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從冬病夏治淺析「三伏貼的治病機理

從冬病夏治淺析「三伏貼"的治病機理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以《內經·四氣調神大論》「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為理論依據的一種治療方法。哮喘、老年人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等病,多因正氣虛弱,感受風寒而誘發,且好發於冬季,故稱「冬病」;根據天人相應的原理,在人體腠理疏鬆開泄、榮衛通達、便於藥物吸收的夏季,採用穴位敷貼、穴位注射、拔藥罐綜合療法,可提高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力,降低人體過敏狀態以及改善丘腦一垂體.腎上腺素系統功能川,從而扶助正氣、祛除機體內伏寒邪,起到「緩則治其本」、「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目的」,故稱「夏治」。三伏貼即「穴位敷貼療法」,是在三伏天對穴位進行藥物貼敷的一種治療方法,屬於天灸的一種。三伏天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個庚日,在時間治療學上,中醫認為庚日屬金,以五行而論,與肺相配,為驅散內伏寒邪最好節氣日期,自然界夏季陽氣最旺,人體的陽氣在夏天也達到最高,尤其是三伏天肌膚腠理開泄,選取穴位貼敷,藥物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能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所,使人體各部的功能得以保持協調和相對的平衡。三伏貼是根據《素問·四氣調神論》中「春夏養陽」的原則,特取每年初、中、末伏第一天在人體的相應穴位上進行藥物敷貼,以鼓舞正氣,驅散體內陰寒,調節臟腑功能,恢復機體陰陽平衡,增加抗病能力,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根據年齡及個人耐受程度的不同,貼敷時間一般為:兒童每次貼2~3 h,成人每次貼4~6 h。

冬病夏治與三伏貼的理論溯源1、冬病夏治的理論溯源冬病夏治源於《內經·四氣調神大論》「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意思是春夏順其生長之氣即養陽,秋冬順其收藏之氣即養陰。春夏養陽,即養生、養長;秋冬養陰,即養收、養藏。其所蘊含「治未病」的思想便是後來「冬病夏治」最早的理論源流。古代醫家對「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從理論認識到臨床應用都有重要發揮:如王冰:「陽氣根於陰,陰氣根於陽。……春食涼,夏食寒,以養於陽;秋食溫,冬食熱,以養於陰」。以陰陽瓦根而論:春夏養陽,是為秋冬養陰做準備;秋冬養陰是為春夏養陽奠定基礎。善治病者,當順時令,立四時疾病互治規矩。張介賓則以陰陽虛盛而論,春夏陽盛於外而虛於內,宜養其內虛之陽;秋冬陰盛於外而虛於內,宜養其內虛之陰。善養生者,春夏培養內虛之陽,秋冬培養內虛之陰。正如張志聰所說:「春夏之時,陽盛於外而虛於內;秋冬之時,陰盛於外而虛於內。故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而培養也」。2、三伏貼的理論溯源三伏貼療法出現最早有文字記載在於南北朝的《荊楚歲時記》,三伏貼開始應用見宋·王執中《針灸資生經》提到的「天灸」,即用早蓮草外敷治瘧,用藥後皮膚局部起皰如灸皰,今稱藥物發皰灸。自宋以後,三伏貼法用藥有毛茛、斑蝥、蒜泥、白芥子等,治療疾病也不限於瘧疾。明清時有新發展,其用來防治肺系疾患,首見於清·張璐《張氏醫通》採用白芥子、細辛、延胡索、甘遂共為末,入麝香,調敷肺俞、膏肓、百勞等穴治冷哮。

