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的境界
境界,是指某一當事主體在對某件事物上的認識所處於的水平。是意識形態抽象的表現標準。
生活中一說到境界,很多人就立刻將境界與最高、最理想、最完美聯繫在一起了;好像就是指最高境界,愛的最高境界、服務的最高境界、時尚的新境界、車技的最高境界等等,其實人們生存在這個世界上,都是自覺或不自覺的在追求著一種境界。
境是對立的意思,指與六根對立的塵相,如耳根對立的動靜塵相,眼根對立的明暗相。由於根器和修為不同所以有了界的分別,界細說數之不盡。境界是由識心的投射,如夢幻泡影,皆因有無分別而差距,勿莫執著,阿彌陀佛。關於禪定,最好先充分學習理論知識並取得有經驗的人士的指導。
修習禪定的詳細過程如下:
首先要分辨禪相-----遍作相、取相、似相,其次是要找到有分心,而不是急於分辨自己在初禪,二禪,三禪,四禪。
沒有見到遍作相、取相、似相,那是連初禪的邊邊都沒有挨到,強行去分辨那隻能是心理安慰。
根據南傳上座部佛教,首先,要確定你自己的修行業處,比如入出息念、慈心禪那等,對於不同的禪定方法,禪相會不一致。
這裡只描述入出息念,對於入出息念,業處是人中部位經過的呼吸。
1、遍作相的初始階段:修行到一定階段,最先可能會出現光,出現物品、山川、樓閣、人物,甚至佛像等景象,有些禪修者會感覺眼前好像有一片像雲、像煙一樣的淡白色光;有些禪修者會感覺好像有一層白霧籠罩著自己;有些禪修者感覺在額頭、眼前或者臉前有光。這些是遍作相的初始階段。
2、遍作相的遍作定階段:當定力提升時,出現在接觸點(人中)附近的如煙、如霧狀的灰白色光,也稱為「遍作相」;而此時的定力則稱為「遍作定」
3、取相階段:當心專註在遍作相時,定力將能得到提升。此時,出現在接觸點一帶的灰白光慢慢地會變白、變亮。有些可能會白得像棉花、像月亮一樣,有些會亮得像汽車燈、像手電筒的光一樣。在形狀上,每個人的也都不盡相同。有些感覺好像雲彩,有些感覺像花環,有些感覺像蓮花,有些感覺像車輪……這種禪相稱為「取相」(uggahanimitta)。取相的光比遍作相要亮。
4、似相階段:當禪修者能夠平靜地專註取相維持一個小時、兩個小時或者更久,他會發現禪相越來越明亮,越來越晃耀,有些像太陽光,有些像月圓日夜空的月亮,有些像聚光燈,有些像珍珠,有些像晨星,也有一些晶瑩剔透得像塊水晶,這就是「似相」。
如果禪修者能夠持續地專註似相,心與似相完全融為一體,如此維持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三個小時乃至更長的時間,他就很可能證得初禪。
為什麼說很可能呢?因為還沒有經過檢查的緣故。
如果禪修者能夠持續地專註禪相兩個小時、三個小時……之後,他應當練習查有分,有分在心臟這個地方。在他出定之後,借著很強的禪定之光去看心臟裡面這個地方。剛剛開始學習查有分的時候,不應當查太久,大概一到兩秒鐘就行。當他可以查到有分之後,再學習在有分這個地方逐一地辨識五禪支。
這五禪支是五種心所,它們個別分開來叫禪支,整體總合起來則叫初禪。
這五禪支分別是:
1.尋(vitakka)——將心投入並安置於似相。
2.伺(vicàra)——心持續地省察似相。
3.喜(p?ti)——喜歡似相。
4.樂(sukha)——體驗似相的那一份樂受。
5.一境性(ekaggatà)——心持續地專註似相。
查禪支並不是依靠感覺去揣摩自己是不是有這五種心理作用,而必須用禪那之光在心所依處這個地方辨識。為什麼呢?因為心所依處是作為禪那心的依靠處,所以要在有分這裡辨識禪支。
可以辨識到五禪支後,還必須練習初禪的五自在。什麼是五自在呢?它們分別是:
1.轉向自在:能在出定後轉向於禪支。
2.入定自在:隨意何時入定就能入定。
3.住定自在:能隨自己的意願入定多久。
4.出定自在:隨意何時出定就能出定。
5.省察自在:能在出定後省察禪支。
五自在練習成功後,就可以說確認已經完全到達初禪了。
禪定的危險:
危險一:走火入魔
需要注意的是,在遍作相這個階段,有些禪修者可能會見到一些影像,諸如看到山河大地、花草樹木、日月虛空、人物鳥獸等,或聽到唱歌聲、講話聲、誦經聲、念佛聲等等。這是因為定力提升之後,心會變得強有力而且敏感,只要他一轉念頭,心就可以造作出很多東西、變現出很多聲色光影出來。心念快得連自己都來不及察覺到,但相已經出現在他面前了。須知這些相都是由心想而生的,是幻覺!
有些人喜歡盲修瞎練,當他的定力到達某一個階段的時候,通常會見到光、見到花,乃至見到所謂的佛菩薩。假如此時他執著這些光相,追求這些境界,甚至以為自己很厲害,那就很容易出問題。為什麼呢?因為他已經具備了某種程度的定力,但是他的心沒有很好的導向,所謂「走火入魔」的問題就出在這裡。因此,無論見到什麼景象,出現什麼境界,一概不要去理它,不要去看它,更不要執著它!只需記得持續關注業處!
危險二:自以為證悟涅盤
在近行定的階段,禪修者體驗到落入有分就好像所有一切在剎那間都停止了,所緣沒有了,連時間、空間的概念也沒有。當他清醒過來後會想:「嗯,剛才怎麼會這樣?」這種體驗稱為「落入有分」。
然而,落入有分是禪修的陷阱。有些人可能會因為落入有分時「能所雙泯」,就誤認為已經開悟或證悟涅盤了。
推薦閱讀:
※揣著明白裝糊塗-----糊塗的境界!
※「孝」的最高境界是「色難」
※吹口哨的最高境界就是這樣了吧!
※《價值投資者的修鍊》課程概要
※一禪:悟道的三種境界
TAG: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