宏法之師。文為四。初問。二答。三利益。四多寶稱善。 

  (丁)今初 

  爾時宿王華菩薩白佛言。世尊。藥王菩薩云何游於娑婆世界。世尊。是藥王菩薩。有若干百千萬億那由他難行苦行。善哉世尊。願少解說。諸天龍神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又他國土諸來菩薩。及此聲聞眾。聞皆歡喜。 

  初世尊下。通問游化。二世尊下。別問苦行。三善哉下。請答也。游化是利他。苦行是自利。游化亦苦行。苦行亦利他。已下妙音等文。總不出自他二利。自行總不出智斷福慧。利他總不出三昧神通。通問游者。游必具足十法界身。並如妙音觀音。但別舉苦行以逗所宜。故請答之言。意在苦行。 

  (丁)二答二。初但答苦行。游化則指普現色身三昧。或指下二品也。二嘆經。 

  (戊)初中二。初明事本。二明本事。 

  (己)今初 

  爾時佛告宿王華菩薩乃往過去無量恆河沙劫。有佛號日月凈明德。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有八十億大菩薩摩訶薩。七十二恆河沙大聲聞眾。佛壽四萬二千劫。菩薩壽命亦等。彼國無有女人地獄餓鬼 畜生阿修羅等及以諸難。地平如掌。琉璃所成。寶樹莊嚴。寶帳覆上。垂寶華幡。寶瓶香爐。周徧國界。七寶為台。一樹一台。其樹去台盡一箭道。此諸寶樹皆有菩薩聲聞而坐其下。諸寶台上。各有百億諸天。作天技樂。歌嘆於佛以為供養。 

  (己)二明本事三。初佛說法。二修供養。三結會古今。 

  (庚)今初 

  爾時彼佛。為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及眾菩薩諸聲聞眾。說法華經。 

  亦猶今佛之告舍利弗。日月燈明佛之因妙光也。 

  (庚)二修供養二。初現生供養。二次生供養。 

  (辛)初中二。初修行得法。二作念報恩。 

  (壬)今初 

  是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樂習苦行於日月凈明德佛法中。精進經行。一心求佛。滿萬二千歲已。得現一切色身三昧。 

  (壬)二作念報恩又二。初三昧力供養。二燒身供養。 

  (癸)今初 

  得此三昧已。心大歡喜。即作念言。我得現一切色身三昧。皆是得聞法華經力。我今當供養日月凈明德佛及法華經。即時入是三昧。於虛空中。雨曼陀羅華。 摩訶曼陀羅華。細末堅黑栴檀。滿虛空中。如雲而下。及雨海此岸栴檀之香。此香六銖價直。娑婆世界。以供養佛。 

  普現三昧。理無出入表用三昧之力。故云入耳。 

  (癸)二燒身供養又三。初燒身。二佛贊。三時節。 

  (子)今初 

  作是供養已。從三昧起。而自念言。我雖以神力供養於佛。不如以身供養。即服諸香栴檀薰陸。兜樓婆。畢力迦。沉水膠香。又飲薝蔔諸華香油。滿千二百歲已。香油塗身。於日月凈明德佛前。以天寶衣而自纏身。灌諸香油。以神通力願而自然身。光明徧照八十億恆河沙世界。 

  神通力願者。明其不用世火。還依所得三昧。起利他願。以觀智火。焚難思境。故使光明徧照多國。 

  (子)二佛贊 

  其(八十億恆河沙世界)中諸佛。同時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若以華香瓔珞燒香末香塗香天繒幡葢。及海此岸栴檀之香。如是等種種諸物供養。所不能及。假使國城妻子布施亦所不及。善男子。是名第一之施。於諸施中最尊最上。以法供 養諸如來故。作是語已。而各默然。 

