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43.凈界法師講楞嚴經

43.凈界法師講楞嚴經--第九卷D 2012-05-02 22:04閱讀:898

X淨業學園126講次 講義277面具452辛三、貪契合想在想陰的魔境當中,前面二個貪善巧、貪經歷,這都是比較屬於外在身形的變化。契合他這一個人是追求內心對真理的一種契合,他希望早一點開悟,早一點生起種種的神通妙用,是這樣的想法。當然這個想法也不能說錯,一個喜歡追求開悟不能說錯,但錯在他過分的貪求就不對了,不正常!他已經起心動念了,仁者心動,不是幡動,也不是風動,他既然心動,那魔王就得其方便了,你內心一動,魔王就採取行動了。魔便邪附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實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合善男子處,敷座說法,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其聽者,未聞法前,心自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或有他心,或見地獄,或知人間好惡諸事,或口說偈,或自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453魔王的行動跟前面完全一樣,飛精附人,口說經法;魔王派了妖精鬼魅附在一個人身上,使令他能夠演說種種契合之法。這個人他來到修止觀人的處所,敷展高座,為這個修止觀的人說他喜歡種種如何開悟的法門。這說法者在說法的過程當中,他自己的身形跟聽法者的身形都沒有任何變化,因為這個人他要的不是變化,不像前面追求善巧、追求經歷,他要的是外在的因緣變化,而這個人他要的是內心的契合。所以他這時候是怎麼辦呢?令其聽者,為聞法前,心自開悟他因為魔王的攝受力就使令這個聽法的人,在沒有聽法之前就已經開悟了。懂教理的人一定知道是有問題,你沒有聽法就開悟,這不正常。事出必有因,佛法的功德,是不能私下傳送的。我們再講一次:佛菩薩可以把他的福報加持給你,可以!但善根是不能輸送的,連佛陀都不能把善根輸送給阿難尊者。前面我們講很多,阿難尊者他根本就不想修學。佛陀說:我吃飯我飽,你吃飯你飽,善根是不能輸送的。一個稍微懂教理的人就知道這不正常,我還沒有聽經,這一部經的道理我就懂,那當然是有外力的侵入。他不但是能夠開悟實相妙理,而心中念念移易,他心中本來是沒什麼妙用,突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然間產生變化。什麼變化呢?或得宿命,他本來不知道他過去生發生什麼事情,他知道他自己,他的親人朋友過去生所發生的事情,得宿命通;或者有他心通,他知道對方在想什麼事情,在念什麼事情;或者他能夠看到地獄種種苦惱的事相;或者他在止靜中,知道人世間很多私下,哪一個人做什麼好事,哪一個人做什麼惡事,這種種隱私的事情他都知道;或者他能夠出口成章,隨便講出一句話就是一個偈誦;或者他這一部經根本沒有背過,他突然間可以把《法華經》背出來。當然這都是有問題,不正常!各各歡娛,得未曾有;非常歡喜,他認為自己有這麼多殊勝的功德,而感到非常歡喜。當然這時候,他對說法者也深存感恩恭敬。這是說法者在魔王的攝受之下,他在說法之前,現出這種奇異的相狀。這個修止觀的人,他面對這個相狀是怎麼辦呢?主人迷亂 是人愚迷,惑為菩薩,緜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這跟前面一樣,這愚痴的修止觀的人就把他當作是大菩薩的示現,更加的愛著、更加的恭敬這說法之人,就追隨他來破壞佛陀的律儀,而潛行種種貪欲之事。破佛律儀,潛行貪欲,是所有著魔的人共同的相狀,也是魔王所要達到的目的。這當中的過程,這個說法者他不但現出奇異的相狀,他還要說出一些邪知邪見的法門。說邪惑言 口中好言佛有大小,某佛先佛,某佛後佛,其中亦有真佛假佛,男佛女佛,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入邪悟。這個人口中好言,魔所依附的說法者,他常常說什麼法呢?他說:佛有大小的差別,哪一尊佛是比較大的,哪一尊佛是比較小的。(當然這不合道理,佛佛道同)。他也說某一尊佛是前輩,某一尊佛是後輩,有先後高低的差別;他也說,佛有真佛假佛。(當然這也不合理,所有的佛都要破妄顯真,哪一尊佛是假的呢?)還有男佛女佛(當然佛不可能現女相)。菩薩亦復如是,也是有先後真假的差別。這個修學三昧的人看他現出種種的異相;前面他現出很多異相,你跟隨他,他還沒說法之前你就開悟了,就顯種種的神通。這個修止觀他產生什麼變化呢?洗滌本心,易入邪悟他就把他過去所修學的正常的戒定慧法門完全把他洗盡了,不要了!而轉變墮入到他所說的這些邪知邪見當中。指名示害 此名魅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教悟戒迷 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依附在說法者的那個鬼叫魑魅鬼,因中貪惑為罪,遇畜成形。這種鬼平常就喜歡欺誑迷惑眾生,依附在狐狸跟野乾的身上,來欺誑迷惑眾生,魔王派這個鬼依附在說法者身上。454這個地方我們要注意:一個人著魔的情況就是這八個字「洗滌本心,易入邪悟。」我們一再強調,魔王要破壞你的功德一定先要讓你起顛倒,這是一個通則。因為沒有人可以破壞你,魔王也不能破壞你的功德,他是讓你自己破壞,他怎麼破壞你的功德呢?要破壞你的功德,當然讓你先顛倒,讓你放棄你的思想生起邪知邪見。〔小止觀〕講到魔境,它有一個判斷方法:你在打坐當中,突然間有一尊佛跟你說法。那你怎麼判斷這個法是正法,還是顛倒之法,你怎麼判斷?當然我們沒辦法判斷,魔王他要來跟你說法,他一定是精心設計過的,他剛好是抓到你的要害,你貪什麼他就順你的意思。但是〔小止觀〕說有一個簡單的判斷法。我沒辦法判斷你說的法是對是錯,但是你可以感覺一下,我在打坐的時候,心是寂靜明了的,你給我說法以後,我突然間擾動不安;這個法進入到我心中以後,我突然間擾動不安,這就有問題了!就是這個法怎麼樣呢,它跟你原來的戒定慧是不隨順。我打坐打得很好,佛陀跟我說法以後我的禪定更深,智慧更加的明了,我的明了性更強,寂靜性更重,這法跟你的心中一接觸,它對你是加分的效果,它這個法是隨順戒定慧,那當然是正法!我在修戒定慧,你在說的法也是戒定慧,那麼二個加在一起是不是會加分,我在修戒定慧,你跟我說法以後,我突然間產生擾動不安,那你說這是不是有問題?這是簡單的判斷方式。就是這個人他跟你說的話,你聽了以後跟你原來的路不一樣,那你就要警惕心了。總而言之,魔王就是要洗滌本心,要把你的心轉到易入邪悟。他的目的就在此,他要破壞你所有的功德,先讓你起顛倒,這個意思。辛四、貪辨析想什麼叫「辨析」呢?這個修止觀的人,他突然間想要辨別萬物生起的根源,他很想要分析萬物變化之理。萬物是怎麼生起的?生起以後這個過程,它又是怎麼樣變好又怎麼樣變壞,又是各式各樣的變化,這個道理到底是什麼?他突然間有這個念頭出來。定發愛求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這個修止觀的善男子,他的受陰已經被破壞了,而這時他圓定止觀的功德也正式成就了。他就在那一念寂靜的心中,起了一個念頭,心愛根本。他經常想生命到底是從什麼地方來?一切山河大地又是怎麼生起?萬物生起的根源到底是什麼?而且他也想要去窮究博覽,一切法生起以後它又是怎麼變化的方式,它的性質、它的宗旨、它生從什麼地方而來,最後終了的時候將往哪裡而去?這個念頭生起以後,當然這是打妄想,但他自己不知道,對這個妄想的心態是精爽其心,貪求辨析;把他所有的精神體力…他本來的所觀境是真如,他就把所觀境放掉,就整天想這一件事情,萬物是怎麼生起的,又是怎麼變化的,貪求這樣的辨析。這地方就正式的去招感魔境的原因,也因為這樣魔王就有機可乘,採取了行動。魔便邪附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先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元善男子處,敷座說法,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其座下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無別淨居及金色相。魔王所派遣的使者,他現出的異相跟他所說的法門:魔王派遣一個妖精鬼怪,附在一個人身上,使令這一個人能夠說法。