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愛心+理解+狠心

  高中時有一個同學,現執教於一所小學,在許多老師對學生教育問題大傷腦筋時,他卻悠然自得,很受學生歡迎。我問他是什麼原因?他說,教育孩子們時,關鍵是愛心+狠心。老師承擔的是愛心付出,應當適當適度,過分了就成為溺愛,只會毀了孩子的前途。那麼狠心呢?該批評時批評,絕不因為怕得罪學生,而一味寬容。學生現在不明白,在將來的某一天總會明白的。

  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什麼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呢?」我毫不猶豫地回答:「對兒童的愛。」如果老師不能了解學生的內心活動,又怎麼能因材施教,獲得學生的信賴而順利開展教學呢。「沒有科學預見,不善於在今日兒童的身上播下幾十年後才發芽的種子,教育就會成為對孩子們的簡單照管,教育者就會成為沒有文化的保姆。」對於在青島發生的那個事例,責任雙方都有。

  學生成長過程中犯錯誤在所難免,作為老師的態度,當然是在不違背原則的條件下寬容,但又不同於充當「和事佬」和「老好人」的角色。這種寬容能觸及到孩子們自尊心最敏感的角落,使他們從內心產生一種積極改正錯誤的意志力。他們不僅對自己的過錯深感後悔,而且還準備將功補過……常常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寬容所產生的精神震撼力比懲罰所產生的精神震撼力要強烈得多。

  將嚴愛與慈愛結合在一起,正如鹽和糖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營養,過量或是缺乏,都將導致身體發育不良。父母、師長大意一點又怎麼樣呢?為了增強孩子們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讓他們上幾次當又何妨呢?

  作為學生,當然應該尊重老師。這是出於回報,老師曾給予他們知識、愛、關懷,乃至富有尊嚴的靈魂。但是仍有許多老師吃力不討好。為什麼呢?關鍵還是不能接近孩子的內心世界。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每個孩子的內心深處,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發出自己的調子,因此,要想讓那顆心與我的話語相呼應,就得使我們自己能和上這根弦的調門」。我們已經不止一次地看到,孩子因某件事而焦急不安、不愉快,而老師對此卻一無所知,這時孩子的心情是多麼難過。我們能不能了解孩子每天關心的是什麼?他的心境怎樣?對待孩子,我們是不是能做到公正?

  老師的知識水準和道德層次相對而言比學生要高一些,他們揣摩孩子的心靈比孩子們猜測老師臉上的「氣候」要容易一些。學生在成長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叛逆衝動與行為,作為老師應該引導,而不是嚴厲地管束與斥責。學生們的個性不同,把他們導入到不同的適合自己發展的路上,是老師應該做的。

 

 


推薦閱讀:

大戰略丨新軍事變革怎樣重塑中國的軍事安全?
蕭散簡遠 古意微忙——劉萬鳴的中國花鳥畫
王鳳香:讀懂身體,發揮潛能--中國文化與本體心理學的契合
一些剛剛解禁的老照片,中國人必看!
無所成就的人還有什麼面子?中國人為什麼活得太累?

TAG:中國 | 青年 | 愛心 | 理解 | 年報 | 中國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