  真法供養者。當是內運觀智。觀煩惱因果。皆用空慧盪之。故言真法。又觀若身若火。能供所供。皆是實相。誰燒誰然。誰供誰受。故名真法也。作是觀時苦為法界。見聞獲益。故曰乘乘。若不爾者。便成無益苦行。 

  (子)三時節 

  其身火然千二百歲。過是已後。其身乃盡。 

  前服香油先滿千二百歲。表用方便道。先凈界內十二因緣諸苦集也。今火然身。亦滿千二百歲。表用實智火。永盡界外十二因緣諸苦集也。初現生苦行供養竟。 

  (辛)二次生供養五。初生王家。二說本事。三往佛所。四如來付囑。五奉命任持。 

  (壬)今初 

  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作如是法供養已。命終之後。復生日月凈明德佛國中。於凈德王家。結跏。趺坐。忽然化生。 

  (壬)二說本事 

  即為其父而說偈言。大王今當知。我經行彼處。即時得一切。現諸身三昧。勤行大精進。舍所愛之身。說是 偈已。而白父言。日月凈明德佛。今故現在。我先供養佛已。得解一切眾生語言陀羅尼。復聞是法華經。八百千萬億那由他。甄迦羅。頻婆羅。阿閦婆等偈。大王我今當還供養此佛。 

  燒身供養佛已。得陀羅尼。聞法華偈。即是得法性身。常不離佛故也。若約事迹。則是於中陰身。得聞妙法。如佛尚自入中陰國教化。況菩薩而無中陰身耶。 

  (壬)三往佛所 

  白已。即坐七寶之台。上升虛空。高七多羅樹。往到佛所。頭面禮足。合十指爪。以偈贊佛。容顏甚奇妙。光明照十方。我適曾供養。今復還親覲。爾時一切眾生喜見菩薩。說是偈已。而白佛言。世尊。世尊猶故在世。 

  (壬)四如來付囑 

  爾時日月凈明德佛。告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善男子。我涅槃時到。滅盡時至。汝可安施牀座。我於今夜。當般涅槃。又敕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善男子。我以佛法囑累於汝。及諸菩薩大弟子。 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亦以三千大千七寶世界諸寶樹寶台。及給侍諸天。悉付於汝。我滅度後。所有舍利。亦付囑汝。當令 流布廣設供養。應起若干千塔。如是日月凈明德佛。敕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已。於夜後分。入於涅槃。 

  佛法。通指一代所說。阿耨菩提法。別指法華經也。 

  (壬)五奉命任持又四。初起塔。二燒臂。三利益。四現報。 

  (癸)今初 

  爾時一切眾生喜見菩薩。見佛滅度。悲感懊悔。戀慕於佛。即以海此岸栴檀為[艹/積]。供養佛身而以燒之。火滅已後。收取捨利。作八萬四千寶瓶。以起八萬四千塔。高三世界。表剎莊嚴。垂諸幡葢。懸眾寶鈴。 

  (癸)二燒臂 

  爾時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復自念言。我雖作是供養。心猶未足。我今當更供養舍利。便語諸菩薩大弟子。及天龍夜叉等。一切大眾。汝等當一心念。我今供養日月凈明德佛舍利。作是語已。即於八萬四千塔前。然百福莊嚴臂。七萬二千歲而以供養。 

  問。燒身但經千二百歲。燒臂何故時長。答。前為自行。身盡入滅。今為宏法。令物會三。故云令無數等。旣言無數聲聞發菩提心。故知喜見於佛滅後。不令此等住於小果。此土亦然。 

  (癸)三利益 

  令無數求聲聞眾。無量阿僧祇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皆使得住現一切色身三昧。 

  (癸)四現報 

  爾時諸菩薩天人阿修羅等。見其無臂。憂惱悲哀。而作是言。此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是我等師。教化我者。而今燒臂。身不具足。於時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於大眾中立此誓言。我舍兩臂。必當得佛金色之身。若實不虛。令我兩臂還復如故。作是誓已。自然還復。由斯菩薩福德智慧湻厚所致。當爾之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天雨寶華。一切人天得未曾有。 

