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相同,結局迥異 ——淺議中國、日本近代境遇的不同『原創』

遭遇相同,結局迥異

——淺議中國、日本近代境遇的不同『原創』

中國和日本,同為亞洲民族國家,同處封建集權制的統治之下,同受儒家文化覆蓋和熏陶千年,又同在一個時期閉關鎖國幾百年,又在同一個時間被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轟開國家的大門,又都被迫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然而,中國由此走上了積貧積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道路。而日本卻由此走上了一條幡然改悟,富國強兵並逐漸躋身於世界經濟大國的道路。這確實是很令人費解的問題,也是個值得讓人們為之百般探索的問題。

日本,這個領土只有中國領土三十分之一,目前人口也只有中國十幾分之一,卻有著多次侵略中國的歷史,並對目前的世界有著重要影響的國家,我們國人對其了解多少還是很難說清的事情。日本在歷史發展上,是中國的小弟弟,在影響社會發展的文化上,都接受儒家文化的深刻影響,即是拋棄自吹自擂的成分,也同樣是中國的小弟弟。秦始皇時期留下了童男童女仙山採藥不歸的傳說。漢朝已有了關於日本的詳細記載。唐朝時期絡繹不斷的遣唐使和互相交往,在佛教儒家以及民間的交往中流下了無數佳話,由於中國是泱泱大國,日本為島國小邦,自然是日本來的多,中國去的少,但也是交往不絕。明朝後期,一些在日本社會動蕩中,失去主人,失去土地,失去生活來源的武士階層中剝離出來的「浪人」侵擾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給我國沿海人民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但並非國家之間的對抗性行為。只是明治維新後,日本迅速崛起並因朝鮮問題所引起的國家間的對抗,才引起之後百年間的國家之間的政治對抗和經濟糾葛。

日本在近代以前,由於很大程度上接受了中國政治體制和儒家文化的深刻影響,發展道路和中國並無不同,恐怕比中國還要慢些。1840年開始,西方列強把炮口指向中國,在稍後也指向了日本。1853年美國海軍准將佩里率領著美國四分之一的海軍兵力用大炮叩開了日本的國門。同樣的西方列強紛至沓來,同樣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被迫簽訂,同樣的治外法權和外國產品的充斥,同樣是一系列的反抗和和對洋人及教民的迫害。然而,從明治維後,在廢藩置縣,尊王攘夷,富國強兵的政策下,在政治,軍事。教育,貿易等方面實行了向西方學習的改革措施,設置了議會,回收了治外法權,取得了關稅自主。走上了與中國決然相反的道路,以逐漸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

日本有著明治維新,中國也有過戊戌變法,都以變法圖強為目標,為何明治維新成功,我們的戊戌變法卻以失敗而告終。其結果使兩個遭遇相同的國家走上決然相反的道路,以至於今日的面貌和國際影響大不相同。這是我們必須進行回顧和反思的問題,不如此就不可能很好認識我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中國和日本相比,在歷史發展和十九世紀的當時,儘管有著受儒家文化的影響政治和社會有著很大相同的一面。但又由於兩國相隔大海,互相都有著閉關鎖國的長期經歷。在相同中有著迥然不同的民族特性和社會特性,這應該是造成遭遇相同,而結局不同的根本原因。