這個人就來到了歡喜追求萬物根源修止觀善男子的處所,為這個善男子敷展高座,宣說萬物根源的法門。這個說法者在說法之前,它的身體有一種很特殊的威德神韻。「威德神韻」古德註解說:或者特別的莊嚴,或者現出種種的光明。總而言之,看上去就是種大威德神力的相。他的目的就是要摧折降伏這個求法之人,讓他生起恭敬信仰之心,而且他能夠使令座下的人在沒有聽法之前,看到這樣的威神之力,很自然就能產生恭敬調伏之心。這時候經過他的引導以後,這些聽法之人就很自然的認為,十方諸佛的涅槃菩提法身…我們講,「三德密藏」。修行就是把心中的煩惱障、業障、報障,轉成般若、解脫、法身;涅槃就是解脫德,菩提是般若德,法身就是法身德。這種人他就使令聽法之人,把十方諸佛的三德密藏,認為就是我現前的父母所生的肉身身上就是三德密藏,而這三德密藏是經過父親轉給兒子,兒子傳給孫子,是一代一代相傳,這樣子就是諸佛的法身、般若、解脫,三德密藏是常住不絕的。另一方面他們都認為,現在就是佛國,娑婆世界這個穢土就是淨土,離開這穢土沒有其他清淨的國土,也就沒有另外清淨所謂的金色法身,當下就是淨土,我的肉身就是佛身,我的肉身就是佛陀,我住的環境就是淨土。他這樣子講的話,這個修止觀的人,他怎麼反應呢?主人迷亂 其人信受,亡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未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這個修止觀的人,他能修止觀,他有一定的戒定慧的正見。但是這個魔王太厲害了,他投其所好,他喜歡辨析萬物的根源,生起的根源跟怎麼變化,所以他就講一些相似的法。說,什麼叫根源呢?什麼叫變化呢?就在你的色身就是三德密藏,你所住的環境就是佛國。這個人聽了以後非常歡喜,當下就是淨土,當下就是佛身,就亡失先心,過去的正知正見就沒有了,而且以生命來皈依這個說法者,內心非常歡喜,終於找到善知識了,得未曾有。這些聽法的愚癡眾生,就把說法者當作大菩薩的示現。說法者當然能夠推究他心中的好樂跟他說相似法,他的目的只有一個:破佛律儀,潛行貪欲。這是所有魔王要達到的共同目標。說邪惑言 口中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魔說法的內涵:這個說法者他經常說:這依報莊嚴在哪裡呢?就在你現在的眼耳鼻舌身這六根,你的六根當下就是依報的功德;所謂正報的功德,男女二根當下就是菩提涅槃真實的依止之處。這些愚痴無知的眾生都信受奉行,如此的汙穢之言。當然就邪知邪見,最後就破律儀,潛行貪欲。指名示害 此名蠱毒魘勝惡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教悟戒迷 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佛陀講出這鬼怪的名稱及對治的方法:這是二種鬼的結合:一種蠱毒,蠱毒鬼是瞋心重,貪恨為罪,遇蟲成形。這個人就是經常想要去害別人,因為心中有恨,就附在毒蛇蜈蚣當中,形成蠱毒鬼。或者魘勝鬼,他的因地就是喜歡誣枉他人、誹謗別人,貪罔為罪,遇幽成形;喜歡在幽暗的地方去傷害別人,處在幽暗的環境。455這個地方我們說明一下這地方他說的法錯在哪裡?肉身跟法身的問題。我們在看大乘的經典,特別是圓頓的不二法門,佛陀也說,祖師也說「幻化色身即法身,無明實性即佛性。」的確佛陀有這樣的說法,但是這樣的法是約體性來說。我們的色身是苦惱的是雜染的,但是它的體性是清淨的;佛的色身是萬德莊嚴,但他的體性也是清淨的,清淨沒有二種清淨,清淨是同一個清淨,是約著體性來說。但是這個說法者是約著事相來說,那就不對啦!事相的話是不同的。蕅益大師說:約事,你要善知取捨。約事相來說,穢土就是穢土,淨土就是淨土。說,我不取不捨。你不取不捨就顛倒了。約事相來說,我們這個色身就是煩惱障、業障、報障,三障的結合;色身約事相來說,佛陀的身是法身、般若、解脫,那當然要厭惡娑婆,欣求極樂。所以我們理跟事要分清楚,你入理觀的時候,你觀察它的體性,那是無分別住,那是一念不生;但是你一旦從空出假,那什麼是功德,什麼是過失,你要分得很清楚。所以他這個地方,從事相上說六根就是淨土,男女二根就是菩提涅槃,約事相來說就是錯誤的,這樣的說法是錯誤的,這地方我們理跟事要把它辨別。辛五、貪冥感想這個修行人他在止靜當中,本來是正念真如,心於所緣專一安住,心於所緣相續安住,心中是安住在我空法空的真如理。他突然間動了一個念頭,他想這個修行很辛苦,如果能夠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冥冥當中我心中有所祈求,諸佛菩薩就有所感應,那可多好!貪一種冥感之想。定發愛求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這個修止觀的人他已經把色陰、受陰都破壞了,而且圓定妙通也已經正式的成就,在一念止觀的寂靜心中突然間動一個念頭,心愛懸應;心中貪愛十方諸佛菩薩對我的加求感應,如果對我有一點加持感應那該有多好,有這種懸應。而且對這樣的想法是周流精研,內心當中周徧流動,專心一意深入的思惟研究,來貪求十方諸佛菩薩冥冥當中對我的加持感應,他有這樣堅定的貪求。當然這樣子就使令魔王有機可乘,魔王不會放過這機會,就正式採取行動魔便邪附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元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應善男子處,敷座說法,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勞,各各令其座下人心,知是先師本善知識,別生法愛,黏如膠漆,得未曾有。就在這個人在起心動念貪求感應的這當下,魔王就馬上派遣他的妖精鬼魅附在一個人身上,能夠口說經法,來到這個修止觀人處所,敷展高座,說一些感應之法。這個說法者在說法之前,他要先取信於對方。他怎麼辦呢?他使令聽眾看到說法的色身,如百千歲。說,這個人你看,頭髮都蒼白了,年紀很大了,但是他的容貌就像是小孩子一樣,精神體力也非常充沛,皮膚也非常好,就感覺上這個人已經修學長遠而且功德甚深。這時候聽法之人心生愛染,對他非常的愛樂貪染。貪染到什麼程度呢?他覺得一時一刻都不能離開善知識,好像離開善知識就不能增上的感覺。不能離開怎麼辦呢?就親自做他的侍者,做他的奴僕,來四事供養這個說法者,內心為了得到這個說法者的加持,他也不感到疲累。這個說法者他為了要使令這個跟隨的人產生信心,他就說:知是先師本善知識。他一再的暗示對方說,我就是你過去的師長,我就是你根本的善知識,你多生多劫就是跟我修學佛法,今生也要一樣跟著我學習。這樣子講,當然所有的弟子們就別生法愛,特別的產生法愛之想,對善知識的依靠,可以說如膠如漆,得未曾有。因為這個修止觀的人就喜歡別人對他的冥感、加持,所以剛好這魔王就順他的心意。說法者他這樣的表現,修止觀的人面對的態度是怎麼樣呢?主人迷亂 是人愚迷,惑為菩薩,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他沒辦法判斷,又投其所好,所以就把他當作是大菩薩,心中相親相近,結果就是破佛律儀,潛行貪欲。這一個說法者到底是說了什麼樣的法,讓這個修止觀的人這麼信服呢?說相似法…說邪惑言 口中好言,我於前世,於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魔所依附的說法者,他經常說什麼法呢?他說:我在前世當中的某一生,我就曾經度過某一個人(譬如說我度過你),那個人當時是我的妻子,或者是我的兄弟,我現在繼續再來度化你,把你一起帶到某一個世界來供養某一尊佛;或者說這個世界除了十方諸佛以外,還有一個大光明天。古德註解說:大光明天就是六欲天的天頂,魔王的宮殿。他說:佛於中住。其實這個佛指的就是魔王,大家應該要往生到那一邊去做魔的眷屬的意思。他說這是一切如來所修習的地方,而無知的眾生,信是虛誑,而遺失他本來所修學的戒定慧的正法。指名示害 此名厲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教悟戒迷 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佛陀說,這一個鬼是厲鬼,厲鬼是貪欲為罪,遇衰成形。他這個鬼的個性就是喜歡憶念過去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心中產生怨恨。所以他遇到四時不調的時候,就散布瘟疫、病毒等等,所以叫厲鬼。456這一段文他著魔的因緣是貪求感應。感應道交,在很多的本尊法門當中,都是有這樣的一種功德相。