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打架髮型不亂的秘訣,盡在小娛FM《長城》吐槽寶典丨對話張藝謀
作者/曹樂溪 潘冬妮 編輯/吳立湘
要說這幾天的熱搜關鍵詞,《長城》妥妥的佔了一席(其實更多的應該是[景甜]吧)。
面對略微有些「一邊倒」的影評風向,小娛認為,保持自己的存疑精神也很重要。
對此我們特別錄製了關於《長城》的音頻節目,裡面有對影片的吐槽,對輸出價值觀的討論,也有張藝謀導演本人的親口回應,以及他闡述自己究竟為何要做這麼一個自定義為「重工業」的電影。
19:00 老謀子有話說 來自娛樂資本論
聽
另附上我們之前對張藝謀的文字採訪,
歡迎大家在聽完節目里張藝謀的講述之後,
在後台留言與我們交流分享你的觀點~
中國故事出海如何「借水行舟」?
相比於外界的喧囂,張藝謀顯得泰然自若,此刻他正坐在傳奇影業的放映廳,向小娛講授他的電影「重工業」夢想。
很多年後人們回顧這段歷史,2016年也許會被認為是這些大導演們的突圍之年:馮小剛選擇挑戰題材與審查的邊界,李安追逐120幀的技術革新,而張藝謀則試圖把中國故事真正帶上世界舞台。
張藝謀
他把國產電影比喻成輕工業:「我們的電影市場固然越來越好,但更多還是自娛自樂,偶爾文藝片在電影節上拿拿獎。而面向院線、面向全球年輕人放映的電影,才是這個產業的重工業支柱,這一塊兒一直是中國電影的短板,法國、義大利、日本也不行,主要是美國電影,全世界都要看好萊塢大片。」
他也提到《卧虎藏龍》和自己的《英雄》:「那都是十幾年前的東西,好像之後就再也沒什麼聲音了。」創造1.7億美元票房的《英雄》,至今仍是全球最賣座的華語片之一,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金陵十三釵》的北美票房為31萬美元;在國內獲得2.9億票房的《歸來》,北美只在55家影院上映,票房37萬美元。
「我們總強調民族自豪感,外國人來都不要了,直接就是中國人在長城上打怪獸吧,那你能把這個故事推廣出去么?你空有雄心壯志,人家不買賬,最後只是五家影院起片,而不是5000家影院起片。」
在《長城》這個項目上,張藝謀摸索到了幫助中國電影走向更大市場的基本規律。他無數次談到的一個形容是「借水行舟」:好萊塢的工業製作水準、外國編劇的創作思維、全球年輕人喜愛的魔幻動作冒險題材,但中國導演的加盟,為其中融入了更多中國元素,以及85%的中國演員。
《長城》
「長城是中國精神的象徵,它既是抽象的也是具象的。」在張藝謀的構想下,這部爆米花大片加入了很多符合中國人價值觀的東西,以及他所擅長的宏大敘事,「不是簡單的你死我活,而是要傳遞出犧牲的精神、家國情懷、戰鬥的意義等等。」
但即使加入了不少改編,他依舊篤定這是一部典型的類型片。「它是面向全世界放映的,在美國一開畫可能就3000家影院,還在歐洲、美洲、全世界100多個國家全部展開......」張藝謀眼中彷彿閃爍著一部浩大的世界版圖,「這才是重工業。」
一起登上這艘重工業理想之船的,還有環球影業、樂視與中影,來自多個國家的幕後主創,五位聲名赫赫的海外編劇,以及馬特·達蒙,佩德羅·帕斯卡等明星「外援」。
談到不少人質疑的合拍片由外國明星主演、白人拯救世界的套路,張藝謀果斷回應:「給全世界人民看的一部大片,我們是不是要找一個世界級的明星?你怎麼知道這是以白人為核心的電影?沒有看電影,就不能討論這個問題。我覺得這部電影是個1+1吧,如果借水行船都遭到質疑,非要自己重新修航道,那就不知道哪年哪月才能走出去啦!」
沒預算也不能哭爹喊娘的「船長」
「我覺得中國特別愛議論製片人中心制還是導演中心制,」傳奇東方CEO羅異,操著一口流利的中文感嘆,「其實這麼大體量的片子完全是集體創作的產物,大家一起來做。」
他話鋒一轉,望著張藝謀笑起來:「但從藝術創作的角度,這個船只有一個船長,那就是導演。如果這還要各種干涉,何必找張藝謀來拍呢?」
在電影行業征戰多年,已被奉為「國師」的張藝謀頗具製片人思維。他有很強的決斷力,劇本創意完全有幾位外國編劇完成,翻譯成中文遞交給張藝謀時,連羅異都有些忐忑這位中國導演是否能夠接受在長城上打怪獸的想法,但張藝謀很快就同意接手,並給出了三個非常重要的修改意見,據說這些都被採納進了電影中。
《長城》有馬特·達蒙等明星「外援」
能掌控大陣仗,也是他為人稱道的一點。作為一支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團隊,《長城》的主創中有18位曾經獲得過奧斯卡獎的提名,張藝謀只帶了少量的攝影師和美術的工作人員,「不是來取經的,是配合。」他強調,「他們對於中國文化和中國想要表達的內容還是很重視的,演員從國內到國外也都是我選的。」
