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警句類《菜根譚》《小窗幽記》《圍爐夜話》《顏氏家訓》《曾國藩家書》)
菜根譚
《菜根譚》是一部關於個人品德修養、接人待物的原則、方法的著作。作者是明代人洪應明。
古人云:性定菜根香。毛澤東曾說: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這都是說,只要人們經得住清苦生活的磨練才會成就大事業。作者以「菜根」為書名,旨在鼓勵人們甘於淡泊,抵制名利的誘惑,其初衷是好的;但又過多地宣揚了隱居山林、離群索居的消極的人生哲學,卻是應加以批判的。這部書實際上是作者總結了前人的經驗觀點並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感受加工而成。因此,書中的觀點沒有什麼獨到之處。儘管如此,作者能夠花費大量精力著書出版,為人們處世提供借鑒參考,還是值得肯定的。對於書中的觀點,即使是有益的,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理解也不盡相同。如果能靜心閱讀,剔其糟粕,取其精華,從中汲取有益的東西,還是值得一讀的。
此書的讀者甚廣,成功者讀之,失意者亦讀之;讀書人讀之,經商者亦讀之;居官者讀之,普通人亦讀之。值得一提的是,此書在日本大受推崇,成為日本企業界經營管理的「指南」,企業家修身養性的「教材」。
《菜根譚》的體裁是語錄體、格言式。全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225條,下篇135條,共計360條。有的版本對個別條目加以合併,為358條。現將部分條目加以介紹。
關於道德修養方面的:
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貴者,凄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苦之凄涼。
堅守道德情操,不依附諂媚權貴,留得身後美名。
勢力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尤潔;智械機巧,不知者為高,知而不用者尤高。
不貪戀富貴,不玩弄權術,讚美「近污泥而不染」者。
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悅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
忠言逆耳利於行。
藜口莧腸者,多冰清玉潔;袞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顏。蓋志以淡泊明,而節從肥甘喪也。
多藏者厚亡,故知富不如貧之無慮;高步者疾顛,故知貴不如賤之長安。
淡泊明志;追求錦衣玉食者往往喪其志也。
憂勤是美德,太苦則無以適性怡情;淡泊是高風,太枯則無以濟人利物。
此論易被人接受,但與上述觀點相矛盾。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則群魔退聽;馭橫者先馭此氣。氣平則外魔不侵。
我不希榮,何憂乎利祿之香餌?我不竟進,何懼乎仕宦之危機?
修身養性的重要性。
人之際遇,有齊有不齊,而能使己獨齊乎?己之情理,有順有不順,而能使人皆順乎?以此相觀對治,亦是一方便法門。
事稍拂逆,便思我不如人,則怨尤自清;心稍怠荒,便思勝似我的人,則精神自奮。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很有道理。將心比心,設身處地,保持一種良好心態。
氣象要高曠,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縝密,而不可瑣屑;趣味要衝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嚴明,而不可激烈。
儉,美德也,過則為慳吝,為鄙嗇,反傷雅道;讓,懿行也,過則為足恭,為曲謹,多出機心。
物極必反,要掌握好合適的「度」。
都來眼前事,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總出世上因,善用者生機,不善用者殺機。
要善於知足,要靈活處世。
關於接人待物的: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心胸要光明正大,才華不要炫耀。
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嚐。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
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與人方便與己方便。
寵利毋居人前,德業毋落人後;受享毋逾分外,修為毋減分中。
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太高,當使其可從。
我有功於人不可念,而過不可不念;人有恩於我不可忘,而怨不可不忘。
用人不宜刻,刻則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濫,濫則貢諛者來。
寬以待人,嚴以律己。
完名美節不宜獨任,分些與人可以遠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歸己可以韜光養德。
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陰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德,亦可以遠害。
當與人同過,不當與人同功,同功則相忌;可與人共患難,不可與人共安樂,安樂則相仇。
推功攬過不僅是美德,而且可以避禍。
處世不必邀功,無過便是功;與人不求感德,無怨便是德。
對公德的另一種詮釋,很有道理。
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唯苦事者,方知少事之為福;唯平心者,始知多心之為禍。
對福於禍的另一種詮釋,亦很有道理。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此戒疏於慮也;寧受人之欺,毋逆人之詐,此警傷於察也。二語並存精明而渾厚矣。
前一句是提防小人,後一句是不做小人。
士君子貧不能濟物者,遇人痴迷處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難時出一言解救之,亦是無量功德。
助人有兩種形式:濟物和指點迷津,而後一種形式更重要。
風斜雨急處要立得腳定,花濃柳艷處要著得眼高,路危徑險處要回得頭早。
時刻保持著清醒頭腦。
幽人清事總在自適,故酒以不勸為歡,棋以不爭為勝,笛以無腔為適,琴以無弦為高,會以不期約為真率,客以不迎送為坦夷。若一牽泥跡,便落塵世苦海矣!
