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起義——子虛烏有
農民起義
——子虛烏有
所謂農民起義推動歷史發展,乃欺人之談。其實,根本就不存在農民起義。
一、起義領導層
所謂「起義」,乃仗義起兵,追求正義,農民沒有這種能力,不能成為領袖。因為農民常年耕作,沒有文化,無法意識自身厄運之因,不能提出政治綱領,缺乏社會關係網路,沒有組織能力。因此,農民不能領導起義。即使有起義,也不是農民起義。
起義領導者,多是小吏、商人和貴族後裔。以陳勝吳廣、綠林赤眉、黃巾、隋末起義、唐末起義、王小波李順、方臘、鐘相楊幺、元末起義、明末起義、白蓮教、太平天國12次起義為樣本,統計領袖職業:1、小吏出身9人,如劉邦;2、軍人出身4人,如陳勝吳廣;3、貴族後裔3人,如項羽。只有楊秀清、蕭朝貴燒炭,勉強算作農民。
起義領導層既非農民,又何談農民起義?所以這些起義名稱,或為作亂,或為流寇,或為邪教。按照中性說法,即為民變。
二、非為農民謀
起義之初,無人懷抱「反抗地主階級」之目的,他們謀求的都是個人富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領導戍卒造反,說道:「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他們沒有承諾分田地,而是為富貴。不但沒有反抗地主階級之意,還打出「公子扶蘇」旗號,以爭取支持。
唐末黃巢、王仙芝,都是大鹽商,因走私而暴富。造反不是為生活所迫,更不是幫助農民反抗地主。他們多次向朝廷請降,公元879年,黃巢上書,請求封他為廣州節度使,而朝廷僅答應給四品官,結果沒有談妥。
造反軍糧攤派,也沒有照顧農民。朱元璋攤派軍糧,郭子興出謀:地主少派一點,因為地面上僅有幾十家地主,派多了,他們吃不消,會逃跑。貧農小戶,雖然油水不多,但人數眾多,一家派一點,就是個大數目。最終被採納
有時候,他們往往打出「均貧富」旗幟,招攬人心。而實際上,他們的目的,就是推翻舊王朝,建立新政權。群雄逐鹿為的是問鼎中原,而不是農民利益。
三、不能滅王朝
起義並不能推翻王朝,歷史朝代更替,多是兩種原因:一是外族入侵,二是權臣篡位。幾乎沒有單獨因為起義而導致亡國的先例。
成湯滅商:諸侯造反,即權臣篡位。春秋戰國同樣是諸侯割據,周朝式微。秦一統天下,也是權臣篡位。
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劉邦篡位,建立漢朝。後王莽建立新朝,也是權臣篡位。
東漢末年,黃巾軍失敗,天下大亂,但漢朝衣冠仍在。三國鼎立,軍閥割據。漢朝式微。魏晉南北朝時期,軍閥割據。
隋唐世家門閥造反,李家奪得天下,建立唐朝。唐末黃巢失敗,藩鎮割據,宦官當權,後梁朱溫滅唐。
五代十國時期軍閥割據,趙匡胤兵變篡位,建立宋朝。梁山泊好漢被招安,方臘被鎮壓。
元滅南宋。外族入侵導致國家滅亡。朱元璋滅元,是民族戰爭,建立明朝。明末李自成成功3天,也是藉助滿族威脅。
清朝末年,太平天國失敗。民國滅清,八國聯軍也是動因。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推翻蔣介石民國政府。主要推動力是日本入侵。
如此說來,起義並不能推翻王朝,它不是推動歷史前進動力。
四、後果極嚴重
起義軍所過之處,災難重重。人言:黃巢殺人八百萬,張獻忠屠盡四川人。李自成軍紀最嚴明,攻破偃師後屠城,受害者大都是老百姓。
所以起義後果,就是消滅人口,減輕土地上人口壓力,為新一輪人口增長提供空間。大型起義短則一、二年,長則延續一、二十年。少則波及數省,多則席捲全國。官兵、義軍雙方軍隊所過之處,殘破殆盡,赤地千里,血流成河。大的起義之後,全國人口往往下降一半。
東漢末年黃巾和其後軍閥混戰,全國剩下500萬人,比今天上海市還要少一半以上。太平天國只波及長江中下游和湘、桂、豫、冀部分地區,但使中國減少一億人口。
多次大規模戰爭之後,社會生產力長期處於停滯衰落狀態。有的戰爭之後,還出現分裂割據,社會生產力遭到長期破壞。起義,非農民之福,而是民眾之殃。
這些戰爭,非農民領導,歷史上沒有農民起義。不要再對其讚揚。
附件:歷史上起義
01:秦------陳勝、吳廣
02:秦------項羽、劉邦
03:西漢----綠林
04:西漢----赤眉
05:東漢----黃巾
06:兩晉----杜弢
07:兩晉----孫恩
08:兩晉----盧循
09:南北朝--趙廣
10:南北朝--蓋吳
11:南北朝--破六韓拔陵
12:南北朝--莫折大提
13:南北朝--杜洛周
14:南北朝--鮮於修禮、葛榮
15:隋------瓦崗
16:隋------竇建德
17:唐------唐中期 西原
18:唐------袁晁
19:唐------方清、陳庄
20:唐------裘甫
21:唐------龐勛
22:唐------王仙芝
23:唐------黃巢
24:唐------阡能
25:宋------王小波、李順
26:宋------宋江
27:宋------方臘
28:宋------八字軍抗金
29:宋------紅巾軍抗金
30:宋------邵興抗金
31:宋------鐘相、楊幺
32:宋------魏勝抗金
33:宋------紅襖巾抗金
34:元------元末起義
35:明------貴州、湖廣各族
36:明------劉六劉七
37:明------明末起義
38:清------古州苗民
39:清------白蓮教
40:清------天理教暴動
41:清------捻軍起義
42:清------太平天國運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