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立冬養生七則

立冬養生七則

立冬吃什麼?立冬養生保健如何做?每年的11月7日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節氣,此時已入冬季,天氣較為寒冷,所以立冬的養生進補顯得格外重要。那麼立冬養生究竟要注意些什麼呢?下面教你立冬養生的7大養生原則,讓你在整個冬季都百病不生。

時令養生:立冬養生7大原則 讓你百病不生

1、防"點"病:冬季氣候寒冷,容易誘使慢性病複發或加重,應留意防寒保暖,尤其是預防大風降溫天氣對機體的不良刺激,備好急救藥品。同時還應重視耐寒鍛煉,提高禦寒及抗病能力,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

2、進"點"補:冬季養生要科學進補。陽氣偏虛的人,選羊肉、狗肉、雞肉等。氣血雙虧的人,可用鵝肉、鴨肉、烏雞等。不宜食生冷燥熱的人,選用枸杞子、紅棗、木耳、黑芝麻、核桃肉等。葯補則一定要遵醫囑,一人一法。冬令進補時,為使胃腸有個適應過程,最好先選用紅棗燉牛肉、花生仁加紅糖,也可煮些生薑大棗牛肉湯,以調整脾胃功能

3、多"點"水:冬天雖然排汗排尿減少,但維持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正常運作依然需要水分滋養。冬季一般每日補水應很多於2000~3000毫升。

4、出"點"汗:冬季養生要適當動筋骨,出點汗,這樣才能強身體。鍛煉身體要動靜結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為度,汗多泄氣,有悖於冬季陽氣伏藏之道。

5、調"點"神:冬天寒冷,易使人情緒低落。最好方法是根據自身健康狀況選擇一些諸如慢跑、滑冰、跳舞和打球等強度不等的體育活動,這些都是消除煩悶、調養精神的良藥。

6、早"點"睡:"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因而,冬季養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有益於陽氣潛藏,陰津蓄積;立冬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

7、護"點"腳:冬季健腳即健身。天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最好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天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早晚堅持搓揉腳心,以增進血液循環。

立冬養生原則

立冬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在每年陽曆11月7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225度時開始。曆書記載:「斗指西北維為立冬,冬者終也,立冬之時,萬物終成,故名立冬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規避寒冷的意思。

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但現在因為我國幅員廣大,除全年無冬的華南沿海和長冬無夏的青藏高原地區外,各地的冬季並不都是於立冬日同時開始的。按氣候學劃分四季標準,以下半年候(5天)平均氣溫降到10℃以下為冬季,則「立冬為冬日始」的說法與黃淮地區的氣候規律基本吻合。我國最北部的漠河及大興安嶺以北地區,9月上旬就早已進入冬季,首都北京於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景象,而長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節氣前後才真正開始。

我國古代將立冬分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此節氣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三候「雉入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後,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立冬時節,太陽已到達黃經225°,北半球獲得的太陽輻射量越來越少,由於此時地表夏半年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剩餘,所以一般還不太冷。晴朗無風之時,常有溫暖舒適的「小陽春」天氣,不僅十分宜人,對冬作物的生長也十分有利。但是,這時北方冷空氣也已具有較強的勢力,常頻頻南侵,有時形成大風、降溫並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氣。從多年的平均狀況看,11月是寒潮出現最多的月份。劇烈的降溫,特別是冷暖異常的天氣對人們的生活、健康以及農業生產均有嚴重的不利影響。注意氣象預報,根據天氣變化及時搞好人體防護和農作物寒害、凍害等的防禦,顯得十分重要。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是個重要的節氣。隨著立冬節氣的到來,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做準備。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人在這個進補的最佳時期,進行食補,為抵禦冬天的嚴寒補充元氣。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應少食生冷,一般人可以適當食用一些熱量較高的食品,但也不宜燥熱。多飲豆漿,多吃新鮮蔬菜,以及一些富含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

冬天是蔬菜的淡季,人們可適當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它們均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還有維生素A,紅心甘薯還含較多的胡蘿蔔素。多吃薯類,不僅可補充維生素,還有清內熱的作用。可適當吃一些青菜、豆腐、木耳等。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眾菜中,除大白菜外,還應選擇圓白菜、心裡美蘿蔔、白蘿蔔、胡蘿蔔、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這些蔬菜中維生素含量均較豐富,要經常調換品種,合理搭配,補充人體維生素需要。