交友待客之道。
2010年4月
小窗幽記
《小窗幽記》是一部人生哲學小品集,作者是明代人陳繼儒。
《小窗幽記》由194則格言、警句組成,每則字數不等,多者百餘字,少者十餘字,玲瓏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覺,益人心智,自問世以來,不脛而走,流傳至今,與《圍爐夜話》、《菜根譚》並稱為修身養性的三本必讀之書。其語言淺顯易懂,形象生動。現將其中部分名句做一介紹。
醒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今之昏昏逐逐,無一日不醉。趨名者醉於朝,趨利者醉於野,豪者醉於聲色車馬。安得一服清涼散,人人解酲。譴責世人沉迷於名利、聲色之中,感嘆此風日盛,無藥可救。
澹泊之守,須從濃艷場中試來;鎮定之操,還向紛紜境上勘過。鼓勵人們堅守志向,經得住各種考驗。
市恩不如報德之為厚;要譽不如逃名之為適;矯情不如直節之為真。斥責虛假之風:故意施恩、沽名釣譽、裝腔作勢。
澹泊之士,必為濃艷者所疑;檢飾之人,必為放肆者所忌。事窮勢蹙之人,當原其初心;功成行滿之士,要觀其末路。分兩層意思:第一層鼓勵淡泊名利和行為檢點之人不要受外界干擾,堅定信念;第二層是評論一個人的方法,不要以一時的成敗為依據。
真廉無名,立名者,所以為貪;大巧無術,用術者,所以為拙。斥責沽名釣譽與玩弄權術之人。
談山林之樂者,未必得山林之趣;厭名利之談者,未必盡忘名利之情。諷刺那些大喊隱居山林而實際上留戀名利的口是心非之人。
伏久者,必飛高;開先者,謝獨早。分析兩種情況:久伏不動者是蓄勢待發,一旦行動起來,必有驚人之舉;名聲早顯者,衰微也早,如同早開之花,謝得也早。
山棲是勝事,稍一縈戀,則亦市朝;書畫鑒賞是雅事,稍一貪痴,則亦商賈;詩酒是樂事,稍一曲人,則亦地獄;好客是豁達事,稍一為俗子所撓,則亦苦海。做什麼事情都要把握一個「度」,太過則走向反面。此亦針砭時弊。
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論處世之道:輕財、律己、度量要寬、凡事帶頭,這樣才能樹威望、得人心。
寧為隨世之庸愚,勿為欺世之豪傑。痛斥欺世盜名之人。
一念之善,吉神隨之;一念之惡,厲鬼隨之。知此可以使鬼神。勸人向善。不要以小善而不為,亦不要以小惡而為之,天理昭彰,總有報應。
居不必無惡鄰,會不必無損友,惟在自持者兩得之。指出一個人的品德高下不取決於環境好壞,而在於是否能夠自持。
先淡後濃,先疏後親,先達後近,交友道也。論交友之道。先淺交,後深結,這樣可以充分了解所交之人。
貧賤之人,一無所有,及臨命終時,脫一厭字;富貴之人,無所不有,及臨命終時,帶一戀字。脫一厭字,如釋重負;帶一戀字,如擔枷鎖。談對人生的看法,貧賤之人之死,解脫了對貧賤生活的厭倦,如釋重負;富貴之人之死,仍對其財富留戀,如戴枷鎖。
多躁者,必無沉潛之識;多畏者,必無卓越之見;多欲者,必無慷慨之節;多言者,必無篤實之心;多勇者,必無文學之雅。斥責浮躁、膽怯、貪婪、夸夸其談和恃勇逞強之人。
人生待足何時足,未老得閑始是閑。談對待人生的態度。指出人的慾望是永遠不能滿足的,應知足常樂;應及時拋卻世間煩惱事,早日得清閑。
有譽於前,不若無毀於後;有樂於身,不若無憂於心。論對待人生的態度。不要在意生前的美名,重要的是死後無人毀謗;不要追求身體感官的享受,重要的是保有一個無憂無慮的心態。
會心之語,當以不解解之;無稽之言,是在不聽聽耳。主要是開導人們不要在意、聽信沒有根據的言論。
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才是手段;風狂雨急時立得定,方見腳跟。指出只有經得住聲色的誘惑和危機關頭的考驗,才是最高明的。
貧不足羞,可羞是貧而無志;賤不足惡,可惡是賤而無能;老不足嘆,可嘆是老而虛生;死不足悲,可悲是死而無補。談對貧、賤、老、死的看法,鼓勵人們貧賤時保持節操,多做一些有益於人們的事情,不要虛度一生。
良緣易合,紅葉亦可為媒;知己難投,白璧未能獲主。告誡人們凡事不要強求,一切隨緣可矣。有宿命論成分。
人不通古今,襟裾馬牛;士不曉廉恥,衣冠狗彘。全到人們學道理、知廉恥,否則就是穿著衣服、戴著帽子的馬牛狗豬。
蒼蠅附驥,捷則捷矣,難免處後之羞;蔦蘿依松,高則高矣,未免仰扳之恥。所以君子寧以風霜自挾,毋為魚鳥親人。斥責攀龍附鳳之人,鼓勵人們保持節操,不要投機鑽營、阿諛奉承。
平民種德施惠,是無位之公卿;仕夫貪財好貨,乃有爵之乞丐。讚揚積德行善之人,痛斥貪官污吏。
心為形役,塵世馬牛;身被名牽,樊籠雞鶩。指出為名利奔走之人,身心俱被牽累,失去自由 ,如同馬牛雞鴨。
待人而留有餘不盡之恩,可以維繫無厭之人心;御事而留有餘不盡之智,可以提防不測之事變。告誡人們做事要留有餘地,以防不測。
執拗者福輕,而圓融之人其祿必厚;操切者壽夭,而寬厚之士其年必長。故君子不言命,養性即所以立命;亦不言天,盡人自可以回天。論處世之道。為人處事要圓滑、寬厚,不信天命,關鍵是自己修身養性。
達人撒手懸崖,俗子沉身苦海。分析通達之人與普通人的區別:前者能在關鍵時刻懸崖勒馬,後者深陷苦海還執迷不悟。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萬變不窮之妙用。鼓勵人們要有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這樣才能形勢發生千變萬化時應付自如。
無事如有事,時提防,可以彌意外之變;有事如無事,時鎮定,可以銷局中之危。處世方法:居安思危和處變不驚。
少言語以當貴,多著述以當富,載清名以當車,咀英華以當肉。鼓勵人們多讀書,多著述。
煩惱場空,身住清涼世界;營求念絕,心歸自在乾坤。對人生態度:拋卻一切煩惱,斷絕一切慾念,保持一個自由自在的心境。
人常想病時,則塵心便減;人常想死時,則道念自生。告誡人們要看透人生,早日擺脫名利俗事的糾纏,保持一顆清靜無為之心。
人生有書可讀,有暇得讀,有資能讀又涵養之如不識字人,是謂善讀書者。享世間清福,未有過於此也。談讀書之樂趣。
閉門讀佛書,開門接佳客,出門尋山水,此人生三樂。談人生三件快樂之事。確實如此。
聞人善,則疑之;聞人惡,則信之。此滿腔殺機也。這種人不僅有,而且為數不少。這種人十分兇險,須提防之。
能脫俗便是奇,不合污便是清。處巧若拙,處明若暗,處動若靜。談處世哲學:不要刻意追求奇特、清高,只要能擺脫世俗的羈絆,不同流合污就可以了。不要顯露才華,大智若愚,冷靜處事。
山澤未必有異士,異士未必在山澤。談對隱居山林的看法,很有道理。
事有急之不白者,寬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操之不從者,縱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頑。談處世之道:不要操之過急。有些事情一時說不明白,寬限些時日,自然就清楚了;如果急於表白,反而會引起更大的憤怒。有些人不聽勸告,任其放縱下去,或許會自動改正;如果急於說服,反而會使他更加頑固。亦很有道理。
儉為賢德,不可著意求賢;貧是美稱,只在難居其美。談對儉樸、清貧兩種美德的看法。儉樸是美德,但不是可以刻意追求得到的;清貧是美德,但很少有人能甘居清貧的。
打透生死關,生來也罷,死來也罷;參破名利場,得了也罷,失了也罷。對人生態度:看透人生,生死既然都無所謂,名利的得失又何必在意!