你看我們﹝淨土法門﹞也是感應道交。你為什麼往生淨土?當然不是我們的力量,是佛力加被;佛力加被當然是要感應道交,心力跟佛力的感應道交,才能夠產生臨終的接引。所以感應道交沒有錯,錯就錯在「貪求」這二個字,很多東西你一貪求就不對了。印光大師文鈔有一段事跡:有一個人念佛很精進,他寫一封信給印光大師,他說:我一定要在多久的時間證得念佛三昧,我一定要念到阿彌陀佛親自現身為止。印光大師說:你已經是通身魔氣氛。念佛怎麼能夠念到整天希望佛現身呢!在所有的修行當中,印光大師強調「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我說實在,我們在修學當中,最大的忌諱就是還沒有成就的功德,你想去追求,這個是大忌!你不去追求它自然出現,你一追求你就沒有了,世界上是這麼妙的。所以我們常說,「老實念佛,莫捏怪」。我們能夠把心中安住在佛號,你有一心不亂的功德,你自然「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很自然的水到渠成。但是你還沒有成就之前,你就胡思亂想,怎麼、怎麼的…,你就容易著魔。所以我們在這個地方要清楚,感應道交是功德相,沒有錯的,錯在貪求,你的想法錯誤。辛六、貪靜謐(ㄇㄧˋ)想「靜謐」是什麼意思呢?就是這個修止觀的人,貪求寂靜安寧。當然這也沒有錯,這種禪定相,禪定功德相就是寂靜相,身心很安寧,但是他過分的貪求,這個就有問題。定發愛求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深入,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已經把色陰破壞的人,圓通妙定,堅定成就的人,在一念的寂靜心中,心愛深入。我們知道,一旦把受陰破壞,他一定有禪定,禪定也可能是初禪,也可能是二禪、三禪等等。這個人他希望能夠更加的深入這種寂靜的禪定,他覺得他禪定不夠,因為在禪定當中可以使令他身心世界感到寂靜、感到輕安,所以他對這樣的一種身心世界的寂靜輕安,特別的愛樂。因此他剋己辛勤,樂處陰寂;不辭辛勞而精進的修學,所追求的是希望能夠在陰隱的寂靜處所,得到寂靜安樂的功德,貪求靜謐,希望內心能夠有更多的寂靜,有更多的安寧,他的內心有這樣的想法。壞就壞在不是「靜謐」的問題,是貪求,過分的貪求,結果魔王當然就得其方便。魔便邪附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主人迷亂 其人本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陰善男子處,敷座說法。魔王就在他內心一再貪求的時候,他就飛精附人,口說經法,來到內心想要追求寂靜安寧修止觀的處所,來為他說相應的法門。到這地方我們要注意,在圓瑛老法師的註解,在蕅益大師的註解都說,這一段經文跟下一段經文有前後錯次的情況,靜謐想跟宿命想,在後半段有點前後對調。直接接到經文281面,貪宿命想裡面的第四小段,現邪或事。從這地方開始接過去,說這個人他貪求靜謐,魔王得其方便,然後派遣使者來誤導這個人。這個說法者來到這樣的處所,他採取的行動…現邪惑事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其珠,及雜珍寶,簡冊符牘,諸奇異物,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未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時日餐一麻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詈徒眾,不避譏嫌。這一段是說明靜謐,當然這跟禪定有關係。…457我們把著魔的因緣再講一講…著魔的因緣:著魔,每一個人的想法各式各樣,但是有一個共同點。他的問題點在哪裡呢?因中求果。他在因地耕耘的過程當中,結果還沒有出現,他就預先去執著這功德要趕快出現,問題在這個地方。你說:大乘佛法也是要發菩提心啊!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也是要有所求啊!的確要有所求,你要無所求,那你就是阿羅漢,阿羅漢才是對整個功德無所求。但是諸位要知道,我們有所求是什麼求?是在無所求的基礎之下而有所求,是在無住的情況之下而生心,不是你一開始就有所求,這不對!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在《楞嚴經》前面的三卷半。告訴我們「云何應住」?以不生滅心為住,不生滅心裡面哪有什麼東西呢?我們是站在不生滅心的角度來修止修觀,觀照現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你一開始就有所求,你就忘失了你不生滅的因地,問題在這個地方,你就跟妄想在一起了。我們心中有理想抱負,我們為了追求解脫而修行,為了往生淨土而修行,但是功夫提起來的時候,心中只有所緣境。這時你一旦功夫現前的時候,什麼都不能想,你在修行過程當中,只要起心動念,就有問題了!修行的態度,「只問耕耘,不問收穫」。這個地方要清楚、要清楚!功德不是求來的,是修來的,也就是說該是你的,你不要去求,它還是你的,你越求越沒有、越求越沒有。因為你一求的時候,你就是心外攀緣,你就把你的根本功德忘了,結果你弄到你自己著魔。是這個意思,你不要求,它自然顯現,是這個態度。淨業學園127講次 講義280面具辛六、貪靜謐(ㄇㄧˋ)想458本經所發明修行的方法有二個重點:第一個是理觀,第二個是事修。在理觀這一部份其實它主要的修學,就是當我們面對我們的五陰身心的時候,要迴光返照正念真如,而在本經的說明當中,迴光返照,正念真如,是我們成佛唯一的道路,也就是說你別無選擇,「十方婆伽梵,一路涅槃門」。在正念真如的過程,什麼叫做「正念」?我們可以從二方面來觀察,「正念」的第一個內涵就是一種觀照的意思,你面對你的色受想行識,你要念念的依止空假中三觀來照它。這個五陰身心,你觀察它即空、即假、即中,就能夠把它虛妄的假相破壞掉,而顯現它真實的一面出來,以空假中三觀來破妄顯真,使令我們安住真如。所以在正念的過程當中,第一個內涵就是一種觀照,第二個是一種順從;我們在點狀的觀照以後,你要念念的去順從真如本性。什麼叫不順從呢?當我們在整個過程當中,你生起一個貪心,這個就不順從真如了,是抗拒真如。比方說,你追求世間的安樂,乃至於追求出世的功德。你看本經中所提到的內涵,他貪求神通、貪求寂靜,神通跟寂靜,本來就是真如本俱的功德,問題是我們一貪求以後,我們的心態跟真如完全不相應。古德有一句話說得好,說是「一念不生全體現,一念方動烏雲遮。」我們真如本性,你老老實實的用空假中三觀,來照見五陰皆空,它真如的功德它全部顯現給你,它自然會有神通,有種種的感應,有無量無邊的功德莊嚴。但是關鍵點你要怎樣?你要一念不生。你一動,有所貪求,所有的功德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魔境現前。我們從這個地方,我們要得到一個結論,就是你在整個菩提道的當中,你越貪求,你越沒有,這個道理是這樣。你不求它自然顯現,「一念不生全體現」,但是你一貪求,整個太陽全部消失掉,烏雲就現前,這一點我們要很小心。在第六科,貪靜謐想,就是這個修止觀的人,他在修止觀中,突然間他生起一種好樂寂靜、好樂安寧的感覺,而且對這樣的一種感覺,他產生很辛勤的追求,這時候啟動了天魔的干擾。(天魔干擾,這一段的經文跟下一段經文有一點錯次。書281面現邪惑事)這個他在修止觀當中貪求寂靜,這時候魔王現前。魔王是怎麼現前的呢?他是用什麼相貌來現前?現邪惑事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其珠,及雜珍寶,簡冊符牘,諸奇異物,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未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時日餐一麻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詈徒眾,不避譏嫌。魔王所依附的說法者,他所顯現的相貌:分二:一、他弘法利他的相貌。二:他自行用功的相貌。他利他時所現的相貌:這個人他無緣無故的在他說法的過程,他的處所出現很珍貴如意大寶珠(說法時候現大寶珠,表示這是吉祥的徵兆。)魔所化的說法者,或者他就突然間化成一個畜生,他本來在說法,變成一個畜生,嘴巴含著如意大寶珠,還有種種其它的珍寶,或者他嘴巴含著簡冊符牘,諸奇異物。