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拓展性閱讀為語文教學錦上添花
讓拓展性閱讀為語文教學錦上添花
西葛中學語文組的研究課題是「專題性自主拓展閱讀教學策略的研究」。在課題試驗階段,各位語
一、多注重形式新穎,少審視內容質量。
文本的拓展是為了達到擴展教學內容、加深對所學內容的掌握;培養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教學目的,因此,拓展先要立足文本,要注重拓展的內容,可以是課文的重點、難點,也可以是點燃學生思維火花的一個觸發點。與語文無關或只是想當然地從某處隨意生髮開去的內容,要忍痛割愛,棄之不顧。
誤區二、多作不著邊際的拓展,少有教學實際的關注。
在實踐中不難發現,不少教師在對文本進行拓展時,心中沒有學生,沒有充分考慮到他們的個體差異,沒有根據他們的年齡、性格、生活閱歷、閱讀經驗的特點來進行針對性的拓展,沒有立足於他們情感上喜歡、感興趣、可接受、樂於主動參與的拓展點來進行拓展,實際情況是大多數情況教師主導甚至是主宰著文本的拓展,進行著不著邊際的盲目拓展。背離文本,背離學生;沒有目標,沒有側重;隨興所至,隨時所為。儘管對文本的拓展對於教學有其實施的重要價值,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它僅僅是教學的一種形式、一種手段而已。因此,我們沒有必要將它看得過於神秘,也毫無必要「每課必拓」。一句話,文本拓展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不能盲目實施、追求時髦。
誤區三、多預設性拓展,少生成性拓展。
在文本的拓展中,絕大多數老師都是在課前依據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文本特點、學生基礎和學習情緒等諸方面的因素,有目的、有計劃、精心設計了諸多的對文本拓展的環節,以便引領學生在文本的解讀中,遨遊知識海洋,感受情感世界,碰撞思維火花。這些拓展都是課前預設好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些課堂的拓展按老師預設的模式畫地為牢,按部就班地進行,即使學生一旦出現有價值,有創見的新的想法和思維的火花,也只能是局限在老師預先設定的範圍內活動,學生獨特的感悟和體驗、新穎的思維往往不會出現或者被封殺。老師精心預設的拓展方案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在學生提出新的問題時,就應及時調整預設的方案,根據師生互動的實際進行,以期完成教學任務。這種生成性拓展的教學形式在時下的課堂中極為少見。
脫離了文本去拓展問題,脫離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去進行拓展教學,對文本的主體知識走馬觀花、蜻蜓點水,而只是熱衷於搞遊離於文本之外的輕鬆花哨、宏觀空泛、自由討論……學生無須琢磨語言文字便可侃侃而談,表面上熱熱鬧鬧,實則空空洞洞。這樣的閱讀教學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和反思。「好的形式對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實效確有幫助,但形式也是服務於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過分追求形式,必然會沖淡實效」。
帶著這些問題,我閱讀了中學特級教師,寧陽一中校長
(一)需明確的幾點認識
1、明晰文本拓展的概念界定。
拓展性閱讀指的是:就語文閱讀教學某一閱讀素材相關的某一主題,搜尋更多的閱讀材料加以閱讀與整理,從而對該素材描述的事件所處的大背景,或者某個特定的視角形成自己的認識,進而加深對課堂閱讀素材的理解。
閱讀課堂中對文本的拓展教學應該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以課文為中心點,進行作家、題材、文體、表現手法、結構特點、語言風格等多層面和多維度的拓展,以突破時空限制的適當的知識延伸,豐富學生感知的信息和思維的層次的教學方式。
2、符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特徵。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過程是學生的認識思維活動主動建構的過程,是學生通過自身已有的知識、技能、經驗與外界進行交互活動以獲取、建構新知識的過程。它強調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生的「學」。在學習過程中就要拓展並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以啟動學生的思維並使其積极參与課堂教學,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相適應的教學模式就應該具有這樣的特徵:「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拓展、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文本的拓展教學正是具有了這一理論意義的教學方式。