合拍片都會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溝通成本極大,劇組配備了70多位翻譯,但張藝謀並不認為聽不懂就是障礙:「你要相信好的演員是不需要被教台詞的,而且台詞都是事先寫好的,對馬特達蒙這樣級別的好萊塢演員來說沒有任何問題。為了得到更好的結果,他甚至會給你7、8種不同的表演方式,我就是聽不懂,看也能感覺到他們是很專業的。」
張藝謀喜歡給每個演員都多拍一些鏡頭,他創紀錄的一次是拍《山楂樹之戀》時,周冬雨和竇驍的一個鏡頭拍了一百多遍。《長城》分成兩組拍攝,經常二組拍完之後張藝謀還會下去自己拍一遍,有時候是覺得動作拍得不夠好,有時候則是不滿意都畫好的腳本有一些沒有拍出來。
「在現場是拍得越多越好,只是《長城》這個電影不行,那麼大的製作成本不能這麼磨,我通常習慣是拍三五遍,但片場狀況頻出,所以十遍二十遍的也有,這是正常的。」
不過最令羅異驚嘆的是,張藝謀有著極為精準的預算和日程管理。由於有美國工會嚴格規定,每周必須有休息日,但在這樣的情況下,拍了四個多月的《長城》,沒有超期也沒有超支。
「好多美國導演不看預算,也不知道周期,但張藝謀導演這方面的意識特彆強。有時候他會說,這個景怎麼搭成這個樣子了!用不著這麼大,我拍一個角落就可以了。」
「也許這是我能適應好萊塢電影工業體制的一個地方,有一些戲我們沒有預算,這時候不能哭爹喊娘的,只能想辦法調整。」張藝謀笑起來,「這個可以自誇一下,有的導演光是拍攝就花好幾年,我很少這樣子,都是在計劃內完成。」
不過他坦言自己也有需要「取經」的時候:「這個片子在美國是PG-13,這個標準我也不是很懂,所以拍到一個鏡頭的時候,我就問他們,你們來看看這個PG-13能過嗎?我知道基本上如果是這個級別的,在中國就不會被剪。」
「我不太懂你說的架空是什麼意思」
在國人看來,張藝謀更擅長駕馭現實題材的電影,從《紅高粱》,《活著》,到《山楂樹之戀》、《歸來》,他收穫了無數觀眾與影評人的仰視。
四年前,央視的一檔節目曾經邀請張藝謀與卡梅隆對談,主持人讓兩人現場為對方編一個故事,卡梅隆的設想天馬行空:張藝謀在潘多拉星球上尋找一種他從來沒有見到過的顏色,只有在潘多拉夜晚的森林才能看到,在尋找的過程中他遇到了一個女人並愛上對方,但這個女人身高是他的兩倍。
張藝謀與卡梅隆對談
而張藝謀的故事無論多麼奇幻,總能找到現實的影子:卡梅隆穿越到唐朝與楊貴妃談戀愛,兩人花前月下時,楊貴妃忽然感到這情景似曾相識,「很像未來在船上的一個故事」。於是,卡梅隆就帶著她乘坐他那艘能潛一萬多米的潛水艇,去深海中尋找那艘大船。
《長城》算是張藝謀首次挑戰架空歷史的一部電影。「我不太懂你(指小娛)說的架空是什麼意思,在我聽起來這好像是一個貶義詞。」他微微皺眉,眼神中帶著不容置喙的審視,「它是個魔幻題材的怪獸類型片,是年輕人喜歡的一個大類型。我自己沒有拍過,但不代表這個東西不好,現在反倒它們是主流。」
和張藝謀親身接觸,卸下大導演光環的他也有著可愛的一面。黃軒就爆了一個料:在片場拍犧牲的一場戲,要把棺材蓋上,大家都覺得這個不太吉利。但張藝謀卻煞有介事地說,閻王爺看到棺材蓋上了,就會把名字從生死簿上抹去,從此你就是自由人,不會被小鬼把魂帶走。
張藝謀66歲,最小的女兒張壹嬌只有10歲,談到孩子,他稜角分明的表情變得柔和起來。「我那孩子很逗,我在工作當中時,他們拒絕看《長城》(片段)。」他突然側過頭和羅異說道,「咱們上次錄音嘛,她就不高興,跟媽媽說不應該來,他們想看完整的……其實這也是孩子們喜歡的一個類型吧。」
《大白鯊》
「至於我自己比較喜歡的大片類型嘛,」張藝謀想了想,告訴娛樂資本論:「《盜夢空間》吧,還有《大白鯊》、《侏羅紀》,這些看著視覺上很過癮。有個情境是最開始杯子在抖,然後突然恐龍冒出來,喔~很震撼!」他伸開雙臂露出極度興奮的神情。
《長城》之後,張藝謀表示自己會回歸到國產電影「輕工業」的體系:「畢竟這種重工業的東西,多少年才有一次(機會)。你不要以為後頭就有了,要看這一次能不能成,成了以後還要看是誰來繼續做,傳奇還是迪士尼。」
但一旦走上擁抱科技的道路,很可能就再也剎不住車了。張藝謀坦言,這次和工業光魔、WETA這樣一流的公司合作,身體力行地觸及大規模的特效,也為自己積累了很多經驗。
「凡是所有跟影像有關的技術革新,我都特別感興趣,因為我就是干這個工作的。」他談到英劇《黑鏡》,談到AR與VR,「未來我們會生活在影像世界當中,大家天南海北開會,還可以互相牽手,擁抱,說不定打噴嚏還傳染感冒,」他笑起來,又很快陷入沉思,「不知道未來世界什麼樣,也許最後所有的人距離既遙遠又近。」
請戳下方節目二維碼,即可在音頻平台收聽小娛FM的全部節目~
推薦閱讀:
※描寫短髮男生的句子及男生短髮髮型圖片
※11款男生潮流髮型
※[流行髮型] 中短髮燙髮造型圖集 打造知性OL優雅範
※輕熟氣質髮型,這個夏天美不夠!
※【女士復古油頭造型教學】「長發 ! 大波 ! 浪 ! 」不再是女神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