這裡須注意的是,我國幅員遼闊,地理環境各異,人們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屬冬令,西北地區與東南沿海的氣候條件迥然有別。冬季的西北地區天氣寒冷,可以適當熱補或溫補;而長江以南地區雖已入冬,但氣溫較西北地區要溫和的多,進補應以清補甘溫之味為宜;地處高原山區,雨量較少且氣候偏燥的地帶,則應以甘潤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為宜。除此之外,還應因人而異,人有男女老幼之別,體質有虛實寒熱之辨,本著人體生長規律,中醫養生原則,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耄耋重延。故「冬令進補」應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清補、溫補、小補、大補,萬不可盲目「進補」。

冬天是天寒地坼,萬木凋零,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人體的陽氣也隨著自然界的轉化而潛藏於內。因此,冬季養生應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在精神調養上力求其靜,控制情志活動,保持精神情緒的安寧,含而不露,避免煩擾,使體內陽氣得以潛藏。

起居調養上,應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衣著過少過薄、室溫過低,既易感冒又耗陽氣。反之,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腠理開泄,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於侵入。中醫認為:「寒為陰邪,常傷陽氣。」人體陽氣好比天上的太陽,賜予自然界光明與溫暖,失去它萬物無法生存。同樣,人體如果沒有陽氣,將失去新陳代謝的活力。所以,立冬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

此外,立冬時運動應以靜態運動為主,可以在向陽的地方,在晨光下進行八段錦、十六段錦、太極拳等運動,以感到舒適愉悅為好。

富麗華彩的秋色仍在目前,一場飄雪也宣告了冬天的來臨。人是大自然的一份子,順應天時,沉潛含藏,蓄積學識與智慧,將生命的熱情,融入漫漫長冬,靜靜體悟寒冷深處的溫暖與活力!

兒童冬季養生謹遵六大原則

夏季飲食養生男女有別夏季女性吃什麼能美白夏季養生養心是關鍵中醫養生葯膳治療失眠應對更年期失眠的飲食方案更年期的危害都有哪些怎樣預防女性更年期綜合症針灸療法治療女性更年期。

立冬已經悄悄的到來了,但是很多人的身體卻還沒有準備好,其實,立冬之後身體健康應該從養生開始,尤其是身體健康狀況不如成年人的兒童。兒童的身體發育不完全,更需要注意立冬養生。那麼,

兒童立冬怎樣養生1、兒童脾胃稚嫩,冬季應該做到飲食有節,保證一日三餐正常進食,少吃油膩、不好消化的油煎食品,而要以糧食、蔬菜為主,適量添加肉食。

2、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冬季,兒童容易患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只有攝入足夠的維生素,才能有效增強身體免疫力。冬季時令蔬菜如大白菜、蘿蔔、豆芽、菠菜、生菜等,維生素含量都比較豐富。家長可以合理搭配,經常變換花色品種,讓孩子各方面的營養素都充足。

3、注意補充膳食纖維:膳食纖維能調節食物的吸收和排泄,保持大便通暢,這對體內毒素的排出十分有利。冬季,兒童應多吃含有較多膳食纖維的食物,比如玉米、甜薯、高梁等粗糧,黃豆、紅小豆等豆類食品以及菠菜、芹菜等蔬菜。

4、不要忽視菌藻類食物:香菇、猴頭、銀耳等菌類食物及海帶、紫菜等水產品中含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如磷、碘等,有助於增強兒童的抵抗力,提高身體素質。

兒童立冬怎樣養生5、補充潤燥食品:冬季氣候乾燥,可以讓兒童多吃些潤燥食品。蘿蔔能潤喉清嗓、降氣開胃、除燥生津;冬瓜味甘性涼,有清熱止渴、利水消腫等功效。另外,蘑菇、苦瓜、白木耳等,也有潤燥的作用。

6、及時補水:冬季雖然排汗減少,但氣候乾燥,加上室內暖氣,兒童更容易發生口乾、鼻乾和咽乾等缺水癥狀。家長要教孩子主動喝水,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給兒童充足的水分以保證身體的需要。

7、養生需要不同體質:當然冬令進補還必須根據孩子不同體質,因病因人對症用藥,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1、感冒篇:對容易感冒、咳嗽的兒童,可以用黃芪、百合、胡桃仁和甜杏仁熬粥,有補氣益肺的作用;