人勝我無害,彼無蓄怨之心;我勝人非福,恐有不測之禍。告誡人們不要有好勝心。所論很有道理。
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凈土。針對隱居山林而說,隱居只是形式,只要閉門不受外界干擾,專心讀書既可,何必非要隱居山林?
成名每在窮苦日,敗事多因得志時。告誡人們在困境中不要氣餒。在得志時不要驕傲。
士君子貧不能濟物者,遇人痴迷處,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難處,出一言解救之,亦是無量功德。談行善積德,指出行善非必濟物,在人危難時出言相助,指點迷津,同樣是積德。
夜者日之餘,雨者月之餘,冬者歲之餘。當此三餘,人事稍疏,正可一意學問。提倡抓緊時間學習。
簡傲不可謂高,諂諛不可謂謙,刻薄不可謂嚴明,苟酷不可謂寬大。針砭四種不良社會風氣。
耳目寬則天地寬,爭務短則日月長。主張無欲無爭、清凈自在。
清閑無事,坐卧隨心,雖粗衣淡飯,但覺一塵不淡。憂患纏身,繁擾奔忙,雖錦衣厚味,只覺萬狀苦愁。提倡清貧自在的生活。
2010年6月14日
圍爐夜話
《圍爐夜話》是一部這裡格言集,作者是清代人王永彬。
《圍爐夜話》以「安身立業」為總話題,分別從道德、修身、讀書、教子、忠孝、節儉和安貧樂道等方面加以論述,語言簡練通暢,寓意深刻,耐人尋味,自問世以來,頗受文人推崇,以之與《菜根譚》、《小窗幽記》並稱為「處世三大奇書」。全書格言、警句共221則,其中不乏久為傳誦之佳句。現揀其要者加以推介。
與朋友交遊,須將他好處留心學來,方能受益;對聖賢言語,必要再平時照樣行去,才算讀書。論交友和讀書。指出與朋友交往,眼善於學習別人的長處;讀聖賢書,要按聖賢說的話去做。
貧無可奈惟求儉,拙亦何妨只要勤。談如何對待貧與拙:以儉濟貧,以勤補拙。
處事要代人作想,讀書須切己用功。論處事與讀書。處事要充分考慮別人的想法,讀書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刻苦用功。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無也;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終身可行也。論接人待物兩條基本原則:誠信和寬容。
生資之高在忠信,非關機巧;學業之美在德行,不僅文章。論人品,指出人的天資高低在於是否忠信,而不在於手段是否高明;血液是否有成就,在於德行是否高尚,而不在於文章寫得好壞。
有才必韜藏,如渾金璞玉,暗然而日章也;為學無間斷,如流水行雲,日進而不已也。告誡人們,才華不要炫耀,學業不要中斷。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秧。可知積善以遺子孫,其謀甚遠也。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可知積財以遺子孫,其害無窮也。論積善之福和積財之禍。前者勸人行善積德,後者指出多財不僅會損己之志,而且遺害子孫。
人品之不高,總為一利字看不破;學業之不進,總為一懶字丟不開。指出人品不高是名利所擾,學業不精進是懶惰所致。
大丈夫處事,論是非,不論禍福;士君子立言,貴平正,尤貴精詳。論大丈夫處事和讀書人著書的準則。
肯救人坑坎中,便是活菩薩;能脫人牢籠處,便是大英雄。贊救人於危難之人。
氣性乖張,多是夭亡之子;語言刻薄,終為薄福之人。斥性情偏執、語言刻薄之人。
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則同流合污,無足有為矣;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則舍近圖遠,難期有成矣。教導人們志向要高遠,不可同流合污;同時要腳踏實地,不要好高騖遠。
貧賤非辱,貧賤而諂求於人者為辱;富貴非榮,富貴而利濟於世者為榮。論貧賤、富貴與榮辱的關係。
講大經綸,只是實實落落;有真學問,絕不怪怪奇奇。評論大道理、大學問,反對空洞無物和奇談怪論,主張實在致用、通俗易懂。
守身不敢妄為,恐貽羞於父母;創業還須深慮,恐貽害於子孫。論述為人處事要謹慎小心,創立家業要深謀遠慮。
無論作何等人,總不可有勢利氣;無論習何等業,總不可有粗浮心。論做人處事:做人不要趨炎附勢,出事不要心浮氣躁。
天地無窮期,生命則有窮期,去一日,便少一日;富貴有定數,學問則無定數,求一分,便得一分。指出生命是有限的,要珍惜時日;學問是無窮的,須日積月累。
處事有何定憑,但求此心過得去;立業無論大小,總要此身做得來。論處世:處世求得心安,立業量力而行。
氣性不和平,則文章事功,俱無足取;語言多矯飾,則人品心術,盡數可疑。斥責氣性怪僻、語言虛偽之人。
看書須放開眼孔,做人要立定腳跟。論讀書和做人。
嚴近於矜,然嚴是正氣,矜是乖氣;故持身貴嚴,而不可矜。謙似乎諂,然謙是虛心,諂是媚心;故處世貴謙,而不可諂。論嚴肅與傲慢、謙虛與諂媚的區別。
財不患其不得,患財得,而不能善用其財;祿不患其不來,患祿來,而不能無愧其祿。教人要善用其財,無愧其祿。
凡事謹守規模,必不大錯;一生但足衣食,便稱小康。論處世之道:做事要謹慎,生活要簡樸。
十分不耐煩,乃為人大病;一味學吃虧,是處事良方。為人要有耐心,處事要甘於吃虧。
知往日所行之非,則學日進矣;見世人可取者多,則德日進矣。論修養。能夠認識、改正自己的錯誤和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品德就會不斷進步。
見人善行,多方贊成;見人過舉,多方提醒,此長者待人之道也。聞人譽言,加意奮勉;聞人謗語,加意警惕,此君子修己之功也。論修養。第一層是待人之道,讚揚善行,提醒過錯;第二層是勵己之道,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常思某人境界不及我,某人命運不及我,則可以知足矣;常思某人德業勝於我,某人學問勝於我,則可以自慚矣。論修養。談知足與知不足:知足可以常樂;知不足能上進。
和平處事,勿矯俗以為高;正直居心,勿設機以為智。論處世:處事要平和,不要自視清高;心思要正直,不可投機取巧。