  金色之身。指妙覺極果究竟常色也。二修供養竟。 

  (庚)三結會古今又二。初結會。二勸修。 

  (辛)今初 

  佛告宿王華菩薩。於汝意云何。一切眾生喜見菩薩。豈異人乎。今藥王菩薩是也。其所捨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數。 

  (辛)二勸修 

  宿王華。若有發心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能然手指。乃至足一指。供養佛塔。勝以國城妻子。及三千大千國土山林河池諸珍寶物而供養者。 

  手指。謂一節兩節。足一指。謂滿足然一手指令盡。 眾生身見最難拔除。故然指功德。遠勝外施。妻子是外身。國城等是外財也。問。毗尼中制燒身燒指此勸然指。其事如何。答。大小制別。教意不同。小制結罪。大制令燒。故梵網雲。若不燒身臂指供養諸佛。非出家菩薩。大佛頂經雲。能於如來像前。身然一燈。燒一指節。及於身上爇一香炷。無始宿債。一時酬畢。夫順小行易。不燒何難。從大誠難。燒乃不易。世以不持為大。則大小俱傾。當知此土機緣。咸迷大小。不知先小後大。依何夏次。(應開小夏以成大夏。)先大後小。何心而受。(為知比丘戒法是大乘所應學耶。為慕比丘位高而徒掛虛名耶。為退大求小而反學小法耶。)先小後大。開小乘遮不。先大後小。遮菩薩開不。(開遮之法。具在菩薩戒本。先大後小。仍名菩薩比丘。)一界之內。兩眾如何。(在大依大戒次。在小依小戒次。)一身之中。二體同異。(大乘無作戒體。極至佛身。比丘無作律儀。俱盡形壽。)大秉於小。取益從何。(以住持僧寶。為人天榜樣。比丘軌則。一不可虧。)小誦於大。招損誰測。(未受大戒。不宜盜聽。何況自誦。)勤勤甄別。用為來種。所乘之乘。皆妙法故。以依一實。立因果故。乘其所乘。以利物故。但自揣己德。歷境觀心。與心相應。當順何制。初答苦行竟。 

  (戊)二嘆經三。初嘆能持人。二嘆所持法。三明持經福深。 

  (己)今初 

  若復有人。以七寶滿三千大千世界。供養於佛及大菩薩辟支佛阿羅漢。是人所得功德。不如受持此法華經乃至一四句偈。其福最多。 

  七寶奉四聖。不如持一偈。法是聖師。能生能養能成能榮莫過於法也。 

  (己)二嘆所持法又二。初嘆法體。二嘆法用。(體非宗體之體。乃通指一部為體。用非宗用之用。乃指部內體宗用三。共有如是拔與等用也。) 

  (庚)今初 

  宿王華。譬如一切川流江河諸水之中。海為第一。此法華經。亦復如是。於諸如來所說經中。最為深大。 

  川流江河。譬乳酪二酥四味教也。海譬法華醍醐說窮本地為最深。徧開一切為最大。 

  又如土山黑山小鐵圍山大鐵圍山及十寶山。眾山之中。須彌山為第一。此法華經。亦復如是。於諸經中。最為其上。 

  十寶山名出華嚴經。須彌亦其一也。土黑鐵圍。故非是寶。餘九雖寶。或一或二。神龍雜居。惟此須彌四寶所成。純天所住。譬余教所詮。能依之四十心十地。或凡或賢或聖。所依之理。或俗或真或中。是為卑下。此經所詮。能依是開示悟入之天。所依是 常樂我凈之寶。是故第一最上。 