2、厭食篇:對於厭食的兒童,可用山藥、粳米等熬粥,有健脾開胃的作用;

3、健腎篇:兒童食用鴿子粥、蝦米有強身健腎的作用;

4、益智篇:兒童在冬季適量吃些硬殼類食品,如:胡桃、小核桃、栗子和松子仁,有益智健腦的作用。

老人立冬養生五原則

立冬了,冬天就要到了,很多老年人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癥狀,不管是生理還是心理上都會出現很多的癥狀,不論是精神還是健康都需要進行適當的補養,立冬吃什麼呢?

一、精神攝養(知足謙和,老而不怠) 保持謙和辭讓,敬人持己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心態,即處世要豁達寬宏、謙讓和善,生活知足無嗜欲,做到人老心不老,熱愛生活,保持自信,勤於用腦。宋代醫家陳直在《壽親養老新書》中載詩一首:「自身有病自身知,身病還將心自醫,心境靜時身亦靜,心生還是病生時」。詩中告誡我們,只有進行自身心理保健,才可杜絕情志疾病。

二、飲食調養(審慎調食)1.食宜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

2.食宜清淡針對老年人脾胃虛弱的特點,不宜吃濃濁、肥膩和過鹹食品。用現代營養學觀點,老年人的飲食應三多三少即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多;糖類、脂肪、鹽少。

3.食宜溫熱熟軟老年人陽氣日衰,脾喜溫惡冷,故宜食溫熱之品保護脾腎。由於年老齒鬆脫落,咀嚼困難,故宜食熟軟之品。

4.食宜少緩「尊年之人,不可頓飽,但頻頻與食,谷氣長存」。主張老年人少量多餐,以保證所需營養又不傷脾胃。初冬時節,降水偏少,相對濕度偏小,氣候很乾燥,稍不注意,往往容易發生咽喉、鼻子乾燥,皮膚乾澀等癥狀,好像上火一樣,老年人在這方面表現尤其明顯。

建議:為了緩解這種現象,老年人在飲食方面應以滋潤食品為主。平時要多飲開水、淡茶、牛奶、豆漿等,還要多吃一些蘿蔔、番茄、豆腐、水果等,盡量少吃辛辣、油炸食品,少嗑瓜子,以防助燥傷津。

同時提醒,立冬後還應增加糖、脂類、蛋白質的攝入量,以提高身體的禦寒能力。但對腸道不好的中老年人,飲食上還應清淡為主,喝喝酸奶,能有效增加腸道有益菌,從而改善老年人的腸道功能,促進食慾。

此外,初冬是人體食補的最佳時期,進食滋補品比較容易吸收,有利於增強身體的素質,因此,對一般體質較弱的老年人,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進補,這樣對身體大有好處。

三、順時奉養(順四時而適寒暑) 告誡老年人要「依四時攝養之方,順五行休王之氣,恭怡奉親,慎無懈怠」也就是說天地、四時、萬物對人的生命活動都會有影響,要想在自然界中求得自身平衡,首先要順應自然規律,順應四時氣候變化,懂得「人最善者,莫若常欲樂生」。只有這樣才能老當益壯,益壽延年。

四、起居護養(起居有常,不妄作勞)起居有常,養其神也,不妄勞作,養其精也」老年之人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養神氣,勞逸適度可養其腎精。盡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卧不極疲」

五、藥物相助(固先天之本,護後天之氣)健康長壽的重要條件,是先天稟賦的強盛和後天營養的充足。由於老年人機體功能減退,除進行其他方面得調養外,有些藥物是可以幫助其強身健身的。藥物養生應以固先天之本,護後天之氣為主。所謂「先天之本」即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腎氣充盛,機體代謝能力強,人的衰老速度緩慢;所謂「後天之氣」指脾胃為後天之氣,又是氣血生化之源,機體生命活動所需的營養物質都靠脾胃供給。所以,老年人的藥物養生應以固護脾、腎為重點。用藥原則應遵循:多補少瀉;葯宜平和,藥量宜小;注重脾腎,兼顧五臟;分類論補,調整陰陽;掌握時令,觀察規律;多以丸散膏丹,少用水煎湯劑;葯食並舉,因勢利導。如此用藥方能補偏救弊,防病延年。