第一方面,是國家統治政體及統治政策的不同。從中國的統治性質來講,從秦始皇開始,中國無論是漢族民族集團統治,還是少數民族統治集團進行統治,無一例外的都是實行的高度集權的封建專制統治,等級森然,層層控制。輔之以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的思想控制。在這樣的統治之下,統治集團都把自己的政權看做具有政治、軍事,經濟,民族優勢的駕御萬方、四方賓服,萬國來朝的天國之國。皇帝皆有駕馭萬物,生殺予奪的權力。滿清王朝是由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政權,在康熙、雍正,乾隆幾個皇帝開創的偉績的陶醉中,目空一切。在後世遭遇的多難中,目的只有維護和保持滿清王朝的統治,不敢離「奉天法祖」一步,害怕社會一絲一毫的變動,既怕西方列強傷害他們的尊嚴,又怕絲毫變動會動搖他們的統治,指望腐朽透頂的滿清會在變法維新做出讓步是絕對辦不到的事情。這是當時變法維新難以成功的主要原因。而在當時的日本卻完全不是這個樣子。日本雖然當時也是封建主義國家,但集權遠沒有達到中國的程度。日本天皇雖作為「萬世一系」的核心,是日本國體的象徵。無論是二次大戰的戰場上的士兵,還是犯上作亂的「下克上」的反叛之士。都高呼天皇陛下萬歲欣然赴死。但事實上是,從十三世紀後醍醐天皇恢復權力失敗後,歷代天皇就沒有攫取權力的慾望和獲得權力的現實。只不過作為國家的象徵「統而不治」而已。據載,明治維新以前的天皇由於經濟上的拮据曾把自己寫的字偷偷拿到市場出賣,近代天皇最嚴厲的也是唯一一次的是在日本二次大戰戰敗投降前昭和天皇對日本軍事統治集團要繼續作戰的申斥。明治維新的叫條令也好叫聖喻也罷儘管以天皇的名義發布,權力只不過是由封建幕府轉移到了新興階層手裡,明治維新的領導者西鄉隆盛是已經西化的下層武士階層代表。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都是具有西方思想的新階層人士。權力轉移到他們手裡,順應時代潮流,走西方道路,自然是順理成章的問題。

第二方面,是社會適應變法維新的條件不同。在滿清王朝來講,乾隆朝是滿清興衰的分界線和轉折點,從嘉慶開始,一方面要對付西方列強日漸強烈的染指,另一方面要對付此起彼伏的捻軍,湖北,甘肅等反清起義,道光年間,太平天國使滿清頓失半壁江山。之後,一次次的西方列強進犯,一次次反清起義的興起,滿清已是國庫空虛,精力耗盡。儘管在一些士大夫「睜開眼睛看世界」的吶喊之下,苦尋以夷制夷的良方,開辦了一些兵工,造船工廠,購置了一些外國機械設備,這也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自欺欺人,不想尋求思想體制的革新。但這些企業朝廷均為官辦,和民間工商業發展並無關係,門面而已,而且被人用來作為增強個人實力的資本籌碼,一遇實際即一敗塗地。事倍而功半尚且不及。雖派出一批批留學生,回來不是扶助了滿清,卻大部成了革命黨,加速了滿清的滅亡。在日本來講,由於日本特殊的地域條件,一千多年,即沒有外來侵略,也沒有外來干涉,只有元朝蒙古的入侵,還被颶風徹底葬送。十五,十六兩個世紀,日本都是在相對和平的條件渡過的,雖然閉關鎖國,但文化,貿易,私人企業都在大幅興起,由於統治階級——武士階層的獨霸和世襲,下層人民不得不向商業貿易和興辦企業找出身,尋出路,江戶時代隔一年各領主向幕府的陪侍制度,促進了全國文化、貿易、貨幣空前的交流。明治維新初期,面對解除武士階層特權實行的經濟贖買而導致的財政壓力,將一些國有企業低價賣給個人,更促進了生產、貿易發展和勞動效率的提高。當著西方列強叩開國門,日本順應潮流轉變體制,走上學習西方道路,是很容易的,也是符合日本很多社會階層利益的,也是一拍即合的。

第三方面,是教育承載力的不同。教育是立國之本,這是每個國家都懂的,但落實到實際中則是千差萬別的。滿清統治者是文化落後的少數民族發展而來,有清一代大多高層統治者也有較為高深的文化,但中下層滿族統治者目不識丁的大有人在,都在滿清皇帝給他們的恩寵中尋歡作樂。開科取士是日本沒有的,也給天下讀書人開了一條進身的出路,但由於讀書和做官有著緊密的聯繫,能讀書才能做官,做官的家庭才能讀書,讀書好像永遠和下層人民毫無關係。科舉之路的黑暗,走上仕途的鳳毛麟角,文字獄的嚴酷又使大多數讀書人都在文字的訓詁學,考據學上翻著筋斗,離政治和現實很遠。文化教育是廣大民眾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至於變法也好,維新也罷,好像與百姓毫無關係。既沒有力量,也沒有基礎。沒有力量的改革也是難以成功的。當時的日本雖然做官、辦事的都是武士階層,百姓沒有這樣的機會。但是兩個世紀和平、寬鬆的社會環境,給人民也帶來了讀書、求知的機會。十七世紀末,日本有文化的人已佔男性的百分之四十五,女性的百分之十五。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在大城市迅速建立了大學,中等技術學校,在全國城鄉建立大量的中、小學,實行了義務教育。促進了教育普及。明治維新後,各級官員和辦事人員由原來的武士階層世襲擔任變為以教育論人才,以教育論高低的的選才制度,原來的武士階層和文化較低的紛紛接受教育,而教育立國的目標很快成為現實和發展。求學求知和西方科技的快速發展迅速合拍,給日本的崛起和發展鋪平了道路和提供了利器。