簡冊符牘,是古代的一種用木片或竹片,所做成的文書跟信件;簡冊,是古代的文書,記載重要事件的文書,還有種種的信件(符牘)。這種東西現在應該都不存在了,但是這魔所依附的說法者,他就含著古代很珍奇、很特異的東西,而且他還把這個東西送給了修學三昧之人。隨後這珍奇異物,很自然的就跟隨依附這修學三昧的人身體,就不再離開了(這都是很奇特的事情)。或者他為了要引誘這聽法者,使令他們產生信心,他就在地上預先埋藏了明月珠,明月珠在說法的時候,很自然的就放出光明,照耀整個說法的處所。使令這聽法者,內心當中感到非常的驚歎,得未曾有。這都是魔所附的說法者,在弘法的過程當中有種種很特殊的異相。他個人的修學:多食藥草,不餐嘉饌這個說法者他為了使令眾生產生恭敬,他是不食人間煙火,只吃藥草,也不吃美味的飲食,或者一天當中,只吃稀少的一麻一麥,但是他的體型卻特別的肥壯,精神也非常的充沛,因為魔力所攝持的緣故。他就經常誹謗比丘,比丘們只能夠如法的持戒,而不能夠行精勤的苦行。他罵詈比丘以後,也罵自己的徒眾,表示他自己沒有私心。自己在罵詈徒眾的過程當中,他是公然的罵詈徒眾,表示是直心、直語而不避居士譏嫌。這是魔王所依附的說法者,他在自行化他這一部份,所顯現這種奇特的相狀,他的目的就是使令大家對他產生信心恭敬。說邪惑言 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賢聖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奇異之人。這個說法者,他所宣說的法門…我們前面講到這個修止觀的人,他貪求的是在陰隱寂靜的處所中去追求寂靜安寧。所以他就順從他的心意,他說:我知道在某某地方埋藏有種種特殊的寶藏,而且我也知道十方的賢聖,他們過去在加行用功時比較陰隱的處所。他講這一句話的時候,如果有人產生懷疑怎麼辦呢?就跟隨在他的身邊來看一看他到底有什麼特殊的情況。那些跟隨在他身後觀察他行為的人,就往往會看到很多奇特異常功能的人,跟隨在說法者的身邊。這是他所說的法,以說法來滿足這個貪求靜謐修止觀的眾生。這樣的魔,佛陀指出他的名稱跟他的過患…指名示害 此名山林、土地、城隍、川獄鬼神年老成魔,或有宣婬,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無定行事,惱亂是人,厭足生心,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這以上種種的擾亂是屬於山神、靈神或者土地種種的尊神,或者是城隍神乃至於平地(川)、高山(獄)種種土地鬼神,年紀老了以後就變成魔的眷屬。這些人就經常的宣揚讚歎婬欲的功德,來破壞佛陀的戒律。他不但宣揚還有行動,跟經常侍奉他的人,私下行五欲(財色名食睡)之事。他個人的修學經常有很多無益精勤的修學苦行,不食人間煙火,持牛戒、持狗戒等等的苦行。無定行事無定行事,古德的註解說,有二層意思:一、從他一個修行的法門來說,這個人修行沒有一定的章法,有時懈怠,有時精進,他修行法門不決定。第二個、是講他內心的情緒也不決定,他有時歡喜、有時瞋恚,喜怒哀樂不決定。惹亂修行人,使令這個修行人不知道該怎麼做比較如法。一旦魔王對這個修行人厭倦的心生起以後,他離開了這個說法者的人體,弟子與師就俱陷王難。教悟戒迷 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459佛陀提醒我們在整個過程當中,你一定要產生自我覺照,假設你在這樣的因緣當中,迷惑不知,就墮無間地獄。我們一般除非你深入教理,否則你很難從魔所說的相似法去判定邪正、很難!我們從經典上這樣看,魔要出現有幾個特色:一、他顯現感應神通,他肯定要先感應神通,很奇特的事情。二、他自己要表現修學苦行,表示他與眾不同。三、他一定是攻擊謾罵其它的比丘,來表示他自己是獨一無二的。所以這地方我們大概可以看得出消息,從他弘法跟自修的相貌,都是非常的張揚。你看,這跟佛法的道理是完全違背的,佛法是強調無我、低調、謙卑,但是魔出現的時候,他往往是非常的張揚、高慢,把那個自我表現了最大,這是跟整個佛教的真如,我空、法空的真如完全是背道而馳的,那是一個無明妄想全體的顯現。從到這個地方我們應該可以看到一個徵兆。辛七、貪宿命想「宿命」是了知過去生,你發生過什麼樣的因緣,他都能夠清楚的了知,了知過去的因緣叫做宿命。定發愛求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這一個修學圓頓止觀的修學者,他的受陰已經被他破壞了,他的圓通妙定也堅定的顯現出來,在寂靜的止觀當中,他突然間動了一個念頭,心愛知見。什麼叫「知見」呢?他對一般世間人所不能知、所不能見的事情特別的好樂。他想如果別人不能夠知而我知道,別人不能夠見而我能夠見到,那該有多好!當然在整個修止觀當中,我們打妄想這是很正常,因為我們一般還沒有成就止觀,一定還有妄想。打妄想基本上還不能構成魔境的因緣,但是下一句話就很重要。勤苦研尋,貪求宿命。他的妄想已經不是一般的妄想,而是他願意用不辭身心世界所有的勤苦,而且是深入的去研究去尋思,怎麼樣得到這樣特殊的知見。我們講起煩惱跟起顛倒差在哪裡?起煩惱這個人他還有反省、還有覺照的功夫,「我很想要得到知見」;而起顛倒是完全沒有覺照功夫,「我一定要得到它」,那是很堅定的妄想。所以你看,他從心愛知見,經過他的一種全心投入的去研究追求,這時候會產生一種很堅定的貪求宿命的妄想,而這個就是啓動魔境主要的因素,就是一種堅固的妄想,也就我們一般說的,這個人起顛倒了。內魔一旦生起,外魔就跟你感應了…魔便邪附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主人迷亂 其人殊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知善男子處,敷座說法。「爾時」就是這個修止觀的人,他已經不再正念真如了,也不再順從真如了,開始貪求知見、貪求宿命。「爾時」就是他起顛倒的那個時候,天魔就得到了方便,就派遣妖精鬼魅,依附在某一個人身上,使令這個人能夠口說經法。這個人他自己不知道著魔,哦!我以前不會說法,現在會說法了,以為自己得到無上涅槃,來到這個貪求知見,貪求宿命的善男子處所,為這個修止觀的人,敷展高座,演說如何能夠得到知見,如何能夠成就宿命的法門。他在說法的過程當中,當然魔王的特色,他要先顯出異相出來(經文280面,現邪惑事)現邪惑事 令其聽人,各知本業,或於其處,語一人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敕使一人,於後蹋尾,頓令其人起不能得,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眾,訐(ㄐㄧㄝˊ)露人事,不避譏嫌。這地方也是有利他跟自利的相貌:利他相貌:令其聽人,各知本業;這個聽法的人,在他座下聽他所說的法,很自然的就能夠知道,這個人他自己過去生造過什麼業因,今生會有這樣的結果(知道過去)。或於其處,語一人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知道未來);或者他就能夠在某一個地方,針對某一個人說,你現在還沒有死,但是你來生的果報其實已經出現了,你知道嗎?對方可能不信服,他就私底下叫另外一個人,在這個人的身後加上一個嚇他的尾巴,看起來像畜生;而且他用魔力的攝受,使令這個人從此以後身體不能夠在地上走路,只能夠在地上爬,起不了身。他為了要證明他自己所說的話是真實的,他證明他能夠知道未來,看到這個人就知道他來生要去哪裡。於是一眾傾心欽伏,使令法會大眾對這個說法者都能夠很喜心的欽佩而信服。有人起心,已知其肇(知道現在);在說法的過程當中,有人起心動念,他馬上就指出說,你這個念頭是從什麼地方而來,你為什麼會有這個念頭呢?是什麼因緣形成的。這個念頭的起因他都能夠說的很清楚,這是顯現他感應神通的道力,知道過去、現在、未來。魔自修方面,他是怎麼做:佛律儀外,重加精苦;他除了自己持戒的律儀以外,他還精勤的修學苦行。比方前面的日食一麻一麥,不食人間煙火…等等。誹謗比丘只能夠持戒,而不能修苦行,而且他也罵詈自己的徒眾種種的懈怠放逸,經常的揭露別人的隱私,而不避眾生的譏嫌,表示自己是直心、直意。這方說明魔王他顯現出來的一種共同的特色,顯現神通,修學苦行,罵詈徒眾等等。說邪惑言 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指名示害 此大力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教悟戒迷 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這個魔他說法,他經常宣說一些未來即將發生的吉凶禍福之事,等到時間到了時後,他所預言的事情,完全跟他所說的完全符合,一點都沒有差錯。