家縱貧寒,也須留讀書種子;人雖富貴,不可忘稼穡艱辛。教導人們貧不喪志,富不忘本。
一生快活皆庸富,萬種艱辛出偉人。指出人要有志向,不能只圖輕鬆快活,庸碌一生;只有經過千辛萬苦的磨練,才能造就人才。
飽暖人所共羨,縱使享一生飽暖,而氣昏志惰,豈足有為?饑寒人所不甘,然必帶幾分饑寒,則神緊骨堅,乃能任事。指出飽暖可使人喪志,饑寒可以勵志。
但責己,不責人,此遠怨之道也;但信己,不信人,此取敗之由也。談修身養性。
有生資,不加學力,氣質究難化也;慎大德,不矜細行,行跡終可疑也。指出天資加學力,才能取得大的進步;不僅注意大的德行,也要注意小節,才能取得人們的信任。
自奉必誠幾分方好,處世能退一步為高。論處世:在生活方面要降低標準,在待人方面要退讓一步。
安分守貧,何等清閑,而好事者,偏自尋煩惱;持盈保泰,總須忍讓,而恃強者,乃自取滅亡。論處世:貧困時要安分守己,不要為名利自尋煩惱;發達時要收斂,不要恃勢凌人,自取滅亡。
守身必嚴謹,凡足以戕吾身者宜戒之;養心須淡泊,凡足以累吾心者勿為也。論修身養性:要嚴於律己,不做任何有傷節操之事;要淡泊明志,不為世俗之事操心費神。
人之足傳,在有德,不在有位;世所相信,在能行,不再能言。指出一個人的名聲能夠傳播,在於他的德行好,而不在於他的官職高;一個人能否得到人們的信任,在於他的行動如何,而不在於他說的怎麼樣。
人雖無艱難之時,卻不可忘艱難之境;世雖有僥倖之事,斷不可存僥倖之心。論處世,主要講人不可存僥倖之心。
正而過則迂,直而過則拙,故迂拙之人,猶不失為正直。高或入於虛,華或入於浮,而虛浮之士,究難指為高華。贊正直之人,斥虛浮之士。
讀書不下苦功,妄想顯榮,豈有此理?為人全無好處,欲邀福慶,從何得來?勸人讀書上進、與人為善。
淡中交耐久,靜里壽延長。論交友和益壽。
身不饑寒,天未嘗負我;學無長進,我何以對天。勸人讀書上進。
不與人爭得失,惟求己有智能。鼓勵人們淡泊名利,一心向學。
為人循規矩,而不見精神,則登場之傀儡也;做事守章程,而不知權變,則依樣之葫蘆也。鼓勵人們不循規蹈矩、墨守陳規,應有所創建。
神傳於目,而目則有胞,閉之可以養神也;禍出於口,而口則有唇,闔之可以防禍也。告誡人們不該看的不看,不該說的不說。
人犯一苟字,便不能振;人犯一俗字,便不可醫。論人生態度:不要苟且度日,不要流於庸俗。
無財非貧,無學乃為貧;無位非賤,無恥乃為賤;無年非夭,無述乃為夭;無子非孤,無德乃為孤。論貧、賤、壽、孤,鼓勵人們勤奮學習、修身養性。
士必以詩書為性命,人須以孝悌為根基。鼓勵人們讀詩書、行孝悌。
把自己太看高了,便不能長進;把自己太看低了,便不能振興。指出人要有自知之明,既不能高傲,也不要自卑。
天地生人,都有一個良心;苟喪此良心,則其去禽獸不遠矣。聖賢教人,總是一條正路;若舍此正路,則長行荊棘之中矣。教導人們做人要有良心,處世要走正路。
以直道教人,人即不從,而自反無愧,切勿曲以求容也;以誠心待人,人或不諒,而歷久自明,不必急於求白也。論待人之道:教人以正直,待人以誠心。
粗糲能甘,必是有為之士;紛華不染,方稱傑出之人。論處世:能經得住清貧生活的考驗和繁華生活的誘惑,才能成為傑出之人。
求備之心,可用之修身,不可用之以接物;知足之心,可用之以處境,不可用之以讀書。論待人和讀書:待人不可求全,讀書不可知足。
凡事勿徒委於人,必身體力行,方能有濟;凡事不可執於己,必集思廣益,乃罔後艱。論處事:一是身體力行,二是集思廣益。
2010年6月19日
顏氏家訓
《顏氏家訓》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庭教育著作,也是一部學術著作。作者顏之推,是南北朝北齊文學家。
《顏氏家訓》以儒家傳統思想為立身治家之道,論述了家庭教育的指導思想和根本方法,特彆強調了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對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顏氏家訓》共20篇,分上、下兩卷,上卷9篇,下卷11篇。其內容除論述立身治家之法,還兼論字畫音訓,考證典故,品評文藝。所論精確得當,多有可取之處;文筆亦樸實無華,親切感人。現將其中部分篇章做一介紹。
夫聖賢之書,教人誠孝,慎言檢跡,立身揚名,亦已備矣。……吾今所以為此者,非敢軌物范世也,業已整齊門內,提撕子孫。夫同言而信,信其所親;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謔,則師友之戒,不如傅婢之指揮,止凡人之斗鬩,則堯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誨諭。吾望此書為汝曹之所信,猶賢於傅婢、寡妻耳。(序致篇)作者向其子孫後代說明寫作此書的初衷。聖賢的書,教人誠信盡孝,說話謹慎、行為檢點,修身養性、顯親揚名,都說得很詳細完備了。我現在所以寫此書,並非是為世人接人待物作出規範,而是為了整頓家風,教育子孫。同樣的語言,相信親人所說的;同樣的命令,聽從所信服的人。禁止小孩的胡鬧嬉笑,師友的勸誡,不如僕婦的指揮,阻止世俗人的打架爭吵,堯舜之道,不如妻子的勸解。我希望你們聽信此書所說的道理,總還是比僕婦、妻子賢明。
上智不教而成,下智雖教無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生子孩提,師保固明孝仁禮義,導習之矣。凡庶縱不能爾,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比及數歲,可省笞罰。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教子篇)指出教育應從小抓起。只要父母既威嚴又慈祥,子女就自然敬畏而有孝行了。
吾見世間無教而有愛,每不能然,飲食運為,恣其所欲,宜戒翻獎,應呵反笑,至有識知,謂法當爾。驕慢已習,方複製之,捶撻至死而無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於成長,終為敗德。……父子之嚴,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簡則慈孝不接,狎則怠慢生焉。(教子篇)指出溺愛子女的危害性,即平素所說「慣子如殺子」,並論述嚴與愛的辯證關係,指出父嚴才能子孝。