第四方面,是日本民族特性和中國民族特性的不同。至於中國人的性格特點,和「醜陋的美國人」「醜陋的日本人」一樣,也有著「醜陋的中國人」的各種說法。但我認為崇尚權力、逃避現實,逃避責任雖不是整體中國人的特性,也至少是部分中國人的特性。所謂「面子問題」,是東方人與西方人的最大差別。這是中國人和日本人都有的問題。中國人的虛榮心好像比日本人還要突出。地大物博,自給自足,與世界有高山大海相隔,自認為是上邦之國,凌駕於一切之上,這是中國歷代統治者一脈相承的。到了清朝末期,儘管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擺在面前,但是滿清統治者卻閉上眼睛不看事實,仍做著萬世一統的春秋大夢。面對著西方列強的緊叩國門,認為只是幾聲恫嚇。面對著國門頓開,卻在洋人來朝的三拜九叩與否緊咬牙關。面對著處於西方劣勢的軍事、技術,面對著主權和國土的步步淪落,卻夢想著以夷制夷,將列強逐出國門的妙招。妄圖逃避現實,維護所謂的面子,卻連政權和中國的未來都通通斷送。儘管滿清政府當時有各種矛盾,各種問題,用逃避現實,逃避責任來形容還是恰當的。從日本人的民族特性來講,世人也有著很多的評價。形容其為「多晶體」即多重性。敏感、偏執,好玩「腹功」這是日本人給世人的一般印象。然而,服從集體意志,關鍵時刻服從命運安排,這又是日本人的一大特性。二戰末期,面對著盟國對日本本土的入侵似乎全體日本人都要揭竿而起作困獸猶鬥。然而,投降後,面對著美國的佔領,面對著原子彈使幾十萬人滅亡的慘劇,並沒有發生大的騷亂和對抗。在戰後,戰場上的諸多罪行很難和如今的日本人聯繫起來。謙和、彬彬有禮的日本人又很難和戰爭期間的種種獸行做同日語。歷史上,日本很少風雲人物,更沒有大的獨裁者。狂傲不羈的東條英機面對著日本的即將戰敗,乖乖的辭職下台,這些恐怕都要用日本的所謂的「神道」來解釋,面對與世隔絕的的國土,面對著很難抗拒的自然災害,敬畏自然,通常堅忍不拔,服從集體意志,關鍵時刻順從服從命運的安排。從而在西方列強的入侵的催化下,猛醒、順勢、崛起。這與日本的各方面條件有關,亦與日本的國民特性有著特殊的關聯。

後來者居上常被人提及。但為何居上卻少有人探尋。日本曾是世界末入流的國家,如今已是僅遜於美國的一流國家,同為亞洲民族國家,思來足以令我們汗然。雖然它曾經幾次是我國的入侵者,也侵略了亞洲一些國家。至今與我們和亞洲一些國家有著打不清的口舌和官司。但在順應歷史潮流,科技發展,教育等方面,應該是我們的榜樣和老師。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回顧歷史、吸取教訓、尋找差距、奮起直追,使我們民富國強。使之既有人口大國之稱,又有經濟大國之謂。這無疑是我們應該去做,而且一定要儘快做好的事情。

﹝書於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八﹞

體驗新版博客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Re:creators》第19集?
日本MM的Cosplay
中日娛樂圈2017年藝人收入排行榜出爐,你作何感想?
2018日本留學有什麼新政策呢?~

TAG:日本 | 中國 | 原創 | 近代 | 結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