3、符合語文新課標理念的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所需的語文實踐能力。」 「在加大思維容量的同時,擴大有效信息量的傳遞,課文閱讀與課外閱讀要緊密結合。要指導學生到更廣闊的閱讀天地中獲取信息,豐富知識,陶冶情操」,要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在這樣的背景下,文本拓展應該符合語文新課標理念的基本要求。
(二)需遵循的幾條原則
語文教學應該拓展,正如新課標所說的:「要注重跨越領域的學習,拓展語文學習的範圍,通過廣泛的實踐,提高語文綜合運用的能力。」在一節課中,好的「拓展」往往會讓人眼前一亮,會成為這節課的生命線。但是否所有的拓展都是有效的呢?為了增強學生的文本體驗,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優化學生學習的環境,訓練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我們在進行閱讀文本拓展教學時就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
1、必要性原則
新課標提倡教師「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所以教師注重了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整合,注重了將課外的學習資源和學生的生活體驗等納入課堂,於是,教師每堂課都要進行一定的拓展和遷移,或進行一些「讀寫結合」「內外互連」的閱讀強化訓練,以顯示課堂的容量之大和內容之豐富。誠然,語文的外延等於生活的外延,語文新課程改革要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密切語文與社會生活的聯繫。但課程改革中的語文與社會生活中的語文二者之間並不能簡單的划上等號。但有些教師由於對《語文課程標準》中關於語文課程資源的內涵的理解的偏差和對
2、文本性原則
閱讀教學要注重對文本本身的解讀,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文本拓展,作為語文課堂里一個重要的環節,理所當然地,也應該立足於文本。教學需要拓展,但是決不能為了拓展而拓展,不能讓拓展成為形式。拓展的時機、內容、寬度和深度等等要素都要圍繞文本來考慮和設計。文本拓展,要超越文本,更要反哺文本,離開文本的拓展那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學生只有在親密地與文本進行了接觸之後,「潛心會文本」,在教師的引領下自主誦讀、感悟、發現、體驗和創造,在真切的賞析、對話文本的基礎上才有超越文本的可能。如果對文本本身的研讀都是浮光掠影,走馬觀花,很難想像,文本拓展會有何實效可言。
3、適度性原則
有效的拓展應該是原有文本的拓展,恰當的延伸更是原有文本的延伸。拓展教學是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教師不能將拓展環節當作一個「賣點」來展示自己的才學,賣弄才思,顯示課堂教學的新意。拓展內容和形式一個接一個地拋出,容量是大了,但學生難以一下子掌握,甚至無所適從,課後沒有什麼印象,這樣的拓展起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我們不能因為尊重個性、開展個性化閱讀,就沒有了原則。評價人物,不著邊際;情節續寫,荒誕離奇,一味搞笑求趣味;表演課本劇,不尊重課本,隨意添加,追求表面熱鬧。這些都將失去拓展教學的「信度」。
(三)需追求的幾個目標
1、紮實——有價值的拓展。
在閱讀課堂里,希望教師能夠力求腳踏堅實的土地頭頂藍天,扎紮實實的研讀文本,實實在在的拓展,讓學生切實學到新的知識,進一步擴展自己的知識視野,而且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有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和主動學習的願望。一句話,就是學生在拓展之前和拓展之後的學習狀態與能力是否發生了變化,沒有變化就沒有了拓展的價值。
2、高效——有效率的拓展。
在進行文本拓展時,一是要根據學生接受能力的高低,基礎的好壞,成績的優劣,思維的活躍與遲鈍等諸多因素充分考慮這次拓展對多少學生是有意義和效果的;二是要考慮到效率的高低,如果沒有效率或者只是對少數幾個學生有價值和效率,那麼這樣的拓展應該是不成功的,不能成為我們努力的方向.