  又如眾星之中。月天子最為第一。此法華經。亦復如是。於千萬億種諸經法中。最為照明。 

  星月俱於夜現。可譬權智。星多而小。又無盈虧。譬諸經所詮隨情方便。各逗一機。不得自在。月獨而大。又能盈虧。譬此經所詮隨智方便。即實而權。照一切法最為明了。 

  又如日天子能除諸闇。此經亦復如是。能破一切不善之闇。 

  日出名晝。可譬實智。諸經不開權顯惟一實。故不能除執三之闇。又不能除執近之闇。此經尚破等覺位闇。況復余闇而不破耶。 

  又如諸小王中。轉輪聖王最為第一。此經亦復如是。於眾經中最為其尊。 

  三藏教如粟散王。三乘各別。通教如鐵輪王。三乘同位。別教如銅輪王。次第詮於真中二理。諸經隔偏之圓。如銀輪王。頓詮三諦。而不收彼定性二乘。此經開顯之圓。如金輪王。北洲冰執無我所者。亦歸統御。 

  又如帝釋。於三十三天中王。此經亦復如是。諸經中王。 

  三十二天四方各八。可譬四教各有四門自行化他。此經統而御之。故如帝釋為忉利王。 

  又如大梵天王。一切眾生之父。此經亦復如是。一切賢聖學無學及發菩薩心者之父。 

  劫欲盡時。一切世間眾生。法爾皆得二禪。上生光天。(少光。無量光。光音。總名光天也。)劫火方起。壞已乃空。空已復成。世界成已。光天眾生有命盡者。以福德力。化生初禪。即大梵天王也。初唯一人。乃作是念。云何此間無有伴侶。此後光天復有諸命盡者。亦來化生初禪。即是梵輔及梵眾等。故大梵王。自謂我是一切眾生之父。眾生亦謂梵王是我等父。斯乃妄計。非是實義。今順眾生情謂。藉此比況而已。此經正詮實相妙理。實相徧能出生一切諸法。一切賢聖學無學及發四教菩薩心者。並依實相而得成就。故為其父也。 

  又如一切凡夫人中。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為第一。此經亦復如是。一切如來所說。若菩薩所說。若聲聞所說。諸經法中最為第一。有能受持是經典者。亦復如是。於一切眾生中。亦為第一。 

  辟支出無佛世。不藉聞法。獨自超悟。故其福田。能勝四果。余經所說。並涉方便。如四果人。因聞思修方乃得悟。此經所詮。純明無作一實之理。但悟實相。任運契入。如辟支佛。不藉外緣也。 

  一切聲聞辟支佛中。菩薩為第一。此經亦復如是。於一切諸經法中。最為第一。 

  三乘皆屬因位。唯菩薩為第一。余經明七方便因。譬猶二乘。此經明圓因無上。譬猶菩薩。即是因第一也。 

  如佛為諸法王。此經亦復如是。諸經中王。 

  諸經明佛。寂場近成。此經明佛。久久遠成。故此妙經。統攝一代所說。即是果第一也。大海須彌山。月日轉輪王。帝釋大梵王。辟支菩薩佛。十喻顯尊妙。初嘆法體竟。 

  (庚)二嘆法用 

  宿王華。此經能救一切眾生者。(總標與拔)此經能令一切眾生離諸苦惱。(別明拔苦)此經能大饒益一切眾生。充滿其願。(別明與樂)如清涼池。能滿一切諸渴乏者。如寒者得火。如躶者得衣。如商人得主。如子得母。如渡得船。如病得醫。如闇得燈。如貧得寶。如民得王。如賈客得海。 如炬除闇。(以十二譬譬圓與拔)此法華經。亦復如是。能令眾生離一切苦一切病痛。能解一切生死之縛。(總結與拔) 

  二嘆所持法竟。 

  (己)三明持經福深又二。初明持全經福。二明持此品福。 

  (庚)今初 

  若人得聞此法華經。若自書。若使人書。所得功德。以佛智慧籌量多少。不得其邊。若書是經卷。華.香。瓔珞。燒香。末香。塗香。幡葢。衣服。種種之燈。酥燈。油燈。諸香油燈。薝蔔油燈。須曼那油燈。波羅羅油燈。婆利師迦油燈。那婆摩利油燈供養。所得功德。亦復無量。 