佛陀說:這是大厲鬼王,年老成魔,惱亂是人;我們如果迷惑不知,墮無間地獄。460主要招感魔境的因緣就是這個修行人起心動念,修行人不老實。有一本說叫「祕密」,它裡面講一個觀念跟本經的說法是很接近。「祕密」說:我們每一個人所存在的這個世界,充滿很多的好人,也充滿很多的壞人,充滿很多美好的事情,也充滿很多痛苦的事情。為什麼這個人會去招感好人、好的事情?為什麼這些人招感不好的人、不好的事情?它說:完全是我們內心的因素。我們這一念心就像強大的磁場,你有什麼樣的心態,你生起一個美好的念頭,你就把好人好事全部吸過來;如果我們生起一個不好的念頭,我們就把不好的人,不好的事情完全吸收過來,整個因緣都是我們的心所招感的。比方我們看過去的歷史,也有這種印證,在春秋戰國,那時候是一個禮崩樂壞,天下無道的亂世,人跟人之間是非常的鬥爭。所以當時有很多思想家出世來挽救當時的社會,比較有代表性的我們提出三個,儒家、墨家跟法家。儒家跟墨家他們對於對治當時社會的亂象,他們提出的方法是很接近的,儒家提出的是仁愛,墨家提出的是兼愛。儒家認為人跟人會鬥爭,因為沒有把仁愛的心表達出來,他說我們應該把仁愛的心落實到日常生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表現在父親就是一種慈愛,表現在兒子就是孝順,表現在兄長就是友愛,表現在弟弟就是恭敬。人跟人之間只要把慈悲心、愛心表達出來,這是一個很祥和的社會,孔孟之道就是提倡仁愛思想。墨家的兼愛差在哪裡呢?孔夫子的仁愛他是有因緣親疏遠近的差別,他是先愛自己的家人,再愛家族,再愛自己的國家,最後再愛所有世界的人,孔孟之道的愛,它是由近到遠。但是墨家認為這樣的愛是不對的,既然提倡愛,不能有任何的差別,所以兼愛就是一種平等的愛,沒有所謂家人、國家的差別。總而言之,孔孟之道跟墨家思想,都是以仁愛來治理天下。所以它散發出來的…你看孔孟之道整個傳法的人散發出來是那種慈愛的心。但是法家思想完全不同,法家思想代表的是商鞅跟韓非,他認為仁愛是沒有用的,兼愛也沒有用,他舉出一個例子,他說:有一個盜賊到處殺人放火。你看他父親對他很慈悲,有沒有用?沒有用,他不聽他的。他的朋友用仁愛勸諫他,他也不聽,這時候要是有警察拿著刀劍過來,他就開始乖乖的順從。所以法家認為,對治整個社會的亂象只有一個方法,嚴刑峻法。這最有用,仁愛根本是空談,法家的思想他也是有他一定的道理。我們看看孔孟之道,儒家思想他們所釋放的仁愛,結果大部分得到長壽,孔夫子活到七十三歲,墨子活到八十三歲,法家的人整個傳承當中,大部分都是死於非命,商鞅活到五十二歲,韓非子活到四十七歲,都是死於非命,都是被君王殺死。特別是商鞅,他當初是為了秦孝公來變法,秦孝公一死,秦孝公的兒子一即位馬上把商鞅抓起來,命令車裂商鞅,車裂是當時很嚴重的酷刑,用五台馬車把這個人的身體,頭部、二隻手、二隻腳,用五台馬車同時往外拉,把他整個身體分裂掉,因為商鞅所強調的就是嚴刑峻法。本經也是這個道理,你內心當中本來是正念真如,結果你生起了一念的貪求,你釋放出的磁場已經不是跟真如相應了,你自己還不知道。我們經常要去注意你所釋放的念頭,是不是隨順於涅槃,隨順於真如。外在的環境是你內心的磁場所招感的,你要改變外在的環境,你一定要調整你的心態,否則改變不了!這地方是說明,我們著魔的因緣都是自己招感的。辛八、貪神通想貪求種種神通的變化,而且妙用自在。定發愛求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這個修止觀的人,他在一念寂靜的心中,突然間他貪求五種的神通,而且他對這種神通,所成就的種種身口意的變化特別的好樂。當然這只是一念的妄想,但是經過他的研究化元以後,那就不同了,變成堅定的執著。他因為這樣子的念頭,而且深入的去研究,神通變化根本的來源,為什麼能夠神通變化呢?它的根本來源在哪裡呢?依止研究化元,來貪求神通的種種妙用,可以看得出來,這個人已經起了一種堅固的顛倒。魔便邪附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主人迷惑 其人誠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通善男子處,敷座說法。這一段跟前面完全一樣。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你念頭一動,你招感的磁場不是佛菩薩的感應,是魔王的感應。佛菩薩的感應都是無所求的情況,佛菩薩才會出現,「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薩影現中。」沒有一個佛菩薩是你心中躁動不安,有所求的情況之下,佛菩薩現前,不可能!因為你二個磁場不一樣,佛菩薩安住在無所求。心中有所求,這二個心心不相應。魔王是對三界的因緣有所求,那我們也有所求,那好了!二個人就感應道交了。感應道交以後,魔王他要現出很多奇特的事件…現邪惑事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不焚燒;或水上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ㄩㄢˊ),曾無障礙;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461因為這個修止觀的人貪求神通,所以就招感跟神通有關的種種因緣,這地方提出五種神通自在:第一種是以火光得神通自在。這個說法的人他就能夠用手,很自然的在手中變現種種顏色的火光出來,而且變現出來以後,手撮其光,他還能夠把光拿著分配給聽眾,放在四眾的頭上,這個光在他頭上、這個光放頭上。這時聽法之人,頭頂當中很自然的,無緣無故的就出現各式各樣、青黃赤白的光明,而且都長數尺之高。頭上有光明他也不感覺到熱,也不感覺到焚燒他的頭髮,就感到很奇妙。表示這個說法者,他在火光當中得到了神通自在。第二、在水中得自在。這個說法者他看到水,他也不坐船,他直接從水上走過去,就好像踐履平地一樣。前面是火中得自在,這是水中得自在。或於空中安坐不動。這是在虛空中得自在,他能夠飛到虛空,在虛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這是在小大中得自在,他一個很大的身體,他就能夠很自然的縮到一個很小很小的瓶裡面去;或者是縮到一個很小黑小的囊袋當中,比方一個小的塑膠帶,他就能夠進入到塑膠袋裡面,然後再跑出來。他的身體能夠小中變大,大中變小,小大自在。或越牖透垣,曾無障礙。「牖」,窗戶的意思;「垣」,是牆壁。窗戶本來是關著,他能夠從關閉的窗戶中走出去,或者牆壁他就這樣走過去,他的色身對這種種的隔礙,是完全得到神通自在。唯一刀兵,不得自在。他在水中、火中、虛空、大小中乃至於牆壁中得自在,但對於刀槍兵器他沒辦法得自在。古德說:魔王為什麼神通這麼多,刀槍不能自在呢?因為魔王在因地的時候,他可以布施,他有福報他可以跟大家分享,他也可以持戒。我們看經典,他經常受持『八關齋戒』,甚至於魔王可以修種種的苦行,但是魔王有一點做不到,他不能夠離欲,他不能夠離開男女的慾望,而這個不能離欲,正是招感刀兵的一個因緣。所以刀兵的障礙他沒辦法超越,就是他因地的時候不能夠離欲。刀兵不得自在,我過去在讀佛學院的時候,我們有一位老師,叫達理老法師。他說:在泰國有一個修仙道的人,他就是這種情況。他能夠在火中走過去,也在水中走過去,但是你拿槍打他,一槍就把他打死,他對刀兵不能夠得自在。你用火燒他沒有用,你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只有拿槍才有辦法,刀兵有辦法。當然就是他因地當中,他內心有所貪求,所以他的果報就有所不圓滿。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他在整個修學當中,自己就稱自己已經成佛了,但是在成佛的過程當中,他就公然的誹破佛法僧三寶。第一、身著白衣,破壞佛陀的相狀。佛陀出現的是清淨的幢相,他穿著白衣就破佛。受比丘禮,破僧,破壞僧團應有的規矩。誹謗禪律,破法;禪宗的止觀,戒律裡面的修止,這都是不圓滿,只有自己是一念頓超的法門。一方面罵詈自己的徒眾,表示自己是沒有私心,而且喜歡揭露別人的隱私,表示自己正直,而不避眾生的譏嫌。我們看魔王出來的時候,他的態度高慢張揚,而且充滿了鬥爭,喜歡說別人不對,來顯現自己的特殊。這都是跟我空法空真如那種謙卑、低調、調柔完全不相應。說邪惑言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婬,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為傳法。