此法在20世紀80年代,被發掘運用拓展範圍,利用三伏炎熱陽盛腠理開泄,經絡通暢,防治冬天易發作的慢性支氣管炎和哮喘等難治性疾病。

3、冬病夏治的理論依據3.1 從陰陽五行論冬病夏治根據陰陽學說,在一年節氣變化中「冬」與「夏至」是陰陽轉化的兩個轉折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從冬至開始,陽氣開始復生,陰氣開始消退,到夏至,陽氣的盛復達到了頂點,同時陰氣的消退也趨於盡頭;從夏至開始,陰氣開始復生,陽氣開始消退,到冬至,陰氣的盛復達到了頂點,同時陽氣的消退也趨於盡頭。根據陰陽制約關係,在夏季三伏天,陽氣最旺和體內寒凝之氣易解之時,扶益陽氣,可達到祛寒目的,從而使失衡陰陽達到穩態。從陰陽互根而論,春夏養陽,是為秋冬儲備陽氣;秋冬養陰是為春夏養陽奠定基礎。正如張介賓所說:「夫陰根於陽,陽根於陰,陰以陽生,陽以陰長。所以聖人春夏則養陽,以為秋冬之計」。又根據五行相剋原理,春為木,夏為火,長夏為土,冬為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素問·六節臟象論》云:「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勝就是克的意思,冬病夏治就是長夏勝冬的剋制關係。3.2從四時氣候論冬病夏治早在春秋戰國時代《黃帝內經》即有記載,指出人體臟腑、氣血,隨著節氣變化,出現周期性盛衰:春溫、夏熱、長夏濕、秋涼、冬寒。一年之中節氣更迭,人體也會隨之發生順應改變。如陽氣中有升、浮、沉、降節律,脈象有春浮、夏洪、秋弦、冬沉。人體形成春生、夏長、長夏化、秋收、冬藏的規律。正如《管子·形勢解》云:「春者,陽氣始上,故萬物生;夏者,陽氣畢上,故萬物長;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冬者,陰氣畢下,故萬物藏」。其意思是說,天人相應,人體的陽氣與自然界的陽氣相一致,生於春,旺於夏,收於秋,而藏於冬。夏天乃一年中陽盛陰衰之季,而「三伏」又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季節,人體的陽氣也隨之達到頂峰,此時為恢復人體陽氣最佳時機,此時若以陽克寒,驅散患者體內的陰寒之氣,將冬病之邪消滅在蟄伏狀態,從而可達到「冬病夏治」。3.3從病因病機論冬病夏治「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說明正氣不足是發病的內在原因,正氣不能戰勝邪氣,疾病就會發生。夏季是人體陽氣最旺的時機,此時進行補陽,可以扶助正氣,提高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達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3.4從體質與治療論冬病夏治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則其對外邪的抗禦能力就不同。如冬病病人在冬季由於寒氣太過而致病,即使到了夏至陽氣至盛之時也未能消退,此時若補益陽氣則可以有效克制體內陰寒之氣。一,可採用辛溫葯,溫陽祛寒,以消除冬病的病根。二,採用「隨而濟之」的補法,即在「夏至」以後,陽氣漸去之時以溫陽之葯隨而濟之,起到助陽的作用。如《素問·脈要精微論》云:「四時之病,以其勝治之愈也」。此正是「冬病夏治」之根本。而「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為中醫治病的基本原則。夏季三伏天冬病處於緩解期,此時人體臟腑功能相對穩定,病情亦穩定,但人體陽氣盛於外而虛於內,皮膚腠理相對疏鬆,採用審因辨證論治的治療方法,給予助陽之品,可養其內虛之陽,以助生長之能,達到扶正祛邪、促進疾病好轉,從而收到「治病求本」的療效。

4、三伏貼的理論依據三伏貼療法是根據天人相應的原理特取夏季三伏之時在局部俞穴上敷以辛溫發散之葯,以達祛除寒邪,宣通經絡,補益人體正氣之功效。三伏貼療法療效顯著的疾病多是「冬病」,如:呼吸系統的哮喘、慢性支氣管炎,五官系統的過敏性鼻炎等。冬至時陰氣的盛復達到頂點,陽氣的消退趨於盡頭。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等難治「冬病」也以同樣的盛復達到了頂點,即使到了夏至患者體內陽氣也較正常人虛弱,此「冬病」處於病理狀態的陽虛,要靠夏季自然界陽氣的促動,虛陽才有欲動,趨於好轉之勢,這就需要溫陽。三伏貼採用麻黃、細辛、生薑等辛溫之葯以溫陽祛寒,驅逐寒邪,以消「冬病」之病根;二採用「隨而濟之」的補法,即在「夏至」以後,陽氣漸去之時,選取腎俞、命門、大椎、膏盲等補腎溫陽之要穴隨而濟之,起到溫陽的作用。正如《素問·脈要精微論》云:「四時之病,以其勝治之愈也」。因此,在夏季對「冬病」予辛溫之葯祛寒,擇補腎溫陽之要「隨而濟之」,動其致病之寒邪,恢復人體正常的陰陽平衡。此乃三伏貼之根本。

《靈樞·邪客》說:「人與天地相應也」。人與自然界相應,人體陽氣隨著自然界陽氣盛衰而產生相應的變化。一年之中,自然界的氣象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節律,故人體陽氣也具有這樣的周期變化。三伏貼療法特取每年初、中、末伏第一天進行治療(三伏天即農曆夏至的第三個庚日起到立秋後的第二個庚日止),由於三伏天之時,陽光盛,熱度高,是一年四季陽光最旺時節,自然界陽氣最旺盛,人體腠理開泄,而三伏貼就是順時就勢攝取陽氣,進行中藥穴位帖敷治療,以扶正固本,防治「冬病」的目的。