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歡愛而失敬於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人或將數萬之師得其死力而失恩於弟者,何其能疏而不能親也!(兄弟篇)作者在論述兄弟失和的危害後,指出人能夠結交天下人並作到歡愛,卻對兄弟不能敬愛,為什麼結交那麼多人而不能與幾個兄弟和睦呢?人能夠統率數萬軍隊並能得到拚死相助,卻對兄弟失掉恩愛,為什麼能與關係疏遠的人相處很好,卻不能與關係親密的人相處很好呢?
夫風化者,自上而行於下者也,自先而施於後者也。是以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矣。(治家篇)指出,社會風氣的教化是從上向下推行的,是先輩向後輩推行的。因此,父慈才能子孝,兄友才能弟敬,丈夫仁義妻子才能順從。
儉者,省約為禮之謂也;吝者,窮急不恤之謂也。今有施則奢,儉而不吝,可矣。(治家篇)論述儉省與吝嗇的區別,指出儉省是符合禮的;吝嗇是對困難危急之人不救助。可是有人一講儉省就奢侈,一講儉省就吝嗇。如果能做到施捨而不奢侈,儉省而不吝嗇,那就好了。
借人典籍,皆須愛護,先有缺壞,就為補治,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治家篇)教育家人愛護書籍、好借好還。
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與款狎,熏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於學,潛移暗化,自然似之,何況操履藝能,較明易習者也!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君子必慎於交遊焉。(慕賢篇)論交友。指出人在少年時,性情未定,容易受到不良行為的感染,比方與善人在一起,如同進入種植蘭花的花房,時間久了自然會芬芳;與惡人相處,如同進入賣鮑魚的店鋪,時間久了自然會沾上臭味。告誡子弟交友一定要慎重,應有所選擇。
世人多蔽,貴耳賤目,重遙輕近。少長周旋,如有賢哲,每相狎侮,不加敬禮;他鄉異縣,微借風聲,延頸跂踵,甚於饑渴。(慕賢篇)針砭時弊:貴耳賤目、重遠輕近。往往忽視了身邊的賢能人才,而盲目追求耳聞之遠方人才。
有志向者,遂能磨礪,以就素業;無履歷者,自茲墮慢,便為凡人。人生在世,會當有業,農民則計量耕稼,商賈則討論貨賄,工巧則致精器用,伎藝則沉思法術,武夫則慣習弓馬,文士則講議經書。多見士大夫恥涉農商,羞務工伎,射則不能穿札,筆則才記姓名,飽食醉酒,忽忽無事,以此銷日,以此終年。或因家世餘緒,得一階半級,便自為足,全忘修學,及有吉凶大事,議論得失,蒙然張口,如坐雲霧,公私宴集,談古賦詩,塞默低頭,欠伸而已。有識旁觀,代其入地。何惜數年勤學,長受一生愧辱哉!(勉學篇)指出人生在世各有其業,應精通其技。而有些士大夫以從事農商、工伎為恥辱,不學無術,一無所長,只知飽食終日,連別人都為他感到羞愧。為什麼不花上幾年工夫勤學苦練,而一生受人羞辱啊。
有客難主人曰:「吾見強弩長戟,誅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矣;文義習吏,匡時富國,以取卿相者有矣;學備古今,才兼文武,身無祿位,妻子饑寒者,不可勝數,安足貴學乎?」主人對曰:「夫命之窮達,猶金玉木石也;修以學藝,猶磨瑩雕刻也。金玉之磨瑩,自美其礦璞;木石之段塊,自丑其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勝金玉之礦璞哉?不得以有學之貧賤,比於無學之富貴也。且負甲為兵,咋筆為吏,身死名滅者如牛毛,角立傑出者如芝草;握筆披黃,吟道詠德,苦心無益者如日蝕,逸樂名利者如秋荼,豈得同年而語矣。且又聞之:生而知之者上,學而知之者次。所以學者,與其多知明達耳。必有天才,拔群出類,為將則暗與孫武、吳起同術,執政則懸得管仲、子產之教,雖未讀書,吾以謂之學矣。」(勉學篇)論學。有人詰難作者說:「我看見有人憑藉強弓長戟征討叛逆安定民心,取得公侯爵位;有人憑藉做官經驗匡救時代富國強兵,取得將相官職;而學貫古今,才兼文武卻沒有任何官職祿位,妻子忍飢挨餓的人,多得不可勝數,學習有什麼值得看重的呢?」作者回答說:「人的命運的窘迫和通達,好比金玉木石;鑽研學問好比打磨雕刻。金玉經過打磨發出光澤,是因為礦石本身具備美;石頭木塊經過雕刻也美,能說經過雕刻的木石勝過未經打磨的金玉礦石么?因此,不能將有學問的貧寒之士與沒有學問的富貴之人相比。……」
人見鄰居親戚有佳快者,使子弟慕而學之,不知使學古人,何其蔽也在?世人但知跨馬披甲,長槊強弓,便雲我能為將;不知明乎天道,辯乎地利,比量逆順,鑒達興亡之妙也。但知承上接下,積財聚谷,便雲我能為相;不知敬鬼事神,移風易俗,調節陰陽,薦舉聖賢之至也。但知私財不入,公事夙辦,便雲我能治民;不知誠己刑物,執轡如組,反風滅火,化鴟為鳳之術也。但知抱令守律,早刑晚舍,便雲我能平獄;不知同轅觀罪,分劍追財,假言而奸露,不問而情得之察也。爰及農商工賈,廝役奴隸,釣魚屠肉,飯牛牧羊,皆有先達,可為師表,博學求之,無不利於事也。(勉學篇)論學習之重要性,兼斥時弊。舉了四個例子:只知到騎馬披甲、舞槍弄棒,便自以為能做將軍,卻不了解天時、地利,人心向背,國家興亡規律;只知道承上接下,積財聚谷,便自以為能做丞相,卻不懂得祭祀禮儀,移風易俗,調節陰陽,舉薦賢良等大事;只知道不謀私財,及時處理公事,便自以為能治理百姓,卻不懂率先垂範,總攬全局,消災滅禍,教化百姓的辦法;只知道恪守律令,早審晚釋,便自以為能夠處理好刑獄,卻不懂得靈活、機智審理判決案情的技巧。