立冬養生腎為先

昨天11月7日是24節氣中的立冬,立冬過後自然界萬物進入封藏的季節,人的起居調養也需順應自然,以「養藏」為原則。

1、立冬當養腎:傳統中醫認為,腎臟在五行屬水,為陰藏,其主要功能是藏精氣而不瀉。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人體陰陽之根」,故在冬季正是養護腎臟最佳時期,其一,順應自然界萬物封藏的規律;其二,順應人體內陽氣潛藏的規律,以育陰護陽。每到冬天,由於陽氣的封藏,人體新陳代謝水平相應較低,能量和熱量供應不足,很多人會出現手足冰涼、畏冷喜暖,這在中醫稱之為「陽氣不足」,而腎臟在這裡起到很大的作用。 冬天天氣寒冷,寒與腎相應,最易傷害腎的陽氣,也就容易對身體造成傷害。一是容易發生腰膝冷痛、易感風寒、夜尿頻多、陽痿遺精等疾病;二是腎陽氣虛又傷及腎陰,腎陰是一身陰液的根本,陰液對人體起滋養濡潤作用,腎虛便會水虧,人體得不到陰液的滋潤,便會出現咽干口燥、煩熱、大便乾結、小便短赤等;此外,由於腎「主骨生髓通於腦」,腎陰不足,骨髓便得不到濡養,就會出現失眠健忘、頭昏耳鳴的問題。因此,冬季養生應以調攝腎之陰陽為重點。

2、飲食起居話養腎:傳統中醫認為,「醫食同源」,我們平時所食用的食物有很多實際上也是中藥,比如:山藥、枸杞、核桃、芝麻等,平時也可以多食一些燉羊肉、雞湯、鴨肉等一類溫腎補腎的食物。中醫還認為五穀可以補腎,歷代養生家一直提倡健康的飲食,需要以「五穀為充,五果為養」,也就是說人每天必須攝入一定量的主食和蔬菜水果。主食攝入不足,容易導致氣血虧虛,腎氣不足;五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無機鹽和纖維素,因可生吃,可獲得更多的營養成分,所以經常食用,可輔助五穀使人體獲得更全面的營養。特別是對處於亞健康狀態下的人們,適當攝入一些益腎、養血的食物是大有裨益的。 生活起居上,因為冬季晝短夜長,人們要盡量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此外,穿著貼身衣物要柔和舒適,多呼吸新鮮空氣,多曬太陽,以保持人體的體溫、體力及正氣。在茶餘飯後,也可以做一些簡單易行的保腎操。比如:坐著看書、看報時,可緩緩地左右轉動身體5—6次,然後雙腳自然地前後擺動數十次。中醫認為「腰為腎之外府」,常練此動作,對腰膝有益;也可以將手掌搓熱,置於腰間,上下摩挲,直至腰部感覺發熱為止。從醫理上,因腰部有督脈之命門穴,足膀胱經之腎俞、大腸俞、氣海俞等穴,搓後全身發熱,具有溫腎壯腰、舒筋活血等作用。再比如:每天堅持叩齒200下,待口中唾液滿口後,慢慢咽下,能夠滋養腎精,這是因為腎主骨,齒為骨之餘之故。 另外,晚上睡前要泡腳活絡。從中醫的觀點來看,人五臟六腑的功能在腳上都有相應的穴位。腳不僅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還是足三陽經的終止處,這條經脈之根分別在腳上的6個穴位中,僅腳踝以下就有33個穴位,雙腳穴位達66個,它們分別對應著人體的五臟六腑,佔全身穴位的10%。經常泡腳就可刺激腳部的太沖、隱白、太溪、湧泉以及踝關節以下各穴位,從而起到滋補元氣、壯腰強筋、調理臟腑、疏通經絡,促進新陳代謝以及延緩衰老的功效,可以防治各臟腑功能紊亂、消化不良、便秘、脫髮落髮、耳鳴耳聾、頭昏眼花、牙齒鬆動、失眠、關節麻木等症。因此民間有「睡前一盆湯,賽過人蔘湯」的說法。來源大眾日報)


推薦閱讀:

春日養生以肝為先
養生寶典丨一張食物營養表,缺什麼就吃什麼,照著吃就對了
最近被代購推爛的韓國濟州島甜橘維C
立冬到,開運養生

TAG: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