5、三伏貼的臨床應用5.1慢性支氣管炎與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與哮喘屬於呼吸系統疾病,其反覆發作的主要原因是機體缺乏抗病能力,免疫力下降。冬病夏治「三伏貼」可提高人體機體免疫力,降低機體過敏狀態,提高抗病能力。三伏天貼敷可把寒氣從人體中釋放出來以治本,再加平時注意保暖,這樣抵抗力就能增強。慢性支氣管炎與哮喘病變主要涉及的臟腑為:肺、脾、腎j臟;當三臟陽氣虛弱時,在氣候轉變,寒溫失調的情況下機體就容易發病。故取肺俞、心俞、膈俞、腎俞、膏肓等背俞穴以及天突、定喘、膻中等穴位;以解表散寒的細辛,溫陽行氣的白芥子,破血逐瘀的延胡索,瀉水逐飲的甘遂等藥物輔以麝香辛香開竅走竄,促進藥力,再配以具有溫中作用的薑汁,達到疏通經絡、調整臟腑陰陽、祛散寒痰,使人體陰平陽秘,臟腑經絡通暢,達到喘平咳止之目的。富菊艷等用白芥子309,延胡索309,甘遂15 g,細辛15 g,共研成細末與生薑汁調成膏狀貼敷於雙側肺俞、心俞、膈俞以及定喘等穴位,治療支氣管炎650例,哮喘350例,1年以上無複發,共360例(36%)。好轉:癥狀減輕,急性發作次數明顯減少,共520例(52%)。無效:癥狀未見減輕,共120例(12%)。5.2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也稱變態反應性鼻炎,使機體對某種變應原敏感性增高而引起的鼻塞、流涕、鼻癢、噴嚏、嗅覺減退或喪失的一種病症。中醫認為本病外因肺氣虛弱,衛陽不固,風寒外邪乘虛而入,或異氣誘發所致:內因由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所致。故在夏季病情緩解期,機體反應性最好的情況下治療,行「三伏貼」以「冬病夏治」,取白芥子、甘遂、延胡索等散寒化痰,細辛辛溫宣肺,配以薑汁溫中;選取雙側肺俞、心俞、膈俞、脾俞、腎俞,以及風門、迎香等穴位貼敷,以達到減少疾病發作次數的目的。梁遠蘭等p1等以白芥子、延胡索各200 g,甘遂、細辛各取適量組方;初伏選取穴位:定喘、肺俞、脾俞;中伏選取穴位:風門、心俞、腎俞;末伏選取穴位:膏肓俞、膈俞、三焦俞治療過敏性鼻炎80例。其中,治癒:癥狀消失70例,佔87.5%;有效:發作次數減少,發作時間縮短8例,佔10%;無效:癥狀無改變2例,佔2.5%。6、討論「三伏(灸)貼」療法是在中醫「冬病夏治」、「治未病」理論指導下,配合了現代醫學「透(經)皮給葯系統」理論,體現預防為主的療法。就是利用夏季氣溫高,人體氣血旺盛,腠理開泄,機體陽氣充沛的有利時機,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此時貼敷,藥力更易直達臟腑,達到激發正氣,扶正祛邪的目的,使人體「正氣存內則邪不可干」。此法既有藥物對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藥物本身的作用,兩者相互影響、相互補充。選取性善走散,辛溫透達,通經活絡等藥物,配以相應的穴位;通過辨證施治,激發經氣,調動經脈功能,從而發揮行氣血、調陰陽作用。人體的免疫機制對防禦疾病和保證機體健康起著重要作用。根據現代醫學研究證實,所取穴位多位於交感神經鏈附近,穴位貼葯後通過對肺交感、副交感神經的調節而改善氣管、血管等部位平滑肌的舒縮及腺體分泌,降低氣道高反應狀態,能增強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能提高巨噬細胞的吞噬力,提高淋巴細胞轉化率,增加血漿皮質醇的含量,降低血中嗜酸性細胞數量。穴位貼葯後通過刺激穴位以及藥物的吸收、代謝,對肺部的有關物理、化學感受器產生影響,血清含量降低,改善機體的反應性,增強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力,起到「治病求本」的目的。總之,「三伏(灸1貼」作為傳統中醫藥療法,在實際應用中需要不斷發展和創新。對於哮喘、慢支、過敏性鼻炎等寒冷季節發病或加重的陽氣虛弱的疾病而言,通過在陽氣偏盛而未發病的夏季,提前預防和治療,可以減輕在冬季發作時的癥狀和次數,顯著地提高臨床療效,延長緩解期,減少醫藥費用,改善健康狀況。


推薦閱讀:

中醫高手治病用五音|一曲終了,病退人安
為給女友治病,我答應老富婆的要求,夜裡富婆一句話,我給她跪下
千古奇聞:能流血可治病的神奇石碑
應用推拿的方法治療小兒食積,不但有滿意的療效,還無毒副作用

TAG:治病 | 三伏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