口中常宣說自己所成就的神通妙用,自在無礙的功德,或者使令別人傍見佛土,跟在他身邊的人,就經常看到這個人到哪裡去,這地方的國土就變清淨了。暗示他自己成佛,因為他自己成佛了,他到哪裡去都變成國土。事實上是鬼力神通的迷惑,並不是真實的功德,是一種假相而已。他讚歎男女行婬,說男女行婬就是法身常住之道;而不毀麤行,說男女行慾不會毀破戒行。將諸猥媟,以為傳法;男女汙穢的事情這就是傳法,這就是使令佛種不斷。這是邪知邪見。指名示害此名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多陷王難。教悟戒迷 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佛陀說,這樣的干擾,魔王所派遣的是天地大力。「天地大力」是整個山精、海精、風精的總相。就是天地之間的這種大力鬼神,包括山中的妖精鬼怪,或海中的、或風中的,或河流的、土地的、一切草木的這種妖精鬼怪。多生多劫以來,這種妖精鬼怪吸取日月的精華,而變成了一種妖精鬼魅;或者是龍,龍類的眾生時間久了而變成妖精鬼魅;或者壽終仙,他以前是修學仙道的,仙人的壽命終了以後,他再活過來變成鬼魅;或者仙期終,仙期已經終了了,而在死亡之後,他的身體沒有化去,身體就為其他的妖精鬼怪所附著。這種鬼怪年老成魔,就來擾亂修行者。假設我們不能夠覺悟的話,就墮無間地獄。這段是說明貪神通想所招感的魔境。淨業學園128講次 講義283面九、貪深空想462這一科講到我們在修學《首楞嚴王三昧》,當我們對於我們的五陰身心世界,開始迴光返照,開始正念真如的時候,這時所要注意種種魔境的現前。有關魔境其實前面一科有講到,蕅益大師在註解中也強調一個觀念,說:什麼叫魔境呢?這一點我們要很清楚,什麼叫魔境?蕅益大師說:我們修行人要知道,魔境是安住在塵勞之內,而我們的心是安住在妙覺的心中。這二個本來是了不相觸的,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魔王心是處在無明妄想當中,我們的心是正念真如的,這是二條路,一個通往生死的路,一個通往菩提道的道路,這二個怎麼會感應道交呢?關鍵在於我們「主人迷亂」,五陰的主人,我們自己迷惑不知,關鍵還是我們自己去攀緣魔境,所以我們自己傷害自己。本經在對治魔境的時候,佛陀也沒有說要你幹什麼去破壞它,沒有!說你要把這魔境用念佛的方式、持咒的方式把它對治,通通沒有。佛陀只說:「覺了不迷。」你覺悟就好,你把那快要睡醒的主人把他喚醒:「主人翁啊!你要醒一醒,醒過來魔境就沒有了。」因為他本來就是走在塵勞當中,我們是走在真如妙覺心中,本來就了不相觸的。當然念佛、持咒也能夠有幫助,但最關鍵的地方就是你自己不能迷惑不知。我們修行人,你偶爾起起煩惱,亂不了,但是你要起很大的顛倒,我講實在話,誰也救不了你!你一個人要跳火坑,佛在你身邊都沒有用。我們是自己傷害自己,魔王是把火坑挖出來,你自己跳的嘛!你不跳誰有辦法,魔王不可能把你推進去,不可能的事。從頭到尾都是自己去造作惡業,魔王是誘惑你,是你自己要做的。關鍵點還是我們自己--「主人迷亂」。為什麼主人迷亂呢?修止觀的過程當中,你解門的觀照比較鬆懈。妙境長老在講『止觀』的時候一再強調,說:修止觀的人每一天要讀經半個小時,或者聽經半個小時。我們在修止觀之前,你基本上已經有正見,但是諸位要知道,正見是會退轉的。你要不長時間的薰習,只是在行門定課用功,時間久了以後,就有這個問題,貪神通想、貪宿命想、貪靜謐想。你這樣想的時候,旁邊又沒有同參道友提醒你,又沒有看經典,鏡子來迴光返照,如人自照鏡,那你就這樣陷下去,到最後整個前功盡棄。所以在整個過程當中,你一定要解行並重,這一點很重要。九、貪深空想「深空」是什麼意思呢?他內心對於有所得的相狀,感到非常的厭惡,他希望能夠深入寂滅的空境,跟無相的因緣完全接觸,叫貪身空想。定發愛求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入滅,研究化性,貪求深空。這個人他不是普通一般人,他是把色陰受陰完全破壞了,而且成就了圓通的妙定,已經有一點修行的基礎,但是他寂靜的心中突然間生起一個妄想,心愛入滅;他對生滅的相狀特別的厭惡,而貪求寂滅無為的境界,而且研究化性,他不但起這個妄想,還不斷的去深入、去研究一切萬物變化的體性,到底它的根源是怎麼來的。我們的色身為什麼會生病死,我們的內心為什麼它會生住異滅,這種變化的相狀,是從什麼地方而來。所以他這樣追求的結果,他就貪求深空,希望趕快使令身心世界,趕快進入到一種寂滅的空境當中。這真如本性本來就俱足了,你只要好好的修學,它本來會顯現給你看,「一念不生全體現」,但壞就壞在你一貪求,完蛋了!「一念方動烏雲遮」,就跟魔王感應道交了。魔便邪附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主人迷亂 其人終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空善男子處,敷座說法。修止觀的人在一念寂靜心中,內心貪求深空的時候,魔王就有機可乘,就派遣他的妖精鬼魅,附在一個人的身上來說法,來引誘這個修行者。他是採取什麼樣的方式?現邪惑事於大眾內,其形忽空,眾無所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瑠璃;或垂手足,作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謗戒律,輕賤出家。這個修行人他整個基本的顛倒妄想是貪求深空,他希望能夠追求無相寂滅的境界。所以魔王就順他的意思,就派遣這個說法者在大眾的法會當中…他講經講到一半,突然間身形從空中消失掉,眾無所見,所有的人都看不到他的存在。他剛剛還好端端的在說法,突然間消失掉,沒有多久,他的色身又從空中又突然間出現,他的色身能夠存沒自在,說來就來,說去就去。表示這個人已經是能夠真空妙有,妙有真空,達到空有不二的道理,有這麼點意思。或現其身,洞如瑠璃;我們的色身本來是有隔礙的,一層肚皮我們就看不到我們的五臟六腑,但是這個說法者他在說法的過程當中,突然間每一個人都能夠看到他身體裡面的每一個結構,好像看到琉璃一樣青色透明(這也是有點空有無礙的道理。)或垂手足,作旃檀氣;雙手雙腳,突然間出現旃檀的氣味,他也沒有點旃檀,他的身體就自然釋放出旃檀的香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或者大小便,大小便是很臭穢的,但是你拿來嘗一嘗就像冰糖一樣的甜蜜(染淨不二),雜染的相狀,卻能夠出現清淨的功德相。誹謗持戒是小乘法門,出家也是小乘之法。這是他所現的空有不二,染淨不二的相狀。說邪惑言 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口中經常宣說:世間上沒有因果,造善基本上沒有招感安樂果報的功德,造惡也不能去招感痛苦的果報,世間上的生命只是一個偶然。他為什麼會痛苦?因為他運氣不好;他為什麼會快樂?這也是沒有因緣的。這世間上沒有因也沒有果,我們一個人一死永滅,無復後身及諸凡聖;人的生命只有活一次,一個人死亡以後就像燈,蠟燭燒完熄滅以後,永遠就再也沒有生命現像。這就構成一個人沒有來生的思想,就會使令他及時行樂,斷滅空。既然沒有所謂的來生,斷惡修善,所謂的修學就沒有意義了,沒有後身也就沒有凡夫聖人的差別,產生斷滅的空見。雖得空寂, 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雖然嘴巴講一切法空,但是卻放縱自己的慾望來行男女貪欲的事情。為什麼?因為他所謂的空…佛教的空是空掉我們心中的妄想,但是他的空是空掉外在的因果,因果既然空,造惡也就不招感痛苦的果報,所以他就開始放逸。弟子跟他行婬欲之後,他的內心也自然生起斷滅空的知見,以行婬欲來當作持法之子,以斷滅之空來建立他撥無因果的道理。他這樣的說法都是在順從修行人,因為他好樂寂滅無為的空境,所以就他的意識說相似法來引誘他犯罪。指名示害 此名日月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千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多陷王難。教悟戒迷 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這個鬼魅,是什麼鬼魅呢?佛陀指出他的名字,是日月薄蝕精氣;日跟月都有精氣,太陽叫陽精氣,月亮叫陰精氣;精氣有邪正差別,惡是黑的,正是白氣。精氣當它是邪惡的時候,它就會產生薄跟蝕。什麼叫薄?