夫學者所以求益耳。見人讀數十卷書,便自高大,凌乎長者,輕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敵,惡之如鴟梟。如此以學自損,不如不學也。古之學者為己,以補不足也;今之學者為人,但能說之也。古之學者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學者為己,修身以求進也。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講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實也。(勉學篇)論述學習的重要性。兼論學習態度、學習目的。正確的學習目的是補己之不足,行道利世;錯誤的學習目的是嘩眾取寵,求取功名。
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以後,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然人有坎壈,失於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勉學篇)論述早教的重要性和晚學的必要性。
子當以養為心,父當以學為教。使汝棄學徇財,豐吾衣食,食之安得甘?衣之安得暖?若務先王之道,紹家世之業,藜羹縕褐,我自欲之。(勉學篇)這是作者對兒子的教導。
學問有利鈍,文章有巧拙。鈍學累功,不妨精熟;拙文研思,終歸蚩鄙。但成學士,自足為人;必乏天才,勿強操筆。……學為文章,先謀親友,得其評裁,知可施行,然後出手,慎勿師心自任,取笑旁人也。(文章篇)論寫文章:才學不足,不要勉強寫作;寫好文章,先請親友評論,然後發表。
名之與實,猶形之與影也。德藝周厚,則名必善焉;容色姝麗,則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於世者,猶貌甚惡而責妍影於鏡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竊名。……人之虛實真偽在乎心,無不見乎跡,但察之未熟耳。一為察之所鑒,巧偽不如拙成,承之以羞大矣。(名實篇)
論名與實,痛斥竊名之人。
吾見世中文學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諸掌,及有試用,多無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喪亂之禍;處廟堂之下,不知有戰陳之急;保俸祿之資,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勞役之勤:故難可以應世經務也。(涉務篇)論述學以致用。指出世上有許多文學之士,評論古今,侃侃而談,等到有所任用,多數不能勝任。然後舉了幾個例子加以說明。
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多為少善,不如執一;鼫鼠五能,不成伎術。(省事篇)論述技能不再多,在專的道理。
宇宙可臻其極,情性不知其窮,惟在少欲知止,為立涯限耳。……天地鬼神之道,皆惡滿盈,謙虛沖損,可以免害。人生衣趣以覆寒露,食趣以塞飢乏耳。形骸之內,尚不得奢靡,己身之外,而欲窮驕泰邪?(止足篇)論知足。指出人的慾望是無窮的,只有少欲知足,確立一個限度。並指出事物發展規律都是滿盈招來災禍,謙虛虧損可以避免災禍。
夫養生者先須慮禍,全身保性,有此生然後養之,勿徒養其無生也。……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涉險危之途,干禍難之事,貪慾以傷生,讒慝而致死,此君子之所惜哉!行誠孝而見賊,履仁義而得罪,喪身以全家,泯軀而濟國,君子不咎也。(養生篇)論養生。首先指出要愛惜生命,有了生命才可能養生;但又指出,不可苟惜生命,如果行誠孝、施仁義而被害,或者舍自己的生命保全全家,或者為國家的利益而死,那是在所不惜。
真草書跡,微須留意。然而此藝不須過精。夫巧者勞而智者憂,常為人所役使,更覺為累。(雜藝篇)論書法。
畫繪之工,亦為妙矣,自古名士,多或能之。若官未通顯,亦為猥役。(雜藝篇)論繪畫。
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先王所以觀德擇賢,亦濟身之急務也。雖然,要輕禽,截狡獸,不願汝輩為之。(雜藝篇)論射箭。
算術亦是六藝要事。自古儒士論天道、定律歷者,皆學通之。然可以兼明,不可以專業。(雜藝篇)論算數。
醫方之事,取妙極難,不勸汝曹以自命也。微解藥性,小小和合,居家得以救急,以為勝事。(雜藝篇)論醫學。
《禮》曰:「君子無故不徹琴瑟。」古來名士,多所愛好。洎於梁初,衣冠子孫,不知琴者,號有所闕。大同以末,斯風頓盡。然而此樂愔愔雅緻,有深味哉!今世曲解,雖變於古,猶足以暢神情也。惟不可令有稱譽,見役勛貴,處之下座,以取殘杯冷羮之辱。(雜藝篇)論操琴。
2010年6月17日
曾國藩家書
《曾國藩家書》是一部書信集,作者是清末人曾國藩。
《曾國藩家書》以「克己」、「修身」、「勤政」為中心內容,分為「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處世」、「理財」、「治軍」、「為政」九個方面,內容豐富、全面,其中不少觀點能給人們以啟迪,在當時影響極大。先對其中「修身」、「教子」、「處世」、「治軍」等方面的內容加以介紹。
卷一 修身之道
苟能發奮自立,則無塾可讀書,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負薪牧豕,皆可以讀書;苟不能發奮自立,則家塾不宜讀書,即清凈之鄉、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指出一個人能否刻苦讀書,根本在於是否有志向,有決心,而不在於讀書的客觀環境如何。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與之量,有內聖外王之業,而後不黍於父母之生,不愧為大地之完人。故其為憂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為憂,以德不修學不講為憂也。是故頑民梗化則憂之,蠻夷猾夏則憂之,小人在位賢才否閉則憂之,匹夫匹婦不被己澤則憂之,所謂悲天命而憫人窮,此君子之所憂也。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饑飽,世俗之榮辱得失、貴賤毀譽,君子固不暇憂及此也。指出君子要樹立高大的志向,要有容納天下萬物的度量,要有遠大的理想,應憂國憂民,不應為個人的榮辱得失或一家的饑飽而憂。