3、無痕——最高境界的拓展。
對文本拓展應該是不露痕迹的拓展,是水到渠成的拓展且又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它是融入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信手拈來,不事雕琢,妙趣天成。看似不經意間的拓展延伸,卻能夠非常自然地突破教學難點,深化文章主旨,擴大學生的思維,其實這就是最高境界上的文本拓展,不是為了文本的拓展而進行的拓展,而是「有教無痕,潤物無聲」,這樣的拓展無疑是需要教師深厚的功底和素養做保障的。
如果教師能夠以此為方向,那麼我們的拓展就是務實的拓展,我們的學生就是真實的學生,我們的語文教學也就成了真實的語文教學。新課改下的文本拓展教學固然有著非常多的自身優點,也正在被廣大語文教師所實踐著,但是,它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能夠得到規範和有效的實施,那麼我們教師就只有腳踏實地的以文本為基礎,以原則為準繩,努力實現拓展教學的紮實、高效、無痕的目標。相信只有在現實的課堂里,我們的拓展才能夠找到存在的價值和發展的空間。
(四)、拓展閱讀的形式。
1、以點帶面式的閱讀
《語文教學札記》一書中提到一種讀書方法:把精讀的文章或書籍作為出發點,然後向四面八方發展開來,由精讀一篇文章帶動閱讀許多書。有效地擴大自己的涉獵面。
八年級下冊第15課《喂――出來》是日本微型小說作家是星新一的科幻小說。名著導讀第二篇是法國作家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同樣是科幻小說,可以做為類比閱讀,體會科幻小說的特點,知識是互相聯繫的,大量的相關性書籍完全可以聯繫起來閱讀,以便加深理解和擴大知識面。在讀一本重要的書或文章時,應當由些及彼,帶讀其它書,向四面八方拓展開去。
2、自由閱讀
利用每周的閱讀課到圖書室,閱讀室自由閱讀各類書籍,借閱自己感興趣的圖書,在自由閱讀的基礎上,隨時做讀書筆記,摘錄重要句段,寫出自己的感悟,聯想。
3、讀書交流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閱讀時的討論交流是拓展讀書視野,彌補認識不足,加深對名著理解的良好方式。
(五)、拓展閱讀的具體方法。
1、課前預習時引導課外閱讀,收集信息資料,了解、感知課文。
感知是認識的第一步,豐富的感性認識是深化我們對事物理性認識的基礎之一。對同一領域素材寬泛的閱讀,有助於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有助於學生「建構屬於自己的意義理解。」
《藤野先生》是
2、課中拓展閱讀,事例信息,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閱讀的目的在於獲得意義,而意義的獲得有賴於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將某一閱讀對象還原到當時具體的自然或社會情景中,有助於學生較為深入而準確地理解閱讀對象。
在教學《再塑生命》時,為了讓學生對這位盲、聾、啞,卻能克服重重困難,成為著名活動家的海倫·凱勒有更詳細,具體的認識,我先向學生推薦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海倫的自傳,又從書中找到了幾段海倫的心理描寫,當堂閱讀,勾起學生對海倫更大的興趣,從書中去尋找答案。
3、課後延伸拓展,鋪架閱讀橋樑。
「大語文」理念下的課堂教學不是一個圓形的完整結構,學完了課文並不意味著知識學生的結束,而應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開端。所以應在課文處給學生的課外閱讀指明廣闊的空間。
學了《過零丁洋》一詩,讓學生搜集像文天祥一樣愛國的詩句,及愛國人士,了解他們的事迹,豐富古詩積累,學了《喂――出來》,引導學生讀《海底兩萬里》體會科幻小說的魅力。
拓展閱讀形式多樣,範圍更廣闊,遷移、比較、積累並存,既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又保證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終將成為語文教學改革的突破口。
張坤
09.5
推薦閱讀:
※《學跳拉丁舞》教學視頻18講
※第六套健身球雙球操教學
※《子平真詮.徐樂吾評註》全文二_八字風水教學與應用.武漢
※教學案例與教學設計 1
※教你吹口琴 教學視頻1—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