這種邪惡的精氣,它去逼迫日月的時候,使令日月產生部份的遮蓋,叫做薄。如果黑氣的勢力再強大,完全遮蓋了日月,完全看不到叫蝕。日月的光明它本來的照射是普遍的很均勻的照射萬物大地,但是日月一旦變成薄跟蝕的時候,它的整個氣就變成集中式的,直接灌注在地上,它精氣是集中的。直接從天空灌注在地上,假設照到黃金玉石,或者是靈芝草,或者是照到動物,如麒麟、鳳凰、烏龜、白鶴等等,這些動物就能千萬年不死得到長生,而變成一種靈仙;金玉叫物仙,動物變成獸仙,出現在國土當中,經千萬年不死,因為它直接吸取日月精華。這種妖精鬼魅年老成魔,擾亂是人,最後魔王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即陷王難。假設我們不能迴光返照,就墮無間地獄。這一科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魔王出來的時候他一定要說法,他說的是相似法。前面的相似法是很難判斷的,比方魔王說我是你過去的老師,我以前度化過你,我現在繼續要度化你,你要跟著我學,這個我們很難判斷,是真是假很難判斷。但是這個地方是撥無因果,任何一個基礎的佛弟子都有來生的思想。你一定是有來生你才會修行,沒有來生你為什麼修行呢?要建立無量的生命觀,你才能夠今生放棄你的你的睡眠,放棄你享受快樂的時間,你願意去修行,就是為了要創造美好的來生。而現在這個思想是很離譜的,是撥無因果,但這個人還是相信他,可見得這個人是主人迷亂,所以起顛倒,顛倒到這種程度,這個法是很離譜的一個法。十、貪長壽想「長壽」就是長命百歲永住於世,有這樣的想法。定發愛求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這個修止觀的善男子,他已經把受陰的障礙破除了,而且也成就了圓通妙定。但是他在修止觀當中,他過去的一個念頭突然間生起了。生起什麼念頭呢?心愛長壽,他希望能夠讓色身長命百歲,永住於世間,他不希望壽命結束。有這個想法以後,這個想法本來就是不對的,因為你向外攀緣,根本就跟真如不相應。真如的特性是不變而隨緣,隨緣而不變。他起了這個妄想以後,他沒有迴光返照,而且是以辛苦精勤的心態,去深入的去研究「幾」。「幾」是什麼意思?微細動相。我要怎麼樣才能夠遠離身心世界這種麤重的動相,而成就微細的動相。因為你要長命百歲,你必須讓你整個生命的動相要能夠降低,不要動相這麼厲害。那怎麼樣才能夠把這麤重的動相,轉成微細的動相,他就深入的去追求。他所貪求的是永恆不滅的壽命,他希望你能放棄分段生死,而馬上能夠成就界外的變異生死這種微細常住的色身。分段生死,它是一種業報身,他的身體是由業力所招感的,有二種不得自在:一、空間不得自在,你說我來生要去哪裡,你做不了主,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是你阿賴耶識的業力作主,不是你作主,所以空間你來生要到哪裡去,你做不了主。二、時間不能自在,你活多少壽命,時間這一部份你也做不了主,你只能夠隨緣。這個修行人他對分段生死,時間空間的障礙他非常厭惡,他喜歡變異生死,因為變異生死空間得自在,他要來就來要去就去,他要到十方國土去,變異生死是意生身,他隨時可以來去自在。時間上的壽命也可以隨他心中的願力長短自在,所以他厭惡分段生死這樣的障礙,好樂變異生死的自在,他心中有這樣的想法而顛倒。這種功德相本來真如就俱足的,你好好老實的修行,好好的安住真如,他自然就一念不生全體顯現,但是這個人有所求,糟糕了!啓動魔境…魔便邪附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主人迷亂 其人竟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生善男子處,敷座說法。魔王本來是沒辦法去干擾他的,因為魔王在塵勞的妄想當中,這個修行人在真如當中,這二個是了不相觸的,魔王根本就不可能去干擾這個修行人,但是這個修行人自己打妄想起顛倒以後,欸!魔王就有他的溝通管道了,他就乘得其便,就派遣妖精鬼魅,附在一個人身上,就來到這個貪求長壽人的地方,敷座說法。魔王所附的說法者,他一定要現出很特殊的相狀來取信這個修行者…現邪惑事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皆於彼方取得其物;或於一處,在一宅中,數步之間,令其從東詣至西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因此心信,疑佛現前。魔所附的說法者,為了要取信這個修止觀的人,他就經常說,在這遙遠的他方國土,我隨時可以去,隨時可以回來。我隨時可以到極樂世界,我也隨時可以從極樂世界回來,對我來說是沒有障礙的。當然他這樣子講,他要有所行動來表示,所以他就能夠經歷在一萬里的地方,跑到一萬里的地方去,而能夠瞬間再回來,而且能夠把一萬里以外的東西把它拿回來,取信於這修止觀的人,這是神足通。他能夠來去自如,表示空間對他是無障礙的,剛好滿足修行人,修行人他希望能夠空間無障礙,時間無障礙。或於一處,在一宅中,數步之間,令其從東詣至西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或者這個說法者在某一個地方、某一個房間,他使令某一個人,欸!從東邊到西邊的牆壁本來只有數步的距離,從東走到西距離很近,但這個人用跑步的方式,很快步的行走,經過好幾年都到達不了,表示這個說法者,空間自在、時間自在。所以這一個修止觀的人,看到這一種時空自在的力量,內心生起廣大的信心,就懷疑「哎呀」,這是佛現前,這正是我的皈依境!這是魔王所現的相狀。魔所說的法…說邪惑言 口中常說十方眾生,皆是吾子,我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世自然,不因修得。這個說法者他說:這十方一切眾生,都是我創造出來的,我創造所有無量無邊的眾生,正報的身心世界都是我一念創造出來的,我生諸佛,我出世界,我生起一切諸佛,而且我也創造一切依報的環境。眾生指的是正報,世界是依報,依正二報都是我一念的心創造出來的,而且我是元佛,我是一切諸佛的根源。既然我是一切佛的根源,在我之前就沒有佛陀。我是怎麼成就的呢?我是自然成就的,出世自然,我一出生就是佛陀,不是因為修行而得。因為他是一切眾生的根源、一切諸佛的本源,所以他的壽命是最久遠的,沒有能比的,他是宇宙萬物一切諸佛菩薩的最初的根源。這樣講剛好順從這個喜歡長壽人,表示他是全宇宙最長壽的。這樣的說法是雪上加霜,這一個修止觀的人本來就貪求長壽,他又說這一個法給他,使令他的妄想更加的堅固。這樣的魔是什麼相貌跟他的過失…指名示害此名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未詳,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已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殞。教悟戒迷 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463魔王來干擾這求長壽的是二種方式:第一個他是派遣他的眷屬,魔王沒有親自出來,是派遣眷屬。他派遣的是誰呢?這個魔王叫做住是自在天魔,是六欲天的波旬,他派遣他的眷屬,比方派遣遮文茶(奴神),魔王的屬下,或者派遣四天所管轄的,毗舍遮童子(噉精氣鬼)。遮文茶跟毗舍遮,他也有發菩提心護持正法,魔王所派遣的是那些沒有發菩提心這一部份。他就利用這些毗舍遮,來利用修止觀的人在一念虛明的禪定當中種種的妄想,來吸收這修止觀者的精氣,你打妄想,他就吸你的精氣,來增長鬼魅的元氣跟色身。這第一個,貪求長壽或者打妄想,他就吸你的精氣,吸到最後你就自然死掉,這是魔王派遣眷屬的情況。魔王親自現身:或不因師「不因師」就是不依附在說法者的身上,他親自到來,到修止觀的地方,並且使令這個修止觀的人,親自能夠看到魔王的現身。現身以後,魔王就說:稱執金剛與汝長命。我內心當中有執持這種金剛不壞的法門,我可以把這法門傳給你,你依止修行一定能夠長命百歲。說完這個法門以後,魔王又變出種種美女的色身,因為這個修行人,修了以後身體就很健康,魔王再變現美女的色身跟修行人盛行貪欲。結果不到一年的時間,這個修行人就肝腦枯竭死亡。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未詳因為魔王現身,他跟修行人會對話,對話的過程當中旁邊的人是聽不到、看不到,就感覺到這一個修行人怎麼一個人在這個地方,自言自語,好像妖魅一樣。