《大學》之綱領有三: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內事也。若讀書不能體貼到身上去,謂此三項與我身毫不相涉,則讀書何用?雖使能文能詩,博雅自詡,亦只算得識字之牧豬奴耳!豈得謂之明理有用之人也乎?論述讀書應與實際相結合,即理論聯繫實際,學以致用。
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論述讀書有成的三要素:志(志向、決心)、識(識見、虛心)、恆(毅力、恆心)。
今人讀書皆為科名起見,於孝悌倫紀之大,反似與書不相關。殊不知書上所載的,作文時所代聖賢說的,無非要明白這個道理。若果事事做得,即筆下說不出何妨!若事事不能做,並有虧於倫紀之大,即文章說得好,亦只算個名教中之罪人。指出讀書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修養,重在實踐;痛斥為撈取功名而讀書的不良學風。
凡事皆貴專。求師不專,則受益也不入;求友不專,則博愛而不親。心有所專宗,而博觀他途以擴其識,亦無不可。無所專宗,而見異思遷,此眩彼奪,則大不可。指出讀書要專心致志。
君子之處順境,兢兢焉常覺天之過厚於我,我當以所余補人之不足。君子之處嗇境,亦兢兢焉常覺天之厚於我,非果厚也,以為較之尤嗇者,而我固已厚矣。指出要善處逆境:只要想到還有不如我的,就會知足,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態。
日中則昃,月盈則虧,天有孤虛,地闕東南,未有常全而不缺者。君子但只有悔耳。悔者,所以守其缺而不敢求全也。小人則時時求全,全者既得,而吝與凶隨之矣。論述全與缺的關係。指出不要追求十全十美,如果事情到了盡善盡美的地步,禍患就會隨之而來。
一陽初動處,萬物始生時,不藏怒焉,不宿怨焉。——右仁所以養肝也。 內有整齊思慮,外而敬慎威儀。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右禮所以養心也。 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做事有恆,容止有定。——右信所以養脾也。 擴然而大公,物來而順應。裁之吾心而安,撥之天理而順。——右義所以養肺也。 心欲其定,氣欲其定,神欲其定,體欲其定。——右智所以養腎也。此為作者的「養身要言」。以仁、禮、信、義、智養肝、心、脾、肺、腎。
以祖宗累世之厚德,使我一人食此隆報,享此榮名,寸心兢兢,且愧且慎。現在但願官階不再進,虛名不再張,常葆以此無咎,即是持身守家之道。冷靜處世,能夠在得意時保持清醒的頭腦,難得。
古來言凶德致敗者約有二端:曰長傲,曰多言。余平生頗病執拗,德之傲也;不甚多言,而筆下亦略近乎囂訟。靜中默省尤,我之處處獲戾,其源不外此二者。論述驕傲、多言的危害。能夠自我反省,難能可貴。
謙者驕之反也,勤者佚之反也。驕奢淫逸四字,惟首位二字尤宜切戒。論述驕傲、懶惰(追求安逸)的危害。
得天地之道,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太柔則靡,太剛則折。剛非暴虐之謂也,強矯而已;柔非卑弱之謂也,謙退而已。趨事赴公,則當強矯,爭名逐利,則當謙退;開創家業,則當強矯,守成安樂,則當謙退;出與人物應接,則當強矯,入與妻孥享受,則當謙退。若一面建功立業,外享大名,一面求田問舍,內圖厚實,二者皆有盈滿之象,全無謙退之意,則斷不能久。論述剛柔並濟的道理。何時該剛,何時應柔,分析得很有道理。
盛時常作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時。居安思危,冷靜處世。
卷二 教子之道
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余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凡富貴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學做聖賢,全由自己做主,不與天命相干涉。教導子女端正讀書目的,即讀書明理,學做聖賢。
凡仕宦之家,由儉入奢易,由奢反儉難。且不可貪愛奢華,不可慣習懶惰。無論大家小家,士家工商,勤苦儉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教導子女勤儉樸素。
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傲字。不必錦衣玉食而後謂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輿馬僕從習慣為常,此即日趨奢矣。見鄉人則嗤其樸陋,見僱工則頤指氣使,此即習於傲矣。教導子弟且戒奢侈、傲慢。
做人之道,聖賢千言萬語,大抵不外敬、恕二字。教導子弟堅持謹慎、寬容。
常存休戚一體之念,無懷彼此歧視之見,則老輩內外必器愛爾,後輩兄弟姊妹以為榜樣,日處日親,愈久愈敬。教育其子敬老愛幼。
爾讀書記性平常,此不足慮。所慮者第一怕無恆。第二怕隨筆點過一遍,並未看得明白。此卻是大病。教導兒子讀書要有恆心,要讀明白。
舉止留心一重字,行文留心一圓字。舉止要重,發言要韌。教育子弟舉止要穩重,文章要圓合,說話要慎重。