  (庚)二明持此品福二。初格量。二囑累。 

  (辛)今初 

  宿王華。若有人聞是藥王菩薩本事品者。亦得無量無邊功德。若有女人。聞是藥王菩薩本事品。能受持者。儘是女身。後不復受。若如來滅後。後五百歲中。若有女人聞是經典。如說修行。於此命終。即往安樂世界。阿彌陀佛。大菩薩眾圍繞住處。生蓮華中。寶座之上。不復為貪慾所惱。亦復不為嗔恚愚痴所惱。亦復不為憍慢嫉妬諸垢所惱。得菩薩神通無生法忍。得是忍已。眼根清凈。以是清凈眼根。見七百萬二千億那由他恆河沙等諸佛如來。是時諸佛。遙共贊言。善 哉善哉。善男子。汝能於釋迦牟尼佛法中。受持讀誦思惟是經。為他人說所得福德。無量無邊。火不能焚。水不能漂。汝之功德。千佛共說。不能令盡。汝今已能破諸魔賊。壞生死軍。諸餘怨敵。皆悉摧滅。善男子。百千諸佛以神通力。共守護汝。於一切世間天人之中。無如汝者。唯除如來。其諸聲聞辟支佛乃至菩薩智慧禪定。無有與汝等者。宿王華。此菩薩成就如是功德智慧之力。若有人聞是藥王菩薩本事品。能隨喜贊善者是人現世。口中常出青蓮華香。身毛孔中。常出牛頭栴檀之香。所得功德。如上所說。 

  受持此品不受女身者。女人身見尤重。今苦行捨身功德。能拔之也。如說修行。即能往生安樂世界者。便以此經為凈土因。與十六觀經。大小彌陀經等。無二無別也。如此經說。修行三軌四安樂行。若伏五住。即生同居凈土。若凈六根。即生方便凈土。若破無明。即生實報凈土。亦復分證寂光也。問。凈土甚多。何必安樂。答。由如來願攝生故。物機宿緣厚故。標心一方。令專註故。一即一切。不思議故。所以諸經多贊說之。文中身口出香。即是現報。余是生報後報。 

  (辛)二囑累 

  是故宿王華。以此藥王菩薩本事品囑累於汝。我滅度後。後五百歲中。廣宣流佈於閻浮提。無令斷絕。惡魔魔民。諸天龍夜叉鳩槃茶等。得其便也。宿王華。汝當以神通之力。守護是經。所以者何。此經則為閻浮提人病之良藥。若人有病。得聞是經。病即消滅。不老不死。宿王華。汝若見有受持是經者。應以青蓮華盛滿末香。供散其上。散已。作是念言。此人不久。必當取草坐於道場。破諸魔軍。當吹法螺。擊大法鼓。度脫一切眾生老病死海。是故求佛道者。見有受持是經典人。應當如是生恭敬心。 

  不老是樂。不死是常。聞經得常樂解。坦然無畏。三惑病消滅也。品中初問二答竟。 

  (丁)三利益 

  說是藥王菩薩本事品時。八萬四千菩薩。得解一切眾生語言陀羅尼。 

  (丁)四多寶稱善 

  多寶如來於寶塔中。贊宿王華菩薩言。善哉善哉。宿王華。汝成就不可思議功德。乃能問釋迦牟尼佛如此之事。利益無量一切眾生。 

  初藥王品勖宏法之師竟。 

  妙法蓮華經台宗會義卷六 


推薦閱讀:

妙法蓮華經大意(第五十一集)
妙法蓮華經玄義釋簽卷第二十五
敦煌寫經《妙法蓮華經授記品第六》欣賞
妙法蓮華經(法華經)(十四)
妙法蓮華經入疏卷第八

TAG:嘉興 | 妙法蓮華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