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己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殞。弟子跟師,都因為盛行貪欲,觸犯國法,但是在還沒遭到刑法之前,二個人都已經乾枯而死。魔王藉此因緣擾修行人,使令他提前死亡,主要的目地是破壞他的戒定慧。佛陀勸勉我們: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我們看這整個十科,你說他說相似法,其實也有個判斷的標準。比方這一科來說,魔王說一切眾生都是我的兒子,我出生一切的世界,我出現一切的諸佛。你聽到這一個人講話的口氣,「我」很大,心中那個「我」很大,這個「我」正是無明妄想的根本。這個修行人他動了一個無明妄想,他只是心動,他還沒有行動,是在佛堂當中打妄想。魔王來的目的幹什麼?魔王當然希望他從心中變成行動,所以他加強他的無明。諸位你看看,魔王整個開導沒有一句話是叫他迴光返照的,沒有一句話!增長他的無明妄想,無明妄想到一個程度他自然去造業。魔王的方法是這樣,第一、他顯出奇特的相狀讓你起信;第二、說顛倒法、相似法。你本來已經有妄想的,你聽了以後又加強你的妄想,就付出行動,然後你自己破壞你的戒定慧,最後魔王他得到他的目的就直接離開了,你就墮落到三惡道去,他的方式都是這樣子。所以我們要事先知道,這個關鍵就是你要隨時迴光返照,其實魔王是不能幹擾你的,因為他在塵勞妄想,你走在真如的道上,這是不同的道路。我們不能夠說魔王破壞我們,這對魔王來說不公平,應該說魔王引誘我們,是我們自己破壞自己。他怎麼破壞你呢?你是真如,他是妄想,他怎麼破壞你呢?他怎麼敢破壞你呢?魔王扮演的角色是誘惑我們的角色,是我們自己破壞自己,這地方我們要清楚。庚三、結過勸示佛陀把前面十種想陰的過失作出一個總結,勸勉我們一定要保持自我反省,自我覺照,不能夠生起迷惑顛倒。(分二:辛一、結十魔過惡。辛二、結想陰所招)辛一、結十魔過惡妄稱極果 阿難當知!是十種魔,於末世時,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體,或自現形,皆言已成正徧知覺。這十種的魔境在末法中出現。它是用什麼方式出現呢?假裝出家修學聖道,表面上穿出家的衣服,口中宣說邪魔之法。古人常有一句話說:「獅子身中蟲,反食獅子肉。」佛法不是外道能夠破壞的,你看那獅子雖亡,威德猶在。誰敢去吃獅子啊!猴子看到獅子倒地,牠不敢跳過去,只有獅身上的蟲。所以破壞佛教的一定是佛弟子,外道不能破壞。魔王他也深知道這個道理,他就現出家相說邪魔之法,這是第一個方式,假裝出家。第二、或附人體,他依附在某一個說法者,修行人的身上,來宣揚魔法,或者親自現身,三種都有可能;一、出家說道,二、依附他人身體,三、親自現身。總而言之,他都很清楚的表白自己成就了正徧知覺。魔王的出現都是膨脹自我,他絕對不會低調的,說他自己成佛,他是哪一個菩薩再來等等。這是魔王出現的三種相貌。以婬成化 讚歎婬欲,破佛律儀,先惡魔師與魔弟子,婬婬相傳,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則九生,多踰百世,令真修行,總為魔眷。魔王他教化眾生的方式,他一定是讚歎婬欲,而且破壞佛陀所制的戒律,使令先惡魔師(被魔所依附的說法者),還有跟隨他的弟子,依止婬欲來代代相傳。說這個婬欲就是法身常住,行婬欲能夠成就種種法身、解脫、般若的功德。464以上都是魔王所派遣的這種邪惡的妖精,依附他的心中。魔王在什麼時間出現?近則九生,多逾百世這個時間是約著佛滅度後開始算,「九生」一生一百年,剛好九百年,最快是佛滅度九百年開始魔王出現;最慢「百世」,一世三十年,百世是三千年。正法一千年,相法一千年,末法的第一千年,魔王還不會出世,但末法一千年以後,佛滅後三千年以後最晚,魔子魔孫就開始活動了。他們活動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使令所有的修行人,都變成魔王的眷屬,他的眷屬是多多益善。我們在往下看,成為他眷屬的結果…命終墮獄 命終之後,必為魔民,失正徧知,墮無間獄成為他弟子的結果:你成為魔眷屬以後,你有二個過失:一、失去大乘善根,二、墮無間地獄。以佛法說墮無間地獄還不是很可怕,因為他的傷害只有一生,你出來就沒事了。斷滅大乘善根這件事不得了,產生邪知邪見不得了,你那個後遺症太大了,你從無間地獄出來,你的思想還是有偏差,你下次修行,你就很容易又走上這種入這種路。這道路走熟了,你每一次修止觀就有這種問題出來,這地方的後遺症太大了。古人說:「寧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著魔。」你不修行都沒關係,因為著魔你付出的代價太大了。第一、到三惡道去,第二、你變成魔種,天魔種性。申令救護汝今未須先取寂滅,縱得無學,留願入彼末法之中,起大慈悲,救度正心深信眾生,令不著魔,得正知見,我今度汝,已出生死,汝遵佛語,名報佛恩。佛陀對阿難尊者跟所有弟子的勸勉:「汝」針對的是阿難尊者。你不必急著成就涅槃(阿難尊者這時成就二果),你未來得到無學的阿羅漢果報,也希望你停留在末法,生起大慈悲,救度那些真正發起菩提心,真正想修行的修行者,使令他們能夠了知這十種魔境,不要著魔,成就大乘的正知見。我已經度汝,遲早要出離分段生死,你應該要遵守佛語,是名報佛恩。這一段是佛陀對阿難尊者弟子們的勸勉。蕅益大師說:讀到這一段,如果一個弟子不能痛哭流涕,而生起弘護正法之心,那真的是魔眷屬。辛二、結想陰所招前面的墮入無間地獄,斷滅大乘的善根的結果到底是怎麼來的呢?佛陀就將因地講出來…魔境因由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現境,皆是想陰用心交互,故現斯事。迷則成害 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緣,迷不自識,謂言登聖,大妄語 成,墮無間獄。勸誡保護 汝等必須將如來語,於我滅後,傳示末法,徧令眾生開悟斯義,無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護,成無上道。465前面十種在止觀當中所現的魔境,都是修止觀中的一種用心交互。我們內心正念真如跟我們無始劫想陰,我們的顛倒妄想二個一接觸的時候,真妄交攻,就把我們過生一些的顛倒妄想逼出來,說穿了還是我們過去有這個種子,在止觀當中被逼出來。逼出來的過程當中,假設我們產生迷惑顛倒,而不能夠自我反省,自我迴光返照,就會產生大妄語,以為自己成就聖道,就胡作非為,最後墮無間地獄。佛陀勸勉我們,必須將如來的真實之語,將這十種的魔境,在末法當中傳示給修行者,使令大家能夠開悟了知這個道理,使令天魔不得其便,保護修行人的大乘善根,而成就無上道。所以我們從這一段可以知道,我們要遠離魔境,只有一個方法,就是靠自己,靠你自己的自我覺照的功夫,沒有其它的方法。我過去去「蓮因寺」,我發覺一個現象,很多人親近懺公師父都會知道,懺公師父對於一個初學者打坐太久,他非常不滿意,不太高興。你在念佛堂你坐太久,他叫你起來拜佛。這是有道理的,你自己的覺照功夫不夠,你在心地上一直用功,用功不是不好,但是你真妄交功的時候,你顯現很多的問題,你有辦法處理嗎?可能你連想處理都不想處理,那這樣糟糕了!它這個地方就是說,你一定要有相當的基礎,你才能長時間的修學,你覺照的功夫要夠,自我覺照。因為魔境現前的時候,你靠誰都沒有辦法,五陰主人一迷亂,你什麼都沒有;一念方動烏雲遮,你看到的全部是烏雲密布,你只有自我覺照才能救你。諸位你看,為什麼魔境正法時代不出現,相法時代也不出現,一定是在近則九生,多者百世魔王才出現。因為這個時候我們善根淺薄,第一個去佛久遠,思想錯亂,外在環境又是離佛越來越遠。第二、他本身善根淺薄,所以魔王能夠得其方便。你看,為什麼魔王不敢去侵害正法時代、相法時代?他根本不敢,因為侵害沒有用,他們那些人自我反省的力量都很強,正知見善根都很強。我們在整個修行的障礙當中,你一定要保持「不迷、不取、不動」尤其是「不迷」,你自我反省的力量要強,遇到事情只有你自己可以救你自己,別人救不了你。當然我們依止團體也是有好處,大眾有它的正氣,我們有結界,有護法神,然後你持『楞嚴咒、大悲咒、念佛』,仰仗佛力加被都有幫助,但最重要的要你主人不迷、最重要! 您有30萬元投資模擬金未領取

分享

  • 我的博客
  • 微博
  • 微信
  • 朋友圈
  •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推薦閱讀:

    《圓覺經》與《楞嚴經》中的開悟說
    《楞嚴經》研究
    楞嚴經——精研七趣略說(14)
    大佛頂首楞嚴經破妄識無處(七處徵心)第1片

    TAG:法師 | 楞嚴經 |