吾教子弟不離八本三致祥。八者曰:讀古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養親以得歡心為本,養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治家以不晏起為本,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三者曰: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此為作者教育子女的根本大綱。「八本」內容全面,且皆抓住要害。如贍養老人不僅是滿足其衣食所需,而是要使老人歡心;再如做官要廉潔,行軍不擾民,都是關鍵之行。至於「三致祥」,更是做人之根本:孝為德之本,一個不孝之人何談道德;勤學、勤奮、勤儉、勤政皆讀書、立身、持家、為政之根本;恕則為處世之要點,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謙虛退讓,與人為善,才能處世立身。
處茲亂世,銀錢愈少,則愈可免禍;用度愈省,則愈可養福。指示子弟身處亂世避禍之道。
卷三 持家之道
兄弟和,雖究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指出兄弟和睦的重要性。
以勤儉自持,以忠恕教子,要令後輩洗凈驕惰之氣,各敦恭謹之風,庶幾不墜家聲耳。論述勤儉持家的重要性。
家中兄弟子侄,惟當記祖父之八個字,曰:考、寶、早、掃、書、蔬、魚、豬。又謹記祖父之三不信,曰:不信地仙,不信醫藥,不信僧巫。教導子弟繼承祖傳持家信條。「八個字」是一個孝悌、禮儀、詩書相傳的小康之家必須遵循的要訣;「三不信」見解獨特,尤其是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能有如此見解,卻是難能可貴。
禍福由天主之,喜惡由人主之。由天主者,無可如何,只得聽之;由人主者,盡得一分算一分,撐得一日算一日。吾兄弟不可不洗心滌慮,以求力挽家運。第一,貴兄弟和睦;第二,貴體孝道;第三,要實行勤儉二字。指出持家的三要素:兄弟和睦,實行孝道,實行勤儉。
家中事務,千萬不要越來越奢華。子弟們不要學名門大族的口氣,動不動就笑話人家鄙陋,越來越驕縱而無自知之明。且戒奢華、驕縱。
情意宜厚,用度宜儉,此居家居鄉之要訣也。教導家人對鄉人情意要厚,家中用度要節儉。
居官不過是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長久之計。能從勤儉耕讀上做出好規模,雖一旦罷官,尚不失為興旺氣象;若貪圖衙門之熱鬧,不立家鄉之基業,則罷官之後,便覺氣象蕭索。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預為之計。強調勤儉耕讀,居安思危。得意之時預留後路,清醒之舉。
餘食祿有年,受國厚恩,自當盡心竭力辦理軍務,一息尚存,此志不懈。諸弟則當付處山林,勤儉耕讀,奉親教子,切不可干涉軍政,恐無益於世,徒損於家。教導家人不可仗勢干涉軍政。
卷六 處世之道
我縣新官加賦我家,不必答言,任他多少,我家依而行之。如有告官者,我家不必入場。凡大員之家,無半字涉公庭,乃為得體。勸誡家人應尊重地方官,不可干涉政務,更不可恃勢逞強。
予自三十歲以來,即以做官發財為可恥,以宦囊積金遺子孫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總不靠做官發財以遺後人。族戚中之窮者,亦即每年各分少許,以盡吾區區之意。蓋即多寄家中,而堂上所食亦不能因而加豐,與其獨肥一家,使戚族因怨我而並恨堂上,何如分潤戚族,使戚族戴我堂上之德而更加一番欽敬乎?不靠做官發財,不給子孫留錢財,適當救濟親族中困難之人,使其感恩戴德,於自己家中又無大礙,何樂而不為?
兄弟之際,吾亦愛之以德,不欲愛之以姑息。教之以勤儉,勸之以習勞守朴,愛兄弟以德也;豐衣足食,俯仰如意,愛兄弟以姑息也。闡明愛兄弟的原則,應教兄弟勤儉樸實,而不是姑息。
生當亂世,居家之道,不可有餘財,多財則終為患害。又不要過於安逸偷惰。仕宦之家,不蓄積銀錢,使子弟自覺一無可恃,一日不勤,則將有饑寒之患,則子弟漸漸勤勞,知謀所以自立矣。教育子弟勤勞自立,給子弟留錢財反而害了他們。
余在外無他慮,總怕子侄習於驕奢逸三字。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勸後輩力戒驕、奢、逸。
毀譽悠悠之口,本難盡信,然君子愛惜聲名,常存冰淵惴惴之心,蓋古今因名望之劣而獲罪者極多,不能不慎修以遠罪。加強自身修養,愛惜名聲,盡量少給別人提供毀譽之口實。
不肯輕受人惠,情願人占我的便益,斷不肯我占人的便益。寧肯自己吃虧,絕不佔別人的便宜。
卷七 治軍之道
深溝高壘,為堅不可拔之計。先為不可勝,然後伺間抵隙,以待敵之可勝。無好小利,無求速勝。先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然後伺機尋找可乘之機克敵制勝。不要貪圖小利,不要一味求速勝。
圍城之法,紮營不宜太近。一則開仗之勢太蹙,一則軍事尚穩尚詭,不宜使敵人絲毫畢知也。論圍城紮營之法。
進兵須由自己作主,不可因他人之言而受其牽制。非特進兵為然,即尋常出隊開仗亦不可受人牽制。應戰時,雖他營不願而我營亦必接戰;不應戰時,隨他營催促,我亦且持重不進。行軍作戰應掌握主動,該戰堅決戰,不該戰則堅決不戰,不要受別人牽制。
凡與賊相持日久,最戒浪戰。兵勇以浪戰而玩,玩則疲;賊匪以浪戰而猾,猾則巧。以我之疲戰賊之巧,終不免有受害之一日。寧可數月不開一仗,不可開仗而毫無安排算計。不打無把握之仗。
攻城攻壘,總以敵人出來接仗,擊敗之後,乃可乘勢攻之。若敵人靜守不出,無隙可乘,則攻堅徒損精銳。論攻堅之法。
機已靈活,勢已酣足,早進可也;否則不如遲進。與其頓兵城下,由他處有變而退兵,不如在四處盤旋作勢,為一擊必中之計。時機成熟應及時進攻,錯過時機則另尋時機。
身居絕地,只有死中求生之法,切不可專盼援軍,致將卒始因求助而懈弛,後因失望而氣餒也。擺脫困境要依靠自己,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援軍身上。
凡用兵最重氣勢二字。兵勇之力,須常留其有餘,乃能養其銳氣。用兵應常保士氣高漲。
賊不解圍,則忍心堅守;賊若解圍,則以追為退,不著痕迹。論被圍之對策。
用兵之道,全軍為上,保城池次之。如不退而能全軍,不退可也;如不退而後能全軍,退可也。用兵以保全軍隊為最重要,不要計較一城之得失。
2010年7月20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